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风病各证型与脑CT表现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姚毅 徐小旻 吴洪涛 《中国中医急症》 2006年第7期750-751,共2页
目的观察中风病各证脑CT表现,分析中风病各证在脑内的病变特性。方法对112例中风病且脑CT检查为阳性改变者,从病变的性质、部位、大小进行观察,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中经络证以脑梗死为主,中脏腑证以脑出血为主;中经络证以小病变为主,... 目的观察中风病各证脑CT表现,分析中风病各证在脑内的病变特性。方法对112例中风病且脑CT检查为阳性改变者,从病变的性质、部位、大小进行观察,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中经络证以脑梗死为主,中脏腑证以脑出血为主;中经络证以小病变为主,且中经络证Ⅰ型以脑梗死为主,中经络证Ⅱ型以脑出血为主;中脏腑证以大病变为主,中脏腑阳闭病变在脑的深部。结论中医学对中风病的辨证分型基本能反映脑内病变的轻重,但不能确定脑梗死或脑出血及具体部位。临床辨证论治时与脑CT表现相结合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辨证分型 ct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颅脑CT表现及与GCS评分、临床预后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林芸 尚娟 曹海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9期31-33,共3页
目的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颅脑CT表现及与GCS评分、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南充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记录患者CT的表现,观察病灶是否累及脑中线部位... 目的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颅脑CT表现及与GCS评分、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南充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记录患者CT的表现,观察病灶是否累及脑中线部位,并将其分为累及组和不累及组;记录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及GCS计分。结果 CT检查下显示9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其中42例患者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48例患者病灶未累及脑中线部位。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组与病灶未累及脑中线部位组的临床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未累及脑中线部位组患者的临床预后显著优于病灶累及脑中线组的患者;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组与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组的GCS计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组患者的GCS计分情况比病灶未累及脑中线组严重,计分更低。结论颅脑CT检查是临床上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重要方法,可为临床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丰富的信息。其次DAI的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的患者其临床预后差并且GCS计分较低,可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颅脑ct GCS评分 临床预后
下载PDF
焦虑症、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健康人颅脑CT对比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孙延强 赵相英 +2 位作者 郭秀珍 王慧 孔媛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12期1082-1083,共2页
目的探讨焦虑症抑郁症患者颅脑CT有关方面的差异,推测两者有无发病的共同基础。方法运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对45例抑郁症(抑郁症组),40例焦虑症(焦虑症组)及4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检查,并且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 目的探讨焦虑症抑郁症患者颅脑CT有关方面的差异,推测两者有无发病的共同基础。方法运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对45例抑郁症(抑郁症组),40例焦虑症(焦虑症组)及4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检查,并且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焦虑症,抑郁症大脑左、右额叶脑组织密度CT值明显低下,焦虑症组大脑左、右脑组织CT值为(34.01±0.43),(34.28±0.39),抑郁症组大脑左、右额叶脑组织CT值为(35.81±0.52),(35.82±0.49),对照组大脑左、右额叶脑组织CT值为(36.7±0.83),(36.07±0.75),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部位各测量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抑郁症、焦虑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焦虑症、抑郁症患者大脑左右额叶脑组织密度CT值比正常健康人低,存在大脑额叶功能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症 抑郁症 颅脑ct
下载PDF
脑阻抗断层扫描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立伟 杨晨 +6 位作者 吴冠 朱燕 陈秀明 史学涛 段维勋 刘金成 金振晓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739-743,747,共6页
目的探讨电阻抗断层成像(EIT)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术后脑卒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TAAD患者术后同时行颅脑CT检查及EIT监测的患者59例,以颅脑CT结果为参照... 目的探讨电阻抗断层成像(EIT)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术后脑卒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TAAD患者术后同时行颅脑CT检查及EIT监测的患者59例,以颅脑CT结果为参照,判断EIT监测在脑卒中诊断中的价值。结果59例TAAD术后患者中有颅脑CT影像学改变的患者24例(40.68%),无明显影像学改变的患者35例(59.32%)。对比分析显示EIT监测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54.29%,监测准确度为57.62%。其中15例新发脑梗死及脑出血病例中,EIT监测可疑病变13例,监测准确率为86.67%。59例患者中,52例患者康复出院,总体康复率为88.14%。颅脑CT阳性患者康复率(75.00%)、阴性患者康复率(97.14%),EIT阳性患者康复率(86.49%)、阴性患者康复率(90.91%),真阳性患者康复率(72.22%)、真阴性患者康复率(93.75%),假阳性患者康复率(100%)、假阴性患者康复率(83.33%),与总体康复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IT监测作为一种新型神经系统监测手段,在TAAD术后脑卒中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颅脑ct 脑阻抗断层扫描 脑卒中
下载PDF
3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脑CT与P300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莉莉 王景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1533-1535,共3页
目的 观察老年性痴呆患者脑CT与听觉认知电位P3 0 0的变化 ,探讨对老年性痴呆进行综合评价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脑CT和听觉认知电位P3 0 0检查 ,结合神经心理学测试 ,对 3 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进行测试。结果 听觉认知电位检查发现患... 目的 观察老年性痴呆患者脑CT与听觉认知电位P3 0 0的变化 ,探讨对老年性痴呆进行综合评价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脑CT和听觉认知电位P3 0 0检查 ,结合神经心理学测试 ,对 3 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进行测试。结果 听觉认知电位检查发现患者的P3 0 0潜伏期明显延长 ,波幅显著降低 ;CT测量外侧裂宽度和额角指数明显升高 ,反映了以额颞叶为主的脑萎缩。诱发电位和脑CT检查结果均与患者的痴呆程度呈显著性相关。结论 利用脑CT和听觉认知电位P3 0 0 ,结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MMSE)量表 ,可从形态、功能和神经心理学角度对老年性痴呆患者作出确切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ct 听觉认知电位P300
下载PDF
脑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颅内大血管闭塞治疗中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周田 王丽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4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进行脑CT灌注成像参数在患者治疗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治疗后分为预后良好组62例,预后不良组28...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进行脑CT灌注成像参数在患者治疗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治疗后分为预后良好组62例,预后不良组28例。均行脑CT灌注成像参数,比较脑CT灌注成像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脑梗死区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为(3.01±0.82)mL/(min·100g)、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为(43.57±10.35)mL/(min·100 g),低于脑健侧区的(5.69±1.23)mL/(min·100g)、(85.36±18.24)mL/(min·10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区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为(6.12±1.34)s、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为(18.62±2.21)s,长于脑健侧区的(2.59±1.32)s、(7.24±1.3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CBV为(2.35±0.24)mL/(min·100 g)、CBF为(21.35±4.52)mL/(min·100g),低于预后良好组的(3.12±0.21)mL/(min·100 g)、(47.26±5.26)mL/(min·100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MTT为(6.53±2.41)s、TTP为(24.53±4.62)s、长于预后良好组的(4.13±1.52)s、(9.34±1.8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中CBV参数诊断敏感度最高,为96.40%,MTT参数特异度最高,为77.40%。结论脑CT灌注成像指标可作为评估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其中CBV指标对评估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合其他影像学指标对评估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此文的研究结果为急性脑梗死颅内大血管闭塞预后后期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灌注成像参数 急性脑梗死 颅内大血管闭塞 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叶秀英 《吉林医学》 CAS 2009年第9期781-782,共2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55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h内进行动态CT观察。结果:155例脑出血患者中,有36例发生早期血肿扩大,血肿扩大发生率为23.2%。结论:早期血肿扩大以6h以内为多(占91.67%),早期血肿扩大与血压、...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55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h内进行动态CT观察。结果:155例脑出血患者中,有36例发生早期血肿扩大,血肿扩大发生率为23.2%。结论:早期血肿扩大以6h以内为多(占91.67%),早期血肿扩大与血压、出血部位、血肿形状、首次CT血肿量、及早期不适当使用甘露醇有关,而与年龄无关。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血肿扩大多发生在24h内,为了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与致残率,凡对发病在24h内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需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予CT复查,以便早期发现有无血肿扩大,争取合理治疗,并合理使用甘露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早期 血肿扩大 颅脑ct
下载PDF
大脑额叶髓突不对称性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炯佾 陈忠恒 刘丰春 《交通医学》 2007年第4期364-365,共2页
目的:探讨端脑额叶髓突的不对称性,为脑的功能性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随机抽取96例正常颅脑CT图像,选择典型层面进行髓突定位,观测冠状断层的端脑额叶髓突形态和面积,并用SPSS软件分析端脑的侧别和性别差异。结果:男性额中回髓突... 目的:探讨端脑额叶髓突的不对称性,为脑的功能性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随机抽取96例正常颅脑CT图像,选择典型层面进行髓突定位,观测冠状断层的端脑额叶髓突形态和面积,并用SPSS软件分析端脑的侧别和性别差异。结果:男性额中回髓突面积左>右,女性额上回髓突面积左<右,有显著性侧别差异,但均无显著性性别差异;额叶各髓突分支,均无显著性侧别差异,但额下回髓突支数具有显著性性别差异(男性<女性)。额上回髓突面积(左<右)和额中回髓突面积(左>右)有极显著侧别差异。结论:在冠状断面上额叶髓突在面积和分支上具有明显不对称性,额下回髓突的分支数具有明显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脑 髓突 不对称性 ct
下载PDF
尼莫地平治疗大面积脑栓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佳 何志义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80-81,共2页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注射液对脑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栓塞患者70例,随机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治疗前、后14 d分别对临床疗效及颅CT作比较。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72...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注射液对脑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栓塞患者70例,随机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治疗前、后14 d分别对临床疗效及颅CT作比较。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72.9%,显效率为54.1%,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42.4%、1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查颅CT发现治疗组的梗死灶明显缩小。结论:尼莫地平注射液疗效显著,对脑栓塞的治疗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脑栓塞 头颅ct 神经功能缺失
下载PDF
31例自发性脑出血继续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毕敏 郑维红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发生时间、影响因素、防治及预后。方法 对214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动态CT观察,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继续出血发生率约为14.49%,且多发生在病后24h内;继续出血与收缩压过高、出血部位、血肿形态有关...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发生时间、影响因素、防治及预后。方法 对214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动态CT观察,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继续出血发生率约为14.49%,且多发生在病后24h内;继续出血与收缩压过高、出血部位、血肿形态有关,长期饮酒肝功能损害等因素亦增加其发生率;部位以丘脑及壳核多见。结论 继续出血可导致病情加重,增加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脑继续出血 头颅ct检查 治疗 影响因素 预后
下载PDF
不同类型脑囊虫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凤全 时法茂 +4 位作者 张志华 魏庆宽 魏艳彬 张敬举 孔庆安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3年第3期319-321,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脑囊虫病的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治疗。 方法 通过对 2 840例接受检查发现的病例资料分析 ,总结临床各项检查方法的诊断效率及脑囊虫病的治疗效果。 结果  1、典型脑囊虫病的脑CT扫描检查确诊率为 85 .83% ( 15 0 2 /...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脑囊虫病的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治疗。 方法 通过对 2 840例接受检查发现的病例资料分析 ,总结临床各项检查方法的诊断效率及脑囊虫病的治疗效果。 结果  1、典型脑囊虫病的脑CT扫描检查确诊率为 85 .83% ( 15 0 2 /175 0 ) ,ELISA和IHA检测血清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 91.31% ( 15 98/175 0 )和 92 .17% ( 1613/175 0 ) ,特异IgG4 抗体检出率为 88.95 % ( 765 /860 ) ,血清囊虫CAg检出率为 69.94% ( 12 2 4/175 0 )。 2、亚临床型脑囊虫病的确诊率较低 ,上述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16.18% ( 68/42 2 )、13.98% ( 5 9/42 2 )、18.0 1% ( 76/42 2 )、10 .12 % ( 17/168)和 8.77% ( 37/42 2 )。 3、脑囊虫病的临床治疗有效药物为吡喹酮 ,总有效率为 10 0 % ,3个疗程的治愈率为 87.60 % ( 65 7/760 ) ;对于亚临床型脑囊虫病人采用诊断性治疗。 结论 脑CT及血清免疫学检查是脑囊虫病临床诊断的主要手段 ,临床治疗有效药物为吡喹酮 ,亚临床型脑囊虫病的诊断较困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诊断 治疗 评价
下载PDF
儿童脑囊虫病脑CT检查与脑脊液中循环抗原和抗体检测的比较研究
12
作者 易文龙 茶志芳 《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407-408, ,共2页
采用脑CT检查、循环抗原及抗体检测方法,对408例儿童脑囊虫病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这三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一致。说明三种方法都是诊断脑囊虫病的好方法,综合运用三种方法。可提高诊断率和确诊率。
关键词 脑囊虫病 ct 抗体检测 儿童
下载PDF
小儿颅脑疾病与头颅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13
作者 赵萍 严文康 方玲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0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 探讨头颅CT检查在小儿颅脑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方法 以 370例头颅CT异常的非外伤性病变的患儿为研究对象 ,按疾病增将其归类、比较、分析 ,从中揭示其关系 .结果 各类癫痫的主要CT改变是脑萎缩 ,脑软化次之 ;小儿颅脑肿瘤以... 目的 探讨头颅CT检查在小儿颅脑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方法 以 370例头颅CT异常的非外伤性病变的患儿为研究对象 ,按疾病增将其归类、比较、分析 ,从中揭示其关系 .结果 各类癫痫的主要CT改变是脑萎缩 ,脑软化次之 ;小儿颅脑肿瘤以幕下、中线部位多见 ,颅高压征出现晚 ,定位体征少见 ,易于误诊 ;新生儿颅脑损伤发病率高 ,头颅CT检查利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 .结论 头颅CT是小儿颅脑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它的应用使颅脑疾病的诊断水平明显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疾病 头颅ct 儿童
下载PDF
腔隙脑梗塞的CT诊断——附423例分析
14
作者 李坤成 何芳显 +2 位作者 叶琲琳 梁聿林 张景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1期71-73,78,共4页
本文报告423例腔隙脑梗塞,其中101例行2次以上CT扫描。分析了病灶的平扫及造影后表现,复查不仅能提高检出率又可观察病变演变过程,且有助于鉴别诊断。也讨论了CT未发现病灶的腔隙脑梗塞的诊断,无症状病灶和责任病灶、腔隙病灶大小的CT... 本文报告423例腔隙脑梗塞,其中101例行2次以上CT扫描。分析了病灶的平扫及造影后表现,复查不仅能提高检出率又可观察病变演变过程,且有助于鉴别诊断。也讨论了CT未发现病灶的腔隙脑梗塞的诊断,无症状病灶和责任病灶、腔隙病灶大小的CT上限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塞 ct 诊断
下载PDF
尼莫地平治疗大面积脑栓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冯玉兰 于峻 邵京山 《中国临床医学》 2002年第3期277-278,共2页
目的 :从临床上观察尼莫地平注射液对脑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栓塞病人 72例 ,随机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 ,在治疗前、后 14d分别对临床疗效及颅CT作比较。结果 :尼莫地平治疗组临床疗效... 目的 :从临床上观察尼莫地平注射液对脑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栓塞病人 72例 ,随机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 ,在治疗前、后 14d分别对临床疗效及颅CT作比较。结果 :尼莫地平治疗组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 73.7% ,显效率为 5 5 .3% ,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41.2 %、14 .7% )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P <0 .0 0 5 ) ;复查颅CT发现治疗组的梗死灶明显缩小。结论 :临床观察尼莫地平注射液疗效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急性脑梗塞 头颅ct 神经功能缺失
下载PDF
基于颅脑CT灌注成像筛选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血管内再通治疗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清清 傅聪 +6 位作者 傅新民 马庆防 张洋 陆俊杰 李峤 平蕾 施洪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基于颅脑CT灌注成像(CTP)筛选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再通治疗的临床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发病12 h内、责任血管椎基底动脉完全闭塞且住院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6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39~94岁,平均年龄6... 目的基于颅脑CT灌注成像(CTP)筛选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再通治疗的临床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发病12 h内、责任血管椎基底动脉完全闭塞且住院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6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39~94岁,平均年龄63.32岁。行一站式颅脑CT平扫和CTP检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血管内治疗联合标准脑梗死药物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标准脑梗死药物治疗。采用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评估两组血管再通、颅脑CT平扫评估症状性出血,用颅脑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评估再闭塞情况;采用90 d改良Rankin量表(m RS)对比两组临床预后和90 d死亡率。结果60例基底动脉完全闭塞处于梗死前期缺血的程度为Ⅰ~Ⅱ1期。其中治疗组Ⅰ1期11例,Ⅰ2期7例,Ⅱ1期12例;对照组Ⅰ1期10例,Ⅰ2期6例,Ⅱ1期14例。治疗组术后血流TICI分级2b或3级的比例高于对照组[93.33%(28/30)vs 6.67%(2/30);P<0.01]。治疗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60.00%vs 13.33%;P<0.01)。治疗组90 d死亡率低于对照组(26.67%vs 66.67%;P<0.01)。治疗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虽然高于对照组(10.00%vs 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治疗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26.67%vs66.67%;P<0.01)。结论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在发病12 h内,经一站式颅脑CT平扫和CTP检查筛选处于梗死前Ⅰ~Ⅱ1期,采用血管内治疗技术和标准脑梗死药物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显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基底动脉闭塞 脑血栓取出装置 血栓抽吸系统 颅脑ct灌注成像
下载PDF
基于CT灌注成像的颅内外动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段鸿洲 李良 +4 位作者 邱建星 张扬 伊志强 张家湧 鲍圣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探讨脑CT灌注成像在指导及评价颅内外动脉旁路移植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2月,43例有临床缺血表现的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或大脑中动脉高度狭窄,术前进行... 目的探讨脑CT灌注成像在指导及评价颅内外动脉旁路移植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2月,43例有临床缺血表现的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或大脑中动脉高度狭窄,术前进行脑血管造影及脑CT灌注成像,选取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测量并评估多个ROI区域以下指标的平均值: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平均通过时间(relative mean transmit time,rMTT)及达峰值时间(relative time to peak,rTTP),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脑血流评估结果,选取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进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手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及脑CT灌注成像,测量术后rCBF、rCBV、rMTT、rTTP。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结果①43例均顺利进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术后造影42例(97.7%)吻合口通畅,术后NI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前3.67±1.02,术后1周3.30±0.89,术后3个月2.88±0.96,术后12个月2.34±1.02,与术前相比,t=2.634,P=0.012,t=5.373,P=0.000,t=7.342,P=0.000),随访期间未再出现与患侧相关的脑卒中。②43例手术前后脑CT灌注成像结果显示,术前患侧rCBF较健侧明显降低[(31.37±9.29)ml.100g-1.min-1 vs.(45.41±6.91)ml.100g-1.min-1,t=-7.921,P=0.000],rMTT、rTTP较健侧明显升高[rMTT(11.32±3.19)s vs.(8.43±1.95)s,t=5.754,P=0.000;rTTP(3.71±1.22)s vs.(2.03±0.87)s,t=9.889,P=0.000],rCBV与健侧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周患侧rCBF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44.05±10.24)ml.100g-1.min-1,t=-7.273,P=0.000],rCBV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rMTT、rTTP较术前明显降低[rMTT术后(8.16±1.99)s,t=7.743,P=0.000;rTTP术后(1.88±1.29)s,t=7.333,P=0.000]。手术后患侧以上指标与健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动脉旁路移植术 脑血管障碍 ct灌注成像
下载PDF
进展性卒中与疱疹病毒感染相关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明林 何俊瑛 +2 位作者 王永祥 李冬梅 高玉林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4期211-214,共4页
目的 :探讨进展性卒中 (SIP)的临床特点及与人疱疹类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为 SIP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 47例 SIP患者进行 CT、 MRI、MRA、 DSA及颈动脉超声检查 ,分析影像学和临床特征 ;采用金标斑点法检测静脉血清人巨细胞病毒 (... 目的 :探讨进展性卒中 (SIP)的临床特点及与人疱疹类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为 SIP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 47例 SIP患者进行 CT、 MRI、MRA、 DSA及颈动脉超声检查 ,分析影像学和临床特征 ;采用金标斑点法检测静脉血清人巨细胞病毒 (HCMV)和人疱疹病毒 (HSV) Ig M,并与非脑血管病患者组 (193例 )进行比较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骨髓细胞中的 HCMV基质蛋白 PP6 5抗原 ;加用磷甲酸钠 (PFA)抗病毒治疗 ,观察疗效。结果 :SIP患者 CT显示的脑梗死灶 90 .91%位于不同脑叶皮质、皮质下 ,呈单发或多发性不规则小斑片状低密度影 ;全部受检者均存在脑供血主要动脉或主要分支的狭窄或闭塞 ;HCMV和 HSV Ig M阳性率 90 .9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加用抗病毒药物 (PFA)疗效显著。结论 :脑 CT显示皮质、皮质下不规则小斑片状脑梗死灶 ,脑主要供血动脉或 /和主要分支狭窄或闭塞 ,是 SIP的影像学特征 ;结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SIP与人疱疹病毒感染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脑血管影像学 磷甲酸钠 金标斑点法 进展性卒中 疱疹病毒感染 相关性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脑CT灌注成像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梅茸 陈文利 +3 位作者 张凤丽 孟强 赵忠 丁里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64-70,共7页
目的探讨VCI患者非病灶区慢性脑血流低灌注量化指标与VCI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部位脑CTP在识别VCI及临床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用MMSE和MoCA量... 目的探讨VCI患者非病灶区慢性脑血流低灌注量化指标与VCI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部位脑CTP在识别VCI及临床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用MMSE和MoCA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筛选出VCI患者40例及评估正常对照组18例.40例患者按MoCA评分分为VCI-ND组21例和VaD组19例.认知功能评估后24 h内行CTP检查,得到CBF、CBV和TTP的脑灌注参数图,标准化非病灶区各脑叶皮层及丘脑为ROI,镜像法分别测量两侧ROI的CBF、CBV、TTP值.结果 MMSE与MoCA两种方法对VCI障碍患者检出率比较显著差异(P<0.05),MoCA量表对VCI-ND更为敏感.脑CTP中CBF、CBV及TTP的高低与MoCA评分高低明显相关.非病灶区CBF、CBV数值随认知障碍程度加重而逐渐降低,CBF较CBV更明显;TTP值随认知障碍程度加重逐渐升高.在不同脑区,CTP灌流参数也有不同,在丘脑、颞叶和顶叶CBF和TTP较为敏感,VCI-ND组和VaD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额内侧叶、额外侧叶和枕叶,仅CBF较为敏感,TTP无明显差别,而CBV在VCI-ND组和VaD组之间各脑区均未显示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 MoCA量表在低灌注导致的VCI患者尤其是VCI-ND患者的检出较MMSE敏感.脑CT灌注成像中的血流灌注参数CBF、CBV、TTP的变化与VC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关,随非病灶区各脑叶皮层和丘脑的局部脑血流灌注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程度逐渐加重,能一定程度上反映VCI尤其是VCI-ND发生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对VCI的早期诊断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脑血流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头颅CT灌注参数与侧支循环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郑璇 马宜传 +3 位作者 沈俊杰 徐加利 陈偏偏 谢宗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692-1696,共5页
目的:探讨2种头颅CT灌注(CTP)参数阈值法下的急性脑梗死病例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体积及错配率与侧支循环分级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发病时间24 h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48例,所有病例CTP存在灌注不足且CT血管造影(CTA)提示一侧颈内动脉或大... 目的:探讨2种头颅CT灌注(CTP)参数阈值法下的急性脑梗死病例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体积及错配率与侧支循环分级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发病时间24 h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48例,所有病例CTP存在灌注不足且CT血管造影(CTA)提示一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根据CTA将侧支循环分为良好、一般及不良3个级别,分别使用2种CTP阈值法,Tmax-rCBF法(Tmax>6 s定义低灌注区,rCBF<30%定义梗死核心)及rMTT-CBV法(rMTT>145%定义低灌注区,CBV<2 mg/100 g定义梗死核心),测量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体积并计算错配率,并比较上述结果与侧支循环分级的相关性。结果:2种阈值法所测得的梗死核心体积与侧支分级呈负相关,缺血半暗带体积及错配率与侧支分级呈正相关(P<0.01),并且Tmax-rCBF法(r半暗带=0.796/r错配率=0.880)缺血半暗带体积及错配率较rMTT-CBV法(r半暗带=0.601/r错配率=0.737)与侧支分级相关性更强。结论:侧支循环优良与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体积及错配率密切相关,且Tmax-rCBF阈值法定义的缺血半暗带体积及错配率与侧支循环分级相关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头颅ct灌注 侧支循环 缺血半暗带 梗死核心 错配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