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角与均角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肌激动器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延晓 陈瑛 徐庆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9-694,共6页
目的:探讨肌激动器对不同骨面型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纳入22例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11.5±0.67)岁],根据其骨面型分为低角组(n=15)和均角组(n=7)。肌激动器矫治前后拍... 目的:探讨肌激动器对不同骨面型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纳入22例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11.5±0.67)岁],根据其骨面型分为低角组(n=15)和均角组(n=7)。肌激动器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头影测量分析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用SPSS 13.0软件,t检验分析治疗结果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后Co-Pg、ANB、Wits、NA-Pg、L1-APg和L6-MP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组织项目中低角组和均角组治疗前后Wits值变化分别为1.34°±1.82°和3.50°±1.77°,NA-Pg值变化分别为(3.06±2.00)mm和(5.80±3.17)mm,牙齿项目中L1-APg变化值分别为(-1.16±1.74)mm和(-2.83±1.48)mm,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低角与均角组软组织测量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激动器矫治低角和均角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均能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均角患者对矫治器的反映效果好于低角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骨面型 肌激动器 功能矫治器 头影测量 安氏Ⅱ^1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的阶段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吴迪 向美玲 +3 位作者 唐林 孙婷婷 张琳 张苗苗 《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987-992,共6页
目的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中移动磨牙三维方向上的移动量及表达效率。方法选择安氏Ⅰ类和安氏Ⅱ类的成人患者,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移动,其中安氏Ⅰ类组9例,患者平均年龄23岁,向远中移动上颌下颌磨牙,安氏Ⅱ类组10例,患... 目的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中移动磨牙三维方向上的移动量及表达效率。方法选择安氏Ⅰ类和安氏Ⅱ类的成人患者,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移动,其中安氏Ⅰ类组9例,患者平均年龄23岁,向远中移动上颌下颌磨牙,安氏Ⅱ类组10例,患者平均年龄24岁,向远中移动上颌磨牙。根据矫治前和推磨牙结束后拍摄的头颅侧位片,计算出磨牙三维方向上的移动线距,角度,远中移动效率,前牙支抗变化情况,将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氏Ⅱ类组: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表达率为65.86%,第二磨牙远中移动表达率为71.68%;安氏Ⅰ类组,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表达率为73.88%,第二磨牙远中移动表达率为77.73%,下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表达率为69.1%,第二磨牙远中移动表达率为75.03%。磨牙远中移动过程中有轻度压低,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远中倾斜。前牙支抗无明显丧失(P>0.05)。结论利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能够有效的远中移动磨牙,但伴有一定程度的磨牙远中倾斜,垂直向上的压低,前牙支抗基本无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远中移动磨牙 头颅侧位片 头影测量 表达效率
下载PDF
锥形束CT三维影像在口腔正畸头影测量中的数据构建和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吴海苗 陈栋 +1 位作者 潘杰 陈骊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索锥形束CT三维影像数据的构建方法及在正畸科头影测量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I P SAN技术实现锥形束CT图像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并利用I nvi vo 5.0软件实现影像的三维构建和头影测量。结果:I P SAN技术用于锥形束CT图像数据的... 目的:探索锥形束CT三维影像数据的构建方法及在正畸科头影测量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I P SAN技术实现锥形束CT图像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并利用I nvi vo 5.0软件实现影像的三维构建和头影测量。结果:I P SAN技术用于锥形束CT图像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具有可行性,结合Invi vo 5.0软件可以实现影像数据的三维构建并用于正畸科临床。结论:IP SAN技术是一种成熟可靠和相对价廉的锥形束CT影像存储和传输技术,I nvi vo 5.0软件在正畸科头影测量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头影测量 三维影像
下载PDF
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非拔牙矫治前后面下部软硬组织的变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关慧娟 户青波 +2 位作者 庞梓萌 高爽 冯翠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10-614,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非拔牙矫治前后面下部软硬组织的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选择32例已经完成正畸治疗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非拔牙矫治患者,应用Winceph9.0软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对矫... 目的探讨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非拔牙矫治前后面下部软硬组织的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选择32例已经完成正畸治疗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非拔牙矫治患者,应用Winceph9.0软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对矫治前后面下部软硬组织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后ANB角、上中切牙暴露量、鼻唇角呈减小趋势;SNB角、下颌平面角、下颌体长度、硬组织颏前部突度、上下中切牙突度、上下唇突度、软组织颏部突度呈增大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唇角的变化与上唇突度的改变呈负相关;下唇突度的变化与上唇突度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非拔牙矫治后,侧貌突度虽发生改变,但由于下颌的生长和适当的控制,仍可以维持良好的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 头影测量 真垂线
下载PDF
上颌扩弓及下颌前导对替牙期患儿上气道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李长涛 刘杉杉 +5 位作者 高雪梅 王学玲 孟宪敏 邹佳静 王娜 吴静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9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 上颌扩弓及下颌前导均为有效的扩展上气道的疗法,本研究旨在观察扩弓器及Twin-Block联合矫治替牙期下颌后缩对上气道的影响.方法 病例来自于2010年1月至2017年4月门诊中,采用上颌扩弓及Twin-Block矫治器治疗资料齐全的20例替牙期... 目的 上颌扩弓及下颌前导均为有效的扩展上气道的疗法,本研究旨在观察扩弓器及Twin-Block联合矫治替牙期下颌后缩对上气道的影响.方法 病例来自于2010年1月至2017年4月门诊中,采用上颌扩弓及Twin-Block矫治器治疗资料齐全的20例替牙期下颌后缩患者,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10.89±0.59)岁,治疗时间10~12个月,通过测量比较自身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观察治疗前后上气道及口咽部软组织的变化;其结果与同年龄段对照组[男13例,女6例,平均年龄(10.57±0.65)岁]进行比较,以除外生长发育影响.结果 患儿治疗后后鼻棘-咽上顶点距(PNS-R)由(15.8±3.3) mm增加到(19.4±4.9) mm(P=0.001),后鼻棘-上咽壁距(PNS-UPW)由(21.0±3.9) mm增加到(22.9±4.7) mm (P=0.016),软腭后-软腭后咽壁距(SPP-SPPW)由(8.8±2.3)mm增加到(10.2±2.9)m m(P=0.034),后气道间隙(PAS)由(8.3±2.1) mm增加到(10.4±2.7)mm(P=0.003),舌骨-下颌平面距(H-MP)由(12.1±4.2) mm增加到(14.8±3.9) mm(P=0.031),舌骨-眼耳平面距(H-FH)由(65.1±7.1) mm增加到(0.7±6.4) mm (P<0.01),舌骨-颏后点距(H-RGN)由(27.5±7.4) mm增加到(32.2±4.6) mm(P=0.019).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鼻棘-咽上顶点距(PNS-R)、舌骨-下颌平面距(H-MP)、软腭厚度(SPT)的增大超过生长发育量(P<0.05).结论 运用上颌扩弓和导下颌向前的治疗在替牙期可以使上气道多水平平面扩张,其中鼻咽部扩大在除外生长发育后依然存在;舌骨下降,软腭的生长可能抵消部分上气道矢向径的扩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扩弓 TWIN-BLOCK矫治器 头影测量 上气道
原文传递
Damon自锁托槽和传统结扎式托槽对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王茜 屈振宇 韩冰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8期494-498,共5页
目的:比较Damon自锁托槽和传统结扎式托槽对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受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传统结扎式托槽矫治器,40例)和观察组(Damon系列自锁托槽矫治器,46例)。分析两组患者牙周状况及龈... 目的:比较Damon自锁托槽和传统结扎式托槽对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受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传统结扎式托槽矫治器,40例)和观察组(Damon系列自锁托槽矫治器,46例)。分析两组患者牙周状况及龈沟液检测指标(IL-1β、TNF-α、PGE2)、牙弓形态指标以及头影测量结果。结果:观察组矫治1个月、3个月SBI、PLI、PD以及IL-1β、TNF-α、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矫治后,两组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的牙间宽度和上下颌全牙弓长度以及观察组下颌磨牙间宽度均增大(P<0.05),且观察组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和下颌磨牙间宽度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矫治后,两组U1-SN角、U1-NA距水平提高,U1-NA角、L1-NB距水平降低(P<0.05),上下唇角、鼻唇角上唇-E线、下唇-E线水平增加(P<0.05),上唇突度、面突角变小(P<0.05),且观察组U1-SN角、U1-NA角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其余测量项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Damon自锁托槽矫治器较传统结扎式对牙周状况、牙弓形态和唇外形改善更明显,更有利于解除牙列拥挤,且其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on自锁托槽 结扎式托槽 非拔牙 牙列拥挤 上下颌牙弓 头影测量
原文传递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移上下磨牙矫治恒牙早期牙列拥挤的疗效分析
7
作者 何淼 林仰东 +1 位作者 赵博 郭咏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577-1584,共8页
目的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移上下颌磨牙矫治恒牙早期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恒牙早期安氏Ⅰ类中度拥挤病例3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9例,年龄(13.20±0.53)岁。采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推上下颌磨牙向后获取间隙排齐整平牙列。... 目的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移上下颌磨牙矫治恒牙早期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恒牙早期安氏Ⅰ类中度拥挤病例3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9例,年龄(13.20±0.53)岁。采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推上下颌磨牙向后获取间隙排齐整平牙列。测量治疗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各项头影测量数值。结果36例患者平均疗程为21.2个月。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覆(牙合)、覆盖及中性磨牙(牙合)关系,上下颌牙列整齐,软组织侧貌得到维持。相关头影测量项目分析显示:治疗后Ptm-U6距减小(2.89±1.22)mm、Go-L6距减小(2.61±1.0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UL-EP、LL-EP、NLA、FCA矫治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目标位设置合理以及良好的牙齿移动设计的情况下,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能有效远移上下磨牙获取间隙矫治恒牙早期中度拥挤病例,并维持了患者侧貌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磨牙远移 支抗 头影测量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面部形态和舌骨位置的头影测量研究
8
作者 潘利平 张静 +3 位作者 林红艳 张珂 张凌云 柳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8-91,100,共5页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儿面部形态和舌骨位置的头影测量指标结果。方法随机选取78例OSAS患儿纳入OSAS组,另选取未接受过耳鼻喉科、正畸或语言治疗的78名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健康对照组。2组儿童均接受耳鼻喉科评估和头...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儿面部形态和舌骨位置的头影测量指标结果。方法随机选取78例OSAS患儿纳入OSAS组,另选取未接受过耳鼻喉科、正畸或语言治疗的78名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健康对照组。2组儿童均接受耳鼻喉科评估和头影测量,且OSAS组患儿接受夜间多导睡眠描记(PSG)检查。结果面部头影测量结果显示,OSAS组面部前高度(N-Me)、面部前下高度(ANS-Me)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S组面部上前高度(N-ANS)、面部后部总高度(S-Go)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舌骨测量结果显示,OSAS组舌骨点至下颌平面的垂直距离(HyS)、舌骨体之最前上方至第三颈椎之最前下点的线性距离(C3-H)、舌骨最前点(Dh-H)、舌骨最前点至腭平面的垂直距离(HyMP)、舌骨最后点(Dv-H)均大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健康儿童,OSAS患儿面部生长发育存在明显变化,表现为N-Me和ANS-Me增加,HyS、C3-H、HyMP、Dh-H、Dv-H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面部形态 舌骨位置 头影测量 多导睡眠描记
下载PDF
双阻板磁力矫治器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早期治疗效果 被引量:6
9
作者 薛慧 王小明 +1 位作者 郑军 王丽艳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8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颌间Ⅲ类双阻板磁力矫治器(Class Ⅲ twin-block magnetic orthopedic ap-pliance, TMOA- Ⅲ)早期矫形治疗替牙期及恒牙初期骨性Ⅲ类错骀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76例患者,男42例,女34例,平均年龄9.1岁,均为上颌后缩造成骨... 目的探讨颌间Ⅲ类双阻板磁力矫治器(Class Ⅲ twin-block magnetic orthopedic ap-pliance, TMOA- Ⅲ)早期矫形治疗替牙期及恒牙初期骨性Ⅲ类错骀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76例患者,男42例,女34例,平均年龄9.1岁,均为上颌后缩造成骨性Ⅲ类错殆畸形,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男21例,女17例。观察组佩戴TMOA-Ⅲ5-8个月,平均7.5个月;对照组不佩戴任何矫治器。治疗前后对每例患者行x线头影测量,获取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上颌前移明显,长度显著增加(SNA、A-NPg,P〈0.05;PNS-A,P〈0.005),侧貌改善(UL—EL、NsPgs—HL、面凸度,P〈0.005;LL—EL,P〈0.05)。结论对替牙期及恒牙初期上颌后缩为主的骨性Ⅲ类错殆患者,TMOA-Ⅲ可有效促进上颌骨矢状向发育及前移,以改善骨Ⅲ类关系及软组织凹面型,是传统面架前牵引之外可选择的另一种矫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力矫治器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上颌后缩 头影测量 面凸度
原文传递
嵌入卷积增强型Transformer的头影解剖关键点检测
10
作者 杨恒 顾晨亮 +3 位作者 胡厚民 张劲 李康 何凌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590-3601,共12页
目的准确可靠的头像分析在正畸诊断、术前规划以及治疗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常依赖于解剖关键点间的相互关联。然而,人工注释往往受限于速率与准确性,并且不同位置的结构可能共享相似的图像信息,这使得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难有较高... 目的准确可靠的头像分析在正畸诊断、术前规划以及治疗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常依赖于解剖关键点间的相互关联。然而,人工注释往往受限于速率与准确性,并且不同位置的结构可能共享相似的图像信息,这使得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难有较高的精度。Transformer在长期依赖性建模方面具有优势,这对确认关键点的位置信息有所帮助,因此开发一种结合Transformer的头影关键点自动检测算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卷积增强型Transformer的U型架构用于侧位头影关键点定位,并将其命名为CETransNet(convolutional enhanced Transformer network)。通过改进Transformer模块并将其引入至U型结构中,在建立全局上下文连接的同时也保留了卷积神经网络获取局部信息的能力。此外,为更好地回归预测热图,提出了一种指数加权损失函数,使得监督学习过程中关键点附近像素的损失值能得到更多关注,并抑制远处像素的损失。结果在2个测试集上,CETransNet分别实现了1.09 mm和1.39 mm的定位误差值,并且2 mm内精度达到了87.19%和76.08%。此外,测试集1中共有9个标志点达到了100%的4 mm检测精度,同时多达12个点获得了90%以上的2 mm检测精度;测试集2中,尽管只有9个点满足90%的2 mm检测精度,但4 mm范围内有10个点被完全检测。结论CETransNet能够快速、准确且具备鲁棒性地检测出解剖点的位置,性能优于目前先进方法,并展示出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影测量 关键点检测 视觉Transformer 注意力机制 热图回归 卷积神经网络(CNN)
原文传递
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颌唇挡矫正上颌发育不足的效果研究
11
作者 钟庆伟 曾伟 +2 位作者 欧阳华 刘建 邹娟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0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颌唇挡治疗上颌发育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上颌发育不足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参照组采用单纯上颌前方牵引治...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颌唇挡治疗上颌发育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上颌发育不足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参照组采用单纯上颌前方牵引治疗,研究组采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颌唇挡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所构夹角(SNA)、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所构夹角(ANB)、前鼻嵴点与颏下点间距(ANS-Me)、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所构夹角(U1-SN)、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所构夹角(SNB),颞下颌关节关节前、上、后间隙及关节窝深度。结果两组治疗后的SNA、ANB和U1-SN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的SNA、ANB大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前间隙高于治疗前,上间隙、后间隙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关节前、上、后间隙,关节窝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颌唇挡矫正上颌发育不足可刺激上颌骨发育,提高矫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发育不足 上颌唇挡 上颌前方牵引 头影测量
下载PDF
哈尔滨地区安氏Ⅰ、Ⅱ、Ⅲ类错畸形患者唇形态的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媛 邵玶 闫伟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比较哈尔滨地区安氏Ⅰ、Ⅱ、Ⅲ类错畸形患者唇形态的差异,探讨头影线性测量与头影区域测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哈尔滨地区18~25岁女性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前头颅定位侧位片上∠ANB大小划分为Ⅰ、Ⅱ、Ⅲ类骨型... 目的比较哈尔滨地区安氏Ⅰ、Ⅱ、Ⅲ类错畸形患者唇形态的差异,探讨头影线性测量与头影区域测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哈尔滨地区18~25岁女性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前头颅定位侧位片上∠ANB大小划分为Ⅰ、Ⅱ、Ⅲ类骨型,每类骨型各有40例患者,要求型与骨型一致。对其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上21项唇部软组织项目进行测量,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结果安氏Ⅰ、Ⅱ、Ⅲ类错畸形患者唇形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安氏Ⅱ、Ⅰ、Ⅲ类为序,上唇-审美平面距、上唇突度、上下唇突度差、软组织ANB角、下唇中部面积呈递减趋势,下唇倾角、下唇基角和上唇上部面积呈递增趋势。以安氏Ⅱ、Ⅲ、Ⅰ类为序,颏唇沟角和Z角呈递增趋势,下唇-审美平面距呈递减趋势。上下唇长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Ⅰ、Ⅱ、Ⅲ类错畸形的唇形态有一定差异,按照Ⅱ、Ⅰ、Ⅲ类的顺序,唇部软组织覆盖有倾向于减小上唇突度和增加下唇突度的趋势。头影区域测量能够准确反映唇部组织的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唇 侧貌 头影测量 面积测量
下载PDF
第三磨牙先天缺失与颅颌面结构相关性的研究
13
作者 吴利娜 熊鑫 +2 位作者 吴雁格 张秦兰蕙 王军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通过对第三磨牙先天缺失患者的缺失位置、数目与颅颌面部的头影测量指标进行研究,分析第三磨牙先天缺失与颅颌面结构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123例患者,其中无第三磨牙先天缺失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共64例;有至少一颗第三磨牙缺失纳入缺失... 目的通过对第三磨牙先天缺失患者的缺失位置、数目与颅颌面部的头影测量指标进行研究,分析第三磨牙先天缺失与颅颌面结构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123例患者,其中无第三磨牙先天缺失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共64例;有至少一颗第三磨牙缺失纳入缺失组,共59例。对纳入患者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和统计学分析,测量指标包括FMA、IMPA、Ar-Go、GoGn-SN、Co-A、Co-Gn、ANS-Me、SN-MP、Ar-Go-Me、SNA、SNB、ANB、Y轴角、Y轴长度、Ar-Go、Go-Me、MP-OP、FH-PP、FH-OP共18项骨组织指标,U1-SN、U1-L1、U1-NA、L1-NB、U1-APo、L1-APo共6项牙性指标,UL-EP、LL-EP、鼻唇角共3项软组织指标,分析第三磨牙先天缺失与颅颌面结构的相关性。结果第三磨牙最常见缺失位置发生于上颌且最常见的缺失数目为一颗。对照组患者Ar-Go-Me和SN-MP更大(P<0.05),U1-SN、U1-NA、L1-NB、UL-EP、LL-EP更大(P<0.05),U1-L1更小(P<0.01),对照组患者Ar-Go和Go-Me与缺失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颗第三磨牙均存在的患者相比有第三磨牙缺失的患者,下颌骨更易向后下旋转且更容易发育成凸面型,与高角面型、凸面型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磨牙 颅颌面结构 头影测量
下载PDF
55例特发性髁突吸收患者临床特点与颅颌面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政展 朱柏恺 +4 位作者 郑美里 刘旌毅 汪席均 洪越扬 江凌勇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541-547,共7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髁突吸收(idiopathic condyle resorption,ICR)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颅颌面结构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55例ICR患者及55例关节健康的骨性Ⅱ类错患者(对... 目的:探讨特发性髁突吸收(idiopathic condyle resorption,ICR)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颅颌面结构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55例ICR患者及55例关节健康的骨性Ⅱ类错患者(对照组)。对ICR患者的性别、年龄、单双侧发病情况及相关的关节症状进行统计,分析ICR患者的临床特点。利用二维头影测量及三维重建测量相关的颅颌面部指标,比较2组人群颅颌面结构特征的异同。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CR女性患者占比92.7%,平均就诊年龄(22.17±3.46)岁,双侧关节发病占87%,29.1%的患者曾有关节症状。二维测量显示ICR组的SNA、A-NP、Co-A、SNB、Go-Me、Co-Go和S-Go/N-Me等指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MP-SN和Y-Axis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的S-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测量显示,ICR组除Se-Ne、CoR-Ae和SNLp-GoL外,其余测量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ICR好发于女性,平均就诊年龄22岁,病变多累及双侧关节,不到1/3的患者出现关节症状。相比关节健康的骨性Ⅱ类患者,ICR患者下颌骨严重后缩,下颌体与下颌支更短且多数为高角状态,后前面高比例明显偏小,同时上颌前突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髁突吸收 颅颌面结构 骨性Ⅱ类错畸形 头影测量 三维测量
下载PDF
面中部软硬组织相关性的Arnett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月 陈杰 +1 位作者 袁晓 嵇国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65-370,共6页
目的:应用Arnett头影测量法研究不同错类型患者面中部软硬组织侧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青岛市11~16岁青少年共60例,其中男26例,女34例,根据矢状骨面型ANB分为3组。采用Arnett头影测量法标记右侧面部的标记点,在自然头位下拍摄镜面位... 目的:应用Arnett头影测量法研究不同错类型患者面中部软硬组织侧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青岛市11~16岁青少年共60例,其中男26例,女34例,根据矢状骨面型ANB分为3组。采用Arnett头影测量法标记右侧面部的标记点,在自然头位下拍摄镜面位的自然头位侧位定位片1张。所得数据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将面中部结构与颅面形态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根据ANB进行分组,覆、覆盖、眶缘点、颧骨点、下切牙点、下唇最外点、咽喉长度以及面角等存在显著差异(P<0.01)。提示覆、覆盖、面中部的软组织结构、面角、咽喉点、下切牙及下唇的位置与矢状骨面型有一定的相关性。眶缘点、瞳孔下点、鼻翼点、颧骨点与SNB呈显著相关,颧骨点、鼻翼点与代表颅面矢状关系的指标ANB存在显著相关。结论:不同的颅面矢状骨面型,其多项软组织测量值有显著差异;面中部软组织结构特征与上、下颌骨矢状向位置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 侧貌 Arnett分析 头影测量
下载PDF
上下联合扩弓矫治安氏Ⅱ类错颌软组织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容秀 刘姗姗 +2 位作者 刘芳 徐丽 赵桂芝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0期2518-2520,共3页
目的 探讨上下颌联合扩弓在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二类青少患者矫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3-2018年于本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36例8~13岁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错颌患者,应用上下颌联合扩弓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每位患者治疗前后X... 目的 探讨上下颌联合扩弓在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二类青少患者矫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3-2018年于本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36例8~13岁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错颌患者,应用上下颌联合扩弓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每位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软组织分析。结果治疗后上颌凸度、下颌凸度及下唇凸度增大,上下软组织面高比、颏唇沟深度,下唇颏比减小,变化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下颌联合扩弓结合MBT直丝弓矫治方法明显改善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患者的软组织侧貌,使面部软组织比例更加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 下颌后缩 上下颌联合扩弓 头影测量
下载PDF
恒牙列X线头影测量127项指标正常值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雁格 刘家琦 +2 位作者 张真真 周雪曼 王军 《口腔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797-804,共8页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恒牙列X线头影测量各指标正常值的差异,探讨二维头影测量分析的测量误差。方法收集并筛选恒牙列正常牙合样本,使用Uceph头影测量软件对每个样本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囊括58个标志点、127项测量指...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恒牙列X线头影测量各指标正常值的差异,探讨二维头影测量分析的测量误差。方法收集并筛选恒牙列正常牙合样本,使用Uceph头影测量软件对每个样本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囊括58个标志点、127项测量指标。结果本研究纳入11~30岁的样本共168例,青少年和年轻成人中分别有42.5%、27.6%的头影测量指标存在性别差异(P<0.05)。头影测量同一指标两次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平均值达0.91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X线头影测量正常值可靠性较高,可用于正畸患者的临床诊断、矫治设计和效果评价。男性和女性、青少年和年轻成人头测指标存在一定差异,临床上应依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选择相应的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影测量 正常值 一致性检验
下载PDF
舌侧直丝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Ⅲ类错畸形的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孟薇 何欣 +1 位作者 张栋梁 周新莹 《武警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5-7,14,共4页
目的探讨舌侧直丝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Ⅲ类错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10至2016-10舌侧直丝矫治的安氏Ⅲ类错患者30例。全部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用测量软件分析,测量19个标志点,部分标志点参考了北京大学医学部、Steiner、Tweed、... 目的探讨舌侧直丝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Ⅲ类错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10至2016-10舌侧直丝矫治的安氏Ⅲ类错患者30例。全部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用测量软件分析,测量19个标志点,部分标志点参考了北京大学医学部、Steiner、Tweed、Coben等的研究。其中骨性测量6个,牙性测量8个,软组织测量3个,垂直测量2个。比较治疗前后指标的差异。结果与矫治前相比,SNA角、ANB角、上下唇至审美平面距有统计学差异(P <0. 01),上切牙唇倾度加大(U1-SN、U1-NA),下前牙舌倾度加大(L1-NB),覆盖(Overjet)治疗前(-1. 76±0. 29),治疗后(1. 08±0. 20),覆盖明显加大,从负值变为正值,前牙反解除(P <0. 01)。结论舌侧矫治技术可成功矫正恒牙期安氏Ⅲ类错畸形,使患者的牙颌面和软组织侧貌得到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侧直丝矫治技术 安氏Ⅲ类错(牙合) 头影测量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Cephalometric Analysis To Surgical Treatment of Dentofacial Deformities
19
作者 司徒镇强 希杨 顾晓明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89年第2期158-162,共5页
In view of orthognathic surgery,on the basis of the ccphalometric data of the youths innorth-west China,the most common 29 parameters were chosen,including angles,linear measureand ratio.For analysis,they were divided... In view of orthognathic surgery,on the basis of the ccphalometric data of the youths innorth-west China,the most common 29 parameters were chosen,including angles,linear measureand ratio.For analysis,they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general profile feature,maxilla andorbital-zygomatic regio,mandible and chin.This kind of analysis can be usecd for clinicaldiagnosis and for detemining the nature,position and degree of the dcformities.It is espceially effec-five in the designing of operation and prediction of the result of the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tofacial DEFORMITY cephalometric measurement OSTEOTOMY and CORRECTION
下载PD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n Automatic Cephalometric Measurement and Facial Prediction System
20
作者 徐常胜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1998年第2期44-47,共4页
In this paper, a practical automatic cephalometric measurement and facial prediction system is built by using adaptive filtering and edge detecting techniques and some artificial intelligent approaches. The system not... In this paper, a practical automatic cephalometric measurement and facial prediction system is built by using adaptive filtering and edge detecting techniques and some artificial intelligent approaches. The system not only realizes the automation from landmark location to parameter measurement on cephalogram, but also makes the diagnostic design of preoperation of orthognathic surgery quantitive. Compared with the manual prediction, it provides a new method to mak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deto maxillofacial deformities more accurate. It is more significant to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LTERING EDGE detection cephalometric measurement FACIAL PREDI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