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2年吉林省成年人超重肥胖流行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关秀莲 汪丽萍 +2 位作者 张锡斌 侯雁 丁冬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08年第1期43-45,47,共4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居民超重、肥胖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全省9个地区12个区(县),每个区(县)抽取2个街道(乡)、6个委(村),共调查6572户,有效问卷13564人。经询问调查获得居民个人基本情况,通过体检获得身高、体重、腰... 目的了解吉林省居民超重、肥胖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全省9个地区12个区(县),每个区(县)抽取2个街道(乡)、6个委(村),共调查6572户,有效问卷13564人。经询问调查获得居民个人基本情况,通过体检获得身高、体重、腰围数据。结果2002年吉林省成年人体重指数(BM I,kg/m2)均值为22.9±3.3,其中男性22.9±3.2,女性22.9±3.4;城市23.3±3.5,农村22.7±3.2。体重超重率25.2%,其中城市29.2%,农村22.9%;男性24.4%,女性25.9%。肥胖率6.6%,其中城市8.7%,农村5.4%;男性5.9%,女性7.3%。腰围均值(79.3±10.0)cm,其中男性(81.5±9.6)cm,女性(77.2±9.7)cm;城市(81.0±10.3)cm,农村(78.4±9.8)cm。向心性肥胖患病率36.4%,其中城市44.2%,农村32.1%;男性34.6%,女性38.3%。结论吉林省成年人有25%为超重和肥胖,已成为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超重与肥胖的预防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超重 肥胖 向心性肥胖 患病率
下载PDF
泸州市35~69岁社区居民运动现状及对向心性肥胖的影响调查
2
作者 夏方根 范颂 +5 位作者 田海艳 卢新颖 邹茜 谭气香 陈宇琪 叶运莉 《社区医学杂志》 2016年第22期18-19,43,共3页
目的了解泸州市35~69岁居民的运动现状及对向心性肥胖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向心性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泸州市35~69岁社区居民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泸州市35~69岁社区... 目的了解泸州市35~69岁居民的运动现状及对向心性肥胖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向心性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泸州市35~69岁社区居民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泸州市35~69岁社区居民参加运动57.5%,规律运动50.2%,随着年龄的增大,规律运动率逐渐升高(χ~2=50.4,P〈0.05)。比较不同人群肥胖的患病率,跑步(62.3%)和打球的(50.0%)低于不运动的(73.9%)(χ~2=4.848、12.64,均P〈0.05)。随着运动种数得分的升高,肥胖的患病率逐渐降低(χ2=6.5,P〈0.05)。结论泸州市35~69岁居民的运动情况不容乐观,运动方式相对单一,跑步、打球和运动种类对向心性肥胖有影响,有关部门应加强社区居民合理运动的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居民 中老年人 运动 向心性肥胖
原文传递
江苏省35~74岁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10
3
作者 胡晓抒 郭志荣 +7 位作者 周慧 史祖民 武鸣 张均 孙国祥 周正元 潘晓群 姚才良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51-756,共6页
目的调查江苏省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现况,初步评估不同定义在中国人群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整群抽样的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有效调查人数为5888人,对全部样本人群(5888人)测定空腹血糖、血脂、体重指数、血压... 目的调查江苏省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现况,初步评估不同定义在中国人群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整群抽样的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有效调查人数为5888人,对全部样本人群(5888人)测定空腹血糖、血脂、体重指数、血压等,运用IDF(2005)和ATPⅢ(2005)的MS定义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江苏省社区人群MS的患病率分别为17.48%[IDF (2005)]和21.95%[ATPⅢ(2005)],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②随着年龄增加,MS患病率升高,特别是50岁以上女性人群患病率升高更明显;③不同教育程度、婚姻情况、职业间MS患病率显著不同;④城市MS患病率显著高于农村,且苏南地区MS患病率显著高于苏北;⑤MS中最多见的表现形式是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和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结论江苏省社区人群具有很高的MS患病率,且多种代谢异常的聚集较为严重;由于MS存在种族差异,该项研究认为MS定义中中国人群腰围截断值的适宜切点可能还需探讨,结合人群MS的特点,选择适合于中国人群的MS诊断标准,将更有利于临床应用、MS的防治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肥胖 中心性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我国中年人群超重/肥胖现况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分析 被引量:110
4
作者 王增武 郝光 +6 位作者 王馨 陈祚 张林峰 郭敏 田野 邵澜 朱曼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4-358,共5页
目的 了解我国中年人群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现状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状况.方法 2009-2010年对全国12个研究人群各抽取35~64岁调查对象1 000人,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实际入选11 623人,最终有效数据10 340人.利用该资料计算我... 目的 了解我国中年人群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现状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状况.方法 2009-2010年对全国12个研究人群各抽取35~64岁调查对象1 000人,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实际入选11 623人,最终有效数据10 340人.利用该资料计算我国中年人群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并分析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状况.肥胖的定义依据“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的标准.结果 我国35~64岁中年人群超重率为38.8%,肥胖率为20.2%,轻度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32.2%,重度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19.2%.其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城市人群高于农村,北方地区高于南方(P<0.05).肥胖人群中同时具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3种危险因素的比例是正常体重人群的4.5倍,重度中心性肥胖人群是正常体重人群的5.1倍.结论 我国中年人群超过一半为体重超重/肥胖者,且肥胖伴随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比例很高,亟待采取相应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中心性肥胖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聚集
原文传递
城市成人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3
5
作者 贺媛 赵小兰 曾强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390-394,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成人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分布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肥胖防控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二阶段整群抽样,选取2009年在北京和重庆两地参加健康体检的79 012名城市人群,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按年龄、性别、...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成人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分布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肥胖防控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二阶段整群抽样,选取2009年在北京和重庆两地参加健康体检的79 012名城市人群,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按年龄、性别、地区分层计算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我国城市成人的超重、肥胖率分别为36.7%和11.6%,约44.8%的成人为中心性肥胖,在体重正常(BMI<18.5kg/m2)的人群中,仍有12.1%为中心性肥胖。男性的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女性,随年龄段的增加性别差异逐渐缩小。北京和重庆两地超重率已相差不大,但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仍然是北方地区高于西南地区。年龄增大、生活在北方地区、不良生活习惯均为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我国城市人群的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呈现较高的患病水平,应充分关注中心性肥胖的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中心性肥胖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城市成人
原文传递
2014年中国城乡居民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基于22省(市、区)国家国民体质监测点的形态数据 被引量:64
6
作者 张艺宏 王梅 +2 位作者 孙君志 李宁 裴钰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3-100,共8页
目的:分析评价城乡居民体重超重及肥胖现状,探讨超重肥胖流行在性别、年龄、城乡分类上的特征。方法:取2014年国家国民体质监测22个省(区、市)国家监测点20-69岁城乡居民共计107 330人的年龄、性别、城乡种类、身高、体重、BMI、腰围、... 目的:分析评价城乡居民体重超重及肥胖现状,探讨超重肥胖流行在性别、年龄、城乡分类上的特征。方法:取2014年国家国民体质监测22个省(区、市)国家监测点20-69岁城乡居民共计107 330人的年龄、性别、城乡种类、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样本总体BMI为23.83±3.33kg/m2,男性为24.40±3.26kg/m2,女性为23.24±3.30kg/m2;超重率为34.26%,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9.91%、28.42%,城镇和乡村分别为34.03%、34.70%;肥胖率为10.98%,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3.29%、8.59%,城镇和乡村分别为10.19%、12.47%。(2)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的均值,男性为85.88cm、0.904、0.507,女性为78.81cm、0.845、0.498;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超标总率为49.67%、50.21%、50.34%,其中男性超标率为55.31%、54.19%和54.70%,女性为43.86%、46.11%和45.84%。(3)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全部P<0.01),并且男性比女性高(全部P<0.01)。(4)城镇男性体重、BMI、腰围均值高于乡村男性(P<0.01),乡村男性腰臀比、腰围身高比均值高于城镇男性(P<0.01),乡村女性体重、BMI、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均值高于城镇女性(P<0.01)。结论:(1)20-69岁样本人群超重和肥胖合计达到45.24%,中心性肥胖人数过半,揭示城乡居民身体形态处于超重、肥胖和中心型肥胖的高发期。(2)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其中,城镇男性高于乡村男性,乡村女性高于城镇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 超重 肥胖 BMI 腰围 腰臀比 腰围身高比 中心性肥胖 健康中国
下载PDF
2010年我国中心型肥胖流行状况及腰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60
7
作者 姜勇 张梅 +3 位作者 李镒冲 李晓燕 王丽敏 赵文华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3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成人中心型肥胖的流行现状和腰围的分布,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肥胖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身体测量获得的数据,分析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心型肥胖的流行现状,描述...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成人中心型肥胖的流行现状和腰围的分布,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肥胖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身体测量获得的数据,分析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心型肥胖的流行现状,描述城乡、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及年龄人群的分布及差异。结果我国成人中心型肥胖率为40.7%,男性、女性中心型肥胖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心型肥胖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城市地区居民中心型肥胖率(44.6%)明显高于农村居民(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男性、女性,中心型肥胖率在东部城市最高,西部农村最低。成人平均腰围为(80.3±0.3)cm,男性为(82.3±0.3)cm,女性为(78.2±0.3)cm,男性腰围明显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腰围逐渐升高,到60岁以后逐渐降低。城市地区人群平均腰围(81.3±0.4)cm,农村地区为(79.7±0.3)cm。结论我国中心型肥胖在人群中广泛流行并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遏制肥胖的持续流行和加速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型肥胖 腰围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中国成人腰围、体质指数与高血压关系 被引量:55
8
作者 张梅 姜勇 +4 位作者 汪媛 李镒冲 吕淑荣 武文娣 吴凡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3-695,共3页
目的采用腰围(WC)、体质指数(BMI)综合评价中国18~69岁成年人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方法利用2004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样本人数,采用多级抽样方法抽取18~69岁成年人30686人,采用问卷调查和人体测量方法收集数据,比较各... 目的采用腰围(WC)、体质指数(BMI)综合评价中国18~69岁成年人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方法利用2004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样本人数,采用多级抽样方法抽取18~69岁成年人30686人,采用问卷调查和人体测量方法收集数据,比较各BMI组别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的OR值。结果体质指数正常、超重和肥胖组中,男性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6.1%,32.0%和49.2%;女性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2.5%,28.2%和41.5%;除男性肥胖组外,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同组内的正常腰围人数(P<0.01);调整混杂因素(年龄、吸烟状况、饮酒状况和锻炼等)后,与正常腰围人群比较,各BMI组别中男性中心性肥胖者患高血压患病的OR值分别为1.9(95%CI=1.6~2.3),1.6(95%CI=1.3~1.9),1.6(95%CI=0.7~3.7);女性患高血压患病OR值分别为1.5(95%CI=1.3~1.8),1.4(95%CI=1.2~1.6),2.5(95%CI=1.2~5.2)。结论中心性肥胖者与正常腰围者比较具有更高的高血压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肥胖 体质指数 腰围 高血压 中国成人
原文传递
肥胖症及脂代谢紊乱的诊断 被引量:52
9
作者 邹大进 吴鸿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6年第1期1-4,14,共5页
随着对脂肪细胞代谢的病理生理基础的进一步研究,以脂肪转移学说和脂肪细胞储存信号张力反馈学说为基础,为肥胖症及脂代谢紊乱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腰围、甘油三酯水平作为腹型肥胖的主要评判标准,与肥胖、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关键词 肥胖症 脂代谢紊乱 诊断 脂肪转移学说 脂肪细胞储存信号张力反馈学说 腹型肥胖
原文传递
中国成人中心性肥胖腰围身高比值的适宜切点的研究 被引量:56
10
作者 赵连成 李莹 +3 位作者 彭亚光 张林峰 郭敏 武阳丰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481-485,共5页
目的探讨我国中年人群腰围身高比值(WHtR)诊断中心性肥胖的适宜切点。方法选用国家"八五"和"九五"攻关课题的两次横断面调查,共30 630名35~59岁人群资料,比较不同WHtR切点对高血压、空腹血糖异常、血清总胆固醇升... 目的探讨我国中年人群腰围身高比值(WHtR)诊断中心性肥胖的适宜切点。方法选用国家"八五"和"九五"攻关课题的两次横断面调查,共30 630名35~59岁人群资料,比较不同WHtR切点对高血压、空腹血糖异常、血清总胆固醇升高(高T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HDL-C)以及危险因素聚集(危险因素个数≥2)的检出效果,并分析各危险因素及其聚集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结果预测4种危险因素的WHtR最佳切点范围在0.48~0.52,预测危险因素聚集的WHtR最佳切点在男性、女性及男女合并人群中分别为0.49、0.50及0.49。人群WHtR控制在0.50以下,可防止人群中约2/5的高血压,1/5空腹血糖异常和高TC,1/3的低HDL-C,以及约一半的危险因素聚集。结论 WHtR为0.50可作为我国中年人群中心性肥胖评价的适宜切点。以"腰围不超过身高一半"作为体重控制理念,促进心血管病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围身高比 中心性肥胖 切点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中心性肥胖诊断标准及其在代谢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1
作者 降凌燕 焦振山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4-317,共4页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系列代谢异常组分在同一个体簇集的临床症候群。其重要的临床特征和(或)发病危险因素之一就是中心性肥胖,也称为腹型肥胖。世界范围内不同的组织和学术团体都曾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MS的诊断标准,...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系列代谢异常组分在同一个体簇集的临床症候群。其重要的临床特征和(或)发病危险因素之一就是中心性肥胖,也称为腹型肥胖。世界范围内不同的组织和学术团体都曾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MS的诊断标准,其中有关中心性肥胖的标准不尽相同。此外,有诸多研究显示中心性肥胖是MS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该文就肥胖的诊断标准及其在MS诊断中的地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中心性肥胖 诊断标准
原文传递
中国老年人中心型肥胖流行特征及其与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的关系 被引量:38
12
作者 姜勇 张梅 +3 位作者 李镒冲 李晓燕 王丽敏 赵文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16-820,共5页
目的 了解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心型肥胖的流行特征及中心型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代谢性疾病聚集的关系.方法 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现场调查在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2个监测点开展,应用了面对面调查、身体测量(... 目的 了解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心型肥胖的流行特征及中心型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代谢性疾病聚集的关系.方法 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现场调查在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2个监测点开展,应用了面对面调查、身体测量(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及实验室检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等方法收集吸烟、饮酒、膳食、身体活动等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状况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本研究选取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项目中所有年龄在60岁以上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9 966名.将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者定义为中心型肥胖,分析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心型肥胖的流行状况,并分析不同腰围分组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患病与聚集情况.结果 经复杂设计加权计算,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心型肥胖率为48.6% (95%CI:46.1% ~51.2%),男女分别为39.7% (95%CI:37.2% ~42.2%)和57.3%(95%CI:54.5% ~ 60.1%),女性高于男性(x2=474.63,P<0.01).男性受教育程度越高,中心型肥胖率越高,女性差别较小.家庭人均收入水平越高,男女中心型肥胖率也越高.城市、农村地区中心型肥胖率分别为59.2%和43.5%,城市高于农村(x2=50.06,P<0.01).老年男性腰围85 ~89 cm者,其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患病率(95% CI)分别为18.8%(16.1% ~21.5%)、66.2%(63.0% ~ 69.4%)和47.5% (44.1% ~50.8%),腰围≥90 cm者分别为24.0% (21.2% ~26.8%)、78.2%(75.6% ~ 80.8%)和64.0%(60.3% ~67.6%),均高于男性腰围正常(< 85 cm)者[分别为13.4%(11.5% ~ 15.3%)、58.3% (55.5% ~61.0%)和30.8%(28.7% ~ 32.9%)].老年女性腰围80 ~ 84 cm者糖尿病、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腹部肥胖症 慢性病 危险因素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尿酸与腹型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尹雪瑶 周嘉强 +4 位作者 余丹 潘倩倩 董雪红 郑芬萍 李红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的变化与腹型肥胖及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 875例40 ~ 65岁杭州社区居民进入研究,其中男350例,女525例.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问卷调查、体检和血清学检查,并进行腹部MRI扫描,测量腹内脂肪面积和皮...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的变化与腹型肥胖及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 875例40 ~ 65岁杭州社区居民进入研究,其中男350例,女525例.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问卷调查、体检和血清学检查,并进行腹部MRI扫描,测量腹内脂肪面积和皮下脂肪面积,分析UA水平与腹型肥胖和MS的相关性,并确定UA作为MS诊断的参考指标的最佳界值.结果 该人群中随着UA水平增加,腹型肥胖(男性OR =4.35,95% CI 1.91 ~9.90;女性OR=5.44,95%CI2.41 ~ 12.31)和MS(男性OR=4.47,95% CI2.08 ~9.62;女性OR=11.62,95% CI 3.43 ~ 39.37)风险增加.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A是TG升高(男性OR =2.23,95% CI 1.02 ~4.87;女性OR=3.04,95% CI1.49 ~6.23)、女性腹型肥胖(OR=3.23,95% CI 1.32~7.91)和血压升高(OR=2.35,95% CI1.37~4.05)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女性中,根据腹内脂肪面积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UA的最佳切点为244.0 μmol/L,而通过受试者ROC曲线获得MS诊断的最佳界值为258.8 μmol/L.结论 在我国中年人群中,UA与腹型肥胖和MS密切相关.UA水平升高是女性腹型肥胖和M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代谢综合征X 向心性肥胖
原文传递
腰围是代谢综合征最主要的危险成分 被引量:29
14
作者 王敬瀚 苏丽 +1 位作者 王中心 张帆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96-899,共4页
目的在代谢综合征(MS)多种成分中,试图发现其中最主要的成分,验证腰围预测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的MS标准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63例研究对象,以CDS建议的MS为标准,MS患者80例,非MS患者83例,比较MS及非MS患者年龄、腰围、体... 目的在代谢综合征(MS)多种成分中,试图发现其中最主要的成分,验证腰围预测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的MS标准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63例研究对象,以CDS建议的MS为标准,MS患者80例,非MS患者83例,比较MS及非MS患者年龄、腰围、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腰围对MS的危险性,分别建立男性及女性腰围对MS的ROC曲线评价系统,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确定腰围最佳诊断界定值,得出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MS患者的年龄、腰围、BMI、SBP、DBP、FBG、TG、1/HDL-C均大于非MS患者;控制年龄、吸烟、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后,Logistic回归分析示腰围是MS最主要危险因素;男性ROC曲线下面积0.92,腰围界定值为89.5cm时,灵敏度为0.84,特异度为0.93。女性ROC曲线下面积0.93,腰围界定值为80.8cm时,灵敏度为0.97,特异度为0.81;研究发现,吸烟也是MS的危险成分,现仍吸烟者MS的风险是从未吸烟者的6.88倍,曾吸烟者是从未吸烟者的3.96倍。结论证实高腰围是MS最主要危险因素,是预测CDS建议MS标准的可靠指标.吸烟也是MS的危险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围 代谢综合征 中心性肥胖 吸烟
下载PDF
中老年人群中心性肥胖与多种慢性病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1
15
作者 曹志 程杨杨 +4 位作者 李书 杨洪喜 孙俐 张馨予 王耀刚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84,88,共5页
目的探究中老年人群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和脑卒中的风险关联及其性别差异,为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概率抽样方法抽取全国28个... 目的探究中老年人群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和脑卒中的风险关联及其性别差异,为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概率抽样方法抽取全国28个省(直辖市)150个县(区)450个村(社区)中45岁及以上的居民。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体格检查、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等相关数据,最终纳入有效样本14 361名。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14 361名研究对象中,中心性肥胖患者6 933例,患病率为48.3%,女性中心性肥胖患病率(57.6%)高于男性(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整所有混杂因素后,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的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1.35(95%CI:1.21~1.51)、1.47(95%CI:1.24~1.75)和1.39(95%CI:1.20~1.60),P<0.01],而中心性肥胖与心脏病、脑卒中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的关联也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OR值分别为1.37(95%CI:1.15~1.62)、1.38(95%CI:1.11~1.72)和1.82(95%CI:1.38~2.40);女性OR值分别为1.33(95%CI:1.14~1.54)、1.34(95%CI:1.11~1.62)和1.26(95%CI:1.01~1.58),P<0.05,P<0.01],而与心脏病和脑卒中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具有关联性,女性中心性肥胖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需针对高危人群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心脑血管和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实现慢性病精准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肥胖 慢性病 中老年人
原文传递
腹型肥胖高血压中医证候特点及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0
16
作者 芦波 周训杰 +5 位作者 符德玉 韩亚楠 桂明泰 姚磊 李建华 龙敏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索腹型肥胖高血压病人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并分析"痰瘀"病理因素与腹型肥胖高血压相关性,为中西医结合有效控制肥胖高血压及防治靶器官损害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共纳入上海地区227例腹型肥胖... 目的探索腹型肥胖高血压病人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并分析"痰瘀"病理因素与腹型肥胖高血压相关性,为中西医结合有效控制肥胖高血压及防治靶器官损害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共纳入上海地区227例腹型肥胖高血压病人,采集一般资料、中医症状、糖脂代谢、早期肾脏损害指标、心脏超声等,结合四诊进行中医辨证,按有无痰瘀兼夹证进行比较,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型肥胖高血压病人中肝火亢盛证76例(33.5%),阴虚阳亢证42例(18.5%),痰湿壅盛证84例(37.0%),阴阳两虚证23例(11.0%),兼有痰瘀互结证共106例(46.7%)。痰瘀互结组较非痰瘀互结组室间隔厚度、左室收缩末内径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显著升高(P<0.05),痰瘀互结组较非痰瘀互结组合并症数目、合并冠心病比例(59.4%vs 43.8%)、糖化血红蛋白、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MA)/肌酐(Cr)和尿MA显著增加(P<0.05)。结论上海地区腹型肥胖高血压的中医证型以痰瘀互结证居多;痰瘀互结证易发生左室肥厚,且冠心病患病率和早期肾损害指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腹型肥胖 中医证型 痰瘀互结 靶器官损害 眩晕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肥胖流行特征及其与五种慢性病关系的人群归因分析 被引量:28
17
作者 齐士格 王志会 +3 位作者 李志新 王丽敏 张梅 曾新颖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19-923,共5页
目的 调查中国老年人群肥胖流行特征及其与五种常见慢性病的关系. 方法 2013年开展了31个省(市、自治区)第四次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298个监测点对51 778例6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了问卷调... 目的 调查中国老年人群肥胖流行特征及其与五种常见慢性病的关系. 方法 2013年开展了31个省(市、自治区)第四次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298个监测点对51 778例6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体重、身高、腰围和血压测量,以及血糖和血脂的检测.采用体重指数(BMI)和腰围(WC)作为肥胖及中心型肥胖测量指标.在对样本经过复杂加权计算后,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城乡和地区老年人群的肥胖和中心型肥胖流行状况以及不同体重指数组间五种慢性病的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和中心型肥胖与这五种慢性病的关系,并进一步计算人群归因分值(AFP). 结果 60岁及以上老年人肥胖率和中心型肥胖率分别为13.2%和55.4%,女性高于男性(肥胖率:16.3%比9.9%)(x2=97.9,P<0.05)和(中心型肥胖率:64.4%比46.0%)(x 2=254.2,P<0.05),城市高于农村(肥胖率:15.6%比12.0%)(x 2=8.8,P<0.05)和(中心型肥胖率:62.0%比52.1%)(x2=32.2,P<0.05).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肌梗死和脑卒中这五种常见慢性病患病率均随着BMI和WC的增加而上升.调整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正常BMI组相比,肥胖组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脑卒中的OR值为1.43~2.68,肥胖对老年人患这四种慢性病的AFP为0.05~0.18;与正常WC相比,中心型肥胖组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OR值为1.35~1.88,中心型肥胖对这五种慢性病的AFP为0.16~0.33. 结论 肥胖及中心型肥胖在城市老人和女性老人中患病率比较高,肥胖及中心型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脑卒中存在关联性;另外,中心型肥胖还与心肌梗死的患病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慢性病 中心性肥胖
原文传递
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50岁以上人群中心性肥胖调查 被引量:26
18
作者 周晓辉 张钿 +2 位作者 古丽扎尔·买买提明 李莉 郝晨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92-694,共3页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维)族和汉族人群中心性肥胖现患状况、分布特点及几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在中心性肥胖和非中心性肥胖者之间患病率的比较。方法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采用随机分层多级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南疆、东疆、...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维)族和汉族人群中心性肥胖现患状况、分布特点及几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在中心性肥胖和非中心性肥胖者之间患病率的比较。方法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采用随机分层多级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南疆、东疆、北疆、乌鲁木齐市区50岁以上的汉族及维族中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新疆维、汉两民族8284人,中心性肥胖的粗患病率为55.40%。按2000年全国人口年龄构成标化,维、汉两民族中心性肥胖的标化患病率为50.11%。其中男性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维族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均高于汉族(P〈0.05)。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于腹围正常者(P〈0.05)。结论新疆维、汉两民族中心性肥胖的标化患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存在性别、年龄及民族间差异,中心性肥胖者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均高于非肥胖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肥胖 中老年人 维吾尔族
原文传递
2010—2012年贵州省5个监测地区成人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与慢性病的关系 被引量:26
19
作者 刘怡娅 陈桂华 +1 位作者 李忻 赵松华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39,45,共5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5个监测地区成人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并分析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贵州省云岩区、白云区、德江县、黔西县及三穗县5个监测地区368... 目的了解贵州省5个监测地区成人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并分析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贵州省云岩区、白云区、德江县、黔西县及三穗县5个监测地区3682名18岁及以上常住人群进行身高、体重、血压测量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的测定。分析超重、肥胖及中心型肥胖在人群的分布及与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关系。结果贵州省5个监测地区成人超重率为27.0%,肥胖率为7.5%,中心型肥胖率为16.9%。男性和女性的中心型肥胖率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且中心型肥胖率以老年人(≥60岁)最高(χ~2=32.03,P<0.001),女性中心型肥胖率高于男性(χ~2=4.2,P=0.04)。在控制年龄、性别、地区因素的情况下,超重者患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风险分别为非超重者的1.4倍、1.4倍和2.0倍(95%CI 1.0~2.0、1.2~1.7、1.6~2.5,P<0.05);肥胖者患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风险则是非肥胖者的2.6倍(95%CI 1.7~4.1,P<0.001)、1.5倍(95%CI 1.1~1.9,P<0.001)和3.7倍(95%CI 2.7~5.1,P<0.001);中心型肥胖会增加患糖尿病(OR=2.18,95%CI 1.58~3.01,P<0.001)及高血压(OR=2.2,95%CI 1.74~2.57,P<0.001)的风险。结论成人超重与肥胖是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中心型肥胖则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中心型肥胖 慢性病
原文传递
青岛地区35~74岁居民中心性肥胖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6
20
作者 孙健平 张东峰 +1 位作者 刘丽 逄增昌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6-508,共3页
目的了解山东省青岛地区35~74岁居民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青岛地区5 000名35~74岁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腰臀比作为衡量居民中心性肥胖的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 目的了解山东省青岛地区35~74岁居民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青岛地区5 000名35~74岁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腰臀比作为衡量居民中心性肥胖的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心性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山东省青岛地区35~74岁居民的中心性肥胖总体患病率为49.5%,标化患病率为4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肥胖家族史、吸烟、饮食、学历、月收入、体力活动情况和肌酐值居民中心性肥胖率不同(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女性、有肥胖家族史、月收入≥1 000元和高脂饮食是发生中心性肥胖的危险因素,学历小学及以上和体力活动中度及以上是发生中心性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青岛地区35~74岁居民的中心性肥胖率较高;中心性肥胖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疾病,需采取综合性措施对其加以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臀比 中心性肥胖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