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效应细胞因子对脐血AC133^+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和粘附分子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马艳萍 邹萍 +1 位作者 肖娟 黄士昂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6-198,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脐血AC133+ 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 (CXCR4 )和粘附分子VLA4 (CD4 9d)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新鲜分离的、不同培养条件下体外培养 7d的脐血AC133+ 细胞表面CXCR... 目的 探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脐血AC133+ 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 (CXCR4 )和粘附分子VLA4 (CD4 9d)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新鲜分离的、不同培养条件下体外培养 7d的脐血AC133+ 细胞表面CXCR4和VLA4 (CD4 9d)的表达情况。结果  2 6例新鲜脐血AC133+ 细胞中CXCR4的表达率为 (46 .3± 11.5 ) % ;VLA4的表达率为(5 1.2± 17.3) %。在无血清、有细胞因子存在的条件下 ,短期液体扩增培养后 ,脐血AC133+ 细胞中CXCR4和VLA4的表达率发生变化 ,其中在早期效应细胞因子SCF、FL和TPO组合下 ,CXCR4和VLA4表达率为 (6 8.9± 15 .8) %和 (73.6± 19.8) % ,与新鲜脐血比较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在体外短期扩增培养过程中 ,早期效应细胞因子能显著上调脐血AC133+ 细胞CXCR4和VLA4的表达 ;用SCF、FL和TPO组合扩增脐血 ,不仅能获得足够数量的造血干 /祖细胞 ,还能增加造血干 /祖细胞的迁移和归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造血干细胞 趋化因子受体 粘附分子 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原文传递
氧化苦参碱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于仲青 王岩 +5 位作者 曾庆友 陈立艳 王建勋 杨建勋 李淑华 杨宝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2126-2128,共3页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18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氧化苦参碱静脉点滴,每日1次,每次600 mg,疗程为7 d,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平衡盐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转归及并发症...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18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氧化苦参碱静脉点滴,每日1次,每次600 mg,疗程为7 d,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平衡盐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转归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动态检测患者血清中血清尿调蛋白(THP)和β_2微球蛋白(β_2M)的水平,同时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15(IL-15)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lCAM-1)水平变化。结果氧化苦参碱治疗组患者病程缩短、预后改善,血清 THP 和β_2M 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血清 IL-15及 sICAM-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氧化苦参碱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性出血热 氧化苦参碱 白细胞介素15 细胞黏着分子
原文传递
细胞黏附分子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肉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游木荣 刘晓平 +1 位作者 于秀淳 杜秀敏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4年第10期1116-1119,共4页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CD4 4v6和P选择素 (CD6 2P)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 34例石蜡包埋的骨肉瘤组织CD6 2P和CD4 4v6的表达进行荧光免疫检测 ,并与骨软骨瘤 (n =10 )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骨肉瘤组织中 ...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CD4 4v6和P选择素 (CD6 2P)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 34例石蜡包埋的骨肉瘤组织CD6 2P和CD4 4v6的表达进行荧光免疫检测 ,并与骨软骨瘤 (n =10 )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骨肉瘤组织中 ,CD4 4v6及CD6 2P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骨软骨瘤组 (P <0 .0 0 1) ,ⅡB期、Ⅲ期和ⅡA期之间CD4 4v6和CD6 2P表达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CD6 2P和CD4 4v6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r =0 .736 ;P =0 .0 0 0 )。【结论】CD6 2P和CD4 4v6与骨肉瘤的侵袭、转移相关。可作为骨肿瘤恶性表型和预测骨肉瘤转移潜能的指标。CD6 2P和CD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病理学 肿瘤转移 细胞黏着分子
下载PDF
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脐带血中ACl33^(+)细胞迁移和归巢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戴宏 刘玉龙 +4 位作者 姜忠 周丽英 胡勤芳 郭晓葵 周剑影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脐带血中ACl33+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4)、粘附分子VLA4(CD49d)、LFA1(CD11a)和Lselectin(CD62L)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新鲜分离的、不同培养条件下体外培养7d、14...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脐带血中ACl33+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4)、粘附分子VLA4(CD49d)、LFA1(CD11a)和Lselectin(CD62L)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新鲜分离的、不同培养条件下体外培养7d、14d的脐带血中ACl33+细胞表面CXCR4和CD49d、CD11a和CD62L的表达情况。结果新鲜脐带血ACl33+细胞中CXCR4的表达率为(50.2±12.5)%;CD49d的表达率为(53.2±15.6)%,CD11a的表达率为(98.1±2.4)%,CD62L的表达率为(52.4±16.6)%。在无血清、无细胞因子存在的条件下,体外培养第7d及14d,CXCR4、VLA4、CD11a和CD62L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在有细胞因子存在的条件下,短期液体扩增培养后,脐带血ACl33+细胞中CXCR4、VLA4、CD11a和CD62L的表达率较新鲜ACl33+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IL3+FL+SCF组较IL11+FL3+SCF组表达率高,其中以培养第14dCXCR4、CD62L的表达增高最明显。结论在体外短期扩增培养过程中,早期效应细胞因子能显著上调脐带血ACl33+细胞CXCR4、CD49d、CD11a和CD62L等的表达;用SCF、FL和IL3组合扩增脐带血,不仅能获得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祖细胞,还能增加造血干/祖细胞的迁移和归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血 ACl33^(+)细胞 细胞因子 细胞粘附分子 迁移 归巢
下载PDF
OSAHS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MMP-9、TIMP-1的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海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10期1818-1820,共3页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炎症因子MMP-9、TIMP-1的变化.[方法]经多导生理记录仪睡眠图睡眠呼吸监测把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OSAS合并冠心病患者53例)、正常对照组(57例)、OSAHS组(50例...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炎症因子MMP-9、TIMP-1的变化.[方法]经多导生理记录仪睡眠图睡眠呼吸监测把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OSAS合并冠心病患者53例)、正常对照组(57例)、OSAHS组(50例)、冠心病组(50例).测量各组血浆炎症因子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l(TIMP-1)水平.[结果]OSAS合并冠心病组血浆MMP-9、TIMP-1与正常对照组,OSAS组和冠心病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结论]MMP-9、TIMP-1可能参与OSAS且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发症 冠状动脉疾病/血液 细胞粘着分子/血液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军 杨世伟 +4 位作者 曹黎明 于毅 王凤鸣 秦玉明 王大为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69-670,共2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川崎病(K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确诊为KD34例患儿急性期血清sVCAM-1、TNF-α水平,测定其中32例恢复期患儿血清sVCAM-1、T...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川崎病(K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确诊为KD34例患儿急性期血清sVCAM-1、TNF-α水平,测定其中32例恢复期患儿血清sVCAM-1、TNF-α水平,26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结果KD组血清急性期sVCAM-1、TNF-α[(97.8±35.6)、(73.9±21.7)μ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41.2±8.9)、(2.7±1.8)μg/L],差异有显著性(Pa<0.01);KD患儿恢复期血清sVCAM-1、TNF-α水平[(46.9±16.8)、(4.3±2.9)μg/L]下降显著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a<0.01);而KD恢复期患儿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sVCAM-1与TNF-α呈正相关(r=0.798P<0.001)。结论sVCAM-1、TNF-α可能参与KD发病的病理过程,血清sVCAM-1、TNF-α检测有助于对KD病情发展作出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可溶性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被引量:7
7
作者 秦玲 雷宇 黄可欣 《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1-465,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消退作用和对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常规饲料组、胆固醇饲料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饲... 目的通过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消退作用和对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常规饲料组、胆固醇饲料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饲养16周。观察实验前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VCAM1、PAI1水平和体重的变化,处死动物后取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主动脉粥样硬化局部VCAM1和PAI1阳性表达百分数。结果实验前3组动物血清TC、TG、LDL、VCAM1和PAI1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16周后与胆固醇饲喂组比较,阿托伐他汀明显降低血清TC、LDL、VCAM1和PAI1水平,明显减少斑块/内膜面积比(0.161±0.027比0.281±0.037,P<0.01);明显减少内膜厚度(38.11±6.02比67.47±7.13)μm;明显减少内膜/中膜比(0.391±0.213比0.878±0.370,P<0.01)。阿托伐他汀明显减少VCAM1和PAI1的阳性表达(P<0.01)。结论AS的发生伴有VCAM1和PAI1的过度表达,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它们的表达减轻AS病变可能是其抗AS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sVCAM-1与PD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申英姬 赵惠君 +2 位作者 黄卫华 孟蕾 朱小青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58-1060,共3页
目的探讨人可溶性血管黏附因子1(soluble vasccular cell adhension molecule-1,sVCAM-1),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在过敏性紫癜(Henoch-Sc觟nlein purpura,HSP)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 目的探讨人可溶性血管黏附因子1(soluble vasccular cell adhension molecule-1,sVCAM-1),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在过敏性紫癜(Henoch-Sc觟nlein purpura,HSP)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1例HSP患儿和20名健康儿血清sVCAM-1、PDGF含量。结果急性期和恢复期HSP患儿血清sVCAM-1和PDGF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HSP急性期与恢复期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恢复期血sVCAM-1和PDGF含量在均数以上者半年后随访肾损害发生率较在均数以下者高。结论 HSP患儿血清sVCAM-1、PDGF含量明显升高。提示上述两项指标均参与了HSP的发病过程,且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人可溶性血管黏附因子1 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秦玲 张淑琴 张家颖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0-302,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表达和阿托伐他汀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常规饲料组、胆固醇饲料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饲养16周。实验前后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 目的探讨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表达和阿托伐他汀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常规饲料组、胆固醇饲料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饲养16周。实验前后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采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测定主动脉壁VCAM-1阳性表达百分比和mRNA的表达。结果阿托伐他汀显著降低TC和LDL水平(P<0.01)。胆固醇饲料组和阿托伐他汀组病变局部VCAM-1的阳性染色百分比和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阿托伐他汀组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较胆固醇饲料组明显减轻,VCAM-1阳性染色百分比及mRNA的表达量较胆固醇饲料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伴有血管细胞粘附分子的高度表达。阿托伐他汀不但有调脂作用,而且具有抑制粘附分子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秦玲 张家颖 +1 位作者 王晔玲 祝雁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21,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抑制作用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常规饲料组、胆固醇饲料组和高脂饲料加阿托伐他汀组,饲养16周。观察实验前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抑制作用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常规饲料组、胆固醇饲料组和高脂饲料加阿托伐他汀组,饲养16周。观察实验前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体质量的变化,处死动物后取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主动脉壁细胞黏附分子-1(VCAM-1)阳性表达百分比。结果16周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TC和LDL水平明显低于胆固醇饲料组,分别为(23.51±10.58)mmol/L和(14.27±3.51)mmol/L(P<0.01)、(21.39±10.00)mmol/L和(14.23±4.01)mmol/L(P<0.01)。病理学大体观察,对照组、胆固醇饲料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斑块/内膜面积比分别为0%、(28.12±3.77)%和(16.09±2.77)%,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光镜下三组内膜厚度分别为(4.45±0.58)μm、(67.47±7.13)μm和(38.11±6.02)μm、内膜/中膜比分别为0.0537±0.007、0.878±0.370和0.391±0.21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免疫组化检测胆固醇饲料组和阿托伐他汀组AS局部VCAM-1的阳性表达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阿托伐他汀组较胆固醇饲料组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降脂以外的抗AS的作用,抑制VCAM-1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其抗AS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川芎嗪对结肠炎模型小鼠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文敏 江琼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00-202,共3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结肠炎模型小鼠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nsion molecule-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川芎嗪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川芎嗪组,采用葡...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结肠炎模型小鼠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nsion molecule-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川芎嗪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川芎嗪组,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小鼠UC模型,观察UC炎症评价指标[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index,DAI)、结肠组织形态学及组织学损伤],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CAM-l在结肠黏膜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炎症评价指标均明显增高(P<0.01);正常对照组结肠黏膜中几乎不表达VCAM-1,模型组VCAM-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而川芎嗪组VCAM-1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DS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小鼠中VCAM-1表达增强,川芎嗪具有抑制VCAM-1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结肠炎 溃疡性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原文传递
急性肺损伤肺组织PECAM-1 mRNA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建春 毛宝龄 钱桂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肺组织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mRNA表达的变化和可能作用。方法在脂多糖(LPS)诱发的大鼠ALI模型,使用斑点杂交观察肺组织PECAM-1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肺组织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mRNA表达的变化和可能作用。方法在脂多糖(LPS)诱发的大鼠ALI模型,使用斑点杂交观察肺组织PECAM-1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肺组织表达较高水平的PECAM-1mRNA;在ALI大鼠肺组织,PECAM-1mRNA表达早期下调,但致伤6h时,又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正常肺组织表达较高水平的PECAM-1mRNA,PECAM-1可能参与ALI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肺损伤 PECAM-1 MRNA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玲 杨萍 +3 位作者 张家颖 吴广恒 雷宇 郭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年第7期783-786,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16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常规饲料组(对照组)和胆固醇饲料组,饲养16周建立AS模式。饲养前后检测兔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取主...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16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常规饲料组(对照组)和胆固醇饲料组,饲养16周建立AS模式。饲养前后检测兔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取主动脉行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化(S-P法、DAB染色)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测定主动脉壁VCAM-1阳性表达百分比和mRNA的基因表达。结果0周两组动物TC、TG、LDL差别无显著性(P>0.05),胆固醇饲料组饲养8周及16周后血清TC、LDL较0周明显升高(P<0.01),并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胆固醇饲料组主动脉可见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病变局部VCAM-1的阳性染色百分比和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8.38±2.55)%和(2.92±0.31)%及1.116±0.017和0.684±0.006(P<0.01)。结论AS的发生伴有VCAM-1的过度表达,这种过度表达可能与AS病变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浆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立萍 黄雯 +1 位作者 翟艳苓 刘宁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血浆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l,sVCAM-1)的变化以及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可溶性CD40配体(soluble CD40 ligand,sCD40L...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血浆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l,sVCAM-1)的变化以及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可溶性CD40配体(soluble CD40 ligand,sCD40L)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肾损伤和免疫异常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肾内科收治的CRF未透析患者(CRF组)30例,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3个月以上的尿毒症患者(HD组)30例,与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sVCAM-1的水平,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观察HD对sVCAM-1的影响。用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RF组和HD组sVCAM-1、CRP和sCD40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D组sVCAM-1和sCD40L水平较CRF组升高(P<0.05);CRF组sVCAM-1水平与CRP和sCD40L之间成正相关(P<0.05),与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之间成正相关(P<0.01),HD组sVCAM-1水平与CRP之间成正相关(P<0.01),与sCD40L和SCr之间无相关性(P>0.05);一次HD过程,HD后sVCAM-1水平较HD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 CRF患者血浆中sVCAM-1水平升高,HD患者更明显,可能与微炎症状态有关,可能参与CRF患者的肾损伤和免疫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慢性肾衰竭 血液透析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变化及意义
15
作者 陈愉生 谢宝松 +5 位作者 林明 许能銮 林章树 李瑞慧 李鸿茹 林立芳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动态检测25例CAP患者治疗前后情况及1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sICAM-1、sVCA...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动态检测25例CAP患者治疗前后情况及1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sICAM-1、sVCAM-1的水平。结果CAP组患者治疗前sICAM-1和sVCAM-1分别为(2.6584±0.2597)ng/mL、(2.6809±0.2554)ng/mL,对照组sICAM-1和sVCAM-1分别为(2.4728±0.0776)ng/mL、(2.4263±0.3072)ng/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CAP组患者治疗后sICAM-1和sVCAM-1分别为(2.5183±0.2052)ng/mL、(2.5230±0.2794)ng/mL,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ICAM-1水平表达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602,P<0.001);sVCAM-1水平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无明显相关性(r=0.036,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sICAM-1和sVCAM-1水平随肺炎治疗显效后下降,动态检测血清sICAM-1及sVCAM-1水平有助于判断肺炎病情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可溶性细胞问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神经细胞黏附因子L1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6
作者 潘新 王丽梅 +2 位作者 李静 路长林 耿美玉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9-155,共7页
目的获得重组神经细胞黏附因子L1(L1),研究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RT-PCR方法,扩增出L1cDNA;构建原核表达pET28a+和真核表达pcDNA3.0载体;并构建L1胞外域不同结构基序的原核表达载体;将pET L1s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表达菌株... 目的获得重组神经细胞黏附因子L1(L1),研究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RT-PCR方法,扩增出L1cDNA;构建原核表达pET28a+和真核表达pcDNA3.0载体;并构建L1胞外域不同结构基序的原核表达载体;将pET L1s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表达菌株BLL1s;将pcDNA3.0-L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入PC12细胞中,筛选稳定表达L1的基因工程细胞株PC12-L;用原核表达的L1胞外不同结构域蛋白刺激PC12L1基因工程细胞,观察其分化情况。结果IgI-FN5胞外域I、g(Ⅰ-Ⅵ)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和FN(1-5)纤连蛋白型Ⅲ重复序列均可明显促进PC12-L1细胞突起生长,具有生物学活性;Ig(Ⅴ-Ⅵ)也可促进PC12-L1细胞突起生长,但生物活性显著降低;FN(3-5)不能促进PC12-L1细胞突起生长,没有生物活性。结论L1分子胞外至少有2个结构域Ig(Ⅰ-Ⅵ)和FN(1-5)可显著促进PC12-L1细胞的突起生长,对L1分子生物活性的维持必不可少;胞外免疫球蛋白结构域Ig(Ⅴ-Ⅵ)对维持L1分子的生物活性不十分重要;纤连蛋白型Ⅲ重复序列结构域FN(3-5)对维持L1分子的生物活性不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黏附因子L1 基因表达 细胞转染 PC12细胞
下载PDF
CD44v6、TIMP-1在子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17
作者 吴成勇 王新星 +3 位作者 李晓梅 蒲红伟 陈晓 哈德提.别克米托夫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09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研究肿瘤浸润转移相关基因粘附分子吞噬糖蛋白(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颈癌手术切除组织60例,正常组织10例,观察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44、TIM... 目的研究肿瘤浸润转移相关基因粘附分子吞噬糖蛋白(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颈癌手术切除组织60例,正常组织10例,观察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44、TIMP-1的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1)6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44、TIMP-1的表达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1.7%(31/60)、31.7%(19/60)。(2)CD44在不同组织学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TIMP-1在不同浸润深度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TIMP-1在晚期高表达,提示可作为联合检测肿瘤负荷的标志物之一。结论提示CD44蛋白的低表达与子宫颈癌的病情发展及转移的发生相关,并提示可作为预后判定的参数。TIMP-1的失活对子宫颈鳞状细胞癌获得浸润转移的潜能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提示可作为肿瘤的分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粘附分子吞噬糖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