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脂异常遗传性疾病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5
1
作者 何轶群 许美芬 +5 位作者 于涵 耿军伟 施苏雪 薛凌 卢中秋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37-1243,共7页
血脂异常(Dyslipidemia)是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以冠心病和脑中风为首发表现,该类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一些血脂异常疾病具有遗传性,主要包括孟德尔遗传和多基因遗传。传统检测血脂异... 血脂异常(Dyslipidemia)是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以冠心病和脑中风为首发表现,该类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一些血脂异常疾病具有遗传性,主要包括孟德尔遗传和多基因遗传。传统检测血脂异常相关基因的方法主要有DNA测序和连锁分析,适合于孟德尔遗传性血脂异常疾病。最近几年兴起的新一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不仅适用于孟德尔遗传性血脂异常疾病的研究,同样适用于复杂性血脂异常疾病。2006年至今,运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筛出许多与血脂异常疾病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和早期孟德尔遗传家系确定的基因多数相同。GWAS频谱分析发现,复杂性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频率存在差异,并且几乎所有筛查出的与血脂异常疾病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变异均位于非编码区,使得人们逐渐对非编码区基因变异展开了研究。血脂异常致病基因的发现和基因变异致病机制的阐明,为血脂异常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并为新一代药物筛选提供新思路。文章对血脂异常遗传性疾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孟德尔遗传 多基因遗传 基因突变 致病基因
下载PDF
Alport综合征诊治专家共识(2023版) 被引量:14
2
作者 Alport综合征协作组 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7 位作者 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 丁洁 刘志红 张琰琴 狄泓伶 曾梦遥 王芳 曾彩虹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507-1525,共19页
2018年推出的《Alport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专家推荐意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Alport综合征的规范化诊治。近年该病相关研究进展迅速,为Alport综合征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见解。为此,Alport综合征协作组、东部战区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 2018年推出的《Alport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专家推荐意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Alport综合征的规范化诊治。近年该病相关研究进展迅速,为Alport综合征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见解。为此,Alport综合征协作组、东部战区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联合相关领域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2018版推荐意见进行修订,新增基因检测与变异解读相关内容,细化诊断、治疗及随访管理策略,为Alport综合征的临床诊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炎 遗传性 ALPORT综合征 致病基因 基因检测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儿童散发性肾病综合征致病基因筛查策略的探讨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国民 沈茜 +9 位作者 徐虹 方晓燕 翟亦晖 孙利 刘海梅 饶佳 陈径 吴冰冰 高学武 安宇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50-356,共7页
目的通过儿童散发性肾病综合征(NS)致病基因及其突变特点,探讨儿童NS致病基因的筛查策略。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风湿科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所有住院NS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发病年龄分为先天性NS(3月龄内)、... 目的通过儿童散发性肾病综合征(NS)致病基因及其突变特点,探讨儿童NS致病基因的筛查策略。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风湿科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所有住院NS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发病年龄分为先天性NS(3月龄内)、婴儿型NS(~12月龄)、儿童早发型NS(~5岁)和儿童迟发型NS(~14岁);对儿童早发型和迟发型NS再依据对糖皮质激素(GC)治疗反应分为GC敏感(SSNS)和GC耐药(SRNS),SRNS又分为初发型和迟发型SRNS。先天性NS行NPHS1、NPHS2、PLCE1、LAMB2、LMX1B、COQ2基因所有外显子和WT1基因8、9外显子直接测序;婴儿型NS行NPHS1、NPHS2、PLCE1基因所有外显子和WT1基因8、9外显子直接测序;儿童早发型和迟发型NS行NPHS2基因所有外显子和WT1基因8、9外显子直接测序,以及NPHS1等8个基因42个常见突变位点的Snap Shot分析。结果238例NS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139例。18/10例(80%)先天性NS患儿检出NPHS1基因致病性突变;212例婴儿型NS患儿检出3例WT1(25.0%)、2例NPHS2(16.7%)和1例NPHS1(8.3%)基因突变;38/132例(6.1%)早发型NS患儿检出基因突变,均属于初发型SRNS(8/32,25.0%),其中WT1 3例(9.4%)、NPHS2 2例(6.3%)、NPHS1 2例(6.3%)和INF21例(3.1%),19例迟发型SRNS和81例SSNS患儿均未检出相关基因突变;484例儿童迟发型NS中未检出基因致病性突变。结论先天性NS、婴儿型NS和儿童早发型NS中的初发型SRNS患儿应是临床基因筛查的对象。NPHS1是本文先天性NS患儿的主要致病基因,推荐在先天性NS患儿行NPHS1基因检测。NPHS1、NPHS2和WT1基因突变频率在婴儿型NS和儿童早发型NS中的初发型SRNS患儿中较高,推荐这些人群中优先选择这3个基因作为目标基因进行筛查。不推荐常规在SSNS和迟发型SRNS患儿中行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肾病综合征 致病基因 SNAP Shot分析 直接测序
下载PDF
脑性瘫痪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王芳芳 罗蓉 +1 位作者 屈艺 母得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22-1026,共5页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由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一组症候群,是导致儿童时期残疾的主要疾病,脑瘫病因学研究一直是临床科学家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遗传因素与脑瘫的发病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染色体微阵列...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由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一组症候群,是导致儿童时期残疾的主要疾病,脑瘫病因学研究一直是临床科学家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遗传因素与脑瘫的发病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全基因组扫描和全外显子测序等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脑瘫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发现了大量与脑瘫发病相关的染色体异常、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易感基因及单基因突变等,为脑瘫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现就近年来脑瘫的遗传学病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拷贝数变异 易感基因 致病基因 儿童
原文传递
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及其在遗传性耳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姜海鸥 全庆丽 +1 位作者 胡祥上 王义旺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9-182,共4页
近年来,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迅猛发展,为遗传疾病的基因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受到遗传学多个领域的重视与应用,其在遗传性耳聋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该技术先应用靶向富集技术捕获基因组的外显子区域,再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得编码区序列遗... 近年来,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迅猛发展,为遗传疾病的基因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受到遗传学多个领域的重视与应用,其在遗传性耳聋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该技术先应用靶向富集技术捕获基因组的外显子区域,再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得编码区序列遗传信息。本文主要介绍全外显子组测序的技术路线及在遗传性耳聋中的应用与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显子组测序 遗传性耳聋 致病基因
下载PDF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栗艳芳 陈国洪 杨志晓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427-1429,共3页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是发作性运动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诱因为突然运动或惊吓.临床表现包括发作性单侧或双侧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肌张力障碍或投掷症等,发作期意识清晰.PKD分家族性和散发性,其中家族性PKD呈常染色体显...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是发作性运动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诱因为突然运动或惊吓.临床表现包括发作性单侧或双侧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肌张力障碍或投掷症等,发作期意识清晰.PKD分家族性和散发性,其中家族性PKD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并伴有外显子不全.最近几年的研究已将PKD致病区域定位在16p1 1.2-q12.1及16q13-q22.1,但也有学者提出了第3个致病区域.PRRT2基因最近被认为是PKD的致病基因,但PRRT2定位于16p12.1,其他区域是否也存在致病基因有待进一步的研究.PKD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其致病基因PRRT2突变后对蛋白功能的影响亦不明确.现综合研究进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致病基因 PRRT2
原文传递
48例原因不明矮身材儿童临床特征和致病基因分析
7
作者 侯乐乐 林少汾 +5 位作者 李晓娟 刘祖霖 欧辉 张丽娜 孟哲 梁立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5,共9页
【目的】总结原因不明矮身材儿童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致病基因,为临床精准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儿科内分泌专科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就诊的未能明确诊断的矮身材儿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结果进行回顾性... 【目的】总结原因不明矮身材儿童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致病基因,为临床精准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儿科内分泌专科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就诊的未能明确诊断的矮身材儿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作用机制对致病基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纳入患儿48例(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7.73±3.97)岁,身高标准差分值为-3.63±1.67;临床表现:特殊面容33例(68.8%),体型或骨骼系统异常31例(64.6%),围产期异常26例(54.2%,其中61.5%为小于胎龄儿),内分泌系统异常24例(50.0%,其中87.5%生长激素(GH)峰值低于正常),矮身材家族史21例(43.8%);实验室检查:GH激发试验峰值(9.72±7.25)ng/mL,IGF-1标准差分值为-0.82±1.42,骨龄与年龄差值(-0.93±1.39)岁;WES共发现相关基因变异者25例,其中14例(56.0%)为致病变异,6例(24.0%)为可能致病变异,5例(20.0%)为意义未明变异;评价为致病及可能致病变异的基因共14个,其中影响细胞内信号通路10个(PTPN11、RAF1、RIT1、ARID1B、ANKRD11、CSNK2A1、SRCAP、CUL7、SMAD4和FAM111A),影响细胞外基质(ECM)4个(ACAN、FBN1、COL10A1和COMP)。【结论】临床上表现为严重矮身材伴特殊面容、非匀称体型、骨骼系统异常、小于胎龄儿、GH峰值低于正常和矮身材家族史等特征的儿童,其病因需考虑罕见单基因疾病的可能,WES是提高单基因性矮小症诊断效能的重要手段。本组患儿致病基因中,主要致病机制是影响细胞内信号通路和ECM组分或功能,进一步研究有助于发现和研究新的矮小症致病变异和基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身材 儿童 临床特征 全外显子组测序 基因变异 致病基因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姚贻华 朱益华 阳菊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2-576,共5页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以病理性眼压升高和视神经损伤为主要特点,同时伴有一定的遗传特征。利用传统的基因定位和候选策略,以及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遗传学研究方法,如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和全外显子测序技...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以病理性眼压升高和视神经损伤为主要特点,同时伴有一定的遗传特征。利用传统的基因定位和候选策略,以及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遗传学研究方法,如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和全外显子测序技术等技术,目前已经鉴定出16个与POAG发病相关的遗传位点,其中MYOC、OPTN和WDR36是研究较为确切且公认的与POAG发病相关的致病基因。同时,新的致病基幽不断被发现,如新近鉴定出的NTF4和TBKl等基因扩充了POAG的突变库。这些致病基因的发现也使人们对POAG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为该病的遗传学研究和基因治疗提供了坚实基础。现就POAG分子遗传学研究方法和相关位点进行综述,为该病的遗传学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分子遗传学 致病基因
下载PDF
一雀斑家系遗传连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高敏 崔勇 +6 位作者 王培光 林达 李卉 杜文辉 黄薇 张学军 杨森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 报道1例雀斑及其三代家系,并对其致病基因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方法选取位于4q和1号染色体的微卫星标记对该家系进行致病基因定位研究,用AB13730测序仪进行微卫星标记的基因分型,利用Linkage软件(5.10Version)和Cyrillic软件(... 目的 报道1例雀斑及其三代家系,并对其致病基因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方法选取位于4q和1号染色体的微卫星标记对该家系进行致病基因定位研究,用AB13730测序仪进行微卫星标记的基因分型,利用Linkage软件(5.10Version)和Cyrillic软件(2.01 Version)进行连锁和单倍型分析。结果该家系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下,外显率为99.9%时,排除该家系与4号染色体的连锁,在1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标记D1S2635和D1S2844处获得可能连锁的证据,最大LOD值为1.50(重组率0=0.00)。单倍型分析将该家系可能的致病基因定位在微卫星标记D1S2624和D1S2799之间12Mb区域内。结论雀斑存在遗传异质性。在该家系中,本病可能的致病基因存在于染色体1q22-q24的21.2cM区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斑 连锁(遗传学) 致病基因
原文传递
In silico analysis of a disease-causing mutation in PCDH15 gene in a consanguineous Pakistani family with Usher phenotype
10
作者 Shamim Saleha Muhammad Ajmal +2 位作者 Muhammad Jamil Muhammad Nasir Abdul Hamee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6年第5期662-668,共7页
AIM: To map Usher phenotype in a consanguineous Pakistani family and identify disease-associated mutation in a causative gene to establish phenotype-genotype correlation.· METHODS: A consanguineous Pakistani fa... AIM: To map Usher phenotype in a consanguineous Pakistani family and identify disease-associated mutation in a causative gene to establish phenotype-genotype correlation.· METHODS: A consanguineous Pakistani family in which Usher phenotype was segregating as an autosomal recessive trait was ascertained. On the basis of results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s of affected members of this family disease was diagnosed as Usher syndrome(USH). To identify the locus responsible for the Usher phenotype in this family, genomic DNA from blood sample of each individual was genotyped using microsatellite Short Tandem Repeat(STR) markers for the known Usher syndrome loci. Then direct sequencing was performed to find out disease associated mutations in the candidate gene.· RESULTS: By genetic linkage analysis, the USH phenotype of this family was mapped to PCDH15 locus on chromosome 10q21.1. Three different point mutations in exon 11 of PCDH15 were identified and one of them,c.1304AC was found to be segregating with the disease phenotype in Pakistani family with Usher phenotype.This, c.1304 A C transversion mutation predicts an amino-acid substitution of aspartic acid with an alanine at residue number 435(p.D435A) of its protein product.Moreover, in silico analysis revealed conservation of aspartic acid at position 435 and predicated this change as pathogenic.·CONCLUSION:Theidentificationofc.1304ACpathogenic mutation in PCDH15 gen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Usher syndrome in a consanguineous Pakistani family is thefirst example of a missense mutation of PCDH15 causing USH1 phenotype. In previous reports, it was hypothesized that severe mutations such as truncated protein of PCDH15 led to the Usher I phenotype and that missense variants are mainly responsible for 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fness and blindness Usher syndrome causative gene missense mutation Pakistani family
下载PDF
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中国家系中SOS1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艳艳 黄志成 +1 位作者 江久汇 胡颖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186-190,共5页
目的筛查中国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hereditary gingival fibromatosis,HGF)家系中SOS1基因,为寻找HGF致病基因突变提供线索。方法收集到两个中国非综合征性HGF家系,患者表现出典型而且一致的临床表型。采取受试对象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 目的筛查中国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hereditary gingival fibromatosis,HGF)家系中SOS1基因,为寻找HGF致病基因突变提供线索。方法收集到两个中国非综合征性HGF家系,患者表现出典型而且一致的临床表型。采取受试对象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针对SOS1基因的23个外显子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纯化后进行Sanger测序。结果两个中国HGF家系的患者均未携带已知SOS1基因的插入突变(c.3248-3249ins C),在SOS1基因的外显子区,以及外显子与内含子交接的剪接区,均未发现其他的突变位点。结论 SOS1基因不是HGF中国家系的致病基因,中国HGF具有不同的遗传背景,存在其他潜在的致病基因和突变。应该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等方法,在中国HGF家系中寻找新的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增生 致病基因 遗传异质性
下载PDF
The Pathology of Primary Familial Brain Calcification: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12
作者 Xuan Xu Hao Sun +6 位作者 Junyu Luo Xuewen Cheng Wenqi Lv Wei Luo Wan-Jin Chen Zhi-Qi Xiong Jing-Yu Liu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659-674,共16页
Primary familial brain calcification(PFBC)is an inherited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progressive calcium deposition bilaterally in the brain,accompanied by various symptoms,such as dystonia,ata... Primary familial brain calcification(PFBC)is an inherited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progressive calcium deposition bilaterally in the brain,accompanied by various symptoms,such as dystonia,ataxia,parkinsonism,dementia,depression,headaches,and epilepsy.Currently,the etiology of PFBC is largely unknown,and no specific prevention or treatment is available.During the past 10 years,six causative genes(SLC20A2,PDGFRB,PDGFB,XPR1,MYORG,and JAM2)have been identified in PFBC.In this review,considering mechanistic studies of these genes at the cellular level and in animals,we summarize the pathogenesis and potential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PFBC patients.Our systematic analysis suggests a classification for PFBC genetic etiology based on several characteristics,provides a summary of the known composition of brain calcification,and identifies some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PF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ary familial brain calcification causative gene Pathogenesis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strategy
原文传递
遗传性牙龈纤维瘤一家系临床特征及SOS1基因突变筛查
13
作者 杨卫平 夏慧 杨建强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7年第7期27-29,共3页
目的检测分析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HGF)一家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基因。方法通过诊断HGF先证者,收集一个中国汉族非综合征性HGF家系,患者牙龈组织作HE和MASSON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采集家族中患者及健康个体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 目的检测分析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HGF)一家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基因。方法通过诊断HGF先证者,收集一个中国汉族非综合征性HGF家系,患者牙龈组织作HE和MASSON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采集家族中患者及健康个体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SOS1基因各外显子并作直接测序,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该中国汉族HGF家系中共有四代10人,其中患者4人(男2人,女2人),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患者牙龈组织病理显示牙龈黏膜上皮钉突延长,纤维结缔组织增生,MASSON染色显示胶原纤维异常增生。基因突变检测未在SOS1基因外显子区域发现突变点。结论该家系临床特征典型,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HGF具有一定的遗传异质性,SOS1基因可能不是该中国汉族人HGF家系的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增生 家系 致病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HSP基因诊断平台的建立和新的HSP致病基因定位的初步研究
14
作者 叶剑荣 袁利群 +1 位作者 龙湘党 谌兵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2期36-37,42,共3页
目的探讨我国各地HSP家系先证者及成员的基本情况,并定位新的HSP致病基因以便于为我国HSP基因诊断平台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国遗传病资源管理中心的80例HSP家系先证者和成员为研究对象,抽取静脉抗凝血液实施基因提取并进行研究。... 目的探讨我国各地HSP家系先证者及成员的基本情况,并定位新的HSP致病基因以便于为我国HSP基因诊断平台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国遗传病资源管理中心的80例HSP家系先证者和成员为研究对象,抽取静脉抗凝血液实施基因提取并进行研究。结果 HSP患者中男性比例较高,单纯型HSP患者比例较高,首发症状中以下肢肌张力升高所占比例最高,为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纯型HSP患者的基因SPG4、SPG3A突变频率明显高于复杂型,SPG6突变频率明显低于复杂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患者致病基因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LOD值比较,结果输入UCSC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相应区间属于19号染色体,位于着丝点附近。结论 SPG4、SPG3A在临床诊断单纯型HSP患者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SPG6在诊断复杂型HSP患者时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新的HSP致病基因亚型在19号染色体着丝粒附近的P12-Q12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基因 诊断平台 致病基因定位 初步研究
下载PDF
儿童遗传病病因的探寻者——李巍教授团队
15
作者 李巍 郝婵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0-735,共6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李巍教授团队利用医学遗传学、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细胞生物学等多学科前沿研究手段,通过鉴定白化病等儿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探寻其发病机制,为出生缺陷干预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干预方案。
关键词 多学科交叉 遗传病 白化病 致病基因 发病机制 出生缺陷干预
下载PDF
遗传性肾病综合征候选致病基因筛选策略
16
作者 易翠莉 余自华 《医学综述》 2015年第23期4320-4322,共3页
部分遗传性肾病综合征(NS)与编码足细胞蛋白的单基因突变有关,目前,仍有80%的遗传性NS致病基因不明。大家系单基因遗传病筛选候选致病基因首选定位克隆,而小家系候选致病基因筛选优先选择外显子组测序。对致病基因不明的遗传性NS小家系... 部分遗传性肾病综合征(NS)与编码足细胞蛋白的单基因突变有关,目前,仍有80%的遗传性NS致病基因不明。大家系单基因遗传病筛选候选致病基因首选定位克隆,而小家系候选致病基因筛选优先选择外显子组测序。对致病基因不明的遗传性NS小家系核心成员进行外显子组测序,挑选出非同义、罕见、位于保守区域、软件预测有致病性、基因型与表型共分离的变异,携带该变异的基因即为候选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外显子组测序 遗传性 候选致病基因
下载PDF
1例先天性牙根发育不良患儿致病基因的筛选及突变分析
17
作者 轩昆 金钫 +3 位作者 金岩 杨富生 樊淑梅 文玲英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7年第11期652-654,共3页
目的:收集及分析1例先天性牙根发育不良病例,探讨该疾病的实质病因。方法:采用临床、实验室检查和遗传学方法对患儿进行临床病理诊断及致病基因筛选,并通过基因测序方法探寻其突变位点。结果:该例牙根发育不良患儿诊断为伴发短根症的低... 目的:收集及分析1例先天性牙根发育不良病例,探讨该疾病的实质病因。方法:采用临床、实验室检查和遗传学方法对患儿进行临床病理诊断及致病基因筛选,并通过基因测序方法探寻其突变位点。结果:该例牙根发育不良患儿诊断为伴发短根症的低碱性磷酸酯酶症,筛选致病候选基因为ALPL基因,基因突变型为583G>A,R136H。结论:该例牙根发育不良病例初步认为是ALPL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发育不良疾病 基因筛选 突变分析
原文传递
无汗/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全家系致病基因的筛查
18
作者 刘玉 尹伟 +1 位作者 边专 史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无汗/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全(HED)家系的遗传方式及表型特点,并对家系致病基因进行筛查。方法:采用临床检查和家系调查的方法,对通过先证者法收集的HED家系进行遗传方式和临床表现分析。利用直接测序法对EDA、EDAR和EDARADD基... 目的:探讨无汗/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全(HED)家系的遗传方式及表型特点,并对家系致病基因进行筛查。方法:采用临床检查和家系调查的方法,对通过先证者法收集的HED家系进行遗传方式和临床表现分析。利用直接测序法对EDA、EDAR和EDARADD基因开放阅读框内外显子编码区及外显子-内含子接头区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到的家系为典型的无汗/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全家系,先证者临床表现典型,毛发发育不良,头发、眉毛、睫毛稀疏;汗腺发育不良,无汗/少汗,体温随季节变化有明显改变;缺失多颗恒牙,并有乳牙滞留。家系内其他成员无明显异常表现。对EDA、EDAR和EDARADD基因开放阅读框的测序分析未找到致病突变。结论:本研究收集家系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排除目前已知致病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汗/少汗/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全 家系调查 表型 致病基因 突变
下载PDF
Prioritization of orphan disease-causing genes using topological feature and GO similarity between proteins in interaction networks 被引量:6
19
作者 LI Min LI Qi +3 位作者 GANEGODA Gamage Upeksha WANG JianXin WU FangXiang PAN Yi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4年第11期1064-1071,共8页
Identification of disease-causing genes among a large number of candidates is a fundamental challenge in human disease studies.However,it is still time-consuming and laborious to determine the real disease-causing gen... Identification of disease-causing genes among a large number of candidates is a fundamental challenge in human disease studies.However,it is still time-consuming and laborious to determine the real disease-causing genes by biological experiments.With the advances of the high-throughput techniques,a large number of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have been produced.Therefore,to address this issue,several methods based on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have been proposed.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 shortest path-based algorithm,named SPranker,to prioritize disease-causing genes in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Considering the fact that diseases with similar phenotypes are generally caused by functionally related genes,we further propose an improved algorithm SPGOranker by integrating the semantic similarity of gene ontology(GO)annotations.SPGOranker not only considers the topological similarity between protein pairs in a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but also takes their functional similarity into account.The proposed algorithms SPranker and SPGOranker were applied to 1598 known orphan disease-causing genes from 172 orphan diseases and compared with three state-of-the-art approaches,ICN,VS and RWR.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SPranker and SPGOranker outperform ICN,VS,and RWR for the prioritization of orphan disease-causing genes.Importantly,for the case study of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Pranker and SPGOranker predict several novel causal g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ease-causing genes PRIORITIZATION gene ontology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shortest path
原文传递
早期新生儿不明原因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基因筛选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萌 李菁 +1 位作者 杨丽菲 胡瑞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基因的影响因素。方法对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2015年至2016年收治的严重高胆红素血症59例患儿进行分析,将其分成难治组与非难治组,并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分析早期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基因的影响因... 目的探讨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基因的影响因素。方法对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2015年至2016年收治的严重高胆红素血症59例患儿进行分析,将其分成难治组与非难治组,并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分析早期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基因的影响因素。结果难治组与非难治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未发现明显差异(均P>0.05)。难治组中检测到UGT1A1基因G71R纯合突变5例,G71R杂合突变26例,突变频率为65.957%(31/47);非难治组中检测到UGT1A1基因G71R纯合突变2例,G71R杂合突变6例,突变频率为66.667%(8/12),提示我国高胆红素血症患儿UGT1基因中仍以G71R突变为主。高胆红素血症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为UGT1Gly71Ary突变,两组间未发现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中发现2例新的基因突变位点,c.536T>A,p.Leu179Gl杂合突变。难治组与非难治组基因突变类型及一般情况比较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高胆红素血症杂合基因突变患儿出院黄疸值小于纯合突变患儿,存在统计学差异(F=3.442,P<0.05)。结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早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最常见基因突变类型为UGT1Gly71Ary突变,难治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与非难治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未发现明显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不明原因 高胆红素血症 基因 新生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