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8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管直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77
1
作者 黄晓钟 梁卫 +1 位作者 叶猛 张纪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以及随访结果,评价该方法治疗急性下肢DVT的疗效。方法10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于DSA下,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持续推注尿激酶(154.27±76.31)万u溶栓。1... 目的通过观察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以及随访结果,评价该方法治疗急性下肢DVT的疗效。方法10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于DSA下,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持续推注尿激酶(154.27±76.31)万u溶栓。14例溶栓后行腔内成形支架放置治疗。以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及健患肢周径差指标评价疗效,治疗半年以上随访。结果92例治疗后静脉造影复查显示,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率52.4%±16.4%。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53例随访6~26(13.5±7.3)个月(随访率51.0%)。静脉造影显示,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率为63.7%±17.3%。46例深静脉瓣膜得以保存,深静脉瓣膜保存率达83.7%。结论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是一种疗效良好而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直接溶栓 尿激酶
下载PDF
介入腔内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58
2
作者 黄晓钟 张纪蔚 +1 位作者 梁卫 池家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0期592-596,共5页
目的评价介入腔内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3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于DSA下,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持续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过程中及结束时,以静脉通畅度评分和静脉通畅改善率,及健患肢... 目的评价介入腔内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3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于DSA下,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持续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过程中及结束时,以静脉通畅度评分和静脉通畅改善率,及健患肢周径差指标评价疗效,并于出院半年后随访。结果36例患者溶栓后静脉造影复查显示,静脉通畅度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改善率49.4%±14.6%;健患肢大、小腿平均周径差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7例患者取得随访,随访时间6~18(10.5±6.1)个月。静脉造影或Duplex检查,静脉通畅度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改善率为60.6%±14.0%。22例深静脉瓣膜得以保存,深静脉瓣膜保存率达81.5%。结论介入腔内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好而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腔内溶栓 尿激酶
下载PDF
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系统联合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毛由军 李承龙 +4 位作者 雷锋锐 张晔青 钱爱民 桑宏飞 李晓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4期2687-2690,共4页
目的 应用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系统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分析.方法 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中心使用AngioJet联合CDT治疗20例急性下肢DVT的临床病例资料,术前植入下腔静脉滤... 目的 应用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系统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分析.方法 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中心使用AngioJet联合CDT治疗20例急性下肢DVT的临床病例资料,术前植入下腔静脉滤器,使用Angio Jet进行碎吸栓,留置溶栓导管行CDT治疗,复查造影评价血栓溶解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穿刺并置管,抽吸时间(235 ±75)s,尿激酶(180±90)万U,溶栓导管留置(1.7±0.8)d,溶栓前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为(8.3±1.5)cm、(2.5 ±1.0)cm,溶栓前后患健侧小腿周径差为(2.4±1.0)cm、(1.5 ±0.7)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系统是一种新颖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中央型及混合型DVT的有效方法,与CDT配合使用时,其优点表现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导管溶栓 AngioJet 机械碎栓
原文传递
抗凝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伍成文 胥雄飞 +2 位作者 何虎强 何延政 刘勇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443-446,450,共5页
目的分析抗凝、导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62例DVT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94例与对照组68例,观察... 目的分析抗凝、导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62例DVT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94例与对照组68例,观察组采用抗凝、导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对照组行抗凝、系统溶栓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健患肢周径差变化,并比较两组一般住院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分析观察组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3%,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观察组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溶栓治疗时间及尿激酶总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栓塞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10.29%)(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9.57%)低于对照组(25.00%)(P<0.05);观察组未见导管、滤器置入相关不良事件。结论抗凝、导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DVT,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减少健患肢周径差、住院时间、溶栓治疗时间及尿激酶用量,同时降低患者肺栓塞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抗凝 导管溶栓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不同路径置管溶栓联合介入手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虎 高涌 +1 位作者 刘鹏 杨士彬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8年第5期442-445,共4页
目的 对比3种不同路径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附属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及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1年7月—2017年9月收治的63... 目的 对比3种不同路径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附属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及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1年7月—2017年9月收治的63例IVCS合并急性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30例,年龄28~70岁.按照置管入路不同将63例患者分为A、B、C组,每组21例.其中A组经小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B组经腘静脉入路置管溶栓,C组经胫后静脉入路置管溶栓.3组患者溶栓治疗后造影发现左髂静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即予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对比3组患者成功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溶栓时间、溶栓效果评分、患肢健肢周径差,根据溶栓效果评分计算深静脉再通率,根据患肢健肢周径差计算患肢消肿率.结果 A、B、C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0.5%(19/21)、100.0%(21/21)、100.0%(21/21),成功置管时间分别为(33.04±8.96)min、(43.15±12.97)min、(5.68±1.25)min,并发症生发生率分别为13.3%(3/19)、3.3%(1/21)、3.3%(1/21).3组间比较,C组成功置管时间少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置管成功率、并发症生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患者溶栓后评分均明显低于溶栓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溶栓术后患肢肿胀均明显消退,溶栓后第7天患肢健肢周径差均较溶栓前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间比较,溶栓时间、溶栓前后的评分、深静脉再通率、溶栓前后患肢健肢大腿周径差、患肢消肿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63例患者中59例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2.7个月.随访期间定期检查,患者均未出现异常情况以及复发.末次随访时,静脉造影或彩超检查提示患肢深静脉病变段均无堵塞,血流畅通;37例盆腔侧支循环中,6例盆腔侧支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置管溶栓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术治疗深静脉血栓 被引量:15
6
作者 裴星 黄燕 +4 位作者 袁会军 刘洋 吉亚红 张占华 辛颖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术(CDT)治疗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IVCF置入联合CDT,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抗凝、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分析大、小...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术(CDT)治疗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IVCF置入联合CDT,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抗凝、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分析大、小腿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大、小腿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大、小腿消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肢的溶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及肺动脉栓塞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IVCF置入联合CDT治疗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下腔静脉滤器 导管溶栓术
下载PDF
介入置管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产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景阳 丁萌 +3 位作者 付久园 肖艳平 陈向华 张青云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1316-1319,共4页
目的:观察介入置管溶栓联合抗凝与单纯抗凝治疗产后合并下肢静脉血栓(DVT)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16年2月34例产后合并中央型或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单纯抗凝组和介入治疗组,其中单纯抗凝组23例,介入治疗组11例,比较... 目的:观察介入置管溶栓联合抗凝与单纯抗凝治疗产后合并下肢静脉血栓(DVT)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16年2月34例产后合并中央型或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单纯抗凝组和介入治疗组,其中单纯抗凝组23例,介入治疗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随访6~14个月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单纯抗凝组比较,介入治疗组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与单纯抗凝组比较,介入治疗组Villalta评分及各等级例数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置管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产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优于单纯抗凝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腔静脉滤器 置管溶栓 抗凝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直接溶栓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黄晓钟 梁卫 +2 位作者 薛冠华 叶猛 张纪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35-1037,共3页
目的评价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8月至200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对21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持... 目的评价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8月至200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对21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持续灌注尿激酶(261.26±95.35)万单位溶栓。以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评价疗效,治疗半年以上随访。结果 194例病人治疗后静脉造影复查显示,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率(62.24±15.47)%。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53例病人取得大于半年随访(随访率70.51%),随访时间6~28(13.75±7.63)个月。静脉造影显示,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率为(68.37±17.54)%。126例深静脉瓣膜得以保存,深静脉瓣膜保存率达82.35%。结论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疗效良好而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直接溶栓 尿激酶
原文传递
下腔静脉滤器联合顺行置管溶栓在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孙晓磊 王伟明 +8 位作者 张雷 何虎强 王寓平 袁罡 侯青春 徐凯强 曾宏 何延政 刘勇 《四川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评估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顺行置管溶栓对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我科87例(87条患肢)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非手术治疗组(外... 目的评估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顺行置管溶栓对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我科87例(87条患肢)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非手术治疗组(外周抗凝溶栓组)及手术治疗组(顺行置管溶栓组)患者的肢体消肿率、血栓溶解情况及静脉通畅改善度等指标。结果非手术治疗组53例,溶栓前后大腿、小腿周径差(cm)分别为(7.82±1.96)vs.(3.02±1.05)、(4.25±0.87)vs.(2.13±0.95);而手术治疗组34例,溶栓前后大腿、小腿周径差(cm)分别为(7.96±2.03)vs.(1.85±0.71)、(4.37±0.65)vs.(1.43±0.32);手术治疗组围手术期的肢体消肿率、血栓溶解情况及静脉通畅改善度明显比非手术治疗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顺行置管溶栓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近期疗效明显,然而其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得到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
下载PDF
路径式护理干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患者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孙国芳 徐钰 +2 位作者 孟立平 郭航远 黄玲娟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9期1599-1602,共4页
目的分析路径式护理干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导管溶栓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绍兴市人民医院2017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分析路径式护理干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导管溶栓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绍兴市人民医院2017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采用路径式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患者康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水平(健康教育知识量表)、凝血功能(测定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满意率,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导管堵塞、导管脱落、伤口感染、出血等);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6.972、5.245,均P<0.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t=5.997,P<0.05),观察组术后纤维蛋白原含量低于对照组(t=7.441,P<0.05),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于对照组(t=11.121、11.387、6.355,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健康教育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t=5.83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72,P=0.004);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7.62%)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径式护理干预能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康复效果,改善机体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式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导管溶栓
原文传递
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屈文华 谢春明 《当代医学》 2010年第11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介入治疗,其中12例经患肢大隐静脉,32例经患肢足背静脉微泵加压推注尿激酶顺行溶栓,44例行介入置管溶栓术,13例置管溶栓后患者行球囊扩张术,共有50例...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介入治疗,其中12例经患肢大隐静脉,32例经患肢足背静脉微泵加压推注尿激酶顺行溶栓,44例行介入置管溶栓术,13例置管溶栓后患者行球囊扩张术,共有50例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以健患肢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为评价指标,治疗随访1年。结果88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总体有效率93.2%,溶栓前、后的健患侧大腿周径及小腿周径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静脉通畅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静脉通畅率52.1%±15.9%,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年,静脉通畅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疗效良好而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导管溶栓
下载PDF
置管溶栓与系统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孙吉峰 徐兆训 +1 位作者 高成 张志华 《中国医药》 2014年第6期839-843,共5页
目的探讨2种不同的溶栓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青岛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65例混合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置管溶栓组与系统溶栓组,置管溶栓组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目的探讨2种不同的溶栓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青岛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65例混合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置管溶栓组与系统溶栓组,置管溶栓组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抗凝、患肢深静脉置管溶栓等方法治疗,系统溶栓组采用抗凝、经患肢足背静脉静滴溶栓等方法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测量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d时、7d时、14d时(出院时)、出院1个月时患侧、健侧3个不同部位的周径,通过观察患肢周径及患肢皮肤张力变化情况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在相同时间段将2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周径差进行比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3d时置管溶栓组患者踝关节处、膝关节下15cm处、膝关节上15cm处患侧治疗前后的周径差以M(P225,P75)表示分别为0.0(0.0,0.0)、1.0(0.5,1.2)、1.0(0.5,1.2)cm,与系统溶栓组相比[其相应部位周径差分别为0.0(0.0,0.0)、0.5(0.0,0.5)、0.5(0.0,0.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7d时置管溶栓组患者踝关节处、膝关节下15cm处、膝关节上15cm处患侧治疗前后的周径差分别为1.0(0.0,1.5)、3.5(2.8,4.5)、2.5(1.5,5.8)am,与系统溶栓组相比[其相应部位周径差分别为:0.0(0.0,0.5)、1.0(0.5,1.0)、1.0(0.0,1.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14d时置管溶栓组患者踝关节处、膝关节下15cm处、膝关节上15cm处患侧治疗前后的周径差分别为1.0(0.0,2.0)、4.0(2.8,5.5)、3.0(1.8,7.8)cm,与系统溶栓组相比[其相应部位周径差分别为0.5(0.0,1.0)、2.0(1.0,2.5)、2.0(0.6,3.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院1个月时置管溶栓组患者踝关节处、膝关节下15cm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管溶栓 系统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胫后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11
13
作者 聂中林 高涌 孙勇 《解剖与临床》 2013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胫后静脉途径置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先行患肢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基础上采用胫后静脉置管微泵持续推注尿...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胫后静脉途径置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先行患肢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基础上采用胫后静脉置管微泵持续推注尿激酶直接溶栓治疗,对其中髂静脉狭窄5例和闭塞1例患者在拔除溶栓导管后实施髂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结果:18例患者置管溶栓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1例术前合并肺动脉栓塞者症状消失。溶栓后的健、患侧大腿周径差及小腿周径差比治疗前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期间,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无肺动脉栓塞发生,无置管处渗血或血肿形成、神经损伤等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1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平均5个月。15例肢体肿胀基本消退、肌张力减低、恢复正常劳动力;2例活动后肢体出现轻微肿胀伴沉重感,能进行正常家务劳动;17例均未出现患肢浅静脉曲张及静脉营养性障碍。结论: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胫后静脉置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安全性高、适应证宽,便于护理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溶栓 胫后静脉 腔静脉滤器
原文传递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植管溶栓治疗与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钟武 赖雪 +1 位作者 陈睦虎 杨帆 《四川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315-316,共2页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行植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采用导管溶栓术进行治疗。结果 52例患者均成功导入溶栓导管,疗效明显。回收滤器32例,捕获血栓28例。...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行植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采用导管溶栓术进行治疗。结果 52例患者均成功导入溶栓导管,疗效明显。回收滤器32例,捕获血栓28例。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致死性肺栓塞。结论与传统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比较,导管溶栓术治疗不仅临床操作简单,快速有效,并发症少,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后遗症发生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溶栓术 下腔静脉滤器
下载PDF
中医药辅助介入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被引量:11
15
作者 温凤媚 林宜圣 +3 位作者 刘敏 王晓东 王芳军 鲁琳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4期333-334,共2页
总结介入置管溶栓配合中医药辅助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经验,在护理上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中医药,对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消除介入治疗后的残留血栓、促进侧枝循环建立、防止复发的作用。
关键词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 中医药 护理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中的效果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婉 陶兰 《血栓与止血学》 2018年第2期302-303,306,共3页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导管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式实施护理服务,对研...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导管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式实施护理服务,对研究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0.00%(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路径的指导下,对进行导管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显著地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改善凝血功能,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导管溶栓 临床护理路径
下载PDF
导管溶栓联合压力治疗系统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晓雨 张磊 +3 位作者 吴常生 闫瑞强 刘海艳 穆永旭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研究导管溶栓联合压力治疗系统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选取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LEDVT患者6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3... 目的:研究导管溶栓联合压力治疗系统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选取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LEDVT患者6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抗凝、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导管溶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进行压力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大腿周径[(55.90±4.51) cm vs.(54.10±5.04) cm]和小腿周径[(44.72±3.45) cm vs.(42.85±6.53)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大腿周径[(44.90±1.99) cm vs.(47.25±4.08) cm]和小腿周径[(34.25±1.51) cm vs.(37.45±1.84) cm]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的患肢皮肤温度、皮肤色泽、疼痛和通畅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了溶栓并发症,观察组总发生率为15.15%(5/33),对照组总发生率为12.12%(4/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9,P=0.720);两组均未出现便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导管溶栓联合压力治疗LEDVT较单纯导管溶栓可以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患肢症状。为LEDVT的治疗提供了全新、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溶栓 压力治疗系统 机械溶栓
原文传递
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9
18
作者 萧剑彬 林少芒 +3 位作者 张智辉 李强 刘金玲 吴权辉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评价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经小隐静脉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推注尿激酶(168.45±82.34)万U溶栓。以术前、后的健、患肢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价疗效。结... 目的评价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经小隐静脉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推注尿激酶(168.45±82.34)万U溶栓。以术前、后的健、患肢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价疗效。结果置管溶栓治疗后,膝上周径减少[(4.9±0.8)cmvs(1.4±0.5)cm,P<0.01);膝下周径减少[(3.8±0.6)cmvs(1.0±0.4)cm,P<0.01]。术前、后静脉通畅度评分显著改善(7.6±1.5vs1.8±0.7,P<0.01)。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DVT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小隐静脉 置管溶栓 消肿百分比 溶栓百分比
下载PDF
骨科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荣飞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8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收治骨科创伤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术中、术后均采取综合预防措施。统计两组DVT发生率,采取相应治疗,观察不同方法...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收治骨科创伤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术中、术后均采取综合预防措施。统计两组DVT发生率,采取相应治疗,观察不同方法的治疗总有效率,检测药物抗凝前后凝血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vs 41.7%);药物抗凝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导管溶栓与手术治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无出血倾向,高凝状态明显改善。结论:综合性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骨科创伤手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如有发生可采取导管溶栓或手术取栓以保证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创伤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导管溶栓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置管溶栓结合多种腔内介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8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时明涛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1445-1448,共4页
目的 探讨置管溶栓结合多种腔内介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下肢ASO病人的临床资料,直接行腔内介入的病人中选择48例为对照组,置管溶栓后行腔内介入治... 目的 探讨置管溶栓结合多种腔内介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下肢ASO病人的临床资料,直接行腔内介入的病人中选择48例为对照组,置管溶栓后行腔内介入治疗的病人中选择48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足部皮温、足趾血氧饱和度(SO2)、踝肱指数(ABI)、视觉模拟评分(VAS)]、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内径、血流量、血流峰速)、下肢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支架置入率、截肢率、并发症发生率)、临床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性。结果 术后1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足部皮温[(16.25±2.17)℃比(27.67±3.27)℃,(15.81±2.41)℃比(26.84±3.56)℃]、足趾SO2[(25.31±5.64)%比(87.16±8.3)%,(24.71±5.97)%比(85.64±6.84)%]、ABI[(0.23±0.10)比(0.83±0.12),(0.25±0.09)比(0.85±0.11)]均较术前升高(P<0.05),VAS评分[(7.15±1.62)分比(0.98±0.16)分,(7.02±1.59)分比(1.02±0.15)分]、血流峰速[(51.67±9.23)cm/s比(40.75±7.19)cm/s,(52.64±8.71)cm/s比(41.62±7.62)cm/s]则较术前降低(P<0.05),血管内径、血流量和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术前增加(P<0.05);观察组病人支架置入率、截肢率分别为16.67%(8/48)、2.08%(1/48)低于对照组的43.75%(21/48)、16.67%(8/48)(P<0.05);观察组病人手术时间[(2.05±0.56)h比(4.12±1.03)h]、术后住院时间[(10.32±2.45)d比(15.18±3.17)d]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置管溶栓结合多种腔内介入术与单独腔内介入治疗下肢ASO均可有效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增加足背动脉血流量和下肢神经传导速度,且并发症少,但介入治疗前行置管溶栓可减少支架置入和截肢发生,且时间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 机械溶栓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支架 置管溶栓 腔内介入术 下肢 踝肱指数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