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外科ICU 66例心脏移植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 被引量:20
1
作者 胡晓红 邓敏 史嘉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52-555,共4页
目的 了解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脏移植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和病原学特点。方法对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某医院心脏移植住院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心血管外科ICU66例心脏移植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16例(18例次),ICU医... 目的 了解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脏移植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和病原学特点。方法对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某医院心脏移植住院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心血管外科ICU66例心脏移植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16例(18例次),ICU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4.24%。其医院感染发病率(24.24%)、VAP发病率(7.58%)均高于非移植患者(分别为6.24%、1.72%)(χ^2值分别为33.718、12.199,均P〈0.001)。其中下呼吸道7例次,呼吸机相关肺炎(VAP)6例次,菌血症3例次,表浅切口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各1例次。分离病原菌:真菌8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各2株,阴沟肠杆菌、溶血不动杆菌和弗劳地柠檬酸杆菌各1株。结论 心脏移植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主要感染类型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为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心血管外科 重症监护病房 ICU 医院感染 目标性监测
下载PDF
风险预警分级管理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姚丽 梁艳 +1 位作者 仲韦 王新丽 《全科护理》 2021年第2期253-256,288,共5页
目的:探讨风险预警分级管理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首先成立风险管理团队,明确质量改进目标,分析CCU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救护理现状,发现护理问题,从病情、制度、人员方面建立预警分... 目的:探讨风险预警分级管理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首先成立风险管理团队,明确质量改进目标,分析CCU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救护理现状,发现护理问题,从病情、制度、人员方面建立预警分级管理,再将预警分级管理方案运用于CCU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护理管理中并评价效果。结果:风险预警分级管理方案实施后抢救时间明显缩短(t=3.591,P<0.001),护士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分级管理的认知提高(t=16.428,P<0.001),护理记录缺陷发生率降低(χ^2=11.636,P<0.001),病人和(或)家属满意率同步提高(χ^2=4.574,P<0.05)。结论:风险预警分级管理方案的实施可有效提高抢救效率,减少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病人风险,保障病人住院期间的护理程序有序展开,实施高质量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全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注册 心血管不良事件 病人分级医疗 冠心病 重症监护室 护理管理
下载PDF
FOCUS-PDCA提高CCU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王茹 潘婷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8期1172-1177,共6页
目的 探讨FOCUS-PDCA对提高心血管重症监护室(CCU)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率的效果。方法 将“提高CCU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率”作为活动改善主题,通过优化PDCA流程,比较活动开展前后CCU卧床患者的压力性损伤预防措... 目的 探讨FOCUS-PDCA对提高心血管重症监护室(CCU)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率的效果。方法 将“提高CCU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率”作为活动改善主题,通过优化PDCA流程,比较活动开展前后CCU卧床患者的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率、护士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考核得分及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开展FOCUS-PDCA活动后,CCU卧床患者的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率由活动前的63.10%上升到89.46%,护士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考核得分由活动前的54.90±12.46分上升到92.55±3.49分,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由活动前的8.82%下降到活动后的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FOCUS-PDCA活动能有效提高CCU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率,提高护士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CUS-PDCA模式 质量管理 心血管重症监护室 压力性损伤 预防措施 落实率 效果观察
下载PDF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粟连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2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在心血管重症监室护人员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参与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培训的护理人员40名,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培...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在心血管重症监室护人员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参与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培训的护理人员40名,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而试验组将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应用于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培训中,培训周期结束后,对护理人员进行吸痰术、心肺复苏术、呼吸机应用技术、相关仪器监测监护术等4个方面的考核。结果:培训周期结束后,试验组护理人员在心血管重症监护方面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能客观、公正、全面评价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在培训中查缺补漏,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护理人员开展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心血管重症监护室 护理人员 培训 效果
下载PDF
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岗位设置及阶梯式培养模式的建立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娜 郭俊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22期59-61,共3页
目的探索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岗位管理与培养模式。方法将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岗位分为临床类、保障类、教学类3类,共计6种岗位,将护士分为N0-N3等4级。同时,确立不同层级护士的培训重点及培训形式,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阶梯式培养... 目的探索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岗位管理与培养模式。方法将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岗位分为临床类、保障类、教学类3类,共计6种岗位,将护士分为N0-N3等4级。同时,确立不同层级护士的培训重点及培训形式,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阶梯式培养模式。结果初步形成层级清晰、结构合理的护理岗位管理模式,整体护理质量和护士专业素质明显提高。结论护理岗位管理及阶梯式培养模式有助于心血管重症监护专业护士的培养和护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重症监护室 岗位设置 阶梯式培养
下载PDF
罗伊适应模式在心外ICU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胡玉婷 王慧华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4期17-20,共4页
目的探索罗伊适应模式在心血管外科ICU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至12月入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ICU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实施传统护理措施,干预组实施罗伊适应模式引导... 目的探索罗伊适应模式在心血管外科ICU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至12月入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ICU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实施传统护理措施,干预组实施罗伊适应模式引导指导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干预结束后评估两组患者睡眠障碍和睡眠剥夺发生率。结果干预结束后,干预组患者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50±2.17 vs.25.03±2.68,P<0.01);睡眠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5%vs.62.5%,P<0.01);睡眠剥夺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ICU患者睡眠质量,降低睡眠障碍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罗伊适应模式 心血管外科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五常法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仪器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薛白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第6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究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仪器护理管理中五常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34台本院心血管重症监护室仪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未应用五常法管理,2020年1月~2020年12月应用五常法管理,比较管理前后仪器管理效果、医生满意度... 目的:探究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仪器护理管理中五常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34台本院心血管重症监护室仪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未应用五常法管理,2020年1月~2020年12月应用五常法管理,比较管理前后仪器管理效果、医生满意度。结果:管理后除颤仪故障率为2.7%、心电监护设备故障率为2.42%、吸痰器故障率为4.05%、心电图机故障率为0.25%、呼吸机故障率为7.69%,明显低于管理前的16.67%、5.35%、14.15%、3.46%、28.89%,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管理后医生对仪器的总满意率为100%,明显高于管理前的73.33%,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与管理前的检查评分(82.35±3.65)分、清洁评分(82.35±3.44)分和保养评分(81.25±4.36)分相比,管理后的(93.53±4.15)分、(94.25±4.15)分和(93.25±4.15)分均明显偏高(P<0.05)。结论:心血管重症监护室仪器护理管理中应用五常法,能保证仪器的完好性、有效性,减少故障,让医生更加满意,也为患者治疗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常法 心血管重症监护室 仪器护理管理
下载PDF
心血管重症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苗楠 沙比尔江·艾山 +2 位作者 林萍萍 马惠 马芳 《新疆医学》 2021年第12期1404-1405,1374,共3页
目的针对心血管重症病房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究其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180例心血管重症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分为两组,即:休克组(n=80)和非休克组(n=100),对... 目的针对心血管重症病房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究其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180例心血管重症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分为两组,即:休克组(n=80)和非休克组(n=100),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究其危险因素和预后效果。结果休克组和非休克组的年龄、合并高血压、冠脉造影多支病变等相关因素相比,P<0.05;且休克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75%(11/80),非休克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5/100),两组相比(P<0.05)。结论影响心血管重症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合并高血压、冠脉造影多支病变等,且预后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重症病房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影响因素 预后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覃海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6期183-184,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方法对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的了解,总结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护... 目的:探讨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方法对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的了解,总结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评价护理效果。结果60例患者在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之后,负性情绪得到了明显改善,心理状态较干预前明显提升。结论对重症监护室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心理特点调查,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缓解以及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了患者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重症监护室 心理特点 护理对策
下载PDF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内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血管问题对术后长期生存率的影响
10
作者 潘佳忻 王东信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4期402-404,共3页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CU)内的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与2年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1753例因非心脏手术后入住SICU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所有患...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CU)内的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与2年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1753例因非心脏手术后入住SICU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既往心血管病史,再收集术后重症病房住院期间新发心血管事件或既往心血管疾病加重的资料。所有患者转出重症医学科后予2年随访,统计分析其生存情况。结果截至转出重症医学科2年后,心血管病史组术后2年死亡率明显高于无心血管病史组(P=0.001),围术期出现心血管事件患者2年死亡率明显高于未出现围术期心血管事件患者(P<0.001)。多因素分析2年死亡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既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围术期心力衰竭、围术期心肌缺血。结论非心脏手术SICU患者既往心血管病史及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均会降低术后2年生存率,在治疗中应高度重视心血管疾病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围术期心血管事件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非心脏手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ICU患者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应激反应与不同麻醉手段相关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和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23期81-82,85,共3页
目的对比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ICU患者气管插管的效果,观察心血管应激反应,探寻最佳麻醉疗法。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60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采用气管插管诱导,静脉麻醉。观察组予5μg/kg芬太尼、1.5mg/kg丙泊酚、0... 目的对比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ICU患者气管插管的效果,观察心血管应激反应,探寻最佳麻醉疗法。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60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采用气管插管诱导,静脉麻醉。观察组予5μg/kg芬太尼、1.5mg/kg丙泊酚、0.1mg/kg维库溴铵、1mg/kg氯胺酮联合使用;对照组予5μg/kg芬太尼、1.5mg/kg丙泊酚、0.1mg/kg维库溴铵、0.1mg/kg咪达唑仑联合使用,对比观察两组麻醉前后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与麻醉前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气管插管麻醉诱导后血压、心率均有明显改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心率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联合丙泊酚、芬太尼应用于气管插管麻醉诱导患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应激反应 麻醉 重症监护病房 气管插管
下载PDF
心血管专业急重症病房的建设与配置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晓东 张慧慧 +4 位作者 程芳甸 赵辉 田雪晴 李志远 胡道涛 《中国医学装备》 2016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针对心血管专业医疗单元数量配比、医疗设备配置与建筑设计要求,探讨急重症病房的建设与配置。方法:结合慢性病流行趋势与既往医疗统计数据,对医院新建大楼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设置心外科专业医疗单元配比,外科总床位数、术后... 目的:针对心血管专业医疗单元数量配比、医疗设备配置与建筑设计要求,探讨急重症病房的建设与配置。方法:结合慢性病流行趋势与既往医疗统计数据,对医院新建大楼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设置心外科专业医疗单元配比,外科总床位数、术后ICU和手术室配比为25∶5∶1;设置心内科系统配比,内科病床与DSA导管室比例为30∶1。心脏急重症病房配置包括固定类和移动类2种,并应充分考虑吊塔或者综合带的空间需求。心脏急重症病房基础建设除必须的净化环境外,应充分考虑心脏病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对强、弱电的特殊需求。结论:心血管专业具有不同于常规综合性医院的特殊要求,在医疗单元配比、设备配置以及基础建设过程中,均应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进行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急重症病房 医疗建筑 设备配置
下载PDF
智能物资柜的研发和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雨佳 李永刚 +3 位作者 兰俊 张茜 李庆印 石丽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4-198,共5页
目的心血管术后ICU (cardiovascular 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CSICU)护士参与研发和使用智能物资柜,提升CSICU物资管理水平,实现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和流程化。方法基于CSICU物资管理需求,借鉴智能药柜和高值类耗材的管理方... 目的心血管术后ICU (cardiovascular 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CSICU)护士参与研发和使用智能物资柜,提升CSICU物资管理水平,实现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和流程化。方法基于CSICU物资管理需求,借鉴智能药柜和高值类耗材的管理方法研发智能物资柜。将CSICU常用物资按来源分为高值耗材类、无菌包类和其他类分别粘贴条码,根据医生与护士的治疗操作行为,实行"医嘱组套"式管理模式,将医嘱与执行医嘱需使用的所有物资绑定,制订智能物资柜护理使用流程,并于2019年1月在该院CSICU使用,评价其使用效果。结果护士取用高值耗材类、无菌包类、急救物资和其他类物资所用时间均缩短(P<0.001),准确性均提升(P<0.05);护士对物资取用准确性、便捷性、计费准确性和总体满意度均提升(P<0.05)。结论智能物资柜的研发和使用,优化了临床护士的物资取用流程,提升了护士工作效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实现了从物资入柜、使用、计费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术后ICU 护士 智能物资柜 护理管理研究
原文传递
CSICU患者拔管后发生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蒋伟 张伟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616-619,623,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SICU)拔管后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评估拔管后吞咽困难的风险,为预防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吞咽困难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于2020年9月—2021年10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CSICU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 目的探讨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SICU)拔管后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评估拔管后吞咽困难的风险,为预防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吞咽困难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于2020年9月—2021年10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CSICU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通过筛选排除后选取274例患者入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为出现拔管后吞咽困难的患者,共有79例;对照组为未出现吞咽困难的患者,共有195名。收集分析所有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对所有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结果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中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CSICU患者拔管后吞咽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对于拔管后吞咽困难具有预测价值的变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II(APACHEII)评分、CS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带管时间、拔管时心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APACHEII评分、CS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心率和诊断类型都符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拟合方程。ROC曲线分析APACHEⅡ评分、CS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拔管时心率中,APACHEⅡ评分的预测效能最大,AUC为0.908。CSICU停留时间(AUC=0.889)、机械通气时间(AUC=0.813)和拔管时心率(AUC=0.692)的预测效能依次递减。结论对于CSICU患者,APACHEⅡ评分、CS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拔管时心率均是CSICU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因此所有需要插管进行机械通气的CSICU患者都应考虑有吞咽困难的风险,应对CSICU患者进行吞咽困难的系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 吞咽困难 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
下载PDF
早期活动对心外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超 陈会娟 +4 位作者 李伟 胡延磊 曹丹丹 王梦豪 孟树萍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究早期活动对心外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成人心外科手术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活动干预。观察指标... 目的探究早期活动对心外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成人心外科手术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活动干预。观察指标包括各项呼吸指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VAP发生率、住院费用。结果各项呼吸指标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后,试验组VAP发生8例,发生率为5.3%,对照组VAP发生36例,发生率为24.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活动能够改善心外ICU患者的呼吸功能,缩短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相应减少住院费用,降低VAP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活动 心外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效果
下载PDF
声门下吸引导管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在心外ICU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刘超 孟树萍 +6 位作者 刘富荣 陈会娟 胡延磊 曹丹丹 王磊 曹烨 王书鹏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分析声门下吸引导管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在心外重症监护室(S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成人心外科手术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2组患者均给予机械通气常规护理,实验... 目的分析声门下吸引导管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在心外重症监护室(S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成人心外科手术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2组患者均给予机械通气常规护理,实验组同时给予带气囊上吸引的气管插管,给予声门下吸引。比较2组患者各呼吸力学指标、VAP发生、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情况、各炎性相关因子水平、各血氧指标水平和下呼吸道滞留物细菌培养结果。结果进入ICU当天2组患者的各项呼吸力学指标、炎性相关因子水平和各项血氧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出ICU前24 h内实验组患者的气道阻力(Raw)水平、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呼吸做功(WOB)、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IP)、VAP发生时间、血氧饱和度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下呼吸道滞留物细菌培养均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声门下吸引导管可以改善心外科手术患者术后ICU内呼吸功能,缓解炎性反应,稳定血氧变化,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科手术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心外重症监护室 声门下吸引导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