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曹操诗歌在五言诗形成中的地位 被引量:17
1
作者 木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0-45,共6页
 曹操诗歌是"魏响"的第一阶段。五言诗是在清商乐中成熟的,清商乐是由建安之后曹氏父子所开创的新兴音乐。曹操诗作显示了由四言、杂言诗向五言诗作转型的渐变轨迹。曹丕等人诗"便娟婉约,能移人情"的特质正是从曹...  曹操诗歌是"魏响"的第一阶段。五言诗是在清商乐中成熟的,清商乐是由建安之后曹氏父子所开创的新兴音乐。曹操诗作显示了由四言、杂言诗向五言诗作转型的渐变轨迹。曹丕等人诗"便娟婉约,能移人情"的特质正是从曹操"悲壮"诗风的"悲"演化而来。五言诗成熟在曹操诗歌之后,《古诗十九首》是曹操之后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诗歌 《古诗十九首》 诗形 第一阶段 曹氏父子 清商乐 五言诗 杂言诗 成熟 诗作 建安 婉约 曹丕 诗风 悲壮
下载PDF
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东晋史学家孙盛论曹证实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怀东 《皖西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05-113,共9页
曹操是汉末魏晋时期最有影响、争议也最大的人物。古今关于曹操的评论很多,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曹操生前就已出现的是"英雄"还是"奸雄"这个评价。一般认为曹操"奸雄"说,是东晋孙盛篡改了许劭赞许曹操是"... 曹操是汉末魏晋时期最有影响、争议也最大的人物。古今关于曹操的评论很多,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曹操生前就已出现的是"英雄"还是"奸雄"这个评价。一般认为曹操"奸雄"说,是东晋孙盛篡改了许劭赞许曹操是"英雄"的评论,其实并非如此。从文献学角度看,裴松之采信孙盛的说法,证明孙盛的记载更近真实。从孙盛的史学写作实践看,他崇尚秉笔直书的传统,不会轻易改变这关键的评论之语。再从孙盛对曹氏家族与司马氏政权的认识看,他不偏不倚,坚持求是存真的史学立场,自然不会刻意篡改史料以丑化曹操。他所记载曹操"奸雄"的评语,符合汉末魏晋时期关于曹操具有鲜明两面性的历史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奸雄 孙盛 证实 《三国志》
下载PDF
曹操“尚文辞”与“鸿都门学”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朝富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92,共4页
"阉宦尚文辞"是个内涵丰富的学术命题,涵盖了"鸿都门学"与曹操"尚文辞"两个阶段。曹操"尚文辞"观念正是从"鸿都门学"借鉴发展而来。明乎此,既有助于理解两者各自的内涵,又能贯通两者... "阉宦尚文辞"是个内涵丰富的学术命题,涵盖了"鸿都门学"与曹操"尚文辞"两个阶段。曹操"尚文辞"观念正是从"鸿都门学"借鉴发展而来。明乎此,既有助于理解两者各自的内涵,又能贯通两者,从而为进一步理解与此相关的学术命题如"文学自觉"提供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尚文辞” “鸿都门学”
下载PDF
论曹操家族门风及其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永平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0-78,共9页
汉晋之间,世风与士风剧变,渐尚“通侻”。究其原因,与曹魏统治者之身体力行及其政策不无关系。曹操父子行为举止皆不严格遵守儒家礼法,主要表现为“为人佻易无威重”、“不治威仪”;在宗庙制度等方面不守典制,丧不废乐,甚至倡言“猎胜... 汉晋之间,世风与士风剧变,渐尚“通侻”。究其原因,与曹魏统治者之身体力行及其政策不无关系。曹操父子行为举止皆不严格遵守儒家礼法,主要表现为“为人佻易无威重”、“不治威仪”;在宗庙制度等方面不守典制,丧不废乐,甚至倡言“猎胜于乐”,游猎无度;在婚姻制度上则“自好立贱”。曹氏父子之所以如此,不仅与汉末以来社会文化变化的大背景相关,而且与曹氏出身寒门的文化特性及其喜好直接相关。作为统治者的曹氏父子崇尚“通侻”,必然影响到其用人政策与文化取向,蔚为风气,从而有力地促进了魏晋之际文化风尚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家族 门风 宗庙制度 用人政策 婚姻制度 三国 教育理念 “通傥”
原文传递
论关羽的辞曹归刘 被引量:1
5
作者 乔凤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9-11,共3页
三国时期,关羽杀颜良报答曹操后便辞曹归刘,被后世誉为忠义之士。文章从儒家的忠义思想、刘备的待人和关羽的性格特点分析了关羽辞曹归刘的原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 三国时期 关羽 曹操 刘备 忠义之士 辞曹归刘
下载PDF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双方胜败原因试探 被引量:3
6
作者 朱绍侯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0,共10页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最典型的两大战役,前者为曹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后者为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可以为后人提供四点警示:一是战争双方统帅的智能、度量和...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最典型的两大战役,前者为曹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后者为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可以为后人提供四点警示:一是战争双方统帅的智能、度量和指挥才能对最终的胜负结局具有决定性影响;二是强势一方若轻敌冒进,弱势一方若避免力战而以智谋敌,则会使强弱形势发生逆转;三是对峙双方的阵营内部是否团结,也是战争胜败的重要原因;四是火攻战术的成功运用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以弱胜强 曹操 火攻
原文传递
文人乐府的开山祖 建安风骨的顶梁柱——曹操诗歌的文学价值新论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光宝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1期1-3,7,共4页
文章论述了曹操诗歌的重大文学价值。曹操作为建安社会的领导者和建安文坛的灵魂人物,具有极大的感召力,以他为核心形成了彬彬大盛的建安文学局面。曹操作为“文人乐府”创作的开山之人,开辟、引领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正确方向与道路。曹... 文章论述了曹操诗歌的重大文学价值。曹操作为建安社会的领导者和建安文坛的灵魂人物,具有极大的感召力,以他为核心形成了彬彬大盛的建安文学局面。曹操作为“文人乐府”创作的开山之人,开辟、引领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正确方向与道路。曹操诗歌充满阳刚之气和崇高之质,开创了“大美”这一诗歌美学新范畴,从而成为“建安风骨”的主要支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诗歌 文学价值
下载PDF
论曹操诗歌对汉乐府的突破及其创作特色 被引量:2
8
作者 卢明德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1-14,共4页
曹操诗歌最大的特色体现在其体式上的“突破”与“创新”。内容上的将“小我”之壮志与悲“大我”之情怀有机地融为一体,艺术风格上的“慷慨悲凉”。文学史上所说的“建安风骨”,其精神实质最凸显地体现在这里。具体地说,“曹公古直”,... 曹操诗歌最大的特色体现在其体式上的“突破”与“创新”。内容上的将“小我”之壮志与悲“大我”之情怀有机地融为一体,艺术风格上的“慷慨悲凉”。文学史上所说的“建安风骨”,其精神实质最凸显地体现在这里。具体地说,“曹公古直”,其诗绝少华关的辞藻,喜从大处着墨,内涵厚重而气势恢弘,抒发感情往往跌宕起伏,个性色彩极为鲜明。从他开始,乐府诗实实在在地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诗歌创作 诗歌特色 内容与形式 体式与题材 突破 乐府
下载PDF
论曹操的理想与理想主义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永俊 《宜春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77-80,共4页
随着时势的变化与年岁的增长 ,曹操的理想经历了由郡太守、到征西将军、再到治国平天下贤宰的三个发展阶段。对理想国的描绘与对理想人格的准则 ,展现了曹操理想主义者的性格特点。曹操名义上对汉朝的臣服 。
关键词 理想 理想主义 理想国 理想人格 曹操
下载PDF
曹操易代革命的诗史意义──以木斋相关研究为中心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幸佑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75-80,共6页
建安时期为文学演进中从先秦两汉转形为魏晋南北朝的关键时期,曹操作为新时代、新风气的领导者,在建安十五年有两项重要举动,一是《求贤令》政策的颁布,标志两汉道德与礼教桎梏的解放,使士人思想观念与行为举止通脱开放,开启对娱乐与美... 建安时期为文学演进中从先秦两汉转形为魏晋南北朝的关键时期,曹操作为新时代、新风气的领导者,在建安十五年有两项重要举动,一是《求贤令》政策的颁布,标志两汉道德与礼教桎梏的解放,使士人思想观念与行为举止通脱开放,开启对娱乐与美感的探索;二是铜雀台建立,促使娱乐性的文人清商乐府诗歌创作大盛,并造就抒情五言诗写作的发展,在对建安文学的开创及整体诗史意义上,有着不可磨灭的显著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斋 曹操 建安文学 五言诗 魏响
下载PDF
《世说新语》曹操形象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鲁红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79-82,共4页
《世说新语》对曹操着墨较多,充分肯定他为"乱世英雄"。为打造这一形象,刻意将叙事视角聚焦在真假"英雄"辨识上,以此颠覆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观念,英雄不在形貌、出身,而在才智、率真的本色。显然,该书所编撰的材料并... 《世说新语》对曹操着墨较多,充分肯定他为"乱世英雄"。为打造这一形象,刻意将叙事视角聚焦在真假"英雄"辨识上,以此颠覆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观念,英雄不在形貌、出身,而在才智、率真的本色。显然,该书所编撰的材料并没有损害曹操其形象,反而表现出对他的偏爱与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曹操 英雄 才智 率真
下载PDF
“建安风骨”与游仙诗——曹操游仙诗探微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宁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50-152,共3页
魏晋是游仙诗高度发展的黄金时期。游仙诗在郭璞手里完成了三个转变:在宗教观念上由世俗的转为文人的;体裁上由叙事的转为抒情的;在写作内容上由"列仙之趣"转为"坎廪咏怀",但开创之功应属曹操。他率先将许多乐府古... 魏晋是游仙诗高度发展的黄金时期。游仙诗在郭璞手里完成了三个转变:在宗教观念上由世俗的转为文人的;体裁上由叙事的转为抒情的;在写作内容上由"列仙之趣"转为"坎廪咏怀",但开创之功应属曹操。他率先将许多乐府古体诗移植成了游仙诗,为游仙诗高潮的最终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游仙诗 宗教观 汉仙诗
下载PDF
《求才令》释证 被引量:1
13
作者 柳春新 黄惠贤 《襄樊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69-73,共5页
曹操在建安后期发布的三道求才令,都是有实际内容的用人教令。建安二十二年令列举了五类人才,其中四类都是曹操实际选拔叙用的对象。建安后期选举拔用人才,是经常性的和制度化的,也是在求才令的指导下进行的。求才令与曹操谋划禅代的活... 曹操在建安后期发布的三道求才令,都是有实际内容的用人教令。建安二十二年令列举了五类人才,其中四类都是曹操实际选拔叙用的对象。建安后期选举拔用人才,是经常性的和制度化的,也是在求才令的指导下进行的。求才令与曹操谋划禅代的活动的关联,只能从宽泛的意义上言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用人政策 求才令 嬗代策略
下载PDF
曹操“挟天子以令士人”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继刚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4,共5页
人们习惯上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他挟持了汉献帝,但"诸侯"并不为其所令,"挟天子"是令不了诸侯的。曹操挟天子的目的不是为了"令诸侯",而是为了"令士人"。"挟天子"... 人们习惯上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他挟持了汉献帝,但"诸侯"并不为其所令,"挟天子"是令不了诸侯的。曹操挟天子的目的不是为了"令诸侯",而是为了"令士人"。"挟天子"取得的实际效果是令士人,即"挟天子以令士人","令士人"对汉魏之际的历史局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天子 诸侯 士人
下载PDF
1959年前后毛泽东“为曹操翻案”的用意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琦 《怀化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53-54,共2页
1959年前后毛泽东多次公开评价曹操,提出"为曹操翻案",并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大讨论,事件超越个人情感认同而上升为一次重大行政决策。毛泽东基于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主义史观的政治信念,决策重新评价曹操,其显性目的是实事求... 1959年前后毛泽东多次公开评价曹操,提出"为曹操翻案",并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大讨论,事件超越个人情感认同而上升为一次重大行政决策。毛泽东基于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主义史观的政治信念,决策重新评价曹操,其显性目的是实事求是地为政治家曹操"恢复名誉",隐性目的是毛泽东针对赫鲁晓夫背离唯物史观全盘否定斯大林等一系列错误的不点名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曹操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试论曹操的自卑感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战利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46,共6页
曹操自卑感的成因及表现有七个方面:1.出人头地的社会风气和由此带来的自我发展的阻力;2.宦官家庭的自卑感深深地根植在曹操的心灵之中;3.宦官家庭的自卑感成为曹操政治生涯的障碍,使其无法摆脱自卑的阴影;4.理想自我和现... 曹操自卑感的成因及表现有七个方面:1.出人头地的社会风气和由此带来的自我发展的阻力;2.宦官家庭的自卑感深深地根植在曹操的心灵之中;3.宦官家庭的自卑感成为曹操政治生涯的障碍,使其无法摆脱自卑的阴影;4.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冲突与自卑感的交织;5.与同时代的世家大族相比,政治地位的低下,同样可以考察曹操的自卑感;6.个人形貌的不足;7.多猜忌和残暴的性格特点是其自卑感的外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自卑感 优越感 心理分析
下载PDF
曹操、曹植父子文格与人格的矛盾比对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卫国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61-63,共3页
曹操、曹植父子的文格和人格之间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矛盾。曹操更多地是一个兼为文人的政客,曹植则只是一个想做政客而不能的杰出文人。
关键词 文格 人格 曹操 曹植
下载PDF
北齐《杜达墓志》等对佐证曹操高陵的史料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爱民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3-29,共7页
在分析梳理典籍文献对曹操高陵记载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和结合曹操墓考古发现等相关的研究,认为北齐《龙骧将军杜达墓志铭》和北齐《王敬妃墓志》记载的"高陵"应指曹操高陵,而晋卿大夫赵盾葬所"九原"一语,更加佐... 在分析梳理典籍文献对曹操高陵记载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和结合曹操墓考古发现等相关的研究,认为北齐《龙骧将军杜达墓志铭》和北齐《王敬妃墓志》记载的"高陵"应指曹操高陵,而晋卿大夫赵盾葬所"九原"一语,更加佐证了"高陵崇栢"为曹操墓高陵,绝不会是指他人陵墓,更非安阳县西北的野马岗。同时,还对北齐《元世哲墓志铭》与曹操墓"西陵"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并就唐代《邺郡邺县故人柏君(道)墓志铭并序》记载的曹操墓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和实地考证。北齐墓志填补了曹操高陵方位在北朝没有记载的历史空白,为曹操高陵的真实性提供了新的佐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墓志 唐代墓志 曹操 高陵 九原
原文传递
曹操的文艺思想与文艺实践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巍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29,共6页
作为建安时期重要的文学家曹操,不仅文学成就卓著,而且文艺思想也相当突出,影响并推动了当代及后代的文学创作。但对此,很少有人进行探讨。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重视文学艺术;二、文学创作要反映社会现实的创作思想;三、主张改... 作为建安时期重要的文学家曹操,不仅文学成就卓著,而且文艺思想也相当突出,影响并推动了当代及后代的文学创作。但对此,很少有人进行探讨。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重视文学艺术;二、文学创作要反映社会现实的创作思想;三、主张改造文章。曹操的文艺实践体现了他的文艺思想,以此来揭示曹操在文艺思想史及文学发展史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文艺思想 改造文章
原文传递
探析曹操与原始道教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硕芳 先怡衡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5期94-96,共3页
两汉时期,灾异论成为正统的神学思想,这对统治者是把双刃剑。随着灾异现象的频繁发生,诸多皇帝多次发布罪己诏,仍不能消弭天子与上天的紧张关系,导致民众乃至统治者对现实政权的合法性产生怀疑。进而大规模的原始道教运动登上政治的舞台... 两汉时期,灾异论成为正统的神学思想,这对统治者是把双刃剑。随着灾异现象的频繁发生,诸多皇帝多次发布罪己诏,仍不能消弭天子与上天的紧张关系,导致民众乃至统治者对现实政权的合法性产生怀疑。进而大规模的原始道教运动登上政治的舞台,道教徒们由进谏变为代替,使得天子的通天权在民间丧失,各方纷纷争夺,曹操作为后起之秀,曾多次与太平道、五斗米道进行接触,表现出不同常人的行为,曹操似乎理解道教,或者说曹操是具有原始道教信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太平道 五斗米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