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肌骨超声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志伟 高峰 +5 位作者 孟强 戴继宏 孙喆 邵帅 孙少彬 李建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8期820-823,共4页
目的 观察高频肌骨超声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图像特征,探讨高频肌骨超声评估韧带损伤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自2019-06—2020-12诊治的98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进行高频肌骨超声检查,以MRI检查或手术探查... 目的 观察高频肌骨超声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图像特征,探讨高频肌骨超声评估韧带损伤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自2019-06—2020-12诊治的98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进行高频肌骨超声检查,以MRI检查或手术探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高频肌骨超声检查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类型和损伤程度的准确性。Ⅰ度与轻Ⅱ度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重Ⅱ度及Ⅲ度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采用高频肌骨超声评估损伤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恢复程度。结果 高频肌骨超声明确诊断90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8例无法确诊,准确率为91.8%。高频肌骨超声确诊的90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中,单纯距腓前韧带损伤64例,单纯跟腓韧带损伤16例,距腓前韧带合并跟腓韧带损伤7例,距腓后韧带损伤3例;Ⅰ度损伤16例,轻Ⅱ度损伤20例,重Ⅱ度损伤22例,Ⅲ度损伤32例。高频肌骨超声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类型、损伤程度的准确性与金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肌骨超声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准确率高,可确定韧带损伤类型及程度,具有无创、快速、可重复性强、随访检查方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高频肌骨超声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距腓后韧带
原文传递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解剖重建 被引量:27
2
作者 刘建永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微创技术结合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ATFL/C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计52例(52踝)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ATFL/CFL损伤)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微创技术结合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ATFL/C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计52例(52踝)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ATFL/CFL损伤)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改良brostrom法(锚钉-韧带-骨膜双重锚定法)缝合修复,B组取自体半腱肌腱行ATFL/CFL双束解剖重建。对术前、术后2年AOFAS足踝评分、患者主观感觉、VAS疼痛评分、距骨前移及倾斜、踝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对比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平均随访34.7月(2~5年),两组患者均无感染、神经损伤、皮缘坏死、后足僵硬等并发症,半腱肌腱供区无不适,末次随访无不稳定复发。术后2年A、B两组在踝关节跖屈、背伸、外翻活动度上无差异,在踝关节内翻(P=0.025)、距骨倾斜(P=0.025)与前移(P=0.020)改善方面B组优于A组,重建相较于修复显示出更佳的稳定性。AOFAS评分A组由术前46.90±9.10改善至术后2年87.15±4.22(P=0.000),B组由术前46.50±9.95改善至术后2年93.70±5.00(P=0.000),术后2年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35)。两组在疼痛、异常步态、自主活动及功能、前后屈伸活动、后足活动及对线评分项目上无明显差异;在地面步行(P=0.045)、最大步行距离(P=0.042)、稳定性评分(P=0.045)上组间有差异。VAS视觉疼痛评分A组由术前7.10±5.30改善至术后2年2.05±1.95(P=0.000),B组由术前6.95±4.40改善至术后2年2.12±1.88(P=0.000),术后2年组间比较无差异(P=0.450)。主观评级术后2年A组优良率87.5%,B组95.83%(P=0.001);两组内AOFAS客观评分与主观评级相当,主客观评价统一度较好。结论:依托关节镜技术,借鉴尸体解剖数据,半腱肌腱双束解剖重建ATFL/CFL在有效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的同时避免了后足僵硬等常见并发症,尤其适用于功能期望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不稳定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解剖重建 修复 关节镜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9
3
作者 周捷 朱丽华 +3 位作者 李国平 曲绵域 胡跃林 敖英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4-46,共3页
报告了15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病例。结果表明,跟腓韧带、距腓前韧带松弛引起踝关节反复扭伤、疼痛,提示外踝关节不稳定,距骨斜角超过5°则提示外踝韧带断裂。介绍了一种修补外踝韧带的手术方法,术后效果较佳。
关键词 踝关节 关节脱位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腓骨侧单隧道解剖重建与改良Brostrom法缝合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建永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14-1220,共7页
目的比较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及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腓骨侧单隧道解剖重建与改良Brostrom法缝合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对20具冰冻新鲜成年尸体踝关节标本解剖... 目的比较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及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腓骨侧单隧道解剖重建与改良Brostrom法缝合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对20具冰冻新鲜成年尸体踝关节标本解剖,观测ATFL、CFL韧带形态及血管神经分布。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48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通过前瞻性随机分为两组(n=24),分别行韧带改良Brostrom法紧缩缝合修复(A组)或基于尸体解剖研究数据的腓骨侧单隧道解剖重建(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侧别、致伤原因、初次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术前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以及踝关节跖屈、背伸、外翻、内翻活动度、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指标及踝关节活动度,采用AOFAS评分、VA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损伤、感染、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发生。两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3.4年。随访期间无不稳定复发。术后2年两组患者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AOFAS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2年两组间踝关节跖屈、背伸、外翻活动度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内翻活动度、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AOFAS评分B组优于A组(P〈0.05)。AOFAS评分各项目中,两组疼痛、异常步态、支撑与自主功能、踝关节屈伸、后足活动及对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面步行、最大步行距离、踝关节稳定性B组优于A组(P〈0.05)。结论 与改良Brostrom法缝合修复相比,通过腓骨侧单隧道重建ATFL、CFL在避免后足僵硬同时可有效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适用于青壮年及翻修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解剖重建 半腱肌腱
原文传递
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被引量:11
5
作者 焦晨 胡跃林 +5 位作者 郭秦炜 江东 谢兴 陈临新 赵峰 皮彦斌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研究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方法:3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平均年龄26.4±8.7岁,接受踝关节外侧韧带修复手术。术中证实所有患者的跟腓韧带均缺失,采用距跟外侧韧带距骨止点移位... 目的:研究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方法:3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平均年龄26.4±8.7岁,接受踝关节外侧韧带修复手术。术中证实所有患者的跟腓韧带均缺失,采用距跟外侧韧带距骨止点移位替代法修复跟腓韧带。研究平均随访22.3±4.0个月,术前和术后进行AOFAS评分、Mazur评分、Tegner评分、客观检查(前抽屉试验和内翻应力试验)、满意度评分,调查再伤情况。结果:所有患者AOFAS评分、Mazur评分和Tegner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客观检查(抽屉试验和侧搬应力试验)术后均为阴性,满意度评分平均7.4分,无主观不稳和再伤发生,无距下关节(跗骨窦区)疼痛或/和不稳发生。结论: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观察对距下关节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跟外侧韧带 踝关节不稳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跟腓韧带 距下关节
下载PDF
踝外侧副韧带损伤对踝关节稳定性及软骨接触应变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史旭 左华 +2 位作者 王毓幸 姚翔 袁即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4926-4931,共6页
背景:在踝关节扭伤和踝关节韧带损伤中近85%涉及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机制为足跖屈时踝关节内翻。急性踝关节外侧扭伤的患者中有20%-40%会出现持续疼痛和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导致距骨平移和旋转过大,加速软骨磨损,导致关节退化。目的:通过... 背景:在踝关节扭伤和踝关节韧带损伤中近85%涉及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机制为足跖屈时踝关节内翻。急性踝关节外侧扭伤的患者中有20%-40%会出现持续疼痛和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导致距骨平移和旋转过大,加速软骨磨损,导致关节退化。目的:通过有限元建模探究不同类型的踝外侧副韧带损伤模型对踝关节稳定性以及距骨穹窿软骨接触应变的影响。方法:将1名27岁志愿者足踝CT扫描数据DICOM文件导入有限元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及曲面拟合,再进行网格划分,建立含有骨骼、关节软骨和韧带的完整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对比正常、距腓前韧带损伤、跟腓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4种不同工况下的踝关节稳定性和距骨软骨接触应变的改变。结果与结论:①在前抽屉试验中,距腓前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距骨前移距离明显大于正常和跟腓韧带损伤(P<0.05),而距腓前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之间、正常和跟腓韧带损伤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在距骨倾斜试验中,跟腓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距骨倾斜角度明显大于正常和距腓前韧带损伤,而跟腓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之间、正常和距腓前韧带损伤之间无明显差异;③在单足站立试验中,与正常模型相比,上述3种损伤模型改变了距骨穹窿软骨接触应变分布,峰值由距骨穹窿前外侧转移至前内侧,导致了距骨穹窿软骨前内侧压力增高,并且峰值大小比较: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距腓前韧带损伤>跟腓韧带损伤>正常,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的峰值明显大于距腓前韧带损伤和跟腓韧带损伤;④研究结果验证了踝外侧副韧带损伤时踝关节稳定性的丢失和前内侧软骨接触应变峰值增加,揭示了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和踝关节骨关节炎之间的联系,确认了修复或者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外侧副韧带 踝关节 有限元 生物力学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840例韧带损伤类型的超声评估 被引量:11
7
作者 单洁玲 李倩茹 +2 位作者 蔡叶华 阮婷婷 李宏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3-258,共6页
目的:通过对华山医院84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踝关节超声图像的调查明确其韧带损伤类型及各损伤类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纳人本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收集的840例慢性... 目的:通过对华山医院84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踝关节超声图像的调查明确其韧带损伤类型及各损伤类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纳人本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收集的84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踝关节軔带损伤的超声图像,采用t检验和精确Fisher检验对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患侧分类进行统计分析,损伤类型结果以百分数呈现。结果:在840个病例中,单纯距腓前軔带损伤占47.9%(402/840),距腓前初带损伤合并胫腓韧带损伤占8.1%(68/840),距腓前韧带合并跟腓韧带损伤占44.0%(370/840);在370例合并损伤病例中,16.8%(62/370)的患者表现为距腓前韧带被完全吸收,其中19.4%(12/62)的患者跟腓初带也被吸收;在所有外侧韧带损伤病例中跟腓靭带出现吸收的比例较低(25/840=3.0%)。结论:在慢性踝关节不稳定中,超声检查发现跟腓韧带被完全吸收的病例并不常见,即使当距腓前靭带被吸收后,也只有大约1/5的跟腓軔带需要重建,并不需要在所有的踝关节外侧韧带手术中都常规修复或重建跟腓籾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扭伤 超声评估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损伤类型
下载PDF
自体腓骨短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松波 李兴华 +1 位作者 刘化文 王爱国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72-177,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腓骨短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自体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的4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其中男30例,女12例... 目的:探讨自体腓骨短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自体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的4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25~46(37.6±12.4)岁;左足15例,右足2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2(7.4±2.8)个月;14例外侧副韧带走行区有压痛,28例患者诉平地行走时有多次踝关节扭伤史。术后12个月对距骨倾斜角,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行踝关节内翻应力和前抽屉试验检查踝关节机械稳定性;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标准,对踝与后足功能进行评分,并评定疗效。结果:4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8(28.3±10.0)个月,2例失访。VAS由术前的(4.50±0.93)分降低到术后12个月的(1.10±0.30)分;距骨倾斜角由术前的(12.26±1.13)°减小到术后12个月的(4.60±0.45)°;AOFAS评分由术前的(65.10±7.50)分提高到术后12个月的(84.40±3.95)分;其中优27例,良7例,可5例,差1例。术后1例患者出现腓肠神经损伤症状,口服甲钴胺3个月后症状缓解,其余患者无神经损伤、感染、皮缘坏死等并发症;未出现踝关节不稳定现象,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和抽屉试验均为阴性。结论:自体腓骨短肌腱双骨道穿腱式(改良Chrisman-Snook术式)能够解剖学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恢复患者踝关节的稳定性,术后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不稳定性 踝关节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下载PDF
第三腓骨肌动力解剖重建外侧副韧带 被引量:6
9
作者 马富强 王翔宇 +6 位作者 徐俊峰 尚林 贾光辉 李琦 张小龙 王亚磊 孙士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34-937,共4页
[目的]介绍第三腓骨肌腱解剖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踝关节慢性外侧不稳定的技术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01月采用第三腓骨肌动力解剖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63例。在第三腓骨肌肌腱远端止点处切断,向... [目的]介绍第三腓骨肌腱解剖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踝关节慢性外侧不稳定的技术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01月采用第三腓骨肌动力解剖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63例。在第三腓骨肌肌腱远端止点处切断,向近端游离至远侧伸肌支持带近端,向下牵拉肌腱,于距骨颈距腓前韧带附着点放置锚钉,缝合固定第三腓骨肌腱。于外踝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附着点分别建立骨道并相通,将移植腱游离端穿过骨隧道,拉紧肌腱,Swivelock锚钉固定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再在跟骨止点建立骨道,将移植腱游离端导入,Swivelock锚钉固定,重建跟腓前韧带。[结果]随访时间为8~28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的AOFAS评分,应力下影像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临床结果评定为优11例,良49例,可3例,优良率为95.24%。[结论]应用第三腓骨肌解剖重建外侧副韧带,创伤小,操作简单,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腓骨肌 慢性踝关节不稳 解剖重建 距腓前韧带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和改良Brostrom手术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 被引量:5
10
作者 涂兵 宋磊 +3 位作者 谢晨辉 王子乐 周强 王非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9期761-765,共5页
目的对比关节镜下距腓前+跟腓韧带重建术和改良Brostrom手术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踝关节扭伤致外侧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韧带重建组和改良Brostrom组,每组2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 目的对比关节镜下距腓前+跟腓韧带重建术和改良Brostrom手术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踝关节扭伤致外侧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韧带重建组和改良Brostrom组,每组2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比较2组患者美国骨科足踝学会(AOFAS)评分、卡尔森踝关节功能(KAF)评分、日本足踝外科学会(JSSF)评分。测量2组患者手术前后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距离以及患侧与健侧的背伸活动度和跖屈活动度。结果影像学结果示2组患者术前踝关节外侧不稳诊断明确,术后重建加强韧带良好。韧带重建组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时间及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均长于改良Brostrom组(P<0.05),但2组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KAF评分、JSSF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手术前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均小于术前(P<0.05);韧带重建组术后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均小于改良Brostrom组(P<0.05)。2组患者术后患侧踝关节活动度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韧带重建组患者术后踝关节背伸活动度、跖屈活动度均小于改良Brostrom组(P<0.05)。结论与改良Brostrom手术相比,采用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CLAI的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时间及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均较长,但在恢复踝关节解剖重建、改善踝关节外侧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外侧不稳 踝关节韧带重建 改良Brostrom手术 关节镜 距腓韧带 跟腓韧带
下载PDF
经皮踝外侧韧带复合体重建治疗慢性踝外侧不稳 被引量:6
11
作者 崔银江 付新生 +2 位作者 郝晓东 姜波 张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76-881,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功能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8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47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切开组23例采用常规切开术式重建距腓前韧带(ATFL)和跟腓韧带(CFL),经... [目的]探讨经皮功能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8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47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切开组23例采用常规切开术式重建距腓前韧带(ATFL)和跟腓韧带(CFL),经皮组24例采用超声定位,经皮建立骨隧道重建ATFL和CFL。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围术期并发症、踝背伸-跖屈活动度(ROM)、AOFAS评分、VAS评分,应力位影像测量距骨前移度和倾斜度。[结果]术中切开组2例出现腓浅神经损伤。经皮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显著小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切开组术后4例切口边缘处坏死,而经皮组1例切口渗液。两组患者随访26~30个月,平均(27.39±2.51)个月。术后6个月时,经皮组ROM显著大于切开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AOFAS评分均显著增加,而VAS评分显著减少(P<0.001),但是两组相同时间点AOFAS评分和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力位X线测量方面,术后两组患者距骨前移距度和距骨倾斜角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01)。但是两组相同时间点在距骨前移距度和距骨倾斜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效果与常规开放手术相当,但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经皮重建术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联合跟腓韧带重建在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朱波 张彬 王鹏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688-692,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联合跟腓韧带重建在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Brostrom踝关节外侧韧带重建术,观察组采用关节镜辅助距...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联合跟腓韧带重建在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Brostrom踝关节外侧韧带重建术,观察组采用关节镜辅助距腓前韧带与跟腓韧带重建术。记录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情况,并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踝关节活动度,并进行正前方、正后方、后外侧45°星状伸展平衡试验(SEBT),记录术后不良反应(感染、神经损伤、关节僵硬)。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但术后恢复时间、术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低于对照组,踝关节功能、跖屈角度、背伸角度、SEBT均比对照组提高。结论关节镜辅助距腓前韧带与跟腓韧带重建术有助于提高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辅助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踝关节外侧不稳
下载PDF
国人外踝韧带的应用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云烽 张正政 +6 位作者 徐静 初国良 徐达政 方健辉 彭举华 沈慧勇 宋斌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国人踝关节外踝韧带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踝关节扭伤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43侧成年国人尸体踝关节标本外踝韧带进行应用解剖观察,其中男34侧、女9侧,左踝20侧、右踝23侧。观察距腓前韧带(ATFL)、跟腓韧带(CFL)... 目的探讨国人踝关节外踝韧带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踝关节扭伤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43侧成年国人尸体踝关节标本外踝韧带进行应用解剖观察,其中男34侧、女9侧,左踝20侧、右踝23侧。观察距腓前韧带(ATFL)、跟腓韧带(CFL)、外侧距跟韧带(LTCL)的形态学特征,以及各韧带止点的相互关系,并在中立位上测量其长、宽、厚等基本参数。结果43侧踝关节标本外踝韧带解剖发现,ATFL呈双束者最多,占65.1%(28/43),单束和三束者分别占27.9%(12/43)和7.0%(3/43)。ATFL和CFL在腓骨起点处无纤维联系者11踝(1型,25.6%),存在部分纤维融合者25踝(2型,58.1%),纤维完全融合者7踝(3型,16.3%);ATFL单束者中的1型占5/12,双束和三束者中的2型分别占67.9%(19/28)和2/3。中立位上测得双束ATFL的下束长度为(15.15±2.84)mm,短于单束ATFL长度(18.83±3.07)mm、双束ATFL的上束长度(18.98±2.16)mm以及三束ATFL的上束长度(19.65±1.72)mm和中束长度(18.25±1.5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12,P<0.01);但与双束ATFL的平均长度(17.07±2.16)mm以及三束ATFL的平均长度(18.52±1.47)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33,P>0.05)。单束ATFL宽(6.91±1.21)mm,比双束和三束ATFL韧带中各分束更宽(F=12.211,P<0.01),但要明显窄于双/三束ATFL韧带总宽度(F=29.073,P<0.01)。所有标本CFL均呈单束,其长、宽、厚分别为(26.98±2.41)mm、(5.03±0.89)mm、(2.33±0.50)mm,不同ATFL分型中的CFL长、宽、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584、0.248、1.249,P值均>0.05)。LTCL存在于46.5%(20/43)的踝关节标本中(均为单束),止点部位直接或以薄层纤维组织黏附于ATFL或(和)CFL,LTCL长(25.99±1.86)mm、宽(4.26±0.47)mm。结论国人踝关节ATFL以双束纤维组成为主,其次为单束,再次为三束。ATFL和CFL的基本参数和腓骨上止点关系可以为解剖修复外踝韧带提供解剖学依据。同时,临床上采用LTCL(增强)修复外踝韧带时尚需考虑该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外侧距跟韧带 应用解剖学
原文传递
高频超声诊断急性跟腓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岚 李素淑 +1 位作者 易文鸿 汤庆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6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急性跟腓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单纯或合并有踝关节内翻扭伤者,使用高频线阵探头扫查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点观察跟腓韧带是否损伤。结果48例超声诊断为跟腓韧带损伤患者中,Ⅰ型30例,Ⅱ型12例,Ⅲ型6例,将...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急性跟腓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单纯或合并有踝关节内翻扭伤者,使用高频线阵探头扫查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点观察跟腓韧带是否损伤。结果48例超声诊断为跟腓韧带损伤患者中,Ⅰ型30例,Ⅱ型12例,Ⅲ型6例,将跟腓韧带损伤各型的超声诊断例数与手术符合例数相比较,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诊断跟腓韧带的损伤,高频超声是一种分辨力高、价廉、操作简便、用时短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跟腓韧带
原文传递
踝关节镜清理联合自体半腱肌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牛永强 张德林 张树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1期21-24,共4页
目的评估踝关节镜清理联合自体半腱肌重建距腓前韧带(ATFL)和跟腓韧带(C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20年6月我科采用踝关节镜清理联合自体半腱肌重建ATFL和CFL治疗的16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为研... 目的评估踝关节镜清理联合自体半腱肌重建距腓前韧带(ATFL)和跟腓韧带(C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20年6月我科采用踝关节镜清理联合自体半腱肌重建ATFL和CFL治疗的16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随访结果,包括切口愈合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昂白试验结果、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评分、距骨倾斜角、踝关节抽屉试验结果。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中位时间15个月;切口均达一期甲级愈合;均未再发生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慢性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昂白试验阴性。末次随访时,患者的AOFAS评分、距骨倾斜角及踝关节抽屉试验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踝关节镜清理联合自体半腱肌重建ATFL和CFL可明显改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减轻踝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改善踝关节活动能力,具有微创、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踝关节镜清理 自体半腱肌重建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下载PDF
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志伟 侯子鑫 +1 位作者 戴祝 邓焱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3期15-17,20,共4页
目的观察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0月~2012年7月收治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患者18例,年龄15~42岁,平均23.6岁。所有患者行踝关节镜探查清理并取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距... 目的观察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0月~2012年7月收治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患者18例,年龄15~42岁,平均23.6岁。所有患者行踝关节镜探查清理并取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手术前后按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分。结果18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3~20个月),随访期间踝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没有复发性踝关节不稳发生。美国足踝外科(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50.4±4.5)分提高至术后(83.5±7.2)分,随访期间未发现踝关节不稳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踝关节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能有效恢复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下载PDF
两种腓骨侧固定踝外侧韧带复合体重建的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晓华 石慧生 +8 位作者 张磊 孙晋 马佳 张晟 姜博 李妍 韩庆欣 范丁园 陈宇琦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027-2031,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腓骨侧固定踝外侧軔带复合体重建术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一2018年12月,本院对65例慢性外踝不稳患者行踝外侧韧带复合体重建术。依据医患沟通结果,34例采用腓侧直接悬吊固定,31例采用腓侧纽扣悬吊固定。... [目的]比较两种腓骨侧固定踝外侧軔带复合体重建术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一2018年12月,本院对65例慢性外踝不稳患者行踝外侧韧带复合体重建术。依据医患沟通结果,34例采用腓侧直接悬吊固定,31例采用腓侧纽扣悬吊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与MRI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A0FAS评分和VAS评分显著改善(P<0.05)。术后3、6个月时,纽扣悬吊组的A0FAS评分显著高于直接悬吊组(P<0.05)。两组患者抽屉试验和内翻试验均由术前阳性转为末次随访时阴性(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双侧背伸-跖屈ROM差值和双侧内翻-外翻ROM差值均显著减少(P<0.05)。末次随访时纽扣悬吊上述ROM双侧差值均小于直接悬吊组(P<0.05)。末次随访时,纽扣悬吊组的MRI骨髓水肿评分显著低于直接悬吊组(P<0.05)。[结论]与直接悬吊固定相比,踝关节外侧靭带复合体重建腓骨侧采用纽扣悬吊固定的腱骨愈合条件更好,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踝外侧韧带复合体重建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重建术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效果及对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18
作者 黄河 孙剑波 +2 位作者 鹿军 雷金元 陈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4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重建术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效果及对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重建术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效果及对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改良Brostrom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时间长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距骨倾斜角小于对照组,距骨前移距离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疼痛、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重建术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效果显著,虽然所用手术时间更长,但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且能改善关节稳定性,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重建术 踝关节外侧不稳 关节稳定性
下载PDF
跟骨骨折术中保留跟腓韧带完整性对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段晓东 张凯 +1 位作者 蔡长马 张磊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4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中保持跟腓韧带完整性对术后踝关节稳定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9例跟骨SandersⅡ及Ⅲ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外踝下小切口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按照术中...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中保持跟腓韧带完整性对术后踝关节稳定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9例跟骨SandersⅡ及Ⅲ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外踝下小切口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按照术中是否保留跟腓韧带手术方式分为A组(术中保留跟腓韧带的完整性,n=20)与B组(术中切断跟腓韧带,n=19)。比较两组术后相关指标(术后跟骨外侧疼痛、踝关节主观稳定性、踝关节内翻应力距骨倾斜角)、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及踝关节活动度。结果A组术后跟骨外侧疼痛发生率低于B组,跑步时踝关节主观稳定性占比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慢走时踝关节主观稳定性、踝关节内翻应力下背伸位和跖屈位距骨倾斜角>5°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跟骨VAS评分均低于术前,AOFA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跟骨VAS、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内翻、外翻、背伸、跖屈活动度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内翻、外翻、背伸、跖屈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跟骨骨折术中保留跟腓韧带的完整性能有效减轻术后跟骨外侧疼痛,提高运动时踝关节主观稳定性,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跟腓韧带 完整性 踝关节稳定性.
下载PDF
经皮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LTCL功能重建联合ATFL、CFL解剖重建治疗严重踝关节外侧不稳
20
作者 区永亮 李凭跃 +7 位作者 黄华扬 张涛 夏远军 王庆 沈洪园 孔令闯 涂强 夏虹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1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三角形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距跟外侧韧带(LTCL)功能重建联合距腓前韧带(ATFL)、跟腓韧带(CFL)解剖重建治疗严重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6例严重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 目的探讨经皮三角形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距跟外侧韧带(LTCL)功能重建联合距腓前韧带(ATFL)、跟腓韧带(CFL)解剖重建治疗严重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6例严重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经皮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LTCL功能重建联合ATFL及CFL解剖重建手术。测量患者踝关节最大主动背伸及跖屈活动角度,记录Rudert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建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合主观客观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8±5.2)个月(12~24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踝关节最大主动背伸及跖屈活动度与术前相似(P>0.05);Rudert评分、AOFA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55.8±5.0)、(55.3±6.4)分改善为末次随访的(92.3±4.0)、(90.3±3.5)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客观检查(踝关节前抽屉试验及内翻应力试验、距下关节滑移试验、跟骨横向错位试验及跟骨内翻内旋应力试验)均为阴性,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踝关节不稳或扭伤,未有距下关节疼痛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经皮三角形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LTCL功能重建联合ATFL及CFL解剖重建术式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以很好地恢复踝关节及距下关节的稳定性,是治疗严重踝关节外侧不稳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损伤 关节不稳定性 外侧韧带 距跟外侧韧带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移植 自体 修复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