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0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547
1
作者 王锋 吴丽华 杨超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3-136,共14页
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中CO2排放量增长的驱动因素,对有的放矢地制定减排政策,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把1995—2007年间中国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增长率分解为11种驱动因... 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中CO2排放量增长的驱动因素,对有的放矢地制定减排政策,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把1995—2007年间中国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增长率分解为11种驱动因素的加权贡献,并对这一时期中的6个时间段和每一种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07年间,中国CO2排放量年均增长12.4%的主要正向驱动因素为人均GDP、交通工具数量、人口总量、经济结构、家庭平均年收入,其平均贡献分别为15.82%、4.93%、1.28%、1.14%和1.11%,负向驱动因素为生产部门能源强度、交通工具平均运输线路长度、居民生活能源强度,其平均贡献分别为-8.12%、-3.29%和-1.42%;(2)人均GDP增长是CO2排放量增长的最大驱动因素,中国的CO2排放与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密切相关;(3)1997—1999年,中国CO2排放量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工业部门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深层原因可能是研发经费支出大幅提高所推动的技术进步和工业企业所有制结构的变化;(4)生产部门能源强度下降是抑制CO2排放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因此降低生产部门的能源强度是实现CO2减排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排放 驱动因素 因素分解
原文传递
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展望 被引量:310
2
作者 康重庆 陈启鑫 夏清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共7页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作为CO2减排的主力军,电力行业实现低碳化发展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本文在深入揭示我国电力行业碳排放特性与碳减排潜力的基础上,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全面地...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作为CO2减排的主力军,电力行业实现低碳化发展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本文在深入揭示我国电力行业碳排放特性与碳减排潜力的基础上,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全面地分析了在低碳经济中电力行业所面临的新形势与呈现的新特点,剖析了"低碳电力"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对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与运用进行了展望,阐述了实施低碳电力发展战略所将面临的主要挑战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建立了低碳电力技术的整体研究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电力 二氧化碳排放(CDM) 清洁发展机制 碳捕捉与储存技术(CCS)
下载PDF
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耗与CO_2排放量的初步估算 被引量:292
3
作者 石培华 吴普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5-243,共9页
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旅游业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日益引起国际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旅游业能源利用及二氧化碳排放是旅游对环境影响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成为近5年来世界旅游研究的新兴热点。旅游产业特点决定了旅游业能源消耗和... 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旅游业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日益引起国际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旅游业能源利用及二氧化碳排放是旅游对环境影响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成为近5年来世界旅游研究的新兴热点。旅游产业特点决定了旅游业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测算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本文采用"自下而上"法,通过文献研究与数理统计方法,首次系统估算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结果表明,2008年,中国旅游业消耗能源428.30PJ,占中国能源总消耗量的0.51%;排放二氧化碳51.34Mt①,占全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0.86%。旅游业是低耗能、低排放、低碳产业,是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优势产业,应该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能源消耗 co2排放 估算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增长与CO_2排放演化探析 被引量:152
4
作者 杜婷婷 毛锋 罗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年第2期94-99,共6页
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持续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气候灾变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有关区域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效应演变规律和态势的研究亦方兴未艾。本文旨在采用SPSS统计软件和Excel系统,以库兹涅茨环境曲线(EKC)及衍生曲线为依据,... 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持续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气候灾变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有关区域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效应演变规律和态势的研究亦方兴未艾。本文旨在采用SPSS统计软件和Excel系统,以库兹涅茨环境曲线(EKC)及衍生曲线为依据,对中国CO2排放量与人均收入增长时序资料进行统计拟合得出中国经济发展与CO2排放的函数关系。研究表明,三次曲线方程较之标准型的环境库兹涅茨二次曲线方程更能映示中国数十年来经济发展与CO2排放变化之间的相依关系。这种似“N型”而非“倒U型”的演化特征,意味着我国在同时推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上仍处于过渡期,尚无法达到两者协同发展的阶段。为此,本文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CO2减排提出了系列应对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co2排放 经济增长
下载PDF
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基于对CO_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20
5
作者 韩玉军 陆旸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1,共7页
在对“环境库兹涅兹假说”暗含的同质假设前提提出质疑的基础上,对165个国家进行分组检验后发现,“高工业、高收入”国家出现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趋势,“低工业、低收入”国家出现微弱“倒U”型趋势,“低工业、高收... 在对“环境库兹涅兹假说”暗含的同质假设前提提出质疑的基础上,对165个国家进行分组检验后发现,“高工业、高收入”国家出现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趋势,“低工业、低收入”国家出现微弱“倒U”型趋势,“低工业、高收入”国家表现出了“~”型趋势,而“高工业、低收入”国家环境污染与收入增长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库兹涅兹曲线 样本分组 co2排放量
下载PDF
地区能源效率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差异性——基于Kaya因素分解 被引量:106
6
作者 查冬兰 周德群 《系统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5-71,共7页
利用绝对差异法、相对差异法和基尼系数对我国28个省区1995-2005年间能源利用效率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引入Theil指数和Kaya因子,深入研究能源消耗导致的地区间人均CO2排放的差别;进一步将28个省区划分为八个经济区,分解Theil指数为... 利用绝对差异法、相对差异法和基尼系数对我国28个省区1995-2005年间能源利用效率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引入Theil指数和Kaya因子,深入研究能源消耗导致的地区间人均CO2排放的差别;进一步将28个省区划分为八个经济区,分解Theil指数为区闭和区内贡献。结果显示(1)各省区能源利用效率存在趋同现象。(2)Theil指数表明2003年后人均C02排放差异性在减弱,Kaya因子中贡献最大的是能源强度指标,其次是人均GDP,碳排放系数贡献相对较小。交互作用因子中能源强度和人均GDP之间表现出较大的负影响,即高收入地区能源利用效率高,人均C02排放也多。(3)八个经济区间的差异要大于经济区内部的差异,且一直占据主早地位。文章结论为节能减排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效率 C02排放 Theft指数 Kaya因子
下载PDF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因素分析——基于SDA分解技术 被引量:104
7
作者 郭朝先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7-56,共10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扩展的(进口)竞争型经济—能源—碳排放投入产出模型,采用双层嵌套结构式的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从经济整体、分产业、工业分行业三个角度对1992—2007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强度效... 本文构建了一个扩展的(进口)竞争型经济—能源—碳排放投入产出模型,采用双层嵌套结构式的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从经济整体、分产业、工业分行业三个角度对1992—2007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始终是碳减排最主要的因素,最终需求的规模扩张效应和投入产出系数变动效应是促使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相比之下,进口替代效应和能源消费结构变动效应一直比较小;在规模扩张诸因素中,出口和投资扩张效应越来越显著,而消费扩张效应重要性程度下降。本文研究还发现,2002—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较前期明显加速,表明新一轮工业化呈现"高碳化"趋势。在整个研究期间,投入产出系数变动效应越来越大,在工业领域尤其是能源工业中情况更是如此,表明"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不但得以延续而且变本加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SDA分解 能源消费强度变动效应 投入产出系数变动效应
原文传递
生物质气化对减少CO_2排放的作用 被引量:71
8
作者 阴秀丽 吴创之 +1 位作者 徐冰嬿 陈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0-44,共5页
分析了生物质利用过程中几种能量利用系统的特点及整体效率 ,论述了生物质和矿物燃料在 CO2 排放方面的不同特点 ,分别得出产生单位有效能源时 CO2 的排放值。通过比较发现 ,高效的生物质利用技术相对于矿物燃料 ,可以减少 CO2 排放 90 ... 分析了生物质利用过程中几种能量利用系统的特点及整体效率 ,论述了生物质和矿物燃料在 CO2 排放方面的不同特点 ,分别得出产生单位有效能源时 CO2 的排放值。通过比较发现 ,高效的生物质利用技术相对于矿物燃料 ,可以减少 CO2 排放 90 %左右。这充分证明利用生物质替代矿物燃料是减少 CO2 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 ,而气化技术是高效利用生物质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气化 二氧化碳排放 生物利用
下载PDF
中国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因素分解 被引量:90
9
作者 刘红光 刘卫东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5-292,共8页
在碳排放的分解方面,方法日渐成熟,包括Laspeyres指数法、简单平均分解法(SAD)、自适应权重分解法(AWD)等。许多学者也做过大量实证研究,但基本都用到碳排放强度或者能源消费强度这一因子并且认为其占有绝对地位,缺乏进一步的分解... 在碳排放的分解方面,方法日渐成熟,包括Laspeyres指数法、简单平均分解法(SAD)、自适应权重分解法(AWD)等。许多学者也做过大量实证研究,但基本都用到碳排放强度或者能源消费强度这一因子并且认为其占有绝对地位,缺乏进一步的分解。本文通过对碳排放计算公式的深入分解,将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的碳排放量分解为6个因素,即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结构、技术因素、中间投入量、产业结构以及工业总量。并借助LMDI分解方法,分析了我国1992-2005年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能源利用效率低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导致我国碳排放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而技术(中间投入比重)、行业产值结构、能源结构等因素的变化对碳减排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加快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发电,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转变能源消费结构,可以有效减少工业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能源 因素分解 中国
下载PDF
中国CO_2排放趋势的经济分析 被引量:87
10
作者 冯相昭 邹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3期43-47,共5页
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CO2排放国,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减排压力。在讨论Kaya恒等式及其政策涵义的基础上,利用修改后的Kaya恒等式对1971-2005年期间中国的CO2排放进行了无残差分解,并结合宏... 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CO2排放国,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减排压力。在讨论Kaya恒等式及其政策涵义的基础上,利用修改后的Kaya恒等式对1971-2005年期间中国的CO2排放进行了无残差分解,并结合宏观经济背景的变迁对从"四五"到"十五"计划期间的排放变化展开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是CO2排放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能源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减少CO2排放,而能源结构的低碳化则是降低CO2排放水平的重要战略选择,最后强调指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能效技术以及清洁燃料技术等政策选择不仅能促进"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约束性目标的实现,而且也能有效减少中国CO2的排放量,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ya恒等式 co2排放 经济增长 能源强度 一次能源结构
下载PDF
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的上海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被引量:94
11
作者 邵帅 杨莉莉 曹建华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27,共12页
文章估算了1994-2008年上海市工业分行业能源终端消费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对其演变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基于改进的STIRPAT模型和广义矩估计方法分别对碳排放规模和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黑色金属行业作为第一&qu... 文章估算了1994-2008年上海市工业分行业能源终端消费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对其演变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基于改进的STIRPAT模型和广义矩估计方法分别对碳排放规模和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黑色金属行业作为第一"排放大户",其排放走势对工业部门整体排放趋势具有关键性的影响;碳排放规模和强度与劳均产出之间分别呈现出N型和倒N型曲线关系;煤炭消费比重对碳排放规模和强度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发强度和能源效率对其均表现出显著的限制作用,而投资规模对碳排放规模和强度分别具有显著的促进和抑制作用;碳排放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劳均产出和能源效率是对碳排放产生长期影响最强的两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工业行业 影响因素 STIRPAT模型 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CKC)
原文传递
上海市居民出行方式与城市交通CO2排放及减排对策 被引量:83
12
作者 赵敏 张卫国 俞立中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7-752,共6页
以上海市居民出行方式为研究对象,利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指南中关于交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探讨2002—2006年上海市居民出行选择的不同交通方式对CO2排放的影响和规律,并提供应对策略.结... 以上海市居民出行方式为研究对象,利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指南中关于交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探讨2002—2006年上海市居民出行选择的不同交通方式对CO2排放的影响和规律,并提供应对策略.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上海市因居民出行导致的交通CO2排放总量呈显著增长趋势.私家车的CO2排放量增加速度最快,截至2006年私家车CO2排放量约相当于出租车、轨道交通和公交车3种公共交通方式之和.公共交通中,出租车的CO2年排放量和人均CO2排放量都最大,轨道交通的CO2年排放量和人均CO2排放量最小.公交车和出租车的CO2排放量所占比例减少,轨道交通的CO2排放量所占比例增加,这种排放结构的变化有利于减少CO2排放总量.CO2减排的具体措施包括限制私家车数量,设计合理的道路交通方案,使汽车尽可能接近其经济车速,改变汽车燃料种类等,其中限制私家车数量最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出行方式 城市交通 co2排放 能源消耗 上海市
下载PDF
水稻秸秆生物炭对耕地土壤有机碳及其CO_2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84
13
作者 柯跃进 胡学玉 +1 位作者 易卿 余忠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3-99,共7页
为探究生物炭自身稳定性及其输入土壤后对于土壤本体有机碳的影响,本研究模拟自然条件,分别将500℃和700℃裂解的水稻秸秆生物炭(RBC500和RBC700)以0%(空白土壤)、3%、6%和100%(纯生物炭)的比例添加至耕地土壤进行室内培养实验,观测总... 为探究生物炭自身稳定性及其输入土壤后对于土壤本体有机碳的影响,本研究模拟自然条件,分别将500℃和700℃裂解的水稻秸秆生物炭(RBC500和RBC700)以0%(空白土壤)、3%、6%和100%(纯生物炭)的比例添加至耕地土壤进行室内培养实验,观测总有机碳(TOC)与易氧化态碳(EOC)含量的变化及CO2排放特征.结果表明,与空白土壤处理相比,土壤TOC、EOC含量均随水稻秸秆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相同添加量条件下,RBC500对土壤TOC与EOC增加的贡献均高于RBC700.各处理土壤TOC含量在前30 d内均降低(最大降幅为15.8%),并于培养后期趋于稳定;土壤EOC含量在培养初30 d内均降低,当生物炭添加比例为3%和6%时,RBC500使土壤的EOC含量降幅分别为72.4%和81.7%,大于RBC700的61.3%和69.8%;培养结束时,添加相同裂解温度生物炭的土壤EOC值相近.培养前期土壤中EOC含量的下降可能与生物炭中易分解组分引起的矿化作用有关.在130 d培养期内,CO2累计排放量大小顺序为:土壤+生物炭混合处理<纯土壤处理<纯生物炭处理,可见,生物炭的土壤处理可以减少土壤CO2的排放,最大减排率可达41.05%.在一个长的时间尺度内,生物炭的土壤处理有利于土壤碳的固定.生物炭施用于土壤可作为碳储存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有机碳 矿化作用 co2 减排
原文传递
经济发展,碳排放和经济演化 被引量:65
14
作者 徐玉高 郭元 吴宗鑫 《环境科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2期54-64,共11页
本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对中国、日本、美国的时间序列分析和1990年的全球截面数据分析,探讨了经济增长与CO2排放的关系。并重点分析了人口增长、能源消费强度变化的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分析表明从政策角度而言,人均碳排放... 本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对中国、日本、美国的时间序列分析和1990年的全球截面数据分析,探讨了经济增长与CO2排放的关系。并重点分析了人口增长、能源消费强度变化的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分析表明从政策角度而言,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不存在Kuznets曲线。人口增长和人均GDP的增加是人均碳排放增加的主要来源,而GDP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则是碳排放减少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中国 日本 美国 二氧化碳排放
原文传递
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林区土壤CO_2排放 被引量:53
15
作者 罗辑 杨忠 杨清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02-409,共8页
在植物生长季对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林区三种不同类型土壤排放CO2过程进 行了连续观测,三种类型土壤CO2排放存在着显著差异。峨眉冷杉演替林采伐迹地土壤呼吸 强度最高,达5.89μmol/m2s CO2,在各月份中高低依次... 在植物生长季对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林区三种不同类型土壤排放CO2过程进 行了连续观测,三种类型土壤CO2排放存在着显著差异。峨眉冷杉演替林采伐迹地土壤呼吸 强度最高,达5.89μmol/m2s CO2,在各月份中高低依次为9月>8月>6月>7月>5月> 10月>11月;峨眉冷杉林土壤呼吸强度次之,为5.76μmoL/m2sCO2,在各月份中高低依次为 8月>7月>9月>6月>5月>10月>11月;峨眉冷杉演替林土壤呼吸强度最低,为 3.26μmol/m2s CO2,在各月份中高低依次为5月>7月>8月>6月>9月>10月>11 月。观测的各种温度指标对土壤CO2排放有明显的影响,分析表明,近地表气温对峨眉冷杉林 采伐迹地和演替林土壤CO2排放影响最大,10cm和5cm深地温对峨眉冷杉林土壤CO2排放影 响最大,根据观测的土壤呼吸月平均值计算得出土壤CO2排放的通量估计值,峨眉冷杉林采 伐迹地土壤CO2排放为223.91kg/ hm2d,峨眉冷杉林土壤排放为218.481kg/hm2d,峨眉冷杉 演替林土壤CO2排放为123.76kg/hm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冷杉林 土壤呼吸 co2排放
下载PDF
中国交通二氧化碳排放研究 被引量:75
16
作者 蔡博峰 曹东 +2 位作者 刘兰翠 周颖 张战胜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1年第3期197-203,共7页
评述了中国全国及区域水平交通领域CO2排放研究的不足和困难,提出了道路运输、铁路运输燃油消费量的估算方法、参数及区域分配方法,并根据文献研究和公开资料进行校对,采用中国交通领域CO2排放因子,计算中国2007年全国和各省道路运输、... 评述了中国全国及区域水平交通领域CO2排放研究的不足和困难,提出了道路运输、铁路运输燃油消费量的估算方法、参数及区域分配方法,并根据文献研究和公开资料进行校对,采用中国交通领域CO2排放因子,计算中国2007年全国和各省道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水路运输的CO2排放。中国2007年交通领域CO2排放量为4.36亿t,占2007年全国能源利用CO2排放的7%,低于2007年全球交通部门23%的排放比例。中国道路运输CO2排放占交通领域绝对主体,为86.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领域 co2排放 中国 区域水平
下载PDF
城市化不同演化阶段对碳排放的影响差异 被引量:76
17
作者 孙昌龙 靳诺 +1 位作者 张小雷 杜宏茹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6-272,共7页
城市化与碳排放是当今世界研究的两大焦点,两者的结合点——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更是研究的重点。利用全球主要国家(地区)历史数据,根据城市化水平划分不同的组别,考察城市化动态演进阶段与碳排放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STIRPAT模型评估... 城市化与碳排放是当今世界研究的两大焦点,两者的结合点——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更是研究的重点。利用全球主要国家(地区)历史数据,根据城市化水平划分不同的组别,考察城市化动态演进阶段与碳排放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STIRPAT模型评估不同城市化阶段各因子对碳排放的影响;结合城市化发展阶段各要素的特征,探讨不同阶段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表现为驱动和制动双重作用:①当城市化发展处于初期阶段时,城市系统发展缓慢,驱动与制动作用均不明显,碳排放缓慢增长;②当城市化发展处于中期阶段时,城市系统进入加速发展阶段,驱动作用逐渐占主导,制动作用较小,碳排放迅速增长;③当城市化发展处于后期阶段,驱动作用仍然占主导地位,但制动作用逐渐增强,碳排放速度有所减缓,排放总量仍然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STIRPAT模型 碳排放
下载PDF
考虑电能交互的冷热电多微网系统日前优化经济调度 被引量:71
18
作者 徐青山 李淋 +2 位作者 蔡霁霖 栾开宁 杨斌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36-44,共9页
多个冷热电联供型微网接入同一区域配电网,形成以配电网为核心的冷热电联供型多微网系统。当冷热电联供型多微网间通过联络线进行电能交互时,给传统的多微网系统优化调度问题带来了挑战。在分析典型冷热电联供型微网供能结构的基础上,... 多个冷热电联供型微网接入同一区域配电网,形成以配电网为核心的冷热电联供型多微网系统。当冷热电联供型多微网间通过联络线进行电能交互时,给传统的多微网系统优化调度问题带来了挑战。在分析典型冷热电联供型微网供能结构的基础上,研究供用储设备间的冷热电能流动关系和设备的数学模型,建立考虑微网间电能交互的冷热电联供型多微网系统优化经济调度模型。通过天津中新生态城算例,分析各个冷热电联供型微网中设备出力和冷热电负荷平衡情况,与多微网间不存在电能交互时的优化调度进行经济成本、CO_2排放量和各微网与电网交易电功率值的比较,与传统冷热电联供系统"以热定电"和"以电定热"运行方式下多微网系统的总运行成本进行对比,验证所提模型的经济性、环保性和有效性,并对微网间交易电价的制定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热电联供 多微网系统 电能交互 优化调度 co2排放量 交易电价
下载PDF
钢铁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方法与实践 被引量:70
19
作者 刘宏强 付建勋 +2 位作者 刘思雨 谢欣悦 杨笑楹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82,共9页
钢铁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精确计算是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基础。对钢铁生产流程二氧化碳排放的3种常用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进行介绍,并基于A钢厂2014年的生产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对比。《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钢铁碳排放... 钢铁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精确计算是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基础。对钢铁生产流程二氧化碳排放的3种常用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进行介绍,并基于A钢厂2014年的生产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对比。《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钢铁碳排放指南》两种计算方法都是基于投入产出的统计方法,两者温室气体计算结果数值相近,前者吨钢二氧化碳排放结果为2.116 t,后者吨钢二氧化碳排放结果为2.013 t,后一种方法在计算时考虑了固碳产品的抵扣,所以结果比前种方法结果偏小。基于ISO标准的钢铁产品生命周期计算方法,计算边界从铁矿石、煤炭等原材料的采掘、洗选、运输,焦化,烧结,高炉,炼钢,轧制等直到钢铁产品的出厂,计算结果吨钢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309 t,相比前两种方法计算结果数值较大,这是因为在计算时包含了铁矿石、煤炭等在开采、洗选、运输阶段产生的二氧化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计算方法 碳排放清单 生命周期评价
原文传递
节能发电调度的低碳化效益评估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63
20
作者 陈启鑫 周天睿 +1 位作者 康重庆 夏清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4-29,共6页
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和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对电力行业提出了低碳化发展的迫切要求,中国适时提出了开展节能发电调度的战略部署。揭示了实行节能发电调度对推动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的巨大效益与示范意义;建立了适应不同电力调... 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和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对电力行业提出了低碳化发展的迫切要求,中国适时提出了开展节能发电调度的战略部署。揭示了实行节能发电调度对推动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的巨大效益与示范意义;建立了适应不同电力调度模式的CO2排放计算模型,采用当前的实际数据与未来的规划方案,分析了不同调度模式下国内电力行业的CO2排放轨迹;提出了以机组年发电小时数差异为控制要素的电量分配方法,由此形成不同的调度方案,进而对节能发电调度方案的低碳效益进行了计算与比较。从新的角度揭示了节能发电调度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电力 节能发电调度 二氧化碳排放 发电利用小时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