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ociation between polymorphisms in the Toll-like receptor 4,CD14,and CARD15/NOD2a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the Greek population 被引量:17
1
作者 Maria Gazouli Gerassimos Mantzaris +5 位作者 Athanassios Kotsinas Panayotis Zacharatos Efstathios Papalambros Athanassios Archimandritis John Ikonomopoulos Vassilis G Gorgouli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81-685,共5页
AIM: Crohn's disease(CD)and ulcerative colitis(UC)are multifactorial diseases with a significant genetic background.Apart from CARD15/NOD2 gene, evidence is accumulating that molecules related to the innate immune... AIM: Crohn's disease(CD)and ulcerative colitis(UC)are multifactorial diseases with a significant genetic background.Apart from CARD15/NOD2 gene, evidence is accumulating that molecules related to 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 such as CD14 or Toll-like receptor 4 (TLR4), are involved in their pathogenesis. In further exploring the genetic background of these diseases, we investigated the variations in the CARD15/NOD2 gene (Arg702Trp,Gly908Arg and Leu1007fsinsC), and polymorphisms in the TLR4 gene (Asp299Gly and Thr399Ile) as well as in the promoter of the CD14 gene (T/C at position -159) in Greek patients with CD and UC.METHODS: DNA was obtained from 120 patients with CD,85 with UC and 100 healthy individuals. Genotyping was performed by allele specific PCR or by PCR-RFLP analysis.RESULTS: The 299Gly allele frequency of the TLR4 gene and the T allele and TT genotype frequendes of the CD14 promote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D patients only compared to healthy individuals (P = 0.026<0.05; P = 0.0048<0.01 and P= 0.047<0.05 respectively). Concerning the NOD2/CARD15mutations the overall presence in CD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UC patients or in controls.Additionally, 51.67% of the CD patients were carriers of a TLR4 and/or CD14 polymorphic allele and at least one variant of the NOD2/CARD15, compared to 27% of the UC patients. It should be pointed out that both frequenci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e 10% frequency of multiple carriers found in healthy controls. A possible interaction of the NOD2/CARD15 with TLR4 and especially CD14, increased the risk of developing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CONCLUSION: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existence of a mutation in either the TLR4 or CD14 gene, and in NOD2/CARD15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developing CD compared to UC, and to developing either CD or UC compared to healthy individu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ARD15/NOD2 gene Toll-like receptor 4 cd14 antigen
下载PDF
Role of LPS/CD14/TLR4-mediated inflammation in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Pathogenesis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被引量:17
2
作者 Kwong L Chan Kwong F Wong John M Luk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8期4745-4752,共8页
AIM:To establish the roles of lipopolysaccharide (LPS)/CD14/toll-like receptor 4 (TLR4)-mediated inflammation in a rat model of human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METHODS: Six pairs of intestinal samples from human... AIM:To establish the roles of lipopolysaccharide (LPS)/CD14/toll-like receptor 4 (TLR4)-mediated inflammation in a rat model of human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METHODS: Six pairs of intestinal samples from human NEC were collected before and after recovery for histological and molecular analysis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signaling components. In the rat NEC model, we isolated 10-cm jejunum segments and divided them into six groups (n=6) for sham operation, treatment with LPS, bowel distension, combined bowel distension and LPS stimulation, and two therapeutic groups. The potential eff icacy of a recombinant CD18 peptide and a monoclonal CD14 antibody was evaluated in the latter two groups. The serum and tissue levels of several inflammatory mediators were quantified by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ELISA and immunoblotting.RESULTS: Human acute phase NEC tissues display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P<0.05) in levels of TLR4, CD14, 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otein (MD)-2,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 and nuclear factor-κB when compared to those after recovery. The histological and inflammatory picture of human NEC was reproduced in rats that were treated with combined bowel distension and LPS, but not in the sham-operated and other control rats. Serum levels of interleukin-6 and TNF-α were also elevated. The NEC pathology was attenuated by treating the NEC rats with a monoclonal CD14 antibody or an LPS-neutralizing peptide.CONCLUSION:LPS and distension are required to produce the histological and inflammatory features of NEC. A potential treatment option is blocking LPS activation and leukocyte infi l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 antigen LIPOPOLYSACCHARIDE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PATHOGENESIS Therapy Toll-like receptor 4
下载PDF
Mobilization of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被引量:5
3
作者 Ursula M Gehling Marc Willems +7 位作者 Kathleen Schlagner Ralf A Benndorf Maura Dandri Jrg Petersen Martina Sterneck Joerg-Matthias Pollok Dieter K Hossfeld Xavier Rogier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17-224,共8页
AIM: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liver cirrhosis is associated with mobilization of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 METHODS: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from 72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of varying etiology were analyz... AIM: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liver cirrhosis is associated with mobilization of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 METHODS: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from 72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of varying etiology were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Identified progenitor cell subsets were immunoselected and used for functional assays in vitro. Plasma levels of 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 were measured using an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RESULTS:Progenitor cells with a CD133 + /CD45 + CD14 + phenotype were observed in 61%of th patients.Between 1%and 26%of the peripheral bloo mononuclear cells(MNCs)displayed this phenotype Furthermore,a distinct population of c-kit + progenito cells(between 1%and 38%of the MNCs)could b detected in 91%of the patients.Additionally,18% of the patients showed a population of progenito cells(between 1%and 68%of the MNCs)that wa characterized by expression of breast cancer resistanc protein-1.Further phenotypic analysis disclosed tha the circulating precursors expressed CXC chemokin receptor 4,the receptor for SDF-1.In line with thi finding,elevated plasma levels of SDF-1 were presen in all patients and were found to correlate with th number of mobilized CD133 + progenitor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33 antigen cd14 antigen c-kit protein 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1 protein Progenitor cells CXC chemokine receptor 4 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 Liver cirrhosis
下载PDF
重症中暑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潘志国 耿焱 +1 位作者 刘云松 苏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35-1637,共3页
目的:研究重症中暑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变化规律及其对临床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40例重症中暑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比较两组间CD14+单核细... 目的:研究重症中暑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变化规律及其对临床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40例重症中暑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比较两组间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的差异,评价其在感染监测中的价值。结果:死亡组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为(52.9±10.8)%,比存活组(73.7±11.0)%明显减少(P<0.001)。CD14+/HLA-DR表达率对死亡判断的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967,在最佳诊断界点为54.83%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7%和100.0%。结论: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是判断重症中暑临床预后的良好指标;CD14+/HLA-DR≤54.83%可作为预后死亡的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HLA-DR抗原 cd14+ 临床预后
下载PDF
可溶性CD14和HCMV感染与冠心病病情变化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朱京伟 刘成玉 《齐鲁医学杂志》 2010年第1期29-30,33,共3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CD14(sCD14)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冠心病(CHD)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120例CHD病人血清sCD14和HCMV—IgG的浓度,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各4... 目的探讨可溶性CD14(sCD14)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冠心病(CHD)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120例CHD病人血清sCD14和HCMV—IgG的浓度,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各40例,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MI、UAP与SAP组SCD14和HCMV—IgG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F=132.94、49.07,q=9.70~27.58,P〈0.01)。AMI、UAP与SAP病人sCD14和HCMV-Ig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以AMI病人增高最明显(q=2.92~17.88,P〈0.05、0.01)。结论血清sCD14浓度升高和HCMV感染程度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抗原 cd14 巨细胞病毒感染
下载PDF
内毒素血症时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及其对库普弗细胞-内毒素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吉善和 蒋建新 +3 位作者 张宇 单佑安 刘大维 朱佩芳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 探讨内毒素血症时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的变化规律及Ox -LDL对库普弗细胞 (KC) -内毒素 (LPS)反应的影响。 方法 Wistar大鼠 3 6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6只 )和LPS组 (分为 1,5 ,10mg kg三组 ,每组 10只 ) ,复制大鼠... 目的 探讨内毒素血症时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的变化规律及Ox -LDL对库普弗细胞 (KC) -内毒素 (LPS)反应的影响。 方法 Wistar大鼠 3 6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6只 )和LPS组 (分为 1,5 ,10mg kg三组 ,每组 10只 ) ,复制大鼠内毒素血症模型 ,采用ELISA方法检测对照组及注射内毒素后 0 .5 ,1,3 ,5 ,8h时血浆Ox -LDL水平变化及其与LPS的量效关系。分离培养小鼠KC ,分别用Ox-LDL( 10~ 10 0 μg ml)、抗小鼠清道夫受体 (SR)单抗 ( 10 μg ml)及抗CD14单抗 ( 10 μg ml) +Ox -LDL( 10 0 μg ml)预处理KC 1h后 ,再分别与 1,10ng mlLPS孵育 3h ,观察以上预处理对LPS诱导KC释放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影响及其与KC表面CD14的关系。细胞上清TNF -α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 结果 注射LPS后 ,3组大鼠血浆Ox -LDL水平均显著增高 ,以 10mg kg组升高最明显。Ox -LDL预处理KC ,能显著增强内毒素对KC的激活作用 ,表现为TNF -α含量明显升高 ,呈明显的量效关系。Ox -LDL的这种增强作用与抗SR抗体影响LPS刺激KC的作用相同 ,而抗CD14抗体可完全抑制Ox-LDL的这种增强作用。 结论 内毒素血症早期血浆Ox-LDL水平明显增高 ,与LPS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Ox -LDL能明显增强LPS对KC的激活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脂蛋白类 LDL 库普弗细胞 抗原 cd14 清道夫受体
原文传递
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sCD14、CD64检测在肝功能衰竭患者诊治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国民 王鑫 +3 位作者 韩智炜 牛兴杰 刘志慧 崔凤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47-51,共5页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s CD14、CD64检测对肝功能衰竭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肝功能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感染组)、40例肝功能衰竭不合并细菌感染患者(非感染组)及同期40例体检健...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s CD14、CD64检测对肝功能衰竭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肝功能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感染组)、40例肝功能衰竭不合并细菌感染患者(非感染组)及同期40例体检健康人员(对照组)。分别通过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对象血清PCT、IL-6、s CD14、CD64。根据患者转归结果分为治愈好转组与病死组,比较两组入院时血清PCT、IL-6、s CD14、CD64水平。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相关指标对肝功能衰竭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非感染组入院时血清PCT、IL-6、s CD14、CD64水平均升高(P <0.05);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患者入院时血清PCT、IL-6、s CD14、CD64水平均升高(P <0.05);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CT、IL-6、s CD14、CD64水平比治疗前均下降(P <0.05);感染组治愈好转率为55.00%,低于非感染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愈好转组比较,病死组患者入院时血清PCT、IL-6、sCD14、CD64水平均升高(P<0.05);血清PCT、IL-6、sCD14、CD64诊断肝功能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96、0.700、0.642和0.618,敏感性分别为40.00%、69.16%、68.35%和53.50%,特异性分别为84.00%、78.27%、67.80%和77.35%。结论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PCT、IL-6、sCD14、CD64水平均升高,其对肝功能衰竭合并细菌感染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患者预后转归评估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白细胞介素6 抗原 cd14 cd64/受体 IgG
下载PDF
CD34、CD14、CD10、CD31和因子Ⅷ在人胚胎卵黄囊血岛、AGM区和肝造血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周鸿鹰 李爱冬 +2 位作者 杨淑霞 洪华容 羊惠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22-326,共5页
目的研究CD34、CD31、CD14、CD10和凝血因子Ⅷ(FⅧ)在人胚胎发育第3~12周卵黄囊血岛、PAS/主动脉生殖腺中肾(AGM)区和肝造血细胞的表达。方法药物流产受精龄3~12周人胚胎共32例,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目的研究CD34、CD31、CD14、CD10和凝血因子Ⅷ(FⅧ)在人胚胎发育第3~12周卵黄囊血岛、PAS/主动脉生殖腺中肾(AGM)区和肝造血细胞的表达。方法药物流产受精龄3~12周人胚胎共32例,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果第3~4周人胚卵黄囊血岛由外周的血管内皮细胞和中心的造血细胞组成。血岛的血管内皮细胞和造血细胞均为CD10、CD14、CD31和FⅧ表达阳性。此外,血管内皮细胞还表达CD34,而造血细胞为CD34阴性。第32天,卵黄囊血岛的造血细胞已经迁移。在第4周,主动脉、中肾和肝造血灶内开始出现CD34、CD10、CD14、CD31和FⅧ阳性的造血细胞。到第7周,CD10、CD14阳性细胞数量达到最高。到第11~12周,上述各区域中多为无核的红细胞,CD34、CD10、CD14、CD31和FⅧ表达为阴性。第4~12周,胚体内所有血管内皮细胞均为CD34阳性。结论卵黄囊血岛造血细胞和内皮细胞共表达CD10、CD14、CD31和FⅧ,卵黄囊血管内皮细胞表达CD34,而造血细胞不表达CD34。背主动脉、中肾和肝的造血细胞主要在第4~7周表达CD34、CD10、CD14、CD31和FⅧ。抗CD34抗体可标记人胚胎3~12周各种血管的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 cd14 cd10 cd31 因子Ⅷ 胚胎 卵黄囊血岛 AGM区 肝造血细胞 表达
原文传递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黏膜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雪梅 刘玉兰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1-494,共4页
目的 研究Toll样受体4(TLR4)、CD14、髓样分化蛋白-2(MD-2)及NF-κB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结肠黏膜的表达,了解TLR4/NF-κB信号传导通路及其在IBS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半定昔分析30例IBS-D患者及12名... 目的 研究Toll样受体4(TLR4)、CD14、髓样分化蛋白-2(MD-2)及NF-κB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结肠黏膜的表达,了解TLR4/NF-κB信号传导通路及其在IBS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半定昔分析30例IBS-D患者及12名健康志愿者结肠黏膜TLR4、CD14MD-2和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BS-D组TLR4的吸光度[A值,(0.3971±0.0996)]高于健康对照组(0.3044±0.0481);IBS-D组的NF-κB阳性率及强度均比健康对照组增高;IBS-D组的黏膜固有层MD-2阳性细胞数高于健康对照组,固有层CD14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肠上皮细胞中MD-2和CD14均为低表达或无表达.结论 IBS-D患者的肠道黏膜存在TLR4/NF-κB信号传导通路的活化,TLR4在IBS-D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TOLL样受体4 淋巴细胞抗原96 NF-ΚB 抗原 cd14
原文传递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蜕膜组织CD14^+巨噬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巍 王玉珏 +3 位作者 房芳 杨玲 邢思思 魏军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4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局部蜕膜组织CD14+巨噬细胞表达水平与子痫前期的发病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30例为实验组,年龄(28.94±3.98)岁,怀孕(36.56±2.94...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局部蜕膜组织CD14+巨噬细胞表达水平与子痫前期的发病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30例为实验组,年龄(28.94±3.98)岁,怀孕(36.56±2.94)周。选择同期分娩的正常妊娠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7.50±3.61)岁,孕(38.97±3.03)周。均排除内科合并症和其他产科并发症。采用免疫酶化学技术分析两组蜕膜组织CD14+巨噬细胞水平变化,同时对蜕膜CD14+巨噬细胞水平与产妇平均动脉压、24h尿蛋白定量以及新生儿体质量的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CD14+巨噬细胞水平表达阳性率为8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35,P=0.001);CD14+巨噬细胞水平与产妇平均动脉压、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582、0.453,P<0.05),与新生儿体质量呈负相关(r=-0.108,P<0.05)。结论胎盘组织中蜕膜CD14+巨噬细胞水平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关,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子痫前期 蜕膜 抗原 cd14+ 巨噬细胞
原文传递
脂多糖结合蛋白与CD14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其意义初步探讨
11
作者 蔺静 姚咏明 +3 位作者 黄志红 于燕 柴家科 于勇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7年第5期320-324,共5页
目的通过探讨脂多糖结合蛋白(LBP)Leu436→Phe基因多态性对CD14合成与释放的影响以及CD14 C-159T对LBP蛋白浓度的调节效应,阐明这两种基因多态性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118例健康献血员及26例烧伤面积>30%的患者,采用限制性... 目的通过探讨脂多糖结合蛋白(LBP)Leu436→Phe基因多态性对CD14合成与释放的影响以及CD14 C-159T对LBP蛋白浓度的调节效应,阐明这两种基因多态性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118例健康献血员及26例烧伤面积>30%的患者,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LBPLeu436→Phe及CD14 C-159T基因多态性,同时检测CD14 mRNA表达、可溶性CD14(sCD14)及LBP浓度。结果体外全血培养实验中,脂多糖刺激与否,LBPLeu436→Phe对CD14 mRNA表达、sCD14水平均无明显影响(P>0.05),CD14-159位点基因型也与LBP浓度无关(P>0.05)。而对烧伤面积>30%的患者研究显示,CD14-159位点TT基因型患者LBP浓度于伤后第3、21天明显高于CC基因型(P<0.05)。结论CD14 C-159T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间接调节机制影响LBP产生,并与严重烧伤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脂多糖类 抗原 cd14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病毒性脑膜脑炎患者脑脊液与血中CD1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2
作者 孙支唐 杜彦辉 +1 位作者 孔繁元 李光来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593-596,共4页
目的 了解病毒性脑膜脑炎患者外周血、脑脊液中可溶性CD14 (sCD14 )水平及白细胞膜表面CD14 (mCD14 )的表达情况 ;探讨CD14表达水平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病毒性脑膜脑炎 (VEM组 )患者 38例 ,对照组为 14例偏头痛患者。ELISA法检测... 目的 了解病毒性脑膜脑炎患者外周血、脑脊液中可溶性CD14 (sCD14 )水平及白细胞膜表面CD14 (mCD14 )的表达情况 ;探讨CD14表达水平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病毒性脑膜脑炎 (VEM组 )患者 38例 ,对照组为 14例偏头痛患者。ELISA法检测血清及脑脊液中sCD14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表面mCD14表达水平 ;分析血清和脑脊液中sCD14浓度、外周血白细胞表面mCD14相对荧光强度和阳性细胞率与脑电图异常程度、Glasgow评分及全身炎性反应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VEM组血清sCD14、脑脊液sCD14、外周血白细胞CD14强阳性细胞率及相对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外周血白细胞CD14阳性细胞率及相对荧光强度与全身炎性反应程度呈正相关 ;脑脊液sCD14与脑电图异常程度呈正相关 ,与Glasgow评分呈负相关 ;血清sCD14与Glasgow评分呈负相关。 结论 mCD14和sCD14在病毒性脑膜脑炎时表达升高 ,介导炎症反应发生。脑脊液中sCD14介导鞘内炎症免疫反应发生 ,其水平与脑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外周血白细胞膜表面mCD14的表达与全身炎性反应程度有关。封闭CD14可能是治疗VEM的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cd14 脑膜脑炎 脑脊髓液
下载PDF
CD14在胆道阻塞所致继发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13
作者 刘莉英 李莉 +1 位作者 张东霞 邹顼雯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7年第5期358-360,共3页
目的研究胆总管阻塞小鼠肝脏CD14表达的变化及其影响。方法应用小鼠胆总管阻塞模型,观察胆总管阻塞7、14、28d后血浆内毒素水平(LPS)、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肝脏CD14表达。结果胆总管... 目的研究胆总管阻塞小鼠肝脏CD14表达的变化及其影响。方法应用小鼠胆总管阻塞模型,观察胆总管阻塞7、14、28d后血浆内毒素水平(LPS)、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肝脏CD14表达。结果胆总管阻塞7、14、28d后小鼠出现明显的肝损害,表现为ALT、AST、LPS水平、肝组织TNF-α的增高,肝组织CD14表达水平随着阻塞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结论胆道阻塞后小鼠发生了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及肝损害,肝组织CD1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cd14 内毒素类 内毒素血症 继发性肝损伤
下载PDF
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在脓毒症早期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14
作者 苏磊 周殿元 +5 位作者 唐柚青 文强 白涛 孟繁苏 唐丽群 段鹏凯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77-679,共3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早期免疫抑制状态的监测方法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36例脓毒症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当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 DR)水平,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评分,通过... 目的探讨脓毒症早期免疫抑制状态的监测方法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36例脓毒症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当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 DR)水平,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评分,通过相关分析比较两者评价脓毒症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36例脓毒症患者入ICU时CD14+单核细胞HLA DR表达<30%者占16.67%(6/36例),APACHE评分为(24.17±4.45)分,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r)=0.212,P=0.687;所有患者均死亡。CD14+单核细胞HLA DR表达<40%者占27.78%(10/36例),APACHE评分为(23.50±4.30)分,两者之间r=0.251,P=0.484;病死率为80%(8/10例)。结论CD14+单核细胞HLA DR表达<30%是免疫抑制的判断指标,对脓毒症预后的判断可能优于APACHE评分。脓毒症发病早期存在原发性免疫抑制,提示经典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假说可能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原发性免疫抑制 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下载PDF
芍药汤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CD14,FADD,Caspase-8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曹思齐 王凤仪 +4 位作者 汤胜男 赵党生 李洋洋 刘志杰 柴瑞婷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共7页
目的:观察芍药汤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血清中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及病灶结肠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与天冬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mRNA及蛋... 目的:观察芍药汤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血清中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及病灶结肠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与天冬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PF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70只,采用病证结合的方式复制大肠湿热型UC大鼠,即高脂高糖辛辣饮食+2,4-二硝基苯磺酸(DNBS)结合乙醇复合法造模,造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组分为模型组、柳氮磺砒啶(SASP)组及芍药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4只,给予柳氮磺嘧啶0.2 g·kg^(-1)·d^(-1),芍药汤低、中、高剂量(6,12,24 g·kg^(-1)·d^(-1))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21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ICAM-1,TGF-β1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CD14,FADD,Caspase-8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CD14,FADD,Caspase-8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CAM-1含量明显升高,TGF-β1含量明显降低(P<0.05);CD14,FADD,Caspase-8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芍药汤中、高剂量组及SASP组大鼠血清中ICAM-1含量明显降低,而芍药汤低、中、高剂量组及SASP组大鼠血清中TGF-β1含量明显升高(P<0.05);各干预组CD14,FADD,Caspase-8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并以芍药汤高剂量组及SASP组更为明显。结论:芍药汤对大肠湿热型UC大鼠具有一定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D14,FADD及Caspase-8 mRNA及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汤 溃疡性结肠炎 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 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 天冬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
原文传递
胸腺肽α_1及乌司他丁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邓梦华 潘永 +2 位作者 张斌 林旋 徐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9-20,共2页
目的评价胸腺肽α1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胸腺肽α1和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MarsheⅡ评分、CD14+单核细胞H... 目的评价胸腺肽α1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胸腺肽α1和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MarsheⅡ评分、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明显升高(P<0.05),APACHEⅡ、MarsheⅡ评分平显著下降(P<0.05),入住ICU天数明显缩短(P<0.05)。结论胸腺肽α1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抑制过度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胸腺肽Α1 乌司他丁 cd14+单核细胞HLA-DR
下载PDF
电针治疗对脓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吴建浓 伍万 +1 位作者 朱美飞 雷澍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768-770,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脓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随机抽取脓毒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电针治疗,疗程3天。[结果]经电针治疗3天后,治疗组CD14+单...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脓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随机抽取脓毒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电针治疗,疗程3天。[结果]经电针治疗3天后,治疗组CD14+单核细胞HLA-DR上升至(65.36±5.06)%,与对照组(55.29±7.79)%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浆TNF-α(23.06±2.11)fmol.ML-1和IL-6(21.85±2.51)pg.ML-1较对照组(30.96±3.59)fmo.lmL-1、(32.60±4.38)pg.ML-1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8%(21/26),优于对照组的54.2%(13/24,P<0.05)。[结论]电针治疗在脓毒症可提高免疫力功能,能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脓毒症 cd14+单核细胞HLA-DR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免疫失衡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5
18
作者 穆雪鸡 傅应云 +2 位作者 韩雪梅 李亚珍 陈子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 通过研究脓毒症患者外周静脉血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及辅助T淋巴细胞 (Th)亚群的动态变化,评价患者的免疫状态及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在患者被诊断为脓毒症后的第1、4、28天/出重症监护病房(... 目的 通过研究脓毒症患者外周静脉血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及辅助T淋巴细胞 (Th)亚群的动态变化,评价患者的免疫状态及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在患者被诊断为脓毒症后的第1、4、28天/出重症监护病房(ICU)/死亡前抽取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连续检测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和Th各亚群比例,同时记录当天的APACHE Ⅱ评分.结果.脓毒症组(A组)患者19例,重度脓毒症组(B组)27例.B组较A组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水平、Th1细胞百分率及Th1/Th2比值明显降低,Th2细胞百分率则明显增高(P均〈0.01).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水平、Th1细胞百分率及Th1/Th2比值与APACHEⅡ评分存在显著负相关.B组患者入院第4天起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水平维持于较低水平(均低于30%);Th1细胞百分率及Th1/Th2比值随时间迁延呈下降趋势,Th2细胞百分率呈上升趋势,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重度脓毒症患者存在明显的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水平下调和Th1/Th2漂移,免疫抑制更显著,表现为单核、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Th2细胞和抗炎反应优势可能是导致这一免疫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 辅助T淋巴细胞 TH1/TH2漂移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对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9
作者 苏磊 孟繁甦 +5 位作者 唐柚青 文强 刘云松 唐丽群 段鹏凯 罗锐军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7-150,共4页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对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10月-2008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符合入选标准的脓毒症患者242例。对照组114例,采用2004年脓毒症诊治指南规范的经典治疗方...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对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10月-2008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符合入选标准的脓毒症患者242例。对照组114例,采用2004年脓毒症诊治指南规范的经典治疗方案,包括早期目标复苏、抗生素治疗、呼吸机支持及血液净化等。治疗组128例,在经典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00kU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4d后改为100kU静脉泵入,每日2次、连用6d;同时胸腺肽α1(迈普新)1.6mg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4d后改为每日1次、连用6d。疗程均为10d。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记录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取外周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率及辅助性T细胞Th1型细胞因子弘干扰素(CD4^+IFN-γ^+)与Th2型细胞因子(CD4^+IL-4^+)比值。终末观察指标为感染病程、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28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CD4^+IFN-γ^+/CD4^+IL-4^+比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IL-6、IL-10含量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1%比47%,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6.08±2.46)d比(8.23±3.47)d,P〈0.053;而两组间感染病程及ICU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28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比33%,P〈0.05)。结论给予脓毒症患者乌司他丁和胸腺肽α1联用的免疫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乌司他丁 胸腺肽Α1 免疫调理 辅助性T细胞 cd14^+单核细胞 人白 细胞DR抗原
原文传递
免疫调理对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4
20
作者 徐鹏 顾勤 +1 位作者 董丹江 朱章华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239-1242,共4页
目的评价免疫调理在严重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5年10月至2006年11月收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符合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危重病医学会(ACCP/SCCM)于1992年提出的脓毒症临床诊断... 目的评价免疫调理在严重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5年10月至2006年11月收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符合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危重病医学会(ACCP/SCCM)于1992年提出的脓毒症临床诊断标准的42例脓毒症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68.3±19.1)岁,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67.6±22.9)岁,其中肺部感染16例,腹腔感染5例,胆道感染1例。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71.0±14.6)岁,其中肺部感染17例,腹腔感染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使用乌司他丁和胸腺肽α1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3、8、28 d的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C反应蛋白(CRP)的动态变化,比较存活超过28 d的患者的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II)评分、器官功能障碍(Marshall)评分、呼吸机、抗生素、升压药物使用和ICU住院天数。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成组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结果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治疗组在治疗后8 d(67.7±25.9)%,28 d(81.0±24.7)%较治疗前(46.4±23.0)%有显著性上升(P<0.05)、CRP水平:治疗组治疗后8 d(36.8±12.7)μmol/L,28 d(30.1±17.4)μmol/L较治疗前(83.0±53.7)μmol/L有显著下降(P<0.05),28 d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II)评分(治疗组10.3±3.4,对照组14.3±2.9),器官功能障碍(Marshall)评分[治疗组(2.9±1.6),对照组(4.6±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住院时间[(治疗组(15.2±9.0)d,对照组(22.6±8.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调理治疗可以增加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缩短严重脓毒症合并MODS患者在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免疫调理 cd14+单核细胞HLA—D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