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码城市中建筑物三维CAFM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强 李德仁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37,共4页
提出了一种室内空间的楼层房间结构多边形剖分方法 ,讨论了数码城市中室内三维CAFM的数据管理、基本功能的实现和可见性算法。
关键词 cafm 数据管理 可见性计算 数码城市 数字高程模型
下载PDF
低能氦离子辐照对钨和钼材料的表面损伤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月 范红玉 +2 位作者 杨铭 张义武 牛金海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14,共6页
钨和钼材料具有高熔点、高热导率、低溅射率等优点成为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计划中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候选材料。因此研究钨和钼材料的辐照损伤行为对于认识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辐照损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120 e V的He+在873 K对... 钨和钼材料具有高熔点、高热导率、低溅射率等优点成为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计划中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候选材料。因此研究钨和钼材料的辐照损伤行为对于认识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辐照损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120 e V的He+在873 K对钨和钼材料进行辐照实验,利用纳米压痕仪与导电模式原子力显微镜(Conductiv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CAFM)相结合,原位比较了钨和钼材料在辐照前后的表面形貌、表面微结构以及表层缺陷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低能He+辐照会导致钨和钼材料的近表面产生纳米量级氦泡缺陷,这些氦泡缺陷的存在使得样品表面产生绒毛或波浪状结构。纳米压痕深度分析和扫描电镜的分析结果表明,低能He+辐照会对Mo材料产生明显的刻蚀作用。本工作对于进一步认识低能氦离子辐照对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辐照损伤作用具有一定的科学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损伤 纳米压痕 导电原子力显微镜
原文传递
浅析混凝土耐火性与建筑结构耐火性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立久 霍星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6,共3页
建筑结构耐火设计是消防工程和建筑抗灾设计的重要研究领域,结构材料耐火性的研究是建筑结构耐火研究领域的主要方向之一,作为主要结构材料的混凝土的耐火性一直备受重视。混凝土耐火性一旦得到提升,相应的建筑结构的耐火性也会有较大... 建筑结构耐火设计是消防工程和建筑抗灾设计的重要研究领域,结构材料耐火性的研究是建筑结构耐火研究领域的主要方向之一,作为主要结构材料的混凝土的耐火性一直备受重视。混凝土耐火性一旦得到提升,相应的建筑结构的耐火性也会有较大程度的增强。在这一领域,混凝土架构模型理论是研究混凝土耐火性的最新科学指导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建筑结构 耐火性 架构模型理论
下载PDF
Ageing mechanisms and reliability of graphene-based electrodes 被引量:1
4
作者 Yuanyuan Shi Yanfeng Ji Fei Hui Hai-Hua Wu Mario Lanza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820-1831,共12页
The development of flexible transparent electrodes for next generation devices has been appointed as the major topic in carbon electronics research for the next five years. Among all candidate materials tested to date... The development of flexible transparent electrodes for next generation devices has been appointed as the major topic in carbon electronics research for the next five years. Among all candidate materials tested to date, graphene and graphene based nanocomposites have shown the highest performance. Although some incipient anti-oxidation tests have been reported, in-deep ageing studies to assess the reliability of carbon-based electrodes have never been performed before. In this work, we present a disruptive methodology to assess the ageing mechanisms of graphene electrodes, which is also extensible to other carbon- based and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After performing accelerated oxidative tests, we exhaustively analyze the yield of the electrodes combining nanoscale and device level experiments with Weibull probabilistic analyses and tunneling current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Fowler-Nordheim/Direct-Tunneling models. Our experiments and calculations reveal that an ultra-thin oxide layer can be formed on the pristine surface of graphene. We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consequences of this layer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electrodes, and observed a change in the conduction mode at the interface (from Ohmic to Schottky), an effect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of future graphene-based devices. Future mass production of carbon-based devices should include similar reliability studies, and the methodologies presented here (including the accelerated tests,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ing) may help other scientists to move from lab prototypes towards industrial device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DE local oxidation conductiv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cafm TUNNELING
原文传递
美国丹佛机场规划设计采用的新技术
5
作者 Forre.,K 王金秀 《机场工程》 1993年第3期63-65,共3页
关键词 机场 CAD cafm 自动导轨系统
全文增补中
智能建筑中计算机辅助管理和控制工程一体化
6
作者 余庄 VolkerHartkopf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19-25,共7页
介绍计算机辅助功能管理(CAFM)和计算机控制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给出计算机辅助物业管理系统中部分功能以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方法,讨论了它们在工程中的应用与计算机管理和控制工程的一体化.
关键词 智能建筑 计算机辅助管理 计算机控制 系统集成
下载PDF
RRAM的氧空位与金属细丝机制SPM的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丛飞 傅兴华 +1 位作者 李良荣 赵海臣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29,共6页
应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技术实现了氧化物阻变薄膜局部区域高低阻态的互相转变。通过电激励、编程和擦除等操作,控制细丝的产生和断裂,实现了阻变薄膜局域的重复编程/擦除操作。用该方法分别研究了氧空位机制与金属导电细丝机制的氧化... 应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技术实现了氧化物阻变薄膜局部区域高低阻态的互相转变。通过电激励、编程和擦除等操作,控制细丝的产生和断裂,实现了阻变薄膜局域的重复编程/擦除操作。用该方法分别研究了氧空位机制与金属导电细丝机制的氧化物薄膜的阻变特性,对两种机制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阻变存储器(RRAM)中氧空位机制在导电细丝和数据密度方面要高于金属细丝机制。同时,金属细丝机制阻变薄膜部分区域因编程/擦除操作发生了永久性形貌变化,可能对阻变器件的电极产生永久性破坏,这说明氧空位机制阻变薄膜在未来的高密度存储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变存储器(RRAM) 导电原子力显微镜(cafm) 扫描探针显微镜(SPM) 阻变机制 氧空位机制 金属细丝机制
下载PDF
多铁性铬氧化物YCrO_3体系的磁特性及比热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苏玉玲 沈岩 +3 位作者 李子炯 刘德伟 曹世勋 张金仓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8-673,共6页
系统研究了低温条件下铬氧化物YCrO3体系的磁特性及比热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温区(T>140 K)直流磁化率随温度的变化遵从居里-外斯定律,YCrO3体系处于顺磁状态,样品的有效平均磁矩μeff=3.99μB、顺磁居里-外斯温度TCW=-340 K,即... 系统研究了低温条件下铬氧化物YCrO3体系的磁特性及比热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温区(T>140 K)直流磁化率随温度的变化遵从居里-外斯定律,YCrO3体系处于顺磁状态,样品的有效平均磁矩μeff=3.99μB、顺磁居里-外斯温度TCW=-340 K,即体系具有反铁磁性。在TN=140 K附近,YCrO3体系经历了由顺磁态向倾角反铁磁态的相转变,其自旋磁结构一直保持为Г4(Gx,Ay,Fz;FzR);低温条件下(T<140 K),体系具有完整闭合的磁滞回线,表明YCrO3样品具有反铁磁性的同时,具有明显的弱铁磁性,且随温度的降低铁磁性逐渐增强。对应于磁相变温度TN,比热曲线在140 K附近出现尖锐的λ形反常突起,由于Y离子没有磁性,显示了Cr3+磁矩亚晶格的顺磁-反铁磁相变对比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氧化物 倾角反铁磁性 D—M相互作用 铁磁性 稀土
原文传递
低能大流强氦离子辐照对钼的表面损伤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研 范红玉 +3 位作者 吕梦尧 周耿仟 关延民 牛金海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28,共6页
钼(Mo)材料被作为托卡马克装置中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候选材料被广泛研究,因此研究钼材料的辐照损伤行为对于认识聚变堆关键材料的辐照损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低能(100 e V)、大流强(约1021 ions·m-2·s-1)He+在600 oC对钼... 钼(Mo)材料被作为托卡马克装置中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候选材料被广泛研究,因此研究钼材料的辐照损伤行为对于认识聚变堆关键材料的辐照损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低能(100 e V)、大流强(约1021 ions·m-2·s-1)He+在600 oC对钼样品进行辐照实验,考察了离子辐照剂量和退火温度变化对钼材料的表面损伤作用。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无损伤的导电原子力显微镜(Conductiv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CAFM)检测技术对辐照前后样品的微观形貌、微结构演化以及内表面缺陷分布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He+辐照会诱导钼样品晶粒尺寸的增加,钼材料表面的晶粒取向会影响辐照缺陷的分布。这对于探索抑制材料辐照损伤的新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辐照 表面损伤 导电原子力显微镜
原文传递
稀土ErCrO_3多铁性材料的结构与温度依赖的磁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玉玲 黎力 +4 位作者 李涛 周云 陈镇平 曹世勋 张金仓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8-361,共4页
系统研究了稀土ErCrO3铬氧化物的结构与磁特性,结果表明,室温下实验样品ErCrO3呈正交的单相结构(Pbnm群);从热磁曲线M-T结合不同温度下的磁滞回线结果发现,在T>133K的高温区体系表现出典型的顺磁特性,其直流磁化率倒数随温度的变化... 系统研究了稀土ErCrO3铬氧化物的结构与磁特性,结果表明,室温下实验样品ErCrO3呈正交的单相结构(Pbnm群);从热磁曲线M-T结合不同温度下的磁滞回线结果发现,在T>133K的高温区体系表现出典型的顺磁特性,其直流磁化率倒数随温度的变化很好地遵从居里-外斯定律,由此拟合可给出体系的有效平均磁矩μeff=10.57μB、顺磁居里温度Tcw=-30K。随温度降低,在133K以下样品呈现出弱铁磁的Г4(Fx)相,即铁磁相变温度为TN≈133K;当温度进一步降低到约20K,样品ErCrO3经历了从Г4(Fx)弱铁磁到反铁磁相Gy或Г1(0)的转变,并呈现出自旋重新取向特征;结合ErCrO3结构特征,这一温度依赖的复杂磁特性反映了Cr3+-Cr3+、Cr3+-Er3+和Er3+-Er3+离子之间的交换耦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铬氧化物 倾角反铁磁性 铁磁性 顺磁性
下载PDF
He离子辐照碳化钨样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杞 刘东平 +2 位作者 范红玉 刘纯洁 袁凯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89-292,共4页
采用能量为100 keV的He离子辐照多晶碳化钨样品,He离子的辐照剂量为1.0×1017ions·cm-2,辐照温度从室温变化到600℃。通过SRIM软件模拟了离子的注入深度,利用导电式原子力显微镜(CAFM)分析了多晶碳化钨样品在He离子辐照条件下... 采用能量为100 keV的He离子辐照多晶碳化钨样品,He离子的辐照剂量为1.0×1017ions·cm-2,辐照温度从室温变化到600℃。通过SRIM软件模拟了离子的注入深度,利用导电式原子力显微镜(CAFM)分析了多晶碳化钨样品在He离子辐照条件下微观结构的演化。结果表明,He离子辐照会导致多晶碳化钨样品形成He泡,从而使样品表面发生肿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损伤 导电式原子力显微镜(cafm) He泡
下载PDF
基于网络的带有CAFM系统的FM
12
作者 DIRK EHRICH 《现代制造》 2004年第6期35-37,共3页
今天,谁愿意经营集成的设备管理(FM),就会被建议使用CAFM系统,它具有尽可能开放的结构,可以与其他系统通信。通过这种解决方案,基于网络的过程描摹与控制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决定性的评价与选择的标准。
关键词 设备管理 cafm系统 FM 资产管理 企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