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0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生物燃料--丁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
作者 刘娅 刘宏娟 +2 位作者 张建安 程可可 陈宗道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8-31,33,共5页
出于能源安全和环保的考虑,生物燃料已成为许多国家研究发展的目标,而生物丁醇以其特有的优势体现了能源的多元化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介绍了丁醇作为新型生物燃料的优势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丁醇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 出于能源安全和环保的考虑,生物燃料已成为许多国家研究发展的目标,而生物丁醇以其特有的优势体现了能源的多元化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介绍了丁醇作为新型生物燃料的优势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丁醇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醇 生物燃料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吡咯烷酮酸性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对酯化反应的催化活性 被引量:51
2
作者 黄宝华 汪艳飞 +2 位作者 张焜 方岩雄 周蓓蕾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43-748,共6页
合成并表征了2-吡咯烷酮硫酸氢盐([Hnhp]HSO4)、1-甲基-2-吡咯烷酮硫酸氢盐([Hnmp]HSO4)、1-甲基咪唑硫酸氢盐([Hmim]HSO4)、1-(3-磺酸基)-丙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C3SO3Hmim]HSO4)和1-(3-磺酸基)-丙基-2-吡咯烷酮硫酸氢盐([C3SO3Hnhp... 合成并表征了2-吡咯烷酮硫酸氢盐([Hnhp]HSO4)、1-甲基-2-吡咯烷酮硫酸氢盐([Hnmp]HSO4)、1-甲基咪唑硫酸氢盐([Hmim]HSO4)、1-(3-磺酸基)-丙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C3SO3Hmim]HSO4)和1-(3-磺酸基)-丙基-2-吡咯烷酮硫酸氢盐([C3SO3Hnhp]HSO4)等以HSO4-为阴离子的质子酸离子液体,并以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考察了这些离子液体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当n(n-BuOH)∶n(MeCO2H)∶n([C3SO3Hnhp]HSO4)=1.2∶1∶0.005,反应温度为120℃和反应时间为1 h时,酯收率可达99%以上;反应结束后离子液体与酯产物可分成两相,而且该离子液体重复使用8次,催化活性没有明显下降.探讨了阳离子结构及Br nsted酸性对催化活性的影响,考察了离子液体与酯化反应相关组分的互溶性.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分相性能对催化效果有较大的影响,离子液体的催化活性与其酸性、溶解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烷酮阳离子 离子液体 功能化 Brbnsted酸性 乙酸 丁醇 酯化 乙酸正丁酯
下载PDF
磁性超细固体酸催化剂SO_4^(2-)-ZrO_2/Fe_3O_4的组装及表征 被引量:27
3
作者 常铮 郭灿雄 +1 位作者 段雪 张密林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51,共5页
将磁性Fe3O4 纳米材料和SO2 -4 ZrO2 固体酸进行组装 ,制得一系列具有磁性和超细粒子结构的固体酸催化剂SO2 -4 ZrO2 /Fe3O4 .采用XRD ,TG DTA和XPS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并分析和测试了催化剂的磁学性能、... 将磁性Fe3O4 纳米材料和SO2 -4 ZrO2 固体酸进行组装 ,制得一系列具有磁性和超细粒子结构的固体酸催化剂SO2 -4 ZrO2 /Fe3O4 .采用XRD ,TG DTA和XPS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并分析和测试了催化剂的磁学性能、比表面积、粒度分布和元素的组成等物理化学性质 .该催化剂具有较小的粒度、较高的磁性及酯化催化活性 ,对乙酸丁酯合成反应的催化活性可达 66% ;利用Fe3O4 的磁性可对催化剂进行分离和回收 .经高温处理后 ,固体超强酸的形成对催化剂磁性、比表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4^2--ZrO2/Fe3O4 组装 表征 磁性 超细粒子 固体酸催化剂 氧化锆 乙酸 乙醇 酯化反应 四氧化三铁 乙酸丁酯 合成
下载PDF
生物柴油耦联丙酮丁醇发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胡翠英 堵益平 +2 位作者 杨影 史仲平 段作营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7-32,共6页
以4种生物柴油(原料为地沟油、菜籽油、棕榈油和废肯德基油)作为萃取剂,开展了丙酮丁醇静态萃取发酵。通过分析发酵过程中的产气量及发酵40 h后油水两相中的溶剂浓度,发现生物柴油对丙丁梭菌有毒性。另外,静置条件下丁醇在不同油水两相... 以4种生物柴油(原料为地沟油、菜籽油、棕榈油和废肯德基油)作为萃取剂,开展了丙酮丁醇静态萃取发酵。通过分析发酵过程中的产气量及发酵40 h后油水两相中的溶剂浓度,发现生物柴油对丙丁梭菌有毒性。另外,静置条件下丁醇在不同油水两相中的液液平衡系数大致相同。在发酵24 h时加入棕榈生物柴油(油水体积比为0.4∶1),丁醇发酵强度达到最大值0.213 g.(L.h)-1、比对照(传统发酵)提高10.9%,且生物柴油中的丁醇质量浓度达到6.44 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萃取发酵 丁醇
下载PDF
稻草酶法水解液的丙酮丁醇发酵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守文 马昕 +1 位作者 汪履绥 赵学慧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0-34,共5页
利用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acetobutylicum)C375菌株发酵稻草酶法水解液,分别研究了氮源、生长因子、pH等因素对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稻草水解液还原糖浓度为4.28%时,总溶剂为12.8... 利用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acetobutylicum)C375菌株发酵稻草酶法水解液,分别研究了氮源、生长因子、pH等因素对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稻草水解液还原糖浓度为4.28%时,总溶剂为12.8g/L,溶剂组成:丁醇∶丙酮∶乙醇=65.8∶23.8∶10.4,溶剂生成率为2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水解液 丙酮丁醇梭菌 丙酮 丁醇 发酵
下载PDF
正丁烯水合、脱氢制甲乙酮技术 被引量:19
6
作者 吕志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3-155,共3页
介绍了一种由丁烯直接水合制备仲丁醇和仲丁醇脱氢制备甲乙酮的工艺技术,并在工业装置上对各工段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试验研究,其工业运转结果表明该项技术达到了世界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
关键词 仲丁醇 树脂催化剂 正丁烯 水合 脱氢 甲乙酮 制备
下载PDF
用排斥萃取分离正丁醇—丙酮—水体系 被引量:17
7
作者 胡柏玲 邱学青 杨东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58-62,共5页
针对工业上传统的蒸馏法分离正丁醇—丙酮—水体系能耗过大的问题 ,采用排斥萃取分离方法研究了含盐类的复合萃取剂对该体系的分离效果 .结果表明 ,NaAc、Mg Cl2 、Na2 CO3等盐类在常温下能明显改变正丁醇—丙酮—水体系的互溶度 ;由水... 针对工业上传统的蒸馏法分离正丁醇—丙酮—水体系能耗过大的问题 ,采用排斥萃取分离方法研究了含盐类的复合萃取剂对该体系的分离效果 .结果表明 ,NaAc、Mg Cl2 、Na2 CO3等盐类在常温下能明显改变正丁醇—丙酮—水体系的互溶度 ;由水和盐类等组成的复合萃取剂能大幅度地增大组分在两相的分配系数和选择性系数 ,可达到分离提浓各组分的目的 .同时还进一步研究了萃取工艺参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通过热量衡算得出 ,应用本分离方法比传统方法可以节能 30 .4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醇 丙酮 萃取 分离 有机溶剂
下载PDF
丙酮/丁醇间歇萃取发酵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立荣 岑沛霖 朱自强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4期388-398,387,共12页
为了防止丙酮/丁醇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物丁醇对丙酮/丁醇梭状芽孢杆菌(Closlridium acetobutylicum)的抑制作用,进行了萃取和发酵相结合过程的研究。从十三种有机化合物对丙酮/丁醇梭状芽孢杆菌的毒性以及它们的物理性能出发,选出了油醇... 为了防止丙酮/丁醇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物丁醇对丙酮/丁醇梭状芽孢杆菌(Closlridium acetobutylicum)的抑制作用,进行了萃取和发酵相结合过程的研究。从十三种有机化合物对丙酮/丁醇梭状芽孢杆菌的毒性以及它们的物理性能出发,选出了油醇和混合醇(油醇和硬脂醇的混合物)作为丙酮/丁醇萃取发酵的萃取剂。和用正交试验考察了以油醇作萃取剂时,发酵温度、初始葡萄糖浓度和油水比等三因素对游离细胞、固定化细胞的无搅拌间歇萃取发酵的影响。根据正交试验结果,研究了发酵温度41/35℃、油水比1∶2和不同初始葡萄糖浓度时的间歇搅拌萃取发酵。当初始葡萄糖浓度为110(g/1)时,发酵结束水相丁醇浓度5.12(g/1)、折合水相丁醇浓度16.27(g/1)、折合水相总溶剂浓度33.63(g/1),发酵过程的葡萄糖利用率98.0%。总浓剂产率0.312。研究结果表明:萃取发酵可以减轻产物丁醇对丙酮/丁醇梭状芽孢杆菌的抑制、提高初始葡萄糖浓度、减少生产过程的废水量,为降低产物分离的能耗和总溶剂的生产成本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 丁醇 萃取发酵
下载PDF
Pervaporation Separation of Butanol-Water Mixtures Using Polydimethylsiloxane/Ceramic Composite Membrane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公平 侯丹 +2 位作者 卫旺 相里粉娟 金万勤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期40-44,共5页
Pervaporation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interest owing to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recovering biobutanol from biomass acetone-butanol-ethanol (ABE) fermentation broth. In this study, butanol was recovered from it... Pervaporation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interest owing to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recovering biobutanol from biomass acetone-butanol-ethanol (ABE) fermentation broth. In this study, butanol was recovered from its aqueous solution using a 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ceramic composite pervaporation membrane. The effects of operating temperature, feed concentration, feed flow rate and operating time on the membrane pervaporation performance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or butanol concentration in the feed, the total flux through the membrane increased while the separation factor decreased slightly. As the feed flow rate increased, the total flux increased gradually while the separation factor changed little. At 40°C and 1% (by mass) butanol in the feed, the total flux and separation factor of the membrane reached 457.4 g·m?2·h?1 and 26.1, respectively. The membrane with high flux is suitable for recovering butanol from ABE fermentation bro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VAPORATION butanol PDMS CERAMIC composite membrane
下载PDF
硫酸铁铵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被引量:16
10
作者 邓旭忠 周家华 +1 位作者 杨辉荣 李红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8-39,共2页
研究了以十二水硫酸铁铵为催化剂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优化的反应条件如下 :对羟基苯甲酸 /丁醇 (摩尔比 ) =1∶ 3 .5 ,对羟基苯甲酸用量为 0 .1 mol,催化剂用量 1 .0 g,反应温度 1 2 5~ 1 3 5℃ ,反应时间4.0 h,对羟基苯甲酸丁... 研究了以十二水硫酸铁铵为催化剂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优化的反应条件如下 :对羟基苯甲酸 /丁醇 (摩尔比 ) =1∶ 3 .5 ,对羟基苯甲酸用量为 0 .1 mol,催化剂用量 1 .0 g,反应温度 1 2 5~ 1 3 5℃ ,反应时间4.0 h,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产率为 93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铁铵 催化合成 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对羟基苯甲酸 丁醇
下载PDF
丁醇汽油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小龙 杨靖 林铁平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35,共4页
以93#无铅汽油为基础油,按照体积分数配制出20%的丁醇-汽油混合燃料,研究了电喷汽油机在不作改动的情况下燃用高掺混比丁醇-汽油混合燃料时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改变汽油机任何参数的情况下,与原汽油机相比,20%... 以93#无铅汽油为基础油,按照体积分数配制出20%的丁醇-汽油混合燃料,研究了电喷汽油机在不作改动的情况下燃用高掺混比丁醇-汽油混合燃料时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改变汽油机任何参数的情况下,与原汽油机相比,20%体积掺混率的丁醇-汽油混合燃料动力性相差不大,低转速性能还稍有提高,而CO和HC的排放则有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醇 混合燃料 发动机性能 排放
下载PDF
新型生物能源丁醇的研究进展和市场现状 被引量:15
12
作者 苏会波 李凡 +1 位作者 彭超 林海龙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2014年第1期37-43,共7页
对生物丁醇的理化性质和应用领域、国内外市场现状、生产技术现状和发展限制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改良菌种,提高丁醇耐受性和产丁醇比例;开发高效的发酵工艺;开发高效低能耗的分离工艺;拓展原料品种,开发纤维素丁醇生产工艺等技... 对生物丁醇的理化性质和应用领域、国内外市场现状、生产技术现状和发展限制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改良菌种,提高丁醇耐受性和产丁醇比例;开发高效的发酵工艺;开发高效低能耗的分离工艺;拓展原料品种,开发纤维素丁醇生产工艺等技术改进和发展方向的建议,以期能促进生物丁醇行业的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能源 丁醇 研究进展 市场现状
下载PDF
介孔分子筛B-SBA-15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 被引量:3
13
作者 武宝萍 亓玉台 +3 位作者 袁兴东 沈健 毕贵芹 李聪明 《工业催化》 CAS 2004年第1期32-35,共4页
采用直接和间接合成法,将硼原子嵌入介孔分子筛SBA 15骨架中,用柠檬酸与正丁醇的酯化反应评价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间接和直接合成法合成的催化剂活性对比结果表明,间接合成法制备催化剂的活性高于直接合成催化剂。重点考察了催化剂中硅... 采用直接和间接合成法,将硼原子嵌入介孔分子筛SBA 15骨架中,用柠檬酸与正丁醇的酯化反应评价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间接和直接合成法合成的催化剂活性对比结果表明,间接合成法制备催化剂的活性高于直接合成催化剂。重点考察了催化剂中硅硼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酸醇比等因素对间接合成催化剂酯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筛选出B SBA 15催化剂最佳硅硼摩尔比为30∶1,最佳反应条件:催化剂用量为原料质量的1 5%,反应温度为130℃,酸醇摩尔比1∶6。试验结果表明,介孔分子筛催化剂B SBA 15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是合成柠檬酸三丁酯较为理想的分子筛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分子筛 柠檬酸 正丁醇 酯化反应 硼酸
下载PDF
利用甜高粱秸秆汁发酵生产丁醇、丙酮 被引量:16
14
作者 程意峰 李世杰 +2 位作者 黄金鹏 张茜茜 汪秀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7-180,共4页
该试验以甜高粱秸秆汁作为生产丙酮、丁醇的发酵原料,从5种丙酮-丁醇菌中选出能够利用甜高粱秸秆汁且丁醇产量高的Bacillus acetobutylicum Bd3菌作为试验菌株,并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的优化条件为:糖度为10oBrix的甜高粱秸... 该试验以甜高粱秸秆汁作为生产丙酮、丁醇的发酵原料,从5种丙酮-丁醇菌中选出能够利用甜高粱秸秆汁且丁醇产量高的Bacillus acetobutylicum Bd3菌作为试验菌株,并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的优化条件为:糖度为10oBrix的甜高粱秸秆汁,玉米浆含量5 g/L,接种量6%(v/v),(NH4)2SO4 5 g/L,KH2PO4 0.4 g/L,CaCO3 6 g/L,温度32℃,pH6.8,丁醇产量达到10.29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丙酮 丁醇 甜高粱秸秆汁
下载PDF
磷钨酸铵铝复合盐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 被引量:16
15
作者 周喜 李泽贤 张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9-923,934,共6页
以磷钨酸、碳酸铵和金属盐溶液为原料,制备了系列金属离子与NH_4^+复合掺杂磷钨酸盐的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酯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反应。其中,(NH_4)_(1/2)Al_(2/3)H_(1/2)PW_(12)O_(40)(Ⅰ)的催化活性较高,且成本相对较低。在正丁醇与... 以磷钨酸、碳酸铵和金属盐溶液为原料,制备了系列金属离子与NH_4^+复合掺杂磷钨酸盐的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酯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反应。其中,(NH_4)_(1/2)Al_(2/3)H_(1/2)PW_(12)O_(40)(Ⅰ)的催化活性较高,且成本相对较低。在正丁醇与柠檬酸的物质的量比为4∶1、催化剂Ⅰ用量为1.5%(以柠檬酸的质量为基准,下同)、温度150℃、时间3 h的条件下,柠檬酸三丁酯的收率达到97.1%。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仪和Hammett指示剂法对催化剂Ⅰ的元素组成、结构、表面酸强度与酸密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Ⅰ的表面酸强度(H_0)为-14.52~-13.75,表面酸密度为2.57 mmol/g,高于传统的单一掺杂磷钨酸盐。催化剂Ⅰ重复使用2次,催化活性没有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 丁醇 杂多酸 固体酸 酯化 催化技术
下载PDF
催化水合正丁烯制仲丁醇的生产方法 被引量:15
16
作者 郭玉峰 张献军 +2 位作者 甄丽丽 崔英华 迟洪盘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1999年第2期114-117,共4页
世界甲乙酮需求量的扩大促进了仲丁醇的生产。由混合C4中的正丁烯生产仲丁醇,具有原料廉价易得等特点。从生产工艺、技术经济、三废处理等方面对间接水合法、直接水合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由杂多酸直接水合法制仲丁醇,具有催化剂... 世界甲乙酮需求量的扩大促进了仲丁醇的生产。由混合C4中的正丁烯生产仲丁醇,具有原料廉价易得等特点。从生产工艺、技术经济、三废处理等方面对间接水合法、直接水合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由杂多酸直接水合法制仲丁醇,具有催化剂活性高、工艺流程简捷、设备腐蚀小等优点,是今后工程设计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丁烯 仲丁醇 杂多酸 催化水合 丁醇
下载PDF
纤维燃料丁醇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风芹 楚乐然 +1 位作者 谢慧 宋安东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随着能源危机与粮食安全问题的日趋加重,以纤维质为原料生产石油替代燃料已成为生物质能研究的重点。分析了丁醇作为燃料的优点,归纳了丁醇发酵微生物的种类与研究现状,综述了纤维原料生产燃料丁醇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我国纤维燃料丁醇的... 随着能源危机与粮食安全问题的日趋加重,以纤维质为原料生产石油替代燃料已成为生物质能研究的重点。分析了丁醇作为燃料的优点,归纳了丁醇发酵微生物的种类与研究现状,综述了纤维原料生产燃料丁醇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我国纤维燃料丁醇的产业化优势和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燃料 丁醇 木质纤维素 发酵
下载PDF
丁醇萃取发酵耦联生产改良型生物柴油过程的性能优化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龙云 杨影 史仲平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43-1948,共6页
传统丙酮丁醇发酵的产物浓度太低,蒸馏回收发酵产品大量耗能。为研究探讨直接利用发酵产物的可能性,在15%高初始玉米醪浓度条件下、以地沟生物柴油为萃取剂,探讨了生物柴油添加量、萃余液回用率、和添加微量电子供体对丁醇发酵耦联生产... 传统丙酮丁醇发酵的产物浓度太低,蒸馏回收发酵产品大量耗能。为研究探讨直接利用发酵产物的可能性,在15%高初始玉米醪浓度条件下、以地沟生物柴油为萃取剂,探讨了生物柴油添加量、萃余液回用率、和添加微量电子供体对丁醇发酵耦联生产改良型生物柴油过程各主要性能指标的影响。通过环境条件优化,地沟生物柴油的质量显著提高,16烷值由51.4提高至54.4;添加微量中性红后"丁醇实质性得率"可以达到18%,耗能的发酵产品回收过程有望省去;萃余液回用率超过50%,有望逐步向国家所大力倡导的"节能减排"的工业生产模式靠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发酵 丁醇 节能减排 生物柴油
下载PDF
在仲丁醇脱氢反应中负载型铜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振旅 吴通好 +5 位作者 杨飘萍 于剑锋 朱万春 井淑波 刘国宗 王国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723-1726,共4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 Cu/Si O2 和 Cu-Zn O/Si O2 催化剂 .研究了活性物种 Cu和助剂 Zn O的担载量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同时考察该催化剂对仲丁醇脱氢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 .借助 XRD和 TP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高分散的 Cu... 采用浸渍法制备 Cu/Si O2 和 Cu-Zn O/Si O2 催化剂 .研究了活性物种 Cu和助剂 Zn O的担载量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同时考察该催化剂对仲丁醇脱氢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 .借助 XRD和 TP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高分散的 Cu0为反应的活性中心 ,Zn O起到分散和稳定铜物种的作用 .铜 -锌之间的某种相互作用导致了缩合产物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丁醇 铜催化剂 脱氢
下载PDF
相转移催化合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曹国安 郭锡坤 庄庆明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5-26,共2页
在无水条件下 ,苯酐与正丁醇反应生成单丁酯 ,经碱中和后 ,与正溴丁烷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在使用的三种碱 Na2 CO3、K2 CO3和 KOH中 ,K2 CO3的效果最满意 ,产率达95%。在少量水存在下 ,此酯化反应... 在无水条件下 ,苯酐与正丁醇反应生成单丁酯 ,经碱中和后 ,与正溴丁烷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在使用的三种碱 Na2 CO3、K2 CO3和 KOH中 ,K2 CO3的效果最满意 ,产率达95%。在少量水存在下 ,此酯化反应不受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酐 正丁醇 正溴丁烷 相转移催化 增塑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