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晋东周铜器墓初论 被引量:17
1
作者 杨建军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46,共14页
三晋东周铜器墓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境内的26个墓地,资料较全的墓葬有149座。本文将三晋东周铜器墓分为六大期,以墓葬的年代和等级为基础,着力探讨了三晋东周铜器墓的墓地位置、在各自墓地内的分布情况、墓葬的形制、殉与牲、葬具以... 三晋东周铜器墓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境内的26个墓地,资料较全的墓葬有149座。本文将三晋东周铜器墓分为六大期,以墓葬的年代和等级为基础,着力探讨了三晋东周铜器墓的墓地位置、在各自墓地内的分布情况、墓葬的形制、殉与牲、葬具以及随葬品等方面,同时还探讨了铜器对子墓在墓地内的男女墓位安排以及早晚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器 东周 三晋 分布情况 墓地 墓葬 随葬品 形制 葬具
原文传递
重庆市开县余家坝墓地2002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10
2
作者 栾丰实 王芬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48,共12页
开县余家坝墓地是长江三峡地区一处极为重要的战国时期巴人墓地。本年度共发掘墓葬13座, 它们在墓葬形制、棺椁制度和随葬品组合上与以往发掘墓葬存在共性的基础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自 身特色,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余家坝墓地的延续年代... 开县余家坝墓地是长江三峡地区一处极为重要的战国时期巴人墓地。本年度共发掘墓葬13座, 它们在墓葬形制、棺椁制度和随葬品组合上与以往发掘墓葬存在共性的基础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自 身特色,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余家坝墓地的延续年代、埋葬习俗和文化特征等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家坝墓地 墓葬形制 随葬品
下载PDF
长江下游地区宋墓随葬成组碗、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卢震烁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122,共10页
长江下游地区一些宋墓中存在随葬成组碗、碟的习俗。它们的位置较为固定,有集中于墓室或棺内一端与位于墓内前部旁侧两种陈设方式,其数量或许受地区因素影响。这种习俗在晚唐五代时期就已经在高等级墓葬中出现,于北宋晚期盛行于官员、... 长江下游地区一些宋墓中存在随葬成组碗、碟的习俗。它们的位置较为固定,有集中于墓室或棺内一端与位于墓内前部旁侧两种陈设方式,其数量或许受地区因素影响。这种习俗在晚唐五代时期就已经在高等级墓葬中出现,于北宋晚期盛行于官员、士人及有力之家的墓葬中。因墓内随葬的成组碗、碟多位于墓主头部附近,且部分器内盛装食物,它们可能与供奉饮食的行为有关。部分碗、碟在某种程度上还具有日用器意味。但此种器物及相关葬俗在南宋后的墓葬中较少出现,或许是墓内空间限制及供奉多种类、多数量食物的观念弱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组碗、碟 长江下游地区 宋代 墓葬 随葬品
原文传递
明墓中俑的组合与陈设刍议 被引量:1
4
作者 白瑶瑶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89,共9页
俑是明墓随葬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陶、木、石等材质。俑按职能可分为守门武士俑、乐俑、仪仗俑、侍俑四类,不同墓葬由于身份、财力、地域等因素,俑的种类及数量也各有差异。俑在墓葬中的摆放位置以墓主人为中心进行展开,主要是按照守... 俑是明墓随葬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陶、木、石等材质。俑按职能可分为守门武士俑、乐俑、仪仗俑、侍俑四类,不同墓葬由于身份、财力、地域等因素,俑的种类及数量也各有差异。俑在墓葬中的摆放位置以墓主人为中心进行展开,主要是按照守门武士俑—乐俑、仪仗俑—侍俑这一顺序进行陈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器 墓葬 明代
原文传递
江浙地区出土陶瓷质半圆形器研究
5
作者 修永祯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3年第2期123-126,共4页
江浙地区的战国越墓中出土了一类陶瓷质半圆形器,学界对其用途和命名争议不断。文章以墓葬与窑址所出土的陶瓷半圆形器为出发点,对其出土方位、伴随出土物与先秦时期的生活习惯等内容进行分析,认为该类器物应为仿镇明器。这类器物多出... 江浙地区的战国越墓中出土了一类陶瓷质半圆形器,学界对其用途和命名争议不断。文章以墓葬与窑址所出土的陶瓷半圆形器为出发点,对其出土方位、伴随出土物与先秦时期的生活习惯等内容进行分析,认为该类器物应为仿镇明器。这类器物多出土于贵族墓葬中,明确这类半圆形器的用途对于进一步研究春秋战国越地的随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质半圆形器 明器 原始青瓷 江浙地区
下载PDF
从徐州汉墓出土明器看汉代徐州农业经济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勇 刘超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66-70,共5页
徐州是两汉楚国和彭城国统治的中心区域,交通便利,经济发达,400多年的发展在这里留下了众多规模不一的墓葬。数量占绝大部分的中小型墓葬中出土了数量丰富的明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有建筑模型,生活模型,家禽、家畜模型等,反映汉代农业... 徐州是两汉楚国和彭城国统治的中心区域,交通便利,经济发达,400多年的发展在这里留下了众多规模不一的墓葬。数量占绝大部分的中小型墓葬中出土了数量丰富的明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有建筑模型,生活模型,家禽、家畜模型等,反映汉代农业发展的明器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明器是对当时经济形态的直接模拟,从中可以窥见汉代徐州地区农业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 汉墓 明器 农业经济
下载PDF
中國古墓爲何隨葬書籍 被引量:3
7
作者 楊華 《岭南学报》 2018年第2期187-209,12,共24页
中國古墓中出土大量書籍,是上古葬俗的反映。在喪葬禮制的初期,它們被埋入墓中,可能與墓主的身份、職業、興趣有直接關係,但後來相沿成俗,便變得關係不大了,大多是舉喪時臨時抄寫的文本。喪家可能並不在意入葬文本的性質和完整性,而只... 中國古墓中出土大量書籍,是上古葬俗的反映。在喪葬禮制的初期,它們被埋入墓中,可能與墓主的身份、職業、興趣有直接關係,但後來相沿成俗,便變得關係不大了,大多是舉喪時臨時抄寫的文本。喪家可能並不在意入葬文本的性質和完整性,而只是在意是否隨葬了'書',對葬書禮俗的重視反而超過了對文獻本身的重視。所以纔會出現重複文本、摘抄選抄、補綴書寫、空白簡等現象。不同時期人間社會流行的書籍,在'陰間'墓葬中都會得到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隨葬 明器 書籍 簡帛 禮制
下载PDF
出土遗物现场应急处置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存信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7年第2期64-71,I0001-I0004,72,共13页
近些年来,考古出土遗迹和遗物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利用何种方法手段去处置和保护,使这些珍贵的遗迹和遗物有效地保存下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为此,介绍了一些对考古出土遗迹和遗物有效的处置保护措施与方法,为考古学科的开展和研究提... 近些年来,考古出土遗迹和遗物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利用何种方法手段去处置和保护,使这些珍贵的遗迹和遗物有效地保存下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为此,介绍了一些对考古出土遗迹和遗物有效的处置保护措施与方法,为考古学科的开展和研究提供更加全面翔实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现场 遗迹 遗物 处置措施
下载PDF
图像的力量:秦始皇的模型宇宙及其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洁西卡.罗森 杨瑾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5-14,共10页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精美的唐代釉陶塑像,如骆驼和仆从等,一直是收藏者和博物馆的珍宝。人们一直称赞它们是出色的雕塑品,但却甚少留意它们在墓葬背景下的功能。文章对秦始皇陵(d.210 B.C.)的检视揭示出其墓中的塑像其实是一个更大型、更...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精美的唐代釉陶塑像,如骆驼和仆从等,一直是收藏者和博物馆的珍宝。人们一直称赞它们是出色的雕塑品,但却甚少留意它们在墓葬背景下的功能。文章对秦始皇陵(d.210 B.C.)的检视揭示出其墓中的塑像其实是一个更大型、更复杂的结构与形象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著名的兵马俑是秦始皇巧夺天工的陵墓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他部分还包括“真实的”人和动物、缩小的青铜战车、宫殿模型和天体图案。如果我们想了解这众多部分所组成的整体的目的,就必须考虑古代中国人是如何看待各类图像的。我们会发现,其实在古代中国人眼中,图像与它所表现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籍由在青铜、陶瓷或图画中创造形象,古代中国人为死去的皇帝重现出一个宇宙。文章描述了用来理解图像的哲学概念并运用考古发现和文本材料对此进行论述。近期考古发现使人们可以重新估量中国墓葬中的模型明器,普遍认为这些图像的力量相当大。中国人从不收集陵墓中的塑像的原因是,在他们看来,这些塑像是死者真实的仆从和士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图像 模型宇宙 冥器
下载PDF
从汉墓到明墓——根据陪葬品探究中国墓葬风气的演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法东 李小涛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21期89-90,共2页
中国封建社会有专门的墓葬风俗,一个显赫的人死去后,要在他的墓中放入金银珠宝,器物牲口甚至是活人作为陪葬品。从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器物对研究相关时代的背景与风俗有着极大的帮助,本文针对汉墓到明墓之间的陪葬品出土状况进行研究分... 中国封建社会有专门的墓葬风俗,一个显赫的人死去后,要在他的墓中放入金银珠宝,器物牲口甚至是活人作为陪葬品。从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器物对研究相关时代的背景与风俗有着极大的帮助,本文针对汉墓到明墓之间的陪葬品出土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探究中国墓葬风气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生的变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葬品 墓葬风气 变迁
下载PDF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汉代滑石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慧婷 国红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4年第1期268-279,7-10,共13页
汉代是滑石雕刻的黄金时代。湖南省博物馆藏有一批汉代滑石器,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品类多样,几乎涉及汉墓随葬用品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对其中的仿铜陶礼器和仿日常器皿进行研究,运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对这批器物进行分类概述,并在此基础上... 汉代是滑石雕刻的黄金时代。湖南省博物馆藏有一批汉代滑石器,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品类多样,几乎涉及汉墓随葬用品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对其中的仿铜陶礼器和仿日常器皿进行研究,运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对这批器物进行分类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几个相关问题,如馆藏滑石器的来源与分布、年代与特征、性质及用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汉代 滑石器 明器
原文传递
吴晋时期长江中下游的随葬品及相关社会问题
12
作者 王音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22年第1期130-142,300,共14页
长江中下游出土的吴晋时期随葬品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内涵丰富。本文主要对吴晋时期长江中下游较常见的五类随葬品——陶瓷器、铜铁器、漆器、金银器、石(玉)器进行考察,认为瓷器的流行和普及是这一阶段长江中下游随葬器物群的最... 长江中下游出土的吴晋时期随葬品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内涵丰富。本文主要对吴晋时期长江中下游较常见的五类随葬品——陶瓷器、铜铁器、漆器、金银器、石(玉)器进行考察,认为瓷器的流行和普及是这一阶段长江中下游随葬器物群的最突出特征之一;铜器是仅次于陶瓷器的第二大随葬品种类,在长江中下游的吴晋墓葬中呈现出了较统一的面貌;漆器作为重要随葬品的地位在这一阶段逐步衰退,主要见于孙吴时期,且在地域分布上具有集中性;金银器在中游的发现要多于下游,同时中游还出有一定量的滑石器,共同构成中游随葬器物群的地方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吴 西晋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 随葬品
原文传递
马王堆一号汉墓及楚汉墓出土木璧浅析
13
作者 任亭燕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2年第1期79-93,共15页
本文选取部分出土于马王堆一号汉墓的木璧进行描述分析,并与其他楚汉墓出土的木璧进行对比。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木璧是替代玉璧的随葬明器,亦是财富象征。这些木璧的制作分为制胚、成形、上色绘廓三个步骤,依一定制式用颜料直接在木... 本文选取部分出土于马王堆一号汉墓的木璧进行描述分析,并与其他楚汉墓出土的木璧进行对比。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木璧是替代玉璧的随葬明器,亦是财富象征。这些木璧的制作分为制胚、成形、上色绘廓三个步骤,依一定制式用颜料直接在木胎上涂色或绘纹,不使用漆器制造工艺。楚汉墓出土的木璧根据出土位置及出土数量的不同具有不同功能。木璧随葬之俗起源于楚地,流行于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的小范围地区,西汉中后期绝迹。以笥或箱装盛大量形制相似的璧形代用明器是较为特殊的葬俗,仅见于一定级别以上的墓葬中,是“高级”财富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璧 马王堆一号汉墓 楚文化 财富象征 明器
原文传递
淮河流域中小型西汉墓葬文化因素分析
14
作者 金海旺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4-89,共6页
考古发现的淮河流域中小型西汉墓葬数量十分丰富,墓葬形制多样,随葬品种类和数量亦较丰富。对随葬器物所表现的文化因素进行分析,淮河流域中小型西汉墓葬主要包含了西汉核心区文化、西汉地方性文化、楚文化、秦文化、越文化和韩文化等特... 考古发现的淮河流域中小型西汉墓葬数量十分丰富,墓葬形制多样,随葬品种类和数量亦较丰富。对随葬器物所表现的文化因素进行分析,淮河流域中小型西汉墓葬主要包含了西汉核心区文化、西汉地方性文化、楚文化、秦文化、越文化和韩文化等特征,各文化因素在西汉时期由并存逐渐地趋于同一,楚、秦、韩和越等文化因素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西汉墓 随葬品 文化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陕西西安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东汉M3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苏洋 +9 位作者 冉万里 赵海燕 刘呆运 李明(照相) 葛磊 王智龙 王小利 党晓婷(绘图) 夏书苗(绘图) 郭卓(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共5页
2003年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长安区配合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基本建设中清理出一批古墓葬,其中编号为04CXDM3的墓葬为带斜坡墓道的单室砖室墓,时代为东汉。该墓不仅形制保存完整,而且随葬品丰富,在东汉同类墓葬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关键词 西北大学长安校区 东汉墓 斜坡墓道 砖室墓 随葬器物
下载PDF
西夏陵管理处藏西夏弩机再考证
16
作者 马洋 《西夏研究》 2022年第2期56-61,共6页
目前学界认为西夏陵管理处藏的西夏弩机与史料中记载的西夏神臂弓上“铁为枪镗,铜为机”的构造完全吻合,是西夏神臂弓上最重要的部件。本文对此件弩机进行再研究,认为其造型与文献中所载西夏“神臂弓”后部所装置的“蝎尾形牙发”相同,... 目前学界认为西夏陵管理处藏的西夏弩机与史料中记载的西夏神臂弓上“铁为枪镗,铜为机”的构造完全吻合,是西夏神臂弓上最重要的部件。本文对此件弩机进行再研究,认为其造型与文献中所载西夏“神臂弓”后部所装置的“蝎尾形牙发”相同,但应非实物,推断其功能应不具备实用性,为随葬之用的明器。此件西夏弩机的发现为西夏武器军备和丧葬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弩机 蝎尾形牙发 明器
下载PDF
湖北郧县李营墓地2008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7
作者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郧阳博物馆 +4 位作者 李君 于洋春子 郭家龙(文/摄影) 徐永红(绘图) 乔倩(绘图)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39,129,共11页
2008年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联合郧阳博物馆在湖北郧县李营墓地发掘了7座东汉到三国时期墓葬,出土了一批珍贵的实物资料。其中,M5、M7为方形墓室,M2出土的纪年砖和M5出土的神人抱鱼铜带钩等,为研究汉水流域汉代到三国时期墓葬制... 2008年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联合郧阳博物馆在湖北郧县李营墓地发掘了7座东汉到三国时期墓葬,出土了一批珍贵的实物资料。其中,M5、M7为方形墓室,M2出土的纪年砖和M5出土的神人抱鱼铜带钩等,为研究汉水流域汉代到三国时期墓葬制度、随葬品制作技术等提供了一批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郧县 李营墓地 东汉 三国 随葬品
原文传递
聂币解析
18
作者 郑曙斌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2年第1期29-39,共11页
学术界关于马王堆汉墓出土聂币的研究并不多见,虽有学者证其为冥币,但其丧葬用途尚可商榷。本文对聂币的形状及其用途进行重新审视,认为这种利用长条形布帛剪切成相连的碎片,或将已有的碎片用丝线、竹篾缀连的仿币帛形态,不同于泥质冥... 学术界关于马王堆汉墓出土聂币的研究并不多见,虽有学者证其为冥币,但其丧葬用途尚可商榷。本文对聂币的形状及其用途进行重新审视,认为这种利用长条形布帛剪切成相连的碎片,或将已有的碎片用丝线、竹篾缀连的仿币帛形态,不同于泥质冥币仿金、铜质实用货币,既是自备或赙赠的随葬明器,也可能是丧葬过程中使用的祭奠之物,象征千匹币帛,与同墓所葬明器木犀角、木象牙、木璧、泥珠玑等相似,皆引申为财富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币 币帛 明器 祭奠 随葬
原文传递
从谢家桥一号汉墓所想到的问题
19
作者 王从礼 刘玮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3年第1期276-285,共10页
西汉人如同楚人一样也建有自己的墓地,其棺椁形制虽是楚墓棺椁形态的延伸,但已由方材变为板材。幡、翼、荒帷等饰物,既沿用了楚的丧葬礼俗,也体现出《周礼》的等级。随葬品中透露出的楚、秦、汉文化因素,说明楚、秦文化是西汉文化形成... 西汉人如同楚人一样也建有自己的墓地,其棺椁形制虽是楚墓棺椁形态的延伸,但已由方材变为板材。幡、翼、荒帷等饰物,既沿用了楚的丧葬礼俗,也体现出《周礼》的等级。随葬品中透露出的楚、秦、汉文化因素,说明楚、秦文化是西汉文化形成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地 椁室 棺饰 随葬品
原文传递
徐州汉墓出土玉印的形制与性质
20
作者 徐娟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2年第1期376-386,共11页
徐州为西汉楚国封地,在历年的考古发掘中出土玉印20余方,主要见于身份比较高的刘氏宗室墓葬中,多放置在棺内。玉印可分为单面印和双面印两大类:单面印基本上都是覆斗纽,个别为螭虎纽或龟纽;印面多有印文,均为姓名,字体除一般的篆书外,... 徐州为西汉楚国封地,在历年的考古发掘中出土玉印20余方,主要见于身份比较高的刘氏宗室墓葬中,多放置在棺内。玉印可分为单面印和双面印两大类:单面印基本上都是覆斗纽,个别为螭虎纽或龟纽;印面多有印文,均为姓名,字体除一般的篆书外,还有鸟虫篆。双面印又有男性印与女性印之分,女性印多用缪篆。此外,徐州还发现有将玉印与小玉饰件串联在一起的印串饰和由3枚玉印组成的玉组印。从徐州地区出土玉印的特征看,其主要应该是用于陪葬的明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 单面玉印 双面玉印 玉组印 明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