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梗死后心脏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高长青 任崇雷 +2 位作者 李力兵 刘志勇 叶卫华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梗死心肌后心脏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将24条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4组: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移植组、陈旧心肌梗死对照组和陈旧心肌梗死移植组,每组6条。急性、陈旧心肌梗死移植组用心肌直... 目的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梗死心肌后心脏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将24条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4组: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移植组、陈旧心肌梗死对照组和陈旧心肌梗死移植组,每组6条。急性、陈旧心肌梗死移植组用心肌直接注射法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急性、陈旧心肌梗死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无细胞的磷酸盐缓冲液。移植前和移植后6周分别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处死动物后行心脏大体形态、结构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超声心动图观察结果显示,移植后急性心肌梗死移植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均较其相应的对照组减小(32.5±5.1mmvs.36.6±3.4mm,46.7±12.1mlvs.57.5±10.1ml,6.2±0.6mmvs.6.9±0.9mm;P<0.05);陈旧心肌梗死移植组LVEDD、LVEDV和LVPW均较其相应的对照组减小(32.8±4.2mmvs.36.8±4.4mm,48.2±12.9mlvs.60.6±16.5ml,7.0±0.4mmvs.7.3±0.5mm;P<0.05)。陈旧心肌梗死移植组在细胞移植后射血分数较其相应的对照组升高(53.3%±10.3%vs.44.7%±10.1%)。大体形态学观察细胞移植后急性、陈旧心肌梗死移植组梗死区厚度较相应的对照组增加(7.0±1.9mmvs.5.0±2.0mm,6.0±0.6mmvs.4.0±0.5mm;P<0.05),而梗死区长径较对照组减小(25.5±5.2mmvs.32.1±6.2mm,33.6±5.5mmvs.39.0±3.2mm,P<0.05);急性心肌梗死移植组无室壁瘤发生。而陈旧心肌梗死移植组长轴/短轴周长较对照组增加(0.581±0.013vs.0.566±0.015;P<0.05)。两移植组于细胞移植后在移植细胞区均观察到荧光表达,但多数核形态不规则,未观察到发荧光的成熟心肌细胞核。组织学观察见细胞移植后均有较多新生毛细血管生成,急性心肌梗死移植组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在急性或陈旧心肌梗死期均发挥了有益的作用,在形态和结构上抑制了心室重构的发展,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 细胞移植 心室重构 心肌梗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 被引量:11
2
作者 虞桂平 刘长建 +3 位作者 陈国强 王忠 刘昭 王晓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1773-1779,共7页
背景:下肢缺血性疾病治疗中血管再生技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肢体缺血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及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市鼓楼医院血管外科于... 背景:下肢缺血性疾病治疗中血管再生技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肢体缺血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及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市鼓楼医院血管外科于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采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35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抽取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沿下肢动脉走行路径进行多点注射,测定患肢疼痛程度、冷感缓解程度、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及皮肤溃疡或坏疽面积的改变,动脉造影观察血管新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疼痛评分: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2个月和1年的疼痛评分均较移植前有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2个月与移植后1年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冷感缓解程度:移植后2个月缓解率为51%,移植后1年缓解率为60%,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踝肱指数的变化:移植2个月踝肱指数均较移植前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1年踝肱指数较移植前有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经皮氧分压的变化:对经皮氧分压增加值进行比较,移植后2个月及移植后1年均较移植前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1年与移植后2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行走距离:移植后2个月和移植后1年的行走距离明显增加,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1年与移植后2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溃疡创面的变化:移植后2个月和1年的溃疡面积均较移植前有缩小趋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⑦新生血管评价:移植后股动脉造影显示缺血下肢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的部位毛细血管增生明显,且与已有的毛细血管相互连接形成侧支循环,促进了缺血下肢的血液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骨髓单个核细胞 骨髓干细胞 下肢缺血性疾病 动脉闭塞 自体 踝肱指数 经皮氧分压 行走距离 血管新生 细胞移植 其他基金 干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郭素萍 高传玉 +1 位作者 刘煜昊 牛振民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冠脉内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扩张型心肌病16例(男性5例, 女性11例),平均年龄(45.3±10.8)岁,心功能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30%。抽取骨髓,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冠脉内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扩张型心肌病16例(男性5例, 女性11例),平均年龄(45.3±10.8)岁,心功能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30%。抽取骨髓,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外周动脉穿刺插管,将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直接注入左、右冠脉。比较移植前后心功能的变化。结果:移植3个月后,心功能(NYHA分级)得到改善,总有效率87.5%,超声心动图检查均示左室舒张末径(mm)(72.94± 4.01 vs 63.63±2.58.P<0.001)、左室收缩末径(mm)(52.00±2.80 vs 44.38±1.78.P<0.001)减小,左室射血分数(%) (22.88±5.29vs33.81±3.33,P<0.001)、短轴缩短率(%)(12.00±2.39 vs 20.94±3.70,P<0.001)明显增加;心脏ECT 检查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缺血及坏死心肌节段减少,(3.4±0.3vs2.1±0.4,P<0.05)(2.5±0.5 vs 1.6±0.3,P< 0.01)个。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有可能通过缺血心肌血运改善,坏死心肌区有心肌细胞再生而改善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 扩张型心肌病 细胞移植
下载PDF
骨髓单个核细胞对脑梗死小鼠神经元变性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建平 欧春影 +7 位作者 蒋超 余列 王梦涵 李魁 韩伟 付晓杰 王新新 左方芳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61-964,共4页
目的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对脑梗死小鼠神经元变性死亡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PBS治疗组和BMMCs治疗组。线栓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梯度离心法提取BMMNCs;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评价常氧及低... 目的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对脑梗死小鼠神经元变性死亡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PBS治疗组和BMMCs治疗组。线栓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梯度离心法提取BMMNCs;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评价常氧及低氧培养条件下BMMNCs分泌IL-10、VEGF和IGF-1的能力。脑梗死后6h经尾静脉注射BMMNCs或PBS,脑梗后1,4,7d采用神经功能损害评分表(mNSS)、免疫荧光法、Fluoro—JadeB(FJB)染色进行神经功能、小胶质细胞活性及神经元变性死亡数目的评估。脑梗死后7d,TTC染色评价脑梗死体积。结果(1)BMMNCs在常氧或低氧条件下培养24h后,低氧环境下BMMNCs分泌细胞因子(IL-10、VEGF和IGF-1)的能力明显强于常氧环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PBS治疗组相比,BMMNCs治疗组小鼠在脑梗死后第4,7天的mNSS评分、小胶质细胞的活性、神经元变性死亡数量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BMMNCs治疗组小鼠脑梗死体积[(27.8±7.5)%]明显小于PBS治疗组[(37.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P〈0.05)。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IL-10、VEGF和IGF-1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性,明显抑制脑梗死后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减少脑梗死体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骨髓单个核细胞 细胞移植 细胞因子 小胶质细胞 神经元变性死亡
原文传递
Influence of Transplantation of Allogenic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on the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of Rat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瑞成 董念国 +1 位作者 侯剑峰 法宪恩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6年第6期696-699,共4页
To probe into the influence of transplantation of allogenic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BM-MNCs) on the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of rat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60 male Wistar rats were evenl... To probe into the influence of transplantation of allogenic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BM-MNCs) on the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of rat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60 male Wistar rats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t random: control group 1, control group 2 and transplantation group. In control group 1, chest was opened without lig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in control group 2 and transplantation group,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 of coronary artery was ligated to establish AMI model. Prepared culture medium and allogenic BM-MNCs suspension were respectively implanted the surrounding area of infracted cardiac muscle via epicardium of control group 2 and transplantation group. Four weeks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osteopontin gene (OPN mRNA, P〈0.01), type Ⅰ collagen (P〈0.01) and angiotensin Ⅱ (AngⅡ, P〈0.01) content in the left ventricular non-infracted myocardium, and the Ang Ⅱ density in blood plasma (P〈0.05) of transplant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Ⅰ. In the transplantation group, the myocardial OPN InRNA, type Ⅰ collagen and Ang Ⅱ content of non-infracted zone in left ventricle, and the Ang Ⅱ concentration in blood plasma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2 (P〈0.05 for all). It is concluded that allogenic BM-MNCs transplantation may ease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fter AMI by inhibiting the synthesis of type Ⅰ collagen in the cardiac muscle and down-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Ang Ⅱ and OPN g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 cell transplantation RA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ventricular remodeling
下载PDF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脊髓半横断大鼠损伤组织中髓鞘碱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赵中男 杨建华 +2 位作者 王莹 张富运 热吉普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4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研究骨髓单个细胞移植脊髓半横断大鼠脊髓损伤区域后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表达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胫骨及股骨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建立大鼠脊髓右半... 目的:研究骨髓单个细胞移植脊髓半横断大鼠脊髓损伤区域后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表达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胫骨及股骨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建立大鼠脊髓右半横断模型,造模后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于模型建立成功后7d,14d,21d,28d手术的大鼠进行BBB评分从而评估损伤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利用RT-PCR观察MBP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假手术组BBB评分均明显高于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模型组(P<0.05);术后随时间延长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模型组BBB评分逐渐增加,14、21、28d时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BBB评分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PT-PCR测试各时间点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和模型组大鼠脊髓中MBP mRNA的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且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骨髓单个细胞移植可提高脊髓组织中MBP的表达,有助于大鼠半横断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半横断损伤 骨髓单个核细胞 细胞移植 髓鞘碱性蛋白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对巢蛋白及突触素I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申福国 孔维丽 +6 位作者 刘士臣 崔绪民 崔宏宇 赵中南 张富运 宋春雨 杨建华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48-1354,共7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对脊髓全横断损伤区局部微环境中巢蛋白和突触素I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120只清洁级Winstar大鼠(雌雄不拘)随机(随机数字法)取87只分为3组。假手术组29只:切除相应的椎板不损伤脊髓...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对脊髓全横断损伤区局部微环境中巢蛋白和突触素I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120只清洁级Winstar大鼠(雌雄不拘)随机(随机数字法)取87只分为3组。假手术组29只:切除相应的椎板不损伤脊髓;模型组29只:建立脊髓全横断模型;细胞移植组29只:建立脊髓全横断模型后,给予BMMNCs移植治疗。各组大鼠分别于5d、1周、2周、4周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RT-PCR检测脊髓组织中巢蛋白(nestin)与突触素I(SynapsinⅠ)的表达变化及利用MIAS-2000图像处理系统分析观察nestin和SynapsinⅠ阳性产物在脊髓的分布,并测量阳性产物的吸光度值。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数据,组间比较,方差齐者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样本问的两两比较用q检验;方差不齐者用成组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法),样本问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Nemenyi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免疫组织染色、RT-PCR及图像处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在伤后约5d可见损伤区域附近nestin表达升高,2周达高峰,4周后nestin表达明显下调,细胞移植组在脊髓伤5d可见损伤区域附近nestin表达升高,1周达高峰,4周后nestin表达明显下调,且各时期与假手术组、模型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5d后,在损伤区域出现突触素I的表达,但模型组、细胞移植组突触素I的表达量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假手术组,细胞移植组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同种异体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能改变了局部的微环境并上调了脊髓内巢蛋白和突触素I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 脊髓全横断损伤 细胞移植 巢蛋白 突触素I 脊髓损伤 免疫组化 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
原文传递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安全性荟萃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罗承锋 陈敏生 +1 位作者 刘世明 田娟 《血栓与止血学》 2009年第4期158-164,共7页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Medlin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检索发表的相关文献,由2位评价员根据拟定的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Medlin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检索发表的相关文献,由2位评价员根据拟定的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文献资料,运用RevMan4.3.1软件对LVEF以及发生的临床事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纳入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9篇。荟萃分析结果显示:AMI后进行自体BM-MNCs移植的患者,随访结束时的LVEF高于未接受细胞移植的患者(合并SMD=0.30,95%CI为0.13—0.47,P=0.0006),而且与接受细胞移植的时间无关;接受自体BM—MNCs移植的AMI患者随访期间LVEF的增加值也高于未接受细胞移植的患者(合并SMD:0.53,95%CI为0.20—0.87,P:0.0002),而且与随访时间的长短无关。虽然接受自体BM—MNCs移植的患者随访6个月结束时LVEF绝对值却并不高于未接受细胞移植的患者(合并SMD=0.23,95%CI为-0.03—0.50,P=0.09),但随访6个月期间LVEF增加值较高(合并SMD=0.62,95%CI为0.02-1.22,P=0.04);接受自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减少3—6个月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住院、需再血管化治疗的复合终点的发生(合并OR:0.62,95%CI为0.39—0.98,P=0.004);自体BM.MNCs移植不增加3~6个月内支架内再狭窄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合并OR=0.87,95%C1为0.53~1.42,P=0.57)。结论 接受自体BM.MNCs移植至少在6个月内可改善AMI患者的心功能,减少3~6个月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住院、需再血管化治疗的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说明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 干细胞移植 心肌梗死
下载PDF
骨髓单个核细胞和骨髓源内皮祖细胞移植促进血流重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佟铸 谷涌泉 +3 位作者 李建新 罗涛 张淑文 张建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59-1262,共4页
目的比较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和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促进血流重建的效果,探讨非内皮祖细胞在血流重建中的作用。方法获取Lewis大鼠骨髓MNCs,部分MNCs在体外诱导分化为EPCs。采用Lewis大鼠建立单侧后肢缺血模型。建模后3 d,将模... 目的比较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和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促进血流重建的效果,探讨非内皮祖细胞在血流重建中的作用。方法获取Lewis大鼠骨髓MNCs,部分MNCs在体外诱导分化为EPCs。采用Lewis大鼠建立单侧后肢缺血模型。建模后3 d,将模型鼠随机分为3组:(1)对照组(n=6),将0.8 mL D-Hank′s液注入对照组大鼠缺血侧后肢;(2)MNC组(n=6),将8×106个骨髓MNC植入MNC组大鼠缺血侧后肢;(3)EPC组(n=6),将体外培养的8×106个EPC植入EPC组大鼠缺血侧后肢。细胞移植后3周行大鼠后肢动脉造影,检测缺血侧后肢侧支血管数;切取缺血侧后肢腓肠肌,分别行CD31和α-SMA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毛细血管密度和小动脉密度。结果MNC组毛细血管密度与EP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67±7.87)个/HP vs.(32.83±5.38)个/HP,P>0.05],而均高于对照组(19.67±4.80个/HP)(P<0.05);MNC组侧支血管数与EP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7±0.75)个vs.(4.50±1.38)个,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2.50±1.5)个](P<0.05);MNC组小动脉密度与EP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3±1.47)个vs.(5.50±2.35)个,P>0.05],亦均高于对照组[(2.17±0.98)个](P<0.05)。结论在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中,非内皮祖细胞在血流重建中所起的作用与EPC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 内皮祖细胞 细胞移植 血流重建
原文传递
蛛网膜下腔移植骨髓源干细胞与中药联合治疗对缺血再灌大鼠脑内BDNF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池欣欣 郑洪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7期1643-1645,共3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和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经蛛网膜下腔移植与口服中药联合应用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BMNCs和BMSCs,1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①正常组、②假手术组、③...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和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经蛛网膜下腔移植与口服中药联合应用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BMNCs和BMSCs,1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①正常组、②假手术组、③模型组、④BMNC组、⑤BMNC联合中药组、⑥BMSC组、⑦BMSC联合中药组。③④⑤⑥⑦组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2 h模型(MCAO),24 h后通过蛛网膜下腔注射法移植100微升0.01MPBS溶液(③组)、BMNCS悬液(④组、⑤组,2.0×107个)或BMSCs悬液(⑥组、⑦组,2.0×107个),⑤组、⑦组当日进行中药灌胃。应用定量ELISA法于移植后4 d、28 d检测脑组织)内BDNF的含量。结果:BMNC组和BMSC组在移植后4 d即可成倍提高脑匀浆内BDNF含量,至28 d时仍较模型组含量高,两组间比较无差异;中药联合BMNC组和中药联合BMSC组在4 d、28 d时均较单纯BMNC或BMSC移植组脑内BDNF含量成倍增高,且中药联合BMNC组在28 d时较中药联合BMSC组水平略高。结论:BMSC和BMNC经蛛网膜下腔移植可明显上调MCAO大鼠脑组织中BDNF水平,中药联合BMNC或BMSC治疗可使BDNF水平成倍提高,比单纯BMNC或BMSC移植更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单个核细胞 中药 大脑中动脉梗塞 蛛网膜下腔 细胞移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中药联合干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脊液NGF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檀 陈霞 +4 位作者 王淑丽 高莹 王秀琴 韩春玲 池明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3期532-534,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对蛛网膜下腔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干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BMNCs和BMSCs,1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1正常组,2假手术组,3模型组,4BMNC组,5BMNC联合中药组,6B... 目的:研究中药对蛛网膜下腔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干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BMNCs和BMSCs,1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1正常组,2假手术组,3模型组,4BMNC组,5BMNC联合中药组,6BMSC组,7BMSC联合中药组。3、4、5、6、7组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2h模型(MCAO),24h后通过蛛网膜下腔注射法移植100微升0.01MPBS溶液(3组)、BMNCS悬液(4组、5组,2.0×107个)或BMSCs悬液(6组、7组,2.0×107个),5组、7组当日进行中药灌胃。应用定量ELISA法于移植后4天、28天检测脑脊液(CSF)内Neural growth factor(NGF)含量。结果:模型组CSF中NGF水平在移植后28天有所升高,4、5、6、7组在移植后4dNGF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5、6、7组在移植后28天NGF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BMNC组和BMSC组间比较没有明显差异。中药联合BMNC组在治疗28天时较单纯BMNC组明显升高,中药联合BMSC组在治疗4天、28天时均较单纯BMSC组增高。两组中药联合组间比较,治疗4天时中药联合BMSC组NGF含量更高。两中药联合治疗组在治疗28天时均较4天水平升高。结论:脑动脉阻塞本身就可以使大鼠脑脊液中NGF水平升高,BMNC和BMSC移植可进一步提高MCAO大鼠CSF中NGF水平,中药联合BMNC或BMSC移植治疗对NGF水平的升高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单个核细胞 细胞移植 蛛网膜下腔 中药 大脑中动脉梗塞 脑脊液
下载PDF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区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法宪恩 侯剑峰 +4 位作者 王丽霞 张红伟 马军 王海永 张瑞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在急性心肌梗死区分化增殖潜能及其修复重建心肌作用,为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提供新种子细胞。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10只)和急性心肌梗死实验组(10只...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在急性心肌梗死区分化增殖潜能及其修复重建心肌作用,为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提供新种子细胞。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10只)和急性心肌梗死实验组(10只)。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分别将培养基和制备的BM-MNCs悬液心外膜下植入梗死心肌周围,移植术后4周,观察心肌梗死区及其周边区组织形态学特点、心肌梗死面积变化。结果:移植术后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面积缩小(P<0.01);实验组心肌梗死区内有BrdU标记阳性的BM-MNCs移植细胞存活,向心肌源性细胞分化并且诱导了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结论:同种异体BM-MNCs在细胞水平完成了对心肌梗死区再心肌化和再血管化过程,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理想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 心肌梗死 细胞移植 同种异体 大鼠
下载PDF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治疗猪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祝曙光 熊利华 +3 位作者 谢鸿发 萧颂华 华平 廖洪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对猪慢性缺血心肌心功能的改善和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小型猪左侧开胸在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起始部放置Ameroid环,4周后进行心脏超声波检测、冠状动脉造影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移植后4周...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对猪慢性缺血心肌心功能的改善和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小型猪左侧开胸在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起始部放置Ameroid环,4周后进行心脏超声波检测、冠状动脉造影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移植后4周进行心脏超声波检测,免疫组化计数血管密度。结果17只猪中有16只猪术后存活8周以上,活体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均闭塞。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组比对照组心功能有显著改善(P﹤0.05),移植组的血管数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可改善慢性缺血心肌的心功能,其机理之一是通过改善缺血心肌的血供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 细胞移植 血管密度 心脏功能
下载PDF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蓉 蒋世忠 +6 位作者 汪健飞 李卫东 真亚 郭俊芳 张建 鲍中华 张国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7例,心功能NYHAⅢ~Ⅳ级。局部麻醉下以髂后上棘为穿刺点多点穿刺抽取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注...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7例,心功能NYHAⅢ~Ⅳ级。局部麻醉下以髂后上棘为穿刺点多点穿刺抽取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注入。细胞移植后观察并随访患者症状、心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结果:细胞移植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由细胞移植前0.34±0.08提高到0.39±0.07,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心室收缩末径、舒张末径、室间隔厚度未见明显改变。同时,患者的心功能NYHA分级提高Ⅰ~Ⅱ级。结论: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是安全的且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细胞移植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蕾 曾燕 +1 位作者 赵静 徐娟 《现代临床护理》 2009年第4期10-13,67,共5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接受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实验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舒适护理。在出院前分别对两组患...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接受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实验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舒适护理。在出院前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舒适度、健康教育达标率、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及护理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术后舒适度、健康教育达标率、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及护理效果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或P<0.05),且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或P<0.05)。结论对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使患者在心理、生理上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手术治疗与护理,同时也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急性肝损伤小鼠组织成瘤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明子 金世柱 +5 位作者 许军 曲波 宋艳燕 赵晶 薛洪璐 胡菱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729-733,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肝损伤小鼠接受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后能否导致肿瘤的发生,从而对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移植的安全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CCl4/2-AAF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随机分为6组,A组:BMMNC移植对照组;B组:腹部皮下注射... 目的观察急性肝损伤小鼠接受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后能否导致肿瘤的发生,从而对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移植的安全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CCl4/2-AAF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随机分为6组,A组:BMMNC移植对照组;B组:腹部皮下注射BMMNC0.3ml;C组:经尾静脉注射BMMNC0.3ml;D组:经尾静脉注射BMMNC0.9ml;E组:模型检测组;F组:供体组。BMMNC采用PKH26标记。病理观察小鼠接受BMMNC移植后皮下及肝脏内有无肿瘤形成。结果 C组及D组肝脏内未见肿瘤形成;B组皮下形成一肿物,病理证实为脂肪及淋巴细胞的炎性坏死所形成的包裹。结论理论上自体BMSC移植虽有形成肿瘤的可能性,但在本实验中未见肿瘤形成,自体BMSC移植能否诱发肿瘤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骨髓单个核细胞 干细胞移植成瘤性 干细胞移植安全性 急性肝损伤
下载PDF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树人 罗显荣 +4 位作者 张雁 欧阳石 陈汉先 程涛 李灼亮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终末期肝病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 22例终末期肝病患者,经骨髓动员后于髂前上嵴穿刺抽取骨髓液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介入技术经肝动脉植入肝脏中,观察治疗前、后肝脏代谢功能、合成功能、凝血功能...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终末期肝病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 22例终末期肝病患者,经骨髓动员后于髂前上嵴穿刺抽取骨髓液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介入技术经肝动脉植入肝脏中,观察治疗前、后肝脏代谢功能、合成功能、凝血功能和肝损伤指标的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随访24周,与治疗前比较,前白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均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终末期肝病的疗效有限,尚需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 骨髓单个核细胞 自体 细胞移植 治疗 疗效
原文传递
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超 王建平 何远宏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3-357,共5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脑梗死体积、血脑屏障破坏程度及行为学评分等的影响,评价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对脑梗死的治疗价值。方法将72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脑梗死体积、血脑屏障破坏程度及行为学评分等的影响,评价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对脑梗死的治疗价值。方法将72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及骨髓单核细胞移植组,后三组采用线栓法制作MCAO大鼠模型。采用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股骨骨髓腔中的单核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45+细胞比例。将分离得到的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经颈静脉途径移植到骨髓单核细胞移植组大鼠体内,生理盐水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造模后72h时伊文氏蓝染色及脑组织含水量检测显示血脑屏障的破坏情况,造模后1d、3d、7d时通过Zea—Longer评分评价大鼠神经功能变化,最后一次Zea—Longer评分结束后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骨髓单核细胞中CD45+细胞的比例为91.2%。脑梗死体积、伊文氏蓝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在模型组与生理盐水组中均较高,且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骨髓单核细胞移植组脑梗死体积、伊文氏蓝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均明显下降.较模型组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Zea.Longer评分显示,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造模后7d时骨髓单核细胞移植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与模型组及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单核细胞分离过程简单,利用其移植治疗脑梗死可以显著减轻脑损伤程度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脑梗死具有很高的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骨髓单核细胞 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瑞成 黄晓宇 +8 位作者 侯剑峰 刘宗芳 朱如军 高夏 王建伟 梁凯 王保才 茹江江 武刚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9期89-91,共3页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s)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将制备的培养基和BM-MNCs悬液经心外膜下种植对照组...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s)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将制备的培养基和BM-MNCs悬液经心外膜下种植对照组和实验组梗死心肌周围。结果移植术后4周,实验组左心室非梗死区心肌骨桥蛋白基因(OPN mRNA)、Ⅰ型胶原和AngⅡ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心肌AngⅡ、Ⅰ型胶原与OPN mRNA三者之间两两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能通过抑制大鼠心肌Ⅰ型胶原合成,下调心肌AngⅡ和OPN基因表达,减轻左心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 细胞移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移植可影响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瑞成 董念国 +1 位作者 侯剑峰 法宪恩 《心脏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88-390,398,共4页
目的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mononuclear cells,BM-MNCs)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AMI模型,将制备的BM-... 目的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mononuclear cells,BM-MNCs)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AMI模型,将制备的BM-MNCs悬液和培养液分别经心外膜下植入实验组和对照组梗死心肌周围。移植术后4周末,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及Bcl-2、Fas、FasL蛋白在心肌细胞中表达水平,并观察梗死区心肌内移植BM-MNCs及其周边区组织形态学特点。结果移植后4周末,实验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Bcl-2蛋白吸光值显著升高(P<0.05),Fas、FasL蛋白吸光值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心肌梗死区内有BrdU标记阳性的BM-MNCs存活。结论同种异体大鼠BM-MNCs移植可调节Bcl-2、Fas、FasL蛋白表达,抑制AMI后心肌细胞凋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细胞移植 心肌梗死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