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共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春晓 吴欢欢 +4 位作者 马慧雨 康宁 曹谊林 肖苒 尹宁北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1年第2期65-69,84,共6页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hBMSCs)与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体外共培养对hBMSCs成骨作用及hUVECs成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鉴定hBMSCs和hUVE...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hBMSCs)与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体外共培养对hBMSCs成骨作用及hUVECs成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鉴定hBMSCs和hUVECs,将hBMSCs及hUVECs按1∶1比例直接共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特性和细胞相容性,Matrigel实验观察共培养对hUVECs体外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将hBMSCs成骨诱导7 d后,茜素红染色观察共培养对其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 hBMSCs与hUVECs体外共培养细胞相容性良好,Matrigel实验显示共培养组形成的毛细血管状结构较单一细胞组多。成骨诱导的hBMSCs中,共培养组茜素红染色阳性,单一细胞组茜素红染色阴性。结论 hBMSCs与hUVECs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在共培养体系中,未诱导的hBMSCs能促进形成毛细血管状结构,已成骨诱导的hBMSCs成骨矿化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脐静脉内皮细胞 共培养
下载PDF
不同方式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疗效 被引量:7
2
作者 孙辉 李毅 孙涛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155-1159,共5页
目的对比心脏注射和鼠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BMSCs)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的疗效,并分析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体外扩增培养雄性SD大鼠的BMSCs,用5%三硝基苯磺酸(t... 目的对比心脏注射和鼠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BMSCs)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的疗效,并分析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体外扩增培养雄性SD大鼠的BMSCs,用5%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乙醇灌肠建立UC大鼠模型,并建立正常对照组D。造模后24 h,A组由心脏注射BMSCs悬液0.5 ml(含1×106个干细胞),B组由鼠尾静脉注射BMSCs悬液0.5 ml(含1×106个干细胞),C组由鼠尾静脉注射0.5 ml 0.9%氯化钠注射液,计算各组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移植后7 d处死大鼠,光镜下观察结肠病理变化,及人性别确定区Y蛋白(human sex-determining region Y protein,SRY蛋白)、自杀相关因子(factor associated suicide,FAS)、G-蛋白偶联受体5(leucine-rich repeat containing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5,Lgr5)的表达。结果 A组较B、C组DAI评分低(F=90.603,P<0.05),但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细胞移植组大鼠均检测到SRY蛋白,A组优于B组;C组Fas表达高于D组(t=9.494,P<0.05),A、B组Fas表达较C组下调,且A组低于B组,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6,P<0.05);A、B组LGR-5较C组表达明显增加,且A组较B组高,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7,P<0.05)。结论心脏注射BMSCs对UC的疗效优于鼠尾静脉注射;BMSCs可通过减轻肠道细胞凋亡、促进肠道干细胞再生起到对UC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溃疡性结肠炎 大鼠
下载PDF
犬牙槽骨干细胞与髂骨骨髓干细胞体外成骨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郑文龙 吴涛 +1 位作者 邹多宏 陈乔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52-1257,共6页
目的比较犬牙槽骨来源干细胞(ABSC)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体外成骨能力,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选择提供新思路。方法取同一只犬的牙槽骨骨组织和髂骨骨髓作为ABSC和BMSC的来源。取第3代细胞进行一系列体外检测:MTT法检测两种细胞... 目的比较犬牙槽骨来源干细胞(ABSC)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体外成骨能力,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选择提供新思路。方法取同一只犬的牙槽骨骨组织和髂骨骨髓作为ABSC和BMSC的来源。取第3代细胞进行一系列体外检测:MTT法检测两种细胞的增殖能力;成骨诱导和常规培养条件下,不同时间点进行茜素红和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钙盐沉积和碱性磷酸酶合成能力,同时对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力进行半定量检测;成骨诱导后7、14、21 d利用RT-PCR法检测关键性成骨因子[Ⅰ型胶原(COL-1)、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的表达情况。结果相较BMSC,ABSC增殖能力略高,钙结节和碱性磷酸酶的表达能力更强。COL-1早期在ABSC中的表达高于BMSC,并随着时间呈下降趋势。ALP在ABSC中的表达始终高于BMSC,且在14 d达到最高峰。OCN总体呈上升趋势,14 d和21 d有明显表达,且ABSC高于BMSC。结论犬ABSC的成骨能力与BMSC差别不大,提示犬ABSC可以成为骨组织工程优先选择的种子细胞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牙槽骨干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骨髓巨噬细胞程序化释放外泌体对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4
作者 杨璠 江哲珍 +2 位作者 胡婧 陶圣祥 邓玲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2297-2300,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巨噬细胞程序化释放外泌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股骨及胫骨骨折模型,提取骨髓巨噬细胞(BMDMs),流式细胞术鉴定BMDMs表型。使用15 ng/ml干扰素γ+100 ng/ml脂多糖及20 ng/ml的白细胞介素... 目的:探讨骨髓巨噬细胞程序化释放外泌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股骨及胫骨骨折模型,提取骨髓巨噬细胞(BMDMs),流式细胞术鉴定BMDMs表型。使用15 ng/ml干扰素γ+100 ng/ml脂多糖及20 ng/ml的白细胞介素(IL)-4诱导RAW264.7细胞向M1及M2型极化,并提取巨噬细胞外泌体(DMs-Exos)。分别使用成骨分化诱导培养基(对照组)、含200μg/ml M1型DMs-Exos的培养基(M1-DMs-Exos组)、含200μg/ml M2型DMs-Exos的培养基(M2-DMs-Exos组)及含200μg/ml M1-M2型DMs-Exos程序化的培养基(M1-M2-DMs-Exos组),诱导BMSCs成骨分化21 d。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BMSCs成骨分化基因碱性磷酸酶(ALP)/OCN/Runx2的mRNA水平。茜素红染色评估BMSCs的钙结节沉积量。结果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小鼠骨折后的第1天及第3天BMDMs以M1型为主,第5及第7天以M2型为主。TEM显示DMs-Exos为膜结构的杯状或球形囊泡。RT-qPCR结果提示,M1-DMs-Exos组(0.22±0.12、0.24±0.11、0.26±0.08)及M2-DMs-Exos组(0.41±0.11、0.32±0.07、0.51±0.03)中ALP、OCN及Runx2基因的mRNA相对水平低于对照组(1.00±0.07、1.00±0.05、1.00±0.05,t=12.32、14.27、18.92,P<0.05;t=10.16、17.36、19.21,P<0.05);M1-M2-DMs-Exos组ALP、OCN及Runx2基因的mRNA相对水平(0.85±0.10、0.81±0.09、0.86±0.06)略低于对照组(1.00±0.07、1.00±0.05、1.00±0.05),差异有统计意义(t=2.74、4.50、4.11,P<0.05)。茜素红染色显示,M1-DMs-Exos组(0.26±0.05)及M2-DMs-Exos组(0.38±0.03)的钙盐沉积量低于对照组(1.00±0.02,t=23.63、29.34,P<0.05),M1-M2-DMs-Exos组的钙盐沉积量略低于对照组(t=5.51,P<0.05),但高于其他两组(F=23.23,P<0.05)。结论:巨噬细胞程序性释放外泌体介导的免疫反应促进BMSCs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巨噬细胞 外泌体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原文传递
西达本胺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5
作者 赵思达 郭娟 +1 位作者 赵佑山 常春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2-519,共8页
目的:探索西达本胺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成骨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正常对照者及MDS患者的骨髓MSC,CCK-8法检测西达本胺对MSC增殖活性的影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荧光检测试剂盒及Weste... 目的:探索西达本胺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成骨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正常对照者及MDS患者的骨髓MSC,CCK-8法检测西达本胺对MSC增殖活性的影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荧光检测试剂盒及Western blot检测西达本胺对MSC中HDAC的影响。对MSC成骨诱导分化,在d 3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d 21进行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情况,在d 7和21分别检测成骨相关早期及后期基因的mRNA表达变化。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西达本胺对MSC成骨关键转录因子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随着西达本胺浓度的增加,MSC增殖受到抑制,但低浓度(1μmol/L)西达本胺对MSC无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但可显著抑制HDAC活性。在正常对照组及MDS患者的骨髓MSC中,西达本胺(1μmol/L)可以显著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钙结节形成及上调成骨基因的mRNA表达,从而恢复MDS患者MSC较正常对照组MSC减弱的成骨分化能力。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西达本胺促成骨作用可能与RUNX2表达的上调有关。结论:西达本胺可以抑制MDS-MSC的HDAC活性,上调成骨转录因子RUNX2表达,促进MDS-MSC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达本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温肾通络止痛方抑制巨噬细胞衰老改善BMSC成骨分化和老年性骨质疏松模型小鼠骨丢失的研究
6
作者 张天驰 李沐哲 +6 位作者 牛园园 郭杨 王礼宁 田霖坤 王遇珩 王泉荃 马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9-260,共12页
目的探讨温肾通络止痛方调控巨噬细胞衰老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的干预作用。方法利用过氧化氢制备衰老巨噬细胞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含药血清低剂量组、含药血清高剂量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以及qPCR... 目的探讨温肾通络止痛方调控巨噬细胞衰老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的干预作用。方法利用过氧化氢制备衰老巨噬细胞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含药血清低剂量组、含药血清高剂量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以及qPCR、Western blot检测衰老指标p21和p53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衰老的影响。使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染色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检测巨噬细胞线粒体功能。qPCR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分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CD206、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mRNA水平,免疫荧光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分子精氨酸酶(Arginase,ARG1)和iNOS的蛋白表达,评估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qPCR检测成骨相关指标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N)、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Ⅰα1,Col1a1)、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的mRNA水平以及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评估含药血清处理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成骨分化的影响。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温肾通络止痛方低剂量组、温肾通络止痛方高剂量组,D-半乳糖制备SOP小鼠模型。Micro-CT分析小鼠股骨微结构,HE染色检测小鼠股骨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胫骨衰老相关分子p21、p53和成骨相关指标OCN、Runx2蛋白表达水平,qPCR检测小鼠胫骨衰老相关分子p21、p53 mRNA和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分子IL-6、iNOS、CD206、IL-10 mRNA的表达水平,评估温肾通络止痛方对小鼠SOP模型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温肾通络止痛方含药血清干预后,衰老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21和p53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0.01,P<0.001)。此外,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H_(2)O_(2)诱导的巨噬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骨质疏松 温肾通络止痛方 巨噬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衰老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吴秀英 常进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84-188,共5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作为血液系统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在近几十年其疗效取得了重大提升,然而目前仍无法治愈。研究发现这与免疫微环境中细胞与非细胞成分,如间充质基质细胞介导免疫逃逸,破骨细胞活性增高,成骨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作为血液系统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在近几十年其疗效取得了重大提升,然而目前仍无法治愈。研究发现这与免疫微环境中细胞与非细胞成分,如间充质基质细胞介导免疫逃逸,破骨细胞活性增高,成骨细胞分化受损及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的免疫功能异常促进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存活和耐药密切相关,与此同时还伴随许多新型治疗工具的产生。因此,深入探究上述成分与骨髓瘤细胞相互作用,有望为MM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微环境 骨髓间充质基质细胞 破骨细胞 免疫细胞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痛风肾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娜 贾晓静 +3 位作者 冯杏 韩艳 赵丽君 崔建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11期1894-1901,共8页
目的探讨经鼠尾静脉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大鼠痛风肾的影响,具体为延缓上皮到间叶组织转化(EMT)、促进肾脏细胞分化和生长,以及抗氧化应激等方面的作用。并进一步研究其相应的机制。方法幼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 目的探讨经鼠尾静脉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大鼠痛风肾的影响,具体为延缓上皮到间叶组织转化(EMT)、促进肾脏细胞分化和生长,以及抗氧化应激等方面的作用。并进一步研究其相应的机制。方法幼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腺嘌呤200 mg/(kg·d)灌胃4周制作痛风肾大鼠模型,造模成功24 h后,造模组再次被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磷酸盐缓冲液模型组和BM-MSCs治疗组,BM-MSCs治疗组经鼠尾静脉移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是经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在体外分离培养而成),同时磷酸盐缓冲液(PBS)模型组经鼠尾静脉注入相同量的PBS。注射6周后,收集大鼠的血液和尿液标本用来测定血肌酐、尿素氮和24 h尿蛋白含量;对大鼠肾石蜡标本切片进行H-E染色、糖原染色和马松染色,观察并半定量评分评价各组肾病理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肾石蜡标本切片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法测定肾组织中P38蛋白、P-P38蛋白、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rx R1)的表达情况。数据经过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后,正常组和造模组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3组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腺嘌呤诱导制作的痛风肾大鼠相比正常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肾功能降低,大量蛋白尿以及肾间质和肾小管尿酸结晶沉积,肾间质纤维化、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肾小球硬化等,提示痛风肾模型制造成功,并出现了慢性肾功能衰竭;BM-MSCs治疗组较PBS模型组而言,血肌酐水平降低[(88.90±7.89)μmol/Lvs.(117.40±6.13)μmol/L],尿素氮降低[(7.85±0.88)mmol/L vs.(10.97±1.03)mmol/L],24 h尿蛋白减少[(27.72±4.90)mg vs.(54.66±6.72)mg],TGF-β1表达减少[(11.00±2.28)个vs.(20.67±1.63)个],P-P38/P38比值降低[(0.31±0.09)μmol/L vs.(0.50±0.13)μmol/L],Trx R1/β-act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肾 慢性肾功能衰竭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上皮至间叶转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肿瘤坏死因子-α/P-P38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海马CaM、CaMK Ⅱ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井沆 田茂 +2 位作者 董艳军 官志忠 肖雁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BMSCs)侧脑室移植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模型对大鼠行为学及海马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BMSCs)侧脑室移植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模型对大鼠行为学及海马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BMSCs);流式细胞仪对所培养BMSCs进行表面抗原鉴定;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ic,b FGF)和丁羟基茴香醚(beta hydroxy acid,BHA)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元细胞,并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的免疫组化鉴定;采用改良四血管法制备Va D模型,设立对照组,造模4 w后将Va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BMSCs治疗组。观察4 w后实验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及应用Real-time PCR检测海马CaM、CaMKⅡ表达水平。结果 BMSCs治疗组行为学表现有明显改善。其海马CaM、CaMKⅡmRNA表达比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侧脑室移植BMSCs显著改善VaD大鼠行为学表现,并使其海马CaM、CaMKⅡ表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海马 CAM CaMKⅡ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联合VEGF基因转染治疗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家明 卢永昕 +3 位作者 曾秋棠 毛晓波 关思虞 王祥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52-655,T0001,共5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再生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纯化、培养大鼠BMSCs,以BrdU标记细胞;制备、抽提、纯化质粒PAdTrack/VEGF165。结扎冠状动...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再生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纯化、培养大鼠BMSCs,以BrdU标记细胞;制备、抽提、纯化质粒PAdTrack/VEGF165。结扎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2周后,随机将其分为4组(n=12),进行心肌内BMSCs移植和/或VEGF165转染,组Ⅰ:BMSCs移植+VEGF165转染;组Ⅱ:BMSCs移值;组Ⅲ:VEGF165转染;组Ⅳ:DMEM注射作为对照组。4周后行免疫组化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组Ⅰ和组Ⅱ梗死及缺血心肌处可见大量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其中缺血心肌处部分移植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并形成新生毛细血管。Ⅷ因子染色阳性的新生血管密度分布为组Ⅰ>组Ⅲ>组Ⅱ>组Ⅳ(P均<0.01)。细胞移植和基因转染治疗后室壁厚度和室壁运动幅度改善,EF值增加幅度(△EF)组Ⅰ>组Ⅱ>组Ⅲ>组Ⅳ(P均<0.01)。结论:同种异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联合VEGF基因转染能进一步增强大鼠梗死缺血区血管再生、改善室壁厚度和心功能,有利于心肌梗死后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骨髓间质干细胞 基因转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心肌梗死 大鼠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修复骺板缺损的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玲珑 成昊 +3 位作者 余黎 朱纯权 陶圣祥 邓凯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21-1724,共4页
目的探讨SD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来源外泌体(Exos)修复骺板缺损的相关机制。方法通过超离心提取鼠BMSCs来源的Exos,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负载的Exos(PLGA-Exos)支架,扫描电镜对支架进行表征。提取鼠软骨细胞,探究PLGA-E... 目的探讨SD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来源外泌体(Exos)修复骺板缺损的相关机制。方法通过超离心提取鼠BMSCs来源的Exos,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负载的Exos(PLGA-Exos)支架,扫描电镜对支架进行表征。提取鼠软骨细胞,探究PLGA-Exos/RAW264.7细胞/软骨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巨噬细胞及软骨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将2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A、B、C 3组,构建胫骨近端骺板缺损模型,将PLGA负载的BMSCs-Exos缓释棒(A组)及无Exos负载的PLGA棒(B组)分别填塞于骺板缺损区,C组为对照组(无填塞)。术后6周获取鼠胫骨标本,通过影像学X线分析、苏木精-伊红(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巨噬细胞表型蛋白[M1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2型:Arg-1]染色,评估骺板缺损的修复效果。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PLGAs支架为三维多孔结构,孔隙分布均匀,具有较高的连通性。Exos被成功加载至PLGA中。PCR结果发现,在炎症微环境中,与对照组比较,BMSCs-Exos调控巨噬细胞高表达M2表型蛋白Arg-1(7.12±1.01比1.00±0.03,t=10.47,P<0.01),且促进软骨细胞COL-2及Sox9基因mRNA表达(8.25±0.74比1.00±0.12,t=16.84,P<0.01;4.64±0.16比1.00±0.01,t=38.64,P<0.01)。术后6周胫骨标本影像学及组织学分析显示,A组骺板缺损区可见结构致密、与正常骺板结构及功能相似新生透明软骨组织,B组骺板缺损区新生组织由大量的纤维组织及少量的透明软骨组成,C组骺板缺损区骨桥形成。骺板损伤区巨噬细胞相关的表型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A组M2型巨噬细胞表型蛋白Arg-1染色呈阳性显色反应,M1型巨噬细胞表型蛋白iNOS染色为阴性;B组少量细胞质基质被Arg-1抗体染为弱阳性,iNOS染色为阴性;C组Arg-1抗体染色为阴性,而iNOS染色呈阳性反应。结论在炎症微环境中,BMSCs-Exos调控巨噬细胞向M2型编程,促进骺板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巨噬细胞 骺板 修复
原文传递
pcDNA_4-PDGF-B重组质粒的构建并转染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松 祝新平 +3 位作者 龙清云 周军 张一帆 张晓龙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自行构建pcDNA_4-PDGF-B重组质粒并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方法及可行性,并观察转染阳性细胞形态及生物特性。方法:构建包含人类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重组质粒,将目的基因转染到兔BMSCs中,并通过形态观察、双... 目的:探讨自行构建pcDNA_4-PDGF-B重组质粒并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方法及可行性,并观察转染阳性细胞形态及生物特性。方法:构建包含人类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重组质粒,将目的基因转染到兔BMSCs中,并通过形态观察、双酶切、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化来检测该目的基因在兔BMSCs中表达,通过G418抗生素筛选、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探讨PDGF-B基因对靶细胞生长影响。结果:pcDNA_4-PDGF-B重组质粒的构建合成及人PDFG-B基因成功转染BMSCs,并持续稳定地表述PDGF-B。结论:PDGF-B基因可以对骨髓间充干细胞进行转染,PDGF-B对靶细胞增殖、分裂有明显促进作用,为后期研究植入人PDGF-B转染BMSCs以缓解急性肝功能衰竭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 重组质粒构建 转染
原文传递
同种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VEGF干预对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怡军 刘厂辉 +2 位作者 曾艳辉 黄娇甜 阳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8期1490-1492,1538,共4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静脉注射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纯化、培养兔BMSCs,以BrdU标记细胞。结扎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将其分为4组(n=8),进行心肌...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静脉注射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纯化、培养兔BMSCs,以BrdU标记细胞。结扎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将其分为4组(n=8),进行心肌内BMSCs移植和/或VEGF静脉注射,组Ⅰ:BMSCs移植+VEGF静脉注射;组Ⅱ:BMSCs移植;组Ⅲ:VEGF静脉注射;组Ⅳ:DMEM注射作为对照组。4周后行免疫组化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组Ⅰ和组Ⅱ梗死及缺血心肌处可见大量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EF值组Ⅰ>组Ⅱ>组Ⅲ,组Ⅳ(均为P<0.01)。结论:同种异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联合VEGF静脉注射能改善心功能,有利于心肌梗死后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miR-133a-3p负调控NG2参与肌成纤维细胞活化的机制研究
14
作者 张航 岳闻慧 +1 位作者 杨乐 李丽英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8期1570-1578,共9页
该文旨在探讨在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s,MFs)活化的过程中,微小RNA(microRNA,miRNA)对神经胶质抗原2(neuron-glial antigen 2,NG2;基因名:Cspg4)表达的调控及其分子机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 该文旨在探讨在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s,MFs)活化的过程中,微小RNA(microRNA,miRNA)对神经胶质抗原2(neuron-glial antigen 2,NG2;基因名:Cspg4)表达的调控及其分子机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BMSCs)经miRNA mimics转染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后,采用qRT-PCR方法检测Cspg4以及MFs活化标志物的表达;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Cspg4与miRNA的结合情况。结果显示,MFs活化后,Cspg4的表达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方式上调,且与MFs的活化标志物呈正相关。敲减Cspg4后,MFs的活化标志物表达下调。在肝损伤模型中,miR-133a-3p表达下调,且与Cspg4呈显著负相关。miR-133a-3p通过与Cspg43ʹ非翻译区(3ʹuntranslated region,3ʹUTR)的特定位点结合,对Cspg4进行转录后调控。miR133a-3p可以抑制TGFβ1诱导的Cspg4和MFs活化标志物的水平升高。总之,miR-133a-3p通过负调控NG2的表达参与了MFs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抗原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肌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miR-133a-3p
原文传递
Enhanced critical-sized bone defect repair efficiency by combining deproteinized antler cancellous bone and autologous BMSCs 被引量:2
15
作者 Jin-Qi Wei Yun Liu +4 位作者 Xue-Hui Zhang Wei-Wei Liang Tuan-Feng Zhou Hua Zhang Xu-Liang De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845-850,共6页
Previously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calcinated antler cancellous bone(CACB)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bone defect repair,due to its highly similar composition and architecture to natural extracellular bone matrix.Thi... Previously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calcinated antler cancellous bone(CACB)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bone defect repair,due to its highly similar composition and architecture to natural extracellular bone matrix.This study is aiming at seeking for an optimal strategy of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CACB and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 in bone defect repair.In vitro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CACB promoted the adhesion,spreading and viability of BMSCs.Increased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duction and expression of osteogenic markers in BMSCs were observed when seeded on CACB scaffolds.The cells ceased to proliferation in the dual effect of CACB and osteogenic induction at the early stage of incubation.Hence synergistic effect of CACB combined with autologous undifferentiated BMSCs in rabbit mandible critical-sized defect repair was further evaluated.Histological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loading the CACB with autologous BMSCs resulted in enhanced new bone formation and angiogenesis when compared with implanted CACB alone.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CACB and autologous BMSCs should become potential routes to improve bone repair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inated antler cancellous bon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Xenogenic bone graft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技术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秦浩 徐倩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95-798,共4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易于获得,贴壁生长,具备优良的成膜特性,是现代组织工程学中理想的种子细胞。由于具有良好的分化能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被广泛地应用于组织再生工程。常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包括单层细胞膜片、共培养细胞膜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易于获得,贴壁生长,具备优良的成膜特性,是现代组织工程学中理想的种子细胞。由于具有良好的分化能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被广泛地应用于组织再生工程。常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包括单层细胞膜片、共培养细胞膜片、多层细胞膜片、三维培养细胞膜片、细胞膜片片段等。本文就近年来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细胞膜片的方法及其应用做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膜片技术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小鼠BMSCs和人源UCMSCs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17
作者 岳静 庄安琪 +4 位作者 廉润通 陈艳 陈善梅 刘光富 伍义行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618-625,共8页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小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BMSCs)和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生物学共性特征,为选择hUCMSCs作为移植细胞,开展临床前体内药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联合“红细胞裂解法”,分离...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小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BMSCs)和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生物学共性特征,为选择hUCMSCs作为移植细胞,开展临床前体内药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联合“红细胞裂解法”,分离、纯化得到mBMSCs,再与已有的hUCMSCs进行比较,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两者的形态学特点,采用cck8法比较两者增殖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者表面标志物及干性标志物表达。结果:mBMSCs和hUCMSCs的形态特征高度相似,均呈螺旋状贴壁生长,形态均一,多成梭形。但mBMSCs传代至7代以上,则形态开始改变,有分化趋势,而hUCMSCs传至10代以上,仍稳定生长。mBMSCs和hUCMSCs的表面标志物表达高度相似,CD90及CD105表达率均≥95%,CD45及CD34表达率均≤2%。此外,与mBMSCs相比,hUCMSCs展示了更高的体外增殖活性,并且干性标志物Oct-4、Sox2和Nanog的表达量更高,这可能与细胞来源及体外培养条件有关。结论:mBMSCs和hUCMSCs的形态学特征及表面标志物表达有高度相似性,但hUCMSCs体外增殖活性和干性标志物表达量相对较高。该研究为以hUCMSCs作为移植细胞开展临床前体内药效评价提供了部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 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犬牙槽骨干细胞与髂骨骨髓干细胞成骨能力的体内实验比较研究
18
作者 顾旷 周洁 +6 位作者 周咏 吴涛 徐孟丹 王默涵 郑文龙 邹多宏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61-1865,共5页
目的比较拉布拉多犬牙槽骨干细胞(Al-BMSC)与髂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I-BMSC)促进犬种植体近中临界骨缺损修复以及与种植体实现骨结合的能力。方法构建拉布拉多犬下颌骨种植体近中临界骨缺损动物模型,分别植入β-TCP+Al-BMSC、β-TCP+I-B... 目的比较拉布拉多犬牙槽骨干细胞(Al-BMSC)与髂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I-BMSC)促进犬种植体近中临界骨缺损修复以及与种植体实现骨结合的能力。方法构建拉布拉多犬下颌骨种植体近中临界骨缺损动物模型,分别植入β-TCP+Al-BMSC、β-TCP+I-BMSC及单纯β-TCP。术后4周、8周、10周分别注射荧光标记物四环素、钙黄绿素与茜素红,术后12周获取标本进行荧光标记组织学分析以及硬组织切片组织学分析。结果荧光标记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β-TCP+Al-BMSC组和β-TCP+I-BMSC组的荧光表达量均比单纯β-TCP组多(P <0. 05)。β-TCP+Al-BMSC组与β-TCP+I-BMSC组的荧光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硬组织切片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β-TCP+Al-BMSC组和β-TCP+I-BMSC组的新骨形成面积均比单纯β-TCP组多(P<0. 05),β-TCP+Al-BMSC组和β-TCP+I-BMSC组间的新骨形成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TCP+I-BMSC组种植体周围骨结合率高于β-TCP+Al-BMS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Al-BMSC和I-BMSC均可促进种植体近中临界骨缺损的修复,两者的成骨能力没有明显差异。IBMSC可以促进更多的种植体周围骨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干细胞 髂骨骨髓干细胞 Β-磷酸三钙
下载PDF
牵张力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9
作者 张志明 叶芝魁 蒋校文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探讨牵张力作用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分离并培养小鼠BMSCs,并将BMSCs分为对照组、牵张力作用6 h组、牵张力作用12 h组和牵张力作用12 h+雷帕霉素(Rap)组,采用多单元细胞拉伸装置... 目的:探讨牵张力作用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分离并培养小鼠BMSCs,并将BMSCs分为对照组、牵张力作用6 h组、牵张力作用12 h组和牵张力作用12 h+雷帕霉素(Rap)组,采用多单元细胞拉伸装置施加动态牵张力进行干预。生化法检测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骨膜蛋白(POSTN)含量;RT-qPCR检测细胞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Osterix和骨桥蛋白(OPN)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RUNX2、OCN、Osterix、OPN、POSTN、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磷酸化mTOR(p-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牵张力作用6 h组和12 h组细胞中ALP活性及RUNX2、Osterix、OCN和OPN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上清液POSTN含量、细胞中POSTN蛋白及p-mTOR/mTOR蛋白比值也显著升高(均P<0.05),且牵张力作用12 h组更明显。与牵张力作用12 h组比较,牵张力作用12 h+Rap组细胞中ALP活性和RUNX2、OCN、Osterix、OP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而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POSTN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牵张力通过介导POSTN表达调控mTOR信号通路激活,从而促进BMSCs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膜蛋白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成骨分化
下载PDF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Hair Growth and Regeneration Using Bioactive Formulation Containing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Derived Conditioned Medium
20
作者 Pawan Kumar Gupta Samatha Bhat +2 位作者 Suresh Kannan Raviraja N. Seetharam Udaykumar Kolkundkar 《Journal of Cosmetics, Dermatological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23年第3期182-208,共27页
Background and Aims: Androgenetic alopecia (AGA) is a common form of hair loss in both men and women. Despite its high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patient morbidity, the approved therapeutic options are limited to finas... Background and Aims: Androgenetic alopecia (AGA) is a common form of hair loss in both men and women. Despite its high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patient morbidity, the approved therapeutic options are limited to finasteride and minoxidil. The present study is aimed at assessing the efficacy of hair serum formulation, Trichosera<sup>®</sup>containing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conditioned media as an active ingredient, for hair fall control and hair regrowth in healthy Indian human volunteers. Methods: The product was made using a 20% concentration of 10X Conditioned Media along with excipients. The final product was tested for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biomarkers, total protein content and microbial limits as per our in-house specifications. Results: The primary irritation patch test showed that the product is non-irritant and dermatologically safe. A clinical study on 40 subjects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bioactive formulation in hair fall control and hair regrowth in healthy volunteers. Phototrichogram measurement showed hair density and hair growth rat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11.54% and 18.66% at week 24. Hair tensile strength als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41.10% at 12 weeks follow-up. Hair pull test, to see a reduction in pulled hair and comb’s test to show a decrease in hair fall significantly improved from week 4 onward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adverse events in response to the product application. Conclus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hair serum product is completely safe on direct application to the scalp and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hair growth rate, hair density, scalp condition and reduction in hair fal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chosera®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Conditioned Media Hair Fall Hair Regrowth Human Volunteer Stud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