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6年-2019年芜湖地区血液报废主要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6
1
作者 张莺 《基层医学论坛》 2020年第34期4973-4976,共4页
目的分析芜湖地区血液报废原因,探讨其主要因素,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方法使用血站管理软件,回顾性统计2016年-2019年的血液报废数据,分析血液报废主要因素。结果2016年-2019年的采集制备量分别为:102760 U、104071 U、100320U和111764 U... 目的分析芜湖地区血液报废原因,探讨其主要因素,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方法使用血站管理软件,回顾性统计2016年-2019年的血液报废数据,分析血液报废主要因素。结果2016年-2019年的采集制备量分别为:102760 U、104071 U、100320U和111764 U;年报废量(率)分别为:4294.5 U(4.2%)、4063U(3.9%)、2788.5 U(2.8%)和5080 U(4.5%);报废品种最多的是新鲜冰冻血浆7571 U;检测因素血液报废量(率)显著高于非检测因素(P<0.05)。其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因素占比最高,40.8%,其次是HBsAg,12.9%;非检测因素中脂肪血报废占比最高,7.6%。2019年检测因素报废率从2.1%升高到4.0%,主要因为ALT因素的报废率相比于2018年有显著升高(P<0.05)。非检测因素报废率4年内呈现平稳降低趋势。结论芜湖地区降低血液报废率的工作重点应在ALT和脂肪血的初筛控制上,尤其是降低ALT高危人群的招募比例,有助于减少后期检测因素造成的血液报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报废 原因分析 血液管理 血液资源 血源招募
下载PDF
2015~2019年长春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于小棠 韩瑜 刘然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7期179-181,共3页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长春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及应对策略,以保障临床血液安全、充足供应。方法 收集长春市2015~2019年无偿献血血液报废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分析血液报废情况、检测原因报废情况及非检测原因报废情况。结果 2015~201...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长春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及应对策略,以保障临床血液安全、充足供应。方法 收集长春市2015~2019年无偿献血血液报废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分析血液报废情况、检测原因报废情况及非检测原因报废情况。结果 2015~2019年血液总报废率分别为4.0%、3.8%、3.4%、2.9%、3.2%,各年度血液总报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年度血液报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报废血液中检测原因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 33.2%)、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30.6%)、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 12.9%)、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 12.3%)、HIVAg/Ab(8.0%)、核酸检测(NAT, 3.1%)。报废血液中非检测原因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破损(52.2%)、其他(凝块、非标量、溶血等, 14.9%)、颜色异常(14.1%)、不规则抗体(7.8%)、乳糜血(6.7%)、蛋白析出/絮状物(4.3%)。结论 加强对无偿献血血液采、制、检、供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精准把控不合格血液的产生原因,对保护献血者的爱心、提高血液质量、保障临床血液供应充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报废 血液资源 血液供应 无偿献血
下载PDF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不合格献血者特征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麦利 杜丹 +3 位作者 韩晓燕 林玲 王爱云 李敏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7期952-955,共4页
目的分析渭南地区2017—2019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献血者检测结果,提供科学合理的宣传、招募、征询及初筛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渭南地区2017—2019年无偿献血人群ALT速率法检测结果,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 目的分析渭南地区2017—2019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献血者检测结果,提供科学合理的宣传、招募、征询及初筛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渭南地区2017—2019年无偿献血人群ALT速率法检测结果,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次数献血者,以及不同献血季节的ALT不合格率。分析ALT合并4项输血感染疾病不合格结果情况及ALT不合格献血者ALT检测值区间分布情况。结果120817人次无偿献血人群中检测出455人次ALT不合格,ALT不合格率为0.38%,且不同年份间ALT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不合格人群特征:男性高于女性;在25~<35岁年龄段最高;不同职业人群以工人最高,医生最低;在第1季度最高;不同文化程度及献血次数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5人次ALT不合格献血者以单项ALT不合格为主,占99.34%,有1人次ALT合并抗-HCV不合格,2人次ALT合并TP不合格。ALT不合格献血者ALT以分布在50~60 U/L区间人次最多,占80.00%。结论渭南地区献血者人群ALT不合格以不良生活习惯因素引起的ALT低程度升高为主,针对ALT不合格人群特征,对宣传招募、征询采集、ALT检测过程等环节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实验室ALT不合格率,节约血液资源,降低血站运营成本,稳定献血者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不合格 节约 血液资源 献血者
下载PDF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2种抽样方式质量结果的分析
4
作者 石圆圆 郁正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0期154-157,共4页
目的 分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2种抽样方式的质量结果,探讨分样抽检模式在连云港市红十字中心血站质量抽检中的应用,以提高血液质量,节约血液资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5月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结果,比较2种抽样方式的差... 目的 分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2种抽样方式的质量结果,探讨分样抽检模式在连云港市红十字中心血站质量抽检中的应用,以提高血液质量,节约血液资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5月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结果,比较2种抽样方式的差异。结果 2种抽样方式外观、血红蛋白含量、储存期末溶血率、无菌试验抽检合格率均为100%;分袋抽样组容量、血细胞比容、白细胞残留量合格率分别为97.87%、100%、96.81%;整袋抽样组容量、血细胞比容合格率分别为93.33%、9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袋抽样组与整袋抽样组血细胞比容、总血红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袋抽样组储存期末溶血率为(0.23±0.18)%,高于整袋抽样组的(0.11±0.07)%(P<0.001)。结论 采用分袋抽样模式完成血液常规抽检,可以节约血液资源;准确检测结果同时严格控制采血、制备过程中各项关键控制点,为临床提供充足、安全的血液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分袋抽样 整袋抽样 血液质量 血液资源 质量控制
下载PDF
采供血机构中关于献血者ALT检测策略的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仲元 杨振宇 +3 位作者 付凌梅 窦畅 张珩 周童菲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35期151-153,共3页
目的分析昆明地区献血前筛查ALT项目和献血前不筛查ALT项目的血液报废情况,在采血量和报废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达到既能节约时间和成本、提高效率,又能有效控制ALT血液报废率的目的。方法选取昆明地区2016年1月—2018年5月血液采集... 目的分析昆明地区献血前筛查ALT项目和献血前不筛查ALT项目的血液报废情况,在采血量和报废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达到既能节约时间和成本、提高效率,又能有效控制ALT血液报废率的目的。方法选取昆明地区2016年1月—2018年5月血液采集人群共计307929人次作为研究对象,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前经过ALT筛查和未经ALT筛查检测结果ALT不合格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16年1月—2018年3月ALT报废率在进行献血前ALT检测的情况下平均为0.78%,2018年4—5月在不进行献血前筛查的情况下ALT总的报废率为1.96%,但其中团体献血,特别是高校、部队等ALT报废率仅为0.59%。结论在街头无偿献血现场应用干式生化仪坚持实施献血前ALT筛查,可以显著降低无偿献血的不合格率。如果街头献血前不进行ALT检测,将会浪费大量血液资源,对今后的献血员血液赔付也会造成巨大压力。在团体献血中,特别是高校、部队等献血前可不进行ALT检测,既能有效提高效率,报废率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供血机构 献血者ALT检测 报废率 血液资源
下载PDF
自体血连续回输机在凶险型前置胎盘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思宇 郑宏 王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4期125-127,139,共4页
目的分析自体血连续回输机在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8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凶险型前置胎盘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120例患者,按术中是否有使用自体血连续回输机将其分为A... 目的分析自体血连续回输机在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8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凶险型前置胎盘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120例患者,按术中是否有使用自体血连续回输机将其分为A组(n=60)和B组(n=60),A组60例患者在术中有应用自体血连续回输机,B组60例患者术中未应用自体血连续回输机。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血液回输情况及其各项血液检查指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输注各异体血制品的量及比率低于B组(P<0.05);A组术前准备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术后血液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使用自体血连续回输机可有效降低输注各异体血制品的量及比率,维持机体循环血量,合理的节约血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连续回输机 凶险型前置胎盘 剖宫产 血液资源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方案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智敏 霍宝锋 +4 位作者 王莉娟 梁海燕 林奕斌 何辉 张天弼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22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检测(NAT)反应性献血者可行性归队方案。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韶关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中HBV NAT反应性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无反应性的献血者。召回63例进入归队流程,分别于第3、6个月时...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检测(NAT)反应性献血者可行性归队方案。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韶关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中HBV NAT反应性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无反应性的献血者。召回63例进入归队流程,分别于第3、6个月时进行追踪随访检测,采用ELISA与病毒NAT复检反应性项目,统计2次复检结果合格率情况,评估献血者归队献血资格,分析HBV NAT反应性献血者可行性归队方案。结果2015—2020年献血人数共146319例,共召回63例归队复查;63例HBV NAT反应性献血者第1次追踪检测结果ELISA筛查反应性1例,占1.59%;NAT筛查反应性9例,占14.29%;53例ELISA无反应性/HBV DNA无反应性献血者第2次追踪检测结果ELISA筛查反应性为0例,NAT筛查反应性为5例,占9.43%;经2次追踪复查结果显示,有76.19%(48/63)的献血者ELISA无反应性/HBV DNA无反应性,符合归队献血资格。结论HBV NAT反应性献血者中存在假反应性结果,也存在感染康复期群体,开展献血归队方案可为献血者归队的科学管理程序提供依据,有利于减少血源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核酸检测 献血者 归队 血源
下载PDF
某三甲儿童医院2016年~2020年临床用血情况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卢汉文 许欣宜 吴跃平 《智慧健康》 2022年第8期193-196,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儿童医院临床用血数据,为小儿输血和血液资源调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6年~2020年临床用血量、出院人次、出院人均用血量、手术台次、手术台均用血量、成分输血率、各血液成分用血量及内外科主要用血科室等... 目的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儿童医院临床用血数据,为小儿输血和血液资源调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6年~2020年临床用血量、出院人次、出院人均用血量、手术台次、手术台均用血量、成分输血率、各血液成分用血量及内外科主要用血科室等用血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2016年~2019年各年度用血量、出院人次、出院人均用血量、手术台次、手术台均用血量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受疫情影响大部分指标有下降。各血液成分输注量以红细胞和血小板为主,血浆和冷沉淀次之,占比分别为25.53%、65.47%、6.93%、2.08%,成分输血率在99.99%以上。内科和外科血液使用量分别占93.95%和6.05%,内科主要用血科室是血液肿瘤科、PICU、新生儿科,外科主要用血科室是神经外科、胸心外科和普通外科。结论某儿童医院2016年~2019年临床用血量随医疗业务增长而快速增加,以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增加为主,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有回落。定期分析临床用血情况,有助于科学制定储血计划和合理调配血液资源以满足临床用血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用血 血液资源 储血
下载PDF
ALT作为血液质量判断指标的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漆萍 钟方才 +2 位作者 万小涛 邓文英 吴垚林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评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作为血液质量判断指标的价值。方法:对经过初筛合格且ALT>40U/L的标本使用ELISA方法检测HBsAg、抗-HCV,利用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ch-niques,NAT... 目的:评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作为血液质量判断指标的价值。方法:对经过初筛合格且ALT>40U/L的标本使用ELISA方法检测HBsAg、抗-HCV,利用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ch-niques,NAT)对标本进行HBV-DNA和HCV-RNA的检测。结果:3 675份无偿献血者标本中有397份(10.80%)ALT>40U/L。在这397份标本中有389份(97.99%)的HBsAg和抗-HCV定性均阴性、HBV-DNA和HCV-RNA定量均呈现低拷贝数。而另8份(2.01%)标本的HBV-DNA或HCV-RNA呈现高拷贝数,其中3份标本HBsAg定性阳性、HBV-DNA呈现高拷贝数;4份标本抗-HCV定性阳性、HCV-RNA呈现高拷贝数;1份标本HBV-DNA呈现高拷贝数,HBsAg和抗-HCV定性阴性。结论:ALT作为判断血液质量的指标将造成大量血液资源的浪费。采用NAT作为判断血液质量指标,既能保证血液质量,又能保证血液不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核酸检测技术 血液质量 血液资源
下载PDF
血液资源供需失衡原因分析和对策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文彪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11期195-196,共2页
近年来,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技术也有了飞速发展,同时医疗机构在临床用血也不断的增长。但由于各种原因阻碍临床用血的发展,如血液资源供应十分紧缺、政府在血液上的调控价格偏低等,导致了我国血液资源的供应量不能够大幅... 近年来,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技术也有了飞速发展,同时医疗机构在临床用血也不断的增长。但由于各种原因阻碍临床用血的发展,如血液资源供应十分紧缺、政府在血液上的调控价格偏低等,导致了我国血液资源的供应量不能够大幅度的增加,呈现为持续的紧张状态,从而出现血液供给满足不了临床需求的现状。结合目前将面临全民医保及二孩政策的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系列政策的落实,临床用血供需失衡将加剧,医疗机构应抓住此契机,创新技术,努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用血 血液资源供需失衡 对策
下载PDF
输血门诊开展贮存式自体输血的调查分析
11
作者 邢晓娜 魏中菲 张凯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17期162-165,共4页
目的 研究输血门诊开展贮存式自体输血(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PABD)在临床的应用情况。方法统计分析2018—2022年天津市天津医院贮存式自体血采集情况、弃血情况以及2020—2022年输血门诊贮存式自体血采集情况。结果 ... 目的 研究输血门诊开展贮存式自体输血(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PABD)在临床的应用情况。方法统计分析2018—2022年天津市天津医院贮存式自体血采集情况、弃血情况以及2020—2022年输血门诊贮存式自体血采集情况。结果 2018—2022年贮存式自体血采集量呈上升趋势,有效节约异体血2 026 U(1 U=200 mL);2018—2022年贮存式自体血弃血量达57 400 mL,且呈上升趋势,与贮存式自体血采集量呈相同的变化趋势;2020—2022年天津市天津医院输血门诊PABD采集量分别占当年PABD采集总量的56.71%(83 300/146 900)、19.79%(24 900/125 800)、23.25%(51 200/220 200),有效节约异体血797 U。结论 建立输血门诊可有效提高贮存式自体血采集量,节约血液资源,拓宽血源,保障患者用血安全,对自体输血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门诊 贮存式自体输血 临床用血 节约血液资源 用血安全 弃血率
下载PDF
2012—2018年兰州地区血液调剂现状调查 被引量:2
12
作者 关晓梅 张支凤 +2 位作者 谢英 张淑贤 王玲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67-369,共3页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血液调剂现状,为进一步完善全省血液调剂联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兰州地区和省内13家中心血站之间2012—2018年调剂血液数据,分析调剂血液血量增长情况、品种构成、血型及地域分布。结果2012—2018年兰州地区调...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血液调剂现状,为进一步完善全省血液调剂联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兰州地区和省内13家中心血站之间2012—2018年调剂血液数据,分析调剂血液血量增长情况、品种构成、血型及地域分布。结果2012—2018年兰州地区调入血液血量呈逐年上升趋势,7年间血量增长了97.35%(由16077.50 U增加至31729.75 U),品种以血浆类为主,占比64.26%(101462.50 U/157895.25 U);调拨血液血量趋势平稳,血液品种以红细胞类为主,占比73.09%(4705.50 U/6438.25 U)。从区域分布来看,东区血液调剂量最多,占总血液调剂量51.72%(84996.75 U/164333.5 U);特殊区域仅陇南血站单家的血液调剂血量占到了总血液调剂量的21.27%(34957.75 U/164333.5 U);兰州地区调拨血液品种偏向于部分血站因条件限制尚未开展的特殊需求血液。结论省内血液调剂联动机制运行良好,有效均衡了全省血液资源的合理应用。建议尽快统一全省血站血液信息管理系统,解决外调血液更换标签存在的弊端;各血站应积极探索解决目前调剂血液运输车辆短缺及血液质量安全长效稳定的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管理 血液调剂 联动机制 均衡血液资源
下载PDF
“无输血手术”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普山 黄焕雷 钟彩霞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7-659,共3页
目的探讨"无输血手术"在心血管外科手术的疗效观察,以有效减少异体血液的输注,实现"无输血手术",节约血液资源。方法在本院2010–2011年我院成人心脏手术82例作为实验组,同期65例成人心脏手术作为对照组,分析未输... 目的探讨"无输血手术"在心血管外科手术的疗效观察,以有效减少异体血液的输注,实现"无输血手术",节约血液资源。方法在本院2010–2011年我院成人心脏手术82例作为实验组,同期65例成人心脏手术作为对照组,分析未输血患者和输血患者术前和术后住院期间Hct、Hb、WBC以及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实验组65名患者实现无输血手术(79.27%),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术前血小板(202.6±61.73)×109和(197.4±65.91)×109、Hb(131.6±15.64)g/L和(130.7±16.97)g/L、WBC(4.7±0.86×1012和(4.5±0.67)×1012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d 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Hct(0.37±0.06)和(0.36±0.07)、WBC(3.94±0.49)×1012和(4.05±0.44)×1012,Hb(110.9±12.1)g/L和(116.8±15.2)g/L,P<0.05。实验组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7.8±1.6)d和(9.5±4.3)d,P<0.05。结论 "无输血手术"在心血管外科手术的应用是有效和可行的,可大量减少成人心脏手术异体血液的输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输血手术 心血管手术 血液资源
下载PDF
新鲜冰冻血浆临床不合理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香花 罗金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9期1063-1063,1065,共2页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临床不合理应用的趋向。方法将2009年1-12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患者作使用合理与否分析。结果使用新鲜冰冻血浆合理者占17%,不合理者占83%。结论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新鲜冰冻血浆不合理应用的状况...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临床不合理应用的趋向。方法将2009年1-12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患者作使用合理与否分析。结果使用新鲜冰冻血浆合理者占17%,不合理者占83%。结论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新鲜冰冻血浆不合理应用的状况比我国内地同级医院要高出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不合理 血液资源
下载PDF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用于胸科手术的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冬梅 马传根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1349-1351,共3页
目的 探讨围术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AHH)联合控制性降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 40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AHH联合控制性降压组 (Ⅰ )和对照组 (Ⅱ )各 2 0例。两组术中监测MAP、CVP、HR ,并在术前、AHH1h及术后 2 4h测... 目的 探讨围术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AHH)联合控制性降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 40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AHH联合控制性降压组 (Ⅰ )和对照组 (Ⅱ )各 2 0例。两组术中监测MAP、CVP、HR ,并在术前、AHH1h及术后 2 4h测定Hb、Hct、PLT ,记录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和输血量。结果 Ⅰ组MAP显著低于术前 (P <0 0 1)和Ⅱ组 (P <0 0 1) ,AHH后两组CVP均明显升高 (P <0 0 1) ,但Ⅰ组低于Ⅱ组 (P <0 0 1)。Hb、Hct较术前水平明显降低、但均仍在正常代偿范围 ;Ⅰ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Ⅱ组 ,输血量Ⅱ组 9例 ,Ⅰ组未输血。两组HR无明显变化。结论 AHH联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 ,可明显减少手术中出血量 ,减少输血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输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血源浪费 ,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是临床上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血液保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H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降压 术前 胸科手术 输血量 术中出血量 结论 CVP 水平
原文传递
脐血采集质量与不同分娩方式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小珍 陈惠珍 +1 位作者 罗伟琼 黄春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7年第3期206-207,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脐血源质量的因素及提高采集脐血的方法。方法对398例产妇的脐血收集过程中各项产科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其与脐血采集质量的关系。结果不同分娩方式、不同胎盘娩出方式均与脐血采集质量有显著相关性(P<0.01),采集过程中顺... 目的探讨影响脐血源质量的因素及提高采集脐血的方法。方法对398例产妇的脐血收集过程中各项产科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其与脐血采集质量的关系。结果不同分娩方式、不同胎盘娩出方式均与脐血采集质量有显著相关性(P<0.01),采集过程中顺产的污染率为2.42%,比剖宫产的污染率(0.92%)高。结论分娩方式、胎盘娩出方式、采集过程中的污染等都可影响脐血源的质量。充分评估、选择合适的供者和采集方法可有效提高脐血采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方式 脐血采集 脐血源质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杭州“7·5”公交纵火事件中血液资源管理与实践
17
作者 许爱琴 王中华 +4 位作者 潘凌凌 胡秋月 王蕾 徐健 吕杭军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4-455,共2页
目的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的有效运作对突发事件血液资源管理的管理的重要性。方法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的启动,掌握突发事件血液资源经历应急聚积、理性控制和平稳三个阶段特征分阶段进行有效的血液安全宣传,招募引导保留血液资源。结果 7&... 目的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的有效运作对突发事件血液资源管理的管理的重要性。方法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的启动,掌握突发事件血液资源经历应急聚积、理性控制和平稳三个阶段特征分阶段进行有效的血液安全宣传,招募引导保留血液资源。结果 7·5事件发生后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的有效运作是应对此次事件的关键。通过本次血液资源应急管理的三阶段控制步骤,有效避免血液过期浪费的风险。回顾性分析血液报废率与同期相比无明显改变,说明此次事件中的血液安全可控。结论血站应进一步锻炼以血源和血液保障预案为核心,以后勤、信息、新闻应对等预案为辅的应急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应急供血 血液资源管理
下载PDF
一类受血资源影响的R-M模型的稳定性研究
18
作者 张群英 葛静 《生物数学学报》 2016年第4期483-488,共6页
基于经典的Ross-MacDonald(R-M)疟疾模型,我们考虑了扩散以及蚊子的血资源在疟疾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利用上下解及迭代方法研究了新的R-M模型平衡点的渐近性态.理论结果和数值模拟表明,血餐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影响疟疾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反应扩散方程 传染病模型 血资源 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