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6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芍总甙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4
1
作者 刘超 王静 杨军 《中药材》 CAS CSCD 2000年第9期557-560,共4页
观察了赤芍总甙的活血化瘀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赤芍总甙可以显著改善机体微循环状态,降低血清、血浆粘度,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
关键词 赤芍总甙 微循环 血液粘度 活血化瘀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血液流变学研究 被引量:80
2
作者 沈连忠 崔艳英 王淑仙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622-623,共2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动物血液粘弹性、血液凝固过程以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给药,测定全血的血液粘弹性;分离血小板,测定高、低浓度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半数抑制浓度;小鼠iv给药,测定给药后血液凝固过...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动物血液粘弹性、血液凝固过程以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给药,测定全血的血液粘弹性;分离血小板,测定高、低浓度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半数抑制浓度;小鼠iv给药,测定给药后血液凝固过程。结果:体外可明显延长大鼠的复钙时间,减缓血液粘、弹性的增加速率,降低血液的最大粘、弹性;小鼠iv100,200mg/kg明显延长血液凝固时间,对血液纤维网的形成以及血凝块的退缩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体外能抑制高、低浓度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并对低浓度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促进解聚作用。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具有降低血液粘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血液粘弹 血液凝固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47
3
作者 韩淑燕 李海霞 +1 位作者 文宗曜 屠鹏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3-187,共5页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100mg·kg-1阳性对照组、PNS50和100mg·kg-1组,每日早晚ig给药各1次,共7次。第5次给药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s...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100mg·kg-1阳性对照组、PNS50和100mg·kg-1组,每日早晚ig给药各1次,共7次。第5次给药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sc给予肾上腺素加冰浴造成急性血瘀模型。在切变率200~1s-1范围内采用锥板法测定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微量毛细管法测定红细胞压积;光电比浊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凝聚和光电电磁法测定凝血参数。结果模型组大鼠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凝聚率增加,红细胞压积升高,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缩短。而与模型组相比,大鼠ig给予PNS50和100mg·kg-1均能显著降低全血粘度200s-1:(4.5±0.4)vs(4.1±0.4),(4.0±0.3)mPa.s;100s-1:(5.0±0.4)vs(4.4±0.5),(4.4±0.4)mPa.s;50s-1:(5.6±0.5)vs(4.9±0.6),(4.9±0.4)mPa.s;1s-1:(27.1±3.0)vs(22.2±4.6),(22.0±3.5)mPa·s及血浆粘度50s-1:(1.51±0.14)vs(1.33±0.10),(1.32±0.08)mPa.s,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0.49±0.02vs0.45±0.03,0.44±0.03、红细胞聚集指数(5.5±0.4)vs(5.0±0.5),(5.0±0.6)和血小板凝聚率(32±3)% vs(26±3)%,(24±4)%;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4.8±0.3)vs(4.2±0.4),(4.1±0.3)g·L-1,以及延长凝血酶时间(25.2±2.7)vs(30.5±4.7),(31.2±3.9)s和凝血酶原时间(14.5±1.1)vs(15.7±1.1),(15.8±1.0)s。结论PNS能显著改善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血液流变学 血液凝固 血小板凝聚 全血凝固时间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山茱萸醇提物对实验动物血糖、血脂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被引量:36
4
作者 刘保林 朱丹妮 +1 位作者 禹志领 严永清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9-21,共3页
山茱萸醇提物10,20 g/kg×7 d,ig可降低正常小鼠血糖和血脂;10,20 g/kg×3 d,ig可降低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的血糖。1.0,0.5 g/kg,ⅳ能抑制正常家兔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液粘滞度。
关键词 山茱萸 血糖 血脂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等的影响 被引量:38
5
作者 李飞 杨思军 +4 位作者 马玉美 谷德祥 吕忻刚 施九妹 朱蓉 《中华理疗杂志》 1996年第1期31-33,共3页
为研究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O)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机制,我们选择经头颅CT证实发病3天以内的脑梗塞患者124例,随机分为UBIO组和复方丹参对照组各62例.疗程10天。UBIO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30.6%... 为研究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O)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机制,我们选择经头颅CT证实发病3天以内的脑梗塞患者124例,随机分为UBIO组和复方丹参对照组各62例.疗程10天。UBIO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30.6%及88.7%,对照组为12.9%及72.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UBIO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脑血流量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而对照组不明显。UBIO组血小板粘附及聚集功能明显抑制。从而认为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治疗急性脑梗塞效果明显,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脑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血液流变学 光量子疗法
下载PDF
肿瘤转移与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刘永惠 杨晓峰 +3 位作者 周冬枝 郑清莲 崔雅清 张玉五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50-51,58,共3页
目的 :研究肺癌及其转移患者血小板聚集、黏附功能的变化 ,阐述肿瘤转移与血瘀证、微观血瘀证的关系。方法 :经中医辨证分型 ,采用TYXN 91智能血液聚集仪和玻珠柱法检测肺癌患者 4 7例 ,肺癌转移患者 2 0例 ,健康人 2 0例血小板凝集最大... 目的 :研究肺癌及其转移患者血小板聚集、黏附功能的变化 ,阐述肿瘤转移与血瘀证、微观血瘀证的关系。方法 :经中医辨证分型 ,采用TYXN 91智能血液聚集仪和玻珠柱法检测肺癌患者 4 7例 ,肺癌转移患者 2 0例 ,健康人 2 0例血小板凝集最大值 (MAR)和血小板黏附率 (PAD)。结果 :肺癌转移患者、肺癌患者与健康人MAR、PAD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P <0 0 1) ;且肺癌转移患者较肺癌患者MAR、PAD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 <0 0 5 )。结论 :恶性肿瘤及其转移患者血小板聚集、黏附功能亢进与肿瘤从发病到转移呈正相关 ,揭示恶性肿瘤普遍存在着血瘀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血瘀证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黏附
下载PDF
冠心宁片对气滞血瘀大鼠抗血小板聚集和保护血管内皮作用 被引量:35
7
作者 陈民利 寿旗扬 +4 位作者 潘永明 张建兵 桑睿 管敏文 吴碧元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86-589,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宁片对气滞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血液凝固和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连续15d给予低(0.3g·kg-1)、中(0.6g·kg-1)、高(1.2g·kg-1)剂量的冠心宁片后,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浸泡致大鼠气滞血... 目的:观察冠心宁片对气滞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血液凝固和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连续15d给予低(0.3g·kg-1)、中(0.6g·kg-1)、高(1.2g·kg-1)剂量的冠心宁片后,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浸泡致大鼠气滞血瘀,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粘附率、PT、TT、APTT和血浆TXB2、6KetoPGF1α、NO、ET以及血清SOD活性、MDA含量。结果:冠心宁片能使气滞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和粘附率明显下降,PT、TT、APTT明显缩短,血清中SOD活性明显提高、MDA含量明显下降,血浆NO浓度明显提高、ET水平明显降低,TXB2的含量上升、TXB2与6KetoPGF1α的比值下降。结论:冠心宁片可通过降低气滞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性增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宁片 气滞血瘀 大鼠 血小板聚集 血管内皮
下载PDF
丹参酮Ⅱ_A磺酸钠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5
8
作者 杨涓 董江川 +3 位作者 李大主 王博远 林静 张沛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294-1296,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89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他汀类降脂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两组均连续用药7天。...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89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他汀类降脂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两组均连续用药7天。于治疗开始前1天及结束次日检测两组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聚集率(PAG)与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CD42b及PAC-1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Fg、PAG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并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CD62p、CD63、CD42b及PAC-1表达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CD62p、CD63及PAC-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改善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浆Fg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小板活化可能是其治疗冠心病的途径之一。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62p、CD63、PAC-1、CD42b水平比较(%,珚x±s)组别时间例数CD62pPAC-1CD63CD42b对照组治疗前445.91±1.166.58±0.786.27±1.4989.32±15.54治疗后444.06±0.87*5.13±0.86*4.04±1.63*95.28±16.39*治疗组治疗前455.79±1.326.42±0.916.46±1.7290.11±13.47治疗后453.73±1.08*△△4.85±1.14*△3.91±1.58*△97.89±14.76*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3.3不良反应是其治疗CHD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磺酸钠 冠心病 血液流变学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膜糖蛋白
原文传递
葛根总黄酮对血液粘度、血栓形成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禹志领 张广钦 赵红旗 《中药材》 CAS CSCD 1997年第9期468-469,共2页
葛根总黄酮500或1000mg/kg,连续po 7d,能显著降低大鼠全血粘度、血小板粘附率,抑制血栓形成及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还能明显抑制ADP诱导的小鼠体内血小板血栓形成。
关键词 葛根异黄酮 血液粘度 血栓形成 血小板功能
下载PDF
陈皮、姜提取物对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被引量:34
10
作者 何少玲 张荣 +4 位作者 赵威 李晓波 李伟荣 宓穗卿 王宁生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陈皮、姜提取物对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评价其对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均匀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丹参滴丸对照药(81mg/kg)、陈皮、姜提取物高(0.36ml/kg)、中(0.18 ml... 目的:观察陈皮、姜提取物对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评价其对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均匀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丹参滴丸对照药(81mg/kg)、陈皮、姜提取物高(0.36ml/kg)、中(0.18 ml/kg)、低(0.09 ml/kg)剂量组。各组灌胃给药7天,在第6、7两天给药后1h,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8mg/kg)加冰水刺激法复制大鼠血瘀证模型。在第8天末次药后1h采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表现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电泳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增加(P<0.01)、红细胞变形性下降(P<0.01)的血液流变学异常现象;血小板聚集率也明显上升(P<0.01);陈皮、姜提取物低剂量对全血高切粘度、红细胞变形性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异常的改善作用不明显(P>0.05),其他给药组(0.36、0.18ml/kg)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上指标的作用,且与复方丹参滴丸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陈皮、姜提取物具有改善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具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血瘀证 血液流变学 血小板聚集率
原文传递
辛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33
11
作者 蒋明争 李琼 刘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7期1958-1961,共4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于我院初诊为高血压和(或)高血脂老年患者,根据血压、血脂分为高血压组64例,高血脂组71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65例作...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于我院初诊为高血压和(或)高血脂老年患者,根据血压、血脂分为高血压组64例,高血脂组71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65例作为合并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高血压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单药治疗,高血脂组采用辛伐他汀单药治疗,合并组采用辛伐他汀和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3组均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4组血液流变学、血小板活化情况。结果:治疗后,高血压组和合并组血压及血脂明显较治疗前降低,且合并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低切)、血浆黏度和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合并组较高血压组和高血脂组升高更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血脂组和合并组全血黏度(高、低切)、血浆黏度水平和CD62p、CD6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合并组降低幅度更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后可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及血小板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 辛伐他汀 苯磺酸氨氯地平 血液流变学 血小板活化
下载PDF
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凝血功能和电解质、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29
12
作者 赵蔚 邵伟 +2 位作者 时鹏才 孙传玉 侯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815-817,共3页
目的探讨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以下简称:高渗晶胶液)对患者凝血功能和电解质、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入室后局麻下行桡动脉及颈内静脉穿刺,以4ml/kg输注高... 目的探讨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以下简称:高渗晶胶液)对患者凝血功能和电解质、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入室后局麻下行桡动脉及颈内静脉穿刺,以4ml/kg输注高渗晶胶液,30min内输注完毕,输注后60min行麻醉诱导。分别在输注高渗晶胶液前(T0)、输注高渗晶胶液完毕即刻(T1)、输注高渗晶胶液后30min(T2)、60min(T3)、气管插管即刻(T4)和气管插管后5min(T5)监测:(1)HR、MAP、CVP、SpO2等;(2)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初期凝血形成时间(ACTonset)、纤维蛋白形成速率(CR)和血小板功能(PF);(4)血清K+、Na+、Ca2+、Hct、Hb及血糖(Blu)。结果与T0时相比,CVPT3时明显升高(P<0.05)。APTT、PT于T1时开始增加(P<0.05),T2时达到高峰(P<0.05),T3时恢复正常。输注高渗晶胶液后K+浓度降低,Na+浓度升高,T1时改变最为明显(P<0.05),T3时基本恢复至基础值;Hct、Hb随着输注液体的增加逐渐降低,与T0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适量输入高渗晶胶液(4ml/kg)对患者术中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和电解质、血糖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 血液凝固 血小板 电解质 血糖
下载PDF
脑梗死与心肌梗死患者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9
13
作者 赵琪彦 王莉 王培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心肌梗死患者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206例患者按病因分为心肌梗死组(69例)、脑梗死组(72例)和脑梗死合并心肌梗死组(65例);76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心肌梗死患者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206例患者按病因分为心肌梗死组(69例)、脑梗死组(72例)和脑梗死合并心肌梗死组(65例);76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血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的水平。结果脑梗死组、心肌梗死组患者的UA、Fib水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MPV、LDL-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且脑梗死和心肌梗死对UA、Fib、MPV、LDL-C指标的改变无交互效应(P>0.05)。脑梗死组和心肌梗死组患者的PDW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C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TCH和APOB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和APOA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脑梗死和心肌梗死对PDW、PCT的改变有交互效应(P<0.01)、对TG、TCH、APOB、APOA1、HDL-C的改变有交互效应(P<0.05)。结论检测脑梗死与心肌梗死患者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判断病情及预后均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心肌梗死 血脂 血尿酸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
下载PDF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28
14
作者 张丽中 刘建红 +2 位作者 范林霄 李合欣 张彦玲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9期987-990,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非妊娠妇女60名、健康晚期妊娠60名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58例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非妊娠妇女60名、健康晚期妊娠60名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58例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CD62p和血小板激活复合物(PAC)-1。全自动血凝仪采用凝固法检测PT、APTT、TT、FIB,免疫比浊法检测D-dimer,发色底物法检测AT-Ⅲ。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62p和PAC-1。结果与健康非孕组比较,健康晚孕组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各组PT、APTT明显缩短、AT-Ⅲ明显降低、FIB和D-dimer明显升高,CD62和PAC-1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健康晚期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PT、APTT明显缩短、AT-Ⅲ明显降低、FIB和D-dimer明显升高,CD62和PAC-1表达明显增加,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随病情加重,FIB、AT-Ⅲ、D-dimer、CD62p和PAC-1有增高趋势。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检测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情监测,早期防治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妊娠性 血液凝固 血小板活化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糖及凝血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26
15
作者 生侠 谢青 +2 位作者 刘彩霞 刘伟仙 符兰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3-136,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糖指标、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0月在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2例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患者...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糖指标、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0月在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2例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患者102例作为糖尿病组,健康体检者102例作为对照组。测定3组患者血糖指标、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参数。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病程长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高于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FPG、Hb A1c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糖尿病组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凝血酶原百分活动度(PT%)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FIB高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糖尿病组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体积分布宽度(PDW)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LCR、MPV、PDW高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糖指标、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参数存在异常,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可能与血糖、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参数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血糖 凝血因子 血小板
下载PDF
血小板、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王大秀 韩继武 《胃肠病学》 2018年第8期486-488,共3页
背景:越来越多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胃肠系统存在高凝状态和炎症反应,但与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尚不明确。目的:探讨PLT、FIB、D-二聚体与U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7年10月哈尔滨医... 背景:越来越多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胃肠系统存在高凝状态和炎症反应,但与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尚不明确。目的:探讨PLT、FIB、D-二聚体与U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7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85例UC患者,根据改良Mayo评分将患者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活动期患者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组,以5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比较外周血PLT、FIB、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其与UC分期、疾病严重程度、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缓解期、对照组PLT、FIB、D-二聚体、CRP、ESR水平依次降低(P<0.05)。轻度组PLT、FIB、D-二聚体、CRP、ESR水平均显著低于中度组、重度组(P<0.05),中度组FIB、D-二聚体、CRP水平均显著低于重度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LT、FIB、D-二聚体与UC分期、疾病严重程度、CRP、ESR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PLT、FIB和D-二聚体与UC分期和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反映UC分期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下载PDF
聚氨酯基纳米碳复合材料表面的血液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许海燕 孔桦 +1 位作者 蔺嫦燕 李冰一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研究聚氨酯基纳米碳复合材料表面的血液相容性。方法用溶液共混方法将经过表面处理后的纳米碳分散到聚氨酯体系中,制成聚氨酯/纳米碳复合薄膜。通过血小板荧光标记人全血灌注实验和羊全血体外循环实验,观察和测定血小板在材料表面... 目的研究聚氨酯基纳米碳复合材料表面的血液相容性。方法用溶液共混方法将经过表面处理后的纳米碳分散到聚氨酯体系中,制成聚氨酯/纳米碳复合薄膜。通过血小板荧光标记人全血灌注实验和羊全血体外循环实验,观察和测定血小板在材料表面的粘附以及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并探讨纳米碳对聚氨酯抗凝血性能的影响。结果(1)全血灌注实验中,血小板的粘附数量从低到高顺序为:纤维蛋白原预处理的聚氨酯/纳米碳、聚氨酯/纳米碳、纤维蛋白原预处理的聚氨酯、聚氨酯;聚氨酯/纳米碳复合材料表面的血小板粘附数量显著减少。(2)体外循环4h后,与聚氨酯/纳米碳复合材料表面接触的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均相对减小。结论将纳米碳引入到聚氨酯体系中,可以改善聚氨酯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是开发抗凝血材料的一个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相容性 纳米复合材料 聚氨酯 血小板粘附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和血小板提取液神经肽Y与神经降压素的改变 被引量:19
18
作者 罗南萍 杨道理 +2 位作者 陈青 武翠华 齐法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750-752,共3页
目的和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58 例不同病因的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 患者血小板提取液和血浆中神经肽Y(NPY) 与神经降压素(NT) 的含量变化。结果:在ICVD 患者血小板提取液中NPY 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目的和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58 例不同病因的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 患者血小板提取液和血浆中神经肽Y(NPY) 与神经降压素(NT) 的含量变化。结果:在ICVD 患者血小板提取液中NPY 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浆中NPY 则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小板中NPY 减少与血浆浓度的增高呈明显负相关( r = - 0 .60 , P< 0 .01) 。NT 含量在患者血小板液中显著增高。结论:NPY 与NT 在ICVD 病理过程中,由血小板大量释放并积极参与了以缩血管效应为主的病理反应,是造成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神经肽Y 神经降压肽 血小板 血浆
下载PDF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on Admission Predicts In-Stent Restenosi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被引量:19
19
作者 Cheng-Ping Hu Yu Du +3 位作者 Yong Zhu Chao Shi Zheng Qin Ying-Xin Zhao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7期757-763,共7页
Background: It is known that there is a definite association between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 and poor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Howe... Background: It is known that there is a definite association between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 and poor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However, there are no data available regarding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PDW for in-stent restenosis (ISR) in patients with CAD and T2DM. We aimed to determine the value of PDW on admission that predicted ISR in patients with CAD and T2DM. 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12 and December 2013, a total of 5232 consecutive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CAD and T2DM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ere admitted. Three years of retrospective tbllow-up was undertaken. A total of 438 patients with second angiography operations were included. ISR was defined as ≥50% luminal stenosis of the stent or peri-stent segments. Continuous data were presented as the mean ± standard deviation or median (P25, P75) and were compared by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or Kruskal-Wallis H-test. Categorical variables were presented as percentages and were compared by Chi-square test or Fisher's exact test.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DW and ISR was calculated b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A two-sided value of P 〈 0.05 was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pertbrmed by SPSS version 22.0 for windows. Results: Fifty-nine patients with ISR, accounting for 13.5% of the total, were included. ISR was significantly more frequent in patients with higher PDW quartiles compared with lower quartiles. We observed that PDW had a strong relationship with mean platelet volume (r=0.647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535-0.750, P 〈 0.0001 ). The 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 showed that the PDW cutoffvalue for predicting ISR rate was 13.65 fl with sensitivity of 59.3% and specificity of 72.4% (area under curve [AUC] = 0.701,95% CI: 0.625-0.777, P 〈 0.001 ).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isk of ISR increased approximately 30% when PDW increased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 platelet Coronary Restenosis Mean platelet Volum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原文传递
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钟雪群 《当代医学》 2013年第5期26-27,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各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2月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门诊进行健康查体的志愿者180例,80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观察静脉血常规的检查结果,将室温下5min、2h、4h、6h、8h、12h常规测定差异... 目的分析探讨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各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2月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门诊进行健康查体的志愿者180例,80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观察静脉血常规的检查结果,将室温下5min、2h、4h、6h、8h、12h常规测定差异。100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观察静脉血常规和末梢血常规值的差异。结果 2h内静脉血常规、中间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各项参数与即刻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置6h后血小板计数与即刻比较下降明显,而中间细胞百分比比例升高,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做血常规检测时,血常规检测结果会受到采血位置和血液样本送检时间很多因素的影响,血液样本一旦采取应当及早送检,以免造成过失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血小板 白细胞 红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