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血糖负荷膳食干预对孕妇孕期增重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身长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凌亦可 李李 +2 位作者 汪海晴 谢冬芹 马婉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361-2364,共4页
背景孕期增重过多已越来越普遍,但合理营养管理仍然存在争议,低血糖生成指数(GI)或低血糖负荷(GL)膳食可能比其他膳食方案减重更加明显。目的对孕妇孕期进行低GL膳食干预,观察其对孕妇孕期增重及新生儿体质量和身长的影响,旨在为孕期合... 背景孕期增重过多已越来越普遍,但合理营养管理仍然存在争议,低血糖生成指数(GI)或低血糖负荷(GL)膳食可能比其他膳食方案减重更加明显。目的对孕妇孕期进行低GL膳食干预,观察其对孕妇孕期增重及新生儿体质量和身长的影响,旨在为孕期合理膳食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7月在安徽省某妇幼保健院产检的孕妇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其中干预组按孕前体质指数和各孕期增重等级进行低GL膳食干预,从孕妇第1次产检开始,干预结点为新生儿出生;而对照组不采用任何干预。孕妇的资本资料使用孕期基本信息调查表进行获取,并采用连续3日24 h膳食记录表收集孕妇各孕期膳食摄入情况并计算GI、GL值,记录孕妇孕期增重及新生儿出生身长、体质量、Apgar评分。结果对照组失访6例,干预组失访3例,最终对照组94例、干预组97例纳入研究。两组孕妇孕早期GI、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孕中期、孕晚期GI、GL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孕(26±2)周前增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孕妇孕期总增重、孕期增重超标者占比、孕(34±2)周前增重、分娩前增重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身长及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实施低GL膳食干预,可使孕中、晚期增重速度放缓,减轻孕期总增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 低血糖负荷 孕妇 婴儿 新生 出生体重 身高
下载PDF
体质指数在评定巨大儿中的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小霄 宋薇薇 刘红波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88-491,共4页
目的 通过比较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体质指数(BMI)两种标准判定巨大儿的差异,探讨BMI用于评定巨大儿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4年1月-12009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产妇(无任何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分娩的单胎、足月、出生体... 目的 通过比较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体质指数(BMI)两种标准判定巨大儿的差异,探讨BMI用于评定巨大儿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4年1月-12009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产妇(无任何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分娩的单胎、足月、出生体质量〉2500 g的5522例新生儿,其中4989例出生体质量为2510-4000 g(〈4000 g组),533例t≥4000 g(≥4000 g组).测量新生儿的体质量、身长.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BMI界值及敏感度和特异度,以BMI界值重新作为巨大儿判定标准进行判断分析.结果 (1)当新生儿身长为40~43 cm时,平均出生体质量为(3010 ±351)g,BMI为(17.0 ±2.7)kg/m^2;身长为48~51 cm时,平均出生体质量为(3450±313)g,BMI为(13.2 ±1.4)kg/m^2;身长56~60 cm时,出生体质量为(4332±456)g,BMI为(12.5±1.3)kg/m^2.随着身长增加,出生体质量逐渐增加,而BMI逐渐下降.(2)ROC曲线得出,巨大儿的BMI界值为14.2 kg/m^2,敏感度为78.4%,特异度为85.0%,曲线下面积为0.892.(3)以BMI 14.2kg/m^2作为界值±4000 g组的新生儿中有111例新生儿为非巨大儿(20.8%,111/533),422例为巨大儿(79.2%,422/533);〈4000 g组的新生儿中有728例新生儿为巨大儿(14.59%,728/4989),4261例新生儿为非巨大儿(85.41%,4261/4989).以14.2 kg/m^2为界值,≥4000 g组中的巨大儿和非巨大儿的身长[分别为(52.2 ±1.8)及(55.6 ±1.3)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0 g组中的巨大儿和非巨大儿的身长[分别为(49.0 ±2.2)及(50.8 ±2.2)cm]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14.2 kg/m^2作为BMI界值,两组中总的巨大儿发生率为20.83%(1150/5522).结论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BMI两种标准在判定巨大儿之间存在差别,且身长因素与两种判定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相关性,表明身长在判定巨大儿时起着重要作用.在巨大儿的诊断及管理中,有必要以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胎儿 人体质量指数 出生体重 身高
原文传递
出生季节、身高、性别与体重4个变量关系的同质分析试用结果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少娟 王丽明 +1 位作者 潘宝骏 陈征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 ]研究正常分娩新生儿 4个变量 (身高、体重、性别、季节 )不同类别间的同质关系 ,并以 2维或 3维几何图形表达。 [方法 ]从福州地区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 14年的出生登记 12 75 5例资料中 ,选择正常分娩者 846 3例数据 ,以 SPSS8.0 ... [目的 ]研究正常分娩新生儿 4个变量 (身高、体重、性别、季节 )不同类别间的同质关系 ,并以 2维或 3维几何图形表达。 [方法 ]从福州地区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 14年的出生登记 12 75 5例资料中 ,选择正常分娩者 846 3例数据 ,以 SPSS8.0 for Windows进行同质分析 (homogeneity analysis,HOMAL S)与绘图。[结果 ]1一般 2维列联表常难以表达上述变量间的本质关系 ;2春天出生者倾向于偏高、偏重 ;秋天出生者倾向于偏矮偏轻 ;3春天、生男且偏高偏重 ,常为同质关系 ;秋天、生女且偏矮偏轻 ,亦常为同质关系。 [结论 ]同质分析可用于分析 3个和更多个变量间的同质关系 ,并可用 2维或 3维几何图形表达。而一般的列联表 (R× C表 )和对应分析难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身高 出生体重 出生性别 同质分析
下载PDF
出生体重和早期喂养方式对3~6岁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郝明 王煜昊 +4 位作者 张玲 马翠翠 温召凤 翟玲玲 贾丽红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了解沈阳市3~6岁儿童出生体重、早期喂养方式对目前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2011年在沈阳市选取3所幼儿园,对其全体3~6岁儿童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发放调查问卷由家长回顾和填写儿童出生体重及喂养方式情况。结果巨大儿和低出生体... 目的了解沈阳市3~6岁儿童出生体重、早期喂养方式对目前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2011年在沈阳市选取3所幼儿园,对其全体3~6岁儿童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发放调查问卷由家长回顾和填写儿童出生体重及喂养方式情况。结果巨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比例分别为11.4%和3.5%。4~6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为47.5%,母乳喂养的男婴3~6岁时身高明显高于人工和混合喂养的儿童(P〈0.05),但人工喂养的男婴3~6岁时体重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的儿童(P〈0.05)。早期喂养方式对3~6岁女童体格发育没有明显影响(P〉0.05)。巨大儿3~6岁时体格发育明显高于出生体重正常儿童(P〈0.05)。结论沈阳市巨大儿检出率较高,婴儿母乳喂养率较低,4~6月辅食添加时间及食物种类存在问题较多,人工喂养和巨大儿可能是引起儿童时期体重增加的原因之一,尤其早期喂养方式对男婴体格发育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重 早期喂养方式 身高 体重
原文传递
出生体重与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武华红 李辉 +1 位作者 张亚钦 宗心南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623-626,632,共5页
目的分析出生体重(BW)对学龄前儿童生长水平的影响,探讨宫内生长对儿童期体格生长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2005年6-10月实施的"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9个城市选择城区健康儿童50 076名... 目的分析出生体重(BW)对学龄前儿童生长水平的影响,探讨宫内生长对儿童期体格生长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2005年6-10月实施的"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9个城市选择城区健康儿童50 076名。将研究对象按BW分为4组,比较不同组之间儿童的生长水平,及身材矮小、低体重、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结果 1)BW与儿童期生长水平正相关:BW≥4.00 kg组儿童的平均身高较2.50 kg~组高出约3~4 cm,平均体重超出约1.5~2.5 kg,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儿童期生长轨迹存在"趋中"现象:不同BW组的身高、体重水平在婴儿早期差距较大,随年龄增长差距逐渐缩小,但不同组生长轨迹迁移的程度不同:BW2.50 kg~组的身高、体重随年龄增长向上迁移,平均升高25.8和23.8个百分位;3.00 kg~组和3.50 kg~组生长水平变化较小;BW≥4.00 kg组身高、体重向下迁移,降低34.2和31.9个百分位。3)BW较低的组,矮小和低体重的检出率高,四组矮小检出率分别为4.0%、1.8%、1.0%、0.4%,低体重率为4.9%、2.0%、0.6%、0.45%;BW较高的组,超重、肥胖率较高,四组的超重率分别为6.0%、10.5%、16.4%、25.7%,肥胖率为0.9%、1.9%、4.0%、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BW与儿童期身高、体重水平呈正相关,生长轨迹存在一定程度"趋中"现象。对BW小于3.0 kg和大于4.0 kg的儿童应密切监测,预防日后矮小、低体重及超重肥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重 生长轨迹 身高 体重
原文传递
单纯性单脐动脉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蒋瑜 杨太珠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5期526-528,共3页
目的探讨单纯性单脐动脉(SUA)对胎儿出生体重及身高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分娩,产前诊断为SUA单胎妊娠胎儿中,分娩后证实为单纯性SUA胎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并且纳入SUA组(n=80)。多胎妊娠、胎儿合并其他... 目的探讨单纯性单脐动脉(SUA)对胎儿出生体重及身高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分娩,产前诊断为SUA单胎妊娠胎儿中,分娩后证实为单纯性SUA胎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并且纳入SUA组(n=80)。多胎妊娠、胎儿合并其他系统畸形、胎盘或羊水异常者予以排除。以出生时胎龄为配比标准,按照1∶1进行配对,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产前超声检查并且在本院分娩的80例正常单胎妊娠胎儿的临床病历资料纳入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两组胎儿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本研究对单纯性SUA胎儿的产前诊断正确率为95.2%(80/84)。②两组孕妇的年龄,孕、产次及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GH)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新生儿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者胎儿出生体重及身高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A胎儿较正常胎儿出生体重轻,身高更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脐动脉 出生体重 出生身高 超声检查 产前
原文传递
母亲身高与早产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慧 宋璐璐 +9 位作者 申丽君 刘冰青 郑小璇 张莉娜 李媛媛 夏玮 张斌 周爱芬 王友洁 徐顺清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母亲身高与早产的关系。方法研究数据来自武汉健康宝贝出生队列。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该队列招募11311名在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分娩单胎活产儿的孕妇。通过问卷调查、查阅保健手册和病历记录收集资料。共选取11070... 目的探讨母亲身高与早产的关系。方法研究数据来自武汉健康宝贝出生队列。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该队列招募11311名在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分娩单胎活产儿的孕妇。通过问卷调查、查阅保健手册和病历记录收集资料。共选取11070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身高的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158、158~、160~以及〉164cm)。依据末次月经确定孕周,并将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的分娩定义为早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身高与早产的OR值以及95%CI。结果11070名孕妇早产发生率为5.9%(650/11070)。控制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身高〈158cm组发生早产的风险较身高〉164cm组增加46%(OR=1.46,95%CI:1.16~1.83)。身高每增加1cm,早产的风险减少3%(0R=0.97,95%CI:O.95~0.99)。结论身高较矮的孕妇其早产风险增加,应加强对该类型孕妇的监测,降低早产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身高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太原市新生儿胎龄相关体格发育的调查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燕萍 张志琴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 构造胎龄相关体重、身长、头围、胸围标准曲线,为临床诊治、公共卫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为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太原市出生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应用Wilcox-Russell方法,提高真实分布集中趋势分析准确性。多... 目的 构造胎龄相关体重、身长、头围、胸围标准曲线,为临床诊治、公共卫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为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太原市出生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应用Wilcox-Russell方法,提高真实分布集中趋势分析准确性。多项式回归用于平滑均数和标准差趋势,平滑后的均数和标准差用于计算正态分布相应的百分位数。结果 胎龄31~44周男婴胎龄相关体重平均值范围为1540~3626g,女婴为1332~3398g;男婴身长平均值范围为40.02~50.58cm,女婴为40.28~49.90cm;男婴头围平均值范围为28.13~33.97cm,女婴为27.93~34.19cm;男婴胸围平均值范围为26.46-33.16cm,女婴为25.51~33.14cm。依据胎龄40周平滑点估计值计算,四项指标比例为1:0.0147:0.0099:0.0097。四项指标相关(P〈0.01)。依据四项指标诊断小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诊断结果Kappa一致性检验表明,四种方法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Kappa=0.2044-0.3308)。结论建议构造适宜于亚洲地区新生儿的健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龄 胎儿发育 出生体重 身长
原文传递
Indoor smoke and prenatal and childhood growth:The role of (gestational) age
9
作者 Rakesh Ghosh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s》 2013年第4期31-35,共5页
Growth at birth and during infancy predicts several outcomes in the immediate future as well as in the long term. Weight and height are commonly used surrogates of growth, howeve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are const... Growth at birth and during infancy predicts several outcomes in the immediate future as well as in the long term. Weight and height are commonly used surrogates of growth, howeve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are constantly growing unlike adults. Hence, weight and height alone are insufficient measures of growth if the time component is not associated with them. Recent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oor air pollution and growth using height and weight. In this commentary, I have argued using a directed acyclic graph, that a causal association between indoor pollution exposure and growth at birth cannot be established unless birth weight is adjusted for gestational age. Furthermore, to make any causal inference between growth during the first few years of life and indoor exposure, in addition to age standardization, studies must also account for fetal growth to discount any continuation of prenatal effects, which may be in the causal pathway. A careful consideration is warranted from future studies investigating these relationshi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FUEL Coal SMOKE Wood SMOKE birth weight FETAL growth height
下载PDF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Height Growth Velocities of School Boys in South Korea and Japan in the Past 50 Years
10
作者 Hiroshi Mori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20年第7期659-668,共10页
The paper compares the height growth velocities of male schoolchildren in South Korea and Japan over the period 1961-2018. Growth in height was measured with the same birth cohorts, not by comparing mean height of asc... The paper compares the height growth velocities of male schoolchildren in South Korea and Japan over the period 1961-2018. Growth in height was measured with the same birth cohorts, not by comparing mean height of ascending ages in the same year. Starting from a lower economic base and mean height in the 1960s, high school males aged 17 in South Korea became 3 cm taller in mean height than their Japanese peers in the mid-2000s versus 2 - 3 cm shorter in the 1960s through 1970s. Children in Japan ceased to grow taller by the end of the 1980s, not because they quit taking more animal-sourced foods, meat and milk, but because they had drastically steered away from fruit and vegetables in their diets since the end of the 1970s. Having largely converged economically with Japan, South Korean children ceased to grow any taller in the mid-2000s. More importantly, it was discovered in this study that successive cohorts in South Korea started to fall gradually but steadily in height growth velocity from 1<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font-size:12px;">st</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font-size:12px;"> graders in middle school, aged 12 years to 3</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font-size:12px;">rd</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font-size:12px;"> graders in high school,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nd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ged 17 years, to be once again 3 cm below their Japanese peers in the early-2010s. Analysis of Korea Household Expenditure Surveys classified by age groups of household head, decomposed by the author, revealed that children under 20 years of age in South Korea began to steer away from fruit and, particularly, vegetables in their at-home consumption in the mid-1990s, to average only 15% of the level of older adults in their 50s in the mid-2010s. These results lend supports to the importance of fruit and vegetables as determinants in height and its growth velocities in two genetically similar nations over time and stages of 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ight School Boys Growth Velocities birth Cohort South Korea JAPAN Vegetables and Fruit
下载PDF
产妇骨量与新生儿体格关系的研究
11
作者 王若琴 张喆庆 +5 位作者 柳桢 马晓明 李静静 王萍 陈裕明 苏宜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讨产妇的骨量与足月新生儿体格的关系。方法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330名20~33岁妇女产后2~3 d时的全身及多部位骨量和骨密度,问卷调查获得孕期营养摄入、生育史、患病史等基本信息,测量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长、体重和头围,分析产妇... 目的探讨产妇的骨量与足月新生儿体格的关系。方法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330名20~33岁妇女产后2~3 d时的全身及多部位骨量和骨密度,问卷调查获得孕期营养摄入、生育史、患病史等基本信息,测量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长、体重和头围,分析产妇骨量与新生儿体格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在校正了胎龄、产后BMI、孕期能量、蛋白质、钙摄入量等混杂因素后,协方差分析显示新生儿的身长与产妇股骨颈BMC呈明显线性增长趋势(P=0.031),与全身BMC和左侧股骨BMC的线性增长趋势处于临界水平(P=0.068,P=0.063)。新生儿的体重与产妇全身BMC、L1-4 BMC、Ward三角BMC和股骨颈BMC之间呈明显线性增长趋势(P<0.05)。新生儿头围与产妇全身BMC之间呈明显线性增长趋势(P=0.012)。结论新生儿体格发育与母体骨量显著正相关。提高母体骨量,有利于新生儿体格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骨量 新生儿 出生体重 身长 头围
下载PDF
2~3岁幼儿出生时状况、运动里程碑与运动能力的关系探讨
12
作者 田振 孙昕霙 +3 位作者 罗静 叶颖 李卓婷 高文斌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2年第3期163-167,共5页
目的 探讨2~3岁幼儿出生时状况、运动里程碑和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 对149名2~3岁幼儿的睁眼单脚站立、平衡木、网球掷远、立定跳、坐位体前屈、劈叉、折返跑、单杠悬垂等运动指标进行测量,出生状况和运动里程碑完成状况通过问卷询问家... 目的 探讨2~3岁幼儿出生时状况、运动里程碑和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 对149名2~3岁幼儿的睁眼单脚站立、平衡木、网球掷远、立定跳、坐位体前屈、劈叉、折返跑、单杠悬垂等运动指标进行测量,出生状况和运动里程碑完成状况通过问卷询问家长.结果 男孩出生体重比女孩重,其"坐"、"独自站立"里程碑的出现时间晚于女孩;剖宫产儿"独自走路"发育晚于顺产儿;出生体重与"睁眼单脚站立(右)"、"网球掷远"成绩正相关,出生身长与"翻身"、"坐"、"独自站立"、"独自走路"月龄负相关,与"睁眼单脚站立(左)"、"睁眼单脚站立(右)"、"网球掷远"正相关;运动里程碑完成月龄越大,其"睁眼单脚站立(右)"、"网球掷远"、"5米折返跑"的能力越差.结论 运动能力发展是连续的过程,受出生时状况、运动里程碑发展情况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能力 幼儿 运动里程碑 分娩方式 出生身长
下载PDF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小于胎龄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及身高均值标准差积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程海英 刘晟 +3 位作者 汪祝萍 尹燕丹 冯雪 陈瑾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816-181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两者比值及身高均值标准差积分(HtSDS)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小于胎龄儿(SG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确诊为追赶生长失败的SGA患儿应...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两者比值及身高均值标准差积分(HtSDS)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小于胎龄儿(SG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确诊为追赶生长失败的SGA患儿应用rhGH治疗(0.15~0.20u·b^-1·d^-1),每晚睡前皮下注射,治疗3、6、9、12个月后进行随访,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清IGF-1、IGFBP-3,HtSDS、年生长速率(GV)的变化。结果GV治疗前为(4.1±0.5)cm/年,治疗后3、6、9、12个月分别升至(12.4±3.2)cm/年、(11.0±2.3)cm/年、(10.1±3.5)cm/年、(9.4±1.8)cm/年,显示治疗后追赶生长明显(F=51.35,P〈0.01);HtSDS治疗前为(-2.81±0.64),治疗后分别为(-2.55±0.73)、(-2.39±0.65)、(-2.21±0.58)和(-2.09±0.94),显示治疗后身高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差距逐步缩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9,P〈0.01)。IGF-1、IGFBP-3明显升高,各监测时间点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52、14.04,均P〈0.01),以IGF-1升高更明显,3个月之后维持在较高的水平,6个月达高峰;IGF-1/IGFBP-3比值和治疗前相比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2,P〉0.05)。rhGH治疗6个月内,血清IGF-1和身高标准差积分相对治疗前的变化(AHtSDS)存在显著正相关(r3=0.72,r6=0.91),9个月后不存在相关性(r9=0.26,r12=0.33)。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rhGH治疗SGA后IGF-1、IGFBP-3升高,以IGF-1升高更明显,6个月内血清IGF-1和AHtSDS存在显著正相关,9个月后不存在相关。rhGH治疗小于胎龄儿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 重组 婴儿 出生时低体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 3 身高
原文传递
适于胎龄与小于胎龄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身长增长对PICC尖端移位的影响及比较
14
作者 黄美霞 林云云 +2 位作者 苏平 庄春玲 李玉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中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和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身长增长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中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和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身长增长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尖端移位的影响,并横向比较影响程度,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把握导管尖端位置监测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医院NICU住院并使用PICC的VLBW,按出生体质量和胎龄关系分为AGA组45例和SGA组19例,记录首次置管当日身长(Ht_(1))以及PICC尖端位置、置管期间胸片检查当日身长(Ht_(n))以及PICC尖端位置,并计算相应的身长增长率。身长增长率与PICC尖端移位的相关性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将AGA和SGA的身长增长率分别与PICC尖端移位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构建回归模型,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回归直线。结果VLBW中AGA组97.8%患儿出现移位,SGA组所有的患儿都出现移位,占比最多的均为移位3个椎体。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身长增长率与PICC尖端移位均具有相关性(AGA组rs=-0.719,P<0.001;SGA组rs=-0.769,P<0.001),随着VLBW身长增长,PICC尖端逐渐移位远离心脏。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GA组回归模型(R^(2)=0.517,调整后R^(2)=0.513,F=129.487,P<0.001),SGA组回归模型(R^(2)=0.591,调整后R^(2)=0.585,F=95.385,P<0.001)。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回归系数检验没有统计学意义,两条直线平行,说明身长增长率对两组患儿位移的影响一致。截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9.265,P=0.003),说明两组患儿位移的起点不同(即增长率为零时的位移位置),说明位移与是否为AGA、SGA有关。结论随着VLBW中AGA和SGA身长增长,PICC尖端逐渐移位远离心脏,但相同的身长增长率,SGA引起的导管尖端移位幅度更大。建议AGA身长增长率12.4%、SGA身长增长率9.5%可作为监测导管尖端位置的重要时机,以免导管尖端进一步移位至非中心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适于胎龄儿 小于胎龄儿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身长增长率 尖端位置
下载PDF
低出生体重儿生后12个月内纵向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劲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54-1657,共4页
目的:分析低出生体重儿(LBWI)生后12个月内体重身高增长速度、追赶生长及常见营养性疾病患病情况。方法:将12个月内定期随访5次的92例LBWI作为低体重组,94例正常出生体重儿作为正常体重组,分别比较体重、身高增长趋势、生长追赶及常见... 目的:分析低出生体重儿(LBWI)生后12个月内体重身高增长速度、追赶生长及常见营养性疾病患病情况。方法:将12个月内定期随访5次的92例LBWI作为低体重组,94例正常出生体重儿作为正常体重组,分别比较体重、身高增长趋势、生长追赶及常见营养性疾病患病情况。结果:81.5%的LBWI体重身高在生后12个月内"赶上生长"。LBWI佝偻病、营养不良检出率较正常出生体重儿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系统监测,早期干预,是预防和减少营养性疾病,降低婴儿死亡率,尽早赶上生长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出生体重 体重 身高 赶上生长
下载PDF
低出生体质量儿婴幼儿时期生长追赶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丽 罗佳美 +1 位作者 魏晟 冯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811-2813,共3页
目的分析低出生体质量儿婴幼儿时期生长追赶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9月在我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定期体检的低出生体质量儿(LBWI组)及正常足月儿(NBWI组)各50例,两组儿童均进行常规体检:<1岁,体检≥6次(至少每2个月体检... 目的分析低出生体质量儿婴幼儿时期生长追赶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9月在我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定期体检的低出生体质量儿(LBWI组)及正常足月儿(NBWI组)各50例,两组儿童均进行常规体检:<1岁,体检≥6次(至少每2个月体检1次);1~2岁,体检≥2次(至少每6个月体检1次),对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生长追赶进行评估。结果 LBWI组体质量赶上生长的平均年龄为(6.7±5.5)个月;28例(56%)在6个月内体质量追赶上生长,15例(30%)在6~12个月内、6例(12%)在1~2岁内追赶上生长,1例(2%)在2岁时体质量仍未追赶上生长。两组出生时、出生2个月和6个月时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岁和2岁时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BWI组身高赶上生长的平均年龄为(7.5±4.9)个月;23例(46%)在6个月内身高追赶上生长,22例(44%)在6~12个月内、4例(8%)在1~2岁内追赶上生长,1例(2%)在2岁时仍未追赶上生长。两组出生时、出生2个月和6个月时身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岁和2岁时身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监测对于低出生体质量儿最初的生长追赶极为重要,通过进行指导和积极的营养支持策略,多数低出生体质量儿可在1岁内追赶至相应月龄的第10百分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超低出生体重 生长 身高
下载PDF
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和足月儿生长状况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晓敏 孙琳 《系统医学》 2022年第15期143-146,共4页
目的分析低出生体重(lowbirthweight,LBW)的早产儿与足月儿生长状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出生于江都妇幼保健院辖区管理的15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LBW的早产儿52例为早产儿组,LBW的足月儿29例为足月儿组,其余77例为足月且具... 目的分析低出生体重(lowbirthweight,LBW)的早产儿与足月儿生长状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出生于江都妇幼保健院辖区管理的15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LBW的早产儿52例为早产儿组,LBW的足月儿29例为足月儿组,其余77例为足月且具有正常出生体重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所有新生儿均于1、3、6、8、12个月时实施系统体格检查,对比3组婴儿患病情况、出生后生长速率、出生时情况及1周岁时情况。结果出生后LBW早产儿、足月儿头围均出现追赶性增长,增值分别为(4.96±1.59)、(4.62±1.33)cm;与足月儿组比较,早产儿组月龄为0~1个月体质量增值更低,1~6个月体质量增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足月儿组比较,早产儿组月龄为0~6个月头围增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足月儿组比较,早产儿组月龄为1~3个月、6~9个月身高增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岁时早产儿组头围为(46.27±1.05)c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身高、体质量均是对照组>早产儿组>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LBW的足月儿,LBW的早产儿的生长潜能更大,临床需加强孕期保健,以降低LBW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出生体重 早产儿 足月儿 生长状况 头围 身高 体质量 生长潜能
下载PDF
FTO基因多态性对低出生体重及肥胖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满武 蒋叶均 +1 位作者 杜和春 傅奇琴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目的探讨肥胖相关(FTO)基因rs9939609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低出生体重儿及肥胖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浙江省绍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375例,分为低出生体重组(175例)与健康对照组(200例),采用PCR直接测序法... 目的探讨肥胖相关(FTO)基因rs9939609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低出生体重儿及肥胖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浙江省绍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375例,分为低出生体重组(175例)与健康对照组(200例),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外周血白细胞进行FTO基因rs9939609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随访至24月龄并记录婴幼儿的身高、体重及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等数据,研究基因型与体重、身高及BMI的关系。结果①低出生体重组和对照组人群中等位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值分别为0.29、0.14),说明样本具有群体代表性。FTO基因rs9939609在低出生体重组和对照组中基因频率分别为:AA型0.034和0.020,AT型0.240和0.165,TT型0.726和0.815,两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在共显性模型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显性模型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54,P<0.05),相对TT基因型而言,AA+AT能增加低出生体重发病的风险(OR=1.722,95%CI:1.054~2.811,P<0.05);而两组间等位基因频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25,P<0.05),相对于T位点而言,A位点是低出生体重的危险等位位点(OR=1.597,95%CI:1.035~2.466,P<0.05)。②随访至24月龄,携带AA+AT基因型婴幼儿体重与TT基因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从身高变化来看,携带AA+AT基因型幼儿9月龄、12月龄、18月龄及24月龄的身高均明显低于TT基因型(t值分别为3.50、4.20、8.90、7.50,均P<0.05);从BMI变化来看,携带AA+AT基因型幼儿9月龄、12月龄、18月龄及24月龄的BMI均明显高于TT基因型(t值分别为3.90、4.50、3.10、4.80,均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FTO基因rs993960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低出生体重发病风险相关,并与婴幼儿时期(9月龄后)身高及BMI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出生体重 身高 体质量指数 肥胖相关基因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出生体重与儿童体质指数、腰围身高比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效艳 万燕萍 +6 位作者 张晓敏 徐仁应 陈之琦 汪佳璐 谈韬 蒋莹 蔡威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4-466,469,共4页
【目的】以儿童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作为第一种肥胖(obesity-1)筛查指标,以腰围身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WHtR)作为第二种肥胖(obesity-2)筛查指标,分析出生体重与两种肥胖相关性。【方法】选择上海市3所初中和3所小学3 ... 【目的】以儿童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作为第一种肥胖(obesity-1)筛查指标,以腰围身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WHtR)作为第二种肥胖(obesity-2)筛查指标,分析出生体重与两种肥胖相关性。【方法】选择上海市3所初中和3所小学3 960名7~18岁在校学生。遵循自愿原则,对所有合格入组学生(共3 687名)进行体格检查,并对学生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出生体重≥2 500g的儿童中,出生体重每增加1 000g,其儿童期发生obesity-1的危险性增加1.3倍(OR=1.32,95%CI:1.1~1.59,P=0.003);发生obesity-2危险性增加1.22倍(OR=1.22,95%CI:1.0~1.47,P=0.041)。【结论】在出生体重≥2 500g的儿童中,出生体重增加,发生两种肥胖危险性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重 体质指数 腰围身高比 肥胖 儿童
原文传递
肠外营养支持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柏潮 陈垸莹 《广州医药》 2011年第2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外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体重增长的疗效。方法将初生体重<1500g的极低体重儿按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能量合剂,治疗组患儿出生24小时即应用"全合一"营养液,并辅以少量... 目的探讨早期肠外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体重增长的疗效。方法将初生体重<1500g的极低体重儿按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能量合剂,治疗组患儿出生24小时即应用"全合一"营养液,并辅以少量的胃肠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允,营养液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滴注时间维持在20h/d,应用30天,结果治疗组患儿的身高和体重增加显著大于对照组患儿,治疗组未增加患儿患氮质血症、必需脂肪酸缺乏、糖代谢紊乱和高胆红素等危险性。两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TPN液能缩短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有效地促进身高和体重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肠外营养支持 身高体重增长 “全合一”营养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