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滥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刑事制裁思路——以人工智能“深度伪造”为例 被引量:81
1
作者 李怀胜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4-154,共11页
深度伪造作为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应用的具体场景,当前已带来严重的社会风险,尤其是针对公众人物的深度伪造,更可能对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冲击与损害,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深度伪造的技术本质是人工智能的算法滥用,行为... 深度伪造作为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应用的具体场景,当前已带来严重的社会风险,尤其是针对公众人物的深度伪造,更可能对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冲击与损害,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深度伪造的技术本质是人工智能的算法滥用,行为本质是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滥用。美国和欧盟等分别采取了专门立法以及借助现有的"数据-信息"规制路径来防范深度伪造的社会危害,在法益定位、立法重点和法律模式上均存在差异。我国刑法目前基于目的性行为的结果归责思路和基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前端归责思路忽略了深度伪造法益侵害的独立性以及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的特殊需求,无法完全实现刑法的规范目的。深度伪造的规范本质是身份盗窃行为,有必要在刑法中引入身份盗窃,既能建立"公民个人信息-身份信息-生物识别信息"的梯次加重保护体系,弥补"合法获取+不法利用"个人信息的刑法评价空白,并顺带规制传统的身份盗窃行为,增强身份盗窃入罪化的扩散性立法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 算法滥用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 身份盗窃
原文传递
刷脸的法律治理:由身份识别到识别分析 被引量:36
2
作者 韩旭至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79,共11页
当前,刷脸的属性已发生了转变。刷脸不再限于“把人认出来”的身份识别过程,而是重在人脸验证/人脸辨析基础上所进行的人脸分析或其他关联分析,已从纯粹的身份识别机制转换为识别分析机制。识别分析机制的应用正是刷脸引起社会普遍忧虑... 当前,刷脸的属性已发生了转变。刷脸不再限于“把人认出来”的身份识别过程,而是重在人脸验证/人脸辨析基础上所进行的人脸分析或其他关联分析,已从纯粹的身份识别机制转换为识别分析机制。识别分析机制的应用正是刷脸引起社会普遍忧虑的核心问题所在。此时,刷脸的安全风险被重新放大,监视权力进一步扩张,为基本权利保护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为应对风险变迁,刷脸的规制机制适用亦出现了转向的需求,即在生物识别信息保护机制中限制告知同意的适用;在公共监控信息保护机制中引入自动化决策及风险影响评估的框架;在规制理念上向数字人权保护与场景化规制转向。对此,构建适应识别分析机制的法律治理路径要求:应以比例原则作“最小必要”检验,适用自动化决策框架进行场景化规制,通过优化架构设计以进一步降低识别分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个人信息保护法 生物识别信息 公共监控 数字人权 用户画像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生物识别信息刑法保护的国际视野与中国立场——从“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下滥用信息问题切入 被引量:32
3
作者 杜嘉雯 皮勇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4-167,共24页
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人工智能学科中发展最为迅捷的一个分支,被广泛地被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生物识别信息因其所具备的专属性和唯一性的特征在大量身份核验的场景被采集,在审慎借鉴欧美先进立法经验和对我国实践困境的反思基础上,我... 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人工智能学科中发展最为迅捷的一个分支,被广泛地被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生物识别信息因其所具备的专属性和唯一性的特征在大量身份核验的场景被采集,在审慎借鉴欧美先进立法经验和对我国实践困境的反思基础上,我国应当构建完善生物识别信息刑法保护制度,优化生物识别技术的刑事规制界限,完善生物识别信息层次特殊保护体系,将滥用生物识别信息行为入罪,实现生物识别信息合理开发利用与公民个人有序生活不受侵扰的基本价值诉求之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识别信息 人脸识别 个人信息 信息滥用风险 刑法保护
原文传递
生物识别信息刑法保护的构建与完善 被引量:26
4
作者 刘宪权 陆一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0-71,共12页
生物识别信息是用于自动身份鉴别、状态分析与属性估计的人体生理和行为特征信息,具有唯一性、稳定性、易收集性与公利性的特征。非法获取、提供与使用生物识别信息可能构成对他人人格权益、财产权益、公共秩序甚至国家利益的侵害。现... 生物识别信息是用于自动身份鉴别、状态分析与属性估计的人体生理和行为特征信息,具有唯一性、稳定性、易收集性与公利性的特征。非法获取、提供与使用生物识别信息可能构成对他人人格权益、财产权益、公共秩序甚至国家利益的侵害。现行刑法与司法解释从个人信息犯罪“产业链”的源头与尾端对个人信息提供了相对完整的刑法保护,但无法实现对生物识别信息的特别保护。应当坚持以人格权益为中心、以预防为导向的立场完善对生物识别信息的刑法特别保护。在个人信息犯罪“产业链”的源头,将生物识别信息在个人信息分类分级中明确定位为“敏感个人信息”,并将相关侵犯行为的起刑点设定为50条;在个人信息犯罪“产业链”的尾端,将非法使用生物识别信息行为纳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规制范围;在个人信息犯罪“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将对生物识别信息的非法“持有”行为纳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规制范围,以实现对非法留存行为的有效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生物识别信息 犯罪产业链 人格权益 预防导向
下载PDF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民事权利诉讼救济问题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付微明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3-81,共9页
我国《民法典(草案)》将"生物识别信息"列入"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目前,在外国以保护隐私权思路保护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民事诉讼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主要包括:"类主体"与"类事由"化问... 我国《民法典(草案)》将"生物识别信息"列入"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目前,在外国以保护隐私权思路保护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民事诉讼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主要包括:"类主体"与"类事由"化问题;侵权行为的"程序性违法"问题;传统"案件—诉讼—损害"的民事法理逻辑对损害赔偿的限定等问题。充分完善"类诉讼"制度;解决新兴权利的法律赋权问题;确定"程序性违法"的"损害"认定标准以及完善举证责任制度,是保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民事权利诉讼救济充分实现的制度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识别信息 类诉讼 程序性违法 损害 诉讼救济
原文传递
基于生物统计信息的多因子远程身份验证协议 被引量:19
6
作者 岳静 邓利红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7,共7页
为了提高多服务器环境的远程身份验证的安全保障,提出一种包括生物统计信息、椭圆曲线密码和智能卡的多因子身份验证协议。该协议包括设置阶段、服务器注册阶段、用户注册阶段、登录阶段、验证阶段和密码更改阶段6个阶段。在注册阶段,... 为了提高多服务器环境的远程身份验证的安全保障,提出一种包括生物统计信息、椭圆曲线密码和智能卡的多因子身份验证协议。该协议包括设置阶段、服务器注册阶段、用户注册阶段、登录阶段、验证阶段和密码更改阶段6个阶段。在注册阶段,应用了模糊验证器,将生物特征模板转换为随机字符串,避免了生物特征模板的噪声影响;在登陆阶段,使用椭圆曲线加密点乘,明显降低了双线性配对运算的成本。BAN逻辑证明了该协议可实现安全会话密钥协商和双向身份验证,协议安全性分析表明,所提协议可以抵御常见的多种安全性攻击,且注册和登陆阶段的总体计算成本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身份验证 生物统计信息 椭圆曲线密码 智能卡 BAN逻辑
下载PDF
人脸识别的侵权责任认定 被引量:16
7
作者 焦艳玲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7-128,160,共13页
对非法收集和滥用人脸信息者课以侵权责任是规范人脸识别和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进路。人脸信息是生物识别信息,其与自然人肖像之间存在实质性差异。人脸信息虽然敏感却并不私密,因而不能被隐私所涵盖。人脸识别的侵权保护势必应借助个人... 对非法收集和滥用人脸信息者课以侵权责任是规范人脸识别和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进路。人脸信息是生物识别信息,其与自然人肖像之间存在实质性差异。人脸信息虽然敏感却并不私密,因而不能被隐私所涵盖。人脸识别的侵权保护势必应借助个人信息的保护路径,在适用一般侵权法规则的同时考虑其特殊性。在判断侵权行为及其违法性时,应区分照片的收集和生物识别信息的收集。单纯对于照片的收集不构成侵权行为,但是若对照片中的个人生物特征进行测量,那么即便照片是他人自行公开的或者合法公开的,亦不能认为满足知情同意条件而具有阻却违法性。我国应放宽对个人信息侵权中损害"确定性"要求的限制,允许未来遭受损害的风险在满足实质性、迫近性、具体性等条件下认定为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生物识别信息 肖像 隐私 侵权
原文传递
人脸识别技术与应用的风险及治理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溪瑨 王晓丽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5-393,共9页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落地标杆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具有自然性、非接触性、不易察觉性、并发性等特征。当前,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领域和商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与此同时,人脸识别技术缺陷引发的风险和信息处理合法性风险使得人脸信息的保...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落地标杆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具有自然性、非接触性、不易察觉性、并发性等特征。当前,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领域和商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与此同时,人脸识别技术缺陷引发的风险和信息处理合法性风险使得人脸信息的保护备受挑战。人脸信息是生物识别信息,属于个人敏感信息。在大数据时代,作为个人信息处理的重要合法性基础,“知情同意原则”在人脸信息保护方面面临实践困境。因此,我国亟需规范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有必要从法律层面(源头上风险治理)、技术标准(填补式风险治理)、监管沙盒(适应性风险治理)三个角度来完善我国人脸识别技术风险治理体系,在人脸识别技术创新应用与信息主体合法权益之间寻求平衡,从而打造负责任的人脸识别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生物识别信息 知情同意原则 隐私保护设计 监管沙盒
原文传递
“深度伪造”的刑法治理路径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明鲁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 CSSCI 2021年第6期40-47,73,共9页
人工智能深度伪造技术的应用在医疗、教育、娱乐等多个领域具有进步意义,但技术的滥用可能对国家、社会利益以及个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刑法应当对深度伪造技术滥用行为予以规制,同时也要从风险防控的角度,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保... 人工智能深度伪造技术的应用在医疗、教育、娱乐等多个领域具有进步意义,但技术的滥用可能对国家、社会利益以及个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刑法应当对深度伪造技术滥用行为予以规制,同时也要从风险防控的角度,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提供深度伪造技术服务的行为逐渐发展成为网络黑色产业链的一环,运用传统共犯理论难以回应深度伪造技术滥用行为的不法认定问题。对于这种“一对多”的犯罪帮助行为,刑法可以采取独立罪名认定的制裁思路。对于深度伪造内容,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落实平台监管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 深度合成 生物识别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 网络服务提供者
下载PDF
智慧体育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挑战及其治理——以公共智慧体育设施为例 被引量:13
10
作者 宋雅馨 梁伟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1-59,共9页
在智慧体育时代,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体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满足人们个性化体育需求的同时也给个人信息的保护带来了挑战。公共智慧体育设施因其采集信息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主体之众,存在不容忽视的个人信息安全风... 在智慧体育时代,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体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满足人们个性化体育需求的同时也给个人信息的保护带来了挑战。公共智慧体育设施因其采集信息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主体之众,存在不容忽视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综合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研究、调查访问等方法,分析我国智慧公园、智慧步道等公共智慧体育设施的个人信息处理情况,发现仍有信息采集正当性存疑、信息过度处理以及行业规则不完善等问题。为针对性地化解智慧体育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危机,应总结域外关于公共领域生物识别技术使用立法与物联网安全治理的经验,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处理的要求,从慎用生物识别信息技术、加强政府监管、明确公共利益免责边界及鼓励行业自律等4个维度,形成多主体、多层次的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体育 个人信息保护 公共智慧体育设施 物联网 生物识别信息
下载PDF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严重”中信息分级保护的结构重塑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陈辰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5-103,共9页
司法解释根据刑法保护必要性与紧迫性程度的不同将个人信息划分为三个层级并设置高低有别的入罪门槛,形成了公民个人信息的分级保护模式。这种模式最能直接反映行为的危害性程度与刑法对不同类型信息的保护力度,但其亦存在第一层级要素... 司法解释根据刑法保护必要性与紧迫性程度的不同将个人信息划分为三个层级并设置高低有别的入罪门槛,形成了公民个人信息的分级保护模式。这种模式最能直接反映行为的危害性程度与刑法对不同类型信息的保护力度,但其亦存在第一层级要素范围过窄、第二层级认定标准单一、第三层级行为类型欠缺的弊端。因此应对现行分级保护体系予以调整与完善。具体而言,应在第一层级中增加“生物识别信息”及“与性相关的信息”;将第二层级的认定标准延展至“可能导致个人受到歧视”,并且增加列举个人联系方式、个人经历信息、网络关联信息等常见的信息类型;为《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设置“5万条以上”的信息数量标准,使其被纳入分级保护体系并作为第四层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情节严重 分级保护 生物识别信息
下载PDF
论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风险及法律规制路径 被引量:12
12
作者 袁俊 《信息安全研究》 2020年第12期1118-1126,共9页
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面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具备远程识别性、识别唯一性和关联验证性,导致在系统识别过程中,恐产生应用风险,例如精准识别的稳定性不足,数据算法偏见的结构性锁定,人脸数据收集与... 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面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具备远程识别性、识别唯一性和关联验证性,导致在系统识别过程中,恐产生应用风险,例如精准识别的稳定性不足,数据算法偏见的结构性锁定,人脸数据收集与流转的知情同意风险,以及在1∶N动态场景下不合比例地侵犯隐私权.鉴于域外人脸识别存在综合立法模式与专门立法模式,遂重点考察了专门立法模式,并总结提炼了其内涵的三大法律规制路径,即强化处理者外部义责,平衡个体赋权与合理利益的治理私营部门的民事法律规制路径;禁止性规范为主,行政禁令先行的规范政府机构的行政法律规制路径:制裁身份识别犯罪,打击二次标识行为的整治非法群体的刑事法律规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信息 应用风险 专门立法模式 法律规制路径
下载PDF
运动员生物识别信息双维保护模式之形塑 被引量:11
13
作者 童云峰 汪焱梁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55,共13页
现代生物科技广泛应用于体育赛事,使运动员生物识别信息更容易被收集、存储和共享,其遭遇的风险也呈现泛在化。生物识别信息有别于一般个人信息,其生成与信息主体的人身性息息相关,具有极强的人格属性,一旦被侵犯将难以补救并永久持续,... 现代生物科技广泛应用于体育赛事,使运动员生物识别信息更容易被收集、存储和共享,其遭遇的风险也呈现泛在化。生物识别信息有别于一般个人信息,其生成与信息主体的人身性息息相关,具有极强的人格属性,一旦被侵犯将难以补救并永久持续,急需法律予以特殊保护。为此,有必要综合法益维度和时间维度形塑运动员生物识别信息的双维保护模式:在法益维度上,明确运动员生物识别信息的法益属性,建构以体育法益为方向的保护格局;在时间维度上,以处理运动员生物识别信息的不同阶段为着力点,以教义学方法论贯通现有法律体系,从而实现各阶段的精准规制。通过法益维度和时间维度的纵横定位,构建运动员生物识别信息的全方位保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 生物识别信息 体育法益 公开权
下载PDF
论公开信息的刑法保护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陈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4-91,共8页
公开信息相比于其他信息而言,不具备隐秘性,但司法解释及其他法律规范均未将其排除于“个人信息”的定义之外;且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为信息自决权,其不因信息的公开与否而发生变化,因此,公开信息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的“公民... 公开信息相比于其他信息而言,不具备隐秘性,但司法解释及其他法律规范均未将其排除于“个人信息”的定义之外;且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为信息自决权,其不因信息的公开与否而发生变化,因此,公开信息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的“公民个人信息”,应受刑法保护。对于收集或提供公开信息的行为:若权利人自愿公开信息,则因存在同意且属于“自行公开”而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若权利人非自愿但自己公开信息,则属于典型的事实认识错误,阻却犯罪故意;若权利人非自愿但信息被他人合法公开,则因全体民众享有知情权且公开具有合法性而阻却行为的非法性;若权利人非自愿但信息被他人非法公开,则在满足其他要件的情况下,构成犯罪。对于网络爬虫,应根据Robots协议或其是否突破反爬措施来判断其行为的非法性;只有经过技术处理并固定于载体之上的内容才可能成为生物识别信息,不应以面容、声音等显露于外而直接将其认定为公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开信息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法益 网络爬虫 生物识别信息
下载PDF
基于SVM的多生物特征融合识别算法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铁根 李秀艳 +1 位作者 王云新 邓仕超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11年第1期44-47,共4页
针对单生物特征识别的局限性,提出融合手背静脉和虹膜两种生物特征实现身份识别.基于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提取手背静脉的局部SIFT特征并对特征点进行匹配,利用特征匹配率作为手背静脉图像的相似度测度.通过Haar小波变换实现虹膜特征... 针对单生物特征识别的局限性,提出融合手背静脉和虹膜两种生物特征实现身份识别.基于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提取手背静脉的局部SIFT特征并对特征点进行匹配,利用特征匹配率作为手背静脉图像的相似度测度.通过Haar小波变换实现虹膜特征编码,利用加权汉明距对虹膜进行相似度测试.最后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实现两种生物特征在匹配层的融合识别.利用CASIA虹膜数据库和TJU手背静脉数据库对算法性能进行测试,其等错率为0.02%,实验结果表明,该融合算法具有很高的识别性能,为生物特征识别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生物特征 身份识别 信息融合 支持向量机 手背静脉 虹膜
下载PDF
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中的知情同意原则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沛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6-134,共9页
生物识别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具有唯一性、可识别性、高度敏感性等特征,对其不当获取、使用都会对权利人财产权、人格权等造成损害,因此应当予以特殊保护。知情同意作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领域的重要原则,在现阶段面临着难以有效保护信... 生物识别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具有唯一性、可识别性、高度敏感性等特征,对其不当获取、使用都会对权利人财产权、人格权等造成损害,因此应当予以特殊保护。知情同意作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领域的重要原则,在现阶段面临着难以有效保护信息权利主体合法权利的困境,一方面,信息处理者不告知、不如实全面告知,使得权利主体的知情权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在未能完全知情情况下做出的同意存着效力瑕疵。故有必要对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处理者的告知义务予以规范,对知情同意原则加以完善,从而更好地保护信息权利人的生物识别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识别信息 敏感个人信息 知情同意原则 告知义务 信息自决权
下载PDF
我国生物识别信息界定的司法适用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琪 肖冬梅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3-54,共12页
生物识别信息是一类重要的敏感个人信息,科学界定其内涵和外延能为司法适用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考察我国立法例,《个人信息保护法》未界定“生物识别信息”,“生物识别信息”或类似概念的界定存在适用范围有限、边界模糊和滞后于技术... 生物识别信息是一类重要的敏感个人信息,科学界定其内涵和外延能为司法适用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考察我国立法例,《个人信息保护法》未界定“生物识别信息”,“生物识别信息”或类似概念的界定存在适用范围有限、边界模糊和滞后于技术发展的不足。考察欧盟、美国立法例,“定义+列举+排除”的界定方式,以及“特定技术处理”“互相结合识别”“不可变更”的表述具有可鉴性。建议出台有关“敏感个人信息”的行政法规或司法解释,以“技术原理”“生物特征”“识别方式”“识别目的”四要素为核心对“生物识别信息”进行概念界定,从身体或生理特征、行为特征两个层面进行种类列举,排除未经特定技术处理以确认自然人身份的生物识别信息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法 敏感个人信息 生物识别信息
下载PDF
刷脸支付的法律挑战及规制路径 被引量:7
18
作者 唐林垚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5,共11页
刷脸支付是便捷性高的人脸识别新业态以及拓展性强的互联网支付新模式,带来了刷脸风险与支付风险勾连、生物信息安全风险向后手自动化决策风险蔓延等新问题,现有的知情同意框架、公共监控信息规则等面临新挑战。围绕人脸识别的行业规章... 刷脸支付是便捷性高的人脸识别新业态以及拓展性强的互联网支付新模式,带来了刷脸风险与支付风险勾连、生物信息安全风险向后手自动化决策风险蔓延等新问题,现有的知情同意框架、公共监控信息规则等面临新挑战。围绕人脸识别的行业规章、司法解释、信息保护规则等新规则相继涌现,但软法、硬法交织的立法格局,尚未形成可以波澜不惊地化解刷脸支付风险的动态规范。为充分保障人格权益、促进科技向善,以强化行业自律为导向,规制刷脸支付的新方法、新手段,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其一,以帕累托标准重构侵权行为惩戒和数字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其二,引入贯穿刷脸支付全流程的外部审查体系;其三,围绕刷脸支付业务样态建立以变应变的多元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刷脸支付 人脸识别 自动化决策 生物识别信息
原文传递
论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隐私保护 被引量:7
19
作者 胡海明 翟晓梅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第1期60-64,共5页
在总结了生物识别情境下隐私的新特征,即生物识别信息的永久性、生物识别信息侵犯的隐蔽性及对医学信息的可揭露性的基础上,从数据库安全、功能僭变、身体信息化三个方面,对隐私保护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从伦理学视角,对生物识别技... 在总结了生物识别情境下隐私的新特征,即生物识别信息的永久性、生物识别信息侵犯的隐蔽性及对医学信息的可揭露性的基础上,从数据库安全、功能僭变、身体信息化三个方面,对隐私保护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从伦理学视角,对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带来的隐私保护问题提出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识别 生物识别信息 隐私保护
下载PDF
基于稀疏表示的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算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玉伟 董西伟 陈芸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9-225,共7页
传统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依靠单一来源的生物特征信息完成对象鉴别,但是光照变化、噪声和遮挡等因素对生物特征信息的污染会使其识别性能降低。为此,提出一种多模态稀疏表示算法。在使测试对象不同模态的观测值共享稀疏表示的情况下,用... 传统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依靠单一来源的生物特征信息完成对象鉴别,但是光照变化、噪声和遮挡等因素对生物特征信息的污染会使其识别性能降低。为此,提出一种多模态稀疏表示算法。在使测试对象不同模态的观测值共享稀疏表示的情况下,用训练数据的稀疏线性组合表示测试数据。算法的优化问题通过一种高效的交替方向方法求解。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识别性能优于基于信息融合的对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表示 生物特征识别 信息融合 指纹识别 虹膜识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