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型蠕动机器人原理与实现 被引量:15
1
作者 白绍平 汪劲松 张伯鹏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40-143,149,共5页
本文阐述了蠕动的原理,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套小型里蠕动机器人系统。其主要部分由三个La:PZT电致伸缩微位移器和一套独特的柔性链机构所组成,机器人的外形尺寸为150×61×46mm,重2kg,最大步距10μm,... 本文阐述了蠕动的原理,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套小型里蠕动机器人系统。其主要部分由三个La:PZT电致伸缩微位移器和一套独特的柔性链机构所组成,机器人的外形尺寸为150×61×46mm,重2kg,最大步距10μm,行程40mm,运动精度0.2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机器人 机器人 蠕动
下载PDF
三种内固定器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及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波 潘显明 +4 位作者 权毅 胡修德 陈乾一 黄钢 马泽辉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2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 :对三种内固定器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及生物力学分析。方法 :1994- 0 7~ 2 0 0 1- 0 2 ,我院收治股骨颈骨折病人 72例 ,分别采用三刃钉、动力髋钢板 (DHS)、多根空心螺纹钉进行内固定治疗 ,观察其并发症发生率及髋... 目的 :对三种内固定器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及生物力学分析。方法 :1994- 0 7~ 2 0 0 1- 0 2 ,我院收治股骨颈骨折病人 72例 ,分别采用三刃钉、动力髋钢板 (DHS)、多根空心螺纹钉进行内固定治疗 ,观察其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状况 ,其中 6 7例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3~ 6 2个月 ,平均 2 8个月 )。结果 :多根空心螺纹钉组并发症最少 ,髋关节功能最佳。结论 :(1)早期良好的复位 ,使用合适的内固定器 ,大多数患者 (约 70 %~ 80 % )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2 )对股骨颈骨折 ,三根空心螺纹钉的固定较为确实 ,骨折不愈合率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率均较低 ,髋关节功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持续动态压应力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任可 张春才 +4 位作者 许硕贵 唐昊 康庆林 高堂成 张雪松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 :探讨持续动态压应力环境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对 2 5只家犬股骨干造成双侧横断截骨 ,随机选一侧天鹅记忆接骨器 (SMC)固定 ,对侧以髓内钉固定作为对照 ,分别在术后 7,1 4 ,2 1 ,2 8和 4 9d时 ,在骨折间隙内取材 ... 目的 :探讨持续动态压应力环境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对 2 5只家犬股骨干造成双侧横断截骨 ,随机选一侧天鹅记忆接骨器 (SMC)固定 ,对侧以髓内钉固定作为对照 ,分别在术后 7,1 4 ,2 1 ,2 8和 4 9d时 ,在骨折间隙内取材 ,行组织学观察及Ⅸ型胶原和骨钙素mRNA的Northernblot杂交 .结果 :组织学观察和Northernblot结果均表明 ,SMC固定下骨折间隙内愈合组织的软骨形成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 ,软骨内成骨也得以强化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骨折固定术 生物力学 分子生物学 形状记忆合金
下载PDF
小学生双侧膝关节等速肌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庆来 孟站领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6-119,共4页
目的:通过对6 3名普通小学生双侧膝关节进行等速测试,探讨少儿人群膝关节屈伸肌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利用Kinitech等速测力系统对健康男、女小学生双侧膝关节屈伸肌群进行等速测试。结果:小学男、女生双侧膝关节屈伸峰力矩(PT)随测试... 目的:通过对6 3名普通小学生双侧膝关节进行等速测试,探讨少儿人群膝关节屈伸肌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利用Kinitech等速测力系统对健康男、女小学生双侧膝关节屈伸肌群进行等速测试。结果:小学男、女生双侧膝关节屈伸峰力矩(PT)随测试速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且膝伸肌大于膝屈肌,男、女屈伸峰力矩有显著差异(6 0°/s屈肌除外) ,且表现为同一速度下男生峰力矩大于女生(P <0 .0 5 ) ;膝关节屈伸最大功率(MP)随测试速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男、女小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 4 0°/s伸肌除外) ;男、女小学生膝关节屈伸肌力比(F/E)不存在性别差异,同一测试速度下左右屈伸F/E不存在显著差异(P >0 .0 5 ) ,但F/E比值接近1,明显高于成年人;小学男生左、右膝关节屈伸PT/BM和小腿长呈高度相关(r介于0 .4 5~0 .70 ) ,女生大腿围度与PT/BM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以小学生为代表的少儿人群膝关节的屈伸肌力特征与成年人总体趋势基本一致,但在屈伸肌力比(F/E)及男、女性别差异等方面与成年人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膝关节 伸肌 屈肌 等速肌力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骨胶原在骨质疏松大鼠中的变化及其与骨生物力学相关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剑锋 陈允震 +1 位作者 刘海春 谢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807-1809,共3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骨胶原的变化及其与骨生物力学相关性。[方法]7个月龄未交配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平分为:OVX组(卵巢切除组)和Sham组(假手术组,未切除卵巢)。术后12周处死大鼠,行第L5压缩力学实验,并测定L5羟脯氨酸(HYP)含量,同时应...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骨胶原的变化及其与骨生物力学相关性。[方法]7个月龄未交配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平分为:OVX组(卵巢切除组)和Sham组(假手术组,未切除卵巢)。术后12周处死大鼠,行第L5压缩力学实验,并测定L5羟脯氨酸(HYP)含量,同时应用m asson三色法行L5切片染色,光镜下观察胶原纤维形态学的改变。[结果]卵巢切除12周后,Sham组HYP含量(0.197±0.035)mg/g,镜下见胶原纤维排列规则,走向清晰连续性好,胶原纤维粗壮,呈致密板层样。OVX组大鼠L5HYP含量为(0.182±0.022)mg/g,镜下见胶原纤维排列稀疏紊乱,变细甚至断裂溶解,连续性差。两组HYP含量相比P<0.05。OVX组HYP变化与L5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及最大压缩力变化有直线相关性。[结论]卵巢切除致骨质疏松,骨胶原含量减少和质量下降。骨胶原含量下降与骨生物力学强度降低有直线相关性。骨质疏松骨折与骨胶原含量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胶原 生物力学 大鼠
下载PDF
基于踝关节生物力学特点的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邢华 龚利 +4 位作者 邵盛 储宇舟 陈浩 何鹏飞 沈佳韵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93-96,共4页
从踝关节生物力学的角度综述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研究进展。通过整理国内外文献,概述KOA发生及发展过程中下肢运动链(髋-膝-踝)的生物力学机制。在步行活动中,踝关节是膝与地面作用的中间环节,膝-踝关节间力学联系紧密; KOA可造成踝... 从踝关节生物力学的角度综述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研究进展。通过整理国内外文献,概述KOA发生及发展过程中下肢运动链(髋-膝-踝)的生物力学机制。在步行活动中,踝关节是膝与地面作用的中间环节,膝-踝关节间力学联系紧密; KOA可造成踝关节结构和功能异常,踝关节损伤或功能下降亦可诱导或加重KOA。基于踝关节生物力学特点,临床治疗采用足部矫形器、改变足前进角、中医手法和太极拳等康复疗法,取得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生物力学 膝骨关节炎 综述
原文传递
鞘细菌FC9901氧化铁生化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佘晨兴 许旭萍 +2 位作者 林跃鑫 谢华玲 李惠珍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35-37,共3页
本文对分离到的鞘细菌菌株FC990 1氧化铁的生化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该菌株的营养类型为化能有机营养型 ,其能源主要来自有机碳源的氧化 ,并不能从Fe2 + 氧化过程中获取能量。活性定位研究和 pH、温度、抑制剂试验结果表明 ,... 本文对分离到的鞘细菌菌株FC990 1氧化铁的生化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该菌株的营养类型为化能有机营养型 ,其能源主要来自有机碳源的氧化 ,并不能从Fe2 + 氧化过程中获取能量。活性定位研究和 pH、温度、抑制剂试验结果表明 ,该铁氧化活性物质是酶 ,而且是一种胞外酶。铁的生物学氧化属于酶学催化过程 ,并遵守酶的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9901 鞘细菌 氧化铁 生化机制 水质净化 饮用水
下载PDF
髌骨脱位的生物力学重建 被引量:8
8
作者 范大鹏 包聚良 侯春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9-11,共3页
报道20例髌骨脱位,其中习惯性脱位9例,复发性脱位7例,外伤性脱位4例。均行生物力学重建。13例经平均随访6.4年。按Imsall标准,优4例(5膝),良4例(5膝),可3例(3膝),差2例(3膝),优良率为62%。... 报道20例髌骨脱位,其中习惯性脱位9例,复发性脱位7例,外伤性脱位4例。均行生物力学重建。13例经平均随访6.4年。按Imsall标准,优4例(5膝),良4例(5膝),可3例(3膝),差2例(3膝),优良率为62%。结合髌骨运动力学,探讨了髌骨脱位的发病机制,生物力学重建原则及影响手术成败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生物力学 重建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骨盆稳定结构的生物力学及影像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马志坚 白丽萍 +2 位作者 曾祥森 亚俊 王秋根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12期1164-1168,共5页
骨盆骨折的治疗难度和预后与骨折后的稳定性直接相关。临床上用于判断骨盆骨折稳定性的主要方法是基于骨盆解剖结构生物力学认识基础之上的影像学表现。随着生物力学试验技术的进步,以往的一些认识发生了变化:耻骨联合分离2.5 cm不能作... 骨盆骨折的治疗难度和预后与骨折后的稳定性直接相关。临床上用于判断骨盆骨折稳定性的主要方法是基于骨盆解剖结构生物力学认识基础之上的影像学表现。随着生物力学试验技术的进步,以往的一些认识发生了变化:耻骨联合分离2.5 cm不能作为前后挤压损伤Ⅰ型和Ⅱ型的鉴别点,骶髂关节移位小于1 cm可以造成垂直稳定丧失,侧方挤压也能造成垂直不稳,Young-Burgess分型的部分描述与试验结果不符,韧带除了起到限制移位的作用外还具有本体感受器的作用,SPECT-CT等新的检查手段虽然可以提高骨折诊断的敏感性,但仍不足以准确地评估骨盆骨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稳定 解剖 生物力学 诊断
下载PDF
髋臼假体位置对人工股骨头应力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志奇 傅明 +8 位作者 康焱 陈艺 杨子波 张紫机 林子洪 段昕 白波 廖威明 余楠生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6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髋臼假体不同放置位置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人工股骨头压应力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对8具尸体16侧髋关节标本按照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的处理原则,制作16种人工髋臼放置的位置,共分成两组:髋臼向内侧位移组,从解剖位置起间隔2mm,递增至... 目的探讨髋臼假体不同放置位置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人工股骨头压应力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对8具尸体16侧髋关节标本按照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的处理原则,制作16种人工髋臼放置的位置,共分成两组:髋臼向内侧位移组,从解剖位置起间隔2mm,递增至14mm,共8髋;髋臼向上方位移组,从解剖位置起间隔2mm,递增至14mm,共8髋。应用电阻应变片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测定各标本在轴向1000N载荷下人工股骨头的应变数据,记录人工股骨头所承受的压应力值。结果(1)髋臼向内侧位移组:髋臼假体位置每向内位移2mm,人工股骨头承受的压应力就增加,位移越多,股骨头承受的压应力增加就越明显,位移超过6mm后,压应力呈明显快速增加趋势;(2)髋臼向上方位移组:髋臼假体位置每向上位移2mm,除上移6mm应力值小于上移4mm外,人工股骨头承受的压应力总体趋势是增加,且上移超过8mm后,人工股骨头压应力值开始明显增加;(3)在相同位移情况下,向内位移时人工股骨头压应力明显大于向上位移。结论髋臼中心无论是向内或向上位移,股骨头承受的压应力均增加,且位移幅度越大,压应力增加越明显;向上位移6mm时,人工股骨头承受的应力值均小于前后位移点,未排除此位点是一应力缓冲点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股骨头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声动力疗法医学应用及其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静 王志刚 许川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918-1921,共4页
声动力疗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极具前景的增殖性疾病治疗方法。本文综述了声动力疗法在肿瘤治疗、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等增殖性疾病方面的医学应用及相应的生物学机制。
关键词 声动力疗法 肿瘤 血管成形术 生物学机制
下载PDF
Parametric analysis of craniocerebral injury mechanism in pedestrian trafficaccidents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methods
12
作者 Jin-Ming Wang Zheng-Dong Li +5 位作者 Chang-Sheng Cai Ying Fan Xin-Biao Liao Fu Zhang Jian-Hua Zhang Dong-Hua Zou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87-199,共13页
Purpose:The toughest challenge in pedestrian traffic accident identification lies in ascertaining injurymanners.This study aimed to systematically simulate and parameterize 3 types of craniocerebral injuryincluding im... Purpose:The toughest challenge in pedestrian traffic accident identification lies in ascertaining injurymanners.This study aimed to systematically simulate and parameterize 3 types of craniocerebral injuryincluding impact injury,fall injury,and run-over injury,to compare the injury response outcomes ofdifferent injury manners.Methods:Based on the total human model for safety(THUMS)and its enhanced human model THUMShollow structures,a total of 84 simulations with 3 injury manners,different loading directions,andloading velocities were conducted.Von Mises stress,intracranial pressure,maximum principal strain,cumulative strain damage measure,shear stress,and cranial strain were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injuryresponse of all areas of the brain.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jury conditions and injuryconsequences,correlation analysi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linear regression,and stepwise linearregression were utilized.Results: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observed between each criterion of skull and brain injury(p<0.01 in all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A 2-phase increase of cranio-cerebral stress andstrain as impact speed increases.In high-speed impact(>40 km/h),the Von Mises stress on the skull waswith a high possibility exceed the threshold for skull fracture(100 MPa).When falling and makingtemporal and occipital contact with the ground,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impacted area experienceshigher frequency stress concentration than contact at other conditions.Run-over injuries tend to have amore comprehensive craniocerebral injury,with greater overall deformation due to more adequate kinetic energy conduction.The mean value of maximum principal strain of brain and Von Mises stress ofcranium at run-over condition are 1.39 and 403.8 MPa,while they were 1.31,94.11 MPa and 0.64,120.5 MPa for the impact and fall conditions,respectively.The impact velocity also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in craniocerebral injury in impact and fall loading conditions(the p of all F-test<0.05).A regressionequation of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niocerebral injury Finite element Injury mechanism Traffic accident biomechanism Forensic practice
原文传递
磁场促进生物体内氧气利用的机制及其医学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苑曦宸 张彬 +3 位作者 孟智悦 王建萍 尹大川 商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76-684,共9页
磁场在地球生命的产生、演化与繁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命的存活离不开氧气(O2),O2是大部分生物体生理活动的必需物质。磁场作为非侵入式物理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促进生物体内O2的利用。该文从磁场和O2的基本概念入手,基于现有... 磁场在地球生命的产生、演化与繁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命的存活离不开氧气(O2),O2是大部分生物体生理活动的必需物质。磁场作为非侵入式物理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促进生物体内O2的利用。该文从磁场和O2的基本概念入手,基于现有的文献总结磁场促进生物体内O2利用的生物学机制,展现磁场在呼吸-循环系统障碍性疾病/症状相关医学领域上的一些应用。以缓解氧代谢障碍疾病的缺氧症状和改善当下新冠患者的呼吸窘迫为理念,利用电工医学交叉学科的优势,拟解决该领域中促进O2利用的待突破关键技术和发展需求,并对此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 氧气 生物机制 医学应用
下载PDF
Current state and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forensic biomechanics in China 被引量:3
14
作者 Yijiu Chen 《Forensic Sciences Research》 CSCD 2021年第1期1-12,共12页
Forensic biomechanics gradually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component of forensic science.Forensic biomechanics is evidence-based science that applies biomechanical principles and methods to forensic practice,which has c... Forensic biomechanics gradually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component of forensic science.Forensic biomechanics is evidence-based science that applies biomechanical principles and methods to forensic practice,which has constituted one of the most potential research areas.in this review,we introduce how finite element techniques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forensic cases,how injury criteria and injury scales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injury severity,and how tests of postmortem human subjects and dummy can be used to provide essential validation data.This review also describes research progress and new applications of forensic biomechanic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nsic sciences forensic biomechanic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ultiple rigid body postmortem human subjects(PHMS) injury reconstruction injury criteria material property driver identification anthropometric test devices injury biomechanism
原文传递
希瓦氏菌对甲基绿的脱色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鲍巧雨 钱怀丽 +2 位作者 郭晶晶 邓国志 武超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6期975-980,共6页
以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为染料脱色菌株对甲基绿(methyl green,MG)进行脱色处理,研究不同碳源、甲基绿浓度、初始菌株浓度和温度对染料脱色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ible)、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液相色... 以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为染料脱色菌株对甲基绿(methyl green,MG)进行脱色处理,研究不同碳源、甲基绿浓度、初始菌株浓度和温度对染料脱色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ible)、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对甲基绿的脱色产物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杀菌实验去测定甲基绿脱色液的生物毒性,通过S.oneidensis MR-1及其突变菌株对甲基绿的脱色速率推测可能的生物机制。研究结果表明:S.oneidensis MR-1在以甲酸钠为碳源时的脱色率最高;在不同甲基绿浓度下,该菌对40 mg·L^(-1)甲基绿可在1 h内脱色率达95%以上;菌株浓度的增加会增强脱色效果;温度研究显示,S.oneidensis MR-1在30℃条件时,对甲基绿的脱色效果更好。产物分析及杀菌实验结果证实S.oneidensis MR-1能够对甲基绿进行脱色,脱色后液体无毒,脱色产物主要为:4-(N,N-二甲基氨基)-4′-(N′,N′-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DDBP),4-(N-乙基-N,N-二甲基氨基)-4′-(N′-甲基氨基)二苯甲酮(ED-MBP),4-(N-乙基-N,N-甲基氨基)-4′-(N′,N′-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EM-DBP)和4-(N-乙基-N,N-甲基氨基)-4′-(N′-甲基氨基)二苯甲酮(ED-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瓦氏菌 甲基绿 脱色 产物分析 毒性 生物机制
下载PDF
蛇形机构运动形式及驱动方式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钢铁 于殿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1-86,96,共7页
为了解决蛇形机构设计和运动控制问题,本文研究了蛇形机构的运动形式和驱动方式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机械几何尺寸和驱动力的关系,人工鳞片对提高机构动力性能的作用等问题。
关键词 仿生机构 运动形式 驱动 蛇形机构
下载PDF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颈椎不稳定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红伟 龚遂良 郑琦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7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研究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颈椎不稳定骨折的生物力学作用。方法采用新鲜C3-7段小牛颈椎,制备成椎体屈曲压缩性骨折模型5具(椎管内均有骨块占位),记录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后纵向恒速拉伸过程中各种运动状态下椎管内骨块复位位移变化,描... 目的研究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颈椎不稳定骨折的生物力学作用。方法采用新鲜C3-7段小牛颈椎,制备成椎体屈曲压缩性骨折模型5具(椎管内均有骨块占位),记录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后纵向恒速拉伸过程中各种运动状态下椎管内骨块复位位移变化,描记出纵向拉伸载荷与椎管内骨块复位位移之间的关系曲线。结果椎管内骨块位移-复位力在起始呈线性变化,但随着位移的增大呈非线性走势;颈椎轴向撑开力为50N、相同骨块位移值时,前屈状态的骨块回复力比后伸状态大23%(P<0.05),轴向撑开力为150N、前屈状态的骨块回复力反而比后伸状态小11%(P<0.05);随着轴向撑开力的增大,椎管内骨块回复力增大,即随着载荷的减少,骨块回复的阻力越大。结论轴向撑开力对椎管内骨折块的复位有重要影响,后纵韧带在骨折块复位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屈曲压缩性骨折 骨块 复位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对卵巢切除大鼠骨转换与骨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包方 李东 +3 位作者 薛延 孙葆明 王芊 颜卉君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1-375,共5页
目的 研究1αOHD3 对骨质疏松的预防治疗效果和作用机理。 方法 将40 只雌性Wistar大鼠分为4组,以切除卵巢大鼠为模型,分别用0.04 μg/kg·d 和0.5 μg/kg·d 1αOHD3 灌胃给药12... 目的 研究1αOHD3 对骨质疏松的预防治疗效果和作用机理。 方法 将40 只雌性Wistar大鼠分为4组,以切除卵巢大鼠为模型,分别用0.04 μg/kg·d 和0.5 μg/kg·d 1αOHD3 灌胃给药12周。测定各组大鼠的血、尿生化指标,骨密度,生物力学和形态计量学等参数,以及骨粘连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 结果 切除卵巢大鼠骨吸收和骨形成显著加强,骨密度明显降低,骨小梁结构恶化,骨生物力学性质显著降低。1αOHD3 使大鼠骨量恢复,骨密度提高,骨小梁相对体积(TBV)增大,并使骨生物力学性质明显提高。0.5 μg/kg·d 1αOHD3 对骨生物力学的效果优于0.04 μg/kg·d 1αOHD3 的给药量。不同浓度1αOHD3 对骨形成与骨吸收的作用不同:0.5 μg/kg·d1αOHD3 明显抑制骨转换;0.04 μg/kg·d 1αOHD3 则促进骨转换。1αOHD3 的浓度对骨的矿化速率无显著影响。大鼠去卵巢后,骨粘连蛋白(osteonectin, ON)m RNA表达水平降低,0.5 μg/kg·d 1αOHD3 处理可恢复并促进ONm RNA 表达。 结论 1αOHD3 有明显增加骨密度和骨强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卵巢大鼠 1αOHD3 骨转换 骨粘连蛋白
下载PDF
Biomechanism of adhesion in gecko setae 被引量:1
19
作者 GUO Ce SUN JiuRong +3 位作者 GE YingBin WANG WenBo WANG DaPeng DAI-ZhenDo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2年第2期181-187,共7页
The study of the adhesion of millions of setae on the toes of geckos has been advanced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mergence of new technology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The theory of the mechanism of adhesion by van der W... The study of the adhesion of millions of setae on the toes of geckos has been advanced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mergence of new technology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The theory of the mechanism of adhesion by van der Waals forces is now accepted and broadly understood. However, this paper presents limitations of this theory and gives a new hypothesis of the biomechanism of gecko adhesion. The findings are obtained through measurements of the magnitude of the adhesion of setae under three different conditions, to show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hesion and status of the setae. They are reinforced by demonstrating two setal structures, follicle cells and hair, the former making the setae capable of producing bioelectrical charges,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ttachment and detachment processes. It is shown that the abundant muscular tissues at the base of the setae cells, which are controlled by peripheral nerves, are instrumental in producing the foot movement involved in attachment and detachment. Our study will further uncover the adhesion mechanism of geckos, and provide new ideas for designing and fabricating synthetic set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cko setae ADHESION biomechanism MICROSTRUCTURE BIONICS
原文传递
仿生柔性操作器机构的研究
20
作者 马培荪 张新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0-27,共8页
本文从正常人手的结构特点出发,分析了手指基本运动下各关节弯曲角之间的关系.据此,提出一种具有三个指关节的柔性操作器模型,并对其机构姿态在外力作用下或者外界约束下的变化作了定性的分析.该操作不仅能较为逼真地模拟人手的自由伸... 本文从正常人手的结构特点出发,分析了手指基本运动下各关节弯曲角之间的关系.据此,提出一种具有三个指关节的柔性操作器模型,并对其机构姿态在外力作用下或者外界约束下的变化作了定性的分析.该操作不仅能较为逼真地模拟人手的自由伸屈或抓取等动作,而且可以包络方式抓取多种外形物体并实现增力要求.另外,针对柔性操作器的结构特性,文中还对该柔性机构的综合方法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两种基本综合方法:弹性元件选择法和结构参数优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机构 机构设计 操作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