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鲜碱对白色念珠菌体外抑制作用初探 被引量:13
1
作者 施琳俊 薛婷君 +2 位作者 吴岚 朱彩莲 周曾同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1年第11期654-657,共4页
目的:检测白鲜碱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白色念珠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ATCC76615)为研究对象,用经典方法测定白鲜碱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抑制生物膜50%(SMIC50)的药物浓度,流式细胞仪分... 目的:检测白鲜碱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白色念珠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ATCC76615)为研究对象,用经典方法测定白鲜碱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抑制生物膜50%(SMIC50)的药物浓度,流式细胞仪分析白鲜碱对白色念珠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白鲜碱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312.5μg/mL,对生物膜的SMIC50为1250μg/mL,白鲜碱能使白色念珠菌生长停滞。结论:白鲜碱具有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生物膜 白鲜碱 流式细胞仪 细胞周期
原文传递
Multispecies communities:interspecies interactions influence growth on saliva as sole nutritional source 被引量:9
2
作者 Paul E.Kolenbrand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49-54,共6页
Human oral bacteria live in multispecies communities in the biofilm called dental plaque.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interactions of seven species and the ability of each species individually and together with other s... Human oral bacteria live in multispecies communities in the biofilm called dental plaque.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interactions of seven species and the ability of each species individually and together with other species to grow on saliva as the sole source of nutrient. Community formation in biofihns in flow cells is monitored using species-specific fluorophore-conjugated immunoglobulin Gy and images are captured by confocal microscopy. Early colonizing veillonellae emerge from this review of interspecies interactions in saliva as a critical genus that guides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species communities. Highly selective interspecies recognition is evident as initial colonizers pair with early and middle colonizers to form multispecies communities that grow on sali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wth on saliva multispecies communities biofilm flow cell interspecies interactions
下载PDF
水质净化过程中生物载体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姬晓娜 王福梅 +2 位作者 张洪美 谷令彪 吴雷振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13,共5页
从生物膜技术的优点入手,分析了广义的生物载体的定义,概述了水质净化生物法中生物载体的应用现状及各类生物载体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种新型的生物载体,并指出了生物载体的开发方向。
关键词 生物膜 生物载体 水质净化 活性生物载体 固定化细胞
下载PDF
乳酸对阴沟肠杆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刘亚文 靳盼盼 +2 位作者 许晓曦 刘芳 孙芝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共7页
本实验首先通过结晶紫染色来确定乳酸处理对阴沟肠杆菌CY4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然后通过分析菌株泳动能力、胞外多糖含量、生物膜微观形态和基因表达的变化量来研究乳酸处理抑制生物膜形成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亚抑菌浓度的乳酸可以显著... 本实验首先通过结晶紫染色来确定乳酸处理对阴沟肠杆菌CY4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然后通过分析菌株泳动能力、胞外多糖含量、生物膜微观形态和基因表达的变化量来研究乳酸处理抑制生物膜形成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亚抑菌浓度的乳酸可以显著抑制菌株CY4生物膜的形成(P<0.05),显著降低CY4菌株的泳动能力(P<0.05),并且能够抑制生物膜内多糖的合成。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亚抑菌浓度的乳酸处理使得生物膜厚度大幅降低,且表面不平滑,孔洞增多,细菌结构松散,菌体变长,相互之间缝隙变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发现,亚抑菌浓度的乳酸处理造成与菌毛和多糖合成有关基因的表达量下降。综上,亚抑菌浓度的乳酸对阴沟肠杆菌CY4生物膜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乳酸干扰了菌体初期的黏附聚集能力和胞外多糖的合成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生物膜 乳酸 胞外多糖 细胞泳动
下载PDF
Poly-β-hydroxybutyrate alleviated diarrhea and colitis via Lactobacillus johnsonii biofilm-mediated maturation of sulfomucin 被引量:2
5
作者 Ning Ma Pingting Guo +7 位作者 Jingyu Chen Zengkai Qi Chunchen Liu Jiakun Shen Yiwei Sun Xiyue Chen Guo-Qiang Chen Xi M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7期1569-1588,共20页
Maintainance of sulfomucin is a key end point in the treatment of diarrhea a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However,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microbial sense to sulfomucin are poorly understood,and to date,ther... Maintainance of sulfomucin is a key end point in the treatment of diarrhea a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However,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microbial sense to sulfomucin are poorly understood,and to date,there are no therapies targeting the secretion and maturation of sulfomucin in IBD.Herein,we biosynthesized poly-β-hydroxybutyrate(PHB)and found that PHB could alleviate inflammation caused by diarrhea and colitis by enhancing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ulfomucin.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and clearance together demonstrate that PHB promoting sulfomucin is mediated by Lactobacillus johnsonii(L.johnsonii).Further studies revealed that PHB provides a favorable niche for L.johnsonii biofilm formation to resist disturbance and support its growth.L.johnsonii-biofilm alleviates colitis by regulating fucose residues to promote goblet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subsequent sulfomucin maturation.Importantly,PHB alleviates colitis by enhancing sulfomucin secretion and maturation in a L.johnsonii-dependent manner.PHB represents a class of guardians,acting as a safe probiotic-biofilm delivery system that significantly promotes probiotic proliferation.Altogether,this study adds weight to the possible role of probiotics and functional materials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stinal inflammation.The application of PHB and biofilm self-coating L.johnsonii carries high translational potential and may be of clinical relev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Β-HYDROXYBUTYRATE DIARRHEA COLITIS Lactobacillus johnsonii biofilm goblet cell sulfomucin
原文传递
Influence and mechanism of N-(3-oxooxtanoyl)-L-homoserine lactone(C_8-oxo-HSL) on biofilm behaviors at early stage 被引量:4
6
作者 Siqing Xia Lijie Zhou +1 位作者 Zhiqiang Zhang Jixiang L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2035-2040,共6页
N-acyl-homoserines quenching, enzymatic quenching of bacterial quorum sensing, has recently applied to mitigate biofilm in membrane bioreactor. However, the effect of AHLs on the behavior of biofilm formation is still... N-acyl-homoserines quenching, enzymatic quenching of bacterial quorum sensing, has recently applied to mitigate biofilm in membrane bioreactor. However, the effect of AHLs on the behavior of biofilm formation is still sparse. In this stud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iofilm was formed on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under a series of N-(3-0xooxtanoyl)-L-homoserine lactone (C8-0xo-HSL) concentrations. Diffusing Cs-oxo-HSL increased the growth rate of cells on biofilm where the concentration of Cs-oxo-HSL was over 10-7 g/L. The C8-0xo-HSL gradient had no observable influence on cell density and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of biofilm with over 10-7 g/L Cs-oxo-HSL. Surprisingly, 10-11-10-8 g/L of Cs-Oxo-HSL had no effect on cell growth in liquid culture. The cell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quorum sensing system might enhance the growth of neighboring cells in contact with surfaces into biofilm and may influence the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of biofil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orum sensing C8-oxo-HSL biofilm formation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cell density extracellular polymericsubstances
原文传递
抗菌剂作用后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细胞活力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唐子圣 朱敏 刘正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5年第7期387-389,共3页
目的:观察抗菌剂作用后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细胞活力。方法:将已形成24h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分别用1000μg/ml、500μg/ml、100μg/ml、50μg/ml、0μg/ml红霉素药液作用3h后取出,对这些生物膜分别进行两种不同的处理。A组将生物膜继续培养后... 目的:观察抗菌剂作用后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细胞活力。方法:将已形成24h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分别用1000μg/ml、500μg/ml、100μg/ml、50μg/ml、0μg/ml红霉素药液作用3h后取出,对这些生物膜分别进行两种不同的处理。A组将生物膜继续培养后,用死菌活菌荧光染色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进行观察;B组将生物膜细胞刮下接种到培养基上,革兰染色观察。结果:A组每个标本均重新形成较完整的生物膜;B组每个标本均发现有变形链球菌生长。结论:变形链球菌生物膜被高浓度抗菌剂作用后,膜中存活的细菌仍能分裂繁殖,并可修复已损伤的生物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生物膜 抗菌剂 细胞活力
原文传递
茴香醛对变异链球菌的抗菌活性和抗生物被膜活性 被引量:3
8
作者 云莉 倪雅丽 《热带生物学报》 2022年第6期614-621,共8页
为研究茴香醛对变异链球菌的抗菌作用并阐明其抗菌机制,通过时间杀菌曲线、细胞膜完整性、细菌疏水性、生物被膜定量和RT-qPCR实验,测定茴香醛对变异链球菌的抗菌活性和抗生物被膜活性。结果表明,(1)茴香醛对变异链球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 为研究茴香醛对变异链球菌的抗菌作用并阐明其抗菌机制,通过时间杀菌曲线、细胞膜完整性、细菌疏水性、生物被膜定量和RT-qPCR实验,测定茴香醛对变异链球菌的抗菌活性和抗生物被膜活性。结果表明,(1)茴香醛对变异链球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4 g·L^(−1)和8 g·L^(−1);(2)随着茴香醛浓度的增加,变异链球菌的核酸和蛋白质泄漏量逐渐增加;(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茴香醛在1×MIC的浓度下即可增加细菌细胞膜通透性破坏变异链球菌细胞膜的完整性;(4)茴香醛通过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发挥抑菌作用,通过改变变异链球菌的疏水性并下调基因表达发挥抗变异链球菌生物被膜活性。以上结果表明,茴香醛作为天然抗菌剂,具有进一步开发为抗龋齿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菌活性 生物被膜 细胞膜 茴香醛
下载PDF
鱼腥草素钠诱导临床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细胞凋亡 被引量:4
9
作者 崔艳艳 施高翔 +3 位作者 汪云霞 汪天明 邵菁 汪长中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64-68,共5页
目的观察鱼腥草素钠对临床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DAPI染色观察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细胞核的形态;利用FITC-VAD-FMK染色观察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细胞metacaspase活性;分别在JC-1染色和DCFH-DA染色下,采... 目的观察鱼腥草素钠对临床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DAPI染色观察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细胞核的形态;利用FITC-VAD-FMK染色观察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细胞metacaspase活性;分别在JC-1染色和DCFH-DA染色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利用AnnexinⅤ-FITC/PI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一定浓度的鱼腥草素钠作用下,临床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细胞内ROS水平、生物膜细胞凋亡率、metacaspase酶活性明显升高,MMP水平明显降低,生物膜细胞核出现碎裂和皱缩。结论鱼腥草素钠能够诱导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素钠 耐药白假丝酵母菌 生物膜细胞 凋亡
下载PDF
冷藏条件下肉源莓实假单胞菌nuoB对其生物被膜形成和细胞代谢的影响
10
作者 吴亚婕 谭松 +5 位作者 陈愉平 牛阿娟 柳雨欣 王光宇 徐幸莲 邱伟芬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72-2185,共14页
【目的】研究nuoB对莓实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和细胞代谢的影响,进一步揭示nuoB对莓实假单胞菌介导的冷鲜肉腐败的调控机制,为优化冷鲜肉保鲜体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莓实假单胞菌NMC25野生株和nuoB突变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共聚焦... 【目的】研究nuoB对莓实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和细胞代谢的影响,进一步揭示nuoB对莓实假单胞菌介导的冷鲜肉腐败的调控机制,为优化冷鲜肉保鲜体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莓实假单胞菌NMC25野生株和nuoB突变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生物被膜空间结构的差异;通过菌落细胞计数、胞外聚合物的表征解析生物被膜组分变化;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联合质谱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寻与nuoB相关的代谢产物水平变化。【结果】CLSM显示,原位条件下野生株生物被膜细胞呈现密集排列、垂直化定殖的状态,而ΔnuoB生物被膜显示为相对无序、松散的结构。菌落中细胞计数结果显示,不同生长环境下的野生型菌株和突变型菌株的生物被膜细胞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突变株在TSA或肉表面上以生物被膜形式生长的能力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与野生株相比,原位培养时突变株的蛋白质(P<0.01)和总糖(P<0.05)含量都显著升高,表明nuoB影响了莓实假单胞菌胞外聚合物的分泌。代谢组结果显示,野生组与突变组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中有明显的分离(R^(2)X=0.481,R^(2)Y=0.977,Q2=0.909),说明原位培养时突变株的代谢产物发生了明显变化。模型中组间差异显著的代谢物包括2-羟基肉桂酸、L-酪氨酸、L-苯丙氨酸、DL-色氨酸、17-羟基-二十碳四烯酸、5-OxoETE等。这些代谢物经过通路分析后发现,它们主要与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核黄素代谢、2-氧代羧酸代谢、嘌呤代谢、氰基氨基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等有关。【结论】nuoB的破坏会导致莓实假单胞菌原位培养时生物被膜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促进胞外聚合物的生物合成,影响细胞内碳代谢、核苷酸代谢、脂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莓实假单胞菌 nuoB 生物被膜 胞外聚合物 细胞代谢
下载PDF
口腔生物膜动态研究模型的建立和应用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昞 李继遥 +1 位作者 郝玉庆 周学东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0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模拟口腔菌斑生态环境,建立能够对生物膜形成过程连续观察的动态研究模型。方法:自制发酵罐和多出口连续培养室。以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乳酸杆菌、内氏放线菌为实验菌株,将羟磷灰石片、玻片等置于连续培养室中,通过调节温度、... 目的:模拟口腔菌斑生态环境,建立能够对生物膜形成过程连续观察的动态研究模型。方法:自制发酵罐和多出口连续培养室。以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乳酸杆菌、内氏放线菌为实验菌株,将羟磷灰石片、玻片等置于连续培养室中,通过调节温度、氧分压、pH值、清除率、循环流速及代谢底物等参数建立模型。以25mM蔗糖和蒸馏水进行系统测试。观察系统中实验菌CFU计数、pH动态变化等各项反应及不同环境下所形成生物膜的微结构变化。所得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选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Dunnet t双侧检验,在α=0.05的情况下比较蔗糖加入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随着蔗糖的给予,连续培养室中pH表现出相似于天然口腔的致龋环境,蒸馏水组pH值始终维持在7.5左右。而蔗糖组pH值呈明显的周期性波动,最低在4.5以下,但4~5h后,其pH值仍能逐步恢复到6.5左右。观察到细菌计数、生物膜形态的时间依赖性。随着处理液的加入,2组生物膜的活菌计数均明显增加,约72h趋于稳定。对120h生物膜,蔗糖组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的细菌计数显著高于蒸馏水组(P<0.05);蔗糖组变形链球菌计数最高,而蒸馏水组血链球菌计数最高。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蔗糖组大量的胞外多糖基质和细菌成团、成片分布;蒸馏水组虽然也存在细菌和基质增多的时间依赖性,但膜细菌基质团块仍清晰可见。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体外模型能稳定控制有关参数,各观察指标均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模型的建立,实现了生物膜形成过程的动态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动态研究模型 恒流培养室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双组分系统FlrBC的功能探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倩倩 周洋 张永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1-228,共8页
为明确双组分系统FlrBC在嗜水气单胞菌极生鞭毛合成、生物被膜形成及致病机制中的作用,通过同源重组法,以嗜水气单胞菌ZYAH72为野生菌株构建双组分系统FlrBC缺失株ΔflrB和ΔflrC,比较不同菌株鞭毛合成及游动性、生物被膜形成、胞外多... 为明确双组分系统FlrBC在嗜水气单胞菌极生鞭毛合成、生物被膜形成及致病机制中的作用,通过同源重组法,以嗜水气单胞菌ZYAH72为野生菌株构建双组分系统FlrBC缺失株ΔflrB和ΔflrC,比较不同菌株鞭毛合成及游动性、生物被膜形成、胞外多糖分泌、细胞黏附以及抗全血杀伤能力差异。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ΔflrB和ΔflrC仍能形成极生鞭毛,细菌游动能力无显著差异;而结晶紫染色发现ΔflrB和ΔflrC相较于野生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分别下降了27.2%和22.3%;刚果红检测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ΔflrB和ΔflrC的胞外多糖分泌分别下降了18.4%和14.2%;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结果显示,flrB和flrC的缺失不同程度抑制了鞭毛合成、生物被膜相关通路基因的表达;与草鱼肾细胞共孵育后,ΔflrB和ΔflrC的细胞黏附率与野生株相比分别下降了23.2%和18.2%;全血杀伤实验结果显示,ΔflrB和ΔflrC抗全血杀伤能力均显著减弱。以上结果表明,双组分系统FlrBC不是嗜水气单胞菌极生鞭毛形成所必需,但在细菌鞭毛形成组装和生物被膜形成中发挥调控作用,并且影响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双组分系统FlrBC 极生鞭毛 游动性 生物被膜 胞外多糖 细胞黏附 全血杀伤
下载PDF
白藜芦醇调控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柯 石瑾 丁军颖 《中医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2116-2121,共6页
白藜芦醇对革兰氏阴性及阳性菌、病毒、真菌及衣原体等抑制作用明确,可通过干扰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抑制药物外排泵的功能、增加细胞的通透性及修饰药物作用靶点等方面参与细菌耐药的调控。此外,白藜芦醇还可作为抗菌增效剂增加细菌对抗... 白藜芦醇对革兰氏阴性及阳性菌、病毒、真菌及衣原体等抑制作用明确,可通过干扰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抑制药物外排泵的功能、增加细胞的通透性及修饰药物作用靶点等方面参与细菌耐药的调控。此外,白藜芦醇还可作为抗菌增效剂增加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提高抗生素的疗效。白藜芦醇治疗耐药菌感染有多重优势,如不易引起细菌耐药、成分较为明确、易获取、抑菌谱广泛、抑菌机制多样、可协同增效抗生素等。然而,结合中药免疫调理特点阐释白藜芦醇对细菌耐药机制改变的报道尚不多见,可进一步加强结合HMGB1这一免疫网络核心调控分子的研究。此外,白藜芦醇及虎杖苷胃肠道吸收良好,为其给药方式及临床口服剂型的探索提供了保障,提示基于病原体/机体免疫,全面揭示了白藜芦醇调控细菌耐药机制的单体中药研发的迫切必要及潜在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细菌耐药性 生物膜 外排泵系统 细胞通透性 抗菌增效剂
下载PDF
胞外DNA在生物膜形成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台喜荣 冯骞 +3 位作者 孙亚青 郭文 葛冉 周长仁 《净水技术》 CAS 2019年第11期54-60,共7页
生物膜是微生物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形成的特殊的微生物聚合体,包括微生物细胞和胞外聚合物(EPS)等。胞外DNA(eDNA)是EPS的关键组成成分之一。它通过细菌主动分泌、细胞溶菌作用等释放到胞外,吸附在细菌细胞表面并开始向外延伸,从而促进生... 生物膜是微生物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形成的特殊的微生物聚合体,包括微生物细胞和胞外聚合物(EPS)等。胞外DNA(eDNA)是EPS的关键组成成分之一。它通过细菌主动分泌、细胞溶菌作用等释放到胞外,吸附在细菌细胞表面并开始向外延伸,从而促进生物膜的形成。另外,它可以为细菌代谢提供营养物质,作为基因水平传递的"基因仓库",与胞外蛋白及胞外多糖等交联,维持生物膜空间结构。因此,关于生物膜中eDNA的研究,对水处理、生物冶金、医学及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系统性地综述了eDNA的产生途径、调节机制、功能及目前研究的局限性等,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膜 胞外DNA 细胞黏附 胞外聚合物
下载PDF
给水管网多相界面中微生物表面疏水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明露 徐绍峰 +4 位作者 徐梦瑶 王礼 柴杉杉 白淼 张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823-4830,共8页
采用疾病控制中心(CDC)生物膜反应器模拟给水管网系统,选取聚氯乙烯(PVC)和聚碳酸酯(PC)2种材质的挂片,通过微生物粘附碳氢化合物(MATH)实验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反应器水相、生物膜相和颗粒物相中微生物的疏水性进行了... 采用疾病控制中心(CDC)生物膜反应器模拟给水管网系统,选取聚氯乙烯(PVC)和聚碳酸酯(PC)2种材质的挂片,通过微生物粘附碳氢化合物(MATH)实验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反应器水相、生物膜相和颗粒物相中微生物的疏水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PVC材质挂片反应器中优势菌为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为68.31%~81.00%,PC材质挂片反应器中优势菌为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为24.39%~64.40%.PVC材质挂片反应器中优势菌包含3类致病菌,PC材质挂片反应器中包含8类致病菌.PC材质挂片生物膜相较于PVC材质疏水性更高,利于微生物吸附形成生物膜,而PVC材质不易形成生物膜,对控制输送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具有积极作用,但在管网实际应用中还应考虑其他工程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管网 生物膜 细胞疏水性 微生物碳氢吸附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不同细菌密度的浮游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生物膜对甲硝唑敏感性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段丁瑜 王爽 +2 位作者 张利平 赵蕾 徐屹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1-575,共5页
目的比较体外培养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在不同细菌密度的浮游状态及生物膜状态时对甲硝唑的敏感性变化。初步探讨细菌密度在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抗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甲硝唑对牙龈卟啉单胞菌106CFU.mL-1和109CFU.... 目的比较体外培养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在不同细菌密度的浮游状态及生物膜状态时对甲硝唑的敏感性变化。初步探讨细菌密度在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抗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甲硝唑对牙龈卟啉单胞菌106CFU.mL-1和109CFU.mL-1菌悬液(与生物膜细菌密度相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在96孔板中形成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分别测定甲硝唑对完整生物膜及生物膜悬液的MIC和MBC。结果甲硝唑对106 CFU.mL-1菌悬液的MIC和MBC分别为0.063、0.125 mg.L-1;对109 CFU.mL-1菌悬液的MIC和MBC分别为25、50 mg.L-1;对完整生物膜的MIC为25 mg.L-1,MBC>125 mg.L-1;对生物膜悬液的MIC和MBC分别为25、125 mg.L-1。结论甲硝唑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抑菌作用受细菌密度影响,细菌密度越高,对甲硝唑的抗性越大;细菌密度在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对甲硝唑的抗药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生物膜中胞外基质及生物膜的完整性对生物膜抗药性仍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硝唑 牙龈卟啉单胞菌 生物膜 细菌密度
下载PDF
白色念珠菌生物膜与Toll样受体通路的免疫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冬梅 王琨 +1 位作者 冯奇刚 张海云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36-39,176,共5页
目的分析产膜白色念珠菌与感染患者机体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通路的免疫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从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住院血流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的白色念珠菌,细胞培养法体外构建生物膜模型,采用结晶... 目的分析产膜白色念珠菌与感染患者机体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通路的免疫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从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住院血流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的白色念珠菌,细胞培养法体外构建生物膜模型,采用结晶紫和荧光染色法定性观察生物膜的生长过程及形态,根据是否产生生物膜将其分为产膜组和非产膜组;采集健康成年人血液样本30份,作为健康对照组。反转录PCR(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2mRNA、TLR4mRNA、髓样分化因子88基因(Myd88mRNA)的表达量变化;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yd88蛋白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IL-1β、TNF、IFN-γ和IL-4的浓度。结果产膜菌呈菌丝状相互交错密集排列,而非产膜菌大部分以酵母样黏附于培养板底部。产膜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2mRNA、TLR4mRNA、Myd88mRNA基因的表达量较健康对照组低,非产膜组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产膜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yd88的含量较健康对照组低,非产膜组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产膜组血浆中IL-1β、TNF、IFN-γ浓度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非产膜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IL-4因子浓度产膜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非产膜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产膜白色念珠菌可能通过下调TLR2mRNA、TLR4mRNA、Myd88mRNA蛋白的表达,使TLR/Myd88/NF-κB信号通路传递受限,增加白色念珠菌的易感性;(2)产膜白色念珠菌可使宿主Th1型免疫反应减弱,导致Th1/Th2比例失衡。以上两点可能是产膜菌相对非产膜菌更容易发生免疫逃逸,并引起机体出现慢性感染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生物膜 细胞免疫
下载PDF
两种人工合成抗菌肽对表皮葡萄球菌浮游菌及其生物膜的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侯正利 张毕明 +2 位作者 佘鹏飞 吴苑 张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1-487,共7页
目的:表皮葡萄球菌是院内感染常见的革兰氏阳性球菌之一,它亦黏附于医疗器械表面导致生物膜相关感染。本研究拟探讨两种人工合成的抗菌肽GH12和SAAP-148对表皮葡萄球菌浮游菌生长及其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抗菌肽G... 目的:表皮葡萄球菌是院内感染常见的革兰氏阳性球菌之一,它亦黏附于医疗器械表面导致生物膜相关感染。本研究拟探讨两种人工合成的抗菌肽GH12和SAAP-148对表皮葡萄球菌浮游菌生长及其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抗菌肽GH12和SAAP-148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利用生物膜成膜能力阳性标准菌株在微孔板中构建生物膜,分别检测这两种抗菌肽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抑制和分散作用;在盖玻片上构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通过荧光染料SYTO9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检测两种抗菌肽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三维结构的破坏作用;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抗菌肽对表皮葡萄球菌细胞膜的破坏作用;采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表皮葡萄球菌黏附相关基因icaA和icaD的表达情况。结果:GH12和SAAP-148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8和16μg/mL,最低杀菌浓度均为64μg/mL;GH12和SAAP-148的质量浓度分别为8μg/mL(t=7.193,P<0.05)和16μg/mL(t=7.808,P<0.05)时均可显著抑制表皮葡萄球菌RP62A生物膜的形成,且均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GH12和SAAP-148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6μg/mL(t=5.369,P<0.05)和32μg/mL(t=4.474,P<0.05)时可显著分散RP62A已形成的生物膜,亦呈现剂量依赖性;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GH12和SAAP-148可显著破坏生物膜的三维结构,使生物膜的总量显著减少;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最低抑菌浓度的GH12和SAAP-148还能显著破坏表皮葡萄球菌的细胞膜;1×最低抑菌浓度的抗菌肽能够显著抑制表皮葡萄球菌黏附相关基因icaA和icaD的表达。结论:抗菌肽GH12和SAAP-148通过破坏细胞膜对表皮葡萄球菌浮游菌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通过抑制黏附相关基因抑制和分散其生物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表皮葡萄球菌 生物膜 GH12 SAAP-148 细胞膜
下载PDF
鸡白痢沙门氏菌orgC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生物被膜形成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政 王楠 +3 位作者 全柯吉 秦涛 陈素娟 彭大新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1-37,共7页
为探索鸡白痢沙门氏菌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OrgC在生物被膜形成中的作用,试验以鸡白痢沙门氏菌S9及其rpoS基因缺失株S9S为母本,利用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orgC基因缺失株并利用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回复株,测定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对鸡肝癌(L... 为探索鸡白痢沙门氏菌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OrgC在生物被膜形成中的作用,试验以鸡白痢沙门氏菌S9及其rpoS基因缺失株S9S为母本,利用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orgC基因缺失株并利用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回复株,测定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对鸡肝癌(Leghorn male hepatoma,LMH)细胞黏附入侵能力。结果显示:orgC基因缺失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野生株S9相比无显著变化,rpoS和orgC双基因缺失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rpoS基因缺失株S9S相比显著降低(P<0.05);orgC基因缺失株对LMH细胞入侵能力与野生株S9相比无显著变化,rpoS和orgC双基因缺失株对LMH细胞入侵能力与rpoS基因缺失株S9S相比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OrgC与鸡白痢沙门氏菌生物被膜形成及细胞入侵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白痢沙门氏菌 生物被膜 Ⅲ型分泌系统 OrgC 细胞入侵
下载PDF
宿主防御肽模拟聚合物与蛋白酶K联用抗生物被膜 被引量:1
20
作者 毕玉芳 武月铭 +2 位作者 刘士琦 钱宇芯 刘润辉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1-269,共9页
采用双(三甲基硅基)胺基锂(LiHMDS)引发的α-氨基酸N-羧酸酐(NCA)快速开环聚合方法合成宿主防御肽模拟聚合物,该聚合物呈现窄分子量分布。抗菌实验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浮游菌和持留菌有高杀菌活性,且遵... 采用双(三甲基硅基)胺基锂(LiHMDS)引发的α-氨基酸N-羧酸酐(NCA)快速开环聚合方法合成宿主防御肽模拟聚合物,该聚合物呈现窄分子量分布。抗菌实验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浮游菌和持留菌有高杀菌活性,且遵循破膜杀菌机制。实验证明,1.25 U/mL的蛋白酶K在人工尿液环境中可分散MRSA成熟生物被膜。蛋白酶K与聚合物协同作用实现了人工尿液中成熟生物被膜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聚合物 蛋白酶K 生物被膜 持留菌 药物协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