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与机制化建设 被引量:62
1
作者 李向阳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70,157,共21页
"一带一路"建设步入新阶段之后,高质量发展正在成为其主要目标,但学术界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却存在不同的看法。作者首先假定"一带一路"是一种发展导向型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进而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可... "一带一路"建设步入新阶段之后,高质量发展正在成为其主要目标,但学术界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却存在不同的看法。作者首先假定"一带一路"是一种发展导向型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进而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可持续性,而实现可持续性的基本路径在于机制化。"一带一路"的发展导向决定了在其起步阶段不以设置规则为门槛,从而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机遇,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带一路"建设不需要规则和机制化。机制化建设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合作的内在要求,是应对外部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对接现行全球治理体系的前提条件。但这种机制化建设不可能复制现有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化建设的模式,而是需要遵循共商、渐进与义利观原则。以此为前提,"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与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 发展导向 机制化 义利观
原文传递
甜高粱在青海高原不同海拔生态区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李春喜 冯海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59,共9页
2010-2011年在青海高原不同海拔生态区对甜高粱进行品种适应性研究,结果显示,海拔对生育期、茎秆高度、单株鲜重、叶片数、茎叶产量、糖锤度有极显著影响。海拔1 850 m鲜重产量111 127~139 840 kg/hm2,籽粒成熟,产量4 154~7 609 kg/h... 2010-2011年在青海高原不同海拔生态区对甜高粱进行品种适应性研究,结果显示,海拔对生育期、茎秆高度、单株鲜重、叶片数、茎叶产量、糖锤度有极显著影响。海拔1 850 m鲜重产量111 127~139 840 kg/hm2,籽粒成熟,产量4 154~7 609 kg/hm2;海拔1 990 m鲜重产量96 156~139 496 kg/hm2;海拔2 100 m鲜重产量70 124~109596 kg/hm2,早熟品种籽粒能成熟;海拔2 300 m鲜重产量71 528~102 690 kg/hm2,晚熟品种不能抽穗;海拔2 500m鲜重产量41 340~61 034 kg/hm2,早熟品种能进入抽穗期。茎秆糖锤度海拔2 300 m以下地区除晚熟品种较低外,可达15%以上,海拔2 500 m茎秆糖锤度只有6.52%~9.28%。九甜杂三品种综合表现突出,鲜重产量61 033.5~125 439.0 kg/hm2,糖锤度9.28%~19.61%。海拔1 850 m籽粒产量7 461 kg/hm2,是推广种植的首选品种;吉甜5号、超级放牧者综合表现良好,可为候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海拔 鲜重产量 糖锤度 适应性
下载PDF
国际传播叙事的“南方转向”——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媒体的扎根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史安斌 朱泓宇 《传媒观察》 CSSCI 2023年第9期18-27,共10页
以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体的全球南方媒体积极倡导的“替代性叙事”成为国际传播“南方转向”的重要表征。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本文通过对相关国家媒体的扎根研究,发现:南方媒体通过构建“替代性叙事”积极汇入... 以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体的全球南方媒体积极倡导的“替代性叙事”成为国际传播“南方转向”的重要表征。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本文通过对相关国家媒体的扎根研究,发现:南方媒体通过构建“替代性叙事”积极汇入全球发展大变局,形成当代国际传播的“地方知识”,打破美西方主导性叙事的迷思,推动了国际传播超越西方现代性叙事的“南方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一带一路”倡议 全球南方 地方知识 文化帝国主义 扎根理论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中文+”教育发展探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耿虎 马晨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17-124,共8页
"一带一路"建设和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使"中文+"教育日益兴起。围绕"五通","中文+"教育不仅全面展开,而且大有可为。应重视"中文+教育/翻译"人才培养、推进"中文+职业技能"... "一带一路"建设和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使"中文+"教育日益兴起。围绕"五通","中文+"教育不仅全面展开,而且大有可为。应重视"中文+教育/翻译"人才培养、推进"中文+职业技能"培训、落实"中文+实习/就业"保障措施、坚持"中文+"教育"请进来"与"走出去"并行、探索"中文+"教育市场化道路,以推动"一带一路""中文+"教育更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文+”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
下载PDF
“一带一路”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廖佳 尚宇红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2-94,共13页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加速了全球贸易格局重构,"一带一路"国家在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中的支撑作用增强。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起一套指标体系,测算出"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基于拓展引力模型分...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加速了全球贸易格局重构,"一带一路"国家在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中的支撑作用增强。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起一套指标体系,测算出"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基于拓展引力模型分析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除进行总量分析外,本文还分别从要素结构、技术结构、经济用途结构和二元边际结构等方面对中国出口产品结构进行分类,详细分析了贸易便利化对各类出口产品的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提升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可以极大促进我国出口贸易流量的提升,并优化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与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相比,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其中以口岸与物流效率和海关与边境管理对中国出口影响最大。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高技术含量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促进作用显著,表明其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正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贸易便利化 引力模型 要素结构 技术结构
原文传递
A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rom neo-liberal to inclusive globalization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卫东 Michael DUNFORD 高菠阳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8年第9期1199-1214,共16页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is emerging aroun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 propos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ith a growing number of countries seeing it as a way of jointly exploring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is emerging aroun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 propos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ith a growing number of countries seeing it as a way of jointly exploring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governance mechanisms. Meanwhile, with the crisis of neo-liberalism,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arrived at a crossroad. In particular, incessant voices speak out against globalization, making the quest for a new way of promoting global development a major challenge. In this context, more and more political elites and scholars consider that the BRI opens up a possible new globalization path, amongst which inclusive globalization warrants exploration. On the basis of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ourse and mechanism of global economic expansion and the limitations of neo-liberal globalization, along with the putting into practice of the BRI, this paper outlines some of the core features of inclusive globalization, i.e., inclusive growth with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government regulation; inclusive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clusive development paths chosen nationally that suit national conditions; inclusive participation; and cultural inclusiveness. Although these features are not sufficient to characterize fully inclusive globalization, they do identify some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provide elements of a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the B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GLOBALIZATION NEO-LIBERALISM inclusive globalization China
原文传递
“走出去”与“引进来”——“一带一路”倡议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调整 被引量:16
7
作者 赵红军 高恒宇 黄丹煌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32,63,共15页
“一带一路”倡议从其经济学本质来看,是构建“走出去”和“引进来”良性互动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先手棋”,它在重塑世界经济格局的同时,也可能改变国内的经济版图。文章基于2003-2018年281个地级市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从其经济学本质来看,是构建“走出去”和“引进来”良性互动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先手棋”,它在重塑世界经济格局的同时,也可能改变国内的经济版图。文章基于2003-2018年281个地级市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在传递“走出去”信号的同时,却对全国城市层面的“引进来”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从影响机制来看,“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让节点城市外向型发展的注意力部分地转移到海外投资上,表现为普遍增加了本地用于“走出去”的贷款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方政府在城市内部的固定资产投资,这使得节点城市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从影响的异质性来看,这却在客观上促进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的空间调整,使得东部地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下降,却让中西部城市成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新阵地。这意味着,今后可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我国外商投资布局调整的积极一面,同时将它与东、中、西部城市发展阶段结合起来,实现“走出去”与“引进来”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外商直接投资 双重差分法
原文传递
“印太经济框架”的分析及中国的应对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超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CSSCI 2022年第4期114-138,159,160,共27页
美国发起的“印太经济框架”主要聚焦贸易、供应链、清洁能源、脱碳和基础设施以及税收和反腐败四个领域。该经济框架以“印太战略”为基础,意图取代《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抵消域内国家对“印太战略”军事化的担忧... 美国发起的“印太经济框架”主要聚焦贸易、供应链、清洁能源、脱碳和基础设施以及税收和反腐败四个领域。该经济框架以“印太战略”为基础,意图取代《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抵消域内国家对“印太战略”军事化的担忧,同时防止印太地区出现对外独立、对内联系紧密的区域经济体,从而达到遏制中国、维护霸权的目的。但是美国将中国视为“假想敌”引发了域内其他不愿站队的国家的担忧,而且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利益也存在着分歧,美国自身实力的下降也影响着“印太经济框架”的实施。中国应该对“印太经济框架”保持警惕,积极寻求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加快国内改革步伐和推动国际经贸谈判,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坚决反对西方将国际经贸“价值观化”,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澜湄合作等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太经济框架 印太战略 国际经贸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中国特色经济外交的理念、组织机制与实施机制——兼论“一带一路”的经济外交属性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向阳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0,156,共28页
基于中国经济外交模式的现有研究,作者试图引入软实力、义利观与"一带一路",提出中国特色经济外交模式的理论架构。赋予经济外交以中国特色并非要另起炉灶,而是以大国经济外交的一般规律为基础,充分考虑中国致力于走和平发展... 基于中国经济外交模式的现有研究,作者试图引入软实力、义利观与"一带一路",提出中国特色经济外交模式的理论架构。赋予经济外交以中国特色并非要另起炉灶,而是以大国经济外交的一般规律为基础,充分考虑中国致力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目标,适应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现实。通过引入软实力,作者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经济外交的具体目标是要实现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相互转化。不同于西方大国经济外交奉行"附加政治条件的胡萝卜加大棒"原则,中国特色经济外交的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相互转化是通过义利观来实现的,因此义利观是指导中国特色经济外交的基本原则。作为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为中国特色经济外交提供了重要载体。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构建符合义利观要求的组织机制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经济外交的主要任务,也是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进而,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外交的实施机制既要考虑"未富先大"的特殊国情,又要借鉴大国经济外交实践中的成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经济外交 软实力 义利观 “一带一路” 共商共建共享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建设在南亚:现状、挑战与机遇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家栋 柯孜凝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CSSCI 2021年第5期19-41,151,152,共25页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南亚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重大项目纷纷落地,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巴基斯坦等国的能源供给和交通状态。"一带一路"建设在南亚的进展总体上呈现...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南亚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重大项目纷纷落地,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巴基斯坦等国的能源供给和交通状态。"一带一路"建设在南亚的进展总体上呈现三种模式:一是巴基斯坦模式。中巴两国全方位合作,相关项目虽偶遇干扰,但总体进展顺利。二是斯里兰卡模式。斯里兰卡同时与中国和印度合作,虽然存在多种干扰因素,但总体上可以推进。三是印度模式。印度公开反对"一带一路"倡议,且中印两国间的经贸合作在2020年因疫情和中印关系恶化而受挫折,但中印经贸关系总体上仍然在发展,并且潜力巨大。"一带一路"建设在南亚地区的进展面临着国际政治风险、南亚国家内部政治风险、重大项目运营风险等。综合考虑中国与南亚之间的历史联系、人文纽带、地理邻近和经济发展阶段互补等因素,"一带一路"建设在南亚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和潜力。目前,以能源和交通设施建设为核心的第一阶段已经大致完成,以产业合作为核心的第二阶段正在展开。为更好地在南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需要明确"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地区的内涵和意图,推动项目主体多元化,项目内容多元化,项目实施方式多边化。最终,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变成中国与南亚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共享的经济纽带和合作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南亚 印度 斯里兰卡 巴基斯坦
下载PDF
设施联通与区域一体化——基于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何敏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4-42,共9页
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基础与优先合作领域,可有效推动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经济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动、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市场的深度融合即区域一体化。利用边界效应引力模型实证测度设施联通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区域... 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基础与优先合作领域,可有效推动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经济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动、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市场的深度融合即区域一体化。利用边界效应引力模型实证测度设施联通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区域一体化的贡献发现,总体上,自2013年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双边贸易仅为与其他国家双边贸易的0.683~0.724倍,区域一体化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具体来讲,在交通、能源、通信等各项基础设施联通中,铁路和港口设施联通贡献显著(铁路设施联通水平增加1%,双边贸易将增加0.324%,区域一体化水平将提高1.114%;港口设施联通水平增加1%,双边贸易将增加0.454%,区域一体化水平将提高4.614%),而公路、航空、能源、通信等设施联通贡献不显著。鉴于此,为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设施联通,首先就要重视发挥和加强设施(特别是公路、航空、能源、通信等)联通的跨区域要素流动与资源优化配置协调作用。具体而言,就是推动设施联通的标准化和市场化运作,建立争端解决机制,特别是跨国铁路、港口海关等设施的联通运作机制,以进一步推动产业和产品等更深层面的要素流动、资源配置与市场融合,提高一体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设施联通 双边贸易 边界效应 区域一体化
下载PDF
美国“印太战略”的逻辑缺陷与中国的应对 被引量:12
12
作者 叶海林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1-14,152,共15页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中美关系继续深入调整。美国在战略上加速推进“印太战略”及相关遏华机制的落地,构建以美国为首的多重多边网络以对华进行围堵。中美战略博弈不断激化,中国周边战略环境、区域经济合作态势以及安全格局均呈现复杂化...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中美关系继续深入调整。美国在战略上加速推进“印太战略”及相关遏华机制的落地,构建以美国为首的多重多边网络以对华进行围堵。中美战略博弈不断激化,中国周边战略环境、区域经济合作态势以及安全格局均呈现复杂化态势。通过对美国“印太战略”意图与策略的分析发现,不但美国能用于“印太战略”的成本与其预期收益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适配,美国现阶段总体实力和可用于“印太战略”的成本支付能力也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将严重限制美国“印太战略”的执行效果。这为中国作为弱势方有效应对并成功对冲美国“印太战略”带来的各项挑战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登政府 印太战略 一带一路 周边安全
下载PDF
“一带一路”的研究现状评估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向阳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37,共11页
2013年以来中国学术界对“一带一路”研究的投入之大、成果数量之多可谓是前所未有,这对宣传和推广“一带一路”理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必须承认,“一带一路”理论研究进展的滞后也是毋庸置疑的,这种滞后一方面表现为中国学术界面... 2013年以来中国学术界对“一带一路”研究的投入之大、成果数量之多可谓是前所未有,这对宣传和推广“一带一路”理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必须承认,“一带一路”理论研究进展的滞后也是毋庸置疑的,这种滞后一方面表现为中国学术界面对国际社会的误解和质疑还难以做出有说服力的回应;另一方面表现为理论研究难以指导“一带一路”的实践。对此,构建“一带一路”理论体系或“一带一路”学正在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作为一个大国提出的具有国际化意义的倡议,“一带一路”的系统化理论研究至少需要满足三项基本标准:理论层面的自洽、操作层面的可行及认知层面国内外的统一。缺少理论自洽不仅会造成宣传上的混乱,而且会导致实践上的无所适从;缺少操作可行性无疑会阻碍“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缺少国内外认知的统一将必然引发外部世界的质疑。基于上述标准,对“一带一路”的研究现状进行评估可以发现:一个自洽的理论体系远未形成;大多数成果集中于“一带一路”的必要性研究,而非可行性研究;国内外的宣传口径存在两套不同的话语体系。因此,伴随“一带一路”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学术界需要认真反思原有的研究范式,以适应实践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研究范式 “共商、共建、共享” 义利观 经济外交
原文传递
欧盟机构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认知与权限类别基础上的多重对接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振玲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77,共14页
欧盟机构对中欧"一带一路"合作的关键领域拥有专属或共享权限,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选取欧盟机构以及对欧盟决策有着影响力的机构附属智库有关文本30篇,分析欧盟机构层面对"... 欧盟机构对中欧"一带一路"合作的关键领域拥有专属或共享权限,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选取欧盟机构以及对欧盟决策有着影响力的机构附属智库有关文本30篇,分析欧盟机构层面对"一带一路"的认知。欧盟机构的认知总体较为复杂,既重视其中的贸易、投资等经济机遇,又担忧规则透明度等;政治方面有明显的疑虑,尤为担忧欧盟的团结和政治影响力的衰落,其认知无法摆脱中国对其"分而治之"的传统叙事;战略安全方面可以理解为能源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双赢,但是担忧"一带一路"倡议对西方主导国际规范和秩序的影响。复杂认知背后的动因是欧盟的行为体特征、力量性质以及在国际体系中的身份。基于欧盟机构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和欧盟的权限特征,中国可以考虑就"一带一路"倡议与欧盟开展多重对接,从欧盟机构、欧盟成员国和地方政府及企业等多层次入手,结合第三方市场合作以及教育与人文领域的长期交流机制来推动中欧"一带一路"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权限 “一带一路”倡议 认知 中欧合作
下载PDF
Doe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Promote Bilateral Political Relations? 被引量:11
15
作者 Yue Lu Wei Gu Ka Zeng 《China & World Economy》 2021年第5期57-83,共27页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 in enhancing political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its partner countries. We postulate that 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scheme such as the B...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 in enhancing political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its partner countries. We postulate that 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scheme such as the BRI may facilitate commercial exchanges and increase the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economic gains. This should generate incentives for these countries to avoid political tensions that may jeopardize mutually beneficial economic exchanges, and to expand the constellation of domestic coalitions in support of cordial diplomatic and political relations. We test the effect of the BRI on bilateral political relations using data on political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91 countries along the BRI route between 2006 and 2018. Treating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BRI in 2013 as a policy shock, our difference-in-difference analysis lends substantial support to our hypotheses. Further analyses of the underlying causal mechanisms suggest that the BRI bolsters political relations by strengthening economic ties with partner countries through trade and investment related to economic co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political relations
原文传递
印尼人民银行在农村的商业化运作 被引量:8
16
作者 农业银行国际业务部课题组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0-56,共7页
国际经验证明,在合适的机制下,农村金融完全可以以商业化的形式存在并大规模发展,很多小额贷款银行不但不需要国家补贴,而且还能创造很高的利润。本文通过分析印尼人民银行在开展农村金融业务、小额信贷方面的成功做法,对国内银行破解... 国际经验证明,在合适的机制下,农村金融完全可以以商业化的形式存在并大规模发展,很多小额贷款银行不但不需要国家补贴,而且还能创造很高的利润。本文通过分析印尼人民银行在开展农村金融业务、小额信贷方面的成功做法,对国内银行破解新农村建设中服务"三农"和商业化运作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人民银行 农村金融业务 bri 分行 商业银行 贷款定价 农村 商业化运作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余娟娟 余东升 张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84,共10页
该研究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准自然实验,利用空间DID的方法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地区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论显示:①“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存在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的空间相关性,表现出空间正相... 该研究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准自然实验,利用空间DID的方法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地区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论显示:①“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存在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的空间相关性,表现出空间正相关特征。②空间DID的回归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良好的政策外溢效应,不仅有利于沿线地区碳排放强度的降低,而且还有利于邻近的沿线地区及非沿线地区碳排放强度的降低,表现出“以邻为伴”的环境效应。③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促进沿线地区收入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及基础设施改善来促进沿线地区及邻近地区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以上结论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研究结论对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全球范围碳减排以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启示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空间DID 碳排放强度 溢出效应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双边贸易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周建军 于爱芝 李一丁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7-109,共13页
“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并倡导的多边区域经贸合作平台,承担着中国与沿线国家政治互信、经贸合作、文化交融的重大历史使命,对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构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命运共同体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2002—2018年跨国面... “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并倡导的多边区域经贸合作平台,承担着中国与沿线国家政治互信、经贸合作、文化交融的重大历史使命,对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构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命运共同体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2002—2018年跨国面板数据,利用得分倾向匹配双重差分法从总量效应、增长效应以及结构效应等方面评估“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与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发展的政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倡议提高了中国对于沿线国家的出口总额,使得沿线国家在中国贸易结构中的占比上升、贸易地位和重要性提升、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但没有提高中国在沿线国家贸易结构中所占比重及贸易增速,对沿线国家贸易影响力仍然不足,政策效果单边化。从不同国家来看,倡议能够显著提升中国对沿线高收入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但并不能提升对低收入国家的贸易总额,并且对内陆国家的总量效应要超过沿海国家;对进出口增速的动态增长效应主要呈现出由负转正的积极向好趋势;倡议实施后高收入、沿海国家在中国贸易结构的提升幅度要大于低收入、内陆国家,且对出口结构的政策影响及持续性要超过进口结构;倡议仅能够提升中国在内陆国家出口结构中的影响力,我国对沿线国家的贸易影响力仍然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双边贸易 总量效应 增长效应 结构效应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曦辉 陈景昭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37,共7页
“一带一路”倡议具有不同的理论层次,其不仅仅是经济一体化,更是超经济联合,由经济一体化到区域一体化,最后落脚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某种层面来讲,“一带一路”倡议是一种推动全球化的新范式,以经济的基本诉求为起点,建立协调合作的... “一带一路”倡议具有不同的理论层次,其不仅仅是经济一体化,更是超经济联合,由经济一体化到区域一体化,最后落脚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某种层面来讲,“一带一路”倡议是一种推动全球化的新范式,以经济的基本诉求为起点,建立协调合作的新框架,向着整个人类不断进步的方向迈进;倡导无暴力、非对抗、经济居先、文化一体,着眼于双方乃至多方的合理诉求,为惠及最广大的民众而勇于探索。在“利益共享”“共同命运”及“责任共担”的三维一体基础之上,“一带一路”倡议将我国和世界的发展紧紧相连,视整个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为本质的内在价值,不断突破樊笼,化解障碍,推进其内在价值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经济区域一体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留学生课程有效课堂的构建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帷 李坚强 田跃 《对外经贸》 2019年第6期115-118,共4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我国高职院校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高职院校需要承担日益增加的在华留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保障人才供给。课堂作为高职教学的主要场所,有效课堂的打造是现...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我国高职院校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高职院校需要承担日益增加的在华留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保障人才供给。课堂作为高职教学的主要场所,有效课堂的打造是现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落脚点。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留学生特点与教学难点进行分析,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留学生课程有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为高职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有效课堂 留学生 “一带一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