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脆弱类杆菌对16种中草药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晓敏 欧录明 +1 位作者 黄煌 李洁 《衡阳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390-392,共3页
目的 比较脆弱类杆菌对16 种中草药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平板打孔法,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16 种中草药对脆弱类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 龙胆草对脆弱类杆菌抗菌活性最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 为0 .312 5 mgml,苦参与生大蒜汁对脆弱类杆... 目的 比较脆弱类杆菌对16 种中草药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平板打孔法,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16 种中草药对脆弱类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 龙胆草对脆弱类杆菌抗菌活性最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 为0 .312 5 mgml,苦参与生大蒜汁对脆弱类杆菌也有较强抗菌作用,其MIC为0 .625 0 mgml,而苦丁茶、黄莲及九里光等抗脆弱类杆菌活性较低,其MIC为1 .250 0 ~5 .000 0 mgml;车前草不显示抗菌作用。结论 中草药具有治疗脆弱类杆菌感染的作用,但还需进行药物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脆弱类杆菌 MIC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一种来源于脆弱类杆菌的α-半乳糖苷酶的理化性质及其酶解B型红细胞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高红伟 李素波 +5 位作者 鲍国强 檀英霞 王颖丽 章扬培 季守平 宫锋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30-1036,共7页
利用α-半乳糖苷酶去除红细胞表面的B抗原是制备通用O型红细胞的有效方法.本文在克隆表达纯化脆弱类杆菌来源的α-半乳糖苷酶的基础上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该酶的分子量为64908Da,等电点在7.12~7.30之间,最适温度为41℃,最适pH为5.6... 利用α-半乳糖苷酶去除红细胞表面的B抗原是制备通用O型红细胞的有效方法.本文在克隆表达纯化脆弱类杆菌来源的α-半乳糖苷酶的基础上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该酶的分子量为64908Da,等电点在7.12~7.30之间,最适温度为41℃,最适pH为5.6~6.0,其理化性质适合用于B型红细胞的血型改造;为了确定高效、快速、温和的酶解条件,本文对酶解B型红细胞的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研究缓冲液对酶与红细胞结合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酶解缓冲液为250mmol/L甘氨酸和3mmol/LNaCl,pH6.8;酶解的最适红细胞压积为40%,酶解温度为26℃,酶解时间为1h.利用优化的酶解工艺获得的B-ECORBCs形态及结构功能指标均正常,流式细胞结果证明其B抗原和H抗原标记率与O型红细胞相当,说明制备B-ECORBCs的工艺已成熟.这种工艺具有酶用量少、酶解条件温和、制备过程简单和时间短等优势,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α- 半乳糖苷酶 脆弱类杆菌 理化性质 血型改造
原文传递
脆弱拟杆菌DNA探针在临床上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建标 郭兆彪 林万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在 DNA水平上准确鉴定 B.fragilis(脆弱拟杆菌)。方法用脆弱拟杆菌种特异的探针 pBF-15与分离株或标本进行DNA点杂交。结果8株生化鉴定为脆弱拟杆菌的7株经DNA探针证实为脆弱拟杆菌;1株粪拟杆菌、... 目的在 DNA水平上准确鉴定 B.fragilis(脆弱拟杆菌)。方法用脆弱拟杆菌种特异的探针 pBF-15与分离株或标本进行DNA点杂交。结果8株生化鉴定为脆弱拟杆菌的7株经DNA探针证实为脆弱拟杆菌;1株粪拟杆菌、1株吉氏拟杆菌和2株未能鉴定到种的拟杆菌经探针重新鉴定为脆弱拟杆菌。用 pBF-15直接检测了 46例临床标本,其结果与常规法符合。结论 DNA探针鉴定脆弱拟杆菌或诊断脆弱拟杆菌感染比常规法准确、快速、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拟杆菌 DNA杂交 临床分离株 DNA探针
下载PDF
脆弱类杆菌NCTC 9343内毒素的理化分析
4
作者 焦炳华 赵虎 余庆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2-25,28,共5页
十二磷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脆弱类杆菌NCTC9343内毒素含两种分子,一种为粗糙型成分,另一种为半粗糙型成分。化学分析测得这一内毒素含有D-氨基葡萄糖、L-鼠李糖、D-半乳糖、D-葡萄糖、脂肪酸及磷酸,它们的克分子比值为2:1:4... 十二磷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脆弱类杆菌NCTC9343内毒素含两种分子,一种为粗糙型成分,另一种为半粗糙型成分。化学分析测得这一内毒素含有D-氨基葡萄糖、L-鼠李糖、D-半乳糖、D-葡萄糖、脂肪酸及磷酸,它们的克分子比值为2:1:4:1:5.4:2.7。脂肪酸中以3-OH-15:0,3-OH-16:0.3-OH-17:0,3-OH-15-Me-16:0及13-Me-14:0为著。内毒素经48%氢氟酸处理后测得有近1mol的2-酮-3-脱氧-D-甘露醇辛酮糖酸存在,表明这一分子是以磷酸化的形式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类杆菌 内毒素 理化分析
下载PDF
脆弱类杆菌NCTC9343内毒素类脂A的结构特征
5
作者 焦炳华 何炬斌 +2 位作者 余伟明 周炳荣 丁锡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511-514,527,共5页
应用化学及液气相色谱技术分析了脆弱类杆菌NCTC 9343内毒素的类脂A成分。实验表明此类脂A基本骨架系由β1’,6-糖苷键相联的D-氨基葡萄糖组成。骨架的C-1位被以α-糖苷键相联的磷酸基团取代,而C-4’位磷酸缺失。脆弱类杆菌类脂A属低度... 应用化学及液气相色谱技术分析了脆弱类杆菌NCTC 9343内毒素的类脂A成分。实验表明此类脂A基本骨架系由β1’,6-糖苷键相联的D-氨基葡萄糖组成。骨架的C-1位被以α-糖苷键相联的磷酸基团取代,而C-4’位磷酸缺失。脆弱类杆菌类脂A属低度酰化的分子,每一分子仅携带5.2分子脂肪酸(其中形成0.73分子的3-脂酰基脂肪酸)。含有这种不完全酰化类脂A分子的内毒素已被证实表达较低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类杆菌 内毒素 类脂A 结构
下载PDF
脆弱类杆菌与大肠杆菌的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的测定比较
6
作者 范昕建 黄安华 陈世玮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2期211-212,共2页
作者测定了二株脆弱类杆菌与大肠杆菌3360(O_(157)K_(88))株的β-G活性,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脆弱类杆菌ATCC25285的β-G平均活性为94.7u,明显高干脆弱类杆菌CDC14462株及大肠杆菌3360株。作者选定脆弱类杆菌ATCC25285株为胆红素结... 作者测定了二株脆弱类杆菌与大肠杆菌3360(O_(157)K_(88))株的β-G活性,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脆弱类杆菌ATCC25285的β-G平均活性为94.7u,明显高干脆弱类杆菌CDC14462株及大肠杆菌3360株。作者选定脆弱类杆菌ATCC25285株为胆红素结石动物模型的模式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醛酸酶 脆弱类杆菌 大肠杆菌
下载PDF
甲硝哒唑与庆大霉素联合治疗厌氧菌与兼性菌混合感染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范昕建 汪冰 +4 位作者 冯萍 朱淑媛 曾维华 黄安华 曹钟梁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2-25,共4页
厌氧菌与兼性菌的混合感染及其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感染性疾病和抗生素治疗研究领域内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对小鼠混合感染的动物模型甲硝哒唑与庆大霉素治疗结果显示:当脆弱类杆菌10~9CFU/ml大肠杆菌10~8CFU/ml混合感染小鼠6h后,单用甲硝... 厌氧菌与兼性菌的混合感染及其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感染性疾病和抗生素治疗研究领域内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对小鼠混合感染的动物模型甲硝哒唑与庆大霉素治疗结果显示:当脆弱类杆菌10~9CFU/ml大肠杆菌10~8CFU/ml混合感染小鼠6h后,单用甲硝哒唑治疗死亡率为9/10,脓肿率为1/10;单用庆大霉素组死亡率2/10,脓肿率为10/10;两药联用死亡率为2/10,无脓肿发生。两药联用的治疗比较:即时组基本同6h组,而12h开始治疗组死亡率达6/10。脓肿率4/6。提示应及早联合用药以阻断细菌的协同致病作用,控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的协同作用 脆弱类杆菌 大肠杆菌
下载PDF
脆弱类杆菌基因探针的制备及初步应用研究
8
作者 汪冰 范昕建 +4 位作者 冯萍 黄安华 朱淑媛 曾维华 张乃昌 《华西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53-155,共3页
本文制备了^(32)P、地高辛配基标记的两种脆弱类杆菌染色体DNA探针,检测厌氧菌和需氧菌共94株、临床标本45份,和培养生化鉴定比较:该探针对临床上常见的类杆菌属细菌均能检出,与其他细菌无交叉反应;其中非同位素——地高辛配基标记探针... 本文制备了^(32)P、地高辛配基标记的两种脆弱类杆菌染色体DNA探针,检测厌氧菌和需氧菌共94株、临床标本45份,和培养生化鉴定比较:该探针对临床上常见的类杆菌属细菌均能检出,与其他细菌无交叉反应;其中非同位素——地高辛配基标记探针的灵敏度与同位素^(32)P标记探针相近;和培养生化鉴定比较:地高辛配基标记探针的敏感性为89.47%,特异性为92.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类杆菌 DNA探针 厌氧菌 制备
下载PDF
脆弱类杆菌的免疫原性研究及其应用
9
作者 杨洪 范昕建 +1 位作者 朱淑媛 黄安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4期51-54,共4页
脆弱类杆菌ATCC 25285和CDC14462分别经甲醛、超声破碎和热酚等处理,制得全菌抗原(WCA)、外膜抗原(OMA)和脂多糖抗原(LPS),其免疫血清的凝集效价以WCA抗血清最高,OMA抗血清次之,LPS抗血清最低。三种抗血清以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IFA)检... 脆弱类杆菌ATCC 25285和CDC14462分别经甲醛、超声破碎和热酚等处理,制得全菌抗原(WCA)、外膜抗原(OMA)和脂多糖抗原(LPS),其免疫血清的凝集效价以WCA抗血清最高,OMA抗血清次之,LPS抗血清最低。三种抗血清以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IFA)检定35株脆弱类杆菌,仍以WCA抗血清检出率最高。WCA免疫原性强,免疫产生抗体效价高,能检出更多的同种菌株,且制备简便,值得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类杆菌 免疫原性 免疫荧光
下载PDF
国产盐酸加替沙星对口腔中脆弱类杆菌的抗菌作用研究
10
作者 冯惠东 赵磊 +1 位作者 付焱 郭毅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01-402,共2页
目的 评价国产盐酸加替沙星与甲硝唑、司帕沙星、环丙沙星和克林霉素对口腔脆弱类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 (MIC)。结果 盐酸加替沙星、甲硝唑、司帕沙星、环丙沙星和克林霉素对口腔脆弱类杆菌M... 目的 评价国产盐酸加替沙星与甲硝唑、司帕沙星、环丙沙星和克林霉素对口腔脆弱类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 (MIC)。结果 盐酸加替沙星、甲硝唑、司帕沙星、环丙沙星和克林霉素对口腔脆弱类杆菌MIC90 分别为 1.0 μg/ml、2 .0 μg/ml、16 μg/ml和 32 μg/ml。 结论 盐酸加替沙星对口腔脆弱类杆菌有着较高的抗菌活性 ,在体外的抗菌作用是司帕沙星的 2倍 ,环丙沙星的 16倍、克林霉素的 32倍、甲硝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国产 盐酸加替沙星 脆弱类杆菌 抗菌作用
下载PDF
脆弱类杆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小鼠皮下脓肿模型的定量研究
11
作者 范昕建 黄安华 曹钟梁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2期42-46,共5页
本文用临床上厌氧菌感染中最常见的B.f(脆弱类杆菌)与兼性菌中最常见的E.c(大肠杆菌)作混合感染致病协同性研究的模式菌株,从定量角度建立小鼠皮下脓肿的感染模型。结果表明,单独在昆明小鼠皮下接种B.f 10~7(CFu/m)后1/10发生脓肿,10~8... 本文用临床上厌氧菌感染中最常见的B.f(脆弱类杆菌)与兼性菌中最常见的E.c(大肠杆菌)作混合感染致病协同性研究的模式菌株,从定量角度建立小鼠皮下脓肿的感染模型。结果表明,单独在昆明小鼠皮下接种B.f 10~7(CFu/m)后1/10发生脓肿,10~8与10~9菌量分别有3/10及6/10发生脓肿。B.f的CP(荚膜多糖)提取物125μg、250μg、500μg,其脓肿形成率分别为1/10、2/10和4/10。单独注射E.c10~6~10~7菌量时,无脓肿及死亡发生。10~8时3/10小鼠死亡,脓肿不典型。引起感染的菌量阈值B.f为10~7,E.c为10~8。B.f致病特征为引起脓肿,E.c为引起死亡。混合感染两种菌浓度均在10~7时,5/10发生脓肿,2/10发生死亡。在感染灶中两种菌浓度总数分别保持在≥10~7。B.f与E.c混合感染时有明显的协同致死与协同致脓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类杆菌 大肠杆菌 混合感染 致病协同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