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差异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74
1
作者 王颖 刘小宁 鞠晓慧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9-855,共7页
利用2001—2005年我国700个地面自动气象站与人工平行观测期间的数据,对自动与人工观测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地表温度、风速风向、降水量进行了差异分析,统计了两种观测之间的对比差值、百分误差和风向相符率。对各要素观测差异在... 利用2001—2005年我国700个地面自动气象站与人工平行观测期间的数据,对自动与人工观测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地表温度、风速风向、降水量进行了差异分析,统计了两种观测之间的对比差值、百分误差和风向相符率。对各要素观测差异在全国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检验了气温自动观测对气温资料连续性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各气象要素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大部分地区各要素的差异都在自动站误差允许范围之内;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仪器本身存在缺陷及观测方法不一致等。各要素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差异在全国的分布特点各不相同,同一要素在不同的气候背景条件下差异大小不一致;如果要将人工观测数据与自动观测数据连续使用,还要检验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序列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并进行均一性订正。自动站的使用对年气温序列有一定影响,总体差异不显著,但当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气温合并使用时,应进行均一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观测 人工观测 差异
下载PDF
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现状调研 被引量:45
2
作者 陈冬冬 施丽娟 +1 位作者 李肖霞 李翠娜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6-602,共7页
科技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于自动气象观测,但目前我国天气现象观测仍然采用人工目测,本文调研分析国内外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现状,并根据34种天气现象的特征,分别对5类天气现象的自动化识别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天... 科技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于自动气象观测,但目前我国天气现象观测仍然采用人工目测,本文调研分析国内外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现状,并根据34种天气现象的特征,分别对5类天气现象的自动化识别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天气现象的自动识别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还探索了一种进行天气现象代码自动识别的方法,通过综合利用各种新型技术,在100个天气现象代码中,未来可预见能实现自动编码的代码有63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现象 自动识别 天气现象代码
下载PDF
相对湿度自动与人工观测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苑跃 赵晓莉 +1 位作者 王小兰 游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2-108,共7页
利用四川135个站自动与人工第二年平行观测相对湿度(下文简称湿度)资料,就自动与人工观测相对湿度的差异及引起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湿度自动与人工观测相比,日平均值平均偏低2.7270%、月平均值平均偏低2.7970%、年平均... 利用四川135个站自动与人工第二年平行观测相对湿度(下文简称湿度)资料,就自动与人工观测相对湿度的差异及引起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湿度自动与人工观测相比,日平均值平均偏低2.7270%、月平均值平均偏低2.7970%、年平均值平均偏低2.7472%。56.35%的时次自动观测湿度值与人工观测湿度值的差值在5%以内,86.66%的时次自动观测湿度值与人工观测湿度值的差值在10%以内,2.61%的时次自动观测湿度值与人工观测湿度值的差值在20%以上。自动与人工观测湿度的差值无明显地域性差异。湿球纱布包扎不规范、纱布不清洁,干湿球温度表人工读数误差,干湿球温度表的通风状态,观测时间的不一致,自动观测在高湿状况下的非线性以及其他原因均会导致自动与人工观测湿度产生差异,甚至是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湿度 自动观测 人工观测 差异分析
下载PDF
自动气象站与人工观测数据差异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王立 冯海霞 +1 位作者 胡宪林 张建忠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67-570,共4页
通过对气压、温度、雨量、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基本要素进行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分析了两种观测资料的差异,以及人工与自动观测数据差异的诸多原因,其中包括仪器的测量原理与观测方法不同,观测时间和空间不同... 通过对气压、温度、雨量、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基本要素进行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分析了两种观测资料的差异,以及人工与自动观测数据差异的诸多原因,其中包括仪器的测量原理与观测方法不同,观测时间和空间不同,观测方式与计算方法不同,观测时次不同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观测 人工观测 数据差异
下载PDF
我国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1
5
作者 余卫东 杨光仙 张志红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3年第2期66-71,共6页
农业气象观测是地面观测的重要业务之一,是我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基础。开展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有利于提升气象为农服务科技水平、提高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科学性、针对性、及时性,是适应现代气象发展和防灾减灾需求的重要举措。针对我... 农业气象观测是地面观测的重要业务之一,是我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基础。开展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有利于提升气象为农服务科技水平、提高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科学性、针对性、及时性,是适应现代气象发展和防灾减灾需求的重要举措。针对我国在土壤水分、农田小气候和农作物生长状况等方面自动化观测的现状、存在问题,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增加观测内容、完善观测技术和加强移动观测等发展建议,为推进我国农业气象观测自动化、完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 自动化观测 进展
下载PDF
数字天顶摄影天文定位测量的工程实现 被引量:23
6
作者 翟广卿 艾贵斌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2-235,239,共5页
实现天文大地定位测量仪器的自动化观测,特别是消除传统天文大地测量人仪差影响的全自动测量,一直是我国天文大地测量工作者追求的目标。采用当今先进的恒星CCD成像技术、精密倾斜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研制而成的一种用于地面点精密... 实现天文大地定位测量仪器的自动化观测,特别是消除传统天文大地测量人仪差影响的全自动测量,一直是我国天文大地测量工作者追求的目标。采用当今先进的恒星CCD成像技术、精密倾斜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研制而成的一种用于地面点精密天文定位的数字式测量设备,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论述了数字天顶摄影天文定位测量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数字天顶摄影天文定位测量仪器旋转轴方向天文坐标解算的技术途径。通过天顶摄影定位测量原理样机研制的工程实践,验证了该技术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测量 天文经纬度 天顶距 自动观测 定位技术
下载PDF
天津雾和霾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的对比评估 被引量:21
7
作者 司鹏 高润祥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0-246,共7页
为适应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方向,提高新型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的质量及可用性,研究中对天津地区10个地面气象站1951—2014年历年2月人工观测及2014年2月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的轻雾、雾、霾现象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表明:天津地区历年2... 为适应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方向,提高新型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的质量及可用性,研究中对天津地区10个地面气象站1951—2014年历年2月人工观测及2014年2月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的轻雾、雾、霾现象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表明:天津地区历年2月轻雾的平均日数为10d,雾和霾均为2d,轻雾和霾同期出现的日数占有天气现象的7.4%,而雾和霾同期出现日数仅占0.7%;平行观测期的对比分析得到人工观测轻雾日数比自动观测多11d,雾日数和霾日数均比自动观测少6d,其中,轻雾和雾的判别差异集中出现在每日08:00(北京时,下同),箍则基本出现在每日08:00,14:00,17:00,20:00;通过对比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的能见度数据发现,二者相对偏差达25.1%,能见度小于15.0km时,自动观测的能见度有60%~76%数值偏小,特别是08:00和20:0,因此,在相对湿度满足条件的情况下,能见度的判别误差是导致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轻雾、雾、霾现象判别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和霾 自动观测 人工观测 对比评估
下载PDF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应用误差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良宇 张艳红 程路 《气象科技》 2014年第5期731-736,共6页
根据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实时资料数据库读取的自动土壤水分监测资料,对比同日人工测定的土壤相对湿度数据,发现白天各时次自动监测数据与人工监测数据之间均存在15%左右的差异。具体针对监测仪器自身的结构特点以及中国气象局的业务要求... 根据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实时资料数据库读取的自动土壤水分监测资料,对比同日人工测定的土壤相对湿度数据,发现白天各时次自动监测数据与人工监测数据之间均存在15%左右的差异。具体针对监测仪器自身的结构特点以及中国气象局的业务要求,从两种监测方法自身的监测地段代表性、数据测量和换算、监测土层深度、监测时间、土壤水分常数测算、土壤结构变化等多种角度分析数据间存在差异的原因;认为多种可以估算的差异"叠加"在一起时,对比差异最大可能达到20%左右,加上其他误差因素的影响,实际应用中出现15%左右的差异是可以解释的;选择较长序列的站点实测资料进行了数据差异的实况分析。结合业务中常用的墒情等级判断指标,分析数据差异对客观判断构成的数据干扰和数据损失。建议直接利用体积含水量进行业务应用分析,探究全新的自动土壤水分监测数据应用方法,在具体应用中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或指标模型,充分发挥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自动观测 误差构成
下载PDF
2016—2017年贵州大雾时空分布及气象要素演变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胡跃文 秦杰 +2 位作者 苏静文 牛迪宇 吉廷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9-666,共8页
利用2016-2017年自动站逐小时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贵州大雾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结合天气图资料分析筛选了锋面大雾个例31 d和辐射大雾个例17 d,对比分析大雾生消过程中风、温、湿等气象要素演变特点。结果表明:(1)贵州大雾在秋末... 利用2016-2017年自动站逐小时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贵州大雾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结合天气图资料分析筛选了锋面大雾个例31 d和辐射大雾个例17 d,对比分析大雾生消过程中风、温、湿等气象要素演变特点。结果表明:(1)贵州大雾在秋末到初春较为频发;一天中夜间02-09时是大雾频发时段,07时达到峰值。(2)贵州自西向东有4个多雾区,分别为西南部区域、中部区域、东部边缘区域和北部局部区域。(3)锋面大雾主要出现在贵州中西部,范围最广时可达20个县站左右,持续时长可达10~13 h,单站可持续60 h以上。辐射大雾以贵州中东部地区出现较多,范围最广时可接近40个县站,远比锋面大雾范围广,持续时间相对较短。(4)大雾期间,10 min平均风速为0~3 m·s^-1,相对湿度为97%~100%,温度露点差为0~0.5℃;辐射大雾初期或形成前气温呈下降状态,消散期升温较明显,地气温差呈现由负到正或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反映出近地层大气由较为稳定的逆温环境向不稳定环境变化的过程;锋面大雾初期的降温和后期的升温现象并不突出,地气温差也没有特定的变化规律,仅有部分个例与锋面大雾情况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自动观测 时空分布 气象要素 锋面 辐射
下载PDF
农业气象自动观测原理样机的研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志平 孙涵 +3 位作者 胡萌琦 林宗桂 马瑞升 王君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9287-9289,共3页
针对目前农业气象观测面临的问题,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对农业气象自动观测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研制了集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存储等一体化,以及可拓展性强的农业气象自动观测原理样机;实现了高清晰嵌入式数码相机的农作... 针对目前农业气象观测面临的问题,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对农业气象自动观测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研制了集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存储等一体化,以及可拓展性强的农业气象自动观测原理样机;实现了高清晰嵌入式数码相机的农作物图像的自动采集、编码与实时传输;从原理上实现了应用图像、音频信息进行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及自然物候的自动观测;与常规观测方法相比,不仅可以有效增加观测内容,提高观测与服务时效,而且可以大大降低野外工作量和劳动强度,相对减少人力投入,减少人为主观观测误差。该观测技术为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并有望改进和提升我国的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水平,从而有效增强现代农业气象的业务与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 自动观测 原理样机 虚拟仪器技术
下载PDF
自动观测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15
11
作者 朱小燕 朱海波 《广西气象》 2004年第4期52-52,50,共2页
介绍自动观测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 自动观测 解决方法 气象仪器 故障检测 复位重启
下载PDF
大气负离子自动测报仪的研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伟 王经业 +2 位作者 陆勇 刘凤琴 涂满红 《气象科技》 2008年第6期834-836,共3页
空气中负离子浓度是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志之一。为了满足国内外相关部门对测量大气负离子仪器的需求,研制开发了专利产品WIMD-A系列大气负离子自动测报仪,该自动测报仪符合相关的国家推荐标准,实现了从数据采集到传输的全部自动化、智... 空气中负离子浓度是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志之一。为了满足国内外相关部门对测量大气负离子仪器的需求,研制开发了专利产品WIMD-A系列大气负离子自动测报仪,该自动测报仪符合相关的国家推荐标准,实现了从数据采集到传输的全部自动化、智能化,工作环境的空气湿度可以从0-100%,彻底取代了人工观测。业务运行结果表明仪器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减轻了观测人员的工作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离子 自动观测 WIMD-A
下载PDF
江苏省能见度的人工与自动观测差异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瑞 周学东 +3 位作者 李崇志 许小川 于清平 王佳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3-188,共6页
对江苏省2011年全年逐时能见度的自动、人工观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具有相当一致的统计特征,全省总相关系数0.73,一致率95.03%;但亦存在一定差异,整体上人工较自动观测数据偏大数公里,偏大程度在17%~55%,且空间差异显著... 对江苏省2011年全年逐时能见度的自动、人工观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具有相当一致的统计特征,全省总相关系数0.73,一致率95.03%;但亦存在一定差异,整体上人工较自动观测数据偏大数公里,偏大程度在17%~55%,且空间差异显著;对不同条件下能见度的对比分析显示,自动与人工观测在低能见度条件下最为接近,且二者差异存在着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对能见度自动与人工观测偏差长序列的初步分析,显示统计订正是可能的,但对于不同级别的能见度,自动观测相对与人工有不同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人工观测 自动观测 对比分析
下载PDF
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相对湿度比对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茆佳佳 莫月琴 +3 位作者 张雪芬 阳艳红 郭然 胡树贞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0-379,共10页
为了确定现有相对湿度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数据是否具有可比较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偏差情况,利用全国保留人工观测的8个国家基准气候站2007—2013年的自动与人工观测相对湿度的整点资料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自动气象站相对湿度的观测结果... 为了确定现有相对湿度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数据是否具有可比较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偏差情况,利用全国保留人工观测的8个国家基准气候站2007—2013年的自动与人工观测相对湿度的整点资料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自动气象站相对湿度的观测结果系统性低于人工观测结果,且随着相对湿度增加,两者系统偏差增大,系统偏差为-5.69%^-0.1%,标准偏差为2.02%~4.71%;夏季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相对湿度的差异最大且与环境风速有关,在低风速下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差异较大,随着风速增大,差异逐渐减小;气温对相对湿度观测也有一定影响;两类观测逐小时数据未见明显的时间差异;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相对湿度偏差,清晨相对湿度较高时高湿地区台站偏差较大,下午相对湿度低时偏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湿度 自动观测 人工观测 比对分析
下载PDF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异常值阈值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良宇 何延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17-1022,共6页
根据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实时资料数据库读取的自动土壤水分监测资料,计算出各个测站相应的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凋萎湿度数据。在具体的业务实践中,参照土壤最大吸湿量数值,将6%作为土壤相对湿度的低值异常阈值;参照土壤饱和含水量数... 根据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实时资料数据库读取的自动土壤水分监测资料,计算出各个测站相应的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凋萎湿度数据。在具体的业务实践中,参照土壤最大吸湿量数值,将6%作为土壤相对湿度的低值异常阈值;参照土壤饱和含水量数值,将190%作为土壤相对湿度的高值异常阈值;参照土壤水分日变化特点,初步将24 h变化幅度0.1%作为10和20 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监测异常的变化阈值。具体分析代表站实测土壤相对湿度随时间的变化幅度,认为在土壤水分上升过程中的小时之间变化幅度应小于土壤饱和含水量(%)与前一监测数据的差值;土壤相对湿度>100%时的下降幅度应小于土壤饱和含水量(%)减去95%;土壤相对湿度≤100%时的下降幅度应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自动观测 异常值阈值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胡萌琦 黎家宜 +2 位作者 唐新 林宗桂 孙涵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0年第2期57-59,81,共4页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以可编程数据采集器cFP和LabVIEW语言平台为核心构建的自动数据采集系统,具有较高的模块化和可扩展性,在各类型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的配合下,可实现多类型多频次数据采集、传输、信号分析、处理、显示和存储的全程自...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以可编程数据采集器cFP和LabVIEW语言平台为核心构建的自动数据采集系统,具有较高的模块化和可扩展性,在各类型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的配合下,可实现多类型多频次数据采集、传输、信号分析、处理、显示和存储的全程自动化。系统集成了多角度图像/声音自动采集装置,可实时捕捉环境及观测对象的特征变化。在此基础上,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主要对象设计的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系统针对性强、集成性好,既突出农田生态系统的观测特点,又能灵活扩展,不仅为野外生态环境及农业气象的长期观测提供了可行之道,也可作为其它各类生态子系统或不同环境条件下自动观测研究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仪器 农业气象 自动观测 可编程数据采集器 LABVIEW
下载PDF
自记与自动观测降雨量的差异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亚丽 任芝花 +2 位作者 陈高峰 妙娟利 刘芳霞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7-230,共4页
利用2004—2007年同时使用雨量计(自记)与雨量传感器(自动)观测的54站其中1年的平行观测日降雨量资料,通过对比差值、相关系数分析两者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双翻斗式遥测雨量计自记观测比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自动观测的日降雨量平均偏... 利用2004—2007年同时使用雨量计(自记)与雨量传感器(自动)观测的54站其中1年的平行观测日降雨量资料,通过对比差值、相关系数分析两者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双翻斗式遥测雨量计自记观测比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自动观测的日降雨量平均偏小0.12 mm,标准差为0.93 mm。虹吸式雨量计自记观测比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自动观测的日降雨量平均偏小0.39 mm,标准差为1.5 mm。自动观测降雨量对雨日有一定的影响,两者存在一定的系统偏差。双翻斗式遥测雨量计、虹吸式雨量计与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观测日降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和0.994,虹吸式雨量计、双翻斗式遥测雨量计自记观测与人工观测降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和0.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观测 自记观测 降雨量 雨日 相关
下载PDF
DZN3型土壤水分自动站测墒质量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舒素芳 张育慧 +1 位作者 蔡敏 吴惠娟 《气象科技》 2013年第1期42-45,共4页
对2011年3—7月28次DZN3型土壤水分自动站与人工土壤相对湿度观测资料进行质量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自动站观测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相比普遍偏小,30cm土层数据偏差最小,20、40、50cm土层次之,10、60、80、100cm土层偏差较大;10、20、80、10... 对2011年3—7月28次DZN3型土壤水分自动站与人工土壤相对湿度观测资料进行质量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自动站观测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相比普遍偏小,30cm土层数据偏差最小,20、40、50cm土层次之,10、60、80、100cm土层偏差较大;10、20、80、100cm 4个土层自动站相对湿度演变趋势与人工测值较为接近,相关性较好;自动站土壤水分传感器对土壤水分变化敏感程度较低,其相同土层土壤相对湿度波动振幅小。分析结果可为评估DZN3型土壤水分自动站的监测能力及监测数据订正与应用服务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ZN3 土壤水分 自动监测 土壤相对湿度 质量监测
下载PDF
降水类天气现象自动与人工观测质量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周坤论 黄剑钊 +2 位作者 陶伟 李艳萍 李强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2年第1期112-117,共6页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广西DSG1、DSG4和DSG5型降水类天气现象仪自动观测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通过对比分析,研究降水类天气现象仪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数据质量的情况。结果表明,广西91个国家站点数据完整性好,设备年平均缺测率小于2%,D...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广西DSG1、DSG4和DSG5型降水类天气现象仪自动观测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通过对比分析,研究降水类天气现象仪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数据质量的情况。结果表明,广西91个国家站点数据完整性好,设备年平均缺测率小于2%,DSG5型设备数据完整性最高(缺测率0.01%)。DSG1、DSG4和DSG5型设备对降雨的捕获率较高,均超过80%,DSG5型设备捕获率最高(90.18%),且吻合率较好(大于50%),错报率较低。三类设备对雪、雨夹雪、冰雹的识别均较困难,将雨误判为雪、雨夹雪和冰雹的分钟数较多;其中DSG1型设备容易误判为冰雹,DSG5型设备容易误判为雪。三类设备在雪、雨夹雪、冰雹等微降水和混合类降水方面进行更好的智能识别和质控算法优化,将会提高其业务应用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观测 自动观测 降水类天气现象仪 智能识别 质控算法
下载PDF
自动与人工观测气温差异偏大的原因及影响分析——以143个国家基准站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亚丽 任芝花 +3 位作者 陈高峰 夏巧利 贺音 余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07-1016,共10页
利用143个国家基准站2002—2010年自动与人工逐日平行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评估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气温的差异,着重分析两者存在的较大差异及其发生原因,并利用惩罚最大t检验(PMT)方法结合台站元数据中自动观测仪器变化信息,客观评价... 利用143个国家基准站2002—2010年自动与人工逐日平行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评估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气温的差异,着重分析两者存在的较大差异及其发生原因,并利用惩罚最大t检验(PMT)方法结合台站元数据中自动观测仪器变化信息,客观评价自动观测对气温序列均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51.29%、54.14%、67.18%的自动观测日平均、日最高、日最低气温大于人工观测值,差值在±0.2℃之间的百分率分别为78.8%、63.1%、60.9%,平均对比差值分别为0.05、0.09、0.15℃,标准差为0.14、0.22和0.15℃,各气温要素的差值、绝对差值和标准差随自动观测时间的增长并无明显的增大或减小的趋势,且空间分布各有不同;(2)通过对对比差值、绝对差值、标准差的分类比较、逐步筛选发现,少数台站自动与人工观测值差异较大,对于采集自同一传感器的不同气温要素,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差值表现也不尽一致。经PMT检验,在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绝对差值最大的20个站中分别有35%的台站的月平均气温序列、35%的台站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序列和25%的台站的月平均最低气温序列由于自动观测仪器变化引起序列的非均一;(3)分析认为:温度传感器检定更换而导致的仪器示值误差变化会造成自动与人工观测对比差值跳变,而温度传感器或数据采集器等电子元器件的零点漂移会导致自动观测气温严重偏离人工观测值,这两种因素会导致自动与人工观测气温差异偏大,也是自动观测仪器变化导致气温序列产生非均一断点的可能原因。建议加强自动观测数据的监测与质量控制,增加观测仪器检定示值误差订正,并采取硬件、软件补偿等方法,实现温度零点补偿,尽可能地减小或消除仪器误差,提高自动观测资料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观测 气温 差异 仪器示值误差 仪器零点漂移 惩罚最大t检验(RM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