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起搏比例对老年患者起搏术后心房颤动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彭晖 沈潞华 马文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第8期607-611,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无心房颤动(房颤)病史的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患者在双腔起搏器植入后房颤负荷的变化,探讨心房起搏比例对老年患者起搏器植入后房颤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在首... 目的:通过观察无心房颤动(房颤)病史的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患者在双腔起搏器植入后房颤负荷的变化,探讨心房起搏比例对老年患者起搏器植入后房颤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脏中心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301例,进行常规随访(3.9±1.8)年,纳入最后统计的共283例患者。随访时读取起搏器内存储信息,记录心房早搏(房早)次数、最长房颤持续时间和房颤负荷;同时获取心房、心室起搏占总心搏的比例。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将心房起搏比例>66%(66%为心房起搏比例中位数)设为高心房起搏比例组(141例),心房起搏比例≤66%设为低心房起搏比例组(142例)。结果与低心房起搏比例组相比,高心房起搏比例组患者房颤负荷(最长房颤持续时间和房颤负荷中位数)更低(P<0.05);且房早数量要少于低心房起搏比例组(P<0.05);但心室起搏比例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和术后两组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起搏器植入后的房颤易患人群,高心房起搏比例可减少房颤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起搏比例 心房颤动负荷 心脏起搏器 人工 病窦综合征
下载PDF
调脉合剂对阵发房颤合并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房颤负荷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腾飞 张大炜 +2 位作者 田伟 戴梅 韩垚 《现代中医临床》 2023年第5期35-39,共5页
目的 观察调脉合剂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稳定性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者心率变异性及房颤负荷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将5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稳定性冠心病证属气阴两虚证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2组患者... 目的 观察调脉合剂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稳定性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者心率变异性及房颤负荷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将5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稳定性冠心病证属气阴两虚证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2组患者均予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联合调脉合剂,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2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房颤负荷及中医证候疗效指标。结果 经治疗后,2组患者记录全程NN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N intervals, SDNN),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mean square of successive differences,RMSSD),高频率范围内NN间期变异(high frequency, HF)均非常明显升高(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F/HF,房颤负荷均非常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1.5%,治疗组中医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调脉合剂可以提高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稳定性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者迷走神经功能,调节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平衡,降低房颤负荷,且疗效可靠,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脉合剂 心率变异性 房颤负荷 阵发性心房颤动 稳定性冠心病 气阴两虚证
原文传递
基于心电智能平台的心房颤动患者远程监控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汤志杰 杨刚 +5 位作者 孙国珍 陈明龙 王洁 鲍志鹏 王琳 王琴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3年第4期280-286,共7页
目的借助心电智能平台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院后监管,评估该平台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将2022年7月至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或住院的房颤患者纳入心电智能平台后,多学科团队提供数字增强下的健康... 目的借助心电智能平台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院后监管,评估该平台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将2022年7月至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或住院的房颤患者纳入心电智能平台后,多学科团队提供数字增强下的健康教育及医疗指导,并基于电子问卷及贴片式单导联心电记录仪收集患者基线与院后6个月房颤及早搏负荷、生活质量、心功能和不良事件,分析比较患者健康结局变化状况,剖析不良事件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147例房颤患者,其中男83例,女64例,年龄(57.45±14.01)岁,年龄范围18~87岁。6个月时患者无失访,且房颤负荷(1.84±11.77对8.25±26.16,P=0.004)、早搏负荷(0.36±1.94对1.49±4.14,P<0.001)均降低,心功能相关生活质量无影响者显著增加[91.8%(135/147)对73.5%(108/147),P<0.001],心功能Ⅰ级(NYHA分级)占比显著提升[85.0%(125/147)对66.0%(97/147),P<0.001]。不良事件包括栓塞缺血15例(10.2%,15/147)、出血20例,相关性分析显示房颤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后、服用华法林抗凝、房颤负荷、心功能相关生活质量及心功能分级是不良事件的预测因素。结论基于心电智能平台远程监管下的房颤患者随访依从性高,房颤负荷、早搏负荷、心功能等相关健康指标显著改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数字健康 随访 心房颤动负荷 心功能
原文传递
采用可穿戴设备连续光电容积脉搏波算法检测心房颤动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起帆 左嵩 +5 位作者 赖一炜 李思彤 桑才华 杜昕 董建增 马长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3-518,共6页
目的评估连续光电容积脉搏波算法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时,检出心房颤动(房颤)和评估房颤负荷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自身对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22年9至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254例房颤患者。所... 目的评估连续光电容积脉搏波算法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时,检出心房颤动(房颤)和评估房颤负荷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自身对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22年9至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254例房颤患者。所有受试者同时佩戴2种设备:(1)心电手表,用于采集光电容积脉搏波(W-PPG)和心电图(W-ECG);(2)心电贴,用于采集心电图(P-ECG)。分别以30 s数据片段和受试者个体为单位,将心电手表得出的测量结果与心电图专家判读心电贴结果相对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其敏感度和特异度。按照房颤负荷比例均分为4个分段,计算由房颤分析软件得出的房颤负荷与心电图专家判别心电贴结果得出的房颤负荷差值。结果254例受试者的年龄为(63.04±11.04)岁,99例(38.98%)为女性,持续性房颤患者97例(38.19%)。以心电图专家判读心电贴的结果为标准,以片段为单位时,P-ECG算法的敏感度为94.86%(95%CI:94.81%~94.91%),特异度为99.30%(95%CI:99.28%~99.31%),W-PPG算法的敏感度为96.07%(95%CI:95.97%~96.18%),特异度为98.62%(95%CI:98.59%~98.65%);以个体为单位时,P-ECG算法的敏感度为92.55%(95%CI:87.57%~95.71%),特异度为96.39%(95%CI:93.45%~98.09%),W-PPG算法的敏感度为93.71%(95%CI:88.75%~96.67%),特异度为89.62%(95%CI:85.61%~92.65%);以单次采集W-ECG记录为单位时,W-ECG算法的敏感度为92.04%(95%CI:88.14%~94.78%),特异度为96.19%(95%CI:94.35%~97.47%)。房颤负荷评估方面,各负荷分布区间内W-PPG分析结果与心电图专家判读心电贴结果相差均小于2%。结论连续PPG算法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检测房颤是一种可行策略。以心电图专家判读心电贴的结果为标准,通过智能手表连续监测PPG对于房颤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也可有效地完成房颤负荷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负荷 光电容积脉搏波 心电图 智能手表 可穿戴设备 算法 连续监测
原文传递
数字化综合管理对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负荷及症状的影响
5
作者 汤志杰 杨刚 +6 位作者 孙国珍 陈明龙 游展鸿 王洁 鲍志鹏 王琳 王琴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7期38-41,共4页
目的评估数字化管理对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负荷、胃肠道症状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22年7月至11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250例。纳入患者均接受数字化管理,应用48... 目的评估数字化管理对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负荷、胃肠道症状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22年7月至11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250例。纳入患者均接受数字化管理,应用48h单导联心电监护仪监测记录房颤负荷,采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rating scale,GSRS)评估胃肠道症状发生频率与严重程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睡眠质量。结果250例房颤患者,男154例,女96例,平均年龄(60.23±11.69)岁,阵发性房颤171例,持续性房颤79例。干预1个月后失访21例,最终纳入229例患者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分析。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后,患者房颤负荷显著低于术后3d(P<0.05),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反酸、上腹部紧抽感、恶心呕吐、排气增多、稀便、排便紧迫感症状发生频率均显著下降,GSRS总分及腹痛、反流和腹泻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3d(P<0.05);PSQI评分显著低于术后3d(P<0.05)。结论数字化综合管理对降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房颤负荷、缓解整体胃肠道症状和睡眠障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数字医疗 房颤负荷 胃肠道症状 睡眠质量
下载PDF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房颤负荷对血栓事件的影响
6
作者 陆青洋 孟淑华 +4 位作者 郭元芳 王海龙 任海燕 罗琴 阎甡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房颤负荷对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6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7 d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房颤负荷(房颤发生时间占记录整体时间的... 目的观察不同房颤负荷对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6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7 d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房颤负荷(房颤发生时间占记录整体时间的百分比)将患者分为3组,≥23%为高负荷组,7%~23%为中负荷组,≤7%为低负荷组。通过门诊及病案系统进行随访,并每年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剔除失访和行射频消融术、冷冻球囊消融术或左心耳封堵术患者,共153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低负荷组48例,中负荷组53例,高负荷组52例。平均随访42.7个月,记录患者血栓相关事件发生情况。结果3组房颤患者一般资料、基础用药、肝肾功能、血脂等实验室检查及LV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负荷组有饮酒史患者比例高于低负荷组和高负荷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高负荷组应用地高辛比例较中、低负荷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随房颤负荷升高而升高,高负荷组LAD高于中负荷组,中负荷组高于低负荷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房颤负荷升高,缺血性脑卒中TIA发生率及血栓事件发生率逐级升高,3组缺血性脑卒中TIA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负荷组总血栓事件发生率高于中负荷组和低负荷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急性心梗发生率和心脑血管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负荷与主要血栓终点事件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71。结论房颤负荷与脑卒中等血栓相关事件密切相关,房颤负荷越重,主要血栓相关事件发生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房颤负荷 血栓 脑卒中 风险
下载PDF
特殊心房起搏程序预防和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韩瑞娟 蒋廷波 +3 位作者 孙凯 王国强 陈弹 刘志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5期417-419,共3页
目的评价特殊心房起搏程序预防和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病窦综合征合并PAF患者植入Vitatron Selection 900E(AF2.0、DDDR)型双腔起搏器,比较患者术后不同阶段PAF的发作总数、持续时间、AF负荷和心房起搏比率。结... 目的评价特殊心房起搏程序预防和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病窦综合征合并PAF患者植入Vitatron Selection 900E(AF2.0、DDDR)型双腔起搏器,比较患者术后不同阶段PAF的发作总数、持续时间、AF负荷和心房起搏比率。结果除1例外,其余11例术后第2个月和第6个月(起搏预防阶段)比术后第1个月(监测阶段)的PAF事件数[80(25;215),57(12;102)vs 203(86;425)],房颤总持续时间[1.9 d(0.6d;5.3 d),1.5 d(0.3 d;6.1 d)vs 2.9 d(0.8 d;9.8 d)],AF负荷[6.3%(2.0%;17.7%),5.0%(1.0%;20.6%)vs 9.6%(2.7%;32.8%)]均减低(P均<0.05),心房起搏比率增加[60%(40%;80%),54%(42%;84%)vs46%(26%;54%),P<0.05]。结论预防性心房起搏程序可以减少PAF事件的发生,降低AF负荷,改善患者的症状,具有短期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起搏程序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负荷
下载PDF
增龄对房颤犬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程新春 张玲 +4 位作者 周贤惠 李耀东 张疆华 芦颜美 汤宝鹏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816-819,共4页
目的探讨增龄对房颤犬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比格犬,按年龄及是否采用起搏器造成房颤模型分为老龄房颤组、成年房颤组、老龄窦律组及成年窦律组。在基础刺激分别为400、350、300及250ms时测定左房AERP及AERP频率自... 目的探讨增龄对房颤犬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比格犬,按年龄及是否采用起搏器造成房颤模型分为老龄房颤组、成年房颤组、老龄窦律组及成年窦律组。在基础刺激分别为400、350、300及250ms时测定左房AERP及AERP频率自适应性。关闭起搏器或通过期前程序刺激和高频刺激进行诱发测定房颤持续时间。结果成年房颤组较成年窦律组AERP呈缩短趋势,除400ms周长外,随着Sl刺激周长的缩短,AERP缩短越发明显(P<0.05);老龄房颤组较老龄窦律组左房的AERP逐渐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础S1起搏时老龄房颤组AERP均较成年房颤组延长(P<0.05)。老龄房颤组在300、250ms周长起搏时左房AERP频率自适应性较成年窦律组、成年房颤组、老龄窦律组差值更加明显(P<0.05)。老龄房颤组负荷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增龄性房颤时AERP延长、AERP频率自适应性不良可导致房颤的易感性和持续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龄 房颤 心房有效不应期 房颤负荷
下载PDF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房颤发作与新发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何柳 蒋超 +6 位作者 蒋晨曦 汤日波 桑才华 龙德勇 杜昕 董建增 马长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44-950,共7页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房颤发作与新发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初步探索房颤发作后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期。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回顾性入选中国房颤注册研究队列中随访2年之后新发缺血性卒中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565...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房颤发作与新发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初步探索房颤发作后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期。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回顾性入选中国房颤注册研究队列中随访2年之后新发缺血性卒中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565例,以1∶3比例匹配无新发缺血性卒中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693例作为对照组,构建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两组患者卒中发生前1年及前2年内房颤发作特征与新发卒中的相关性。采用病例交叉研究设计及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新发卒中患者卒中发生前1年(危险期)与卒中发生前1年至前2年(对照期)的房颤发作情况,以及危险期的房颤发作与新发卒中的关联关系。结果新发卒中组卒中发生前1年内至少1次随访记录到房颤发作的比例高于对照组(72.0%比60.8%);卒中发生前1年内房颤发作与卒中呈正相关(调整OR=1.80,P<0.001);将暴露时间扩展到卒中发生前2年,结果相似。新发卒中患者卒中危险期房颤发作与卒中发生呈正相关(调整OR=1.61,P=0.003)。结论房颤发作与缺血性卒中有较强相关性,房颤发作后可能存在卒中高风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负荷 缺血性卒中
原文传递
应用特殊起搏程序减少心房颤动负荷的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雯晴 张逸群 +2 位作者 王蔚 宿燕岗 葛均波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评估植入具有特殊起搏程序(PPTs)的起搏器后,个性化开启PPTs对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入选42例慢快综合征患者均植入Vitatron T70A1、C70A3型心脏起搏器。出院前打开最小化心... 目的评估植入具有特殊起搏程序(PPTs)的起搏器后,个性化开启PPTs对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入选42例慢快综合征患者均植入Vitatron T70A1、C70A3型心脏起搏器。出院前打开最小化心室起搏程序(RVP)。3个月(诊断期)后随访,若房颤前1 min房性早搏数≥2个的比例占所有房颤事件的70%以上则打开触发性PPTs,其余则打开持续性PPTs。继续随访3个月(治疗期)后,用程控仪调出起搏器内的相关数据作统计分析。随访期内保持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变。结果 42例中,40例完成整个随访,2例失访,12例无房颤负荷,1例出现永久性房颤。PPTs对于房颤高负荷组(AF>5%)显著降低房颤负荷(8.3%vs 22.3%,P=0.0237)。心房起搏比例在治疗期明显高于诊断期(68.8%±24.2%vs 52.4%±26.0%,P=0.0213)。室率稳定功能显著降低房颤发生时的心室率变异性(13.7±8.3次/分vs 20.4±8.5次/分,P=0.0164)。多个房性早搏触发及复发型房颤为房颤发作的主要类型。结论慢快综合征患者选择具备PPTs的起搏器,并个性化程控PPTs对于降低房颤负荷是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特殊起搏程序 慢快综合征 心房颤动负荷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房颤动负荷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丽娟 刘元伟 +6 位作者 孙国建 陈建明 何浪 钟诚 王亚利 凌锋 沈法荣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1117-1119,1146,共4页
目的观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负荷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关系。方法选择病态窭房结综合征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8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时基本资料、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记录术后3个月起搏器记录的心房颤动负荷。... 目的观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负荷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关系。方法选择病态窭房结综合征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8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时基本资料、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记录术后3个月起搏器记录的心房颤动负荷。根据患者心房颤动负荷分为高负荷组及低负荷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RDW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心房颤动高负荷组患者RDW(15.61±1.23)%,高血压比例71%,明显高于低负荷组的(13.50±1.03)%、46%(P<0.01或0.05)。高负荷组左心房直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WBC、TG、TC均大于低负荷组(P<0.01或0.05)。心房颤动负荷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是心房颤动负荷高的预测因素(OR=10.32,P<0.01)。高TG、高血压、高胆固醇也是心房颤动高发的预测因素。结论心房颤动负荷除与年龄,高血压有关外,还与RDW明显相关。RDW可成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负荷的预测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房颤动负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