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1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脑血流灌注成像在星形细胞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彭靖 戴建平 +3 位作者 朱明旺 李少武 詹炯 刘翔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36-639,共4页
目的 评价MR脑血流灌注成像在星形细胞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肿瘤共 2 6例。行常规MR及MR灌注成像检查。构建局部脑血容量 (rCBV)图 ,并计算肿瘤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 (rrCBV)值。评价星形细胞肿瘤的rCB... 目的 评价MR脑血流灌注成像在星形细胞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肿瘤共 2 6例。行常规MR及MR灌注成像检查。构建局部脑血容量 (rCBV)图 ,并计算肿瘤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 (rrCBV)值。评价星形细胞肿瘤的rCBV图表现 ,并分析平均最大rrCBV值与肿瘤病理学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  9例Ⅱ级星形细胞瘤的rCBV分布较均匀 ,接近或略高于对侧脑白质。 7例Ⅲ级和 10例Ⅳ级星形细胞肿瘤的rCBV分布明显不均匀 ,肿瘤实性区rCBV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瘤内囊变坏死区和瘤周水肿区rCBV降低。增强MRI上 ,2例Ⅲ级和 2例Ⅳ级肿瘤内无明显强化区域 ,在rCBV图上脑血容量明显升高。Ⅱ~Ⅳ级肿瘤最大rrCBV的平均值分别为 0 91±0 18、3 5 1± 1 0 1和 4 75± 1 2 3;Ⅱ级与Ⅲ级 (t=6 79,P <0 0 1)、Ⅱ级与Ⅳ级 (t=9 75 ,P <0 0 1)、Ⅲ级与Ⅳ级之间 (t=2 19,P <0 0 5 )平均最大rrCBV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MR脑血流灌注成像可观察星形细胞肿瘤的血流灌注变化 ,对判断星形细胞肿瘤的病理学分级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肿瘤 磁共振成像 脑血流灌注成像 脑血容量
原文传递
星形细胞瘤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肿瘤细胞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军 夏军 +5 位作者 周义成 夏黎明 朱文珍 邹明丽 冯定义 王承缘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9-311,共3页
目的运用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评估近似弥散系数(ADC)在星形细胞瘤的细胞密度和病理分级中的作用。方法术前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和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星形细胞瘤患者,其中低级别(Ⅰ、Ⅱ级)26例,高级别(Ⅲ... 目的运用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评估近似弥散系数(ADC)在星形细胞瘤的细胞密度和病理分级中的作用。方法术前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和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星形细胞瘤患者,其中低级别(Ⅰ、Ⅱ级)26例,高级别(Ⅲ、Ⅳ级)8例。在MRI上计算瘤体的ADC值,运用AdobePhotoshop7.0.1软件分析星形细胞瘤的细胞密度,用SPSS10.0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结果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ADC为(7.34±2.95)×10-4mm2/s,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ADC为(13.76±3.31)×10-4mm2/s,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P<0.001);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细胞密度为(19.81±9.73)%,明显大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细胞密度(4.74±2.96)%(t=4.32,P=0.003);星形细胞瘤的ADC值与细胞密度呈显著负相关(r=-0.535,P=0.001)。结论星形细胞瘤的ADC值与肿瘤细胞密度呈显著负相关;MR弥散加权成像具有对星形细胞瘤的良、恶性程度进行预测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肿瘤细胞密度 预测
原文传递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3
作者 江晶晶 赵凌云 +5 位作者 姚义好 蒋日烽 申楠茜 朱文杰 苏昌亮 朱文珍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8期896-900,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对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的价值及其定量参数与肿瘤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0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和13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3D-ASL图像,应用兴趣区(ROIs)法获得肿瘤实...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对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的价值及其定量参数与肿瘤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0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和13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3D-ASL图像,应用兴趣区(ROIs)法获得肿瘤实体部分的平均最大相对脑血流量(CBF)。结果:ASL法测量的高级别和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平均最大CBF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98.05(73.23,161.51)和59.13(39.67,97.72)mL/(100g·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当分别以镜像区域(M)、对侧正常灰质(GM)和对侧正常白质(WM)做为参照进行肿瘤CBF的标准化时,ASL法获得的3个标准化肿瘤血流量(nTBF)在高级别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01和0.026),两组的3个nTBF中位数分别为2.19(1.76,5.26)与1.21(0.84,1.80)、2.57(1.76,4.05)与1.25(0.75,1.59)、2.46(1.61,3.57)与1.08(0.76,2.10)。ASL法测量的CBF和nTBF(包括3个值,分别以M、GM和WM作为参照)与肿瘤级别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529(P=0.009)、0.635(P=0.001)、0.727(P<0.001)和0.476(P=0.022)。结论:3D-ASL可以很好地鉴别高级别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将成为能进行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的一种新的无创性影像学方法,由于无需注射对比剂,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和治疗后随访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旋标记 脑肿瘤 星形细胞瘤 病理分级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的MRI、CT扫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建武 李静 何宁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361-363,369,共4页
目的:探讨MRI、CT对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程度和范围的观察价值及影响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的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病例术前均经MRI检查,其中19例先行CT检查,分别测量MRI、CT图像上肿... 目的:探讨MRI、CT对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程度和范围的观察价值及影响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的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病例术前均经MRI检查,其中19例先行CT检查,分别测量MRI、CT图像上肿瘤大小和瘤周水肿范围。结果:MRI的T2WI与增强T1WI结合与CT、平扫T1WI图像分别测量19例瘤周水肿最大宽度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位于皮髓质交界区的肿瘤,瘤周水肿最明显;瘤周水肿的程度与肿瘤的大小无明显相关性,而与病理分级明显相关。结论:MRI的T2WI与增强扫描结合有利于准确判断瘤周水肿的范围,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4
5
作者 赵有财 李南云 +3 位作者 周晓军 周航波 马恒辉 章如松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09-614,共6页
目的探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应用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对68例PA进行观察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体包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Ki-67和上皮细胞膜抗原(... 目的探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应用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对68例PA进行观察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体包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Ki-67和上皮细胞膜抗原(EMA)。获得51例随访资料。结果患者年龄3~66岁,平均年龄20.1岁,男35例,女33例。术前病程3d至14年,平均371d。影像学检查有囊性变者41例,增强后有强化者43例。发病部位以小脑最多见,为33例(48.5%)。肿瘤全切除者35例,部分切除者31例,不详者2例。随访51例,其中生存44例,复发7例,死亡7例。生存者中,生存2个月至10年4个月,平均生存48.1个月。5年及10年生存率均为89%。组织学特征为:组织呈双相结构,由致密区梭形细胞伴Rosenthal纤维和疏松区多极细胞伴微囊及嗜酸性颗粒小体组成。部分病例出现细胞核异型性及偶见核分裂象,17例有肿瘤沿蛛网膜下腔侵犯。1例间变型PA。GFAP全部病例瘤细胞呈弥漫阳性表达,Ki-67除1例间变型PA为10%外,均表达较低。蛛网膜下腔侵犯处网状纤维染色多为阳性,EMA阴性。结论PA属WHOI级星形细胞瘤,肿瘤全切除后无需放疗,一般预后良好。肿瘤沿蛛网膜下腔侵犯是PA的主要特点,加上部分病例瘤细胞核异形深染,常因此误诊为较高级别的星形细胞瘤。肿瘤部分切除者复发率较高。肿瘤位于脑干部位者及间变型PA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显微镜检查 电子 预后
原文传递
星形细胞瘤患者癌组织和血清miR-497表达下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管晓翠 张春妮 +5 位作者 王成 杨翠华 陈熹 曾科 张辰宇 支枫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检测星形细胞瘤患者癌组织和血清中miR-497的表达水平及治疗前后血清miR-497的变化,探讨其作为分子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集8例星形细胞瘤患者癌组织、4例癌旁组织、3例正常脑组织以及133例治疗前患者的(WHOⅡ级55例、Ⅲ级45例和IV... 目的检测星形细胞瘤患者癌组织和血清中miR-497的表达水平及治疗前后血清miR-497的变化,探讨其作为分子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集8例星形细胞瘤患者癌组织、4例癌旁组织、3例正常脑组织以及133例治疗前患者的(WHOⅡ级55例、Ⅲ级45例和IV级33例)血清样本,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miR-497含量,并以8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作对照。对其中14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血清miR-497含量的比较,ROC曲线分析miR-497对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价值。结果miR-497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脑组织(F=13.78,P<0.05),在患者血清中的浓度也显著降低[(112.69±54.58)fmol/L vs(254.32±142.12)fmol/L,t=10.31,P<0.01]。用于星形细胞瘤诊断的miR-497 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94(95%CI,0.853~0.935),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90%。血清miR-497在患者术后明显上升[术后(165.69±56.87)fmol/L vs术前(93.77±38.50)fmol/L,t=3.92,P<0.01]。结论星形细胞瘤患者癌组织和血清miR-497低表达,miR-497有望作为该病诊断及预后评价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微小核糖核酸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分子标志物
下载PDF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d fibertracking 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 in the management of spinal astrocytomas 被引量:6
7
作者 Alessandro Landi Valeria Palmarini +4 位作者 Alessandro D'Elia Nicola Marotta Maurizio Salvati Antonio Santoro Roberto Delfin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Some specially imaging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th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the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d fractional anisotropy(FA),are useful to described,detect,and map the extent of spinal cord lesi... Some specially imaging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th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the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d fractional anisotropy(FA),are useful to described,detect,and map the extent of spinal cord lesions.FA measurements may are used to predicting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ho have spinal cord lesions.Fiber tracking enable to visualizing the integrity of white matter tracts surrounding some lesions,and this information could be used to formulating a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planning biopsies or resection.In this article,we will describe the current uses for DWI and fiber tracking and speculate on others in which we believe these techniques will be useful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er tracking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Surgery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INTRAMEDULLARY astrocytomas SPINAL cord tumors Radiology
下载PDF
脊髓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8
8
作者 彭靖 戴建平 +3 位作者 朱明旺 尚京伟 孙胜军 刘翔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0期939-941,共3页
目的 分析脊髓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 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髓星形细胞瘤的MR影像资料。结果 在T1WI肿瘤多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 ;在T2WI多表现为高信号。 2 5例肿瘤有瘤内囊变 ;2 2例在肿瘤一端或两端有脊髓继... 目的 分析脊髓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 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髓星形细胞瘤的MR影像资料。结果 在T1WI肿瘤多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 ;在T2WI多表现为高信号。 2 5例肿瘤有瘤内囊变 ;2 2例在肿瘤一端或两端有脊髓继发囊腔形成。增强扫描后 ,3 3例肿瘤边界不清 ,1 7例边界清楚。 3 0例肿瘤轻度强化 ,1 4例明显强化 ,6例未强化。 44例肿瘤强化不均匀 ,其中 2 2例呈散在斑片状强化 ,1 5例呈结节状或团块状强化 ,7例呈大片状强化。结论 MRI增强扫描对于脊髓星形细胞瘤的诊断非常重要 ,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好发于颈胸段脊髓 ;多呈偏心性生长 ,脊髓背侧较常见 ;肿瘤边界多不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肿瘤 星形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14-3-3蛋白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曹卫东 章翔 +6 位作者 张剑宁 杨志军 刘卫平 李兵 王彦刚 宋蕾 王西玲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14-3-3蛋白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和预后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和67例确诊并有随访的人脑星形细胞瘤石蜡标本中14-3-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14-3-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间... 目的探讨14-3-3蛋白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和预后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和67例确诊并有随访的人脑星形细胞瘤石蜡标本中14-3-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14-3-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间的关系。结果在正常脑组织标本中,14-3-3蛋白主要表达于神经元胞体和突起,而在少数的胶质细胞中仅见其弱表达。绝大部分星形胶质细胞瘤中可见14-3-3蛋白阳性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为:II级76.5%(13/17),III级76.2%(16/21),IV级79.3%(23/29)。不同恶性级别的星形细胞肿瘤中,14-3-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别(P>0.05),但14-3-3蛋白表达的强度和范围有随肿瘤的恶性度增高而增加的趋势(P<0.05)。52例14-3-3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短于15例14-3-3蛋白表达阴性的患者(P<0.01)。结论14-3-3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上调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相关。14-3-3蛋白有望成为星形细胞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3-3蛋白 凋亡 免疫组化 星形细胞瘤 预后
下载PDF
磁敏感成像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易自生 刘一平 +2 位作者 郭文彬 吴剑飞 李华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4-427,共4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成像(SWI)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低级别弥漫性星形细胞瘤7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级3例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级8例的SWI特点。结果:7例低级别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均未见... 目的:探讨磁敏感成像(SWI)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低级别弥漫性星形细胞瘤7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级3例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级8例的SWI特点。结果:7例低级别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均未见瘤内静脉血管影,肿瘤周围均轻度水肿。3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与8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内均见丰富静脉血管影。1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6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内均见出血灶,所有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瘤周中至重度水肿。结论:磁敏感成像能提供瘤内出血、瘤周水肿及瘤体血供等特点,对星形细胞瘤分级尤其是高、低级别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MRI 磁敏感成像
下载PDF
儿童小脑星形细胞瘤的外科治疗策略和预后 被引量:6
11
作者 齐巍 王宇 +1 位作者 甲戈 马振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1期1072-1074,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小脑星形细胞瘤的外科手术治疗策略和预后。方法对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93例儿童小脑星形细胞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全切除85例,近全切除8例。术前行肿瘤囊腔穿刺21例,侧脑室外引流9例,侧脑室-腹腔分流术23例。8... 目的探讨儿童小脑星形细胞瘤的外科手术治疗策略和预后。方法对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93例儿童小脑星形细胞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全切除85例,近全切除8例。术前行肿瘤囊腔穿刺21例,侧脑室外引流9例,侧脑室-腹腔分流术23例。8例行术后放疗。28例术后进行康复训练,25例明显改善神经功能障碍。随访时间为26个月~5年,失访8例。无死亡和复发病例。Karnofsky行为状态评分均大于90分。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儿童小脑星形细胞瘤疗效满意。通过提高手术切除率,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置和早期康复训练,患儿可获得长期且良好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小脑 显微外科 儿童
下载PDF
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人类低级星形细胞瘤和脑膜瘤的代谢组特征(英文)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文学 楼海燕 +9 位作者 张红萍 聂秀 向云 杨永霞 吴光耀 漆剑频 岳勇 雷皓 唐惠儒 邓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42-1153,共12页
采用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HRMAS1H NMR)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方法研究了39例人体脑肿瘤组织的代谢组特征.39例肿瘤样本分别来自39个脑肿瘤患者,包括15例低级星形细胞瘤,13例纤维型脑膜瘤和11例过渡型脑膜瘤.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结果... 采用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HRMAS1H NMR)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方法研究了39例人体脑肿瘤组织的代谢组特征.39例肿瘤样本分别来自39个脑肿瘤患者,包括15例低级星形细胞瘤,13例纤维型脑膜瘤和11例过渡型脑膜瘤.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结果表明,脑肿瘤组织的代谢组中主要含有脂肪酸、乳酸、胆碱代谢物(如胆碱、磷酸胆碱和甘油磷酸胆碱)、氨基酸(如丙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牛磺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和谷胱甘肽等代谢物.通过对核磁共振谱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发现低级星形细胞瘤和脑膜瘤的代谢组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而在过渡型和纤维型两个亚类脑膜瘤之间该差别相对较小.与脑膜瘤相比,低级星形细胞瘤中甘油磷酸胆碱、磷酸胆碱、肌醇与肌酸的含量较高,而丙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谷胱甘肽和牛磺酸的含量较低.NAA的含量在低级星形细胞瘤中尽管较低但能观察到,而脑膜瘤中却未发现NAA的信号.结果表明,HRMAS1H NMR和多变量统计分析相结合的组织代谢组学方法,不仅能有效区分不同类型的脑肿瘤,而且还可以为脑肿瘤提供丰富的代谢组信息,这些信息对研究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具有潜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胶质瘤 星形细胞瘤 脑膜瘤 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 模式识别 统计分析
下载PDF
PCNA和GFAP在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表达的双重染色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罡 罗殿中 +1 位作者 侯巧燕 郭芳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4期252-254,共3页
目的研究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对41例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进行PCNA和GFAP两重标记检测。结果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PCNA与GFAP表达率... 目的研究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对41例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进行PCNA和GFAP两重标记检测。结果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PCNA与GFAP表达率均为100%,PCNA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呈正相关(r=0.627,P<0.01),GFAP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呈负相关(r=-0.568,P<0.01);Ⅰ-Ⅱ级与Ⅲ-Ⅳ级胶质瘤间PCNA和GFAP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GFAP表达和PC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32,P<0.05)。结论PCNA与GFAP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PCNA与GFAP的双重表达与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的增殖活性和恶性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瘤 PCNA GFAP 双重染色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扩散张量成像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史瑞华 漆剑频 王承缘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研究平均扩散系数 (ADC)和各向异性分数 (FA)在鉴别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肿瘤组织、水肿及正常脑组织中的价值。方法 :16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在治疗前行常规MRI及扩散张量成像 (DTI)。在T1WI增强、T2 WI及FA图上确定肿瘤、水肿及邻近... 目的 :研究平均扩散系数 (ADC)和各向异性分数 (FA)在鉴别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肿瘤组织、水肿及正常脑组织中的价值。方法 :16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在治疗前行常规MRI及扩散张量成像 (DTI)。在T1WI增强、T2 WI及FA图上确定肿瘤、水肿及邻近正常白质区 ,测量并分析这些区域FA值及ADC值的差异。结果 :在ADC图上 ,肿瘤实体区与正常脑实质相比 ,几乎呈等信号 ;水肿区呈稍高信号 ;肿瘤囊变坏死区呈高信号。在FA图上 ,囊变坏死区呈低信号 ;肿瘤区呈等信号及低信号 ;水肿区呈等信号及稍高信号。肿瘤囊变坏死区ADC值 (2 .16± 0 .14 7)× 10 -3 mm2 /s ,水肿区 (1.5 5± 0 .0 66)× 10 -3 mm2 /s ,肿瘤实体区 (1.3 3± 0 .0 8)× 10 -3 mm2 /s ,邻近正常白质区 (0 .76± 0 .0 5 7)× 10 -3 mm2 /s。邻近正常白质区FA值最高 (0 .45± 0 .0 3 7) ,肿瘤囊变坏死区最低 (0 .0 5± 0 .0 12 )。所有患者肿瘤实体区与水肿区、正常白质区ADC值的差别均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所有患者肿瘤实体区、水肿区与正常白质区FA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肿瘤实体区与水肿区FA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ADC值可用于区分正常脑白质、水肿和肿瘤实体区 ,FA值对于组织学鉴别无明显意义。AD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与良性脑膜瘤瘤周水肿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值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研 吴先衡 +1 位作者 陈少贤 肖轶智 《实用医技杂志》 2015年第7期691-694,共4页
目的利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探讨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与良性脑膜瘤瘤周水肿区性质。方法 50例患者术前行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磁共振扩散成像(DWI),绘制ADC图,测量瘤周区、远离肿瘤区、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白质ADC值。2组ADC值组间... 目的利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探讨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与良性脑膜瘤瘤周水肿区性质。方法 50例患者术前行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磁共振扩散成像(DWI),绘制ADC图,测量瘤周区、远离肿瘤区、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白质ADC值。2组ADC值组间区别进行t检验。结果瘤内磁敏信号(ITSS)3级星形细胞瘤组瘤周ADC值为(1.25±0.18)×10-3 mm2/s,低于ITSS1、2级组ADC值(1.66±0.15)×10-3 mm2/s,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TSS 1、2级组ADC值低于良性脑膜瘤组ADC值(1.76±0.15)×10-3 mm2/s,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TSS 3级星形细胞瘤组瘤周血管源性水肿与细胞毒性水肿相互作用,导致ADC值降低。ITSS 1、2级星形细胞瘤与良性脑膜瘤瘤周水肿主要为血管源性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磁共振成像 星形细胞瘤 脑膜瘤 瘤周水肿
下载PDF
脑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区活检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廖声潮 黄玮 杨雷霆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瘤瘤周脑水肿区的病理及发生水肿可能机制。方法 对15例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的宽度进行分级,共分三级:一级0-20mm、二级21-40mm、三级〉41mm。并对其立体定向多靶点活检组织进行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 在星形细胞瘤瘤...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瘤瘤周脑水肿区的病理及发生水肿可能机制。方法 对15例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的宽度进行分级,共分三级:一级0-20mm、二级21-40mm、三级〉41mm。并对其立体定向多靶点活检组织进行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 在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区内,发现有浸润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形态与瘤体区标本的肿瘤细胞形态一致。随着肿瘤恶性度及瘤周水肿程度的增加,肿瘤细胞浸润的范围就更广。瘤体和瘤周水肿区毛细血管的分布和结构变化影响着瘤周水肿区的形态,瘤体毛细血管的明显异常,出现于大范围瘤周水肿区的病例。结论 脑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区是肿瘤浸润的范围,伴有脑水肿。瘤体及瘤周水肿区毛细血管超微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瘤周脑水肿 立体定向活检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人脑星形细胞瘤中EphA2-ephrinA1、CD105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力强 方艳伟 +3 位作者 瓮杰慧 邱文娜 耿少梅 焦保华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2-587,共6页
目的检测酪氨酸激酶受体EphA2及配体ephrinA1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脑星形细胞瘤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5例手术切除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及15例正常脑组织中EphA2、ephrinA1的表达情况,并采用CD105抗体... 目的检测酪氨酸激酶受体EphA2及配体ephrinA1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脑星形细胞瘤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5例手术切除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及15例正常脑组织中EphA2、ephrinA1的表达情况,并采用CD105抗体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EphA2(51/55)、CD105-MVD(34.26±12.61)在星形细胞瘤中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随着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越高,EphA2及CD105-MVD蛋白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升高,ephrinA1则具有相反的趋势,随星形细胞瘤级别越低ephrinA1表达越高。EphA2表达与CD105-MVD呈显著正相关(r=0.713,P<0.05),ephrinA1表达与CD105-MVD呈显著负相关(r=-0.772,P<0.05),EphA2的表达与ephrinA1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912,P<0.05)。EphA2、CD105-MVD和ephrinA1均是重要的星形细胞瘤预后相关风险因子。EphA2、CD105-MVD阳性ephrinA1阴性的星形细胞瘤患者较三者均阳性或三者均阴性或EphA2、CD105-MVD阴性ephrinA1阳性的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结论 EphA2及CD105-MVD在星形细胞瘤中特异性高表达、ephrinA1特异性低表达与星形细胞瘤不良预后密切相关,EphA2和ephrinA1有望成为脑星形细胞瘤诊断和特异性靶向治疗及预后评估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A2(EphA2)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相关配体A1(ephrinA1) CD105 微血管密度 生存分析 预后
下载PDF
NF-κB与Survivin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俊志 郑少江 赵洪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核因子κB和Survivin基因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星形细胞瘤患者和10例正常脑组织Survivin mRNA和NF-κB的表达,用末端转移标记法(TUNEL)检测肿瘤组... 目的探讨细胞核因子κB和Survivin基因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星形细胞瘤患者和10例正常脑组织Survivin mRNA和NF-κB的表达,用末端转移标记法(TUNEL)检测肿瘤组织的凋亡并计算其凋亡指数(AI)。结果星形细胞瘤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度恶性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度恶性组(P<0.01);AI在星形细胞瘤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Survivin mRNA阳性组低于阴性组(P<0.01);NF-κB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Survivin mRNA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NF-κB与Survivin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密切相关,NF-κB的过表达可能通过上调Survivin mRNA的表达抑制星形细胞瘤细胞的凋亡,从而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SURVIVIN基因 细胞核因子kB 凋亡
下载PDF
90K/Mac-2 BP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鑫 刘运生 +5 位作者 刘志雄 杨魁 李春涛 曾瑜 龚璇 陈敏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2年第5期395-399,共5页
目的分析90K/Mac-2 BP(Mac-2 binding protein)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方法 RT-PCR和WB(Western blot)检测90 K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以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RT-PCR发现90 K mRNA在正常脑组织中微量表达,相对表达量为0.116... 目的分析90K/Mac-2 BP(Mac-2 binding protein)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方法 RT-PCR和WB(Western blot)检测90 K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以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RT-PCR发现90 K mRNA在正常脑组织中微量表达,相对表达量为0.116±0.017;而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高表达,相对表达量为0.407±0.151,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t=6.065,P<0.05)。低级别组(WHO Ⅰ-Ⅱ级)与高级别组(WHO Ⅲ-Ⅳ级)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95±0.067和0.516±0.128,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t=8.138,P<0.05)。WB发现90 K蛋白在正常脑组织中微量表达,相对表达量为0.291±0.064,星形细胞瘤中90 K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163±0.391,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t=15.68,P<0.05)。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90K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02±0.272和1.415±0.318,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t=6.539,P<0.05)。WB结果表明90 K蛋白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与RT-PCR结果表明90 K mRN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一致。结论 90K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显著升高,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较低级别更高,提示90K可能在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90K蛋白可能是星形细胞瘤相关抗原,在今后的免疫治疗中可能作为一种目标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K Mac-2 BP 星形细胞瘤 RT-PCR WESTERN BLOT
下载PDF
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S在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大明 刘建仁 +1 位作者 胡浩宇 施国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22-426,共5页
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Cat S)属于溶酶体蛋白酶,在中枢神经系统有着广泛、重要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其在胞外基质降解和胞内抗原提呈中所起的重要作用。Cat S的这些功能和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密切相关,深入阐明Cat ... 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Cat S)属于溶酶体蛋白酶,在中枢神经系统有着广泛、重要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其在胞外基质降解和胞内抗原提呈中所起的重要作用。Cat S的这些功能和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密切相关,深入阐明Cat S在神经系统疾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 组织蛋白酶类 神经系统疾病/病理生理学 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S 细胞外基质降解 抗原递呈 动脉粥样硬化 重症肌无力 星形胶质细胞瘤 痴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