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 被引量:7
1
作者 董娣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98-101,共4页
亚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是当代亚裔研究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种族或族裔背景是身份认同的基础。亚裔在美国一个半世纪的开拓历程中 ,他们的身份认同经历了以下几种变迁 :暂居者 (侨民 )、族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和正在生成的一定程度... 亚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是当代亚裔研究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种族或族裔背景是身份认同的基础。亚裔在美国一个半世纪的开拓历程中 ,他们的身份认同经历了以下几种变迁 :暂居者 (侨民 )、族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和正在生成的一定程度的多种族或族裔美国人。而每一种身份认同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体现了亚裔美国人对美国社会文化的接受和适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裔美国人 族群认同 身份认同 暂居者 族裔美国人 文化
下载PDF
亚裔美国人运动的缘起与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董 娣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7-83,共7页
亚裔美国人运动是美国l960年代社会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亚裔沉默了100多年后在美国广阔社会、政治舞台上的首次演练。这次运动激发起亚裔的政治参与意识,促进了有亚洲血统的美国人的泛亚裔意识形成,同时,它为美国亚裔留下了宝... 亚裔美国人运动是美国l960年代社会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亚裔沉默了100多年后在美国广阔社会、政治舞台上的首次演练。这次运动激发起亚裔的政治参与意识,促进了有亚洲血统的美国人的泛亚裔意识形成,同时,它为美国亚裔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创造了亚裔的共同称谓——“亚裔美国人”,推进了亚裔美国人研究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裔美国人 亚裔美国人运动 新左派运动 妇女运动
原文传递
美国华人和其他主要亚裔族群的跨国政治活动调查 被引量:3
3
作者 连培德 万晓宏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27-39,共13页
根据2000-2001年全美亚裔政治态度试点调查的原始数据,通过拉美裔跨国政治活动与亚裔的比较,从美国亚裔政治上能否被同化,政治活动能否跨国界、哪些亚裔参与跨国政治、亚裔的政治跨国主义和政治同化关系等方面,对美国亚裔跨国政治活动... 根据2000-2001年全美亚裔政治态度试点调查的原始数据,通过拉美裔跨国政治活动与亚裔的比较,从美国亚裔政治上能否被同化,政治活动能否跨国界、哪些亚裔参与跨国政治、亚裔的政治跨国主义和政治同化关系等方面,对美国亚裔跨国政治活动的形成、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亚裔在许多方面与拉美裔等其他移民群体有相似的特点;反对亚裔"不可同化论";亚裔保持跨国联系不会对他们在美国的文化、政治同化产生负面影响;那些移民前积极参政、在美国积极参与族裔社区组织活动、积极参与和亚裔事务有关政治活动的亚裔,参与跨国政治的比例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裔研究 美国亚裔 美国华人 拉美裔 亚裔族群 跨国政治 政治跨国主义
下载PDF
Community-Based Hepatitis B Campaign in Asian Americans
4
作者 Chul S. Hyun Soonsik Kim +1 位作者 Sarah Hyun Joseph McMenam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CAS 2024年第9期389-412,共24页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disproportionately affects minority groups in the US, particularly Asian Americans, with numerous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is disparity. Of the 2.4 million people living with chronic HBV in ...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disproportionately affects minority groups in the US, particularly Asian Americans, with numerous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is disparity. Of the 2.4 million people living with chronic HBV in the US, 60% are Asian American. Many are unaware of their status and lack access to proper clinical care, with less than ten percent receiving necessary antiviral treatment. Barriers to screening and care include lack of disease awareness, language and cultural barriers, and financial constraints. Additionally, healthcare providers and systems in the US often overlook the importance of CHB, leading to inadequate care. In response, the Center for Viral Hepatitis (CVH) has implemented a community-based outreach program over the past sixteen years, employing a multifaceted approach involving all sectors of society and various organizations to combat health disparities in CHB. This grassroots campaign has proven highly effective, leveraging CVH’s leadership in spearheading numerous collaborative activities with community members,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and policymakers. We have summarized the key points of CVH's effort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combating CHB-related health disparities. The CHB Screening and Awareness Campaign, tailored to the Asian American community, serves as a successful model for increasing CHB screening, linkage-to-care, and addressing socio-cultural barriers and health literacy. Insights from these outreach programs have guide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ly relevant resources and education initiative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uch community-driven approaches are essential for addressing health disparities. The strategies and outcomes of CVH’s efforts can inform future health initiatives for other minority communities in the US and glob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Hepatitis B Virus (HBV) Health Disparity Health Inequity asian americans Cultural Competence in Healthcare Community-Based Screening Linkage-to-Care (LTC)
下载PDF
“亚裔美国人”概念的起源及其含义的变迁 被引量:1
5
作者 董娣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57,共7页
亚裔美国人是美国多种族社会中正在崛起的一支族裔集团 ,它在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潜力。亚裔美国人这个概念的形成得益于1 96 0年代末的亚裔美国人运动 ,它既是亚裔集团泛亚的归属意识的要求 ,也是美国联邦统计体... 亚裔美国人是美国多种族社会中正在崛起的一支族裔集团 ,它在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潜力。亚裔美国人这个概念的形成得益于1 96 0年代末的亚裔美国人运动 ,它既是亚裔集团泛亚的归属意识的要求 ,也是美国联邦统计体系的规定 ,并且因着不同的历史条件其含义也随之发生变化 :从自定义的美国人到精选出的“模范少数民族”再到种族类别的亚裔美国人和朝向多种族 /族裔类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裔美国人 太平洋裔美国人 种族类别 定义 起源 亚裔美国人运动 历史条件 社会
下载PDF
美华协会与美国华人和亚裔的权益维护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爱慧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1年第6期70-78,共9页
成立于1973年的美华协会最初致力于争取和维护华人的权益,在华人社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日益扩大。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美华协会逐渐打破族裔的藩篱,不仅为华裔维权和谋福利,更努力联合亚太裔其他组织的力量,为全美亚太裔申权。美华协... 成立于1973年的美华协会最初致力于争取和维护华人的权益,在华人社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日益扩大。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美华协会逐渐打破族裔的藩篱,不仅为华裔维权和谋福利,更努力联合亚太裔其他组织的力量,为全美亚太裔申权。美华协会在维护亚裔移民权利、遏止种族仇恨犯罪、消除主流社会对华人和亚裔的偏见、错误认知和刻板印象、争取亚裔选民权利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一个寻求平等权利和社会地位的种族利益集团,它采取了多种策略,包括与议员或行政官员接触、构筑联盟、抗议示威、影响政治选举、开展公众教育等方式来为华人和亚裔谋权益。经过近四十年的悉心耕耘,美华协会现已发展成为美国最出色的亚裔民权组织之一,许多亚裔美国人公认其为居于领导地位的美国华人社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华协会 美国华人 亚裔美国人 权益维护
下载PDF
美国亚裔移民的异文化压力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肖三蓉 徐光兴 Stanley Sue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10年第6期756-759,共4页
目的:从心理学的视角考察中国裔、菲律宾裔、越南裔和其他种族的亚裔美国人移民异文化压力的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美国拉美裔和亚裔美国人调查研究(NLAAS)的数据。结果:①约2.1%的移民体验到高水平,27.2%体... 目的:从心理学的视角考察中国裔、菲律宾裔、越南裔和其他种族的亚裔美国人移民异文化压力的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美国拉美裔和亚裔美国人调查研究(NLAAS)的数据。结果:①约2.1%的移民体验到高水平,27.2%体验到中等水平,70.7%体验到低水平的异文化压力。②移民的异文化压力因种族、移民时的年龄和其它社会人口统计学变量呈显著差异。③中国裔移民的异文化压力水平最高,菲律宾裔移民最低。④移民的英语熟练度低、移民时年龄大、家庭冲突多、受到的歧视多、"已婚或同居"婚姻状况、移居美国的时间短、家庭凝聚力低等因素预测高水平的异文化压力。⑤异文化压力的风险因素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结论:种族与亚裔移民的异文化压力关系密切,某些家庭和个人因素可增大移民的异文化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文化压力 亚裔美国人 移民 性别差异 种族
原文传递
基于COCA和CCL语料库分析“东方人”英译 被引量:1
8
作者 于艺佳 《中国科技术语》 2020年第5期5-10,共6页
随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东方人”一词不仅频频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且常为外国媒体所引用。然而,国内有影响力的在线词典以及翻译界权威人士大多直接将其译为Oriental、Easterner等,这势必引起英美读者的费解、曲解甚至误解。文章基于COC... 随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东方人”一词不仅频频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且常为外国媒体所引用。然而,国内有影响力的在线词典以及翻译界权威人士大多直接将其译为Oriental、Easterner等,这势必引起英美读者的费解、曲解甚至误解。文章基于COCA语料库和CCL语料库,从词频、搭配、MI值以及语义韵方面分析,得出“东方人”应根据语言发出者表意不同,分别译成“East Asians”“Asian Americans”“Orientals”,方可避免引起歧义,准确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人 翻译 COCA语料库 ORIENTAL asian americans
下载PDF
Hepatitis B among Asian Americans:Prevalence, progress, and prospects for control 被引量:1
9
作者 Moon S Chen Jr Julie D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42期11924-11930,共7页
After tobacco use, chronic hepatitis B(CHB) viral infection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 of cancer globally in that 1 out of 3 individuals have been infected with the hepatitis B virus(HBV). Though infection rates ar... After tobacco use, chronic hepatitis B(CHB) viral infection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 of cancer globally in that 1 out of 3 individuals have been infected with the hepatitis B virus(HBV). Though infection rates are low(< 1%) in the United States, Asian Americans who comprise about 6% of the population experience about 60% of the CHB burde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agnitude of hepatitis B(HBV) burden among Asian Americans and the progress being made to mitigate this burden, primarily through localized, communitybased efforts to increase screening and vaccination among Asian American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This review brings to light that despite the numerous community-based screening efforts, a vast majority of Asian Americans have not been screened and that vaccination efforts, particularly for adults, are sub-optimal. Greater efforts to integrate screenings by providers within existing healthcare systems are urged. Evidence-based strategies are offered to implement CDC's three major recommendations to control and prevent hepatitis B through targeted screening and enhanced vaccination effor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asian americans CHRONIC HEPATITIS B VA
下载PDF
“陈果仁案”与亚美民权运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爱慧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7年第2期36-42,共7页
为深入研究1982年“陈果仁案”给亚裔民权斗争提供的借鉴和警示,通过对“陈果仁案”的剖析,对华人和亚裔群体努力为陈果仁争取司法公正的行动及其影响进行了阐述和探讨。底特律司法部门对此案凶手的轻判,促使底特律和全美的华人及其他... 为深入研究1982年“陈果仁案”给亚裔民权斗争提供的借鉴和警示,通过对“陈果仁案”的剖析,对华人和亚裔群体努力为陈果仁争取司法公正的行动及其影响进行了阐述和探讨。底特律司法部门对此案凶手的轻判,促使底特律和全美的华人及其他亚裔群体,以美国公民伸张正义联合会为领导中心,掀起了为陈果仁争取司法公正的抗议和声援运动。“陈果仁案”是一起典型的反亚裔暴力案件,它在亚美民权运动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亚裔美国人 亚美民权运动 美国公民伸张正义联合会 陈果仁案
下载PDF
《2018年亚裔美国人群慢性乙型肝炎管理专家共识》摘译 被引量:2
11
作者 贺彩妮 卢静怡 +2 位作者 刘逸豪 刘阳 纪泛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58-965,共8页
HBV感染是美国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中亚裔美国人群HBsAg携带率为2% ~ 16%.在美国HBV感染者中,58%为来自亚洲HBV中、高流行区出生的移民,尤其在新诊断HBV感染者中移民占95%.HBV感染是亚裔美国人群肝硬化、肝细胞癌(HCC)和... HBV感染是美国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中亚裔美国人群HBsAg携带率为2% ~ 16%.在美国HBV感染者中,58%为来自亚洲HBV中、高流行区出生的移民,尤其在新诊断HBV感染者中移民占95%.HBV感染是亚裔美国人群肝硬化、肝细胞癌(HCC)和肝病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2016年4月,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召开亚裔美国医师HBV管理专家会议,每个成员基于亚洲或亚裔美国人群HBV相关文献,提交并讨论相关主题,随后所有作者共同审阅并编辑意见,最终形成亚裔美国人群HBV感染管理专家共识.该专家共识综述了亚裔美国人群HBV感染的自然病史、病毒学与临床特点以及管理与治疗,根据2015年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学会临床实践指南中的分级系统,提出证据的分类(反映获益与风险)和分级(评估强度或确定性)建议,旨在为成年亚裔美国人群HBV感染的管理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亚裔美国人 疾病管理 诊疗准则
下载PDF
华裔中年女性每日总维生素B12摄入量与焦虑症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万洲 李迪 +1 位作者 吴青 李艳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2527-2531,共5页
目的研究华裔中年女性每日维生素B12(vitamin B12,VB12)摄入量与焦虑症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美国妇女健康研究(Study of Women’s Health Across the Nation,SWAN)。焦虑症通过参与者自评量表的方式评估,维生素B(B1,B2,B3,B6,B9,B... 目的研究华裔中年女性每日维生素B12(vitamin B12,VB12)摄入量与焦虑症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美国妇女健康研究(Study of Women’s Health Across the Nation,SWAN)。焦虑症通过参与者自评量表的方式评估,维生素B(B1,B2,B3,B6,B9,B12)的每日摄入量由1986年版饮食频率调查问卷推算,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组间率的差异,Mann⁃Whitney U比较两组变量通体均值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VB12与焦虑症之间的关系,限制性三次样条分析两者的非线性关系。结果在纳入研究的241例女性中,10例(4.1%)患有焦虑症。焦虑组倾向有更高的脉搏和总胆固醇(P分别为0.034,0.009)。焦虑组女性的每日总VB12摄入量的中位数(下、上四分位数)为1.78(1.01,2.03)μg/d,低于对照组的2.34(1.47,3.27)μg/d(P=0.027)。在焦虑组中,符合VB12每日膳食营养素推荐供给量(RDA)标准的女性少于对照组(P=0.023)。总VB12摄入量与焦虑症呈负相关关系,且低水平VB12摄入量人群发生焦虑症的风险更高(OR=10.25,95%CI:1.28~82.22)。在调节了年龄后,这种关系依然存在。在充分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年龄、脉搏和总胆固醇后,总VB12摄入量仍然与焦虑症负相关(OR=0.36,95%CI:0.15~0.84)。此外,低水平VB12摄入量的焦虑症风险更高(OR=19.42,95%CI:2.08~180.98)。符合VB12摄入量RDA标准的人群发生焦虑症的风险低于VB12摄入量不足人群(OR=0.12,95%CI:0.02~0.98)。在调整协变量后,这种关系依然存在(OR=0.08,95%CI:0.01~0.66)。限制性三次样条表明,随着VB12摄入量的增高,焦虑症发生风险先处于平台期,随后逐渐下降。结论总VB12摄入量与焦虑症呈负相关关系。由于是横断面研究,因此VB12可能是焦虑症的保护因素;而低水平VB12也可能是焦虑症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症 膳食调查 维生素B12 危险因素 横断面研究 女性 亚裔美国人
下载PDF
隐形的亚裔美国人:美国K-12历史课程标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娜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4-103,共10页
亚裔美国人长期以来被视为美国社会的局外人,其历史也被美国K-12历史课程标准所忽略。通过分析美国10个州K-12历史课程标准内容,发现这些州的亚裔历史课程标准在年级分布、事件数量、时间跨度和内容深度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主要围绕着... 亚裔美国人长期以来被视为美国社会的局外人,其历史也被美国K-12历史课程标准所忽略。通过分析美国10个州K-12历史课程标准内容,发现这些州的亚裔历史课程标准在年级分布、事件数量、时间跨度和内容深度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主要围绕着“亚裔移民”“反亚裔移民”“亚裔美国人的贡献”“亚裔美国人的民权活动”四个主题,描绘出亚裔美国人不同的历史形象。然而,这些州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亚裔美国人历史存在着断裂性,未能清晰、完整地呈现其历史;忽视亚裔美国人所作的社会贡献和反对种族歧视的民权活动,并倾向于将亚裔美国人描述为“被压迫者”和“外来者”;忽略亚裔美国人群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完善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亚裔美国人历史,促进历史课程标准内容的多元化,需要加强亚裔美国人组织的支持,推动公立学校的族裔研究,使教师形成批判性历史教学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K-12历史课程标准 亚裔美国人
原文传递
Predictors of Co-Occurring Substance Use among Asian Americans in Residential Treatment Programs
14
作者 Minjeong Kim Jinhee Lee +1 位作者 Midori Nakajima Linda Chafetz 《Ope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9年第2期153-164,共12页
Although severe and chronic mental disorders are common among Asian Americans in residential treatment programs, little has been known about the 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co-occurring substance use in this populati... Although severe and chronic mental disorders are common among Asian Americans in residential treatment programs, little has been known about the 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co-occurring substance use in this popul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predictors of co-occurring substance use among Asian Americans with mental disorders in residential treatment programs.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included 375 clinical records of Asian Americans from residential treatment programs between 2007 and 2011. Demographic variables, principal psychiatric diagnoses, and data on alcohol, stimulant, and marijuana use were obtained from the clinical records. Separate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demographic and diagnostic contributions to the risk of each type of substance us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prevalence of co-occurring substance use was about 53% in Asian Americans with mental disorders.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revealed that male gender, older age, and depressive disorder predicted more alcohol use, but homelessness and schizophrenia predicted less alcohol use. Male gender, homelessness, and smoking predicted more stimulant use. Male gender and younger age predicted more marijuana use.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wareness about co-occurring substance use problems of ethnic minority psychiatric clients should be increased and appropriate substance u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programs should be developed and provided for high-risk gro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n americans MENTAL DISORDERS Substance USE
下载PDF
Asian Americans have better outcomes of non-metastatic gastric cancer compared to other United States racial groups: A secondary analysis from a randomized study
15
作者 Omar Abdel-Rahm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12期1151-1160,共10页
BACKGROUND It has been recognized for a long time that gastric cancer behavior and outcomes might be different between patients living in Asian countries vs patients living in Western countries.It is not clear if thes... BACKGROUND It has been recognized for a long time that gastric cancer behavior and outcomes might be different between patients living in Asian countries vs patients living in Western countries.It is not clear if these differences would persist between patients of Asian ancestry and patients of other racial subgroups within the multiethnic communities of North America.The current study hypothesizes that these differences will present within North American multiethnic communities.AIM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race on survival outcomes of non-metastatic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METHODS This is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CALGB 80101 study)that evaluated two 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schedules following resection of non-metastatic gastric cancer.Kaplan-Meier analysis and log-rank testing were utilized to explore the overall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differences according to the race of the patients.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then used to explore factors affecting overall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s.RESULTS A total of 546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current analysis.Of which,73.8%have white race(vs 12.8%black Americans and 8.2% Asian Americans).Using Kaplan-Meier analysis/log-rank testing,Asian Americans appear to have better overall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outcomes compared to other United States racial groups(White Americans,Black Americans,and other racial groups)(P=0.011;P=0.010;respectively).Moreover,in an adjusted multivariate model,Asian American race seems to be associated with better overall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hazard ratio:0.438;95% confidence interval:0.254-0.754),P=0.003;(hazard ratio:0.460;95% confidence interval:0.280-0.755,P=0.002;respectively).CONCLUSION Asian American patients with non-metastatic gastric cancer have better overall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compared to other racial groups in the United States.Further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is needed to clarify the reasons behind this obser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CE asian americans Survival Prognosis OUTCOMES
下载PDF
当代美国大学招生政策公平性的现实悖论与制度困境——以学生录取公平组织诉哈佛大学董事会案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廖伟伟 罗倩茜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83-93,共11页
学生录取公平组织诉哈佛大学董事会案是美国大学招生过程中的典型案例。从案件披露的证据材料来看,种族多元化招生政策隐藏的配额制损害了亚裔申请人的平等入学机会。哈佛大学基于种族而形成的招生分类行为本质上与美国司法所确立的种... 学生录取公平组织诉哈佛大学董事会案是美国大学招生过程中的典型案例。从案件披露的证据材料来看,种族多元化招生政策隐藏的配额制损害了亚裔申请人的平等入学机会。哈佛大学基于种族而形成的招生分类行为本质上与美国司法所确立的种族中立原则相悖,但却能通过程序正当原则与大学自治原则巧妙地隐藏在招生多元化政策和反歧视原则之下。美国地方法院在对私立大学的招生政策进行司法审查时,往往基于维护大学自治原则会作出对大学有利的裁判。私立大学招生政策中隐藏的招生偏好与立法本意之间存在冲突,造成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撕裂,却无法通过司法审查进行纠偏。公立教育是教育公平的压舱石,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程度越高,越难以对大学的招生行为进行法律管控与规制。我国通过公法分配教育资源与保护公民受教育权的制度设计在保障教育公平方面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因此,要始终将教育公平作为大学招生法律制度设计的核心价值追求,防止高等教育市场化在战略层面带来教育公平弱化的底层制度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亚裔 大学招生 教育公平 高等教育市场化
下载PDF
亚裔美国人的文化休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洋 朱立华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183-184,186,共3页
文化休克是文化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一个人初次进入不同母语文化而失去了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或符号,对陌生社会符号产生的深度焦虑症。文章在跨文化视角下概述了亚裔美国人的文化休克现状,分析了其社会文化及心理动因,论证了其表征并提... 文化休克是文化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一个人初次进入不同母语文化而失去了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或符号,对陌生社会符号产生的深度焦虑症。文章在跨文化视角下概述了亚裔美国人的文化休克现状,分析了其社会文化及心理动因,论证了其表征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对克服文化休克问题起到了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裔美国人 文化休克 动因 表征 策略
下载PDF
跨越百年歧视的抗争:深陷高校招生种族争议旋涡中的当代美国亚裔群体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景迅 赵巾慧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69,共16页
种族差异是美国社会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之一,而亚裔则是其中处境特殊的少数族群。在过往的百多年间,亚裔群体经历了“被歧视”到“被神化”的经历,他们在高校招生中遭遇了系统的被“逆向歧视”:许多美国高校以种族多元化为由对亚裔学生设... 种族差异是美国社会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之一,而亚裔则是其中处境特殊的少数族群。在过往的百多年间,亚裔群体经历了“被歧视”到“被神化”的经历,他们在高校招生中遭遇了系统的被“逆向歧视”:许多美国高校以种族多元化为由对亚裔学生设置了限额,亚裔学生必须要比其他族群学生表现得更优秀才可能被录取。针对亚裔学生的歧视和限制在美国各地存在不同的做法和争议,而加州则是全美争议最为典型的地区,该州涉及亚裔的一系列法案在激烈的政治争斗下出现了多次反复。针对过往的遭遇,亚裔群体近些年一改以往的沉默开始全力抗争,起诉哈佛大学就是其中的标志性事件。尽管此次诉讼目前尚未取得成功,但亚裔群体积极抗争的应对态度和作为,对于改变其多年来的不良处境是大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亚裔群体 高校招生 逆向歧视 肯定性行动 起诉哈佛大学
下载PDF
《疯狂的亚洲富豪》对美国亚裔刻板印象是突破还是强化?
19
作者 金蓓 令狐萍 《外语教育》 2020年第1期213-223,共11页
2018年8月在美国上映的《疯狂的亚洲富豪》是好莱坞自1988年《喜福会》以来第一部由全亚洲演员和亚裔美国人主演的现代电影,数周占据北美票房榜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首先从新闻报道与社会现实以及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两方面梳理了亚... 2018年8月在美国上映的《疯狂的亚洲富豪》是好莱坞自1988年《喜福会》以来第一部由全亚洲演员和亚裔美国人主演的现代电影,数周占据北美票房榜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首先从新闻报道与社会现实以及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两方面梳理了亚裔美国人"刻板印象"的主要特征,然后通过《疯狂的亚洲富豪》中主要三个亚裔角色Kerry、Rachel和Nick分析了该片对美国亚裔刻板印象的"突破"点和"加强"点。文章结论是,虽然该片中的部分人物设定对亚裔美国人的刻板印象有强化之嫌,但总体上起到了重大突破作用。最后进行总结,要突破亚裔刻板印象可以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影视界增加更多与时俱进的亚洲元素;其次,美国亚裔应拓展"亚裔文化交际圈",从而提高其在美国的政治经济地位;最后,强调祖国的强大才是突破亚裔刻板印象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狂的亚洲富豪》 美国亚裔 刻板印象 电影
原文传递
美国空间同化理论及其在亚裔研究中的应用启示
20
作者 周博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8-163,共6页
移民及其后裔的居住模式与教育、医疗、就业等重要资源的分配问题息息相关,因此在美国学界一直深受重视。脱胎于城市生态学理论及地位获得理论的空间同化理论剖析了社会经济地位与居住空间的关联性,结合地方分层、背景差别、居住偏好等... 移民及其后裔的居住模式与教育、医疗、就业等重要资源的分配问题息息相关,因此在美国学界一直深受重视。脱胎于城市生态学理论及地位获得理论的空间同化理论剖析了社会经济地位与居住空间的关联性,结合地方分层、背景差别、居住偏好等相关理论后能很好地解释及预测少数族裔群体的居住空间分布。美国亚裔独特的聚居模式为空间同化理论带来了新的发展,让学者尝试将族裔文化、社会网络及族裔经济对移民居住模式的影响引入空间同化模型。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中国生活充满憧憬的外籍人员日益增加。对美国空间同化理论及其在亚裔应用中的最新发现进行系统性梳理,再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将有助于了解外籍人员的居住情况,预测他们在中国居住空间的变化,为针对性地制定外国人管理政策及合理分配公共资源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同化理论 少数族裔聚居 美国亚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