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超对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唐蓉 王依宁 +3 位作者 梁祯 杨丽 刘华丽 胡蜀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1864-1867,共4页
目的根据椎动脉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表现,结合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有无狭窄及患侧上肢动脉血流变化,探讨彩超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 29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分别进行锁骨下动脉、颈动脉、椎动脉、上肢动... 目的根据椎动脉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表现,结合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有无狭窄及患侧上肢动脉血流变化,探讨彩超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 29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分别进行锁骨下动脉、颈动脉、椎动脉、上肢动脉血流方向、速度、频谱特征等比较,根据椎动脉血流频谱表现将其分为三型:隐匿型(收缩期出现切迹)、部分型(收缩期血流反向,舒张期血流正向)、完全型(全心动周期血流均反向)。结果病变左侧多见,病因以动脉硬化为主,约86.2%(25/29),大动脉炎3例占10.3%,动脉发育畸形1例占3.4%;完全型窃血9例,部分型15例、隐匿型5例。患侧上肢动脉血流流速正常或减低、频谱呈单峰或低慢波。结论彩超能对绝大多数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能明确诊断,窃血程度与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椎动脉 上肢动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Entrapment of the Median Nerve by a Muscular Branch of the Brachial Artery: A Case Report
2
作者 Snehlata P. Samberkar Normadiah M. Kassim +1 位作者 Siti Rosmani M. Zin Prashant Samberkar 《Forensic Medicine and Anatomy Research》 2014年第3期51-55,共5页
Variations in the arterial pattern of the upper limbs are commonly encountered in routine dissection. In-depth information of the vascular structure of the upper extremities is not only important for diagnostic interv... Variations in the arterial pattern of the upper limbs are commonly encountered in routine dissection. In-depth information of the vascular structure of the upper extremities is not only important for diagnostic interventions and surgical approaches, but has medico-legal implications. We report the unusual variation of an additional muscular branch of the brachial artery entrapping the median nerve in the middle of the arm. This anomaly was present in both upper extremities of an adult male Indo-Malaysian cadaver. The abnormality reported here might result in 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 symptoms in the upper limbs. Knowledge of the vascular dissimilarity of the brachial artery and its division, and possible neurovascular entrapment is important to surgeons and medical practitioners for anticipating nerve compression and for confirmation via motor and sensory exam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tomical Variation BRACHIAL artery MEDIAN NERVE Bilateral upper extremity TRAPPED NERVE
下载PDF
双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组合移植治疗上肢大面积组织缺损皮漪 被引量:18
3
作者 周征兵 唐举玉 +7 位作者 吴攀峰 俞芳 潘丁 曾磊 肖勇兵 庞晓阳 卿黎明 刘睿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组合移植修复上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双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组合移植,一期修复上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2例,供区直接闭合。创... 目的探讨双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组合移植修复上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双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组合移植,一期修复上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2例,供区直接闭合。创面涉及上臂、前臂、手部和肘部残端,缺损面积16cm×13cm^40cm×15cm。结果21例组合皮瓣完全存活(95.45%);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二期植皮愈合。皮瓣供区均Ⅰ期直接闭合,无供区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为3~38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病例创面愈合良好,肢体功能恢复。结论利用双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组合移植,操作简便,穿支血管可靠,皮瓣可切取面积大,且供区损伤小,是一期修复上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 外科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上肢重建
原文传递
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联合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上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
4
作者 欧昌良 罗旭超 +3 位作者 周鑫 邹永根 李迦宇 杨迎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50-1154,共5页
目的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superficial circumflex iliac artery flap,SCIP)联合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DIEP)修复上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2月—2021年1月采用游离SCIP联... 目的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superficial circumflex iliac artery flap,SCIP)联合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DIEP)修复上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2月—2021年1月采用游离SCIP联合DIEP修复15例上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34~52岁,中位年龄41岁。致伤原因:机械伤11例,交通事故伤4例。前臂环型皮肤缺损9例,上臂及肘关节周围皮肤缺损6例;缺损范围15.5 cm×10.5 cm~26.5 cm×15.5 cm;均伴有肌腱、骨骼等深部组织外露。合并开放性骨折7例,血管神经损伤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14 d,平均7.5 d。皮瓣切取范围为16.0 cm×11.0 cm~27.0 cm×16.0 cm;皮瓣厚度0.8~1.3 cm,切取后均在显微镜下修除多余脂肪组织;近端血管蒂长度5.0~7.0 cm,远端血管蒂长度3.0~5.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重建肚脐。结果术后14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术后10 h出现动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皮瓣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4个月,平均10.5个月。皮瓣外形美观,无明显臃肿,质地、弹性均可,无挛缩、粘连。供区未见腹壁疝形成,重建肚脐外形美观,可见线性瘢痕。末次随访时,按照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皮瓣功能评定标准评价,获优12例、良3例。感觉恢复至S_(3+)7例,S_(3)8例。结论游离SCIP联合DIEP切取面积大,皮肤延展性好,是一种修复上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浅动脉皮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软组织缺损 上肢
原文传递
丁苯酞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颅内大动脉狭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5
作者 杜制峰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15期26-28,35,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颅内大动脉狭窄进展性脑梗死(SIP)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96例颅内大动脉狭窄SIP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双...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颅内大动脉狭窄进展性脑梗死(SIP)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96例颅内大动脉狭窄SIP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上肢运动功能[Fugl-Ma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神经因子[β-淀粉样蛋白1-42(Aβ_(1-4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44/48),高于对照组的75.00%(3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I、FMA-U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Aβ_(1-42)、NS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颅内大动脉狭窄SIP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BI评分、FMA-UE评分,降低NIHSS评分和血清神经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双抗血小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动脉狭窄 进展性脑梗死 双抗血小板 丁苯酞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上肢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缺损 神经因子
下载PDF
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喆 胡海地 +4 位作者 常青 刘翀 张健 段志泉 辛世杰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69-87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的合并疾病、栓塞部位、手术与非手术及治疗前缺血时间等因素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1988年7月至2008年1月约20年间62例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的临床资料,采用累加Logit回归模型分析数据,以年龄、性别、心功能情... 目的探讨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的合并疾病、栓塞部位、手术与非手术及治疗前缺血时间等因素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1988年7月至2008年1月约20年间62例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的临床资料,采用累加Logit回归模型分析数据,以年龄、性别、心功能情况、栓塞部位、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缺血时间等为参数,分析这些因素与临床疗效的相关关系。结果本组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35~86岁,平均63.5岁,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2例中37例接受了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25例接受非手术治疗而给予溶栓、抗凝、祛聚治疗。其中55例(88.7%)的肢体缺血状态得到改善,截肢2例,死亡2例。累加Logit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治疗开始时间、心功能情况、手术取栓对决定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年龄、性别和栓塞部位对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手术的25例中,23例缺血状态得到改善。结论对于急性上肢动脉栓塞,8h以内Fogarty导管取栓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对于无法耐受手术的高危患者,积极的药物治疗仍可能改善栓塞肢体的缺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外科手术 上肢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