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125
1
作者 兰晓燕 张元 +4 位作者 朱龙波 刘大会 黄显章 周利 康利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4017-4030,共14页
艾叶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其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类、苯丙素类、萜类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止血、抗肿瘤、保肝、镇痛、抗炎、抗氧化、止咳平喘等多种药理作用。艾叶及艾绒质量方面,在挥发油含量、苯丙素及黄酮类等指标性成分含... 艾叶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其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类、苯丙素类、萜类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止血、抗肿瘤、保肝、镇痛、抗炎、抗氧化、止咳平喘等多种药理作用。艾叶及艾绒质量方面,在挥发油含量、苯丙素及黄酮类等指标性成分含量、艾叶存放时间、艾绒加工、艾叶道地性以及燃烧光热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该文总结了有关艾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艾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中药熏蒸防疫历史沿革与现代应用探讨 被引量:54
2
作者 胡伟尚 吴巧凤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95-901,共7页
运用艾草Artemisiae Argyi Folium、苍术Atractylodis Rhizoma和白芷Angelicae Dahuricae Radix等性味香燥的中药材熏蒸进行防疫是我国古代医家在千百年来同疫病斗争过程中独特的创造。现有研究肯定了中药材熏蒸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且... 运用艾草Artemisiae Argyi Folium、苍术Atractylodis Rhizoma和白芷Angelicae Dahuricae Radix等性味香燥的中药材熏蒸进行防疫是我国古代医家在千百年来同疫病斗争过程中独特的创造。现有研究肯定了中药材熏蒸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且有明确药理研究证明其相关有效成分。对艾草、苍术及避疫方防疫的相关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针对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聚集性发病的主要特点及其空气飞沫传播,甚至可能出现的气溶胶传播的背景下,推荐合理运用中医药熏蒸,并在医院、社区和家庭等场合使用,有望发挥抗击疫情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病 艾草 苍术 熏蒸 感染控制
原文传递
基于指纹图谱和多组分含量测定的艾叶药材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郭龙 焦倩 +3 位作者 张丹 刘爱朋 王乾 郑玉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77-984,共8页
艾叶菊科植物艾Artemisaargyi的干燥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之功效,为临床常用中药。艾叶中含有挥发油、有机酸和黄酮等多种成分。相比于艾叶中的挥发油类成分,对其非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较少。该文针对艾叶中的非挥发性成分,采用... 艾叶菊科植物艾Artemisaargyi的干燥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之功效,为临床常用中药。艾叶中含有挥发油、有机酸和黄酮等多种成分。相比于艾叶中的挥发油类成分,对其非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较少。该文针对艾叶中的非挥发性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艾叶非挥发性成分化学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0个共有峰,艾叶样品的相似度均在0.940之上,所建立的艾叶指纹图谱专属性强,可用于艾叶药材的质量评价。在此基础上,对艾叶及其混伪品野艾叶药材中的新绿原酸、绿原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棕矢车菊素、异泽兰黄素7种指标性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基于含量测定结果,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艾叶和野艾叶药材进行了区分与比较。结果表明艾叶与其混伪品野艾叶药材化学成分间存在差异,所建立的多组分定量分析方法可用于正品艾叶药材的鉴别与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化学计量学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UPLC-DAD-MS定性和定量分析蕲艾中的酚酸和黄酮类成分 被引量:30
4
作者 王小俊 邓玉环 +3 位作者 张丽萍 郑国华 陈林霖 方颖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83-989,共7页
采用UPLC-LTQ-Orbitrap-MS鉴定蕲艾中的酚酸和黄酮类成分,UPLC-DAD测定药材中主要成分的含量。采用Xtimate UHPLC C18色谱柱(2. 1 mm×100 mm,1. 8μm),以乙腈-0. 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 4 m L·min-1,检测波长330nm,质... 采用UPLC-LTQ-Orbitrap-MS鉴定蕲艾中的酚酸和黄酮类成分,UPLC-DAD测定药材中主要成分的含量。采用Xtimate UHPLC C18色谱柱(2. 1 mm×100 mm,1. 8μm),以乙腈-0. 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 4 m L·min-1,检测波长330nm,质谱扫描为正离子模式。通过质谱数据解析、对照品和文献对照,共鉴定、推导出蕲艾中6个酚酸和10个黄酮类成分,并建立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茵陈色原酮、高车前素、棕矢车菊素、5,7,3'-三羟基-6,4',5'-三甲氧基黄酮、异泽兰黄素和蔓荆子黄素12个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各成分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RSD<3. 0%);加样回收率为103. 3~109. 2%。该方法新颖、快速、准确,可作为蕲艾全面可靠的质量控制方法,应用于不同产地艾叶中相关成分的测定,发现蕲艾中的成分含量具有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 蕲艾 酚酸 黄酮
原文传递
HS-SPME-GC-MS结合化学计量法对不同产地艾叶药材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梁欢 卢金清 +2 位作者 戴艺 李肖爽 郭胜男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85-90,共6页
目的:建立艾叶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研究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结合安捷伦化学工作站对不同产地的艾叶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以峰面积... 目的:建立艾叶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研究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结合安捷伦化学工作站对不同产地的艾叶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通过化学计量法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艾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初步鉴定出84种化合物,主要为酮类、烯类、醇类化合物。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性成分有一定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能有效区分不同产地的艾叶,其中湖北蕲春产的艾叶品质最好,其次为湖南广布、河南汤阴的艾叶质量较佳,聚类分析结果将不同产地艾叶分为5类。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艾叶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并为艾叶挥发性成分的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气质联用法对蕲艾及不同产地艾叶中挥发油成分分析比较 被引量:25
6
作者 肖宇硕 卢金清 +1 位作者 孟佳敏 曹利 《中国药师》 CAS 2018年第3期404-410,425,共8页
目的:分析蕲艾及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成分,为不同产地艾叶及其挥发油的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中挥发油,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艾叶中挥发油成分,经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产地挥发油中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并... 目的:分析蕲艾及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成分,为不同产地艾叶及其挥发油的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中挥发油,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艾叶中挥发油成分,经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产地挥发油中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并通过化学计量法主成分分析对蕲艾及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成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155个成分,主要为酮类、烯类、醇类化合物,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性成分有一定差异,其中湖北蕲春产的艾叶品质最好。结论:经综合分析湖北蕲春艾叶挥发油较其他产地艾叶挥发油品质更优,同一产地艾叶挥发油也存在差异,应进一步区分不同品种艾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中、韩不同产地艾叶的质量评价及其道地性考察 被引量:20
7
作者 胡吉清 万定荣 +4 位作者 蒲锐 史楠楠 黄璐琦 李路扬 龙娓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53-556,共4页
目的:通过中、韩不同产地艾叶样品中有效物质挥发油、总黄酮和鞣质的含量测定及出绒率检测,比较中药艾叶的质量,评估"蕲艾"(产于湖北蕲春县一带的艾叶)的道地性。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芹菜素为对照品,研究测定艾... 目的:通过中、韩不同产地艾叶样品中有效物质挥发油、总黄酮和鞣质的含量测定及出绒率检测,比较中药艾叶的质量,评估"蕲艾"(产于湖北蕲春县一带的艾叶)的道地性。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芹菜素为对照品,研究测定艾叶总黄酮含量;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测定艾叶挥发油和鞣质含量;采用自拟的方法检测艾叶出绒率。结果:不同产地艾叶中挥发油、总黄酮、鞣质含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蕲艾中挥发油、总黄酮、鞣质的平均含量及平均出绒率明显高于中、韩其他产地艾叶样品的平均值。结论:实验数据支持蕲艾的道地性;同时,所分析的样品中,华东地区江苏、浙江省的艾叶质量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蕲艾 含量测定 出绒率 道地性 挥发油 总黄酮 鞣质
原文传递
艾叶有效成分抗炎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涛 廖晓凤 +4 位作者 吴燕婷 陈鹏晓 柏琦 任哲 王一飞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9-454,共6页
艾叶是药食同源的草本植物艾的干燥叶,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食用和药用历史,广泛用于治疗湿疹、皮炎、关节炎、过敏性哮喘和结肠炎等炎症性疾病。艾叶中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作用,主要为萜类、黄酮类和酚酸类化合物。研究发现,艾叶有效... 艾叶是药食同源的草本植物艾的干燥叶,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食用和药用历史,广泛用于治疗湿疹、皮炎、关节炎、过敏性哮喘和结肠炎等炎症性疾病。艾叶中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作用,主要为萜类、黄酮类和酚酸类化合物。研究发现,艾叶有效成分具有调控炎症介质的释放,调控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和抑制炎症发生的作用。该文对艾叶中的单萜类、倍半萜类、黄酮类和酚酸类等抗炎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艾叶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萜类 黄酮类 酚酸类 炎症 抗炎机制
原文传递
HS-SPME-GC-MS测定艾叶挥发性成分方法优化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小俊 赵志鸿 +3 位作者 张壮丽 王桂芳 陈慧平 邹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6-71,共6页
目的: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分析艾叶挥发性成分的方法,研究不同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方法:先做单因素试验,后采用L8(27)正交试验,以挥发性成分峰面积总和为指标考察最佳萃取条件,并考虑两两交互作用... 目的: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分析艾叶挥发性成分的方法,研究不同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方法:先做单因素试验,后采用L8(27)正交试验,以挥发性成分峰面积总和为指标考察最佳萃取条件,并考虑两两交互作用。结果:试验得出最佳萃取条件:样品1.0 g,80℃萃取40 min,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萃取头萃取,在250℃解吸附3 min检测,萃取手柄深度规固定在#2。用优化好的方法对艾叶样品进行分析,共分辨出84个色谱峰,准确鉴定出66个成分,占挥发性总成分的94.46%。结论:萃取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萃取温度与样品质量的交互作用,然后是萃取时间,最后是样品质量,除样品质量外其他因素都对萃取效果有显著性影响(P<0.05)。该方法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艾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顶空固相微萃取 挥发性成分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梦菲 江汉美 +1 位作者 肖宇硕 孟佳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9-89,共11页
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湖北蕲春、江苏南通、浙江台州、云南楚雄和新疆乌鲁木齐5个不同产地的13批艾叶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及分布特征,为蕲艾的道地性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艾叶资源的... 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湖北蕲春、江苏南通、浙江台州、云南楚雄和新疆乌鲁木齐5个不同产地的13批艾叶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及分布特征,为蕲艾的道地性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艾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不同产地的13批艾叶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用化学计量法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艾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初步鉴定出了187种化合物,主要为烯类、醇类和酮类化合物,不同产地及不同品种艾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具有一定差异,其中湖北蕲春所产的五尖艾品质最好。结论: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操作简便、萃取速度快、使用成本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艾叶中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为艾叶的内在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并为艾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不同产地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艾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抗HBV活性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赵志鸿 吴芳 +4 位作者 郑立运 王丽阳 侯迎迎 耿楠 王桂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0-34,共5页
目的:研究菊科艾Artemisia argyi干燥叶的化学成分及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其化学成分,并根据理化性质、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以及参考相关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化合物对Hep G ... 目的:研究菊科艾Artemisia argyi干燥叶的化学成分及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其化学成分,并根据理化性质、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以及参考相关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化合物对Hep G 2.2.15细胞的毒性以及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各组分对Hep G 2.2.15细胞上清液中HBe Ag和HBs Ag分泌的影响。结果:从艾叶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1),5,4'-二羟基-6,7,3'-三甲氧基黄酮(3'-甲氧基蓟黄素)(2),达玛二烯醇乙酸酯(3),5,7,4'-三羟基-3',8-二甲氧基黄酮(4),十六烷酸丙酯(5)。结论:化合物2~4为首次从艾叶中分离得到,其中3'-甲氧基蓟黄素对HBs Ag和HBe Ag有抑制作用,其对HBs Ag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8.09 mg·L-1,对HBe Ag的IC50小于2.5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化学成分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细胞活性 乙型肝炎病毒
原文传递
固相微萃取与超临界流体萃取艾叶挥发油的GC-MS对比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郝鹏飞 张瓅方 +1 位作者 张超云 黄显章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固相微萃取(SPME)与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所得南阳艾叶挥发油成分的不同,确定其主含成分及含量,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分别以SPME与SFE提取艾叶挥发油并以GC-M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SPME法得到了38种化合物,SFE得到了26种化合... 目的:探讨固相微萃取(SPME)与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所得南阳艾叶挥发油成分的不同,确定其主含成分及含量,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分别以SPME与SFE提取艾叶挥发油并以GC-M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SPME法得到了38种化合物,SFE得到了26种化合物,GC-MS分析分别占其总量的95.17%和95.26%;通过对比质谱数据库(NIST,NBS)进行鉴别,前者鉴别出35个组分,后者鉴别出25个;各组分含量均不相同,但最高者均为1,8-桉树脑(分别为13.75%,18.26%),其他在SPME中依次为2-莰醇(11.58%)、异蒿属(甲)酮(7.15%)及对称二甲基脲(5.12%);在SFE中依次为异蒿属(甲)酮(12.15%),2-莰醇(11.38%)及反-罗勒烯(7.03%)。结论:SPME萃取与SFE萃取所得的艾叶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相较而言SPME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超临界流体 艾叶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原文传递
一测多评法测定艾叶中6个有机酸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5
13
作者 于晓 戴衍朋 +1 位作者 周倩 孙立立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31-2138,共8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艾叶中6个有机酸类成分含量的一测多评法。方法:采用Thermo Syncroni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8 m L·min^(-1),检测波长325 nm,柱温30℃。以绿原酸为...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艾叶中6个有机酸类成分含量的一测多评法。方法:采用Thermo Syncroni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8 m L·min^(-1),检测波长325 nm,柱温30℃。以绿原酸为内参物,分别计算与新绿原酸、隐绿原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相对校正因子,实现一测多评。同时利用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测定6个有机酸类成分的含量。比较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实验所测得的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6批不同产地艾叶样品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15~0.58、0.50~2.65、0.27~0.89、0.62~4.29、1.18~10.72、0.99~6.69 mg·g^(-1)。结论:一测多评法可以用于艾叶中6个有机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且具有可行性与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有机酸类成分 绿原酸 新绿原酸 隐绿原酸 二咖啡酰奎宁酸 一测多评 相对校正因子
全文增补中
抗疫植物艾的本草考证及艾叶化学成分与抗菌抗病毒最新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耿文慧 陈良华 +2 位作者 耿雪梅 林河通 明艳林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0年第3期225-233,共9页
艾叶为菊科蒿属植物艾(Artemisia argyi)的干燥叶。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均认为艾叶具有抵御微生物感染的功效。在体外,艾叶广谱抗菌抗病毒;在体内,艾灸、艾烟可调节多种免疫功能细胞和细胞因子,维持内环境稳定。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 艾叶为菊科蒿属植物艾(Artemisia argyi)的干燥叶。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均认为艾叶具有抵御微生物感染的功效。在体外,艾叶广谱抗菌抗病毒;在体内,艾灸、艾烟可调节多种免疫功能细胞和细胞因子,维持内环境稳定。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艾叶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艾的植物资源,本文从本草考证、资源分布、活性成分以及抗病毒抗菌活性和应用价值等方面对艾叶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抗菌 抗病毒 免疫活性
下载PDF
SPME-GC-MS法测定艾烟中苯酚的含量 被引量:12
15
作者 于密密 靳然 +3 位作者 赵百孝 傅欣彤 陈有根 郭洪祝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70-1873,共4页
目的:建立艾燃烧生成物——艾烟中苯酚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使用DB-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程序升温,高纯氦气为载气,电离方式为EI源,选择检测离子为m/z 94,对艾燃烧生成物中... 目的:建立艾燃烧生成物——艾烟中苯酚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使用DB-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程序升温,高纯氦气为载气,电离方式为EI源,选择检测离子为m/z 94,对艾燃烧生成物中的苯酚含量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苯酚线性范围为0.0063~0.0295 mg·L-1(r=0.9964),回收率为94.0%(RSD=3.0%,n=5)。各批次艾绒样品燃烧的苯酚生成含量为0.679~2.238 mg·g-1,生成艾烟浓度为8.3~27.2 mg·m-3。结论:本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艾烟中的苯酚含量测定,将各批次艾绒样品燃烧产生的艾烟中苯酚的含量折合成艾灸诊室浓度,符合国家要求的标准,为艾烟定量分析及其安全性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艾叶 艾绒 艾条 艾燃烧生成物 苯酚含量 艾灸诊室浓度 艾烟安全性研究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不同储存期灸材对膝骨关节炎的药效比较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孙建辉 霍海如 +3 位作者 李小芹 李洪梅 康利平 张元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4065-4070,共6页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骨关节退行性病变,OA最常见的受累关节为膝、髋关节,OA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Meta分析显示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优于其他疗法。灸法功效的发挥与艾叶产地、储存年限相关,该研究比较了不同...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骨关节退行性病变,OA最常见的受累关节为膝、髋关节,OA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Meta分析显示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优于其他疗法。灸法功效的发挥与艾叶产地、储存年限相关,该研究比较了不同产地(湖北蕲春、河南南阳、湖南)、不同储存期(储存5年、3年、1年)灸材对膝骨关节炎大鼠模型的药效差异,测定了膝关节肿胀度、膝关节软骨病理组织学,并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角度探讨了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湖北蕲春、河南南阳灸材组膝关节肿胀度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优于湖南灸材组;与模型组相比,不同产地灸材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细胞变性、病变有不同程度减轻,Mankin′s评分明显下降,湖北蕲春、河南南阳灸材组优于湖南灸材组。不同储存年限的灸材对大鼠骨关节炎关节肿胀度均有降低作用,蕲春5年组起效最早,治疗3 d后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蕲春5年、3年灸材组病理组织学病变改善优于蕲春1年灸材组。作用机制研究显示,不同产地灸材对膝关节软骨β-连环蛋白(β-catenin)、骨形成蛋白-2(BMP-2)、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基因的mRNA表达均具有降低作用,提示艾灸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软骨基质降解,延缓骨关节炎软骨退变,这可能是艾灸治疗OA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地 储存期 艾叶 灸材 膝骨关节炎
原文传递
艾叶顶空萃取的挥发油指纹图谱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小俊 赵志鸿 +3 位作者 张壮丽 王桂芳 陈慧平 邹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44-1249,共6页
目的建立艾叶顶空萃取的GC-MS挥发油指纹图谱,并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建立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方法艾叶用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头在80℃萃取40 min,在250℃解吸附3 min,然后进行GC-MS检测。结果 11批艾叶样品,顶空萃取指纹图谱有31... 目的建立艾叶顶空萃取的GC-MS挥发油指纹图谱,并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建立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方法艾叶用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头在80℃萃取40 min,在250℃解吸附3 min,然后进行GC-MS检测。结果 11批艾叶样品,顶空萃取指纹图谱有31个共有峰,蒸馏法指纹图谱有37个共有峰,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顶空萃取与水蒸气蒸馏仅在艾叶高沸点化合物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顶空萃取 水蒸气蒸馏 指纹图谱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共水蒸馏法提取香附-艾叶挥发油的工艺优化及与隔水蒸馏法提取的GC-MS比较 被引量:11
18
作者 齐菲 史亚军 +2 位作者 崔春利 邹俊波 张小飞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529-534,共6页
目的研究香附-艾叶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并比较共水蒸馏法与隔水蒸馏法提取药对中挥发油的差异。方法采用共水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确定香附-艾叶中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并采用GC-MS对两种方法提取的... 目的研究香附-艾叶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并比较共水蒸馏法与隔水蒸馏法提取药对中挥发油的差异。方法采用共水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确定香附-艾叶中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并采用GC-MS对两种方法提取的药对及单味药材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定。结果香附-艾叶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6 h、浸泡2 h、料液比8倍;GC-MS分析表明:共水蒸馏法与隔水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是一致,但共水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比隔水蒸馏法的含量更高。结论所用挥发油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香附-艾叶中挥发油的提取;隔水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的种类和含量减少;表明药对提取挥发油不是单味药的简单加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香附 艾叶 挥发油 药对 隔水蒸馏法 共水蒸馏法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原文传递
GC-MS法测定艾叶中5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玲 吕磊 +2 位作者 吕狄亚 丁德英 朱臻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第20期27-30,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艾叶中桉油精、樟脑、龙脑、β-石竹烯、氧化石竹烯5种成分含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方法:艾叶药材采用正己烷回流提取1h。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丁香酚为内标,同时对艾叶中的5种挥发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条件... 目的:建立测定艾叶中桉油精、樟脑、龙脑、β-石竹烯、氧化石竹烯5种成分含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方法:艾叶药材采用正己烷回流提取1h。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丁香酚为内标,同时对艾叶中的5种挥发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条件为Agilent HP-5MS(30m×0.25mm,0.25μm)气相色谱柱,采用程序升温方式;质谱采用EI离子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温度250℃。结果:5种成分分离良好,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可为艾叶的多成分测定及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桉油精 樟脑 龙脑 β-石竹烯 氧化石竹烯
下载PDF
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蕲艾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马琳 陈昌婕 +1 位作者 郭兰萍 刘大会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28-135,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比例有机肥和化学肥料(以下简称"化肥")配施对蕲艾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蕲艾种植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5个不同比例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处理方式[OM_(0)(零生物有机肥配施),OM_(... 目的:探究不同比例有机肥和化学肥料(以下简称"化肥")配施对蕲艾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蕲艾种植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5个不同比例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处理方式[OM_(0)(零生物有机肥配施),OM_(17)(17%生物有机肥配施),OM_(33)(33%生物有机肥配施),OM_(67)(67%生物有机肥配施),OM_(100)(100%生物有机肥配施)],测定不同处理方式对蕲艾农艺性状、叶片产量、出绒率、挥发油含量、黄酮与酚酸类成分含量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升高,蕲艾单位面积出苗数、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片宽、叶片长、枯叶高和叶片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艾叶产量在OM_(33)处理较OM_(0)处理增加61.37%。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的增加,蕲艾叶片出绒率呈持续增加趋势;挥发油含量及挥发性组分桉油精,α-侧柏酮,龙脑,樟脑和石竹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α-石竹烯和β-丁香烯含量逐步降低;酚酸类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含量先增加后降低,黄酮类成分棕矢车菊素和异泽兰黄素含量持续增加;矿质元素Ca,Cu和Zn持续增加,K含量在高有机肥配施比例时下降明显。对不同有机肥配施比例下的艾叶出绒率,挥发油及7个挥发性成分含量,9个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含量共18个艾叶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OM_(17)处理的艾叶品质最高,OM_(100)和OM_(0)处理的艾叶品质均较低。结论:综合不同比例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处理下蕲艾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指标,建议在蕲艾生产上采用17%~33%比例的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以促进蕲艾产业的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艾 有机肥 化学肥料 出绒率 挥发油 黄酮类 酚酸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