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坚先生译著《阿拉伯通史》三版序言及最新版后记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志学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08年第5期75-81,共7页
1979年,美国著名中东学者希提教授的《阿拉伯通史》中译本由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填补了当时国内相关学术领域的一个空白。事隔近三十年后,新世界出版社在对北大已故马坚教授的这个译本进行适当编辑加工的基础上,于2008年7月又重新推出... 1979年,美国著名中东学者希提教授的《阿拉伯通史》中译本由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填补了当时国内相关学术领域的一个空白。事隔近三十年后,新世界出版社在对北大已故马坚教授的这个译本进行适当编辑加工的基础上,于2008年7月又重新推出这部长达75万字的阿拉伯历史鸿篇巨著。这无论对于相关的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还是对于帮助国内读者全面准确地了解阿拉伯民族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通史》 马坚 阿拉伯学 阿拉伯文化
下载PDF
我与译事
2
作者 朱威烈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7,共15页
本文为作者译文选集的自序,对近半个世纪以来从事阿拉伯语翻译和阿拉伯研究工作的实践进行了回顾,以期使读者了解翻译和研究工作者的曲折坎坷和甘苦,增进对阿拉伯国家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的理解。
关键词 阿拉伯语翻译 学术翻译 阿拉伯研究 中阿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中国阿拉伯研究智库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问题与路径
3
作者 李雪婷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3年第4期111-119,165,共10页
[目的/意义]习近平主席访问沙特并出席中阿、中海峰会,为中阿关系的发展带来新机遇,但双方仍面临美西方国家话语干扰、文化产品供给有限、传播精准度不高等问题。中国阿拉伯研究智库(以下简称“中国涉阿智库”)可在对阿讲好中国故事中... [目的/意义]习近平主席访问沙特并出席中阿、中海峰会,为中阿关系的发展带来新机遇,但双方仍面临美西方国家话语干扰、文化产品供给有限、传播精准度不高等问题。中国阿拉伯研究智库(以下简称“中国涉阿智库”)可在对阿讲好中国故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分析中国涉阿智库传播能力建设的不足,梳理改进路径,推动智库在对阿传播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多智力支持。[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调研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涉阿智库,对涉阿智库的国际传播能力进行初步画像,从国际传播的主体、内容、平台建设等角度出发梳理不足,提出中国涉阿智库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具体路径。[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要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中国涉阿智库还需要形成有组织的国际化团队,推动品牌成果走进阿拉伯国家,搭建多元的国际媒体矩阵,提升对阿话语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研究 智库建设 国际传播
下载PDF
“天方之学”在中国的学术历程与学术精神——从王岱舆到马坚 被引量:3
4
作者 丁俊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7年第2期68-75,共8页
介绍和研究被称为“天方之学”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我国穆斯林长期传承的重要学术传统。从王岱舆(约1584-1670)到马坚(1906-1978)以来的数百年间,一代又一代的穆斯林学者,在伊斯兰文化研究领域苦苦求索,孜孜不倦,秉承爱国爱教的优良... 介绍和研究被称为“天方之学”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我国穆斯林长期传承的重要学术传统。从王岱舆(约1584-1670)到马坚(1906-1978)以来的数百年间,一代又一代的穆斯林学者,在伊斯兰文化研究领域苦苦求索,孜孜不倦,秉承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把握时代脉搏,坚持与时俱进,致力于中华多元文化体系中穆斯林民族文化的建设与创新,在构建中国伊斯兰思想体系、推进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之间的相互对话、交流和融合等方面卓有建树,做出了重要奉献。梳理和总结这一传统,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学”、“阿拉伯学”学科体系、促进当今世界的文明对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方之学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学术精神 王岱舆 马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