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保留策略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涵薇 林卉 谢松丽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25-827,共3页
目的探讨和实施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方法和保留策略,稳步提升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尤其是定期献血者队伍的人数,确保及时充足安全单采血小板的临床供应。方法调查2007-2013年单采血小板采集量,2012-2013年不良反应例数。采用电话,定期发纸... 目的探讨和实施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方法和保留策略,稳步提升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尤其是定期献血者队伍的人数,确保及时充足安全单采血小板的临床供应。方法调查2007-2013年单采血小板采集量,2012-2013年不良反应例数。采用电话,定期发纸质信件,短信群发,进高校讲座宣传等招募方式,优质的献血服务,大型节假日特殊活动等保留策略,使献血者队伍逐步扩大。结果单采血小板采集人次数从2007年5 789人次增长到2013年32 502人次(增长了5.61倍),采集制备量从8 817单位增加到了42 030单位(增长了4.77倍)。通过优质服务、过硬的操作技术和有效的献血不良反应预防措施,2012-2013年成分献血不良反应率<0.1%。2007年以来100%自愿无偿成分献血完全满足临床需要。结论献血者的招募需要持续跟进,采用多种方法才能提高招募效果,更重要的是优质的献血全程服务和过硬的操作技术是献血者保留的重要手段,双管齐下,才能逐步扩大稳定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招募 献血反应
下载PDF
武汉地区多次成分献血者的情况调查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涵薇 黄国为 +1 位作者 谢松丽 林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52-754,共3页
目的了解无偿成分献血者的特征,分析2012-2013年的招募和保留情况,为今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武汉地区无偿成分献血者的一般情况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单次成分献血者与固定成分献血者(献血5-48次)... 目的了解无偿成分献血者的特征,分析2012-2013年的招募和保留情况,为今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武汉地区无偿成分献血者的一般情况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单次成分献血者与固定成分献血者(献血5-48次)的资料。结果 2012-2013年期间有19 604名无偿成分献血者参加了57 136次成分献血,捐献了75 453单位治疗量的血小板,2次以上献血者献血量占总捐献量的82.21%,男性多于女性,男性与女性性别比是2.02∶1,血型分布为O型〉A型〉B型〉AB型,年龄以19-30岁为主(占63.48%),单次献血献血者比例为57.20%,文化程度本科比例最高占43.24%,其次是中专高中和初中。结论本中心在无偿成分单采献血者招募和保留方面成绩突出,年龄30岁以上初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的男性更有可能成为固定献血者,加大对目标人群的招募和保留,以应对未来的临床不断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招募 保留
下载PDF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赵玥 周倩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634-636,640,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到北京市血液中心成功捐献血小板的10 160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每个献血者的特征信息,即献血者献血时年龄、性别、献血状态(初次、非初次)和是... 目的探讨影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到北京市血液中心成功捐献血小板的10 160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每个献血者的特征信息,即献血者献血时年龄、性别、献血状态(初次、非初次)和是否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分析其与下一年度献血者保留相关的两个变量的关系,即再次献血(是,否)和重复捐献的次数。结果年轻献血者(<25岁)献血返回率(26.4%)低于非年轻献血者返回率(47.2%),返回后献血次数低;女性献血者返回率(22.5%)低于男性献血者返回率(3.5%),返回后献血次数低;初次献血者返回率(24.3%)明显低于非初次献血者返回率(58.8%),返回后献血次数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是否发生不良反应与献血者返回无关(P>0.05)。结论年轻、女性、初次献血与献血者返回呈负相关。建议针对这3类献血者采取相应措施增加单采献血保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献血者保留 相关因素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19
4
作者 沈胜建 赵明峰 张宇辰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7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正确应用血小板制剂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单采血小板输注的70例患者318例次输注资料,通过计算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和血小板恢复百分率结合患者出血状况有无改善...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正确应用血小板制剂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单采血小板输注的70例患者318例次输注资料,通过计算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和血小板恢复百分率结合患者出血状况有无改善,判断血小板输注有效性,并讨论其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结果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异常综合征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PTR发生率分别为22.1%、25.5%、38.3%和51.2%,四种类型的血液病患者血小板PTR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种疾病无并发症患者PTR发生率低于有并发症者(P<0.05);无并发症患者PTR发生率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而上升(P<0.05)。未过滤白细胞与过滤白细胞患者PTR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疾病类型、有无并发症等因素影响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过滤白细胞可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单采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无效 白细胞滤过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期缩短对长期献血者外周血象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波 蒋玲 姚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4期2016-2018,2022,共4页
目的分析长期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在缩短献血间隔期前后外周血象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2017年20名捐献单采血小板50次及献血单位100治疗量以上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在2012下半年缩短献血间隔期至2周,2017年又将间隔期恢复... 目的分析长期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在缩短献血间隔期前后外周血象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2017年20名捐献单采血小板50次及献血单位100治疗量以上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在2012下半年缩短献血间隔期至2周,2017年又将间隔期恢复至4周,对所有研究对象机采前血常规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采血小板献血者2011年血小板计数(PLT)明显低于2013、2014、2015、2016、201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例(P-LCR)明显高于2013、2014、2015、2016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PLT、MPV、PDW、P-LCR与2011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3、2014、2015、2016年PLT、MPV、PDW、P-L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MPV、PDW、P-LCR与2013、2014、2015、2016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献血次数与PLT呈显著正相关;MPV与PLT呈显著负相关;PDW、P-LCR与MPV变化一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对长期反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PLT、MPV、PDW、P-LCR的观察和分析,延长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期,既有利于献血者的健康,又保障了单采血小板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长期献血者 献血间隔期 献血频次 血小板参数
下载PDF
对多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象部分参数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19
6
作者 叶盛 郑珊峡 傅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多次反复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外周血象部分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连续2年捐献机采血小板且每年捐献16次以上的献血者54例,每献血3次取样1次,共12次,比较其献血前的外周血象4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比较血... 目的探讨多次反复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外周血象部分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连续2年捐献机采血小板且每年捐献16次以上的献血者54例,每献血3次取样1次,共12次,比较其献血前的外周血象4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比较血小板(Plt)、红细胞计数(RBC)和红细胞比容(Hct),多次献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Hb)多次献血后和初次献血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可以使献血者血红蛋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单采血小板 外周血象
下载PDF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单采后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曹华琳 胡灼军 刘静 《血栓与止血学》 2019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 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单采后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1302例在我站自愿无偿献血者,按照采集血小板之前、采集血小板之后的1h、24 h、48 h和72 h等5个时间点,对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分别对其中的... 目的 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单采后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1302例在我站自愿无偿献血者,按照采集血小板之前、采集血小板之后的1h、24 h、48 h和72 h等5个时间点,对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分别对其中的血小板数量进行检测.结果 在各个时间点,献血者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随着时间的不同,献血量不同,献血者血小板数量恢复到正常水平所需要的时间也均不相同.采集量不同的献血者其单采血小板后血小板分布的宽度值、平均血小板的体积、大血小板比率的变化影响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是不同采血机型、体重、年龄的献血者其单采前后血小板数量的差值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献血者在捐献单采血小板后,机体会对其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数量进行调节,进而保证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数量以及功能均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 单采 血小板数量
下载PDF
国内部分血液中心单采成分血采集供应能力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旸 侯玲 +20 位作者 王林 钟涵 赵贵起 王晓颖 李蓬 王海玲 蔡雁 车忠民 李涛 杨培 刘妍妍 李东 李凤琴 米振兴 苏玥 王逸霏 侯志敏 龚裕春 郭荣 雷登平 邱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136-1140,共5页
目的通过对我国单采血小板采供血比对相关数据的分析,了解我国采供血机构单采成分血采集供应的现状。方法收集我国部分血液中心2012-2017年成分血采供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7年我国22家血液中心血小板总体采集量年均增长10.7... 目的通过对我国单采血小板采供血比对相关数据的分析,了解我国采供血机构单采成分血采集供应的现状。方法收集我国部分血液中心2012-2017年成分血采供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7年我国22家血液中心血小板总体采集量年均增长10.73%,总体供应量年均增长9.14%;其中初次献血者捐献血小板占总量1.21%-43.83%,单采血小板占血小板供应量99.12%,去白血小板占血小板供应量90.62%,平均生产效率为98.91%,过期报废率低于1%。结论我国血液中心单采血小板采集供应能力逐年递增,且具有生产效率高、过期报废量低、地区差异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执业比对 采供血机构
下载PDF
初次单采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时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玥 周倩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8-200,共3页
目的探讨初次单采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时间特征。方法对近年本中心用MCS+单采分离机采集的505名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286名初次献血者在采集第1循环、第2循环、第3循环、第4循环及以后的时间... 目的探讨初次单采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时间特征。方法对近年本中心用MCS+单采分离机采集的505名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286名初次献血者在采集第1循环、第2循环、第3循环、第4循环及以后的时间段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同时与219名多次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在初次献血组第1循环和第2循环不良反应发生率38.5%(110/286)和27.3%(78/286)显著高于多次献血组13.7%(30/219)、11.9%(26/219)(P<0.01);第3循环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在2组无显著差异(P>0.05);多次献血组在第4循环以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6.2%(123/219)显著高于初次献血组18.2%(52/286)(P<0.01)。结论初次单采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多发生在采集初期。因此,对初次单采献血者在采集初期应该重点关注并进行心理护理,以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献血不良反应 时间特征
下载PDF
间隔期为2周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部分参数的观测及变化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郑翠萍 陈元振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5-637,共3页
目的单采血小板间隔时间由4周缩短至2周,探讨频繁捐献血小板对献血者外周血血常规的影响。间隔期缩短至2周,并且每年献血24次后对献血者血常规的影响。方法 2013年9月-2015年10月,间隔2周采集1次血小板,1年捐献血小板24次的献血者,观察... 目的单采血小板间隔时间由4周缩短至2周,探讨频繁捐献血小板对献血者外周血血常规的影响。间隔期缩短至2周,并且每年献血24次后对献血者血常规的影响。方法 2013年9月-2015年10月,间隔2周采集1次血小板,1年捐献血小板24次的献血者,观察分析每次捐献前外周血血常规参数。结果 58名献血者间隔2周捐献1次血小板,24次捐献前外周血血常规有一定的波动。Plt和RBC,第1次与第24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t、Hb和WBC,第1次与第24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采血小板献血间隔期短至2周后,献血者血常规值在正常范围内波动,需要增加观察的时间,以确保献血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献血间隔期 血常规
下载PDF
定期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血清铁蛋白状况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马春会 郭如华 +7 位作者 伍伟健 严军雄 余晋林 朱业华 何其通 罗益红 黄露 叶瑞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508-510,共3页
本研究分析定期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对血清铁的影响。随机抽取本站男性首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24例和定期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69例,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铁蛋白(SF)含量。结果表明,首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和定期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SF含... 本研究分析定期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对血清铁的影响。随机抽取本站男性首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24例和定期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69例,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铁蛋白(SF)含量。结果表明,首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和定期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SF含量分别为91.08±23.38μg/L和57.16±35.48μg/L,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F含量随血小板捐献频率的增加而下降,但各捐献频率组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血小板捐献次数的增加,SF含量呈现波动性的变化。结论:定期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可导致SF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血小板捐献者 血清铁蛋白
下载PDF
开封地区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状况调查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鹏 柳红梅 +1 位作者 张红 李秦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开封地区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人群特点,为制定招募策略和发展单采血小板献血队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开封地区3 054名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人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封地区男性单采血小板... 目的探讨开封地区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人群特点,为制定招募策略和发展单采血小板献血队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开封地区3 054名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人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封地区男性单采血小板献血人数占71%,远高于女性;献血者年龄集中在26-55岁,占总人数的89.5%;职业以工人、农民为主;献血者A型、B型、O型3个血型人数分布较均匀,B型>A型>O型>AB型;献血频次在1-2次的占54%;单份血小板献血人数自2011年起呈下降趋势而双份献血人数逐年增长。结论开封地区中年农民和工人为本地区献血主力,应认真做好献血者保留工作;发展年轻大学生和固定献血者献血潜力较大。通过制定有针对性地宣传招募策略,建立1支固定的、结构合理的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队伍,以确保临床供应充足和血小板质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献血人群 分布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保存期内活化状态及相关功能和代谢指标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姚勇 张欢欢 +2 位作者 孙振超 吴运萍 唐梦怡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保存期内活化及相关功能和代谢情况变化。方法选择2019年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50例,分别留取保存d0(采集当天4 h内)、d1、d2、d3、d4的单采血小板标本各10例,共5组。检测各组采集血小板活化指标PAC-1、CD62P和用血栓弹...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保存期内活化及相关功能和代谢情况变化。方法选择2019年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50例,分别留取保存d0(采集当天4 h内)、d1、d2、d3、d4的单采血小板标本各10例,共5组。检测各组采集血小板活化指标PAC-1、CD62P和用血栓弹力图评估功能,测定血小板计数及相关参数,测定生化指标pH、葡萄糖、乳酸及乳酸脱氢酶反映代谢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采血小板在保存期内不同时期的参数检验结果,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和PAC-1(%)多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保存d4血小板晚期活化指标CD62P明显增加(P<0.05)。TEG参数R值(min)、K值(min)、ANG(min)、MA(mm)多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保存d1MA值明显增加(P<0.05)。Plt及相关指标多组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血小板生化指标方差分析显示多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保存d4的血小板PH值和葡萄糖最低,乳酸和乳酸脱氢酶最高。结论单采血小板在保存期内不同时期出现活化、功能和代谢变化等情况,血小板发生一定程度的贮存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保存期 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代谢
下载PDF
影响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再次捐献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欧代校 欧阳剑 +3 位作者 戴琳 刘辉忠 钟慧斌 周立桥 《广州医药》 2019年第3期77-79,87,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再次捐献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机采献血者保留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广州血液中心首次成功捐献机采血小板的13 899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每个献血者献血时性别、年龄、... 目的探讨影响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再次捐献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机采献血者保留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广州血液中心首次成功捐献机采血小板的13 899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每个献血者献血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与下一年度是否再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相关性。结果男性献血者再次捐献率(10.68%)高于女性献血者再次捐献率(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献血者年龄18~25岁组再次捐献率最高为12.86%,46~60岁组再次捐献率最低为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献血者文化程度高中或职中组再次捐献率最高为11.23%,本科或以上组再次捐献率最低为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未发生不良反应献血者再次捐献率(10.37%)高于发生不良反应献血者再次捐献率(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男性、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低和未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更愿意返回再次捐献机采血小板,对这部分献血者采取针对性保留措施,有利于建立起一支固定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 再次捐献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影视片干预减轻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焦虑及疼痛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飞 邬旭群 +5 位作者 李慧文 张宏 余枝容 孙淑君 孙凤杰 辛春倩 《护理学报》 2006年第3期10-12,共3页
目的研究用捐血者个人喜爱的影视片干预减轻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在捐血过程中焦虑、血压、心率及静脉穿刺疼痛的作用。方法将286名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带耳机通过DVD观看选定的影视片。对照组不观看影视片。在... 目的研究用捐血者个人喜爱的影视片干预减轻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在捐血过程中焦虑、血压、心率及静脉穿刺疼痛的作用。方法将286名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带耳机通过DVD观看选定的影视片。对照组不观看影视片。在捐血过程中,以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的状态焦虑分量表,对两组分别进行测试,同时记录心率、血压及静脉穿刺疼痛值。结果干预前两组的心理、生理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焦虑评分分别为(35.65±7.59)分和(43.22±9.50)分、收缩压(15.34±0.85)kPa和(15.61±1.18)kPa、舒张压(10.32±0.53)kPa和(10.44±0.40)kPa、心率(72.43±8.15)次/min和(74.29±7.15)次/min及疼痛值(1.97±1.54)分和(2.30±0.67)分。两组5项指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观看影视片可以明显减轻机采血小板捐献者捐血过程中的焦虑及疼痛反应,且对捐献者的血压、心率有正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 献血者 影视片 焦虑 疼痛
下载PDF
不同献血者招募模式对无偿献血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吕豪 徐雪梅 +1 位作者 廖蓉仙 郑青青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943-94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献血者招募模式下无偿献血者的类型及发展(增长)趋势。方法从浙江省献血管理BIS2.0系统中,检索并收集2012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衢州市中心血站参加捐献全血与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相关数据,应用统计软件R 3.5.3对采用... 目的探讨不同献血者招募模式下无偿献血者的类型及发展(增长)趋势。方法从浙江省献血管理BIS2.0系统中,检索并收集2012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衢州市中心血站参加捐献全血与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相关数据,应用统计软件R 3.5.3对采用街头自愿与团体招募2种献血者招募模式下全血及成分血增长趋势、献血者人口学特征作比较分析。结果7年间衢州市始终保持千人口献血率>11‰,采血人次与采血量:2012—2017年全血由14 413人次23 233.05 U增长至17 490人次26 624.5 U,人次与量的增长率为2.26%、1.37%。2012—2018年机采血小板由1 613人次2 281.1 U增长至2 207人次3 370.9 U,人次与量增长率为5.48%、6.78%。献血者年龄分布:献全血中18-29(22.92±3.48)岁是主力军,占了37.43%。献机采血小板者中40-49(44.96±2.77)岁者为主,占45.83%。团体与街头自愿招募献血:7年间街头自愿招募模式人次由2012年11 731人次降至7 560人,下降了35.56%,团体招募由2012年的4 295人次增至11 061人次,增长了157.53%,自2015年起保持年增长率>55%。年龄≥50岁者占全部献血者中比率11.39%,占献全血者的9.27%,占献机采血小板者的17.99%。结论2种献血者招募模式的应用使得无偿献血长效机制逐步凸显;团体招募成为无偿献血的主导招募模式;献血者老龄化现象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献血招募模式 街头自愿献血 团体献血 献全血 献单采血小板
下载PDF
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学慧 王晨 +1 位作者 康晓宁 樊晶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7-409,共3页
目的探讨本院患者血小板输注情况及临床疗效观察,了解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以便做好预防工作。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对本院312名血小板减少的肿瘤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并于输注前后检测血小板,以校正患者血小板计数增值(CCI)和24 ... 目的探讨本院患者血小板输注情况及临床疗效观察,了解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以便做好预防工作。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对本院312名血小板减少的肿瘤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并于输注前后检测血小板,以校正患者血小板计数增值(CCI)和24 h血小板回升率,判定输注效果并讨论影响因素。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检测76名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肿瘤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统计抗体分布。结果 75.6%(236/312)的患者输注后血小板数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有效率明显低于实体肿瘤患者(χ2=29.87,P<0.05)和其他肿瘤患者(χ2=6.06,P<0.05)。输注次数<2次的患者(无效率为5.1%)输注血小板无效率明显低于输注次数>7次患者(无效率为57.1%),也低于输注3-4次(无效率为39.5%)、5-7次患者(无效率为46.4%),血小板输注无效率随输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分析76名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其中免疫因素占60.5%,非免疫因素占39.5%。结论反复输注产生血小板抗体是PTR发生的主要原因,多次输注者应进行血小板抗体的筛选,避免或减少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抗体
下载PDF
成都市不同人口学特征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血液检验不合格情况调查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艳 洪缨 +4 位作者 万浬科 赵玉伟 张蓝江 肖湘 冯伟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78-184,共7页
目的探讨成都市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人口学特征及血液检验不合格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成都市血液中心参加单采血小板捐献的44508例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本组献血者共计捐献112836人次单采血小板;其年龄为18~60岁... 目的探讨成都市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人口学特征及血液检验不合格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成都市血液中心参加单采血小板捐献的44508例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本组献血者共计捐献112836人次单采血小板;其年龄为18~60岁;男性献血者为31260例,女性为13248例。对本中心血站管理信息系统的献血者人口统计学资料及血液检验结果,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其中,献血者的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单采血小板捐献次数、文化程度、职业;血液检验项目包括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不同人口学特征献血者的血液检验不合格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于献血前与所有献血者签署《献血者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本组44508例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验总不合格率为4.96%(2206/44508)。不同性别、年龄、单采血小板捐献次数、文化程度及职业献血者的血液检验不合格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648、108.012、390.095、168.835、122.255,P<0.001、0.001、0.001、0.001、0.001)。②男性献血者的ALT检验不合格率显著高于女性,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2%(351/31260)比0.17%(23/13248),χ^(2)=100.618,P<0.001]。不同年龄段献血者中,18~25岁献血者的ALT、HBV、HCV、HIV检验不合格率最高,36~45岁者献血者TP检验不合格率最高,不合格率分别为1.01%(138/13688)、1.85%(253/13688)、1.63%(223/13688)、0.64%(87/13688)、1.79%(141/7898),并且不同年龄段献血者的上述检验不合格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287、51.130、51.591、32.236、41.021,P<0.001、0.001、0.001、0.001、0.001)。初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HBV、HCV、TP、HIV不合格率分别为1.57%(537/342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献血者 检验不合格率 招募 无偿献血 人口学特征
原文传递
捐献机采血小板预约新模式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艳艳 朱为刚 +2 位作者 孙革 梁延连 王霞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727-729,共3页
目的探讨捐献机采血小板预约的新模式对满足临床机采新鲜血小板需求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采血现场预约、电话沟通预约、网站平台预约、微信平台预约等方法,制定血小板库存量、采集标准、审核反馈预约信息。结果新模式运行后,预约捐献机采... 目的探讨捐献机采血小板预约的新模式对满足临床机采新鲜血小板需求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采血现场预约、电话沟通预约、网站平台预约、微信平台预约等方法,制定血小板库存量、采集标准、审核反馈预约信息。结果新模式运行后,预约捐献机采血小板比例达到76.16%,其中现场预约下次捐献者占4.5%,网站平台预约占6.9%,电话沟通预约占59%,微信平台预约占5.76%。预约捐献机采血小板新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在保证临床新鲜血小板供给及血小板捐献者队伍建设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捐献机采血小板预约模式是全新的血小板捐献模式,具有效率高、灵活性强、主动性好等优势,可以满足临床对新鲜血小板的需求,免去冰冻血小板的环节,值得深化发展与全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 预约平台 新模式 献血队伍
下载PDF
滤白机采血小板输注不良反应回顾性调查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郝欣欣 高娃 +1 位作者 何燕京 王秋实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回顾性调查本院1个月内连续发放的483例滤白机采血小板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调查2017年1—2月发放的滤白机采血小板输注情况,按照国际输血协会发布的《非感染性ATR监测标准》分别对每次输血不良事件... 目的回顾性调查本院1个月内连续发放的483例滤白机采血小板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调查2017年1—2月发放的滤白机采血小板输注情况,按照国际输血协会发布的《非感染性ATR监测标准》分别对每次输血不良事件进行输血相关性分级和诊断。结果 179名患者共计输血467次,输注滤白机采血小板483治疗量,经评估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事件78次,与输血肯定相关的16例,很可能相关的30例,可能相关的32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99%,不良反应发生以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62例(13.3%)和过敏反应8例(1.7%)为主,输血相关性呼吸困难发生3例(0.6%),患者输血史和输血次数与不良反应发生相关(P<0.05)。结论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实际发生率高于临床回报率,反复输血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增加,血小板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引起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白机采血小板 输血不良反应 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