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9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V-DNA和TCT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瑛 夏奇彩 +3 位作者 安春芳 王会军 李新年 赵静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92-1293,共2页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HPV-DNA和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方法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方法对妇科门诊1076例患者行HPV-DNA和TCT筛查。对高危HPV阳性并且TCT≥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或者虽HPV检测结果阴性,但TCT为低...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HPV-DNA和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方法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方法对妇科门诊1076例患者行HPV-DNA和TCT筛查。对高危HPV阳性并且TCT≥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或者虽HPV检测结果阴性,但TCT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及以上病变患者共224例,均经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或宫颈管诊刮,以病理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结果 1076例患者中,高危HPV阳性检出率13.9%(150/1076),TCT检查者ASCUS阳性检出率15.2%(164/1076)。TCT和HPV均阳性者90例,8.4%(90/1076);2例宫颈浸润癌,CINⅠ~Ⅲ者为78例,诊断符合率占86.7%。结论 HPV-DNA联合TCT检测可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符合率。是高效、便捷的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癌 液基薄层细胞学 基因芯片HPV-DNA
原文传递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联合颈椎间盘置换对三节段颈椎病矢状位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周世博 赵学千 +3 位作者 袁林 李亚锋 马慧 贾育松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47-52,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三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颈椎间盘置换手术后颈椎矢状位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21年行颈椎前路三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以胸1倾斜角(T_(1)S)、C_(2)~C...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三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颈椎间盘置换手术后颈椎矢状位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21年行颈椎前路三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以胸1倾斜角(T_(1)S)、C_(2)~C_(7)Cobb角(C_(2~7)Cobb角)、C_(2~7)矢状位轴向距离(C_(2~7)SVA)以及手术节段角(SA)为观察对象,分析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上述数值的变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分析治疗前后是否存在差异,相关性分析使用Pearson或Spearman法。结果:共纳入26例患者,男17例,女9例;年龄为34~80岁,平均为(62.88±11.49)岁;随访2~52周,平均为(12.65±14.01)周。接受两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ervical Total Disc Replacement,cTDR)+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22例,单节段cTDR+两节段ACDF 4例。Hybrid术后T_(1)S、C_(2~7)Cobb角及SA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earson相关性提示T_(1)S与C_(2~7)Cobb角、T_(1)S与SA、C_(2~7)Cobb角与SA及T_(1)S与C_(2~7)SVA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相关性大小为C_(2~7)Cobb角+SA>T_(1)S+C_(2~7)Cobb角>T_(1)S+SA>T_(1)S+C_(2~7)SVA。结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联合颈椎间盘置换可以改善颈椎矢状位指标,起到恢复颈椎矢状位指标正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 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 颈椎间盘置换 三节段颈椎病 矢状位指标
原文传递
颈前路零切迹融合器ROI-C与前路钛板内固定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俊辉 许华亮 +2 位作者 昌宏 林柱坚 宋炎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3329-3335,共7页
背景:自锁式自稳型零切迹颈椎融合器ROI-C是传统钛板融合器的改进和升级,但目前ROI-C内固定系统用于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全面评估临床研究不多,其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试验缺乏全面的临床疗效评估。目的:全面系统评估小切口颈前路自... 背景:自锁式自稳型零切迹颈椎融合器ROI-C是传统钛板融合器的改进和升级,但目前ROI-C内固定系统用于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全面评估临床研究不多,其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试验缺乏全面的临床疗效评估。目的:全面系统评估小切口颈前路自锁式自稳型零切迹颈椎融合器ROI-C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7例,其中男30例,女27例,年龄34-77岁,其中33例进行小切口颈椎前路自锁式自稳型零切迹颈椎融合器ROI-C植入治疗(观察组),另24例进行小切口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术后2周及1,3,6,12个月评估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Odom标准手术疗效、目测类比评分、吞咽困难程度、颈椎前凸Cobb角、融合节段成角、椎间盘高度及颈椎融合率。研究得到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术后Odoms手术标准评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57例患者均获得术后12个月随访,均未见内固定松脱及椎体结构的改变,未见嵌片或钛板松脱、断裂等并发症发生;②两组术后的JOA评分、NDI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观察组术后2周、1个月的吞咽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两组术后的颈椎前凸Cobb角、融合节段成角、椎间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两组末次随访颈椎融合率均>95%,融合效果良好,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融合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结果表明,小切口颈前路自锁式自稳型零切迹颈椎融合器ROI-C和前路钛板内固定治疗双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均有显著疗效,但使用RO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双阶段 颈前路 椎间盘切除融合 ROI-C融合器 吞咽困难 椎间融合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窒息的抢救与护理 被引量:4
4
作者 许艳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4期168-169,共2页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发生窒息的抢救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226例资料完整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2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X线检查示术后3个月植骨区部分骨性融合,4~5个...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发生窒息的抢救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226例资料完整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2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X线检查示术后3个月植骨区部分骨性融合,4~5个月完全骨性融合,术后椎间高度未发生丢失现象,生理曲度良好;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脊髓、血管损伤,无钢板螺钉松动移位、植骨块脱出和颈椎假关节形成.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的最有效方法,窒息是手术后发生的危急并发症之一,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有效处理,否则可出现严重后果,所以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出有效的抢救处置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 内固定 窒息 抢救护理
下载PDF
目标管理在颈椎前路手术病人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实践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潘美琪 汪婷 《全科护理》 2020年第21期2693-2696,共4页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在颈椎前路手术病人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实践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5月住院的50例颈椎前路手术病人设为常规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将2018年6月—2019年2月住院的50例颈椎前路手术病人设为加速康复外科组(...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在颈椎前路手术病人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实践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5月住院的50例颈椎前路手术病人设为常规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将2018年6月—2019年2月住院的50例颈椎前路手术病人设为加速康复外科组(ERAS组),实施基于ERAS理念的目标管理护理方案,包括目标制定、目标实施、目标评价,即按照目标进行管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疼痛评分、结局指标、疼痛控制满意度及医疗服务满意度等。[结果]ERAS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颈椎前路手术病人实施基于ERAS理念的目标管理护理方案能够规范护理工作流程,改善疾病结局,激发病人潜能,改善医患关系,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管理 颈椎前路 加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雷洪俊 陈忠羡 +1 位作者 付兆宗 向珊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8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融合器钢...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融合器钢板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试验组进行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治疗效果及吞咽困难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椎前软组织厚度。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3、6、12个月椎前软组织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且吞咽困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融合器钢板内固定系统,采取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长,降低术后椎前软组织厚度与吞咽困难发生率,提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 颈椎前路 椎间融合 固定系统 单节段 颈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3
7
作者 姚刚 尚希福 张文志 《颈腰痛杂志》 2011年第5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11-2009-12收治的54例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结果 54例均获得随访,神经功能改善依据JOA评定标准,优(改善率...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11-2009-12收治的54例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结果 54例均获得随访,神经功能改善依据JOA评定标准,优(改善率〉75%)25例,良(改善率50%~74%)20例,中(改善率25%~49%)7例,差(改善率〈25%)2例。结论对于单节段或相邻两节段的颈椎间盘突出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效果显著,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钛板内固定对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国铭 陈祖星 张昌茂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5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究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钛板内固定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本组2010~2014年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患者共28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患者累及2个椎体节段以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目的探究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钛板内固定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本组2010~2014年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患者共28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患者累及2个椎体节段以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对其进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钛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将术前、术后的JOA评分进行比较,归纳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钛板内固定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对其进行平均30个月的随访,2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按JOA评分,术前平均5.58分,术后平均11.46分术后症状改善率为51.5%。结论对累及2个椎体节段以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应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钛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收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的改善脊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骨折脱位 颈脊髓损伤 颈前路 手术治疗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围术期护理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傅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10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经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经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5例行围术期康复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经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后,8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或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经... 目的探讨经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经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5例行围术期康复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经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后,8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或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围术期全面的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髓型 颈椎前路 围术期 护理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顺元 龚亚辉 鲍亚星 《伤残医学杂志》 2003年第3期20-22,共3页
目的:寻找一种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颈部疾患新的理想方法。方法:采用椎体次全切除加植骨术。自1991年6月~2002年12月治疗颈部疾患32例。结果:32例均得到随访,平均改善率87.5%,无手术并发症及脊髓损伤症状加重,植骨块均已骨性愈... 目的:寻找一种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颈部疾患新的理想方法。方法:采用椎体次全切除加植骨术。自1991年6月~2002年12月治疗颈部疾患32例。结果:32例均得到随访,平均改善率87.5%,无手术并发症及脊髓损伤症状加重,植骨块均已骨性愈合。结论:本方法具有暴露充分,扩大减压,减压较为彻底,手术操作简便、出血少等优点。对颈部疾患的手术病人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 临床应用 植骨术 并发症 脊髓损伤 颈部疾患 适应征
原文传递
颈椎前路交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大勇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1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交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接诊的30例颈椎骨折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颈椎前路交锁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采用前后路锥弓钉内固定,...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交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接诊的30例颈椎骨折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颈椎前路交锁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采用前后路锥弓钉内固定,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交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的效果显著,患者的恢复快,有效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 交锁钢板 颈椎骨折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长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彦鹏 史相钦 +1 位作者 马虎升 卜保献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4期96-97,共2页
目的:探寻既简单安全,又经济有效治疗长阶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2008年2月~2011年2月27例长阶段脊髓型颈椎病采取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后疗效分析,探讨治疗长阶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最佳治疗方案。结果:所有病人... 目的:探寻既简单安全,又经济有效治疗长阶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2008年2月~2011年2月27例长阶段脊髓型颈椎病采取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后疗效分析,探讨治疗长阶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最佳治疗方案。结果:所有病人均获得12~24个月随访,平均15.5个月。术后12月随访JOA评分为7~15分,平均10.7±2.3分,与术前JOA评分分值行配对资料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分类评估:优15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18%。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长阶段脊髓型颈椎病操作简单、安全,能有效解除脊髓压迫,重建颈椎稳定性,促进病情康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 减压 植骨融合 颈椎病
下载PDF
颈前路手术切口定位工具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洪瑛 安晶晶 +6 位作者 刘浩 王贝宇 邓宇骁 石锐 赵小丹 戎鑫 姜马娇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13期1225-1226,共2页
目的评估透视下手术切口定位工具在颈前路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手术室2011年1—12月121例颈椎退变性疾病需经颈椎前入路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全麻并摆放好体位后,放置手术切口定位工具于患者颈部表面。使用C臂透... 目的评估透视下手术切口定位工具在颈前路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手术室2011年1—12月121例颈椎退变性疾病需经颈椎前入路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全麻并摆放好体位后,放置手术切口定位工具于患者颈部表面。使用C臂透视1次,并根据透视图像画定手术切口线。若通过手术切口线所作手术切口与手术目标节段匹配,则认为定位准确。记录确定手术切口定位线所用时间,目标节段暴露时间及手术总时间。结果通过1次透视确定手术切口线的总体准确率为95.63%,其中单节段手术定位的准确率为100%,双节段及多节段手术定位的准确率为92.56%(多为术者术前为了照顾患者颈部皮纹人为将切口线定偏高或偏低,导致切口与节段有2~5mm的误差所致)。术前C臂透视定位确定手术切口线时间为(1.5±2)min,目标节段暴露时间为(8±11)min,总手术时间为(78±85)min。结论手术切口定位工具可方便术前定位目标节段,可准确、简单无创的确定手术切口线,避免了术前多次C臂透视给患者及手术相关人员带来的不必要伤害,还可以缩短定位、暴露节段及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 手术切口 定位工具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颈前路单枚空心钉固定治疗齿状突Ⅱ型骨折 被引量:2
14
作者 程军 关群 +3 位作者 熊小江 占方彪 陈林 李波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9期860-862,共3页
目的应用颈前路单枚空心钉固定治疗齿状突Ⅱ型骨折的临床观察。方法对21例齿状突ⅡA型5例、ⅡB型16例骨折行颈前路单枚空心钉固定治疗。结果 21例全部获得随访12-36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无感染,枕颈部疼痛消失,无吞咽不适感,6例术前ASI... 目的应用颈前路单枚空心钉固定治疗齿状突Ⅱ型骨折的临床观察。方法对21例齿状突ⅡA型5例、ⅡB型16例骨折行颈前路单枚空心钉固定治疗。结果 21例全部获得随访12-36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无感染,枕颈部疼痛消失,无吞咽不适感,6例术前ASIA分级为D级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恢复为E级。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5个月,骨折愈合率为100%。随访X线片显示颈椎序列及生理曲度恢复满意,患者颈部屈伸及旋转活动恢复正常,未发生螺钉松动、移位及断裂等。结论采用颈前路单枚空心钉固定治疗齿状突Ⅱ型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 骨折 颈前路 空心钉 固定
原文传递
颈椎前路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群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颈椎前路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则采取颈椎后路治疗。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JOA评...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颈椎前路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则采取颈椎后路治疗。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JOA评分、椎间高度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少(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6及12个月后,两组JOA评分和椎间高度均显著增大(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前路内固定对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直接解除脊髓受压,恢复椎间高度,手术风险较小,患者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 内固定 脊髓型 颈椎病 疗效
下载PDF
23例颈椎病颈椎前路髂骨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恺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2期25-27,共3页
目的探究颈椎病颈椎前路髂骨植骨融合手术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接收的23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髂骨植骨融合手术,分析临床情况。结果 23例均成功手术,21例复查结果显示恢复良好。4例出现轻微饮水呛咳,发生率为17.... 目的探究颈椎病颈椎前路髂骨植骨融合手术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接收的23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髂骨植骨融合手术,分析临床情况。结果 23例均成功手术,21例复查结果显示恢复良好。4例出现轻微饮水呛咳,发生率为17.39%。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颈椎病颈椎前路髂骨植骨融合手术,整体的治疗效果满意,故在临床中可以采用该方法进行治疗,但需注意操作的严密性和谨慎性,以保证临床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前路 髂骨植骨融合手术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在颈髓损伤中的应用
17
作者 陈跃平 卢江 《大理学院学报(医学版)》 1999年第2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闭合性颈髓损伤手术治疗的手术经路及效果。方法:对我科运用多功能动力系统的自停颅钻及高速微型磨钻施行的5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2例,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3例。结论:颈椎... 目的:探讨闭合性颈髓损伤手术治疗的手术经路及效果。方法:对我科运用多功能动力系统的自停颅钻及高速微型磨钻施行的5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2例,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3例。结论:颈椎前中柱损伤,脊髓前方有压迫者,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是最佳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前路 脊髓前
下载PDF
四个节段以上伴椎间不稳颈椎病手术治疗的分析
18
作者 刘立冰 赵承斌 +2 位作者 李华哲 王杨 勾旭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30期5892-5896,共5页
目的:分析四个节段以上同时伴有椎间不稳的多节段颈椎病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颈椎病患者64例,其中A组33例,采用传统颈前路分节段开窗减压植骨内固定术;B组31例,采用改良颈... 目的:分析四个节段以上同时伴有椎间不稳的多节段颈椎病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颈椎病患者64例,其中A组33例,采用传统颈前路分节段开窗减压植骨内固定术;B组31例,采用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轴侧植骨Arch钛板内固定术。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疗效进行评价,并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日数、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0.7±30.3)min,B组为(90.8±22.2)min,较A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为(320±50)m L,B组为(180±45)m L,较A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B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出院时JO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出院后6个月时,A组患者的Ishihara指数较术前显著改善(2.2±1.6),而B组无明显改善,A、B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活动度丢失(4.2±3.3)°,B组活动度丢失(4.0±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P>0.05)。结论:颈前路及颈后路手术方式治疗四个节段以上伴有椎间不稳颈椎病的患者均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但颈后路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周期短,安全性高,适应症广,是治疗四个节段以上颈椎病伴椎间不稳首选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节段以上颈椎病 椎间不稳 颈前路 颈后路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单节段颈椎病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后聚醚醚酮融合器沉降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金成春 鲍广全 +1 位作者 徐宏光 张子峰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12期881-886,共6页
背景: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ACDF)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中聚醚醚酮融合器较为常用,术后融合器"沉降"问题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聚醚醚酮融合器行植骨融合在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中的疗... 背景: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ACDF)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中聚醚醚酮融合器较为常用,术后融合器"沉降"问题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聚醚醚酮融合器行植骨融合在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中的疗效,探讨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发生率,提供融合器"沉降"的测量方法并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5年2月单节段颈椎病患者39例,均采用颈前路减压、聚醚醚酮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5.3±2.5)个月。根据术前、术后即刻及随访时患者的症状、生活状态及影像学表现,对其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与评估。结果:本研究39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5.0±5.6)min,术中出血量均<50ml。术后3个月随访时融合率为94.9%,术后6个月融合率达100%。无融合器松动、移位的现象,5例患者出现融合器"沉降",沉降发生率为12.8%,其中3例沉降范围为2~3 mm,2例>3 mm。根据VAS评分标准,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颈背痛及上肢疼痛,非沉降组分别为(7.5±1.3)分、(2.1±0.7)分、(2.1±0.6)分,沉降组分别为(7.4±1.1)分、(1.8±0.8)分、(2.2±0.8)分。两组同时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根据Robinson评价标准,优19例,良14例,一般5例,差1例,优良率为84.6%。结论:在单节段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中,颈前路减压应用聚醚醚酮融合器行植骨融合术出血量少、临床疗效好、植骨融合率高。但融合器"沉降"发生率较高,虽不影响中期疗效,但应加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 减压 聚醚醚酮融合器 融合 沉降
下载PDF
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范永飞 郭国栋 刘刚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临床上对于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仍有争议。文中旨在评价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东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17例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 目的临床上对于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仍有争议。文中旨在评价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东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17例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统计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颈肩部疼痛,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估颈椎功能,以及评估放射学指标(C2/3局部后凸角、C2椎体前移距离)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95.6(80~11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2.6(25~50)mL,术后引流量平均为35.6(25~50)mL,平均住院时间为6.2(5~8)d。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脑脊液漏、神经症状加重、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C2/3局部后凸角[(-2.12±3.20)°]、C2椎体前移距离[(1.02±0.63)mm]与术前[(12.24±2.17)°、(3.47±1.46)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NDI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VAS、NDI[(1.23±0.44)、(4.82±2.81)分]较术后3个月[(1.65±0.49)、(13.47±2.70)分]降低(P<0.05)。结论对于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采用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可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重建颈椎稳定性,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 内固定 HANGMAN骨折 植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