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汶川地震导致的古建筑震害 被引量:32
1
作者 周乾 闫维明 +1 位作者 杨小森 纪金豹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0年第1期37-45,共9页
为了解汶川地震造成的古建筑震害及对古建筑的保护,根据古建筑震害资料,通过归纳方法,获得了古建筑不同的震害症状:对木结构而言,主要有地基破坏、柱底侧移、柱身倾斜、节点拔榫、装修开裂、梁架歪闪、瓦件掉落、填充墙破坏等;而砖石及... 为了解汶川地震造成的古建筑震害及对古建筑的保护,根据古建筑震害资料,通过归纳方法,获得了古建筑不同的震害症状:对木结构而言,主要有地基破坏、柱底侧移、柱身倾斜、节点拔榫、装修开裂、梁架歪闪、瓦件掉落、填充墙破坏等;而砖石及砖木结构由于承重材料的抗拉、压、剪强度相对较差,容易产生倒塌等严重震害。在此基础上,通过勘查分析方法,获得了古建筑产生震害的主要原因:地震力过大、古建筑缺乏及时保养与加固、施工原因及砖石材料本身强度差的原因等。针对不同的震害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抗震加固建议。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为提高古建筑的抗震性能,应加强对古建筑的维护与加固,及时清除各种隐患,将地震产生的破坏减小到最轻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古建筑 震害分析 抗震加固
下载PDF
马口铁加固古建筑榫卯节点抗震试验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乾 闫维明 +1 位作者 李振宝 张博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1年第4期17-25,共9页
为保护古建筑,采用试验方法,研究了马口铁加固古建筑榫卯节点后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基于故宫太和殿三次间结构原型,制作了1:8缩尺比例的木结构空间框架模型,并考虑梁柱连接为燕尾榫形式,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其中未加固构架和马... 为保护古建筑,采用试验方法,研究了马口铁加固古建筑榫卯节点后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基于故宫太和殿三次间结构原型,制作了1:8缩尺比例的木结构空间框架模型,并考虑梁柱连接为燕尾榫形式,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其中未加固构架和马口铁加固构架试验各做了3组。基于试验相关数据,获得了节点的弯矩-转角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并对比分析了节点加固前后的耗能能力,刚度退化和延性等抗震指标。结果表明:马口铁加固榫卯节点后,虽然节点耗能能力略有下降,但节点拔榫量减小,抗弯承载力提高,刚度退化不明显,且节点仍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因此,马口铁具有较好的加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榫卯节点 抗震加固 马口铁 木结构 中国古建筑
下载PDF
中国古代建筑组合空间透视构图探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杰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2-56,共5页
一般意义上,透视构图存在于任何成功的建筑群体中,如雅典的卫城、意大利的广场、英国的城镇景观(TOWNSCAPE)等。这类建筑群体多体现着自然生长的西方传统城市建筑群体的构图魅力。但中国古代建筑的透视构图却远远超出这种或较简单的、... 一般意义上,透视构图存在于任何成功的建筑群体中,如雅典的卫城、意大利的广场、英国的城镇景观(TOWNSCAPE)等。这类建筑群体多体现着自然生长的西方传统城市建筑群体的构图魅力。但中国古代建筑的透视构图却远远超出这种或较简单的、或随机的透视构图,它是一种自觉追求的、系统复杂而十分成熟的群体透视构图体系。所以,很有必要进行挖掘、研究,并加以继承和发扬。本文对中国古代建筑的透视构图原则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视构图 控制点 设计方法 古代建筑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风格在皮革制品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6
4
作者 龚晓青 《中国皮革》 CAS 2024年第2期144-148,共5页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风格是带有中国审美、蕴含传统艺术哲学和富有国风特色的一种建筑类型。中国古代建筑有自己的一套风水格局,依照地势设计。有的依山傍水,有的坐北朝南,讲究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建筑讲究细节,融合雕塑、绘画等工艺,颜色...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风格是带有中国审美、蕴含传统艺术哲学和富有国风特色的一种建筑类型。中国古代建筑有自己的一套风水格局,依照地势设计。有的依山傍水,有的坐北朝南,讲究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建筑讲究细节,融合雕塑、绘画等工艺,颜色搭配巧妙。在屋檐瓦楞处刻有瑞兽,在顶穹房梁绘有彩绘。运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风格设计皮革制品,能够充分挖掘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内涵,赋予皮革制品巧妙的设计,有利于推广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美。本文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风格内容,挖掘该艺术在皮革制品设计中的应用,对皮革制品的创新设计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制品 创新设计 中国古代建筑
下载PDF
中国古代建筑朴素的绿色观念概说 被引量:9
5
作者 赵安启 刘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36-40,46,共6页
中国古代建筑大多数基本上是绿色的,或准绿色的。在古代建筑发展史上形成了"象天法地""建筑节俭""因地制宜""崇尚自然美"和"风水环境意识"等思想观念。总结、继承这份建筑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建筑大多数基本上是绿色的,或准绿色的。在古代建筑发展史上形成了"象天法地""建筑节俭""因地制宜""崇尚自然美"和"风水环境意识"等思想观念。总结、继承这份建筑文化遗产,对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 绿色观念
下载PDF
象征内外——中国古代建筑色彩设计思想探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李路珂 《世界建筑》 2016年第7期34-41,共8页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而独特的色彩设计传统,在这一传统中,以"五色"为核心的象征体系,将色彩设计变成礼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建筑色彩因此成为建筑等级和功能的表意符号。但象征的恰当性并不会必然地发展为视觉上的美感。"...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而独特的色彩设计传统,在这一传统中,以"五色"为核心的象征体系,将色彩设计变成礼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建筑色彩因此成为建筑等级和功能的表意符号。但象征的恰当性并不会必然地发展为视觉上的美感。"象征"与"美",正是中国建筑色彩设计思想的两个主要方面,二者的协调和取舍,构成了中国建筑色彩设计思想的演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建筑 建筑色彩 五色 设计思想 象征性
下载PDF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海云 《云南工业大学学报》 1998年第3期82-85,共4页
儒家思想作为统治中国社会上千年的文化主流,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试以儒家主要思想为出发点,从礼制思想、天人合一、中庸之道、风水五行等四个方面与层次,对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建筑意识加以初步... 儒家思想作为统治中国社会上千年的文化主流,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试以儒家主要思想为出发点,从礼制思想、天人合一、中庸之道、风水五行等四个方面与层次,对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建筑意识加以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中国古代建筑 建筑文化 建筑哲学
下载PDF
浅探中国古建筑词汇汉英翻译策略 被引量:5
8
作者 于淼 《科教文汇》 2013年第31期132-133,共2页
在当下关于中国古建筑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如何准确、生动地进行中国古建筑词汇汉英翻译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浅析当下翻译中存在的名称多样化、术语"迷惑性"及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提出了图文结合、求同存异、音译意译相结... 在当下关于中国古建筑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如何准确、生动地进行中国古建筑词汇汉英翻译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浅析当下翻译中存在的名称多样化、术语"迷惑性"及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提出了图文结合、求同存异、音译意译相结合、标准化翻译等解决方法,并简要列举了中国古建筑词汇汉英对译表,力求以古建筑术语准确、生动的翻译促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建筑 词汇 汉英翻译
下载PDF
中国古代、近代传统建筑环境营造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9
作者 刘醛正 刘伟 郑君 《建筑创作》 2024年第4期193-199,共7页
中国传统建筑众多,形态各异,构成了不同地域独特的建筑环境。基于此,本文从气候适应性角度出发,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近代传统建筑结合地域气候营造的历史实例;具体以南方、北方地区的代表性建筑进行对照分析,总结了传统建筑环境气候适... 中国传统建筑众多,形态各异,构成了不同地域独特的建筑环境。基于此,本文从气候适应性角度出发,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近代传统建筑结合地域气候营造的历史实例;具体以南方、北方地区的代表性建筑进行对照分析,总结了传统建筑环境气候适应性营造的智慧和做法;提出从气候角度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是揭示其历史发展与地域建筑形成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适应性 传统建筑环境 地域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近代建筑 营造史实
下载PDF
岳麓书院古建筑修复设计的文化思考 被引量:5
10
作者 柳肃 李哲 《华中建筑》 2010年第4期175-177,共3页
该文从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类型分析入手,分别阐述了古代"官文化"和"士文化"的特点及其在建筑中的表现。将岳麓书院古建筑群纳入两种文化类型的体系中进行分析,发现在同一组古建筑中两种不同的文化同时并存。结合20... 该文从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类型分析入手,分别阐述了古代"官文化"和"士文化"的特点及其在建筑中的表现。将岳麓书院古建筑群纳入两种文化类型的体系中进行分析,发现在同一组古建筑中两种不同的文化同时并存。结合20年来岳麓书院古建筑群修复设计过程中关于文化特色的思考,总结了文化类古建筑修复保护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麓书院 古建筑 修复设计 文化思考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的建筑意象概论
11
作者 袁忠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7-75,共9页
中国古代建筑意象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表征,中国古代文学创造了古建意象。从中国古代文学的不同体裁来看,《诗经》《楚辞》是体悟型古建意象的滥觞;汉赋营造了恢宏空间意象;唐诗展现了盛世场所精神的情感挥洒;宋词体现了亭台楼阁的人生意象... 中国古代建筑意象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表征,中国古代文学创造了古建意象。从中国古代文学的不同体裁来看,《诗经》《楚辞》是体悟型古建意象的滥觞;汉赋营造了恢宏空间意象;唐诗展现了盛世场所精神的情感挥洒;宋词体现了亭台楼阁的人生意象;散文对古建意象有全方位描绘;戏曲、小说、楹联对环境意象有着现实刻画;口头文学是古建规划的神奇投射;其他带有文学性质的历史资料则是古建意象的个体与集体记录。中国古代建筑的不同类型如门、楼、亭、台、阙等,在中国文学史上表现为内涵丰富的文学意象类型,中国古代诗词将它们塑造成不同的文学符号或范式。中国古代的建筑与文学相互依存,甚至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再造了中国古代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建筑 建筑意象
下载PDF
在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之间——《劳特利奇中国建筑研究读本:历史建筑与空间的社会生产》之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方法谈
12
作者 陈薇 《建筑师》 CSSCI 2024年第2期144-147,共4页
本文是对《劳特利奇中国建筑研究读本:历史建筑与空间的社会生产》一书中发表的12篇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研究论文的方法展开的评述,原文为英文出版,此文做了一定的调整,并以中文发表。作者概述的该书中古代建筑研究方法有:“葫芦串式”“... 本文是对《劳特利奇中国建筑研究读本:历史建筑与空间的社会生产》一书中发表的12篇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研究论文的方法展开的评述,原文为英文出版,此文做了一定的调整,并以中文发表。作者概述的该书中古代建筑研究方法有:“葫芦串式”“结构拼图式”“切片式”“阐释式”“设计方法推理式”“源头追问式”“过程式”,基本能够代表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之间达成的路径。由于原论文作者来自不同国家,因此这种评述有利于了解国际学者对于中国古代建筑研究采用的不同方式方法,加强对建筑史学发展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建筑 研究方法 研究架构 系统
下载PDF
论“土”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作用与地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国忠 直长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99,共6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基本材料是土和木,而土是人类最早使用且使用时间最长的建筑材料。但是,在中国古代建筑材料及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中,土及其衍生物如陶、琉璃等在古代建筑中的作用和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土在开挖土穴和营建窑... 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基本材料是土和木,而土是人类最早使用且使用时间最长的建筑材料。但是,在中国古代建筑材料及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中,土及其衍生物如陶、琉璃等在古代建筑中的作用和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土在开挖土穴和营建窑洞方面具有独特的性能,其质地细密,黏度较高,有很好的可塑性和很高的黏结性,能将砂等颗粒很好地固结,形成较好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在夯打土基和版筑土墙方面土也具有不可替代性,夯土和版筑可以有效克服因为土壤疏松造成的毛细现象,防止水分上升,具有隔湿防潮的作用。在炼制土泥和模制土坯方面,土遇水成泥后具有很好的黏结性能,而且干结硬化后强度有较大的提高。在炙地构造和烧土制品方面,土质材料烧结后,能显著提高强度和耐水防潮等方面的优越性,拓延了土的使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璃 中国古代建筑
下载PDF
中国古建筑伦理观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变凤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7-100,共4页
中国古建筑在满足其功用性的基础上,更多地表现出伦理这一主题。首先,家国式的伦理观使得中国的古建筑具有封闭式,注重安全感,这也是中国古建筑多用院落式结构的基础;其次,尚祖的传统、儒家的伦理思想使得中国的古建筑的布局和色彩运用... 中国古建筑在满足其功用性的基础上,更多地表现出伦理这一主题。首先,家国式的伦理观使得中国的古建筑具有封闭式,注重安全感,这也是中国古建筑多用院落式结构的基础;其次,尚祖的传统、儒家的伦理思想使得中国的古建筑的布局和色彩运用上具有等级性;第三,淡于宗教的人本思想使得中国的古建筑追求理性,有别于西方建筑中表现出来的狂热的宗教崇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建筑 伦理观 儒家思想 家国观 尚祖传统
原文传递
论厅堂在传统民居中的核心地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春郁 王娜 《重庆建筑》 2018年第11期15-18,共4页
厅堂在中国古建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传统民居中的核心空间,也是居住在其中的人们的重要精神场所。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了解厅堂,可以探究当时的政治、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了解人们的哲学思想、审美趣向等。该文首... 厅堂在中国古建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传统民居中的核心空间,也是居住在其中的人们的重要精神场所。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了解厅堂,可以探究当时的政治、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了解人们的哲学思想、审美趣向等。该文首先厘清了厅堂的概念、分类和历史沿革,然后分析厅堂的布局和室内陈设,并着重阐述了厅堂作为公共活动场所和礼制文化中的核心建筑空间的内涵,最后对厅堂文化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中国古建筑 厅堂 核心空间 文化
下载PDF
中国古代建筑的生态价值理念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婉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81-84,共4页
中国古代的生态价值观,视自然万物与人类同源、同构、同体,形成了"贵人"与"重物"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中,"贵人"的观念在中国古代建筑上体现为"便生利人"的建筑价值观,"重物"的观念则... 中国古代的生态价值观,视自然万物与人类同源、同构、同体,形成了"贵人"与"重物"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中,"贵人"的观念在中国古代建筑上体现为"便生利人"的建筑价值观,"重物"的观念则体现为"中庸适度"的建筑审美观。这使得中国古代建筑既最大限度创造了宜人的居住环境,又在客观上形成了均衡、和谐的艺术韵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建筑 贵人重物 生态价值观 便生利人 中庸适度
下载PDF
从古文字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以后藤朝太郎在日本建筑学会的演讲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堂波 陈珞茜 《日本问题研究》 2022年第4期68-80,共13页
受近代东洋建筑与中国建筑研究先驱伊东忠太的启发和倡议,汉学家后藤朝太郎1912年在日本建筑学会上连续发表了以“从文字看中国古代建筑”为题的系列演讲,但这些演讲稿在中日两国近代建筑史上并未提及。梳理“从古文字研究古建筑”这一... 受近代东洋建筑与中国建筑研究先驱伊东忠太的启发和倡议,汉学家后藤朝太郎1912年在日本建筑学会上连续发表了以“从文字看中国古代建筑”为题的系列演讲,但这些演讲稿在中日两国近代建筑史上并未提及。梳理“从古文字研究古建筑”这一研究思想的起源,分析以汉学成就闻名的后藤朝太郎从文字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背景,并归纳与总结其发表的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理论体系与研究成果,对中国近代建筑研究史重新溯源并探寻其滥觞,以期为建筑史研究与建筑考古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 中国古代建筑 后藤朝太郎 中国建筑史
下载PDF
中国古建筑与古文字互证构成法则之结论篇
18
作者 孟慧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4期107-110,共4页
汉字的原始形态,是对现实中的物体或者景观的真实写照。以《营造法式》总释为蓝本,《营造法式》总释中的建筑形式为例;以时代为顺序,利用建筑形态学、符号学,视觉形式动力等理论来分析中国古建筑与古文字之间的规律对应关系,提取了代表... 汉字的原始形态,是对现实中的物体或者景观的真实写照。以《营造法式》总释为蓝本,《营造法式》总释中的建筑形式为例;以时代为顺序,利用建筑形态学、符号学,视觉形式动力等理论来分析中国古建筑与古文字之间的规律对应关系,提取了代表古建筑的古文字构件;汇总了建筑类词汇的取象规律;提出了“古文字形体分析法”;建立中国古建筑与古文字互证的法则之内在科学启示。通过研究与古建筑有关的象形古文字,不仅可以反推早期的建筑物和建筑构件的形态,还能看到其所展现的社会、科学和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建筑 中国古文字 古文字形体分析法 建筑考古
下载PDF
中国古建筑与古文字互证构成法则之解
19
作者 孟慧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3期112-115,共4页
汉字的原始形态,是对现实中的物体或者景观的真实写照。以《营造法式》总释为蓝本,《营造法式》总释中的建筑形式为例;以时代为顺序,利用建筑形态学、符号学,视觉形式动力等理论来分析中国古建筑与古文字之间的规律对应关系,提取了代表... 汉字的原始形态,是对现实中的物体或者景观的真实写照。以《营造法式》总释为蓝本,《营造法式》总释中的建筑形式为例;以时代为顺序,利用建筑形态学、符号学,视觉形式动力等理论来分析中国古建筑与古文字之间的规律对应关系,提取了代表古建筑的古文字构件;汇总了建筑类词汇的取象规律;提出了“古文字形体分析法”;建立中国古建筑与古文字互证的法则之内在科学启示。通过研究与古建筑有关的象形古文字,不仅可以反推早期的建筑物和建筑构件的形态,还能看到其所展现的社会、科学和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建筑 中国古文字 古文字形体分析法 建筑考古
下载PDF
中国古代设计的美学意蕴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梅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8-183,共6页
作为物质文化的承载物,设计大到环境建筑、小到服装用具,往往通过造型和装饰表达一个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美学观及其生活方式。设计通过物质的媒介把一个民族生活的理想展示出来,把他们认为的美呈现出来,把他们认为真正有意义的东西... 作为物质文化的承载物,设计大到环境建筑、小到服装用具,往往通过造型和装饰表达一个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美学观及其生活方式。设计通过物质的媒介把一个民族生活的理想展示出来,把他们认为的美呈现出来,把他们认为真正有意义的东西记录下来。中国古代的设计品仍然是我们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物质形式,如秦汉时期的青铜器、宋代的瓷器和明代的家具等,都是中国物质文化中最经典、最精美的代表。对这些器物的了解和欣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文化中最为迷人的部分,理解中国人在审美文化上所达到的高度,理解中国文化至今仍然在世界文化中保持魅力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艺术 中国古代设计 美学意蕴 建筑 玉器 家具 服饰 中国传统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