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课堂美育探究 |
张歆沂
杨其勇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2015 |
22
|
|
2
|
汉语古诗词英译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
卢军羽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3
|
|
3
|
汉语古诗英译中替换法的描写研究 |
张文鹤
孙三军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8 |
12
|
|
4
|
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策略 |
刘敏
|
《学周刊(上旬)》
|
2016 |
8
|
|
5
|
古诗词英译中“双关”的处理 |
顾正阳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3 |
6
|
|
6
|
古诗地名意象英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基于读者反应论 |
叶立刚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8
|
|
7
|
席慕容与中国古代诗歌 |
雷学军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
8
|
中国古代诗人如何诗意地存在?——论汉诗的语言机制与审美心理 |
顾明栋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9
|
汉语古诗词英译理论的构建:述评与展望 |
卢军羽
席欢明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08 |
6
|
|
10
|
概念隐喻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运用 |
王玉
|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
2012 |
5
|
|
11
|
象似性翻译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研究——以李煜词作为例 |
李庆明
吴永莉
|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4
|
|
12
|
由“汉语桥”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以第十五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试题为例 |
陈静
朱智秀
|
《科教导刊》
|
2018 |
4
|
|
13
|
汉语古诗英译的修辞认知探究 |
邱文生
|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4
|
古诗词英译的翻译变通策略 |
刘辰
|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
|
2020 |
4
|
|
15
|
“两个结合”视野下的中华古体诗词创作研究 |
孙书文
|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
2024 |
0 |
|
16
|
会计专业课程融合儒家文化和古诗词教学创新研究 |
刘霞玲
|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7
|
意象及其空间性——从言、象、意论中国古代诗学的空间性之三 |
邓伟龙
尹素娥
|
《河池学院学报》
|
2012 |
4
|
|
18
|
古诗英译研究的认知新视野 |
赵艳萍
谢之君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9
|
论打油诗独特的民间大众化传播方式 |
王珂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2
|
|
20
|
意境及其历史命运 |
陈本益
杨晓瑞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