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缘川滇高山栎和西南花楸叶片性状对海拔的响应
1
作者 邢红爽 冯秋红 +4 位作者 史作民 刘顺 许格希 陈健 巩闪闪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614,共9页
叶片作为响应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植物器官,是反映植物生存策略的重要指示者。为明晰高山植物响应海拔变化的生态适应策略,本研究于青藏高原东缘选取不同海拔(2600、2800、3000、3200和3400 m)下常绿阔叶树种川滇高山栎和落叶阔叶树种西... 叶片作为响应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植物器官,是反映植物生存策略的重要指示者。为明晰高山植物响应海拔变化的生态适应策略,本研究于青藏高原东缘选取不同海拔(2600、2800、3000、3200和3400 m)下常绿阔叶树种川滇高山栎和落叶阔叶树种西南花楸为对象,测量叶片形态、解剖性状、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研究二者响应海拔变化的异同及生态适应策略。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川滇高山栎的叶片干物质含量显著降低,西南花楸显著增加,两者叶片均逐渐变小;川滇高山栎的栅栏系数呈下降趋势,西南花楸的栅栏系数呈上升趋势,二者的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上表皮和下表皮的厚度均显著增加,与海拔2600 m相比,海拔3400 m处分别增加22.4%、4.9%、45.1%、23.3%、19.6%和28.2%、46.9%、8.9%、25.9%、20.8%。西南花楸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随着海拔升高显著增大,而川滇高山栎与之相反。两者叶片解剖性状、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绝大多数叶片性状间以及叶片性状与海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川滇高山栎应对海拔变化的生存策略较为保守,西南花楸的生存策略则较为积极,两者均通过调节自身性状以适应不同海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高山栎 西南花楸 叶片功能性状 解剖性状 光合特性
原文传递
小兴安岭3种植物细根形态和解剖性状的变异 被引量:6
2
作者 高彩龙 金光泽 刘志理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041-4048,共8页
以小兴安岭地区针叶树种红松、阔叶树种五角槭和灌木毛榛3种植物为对象,测定了1~5级细根的形态和解剖性状,研究根序及物种间的性状变异.结果表明:3种植物除根直径和根长度无显著差异外,其他性状均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红松的维管束直径(1... 以小兴安岭地区针叶树种红松、阔叶树种五角槭和灌木毛榛3种植物为对象,测定了1~5级细根的形态和解剖性状,研究根序及物种间的性状变异.结果表明:3种植物除根直径和根长度无显著差异外,其他性状均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红松的维管束直径(117.91~2392.05μm)和维根比(0.31~1.87)均显著大于五角槭和毛榛,红松的比根长(0.72~18.26 m·g^-1)显著小于五角槭和毛榛,而五角槭的组织密度显著大于红松和毛榛.随根序增加,3种植物的根直径、根长度、组织密度、维管束直径和维根比整体呈增加趋势,而比根长呈下降趋势.形态和解剖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如根直径与维管束直径呈显著相关,但其回归斜率在吸收根(1~3级)和运输根(4~5级)间存在显著差异.3种植物的根直径和维管束直径、皮层厚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其回归斜率在不同物种间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序法 形态性状 解剖性状 吸收根 运输根
原文传递
植株大小、枝龄和环境共同驱动红松枝性状的变异 被引量:6
3
作者 于青含 金光泽 刘志理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39-950,共12页
许多枝性状的变异受植株大小、枝龄或环境的影响,但少有研究同时评估这些因素对枝性状种内变异的重要性。该研究以红松(Pinus koraiensis)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69株胸径(DBH)0.3–100.0 cm范围内植株不同年龄枝的形态性状、化学性状和解... 许多枝性状的变异受植株大小、枝龄或环境的影响,但少有研究同时评估这些因素对枝性状种内变异的重要性。该研究以红松(Pinus koraiensis)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69株胸径(DBH)0.3–100.0 cm范围内植株不同年龄枝的形态性状、化学性状和解剖性状,探讨植株大小(DBH或树高)、枝龄与环境因素(光照强度、土壤养分及土壤含水率)对枝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DBH与树高对枝性状的影响存在差异:木质密度(WD)、木质部面积占比(RXA)、韧皮部面积占比(RPHA)及髓面积占比(RPA)对DBH更敏感,而树脂道总面积占比(RRC)和枝氮含量(WN)受树高影响更大;(2)枝龄是导致红松枝性状种内变异的最主要因素,植株大小次之,而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小;(3)WD、RPHA与DBH显著正相关,RPA与DBH显著负相关,RRC、WN与树高显著正相关;除WN外,其余枝性状与枝龄均显著相关,且随着树木生长,RRC随枝龄增大而减小的速率加剧,相反,RPA随枝龄增大而减小的速率减缓。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局域尺度上枝性状种内变异的影响因素以及枝条应对环境变异的适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龄 胸径 树高 环境 木质密度 解剖性状 枝氮含量
原文传递
杨树不同根序细根形态对酚酸的响应 被引量:5
4
作者 董玉峰 朱婉芮 +4 位作者 丁昌俊 黄秦军 王华田 李善文 王延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46,共8页
【目的】细根生长与森林生产力的关系十分密切,而酚酸在根际的累积可能影响杨树根系形态建成及生物量分配进而影响生产力。笔者通过模拟杨树人工林根际酚酸环境,探究杨树幼苗根系形态建成对酚酸的响应,深入揭示根-土界面性质改变对林木... 【目的】细根生长与森林生产力的关系十分密切,而酚酸在根际的累积可能影响杨树根系形态建成及生物量分配进而影响生产力。笔者通过模拟杨树人工林根际酚酸环境,探究杨树幼苗根系形态建成对酚酸的响应,深入揭示根-土界面性质改变对林木根系生长的影响,为探明人工林根际过程和林分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以改良Hoagland营养液为基础,参照连作二代杨树人工林土壤酚酸含量配制溶液并进行杨树幼苗培养。采集杨树幼苗根系,按50%的比例选取细根(根径D<2mm)样本并按根序进行分级,制作1~5级根序细根石蜡横剖面切片。采用根系扫描仪结合分析软件获得各根序细根的长度、直径,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根序细根的剖面直径、维管束(中柱)直径等参数,并计算比根长、根组织密度、维根比等。采用Origin Pro 8.0进行数据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并作图,分析细根形态特征和剖面结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酚酸处理显著减少了杨树幼苗根系生物量。1~5级根序细根的生物量在对照和酚酸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其所占生物量比例显著增加。酚酸处理总体抑制了杨树幼苗细根的伸长生长,1~3级根序细根的长度显著低于对照。酚酸处理具有增大杨树根系直径的效应,但1~5级根序细根的表面积在酚酸处理下均较对照显著下降。酚酸处理显著影响了杨树幼苗各根序细根的比根长和根组织密度,使比根长显著下降而根组织密度显著增大。此外,酚酸显著影响了杨树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酚酸处理下1~5级根序细根的维根比显著增大,根系内输导组织分化显著。【结论】酚酸对杨树细根生长发育具有一定抑制作用,酚酸处理下不同根序细根形态的变化体现了根系功能的改变,这将影响根系吸收进而对杨树地上部分的生长产生抑制。不同根序细根形态建成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细根形态 细根生物量 解剖特征 根序 酚酸
原文传递
长期氮添加对阔叶红松林细根形态、解剖结构和化学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周诚 刘彤 +1 位作者 王庆贵 韩士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1-40,共10页
【目的】细根作为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植物根系中最活跃的部分,对土壤环境的变化尤为敏感。氮(N)沉降改变了土壤环境,也必将影响细根的结构和功能。红松是阔叶红松林的重要组成树种。探讨不同N添加水平对红松细根化学组分... 【目的】细根作为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植物根系中最活跃的部分,对土壤环境的变化尤为敏感。氮(N)沉降改变了土壤环境,也必将影响细根的结构和功能。红松是阔叶红松林的重要组成树种。探讨不同N添加水平对红松细根化学组分、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的影响,了解长期N添加下红松细根性状的变异和权衡,对于理解和预测全球气候变化下植物根系生理功能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于2011年5月,在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建立3个样地,每个样地设立4个不同N添加处理,分别为对照(CK,0 g/(m^(2)·a))、低N处理(LN,2.5 g/(m^(2)·a))、中N处理(MN,5.0 g/(m^(2)·a))和高N处理(HN,7.5 g/(m^(2)·a))。在2019年7月,利用挖掘法挖取红松根系,测定其1~5级根在不同N添加处理下细根化学组分、细根直径、根长、根表面积、皮层厚度、皮层细胞特征、维管束直径、维根比和管胞特征的变化。【结果】与CK处理相比,N添加显著增加了红松细根的TN含量,LN和MN处理显著降低了C∶N;LN和MN处理显著增加了红松1~5级根直径以及1级根的平均长度和表面积,显著降低了2~3级根的平均长度和表面积;LN处理显著增加了1~5级根维管束直径、1~3级根皮层厚度和皮层细胞特征以及4~5级根管胞特征。【结论】长期N添加显著改变了细根化学组分、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细根直径的变异主要来源于皮层厚度和维管束直径,皮层厚度的变异主要来源于皮层细胞直径,维管束直径的变异来源是管胞平均直径和总管胞面积,细根通过调整其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来优化其生理功能,以此应对土壤环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细根 化学组分 解剖结构 形态特征
下载PDF
大别山五针松半天然林不同根级细根解剖结构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华绍贵 周靖 +1 位作者 杨邵 吴甘霖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92-97,共6页
以岳西县妙道山林场10、20、30年生大别山五针松半天然林的1~5级细根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对不同林龄树种的1~5级细根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统计,从而揭示不同林龄树种根序细根解剖结构的差异。研究表明,大别山五针松的细根直径、皮... 以岳西县妙道山林场10、20、30年生大别山五针松半天然林的1~5级细根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对不同林龄树种的1~5级细根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统计,从而揭示不同林龄树种根序细根解剖结构的差异。研究表明,大别山五针松的细根直径、皮层厚度和维管束直径均随根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不同林龄相同根序的细根直径、皮层厚度、维管束直径和维根比之间也存在差异。样本解剖发现,该树种前5级根解剖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在1~3级根解剖结构中可以清晰发现皮层结构,而4~5级根皮层结构消失,由此可以说明该树种1~3级细根属于初生结构,主要承担吸收功能,而4~5级细根属于次生结构,主要承担养分运输功能。本文研究对揭示大别山五针松地下生态学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解剖性状 大别山五针松 吸收根 运输根
下载PDF
施氮肥对6个树种间根尖功能性状关联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应 邓雨奇 +6 位作者 林声威 王治博 唐水昌 康雨辰 庄子楠 许海武 王文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985-2992,共8页
【目的】研究施氮肥对树种间根尖功能性状如解剖结构与形态特征和组织氮浓度的关联,及其对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响应,为深入了解树木根系结构与功能的关联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温带6个常见树种(包括针叶和阔叶)成熟人工林为试验材料... 【目的】研究施氮肥对树种间根尖功能性状如解剖结构与形态特征和组织氮浓度的关联,及其对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响应,为深入了解树木根系结构与功能的关联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温带6个常见树种(包括针叶和阔叶)成熟人工林为试验材料,将连续两年施氮肥处理与不施肥处理进行比较,分析根尖的解剖结构和表型特征(形态特征和组织氮浓度)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r)和冗余分析(RDA)评价施肥处理对根尖解剖结构与形态特征和组织氮浓度在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在不施肥处理中,根尖组织氮浓度与中柱直径和导管特征(平均导管直径、导管总数和总导管面积)在种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822^-0.523)(P<0.01,下同),与皮层厚度和皮层细胞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596~0.876);根尖中柱直径和导管特征与根尖直径和组织密度在种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434~0.798),与比根长呈极显著负相关(r=-0.852^-0.655);相比之下,根尖皮层特征与形态特征的相关性依赖于具体的指标。施氮肥增加了6个树种林分土壤氮的有效性,同时增加树种的根尖直径和组织氮浓度、降低比根长,而组织密度的变化依赖于树种。施氮肥后根尖的中柱和导管特征普遍显著增加(P<0.05),而皮层厚度和皮层细胞特征变化不显著(P>0.05)。施氮肥后,除了根尖组织氮浓度与皮层厚度和皮层细胞层数间的正相关程度在种间增强外(不施肥处理:r分别为0.596和0.876;施氮肥处理:r分别为0.746和0.935),根尖其他解剖特征与表型特征在种间的关联均普遍减弱。对根尖解剖指标进行RDA分析,发现中柱直径和平均导管直径对于形态特征和组织氮浓度改变的贡献最大,分别可解释其变化的59.4%(施氮肥处理)~68.9%(不施肥处理)和54.8%(施氮肥处理)~67.0%(不施肥处理)。【结论】在树种间,根尖解剖结构与形态特征和组织氮浓度紧密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 解剖结构 形态特征 氮浓度 施氮肥 种间关联
下载PDF
藏马鸡消化系统的解剖
8
作者 赵晓玲 唐晓惠 巴平 《畜牧兽医杂志》 2008年第4期10-11,共2页
通过观察描述藏马鸡消化系统各器官的解剖学特点,并与松鸡、雉鸡等的消化器官进行比较。发现藏马鸡小肠占肠总长的90.6%,盲肠占总长的19%,松鸡科小肠占肠道总长的45%~49%,盲肠占肠道总长46%~49%,雉鸡小肠占肠道总长71%,盲肠占24%;从... 通过观察描述藏马鸡消化系统各器官的解剖学特点,并与松鸡、雉鸡等的消化器官进行比较。发现藏马鸡小肠占肠总长的90.6%,盲肠占总长的19%,松鸡科小肠占肠道总长的45%~49%,盲肠占肠道总长46%~49%,雉鸡小肠占肠道总长71%,盲肠占2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藏马鸡小肠占肠道总长的比例较长,但盲肠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马鸡 消化系统 解剖学特点
下载PDF
骨顶鸡消化系统的解剖
9
作者 赵晓玲 田发益 巴平 《畜牧兽医杂志》 2006年第5期20-21,共2页
通过观察描述骨项鸡消化系统各器官的解剖学特点,并与水禽、松鸡、雉鸡等的消化器官进行比较,发现与水禽相似,骨项鸡无嗉囊。骨顶鸡小肠占肠道总长的70%,盲肠占肠道总长的14%,松鸡科小肠占肠道总长的45%~49%,畜肠占肠道总长46%~4... 通过观察描述骨项鸡消化系统各器官的解剖学特点,并与水禽、松鸡、雉鸡等的消化器官进行比较,发现与水禽相似,骨项鸡无嗉囊。骨顶鸡小肠占肠道总长的70%,盲肠占肠道总长的14%,松鸡科小肠占肠道总长的45%~49%,畜肠占肠道总长46%~49%,雉鸡小肠占肠道总长71%,盲肠占2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骨项鸡小肠占肠道总长的比例居中,但盲肠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顶鸡 消化系统 解剖学特点
下载PDF
水稻基部伸长节间性状与茎秆机械强度的相关分析和QTL定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喜娟 姜树坤 +4 位作者 郑旭 徐正进 陈温福 马殿荣 徐海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3-228,共6页
分析水稻品种‘沈农265’和‘丽江新团黑谷’杂交的F2群体基部第二节间茎秆机械强度与该节间形态和茎秆解剖结构的相关性,并对基部第二节间机械强度和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的结果表明:机械强度与茎粗、茎壁面积、茎壁厚度、大小维管束数... 分析水稻品种‘沈农265’和‘丽江新团黑谷’杂交的F2群体基部第二节间茎秆机械强度与该节间形态和茎秆解剖结构的相关性,并对基部第二节间机械强度和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的结果表明:机械强度与茎粗、茎壁面积、茎壁厚度、大小维管束数目、大小维管束面积、大小维管束韧皮部面积、大小维管束木质部面积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节间长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而与茎秆扁平率的相关不显著。采用复合区间作图,从研究的14个目标性状中检测到18个QTL。控制基部第二节间的抗折力的QTL检测到4个,位于第4、7、9和10号染色体上,可解释遗传变异的12%~23%。在第4和第7染色体上的相同区间上还同时检测到了控制茎壁性状和维管束性状QTL,贡献率在12%~21%之间。说明这两个位点是控制基部第二节间机械强度的重要区域,也是茎壁性状、维管束性状与机械强度高度正相关的遗传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茎秆机械强度 抗倒伏 茎秆形态 茎秆解剖结构
原文传递
陕北沙地3种典型灌木根木质部解剖结构及水力特性 被引量:11
11
作者 艾绍水 李秧秧 +1 位作者 陈佳村 陈伟月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277-3284,共8页
比较了陕北沙地沙柳、柠条和沙棘3种典型灌木不同土壤深度(0-20和30-50 cm)根木质部解剖结构和水力特性.结果表明:沙柳具有较高的叶水势,根木质部导管平均最大直径(dmax)、平均最小直径(dmin)、平均导管面积(Alum)以及导管面... 比较了陕北沙地沙柳、柠条和沙棘3种典型灌木不同土壤深度(0-20和30-50 cm)根木质部解剖结构和水力特性.结果表明:沙柳具有较高的叶水势,根木质部导管平均最大直径(dmax)、平均最小直径(dmin)、平均导管面积(Alum)以及导管面积占木质部面积比例(Aves/Axyl)显著高于柠条和沙棘,根导管密度(VD)与沙棘相当但显著高于柠条;沙柳根的比导水率分别为柠条和沙棘的5.0和2.8倍;沙柳根栓塞脆弱性指数与柠条根相当,但显著高于沙棘根.表明沙柳属耗水型水分利用策略,而柠条和沙棘属节水型水分利用策略,且柠条更耐旱.3种灌木在2个土层深度的dmax、dmin和Alum无显著差异,但30-50 cm土层根VD和Aves/Axyl显著高于表层;30-50 cm土层根比导水率显著高于表层根,但脆弱性指数小于表层根,深层根具有高的水分传输效率和低的水力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灌木根 木质部解剖结构 水力特性
原文传递
鲁东丘陵同质生境中11个树种叶解剖学特性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旭 刘洪凯 +3 位作者 王强 邹红阳 朱启良 王延平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55-664,共10页
叶片是植物应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的器官,叶解剖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树木对特殊生境的适应能力.为阐明植物对干旱生境的适应特征,对鲁东丘陵石灰岩山地同质生境内11个树种叶片以及叶脉的解剖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树种均为异... 叶片是植物应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的器官,叶解剖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树木对特殊生境的适应能力.为阐明植物对干旱生境的适应特征,对鲁东丘陵石灰岩山地同质生境内11个树种叶片以及叶脉的解剖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树种均为异面型叶,该类型叶片在解剖结构上具有显著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区分.叶表皮厚度在不同树种之间无明显差异,但上表皮普遍较下表皮厚(上表皮平均厚度为34.66μm,下表皮平均厚度为17.87μm).分别按乔、灌、藤3种生活型进行统计,发现叶片上下表皮厚度在生活型之间差异并不显著.各树种叶片均具有较发达的栅栏组织,而海绵组织排列较为稀疏.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平均比值为2.42.在叶脉解剖结构中,各树种1级叶脉木质部厚度与韧皮部比值在1.43-5.30之间,且在树种间有显著差异,但该比值在乔、灌和藤3种生活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叶脉解剖性状与叶片解剖性状存在显著相关(P <0.01).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叶脉木质部厚度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树种对干旱生境的适应能力.本研究从叶解剖特性方面阐明了叶片对干旱生境的适应特征,可为未来干旱瘠薄山地植被修复树种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质生境 干旱山地 叶片解剖结构 树种选择
原文传递
油松地理种群针叶形态解剖与生理指标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新宇 孟景祥 +3 位作者 周先清 袁虎威 钮世辉 李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30,共12页
【目的】针叶作为松树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其不同地理种群的形态解剖特征与生理指标的关联尚待阐明,两者间联系可以为认识油松适应性变异提供新的视角。【方法】本研究在对来自油松全分布区不同生境的8个地理种群田间对比试验基础上,分... 【目的】针叶作为松树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其不同地理种群的形态解剖特征与生理指标的关联尚待阐明,两者间联系可以为认识油松适应性变异提供新的视角。【方法】本研究在对来自油松全分布区不同生境的8个地理种群田间对比试验基础上,分析了4年生苗木次生针叶形态解剖指标、蒸腾与光合生理指标变异及两类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针叶粗细、维管束、气孔和树脂道指标在地理群体间存在显著遗传变异;(2)各生理指标在地理种群间有极显著遗传差异;(3)针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与形态解剖指标均存在不同紧密程度的正相关;(4)种群的胞间CO2浓度与产地年降水和1月均温与年降水比值呈显著正相关,气孔限制值与年降水量和1月均温/年降水量成显著负相关;(5)种群针叶的气孔线数与经度成显著正相关,而树脂道数与经度显著负相关,但与海拔成显著正相关;树脂道面积和叶肉面积比值与经度和纬度成显著负相关。【结论】遗传相对稳定的针叶形态解剖指标差异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理种群间的光合生理差异,种群间存在针叶气孔量和调节能力随降水量及其维持力减低而提高趋势,树脂道数量及相对截面积随降水量降低而降低的适应性进化趋势。该发现为认识针叶形态解剖特性与光合生理指标关系,松种的适应性进化以及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种群 针叶形态解剖 光合生理 遗传变异 适应性 油松
下载PDF
水稻穗颈维管束特征及其与茎鞘同化物转运和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国辉 张国 崔克辉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9-341,共13页
本研究以来源于‘珍汕97’和‘明恢63’重组自交系群体的4个家系R46、R94、R118和R232为材料,在低氮和高氮处理下分析了水稻穗颈大、小维管束形态解剖特征及其与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转运和产量形... 本研究以来源于‘珍汕97’和‘明恢63’重组自交系群体的4个家系R46、R94、R118和R232为材料,在低氮和高氮处理下分析了水稻穗颈大、小维管束形态解剖特征及其与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转运和产量形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家系穗颈大、小维管束数量表现出基因型差异。增施氮肥分别增加了大、小维管束的数量、横截面积和韧皮部面积。大、小维管束的数量、总横截面积分别与茎鞘NSC转运、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显著正相关,小维管束的相关系数高于大维管束;小维管束韧皮部面积与茎鞘NSC转运显著正相关,而大维管束无显著相关性;小维管束与大小维管束的总数量比、总横截面积比、总韧皮部面积比、以及小维管束韧皮部面积与大小维管束总横截面积比分别与茎鞘NSC转运、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正相关,而大维管束表现为负相关。这些结果表明小维管束对茎鞘NSC转运和产量形成的作用比大维管束大,大、小维管束韧皮部在茎鞘NSC转运中的功能差异可能是主要原因。因此,选择穗颈维管束多且小维管束多的水稻品种或采用适当栽培管理改良维管束特征,尤其是增加小维管束数量和韧皮部面积有利于茎鞘NSC向籽粒转运和增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颈维管束 解剖性状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产量形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