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7例中药致过敏反应文献分析 被引量:55
1
作者 冯艳霜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2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对中药引起的过敏反应进行统计分析。方法:收集1999~2001年间国内主要医药期刊报道的中药过敏反应187例,从性别、年龄、发生时间、用药途径、临床表现加以分析,并统计出较易发生过敏反应的前5位药物。结果:中药过敏反应的发生与... 目的:对中药引起的过敏反应进行统计分析。方法:收集1999~2001年间国内主要医药期刊报道的中药过敏反应187例,从性别、年龄、发生时间、用药途径、临床表现加以分析,并统计出较易发生过敏反应的前5位药物。结果:中药过敏反应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无关,与用药途径有关,注射用药较易引发过敏反应(109例)。过敏反应发生时间最短为用药后3min,最长为停药后7d,多数发生在用药过程中(167例)。主要表现为皮肤反应(122例),其次为过敏性休克(26例),过敏性鼻炎 (7例),过敏性哮喘(6例),过敏性紫瘢(5例),药物热(17例)等。结论:中药不良反应中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应引起注意并及时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过敏反应 合理用药 统计分析
原文传递
4种中药注射剂皮肤过敏试验方法与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25
2
作者 翁维良 林洪生 +1 位作者 高蕊 陈长怀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2649-2652,共4页
黄芪多糖粉针剂皮下法皮肤过敏试验阳性率12.3%,清开灵粉针剂3.0%,清开灵注射液7.6%,双黄连注射液6.3%。青霉素过敏反应率为0.7%~10%。不同剂型(粉针与液剂),不同浓度等均可能会影响皮试阳性率。皮试阳性不用药。皮... 黄芪多糖粉针剂皮下法皮肤过敏试验阳性率12.3%,清开灵粉针剂3.0%,清开灵注射液7.6%,双黄连注射液6.3%。青霉素过敏反应率为0.7%~10%。不同剂型(粉针与液剂),不同浓度等均可能会影响皮试阳性率。皮试阳性不用药。皮试阴性用药,用药后仍有过敏反应发生。黄芪多糖粉针剂皮试阴性,用药后过敏反应发生率为2.1%。清开灵为0.4%(1/224),双黄连注射液为0.9%~2.6%。双黄连注射液在人群中的致敏率为8.6%(31/360包括皮试阳性数加过敏反应数)。清开灵粉针剂组致敏率为4.5%(6/132),清开灵注射液组致敏率9.1%(12/132)。黄芪多糖粉针剂组致敏率15.4%(62/402)。合计致敏率10.8%(111/1026)。青霉素皮下法试验阳性主要表现以皮丘为主,伴有周围红晕,而中药注射液皮肤以红晕为主,皮丘多不明显。皮试对减少黄芪多糖粉针剂、清开灵粉针剂、双黄连注射液用药后过敏反应有一定意义。可作为临床减少不良反应的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黄芪多糖 清开灵 双黄连 过敏反应 皮内试验
下载PDF
1071例利巴韦林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郭洁茹 张锦文 赵丽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45-249,共5页
目的:分析利巴韦林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6年6月~2018年6月湖北省药品(医疗器械) ADR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收集的1 071例利巴韦林ADR/ADE报告的患者人口学特... 目的:分析利巴韦林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6年6月~2018年6月湖北省药品(医疗器械) ADR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收集的1 071例利巴韦林ADR/ADE报告的患者人口学特征、用药原因、联合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受累系统/器官分布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利巴韦林引起的ADR/ADE涉及7种剂型,注射液占比最多(84. 12%); ADR/ADE在各年龄组段均有分布,男性略多于女性;所致ADR/AD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主要为皮疹和过敏样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和血液系统损害。结论:利巴韦林致ADR/ADE个体差异大,临床用药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尽量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以减少ADR/AD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巴韦林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过敏样反应 安全用药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海产品中8种生物胺 被引量:20
4
作者 田鑫 刘红 +3 位作者 李传勇 张凌晶 曹敏杰 刘光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1171-1178,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可同时快速测定海产品中8种生物胺的丹磺酰氯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样品经5%三氯乙酸提取,丹磺酰氯柱前衍生后,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以甲醇和水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 目的建立一种可同时快速测定海产品中8种生物胺的丹磺酰氯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样品经5%三氯乙酸提取,丹磺酰氯柱前衍生后,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以甲醇和水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为1.5 m L/min,采用UV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54 nm,对8种生物胺进行分离分析。结果结果显示,色胺、2-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亚精胺和精胺在15 min内得到有效分离,在1~100 mg/L范围内线性系数r^2﹥0.999,8种生物胺测定方法的检出限范围为0.02~0.17 mg/L,定量限范围为0.067~0.57 mg/L,且重复性良好,向秋刀鱼中分别添加生物胺标准品20.0、50.0、100.0 mg/L 3个含量水平,8种生物胺平均回收率介于79%~11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84%~12.57%。采用该方法测定了秋刀鱼等5类海产品中8种生物胺的含量,结果显示生物胺总含量在23~208 mg/kg之间。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和准确度符合要求,适用于海产品中多种生物胺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生物胺 海产品 秋刀鱼 过敏反应
下载PDF
中药注射剂主要不良反应类型及救治方法探讨 被引量:17
5
作者 唐志芳 梅全喜 +4 位作者 杨光义 李晓桐 曾聪彦 李淑女 杨洋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年第8期1013-1016,1020,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主要不良反应类型及应对策略。方法:通过检索10个常用中药注射剂近10年的不良反应报道,归纳其不良反应类型与急救措施。结果:10个常用中药注射剂在近10年内不良反应报道共101例,其中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有67例...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主要不良反应类型及应对策略。方法:通过检索10个常用中药注射剂近10年的不良反应报道,归纳其不良反应类型与急救措施。结果:10个常用中药注射剂在近10年内不良反应报道共101例,其中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有67例,占总不良反应的66.63%;其中,严重的过敏性休克有40例,占过敏反应的59.70%。在40例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病例中,应用糖皮质激素31例,占77.50%;首选肾上腺素进行抢救27例,占67.50%;选用其他药物进行抢救13例,占32.50%。30例应用肾上腺素的患者中,采用皮下注射20例,使用剂量不当6例。结论:中药注射剂主要不良反应类型为过敏反应,其中以严重的过敏反应居多;临床对于急性严重过敏反应的救治不够规范,应对尽早制定、发布规范的急性严重过敏反应救治指南,同时应加强临床医师对中药注射剂的规范使用和对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断与救治的系统培训,规避使用和救治误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 救治措施 急性严重过敏反应救治指南
下载PDF
痰热清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汪洋清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2期130-131,共2页
目的了解痰热清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2009年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制剂诱发的不良反应共41例,涉及18种中药制剂,其中痰热清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为8例。不良反应主要表... 目的了解痰热清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2009年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制剂诱发的不良反应共41例,涉及18种中药制剂,其中痰热清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为8例。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皮肤及附件损害等。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不是很多,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密切观察,以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注射液 药物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下载PDF
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鲁岚 马淑红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6期774-776,共3页
目的探讨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输血患者9 264例,分析其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输血类型、临床特点、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次研究的9 264例输血患者中,出现输血反应49例,发生率为0.529%,其中无溶血反应.过敏反... 目的探讨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输血患者9 264例,分析其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输血类型、临床特点、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次研究的9 264例输血患者中,出现输血反应49例,发生率为0.529%,其中无溶血反应.过敏反应发生例数为37例,占总输血患者的75.51%,发热反应12例.对血浆、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冷沉淀这4种常见的血液成分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小板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浆、红细胞悬液、冷沉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18岁的未成年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18岁的成年组,有输血史、过敏史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输血史、过敏史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血液病区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液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白细胞滤器输注红细胞的患者中发热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对于输注血小板、有输血史或过敏史、未成年或血液病区的患者应更加警惕输血不良反应,可积极采用滤除白细胞过滤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2021~2022年276例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姗姗 荆亚楠 +4 位作者 侯晓燕 薛亚飞 张媛媛 黄霞 王敏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分析本院临床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我院提供科学、安全的输血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输血管理系统统计本院2021年1月~2022年9月进行输血治疗的总人次,收集此时间段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例数及类别,分析受血者... 目的分析本院临床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我院提供科学、安全的输血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输血管理系统统计本院2021年1月~2022年9月进行输血治疗的总人次,收集此时间段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例数及类别,分析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与年龄、性别、输血史、输注的血液成分、疾病类型等的关系。结果期间接受输血治疗92377人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76例,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0.30%,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0.70%),其次为新鲜冰冻血浆和悬浮红细胞(0.50%和0.31%)。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0.11%、0.05%和0.004%,过敏反应分别为0.06%(红细胞)、0.64%(血小板)和0.16%(血浆)。悬浮红细胞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0.23%)高于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0.04%),过敏反应发生率无差别(0.06%和0.07%);新鲜冰冻血浆(0.50%)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血浆制品;浓缩血小板(1.09%)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采血小板(0.65%)。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科室为血液内科,其次为肾移植科。不同年龄、有无输血史、输注不同血液成分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输注的血液成分以及患者本身因素有关,临床输血时应综合多因素,选择合适的血液品种,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医院应完善输血不良反应上报体系,加强医护人员输血相关知识培训,增强输血不良反应上报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输血 输血不良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下载PDF
碘造影剂外部加温与CT增强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关系 被引量:16
9
作者 许小曼 屈静林 《中国临床护理》 2013年第4期290-292,共3页
目的探讨碘造影剂加温与CT增强时外渗和过敏样反应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198例CT增强扫描受检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78例和对照组1120例。实验组在进行CT增强扫描前30min将碘造影剂加热至37℃再进行静脉注射,对照组不加热,直接进行静脉... 目的探讨碘造影剂加温与CT增强时外渗和过敏样反应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198例CT增强扫描受检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78例和对照组1120例。实验组在进行CT增强扫描前30min将碘造影剂加热至37℃再进行静脉注射,对照组不加热,直接进行静脉注射。结果注射碘海醇300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外渗和过敏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注射碘海醇350时,实验组外渗和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将碘海醇300外部加热至37℃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影响,但碘海醇350能明显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温 外渗 过敏反应 碘海醇
下载PDF
非离子型CT对比剂体外加温到37℃后使用对过敏反应发生率和外渗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盛伟华 詹松华 +2 位作者 宋黎涛 黄松 蔡榆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0-463,共4页
目的:探讨非离子型CT对比剂体外加温到37℃后使用对对比剂过敏反应发生率和外渗率的影响.方法:选取3442例接受CT增强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加温组(n=1734)和对照组(n=1708).加温组在CT增强检查前将非离子型CT对比剂加温到37℃再进... 目的:探讨非离子型CT对比剂体外加温到37℃后使用对对比剂过敏反应发生率和外渗率的影响.方法:选取3442例接受CT增强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加温组(n=1734)和对照组(n=1708).加温组在CT增强检查前将非离子型CT对比剂加温到37℃再进行静脉注射,对照组为常温状态(18~20℃)下直接进行静脉注射.结果:注射非离子型CT对比剂(碘比醇300)后,加温组过敏反应发生率(0.61%)和外渗率(0.57%)与对照组过敏反应发生率(0.44%)和外渗率(0.48%)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注射非离子型CT对比剂(碘比醇350)后,加热组的过敏反应发生率(0.81%)和外渗率(0.32%)明显较对照组(2.46%和1.59%)低(P<0.05).结论:使用非离子型CT对比剂(碘比醇300)体外加温到37℃对过敏反应发生率和外渗率无影响,但用非离子型CT对比剂(碘比醇350)造影时体外加温到37℃能降低过敏反应和外渗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型CT对比剂 加温 过敏反应 外渗
下载PDF
132例输血不良反应病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燕如 唐浩熙 +7 位作者 刘红伟 甘文略 谢一鸣 张捷 叶韵婕 罗佩芳 何浪宇 陈祖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3期1840-1843,共4页
目的分析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探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选取2016-2018年清远市人民医院输血患者共26698例(48723袋),其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32例,分析其临床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近3年全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目的分析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探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选取2016-2018年清远市人民医院输血患者共26698例(48723袋),其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32例,分析其临床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近3年全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9%(132/26698),发热反应发生率最高,共83例(0.31%),其次是过敏反应47例(0.18%)。在各种血液成分中,输注手工浓缩血小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5.99%),其次是单采血小板(1.27%)及悬浮红细胞(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BO血型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液成分、性别、年龄、有无输血史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不良反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输注不同血液成分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女性患者、成年人、有输血史者更容易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医务人员应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加强输血知识培训,提高输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发热 过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碘造影剂过敏反应综述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宏 王秋林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798-802,共5页
碘造影剂(ICM)广泛应用于血管造影、影像诊断等领域,注射ICM通常是安全的,但也可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本文将从流行病学、分类、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发病机制、预防等方面综述碘造影剂过敏反应进展情况。临床上发生所谓的ICM过敏反应... 碘造影剂(ICM)广泛应用于血管造影、影像诊断等领域,注射ICM通常是安全的,但也可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本文将从流行病学、分类、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发病机制、预防等方面综述碘造影剂过敏反应进展情况。临床上发生所谓的ICM过敏反应实际上绝大多数属于类过敏反应,真正的过敏反应很少见。过敏反应可以分为4型,以Ig E介导的I型过敏反应最常见,IV型过敏反应即延迟反应通常被认为是T细胞介导的,但其机制尚不十分确切。防治措施:(1)尽量应用非离子型ICM;(2)对中、重度过敏反应者需行对症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造影剂 过敏反应 发病机制 预防
下载PDF
清开灵冻干粉针剂药物过敏试验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高蕊 翁维良 张燕萍 《中国药物警戒》 2005年第3期141-143,共3页
清开灵冻干粉针剂是清开灵水针注射剂改变剂型而来,临床应用中发现有过敏反应。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在清开灵冻干粉针剂Ⅰ、Ⅱ期临床试验中对受试者采用了皮内过敏试验法,Ⅱ期临床对照组用清开灵注射液(水针)。结果显... 清开灵冻干粉针剂是清开灵水针注射剂改变剂型而来,临床应用中发现有过敏反应。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在清开灵冻干粉针剂Ⅰ、Ⅱ期临床试验中对受试者采用了皮内过敏试验法,Ⅱ期临床对照组用清开灵注射液(水针)。结果显示I期临床试验健康受试者38例中,出现皮试阳性2例,皮试阳性率为5.26%。II期临床试验中,粉针组132例,皮试阳性4例,皮试阳性率3.03%。水针组132例,皮试阳性10例,皮试阳性率7.58%。两者比较P=0.08。皮试阴性者参加临床试验,但两组仍有1例发生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43%。表明过敏试验对减少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冻干粉针剂 清开灵注射液 过敏反应 皮试
下载PDF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机理及其防治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绍光 《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3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对青霉素多种过敏反应的机理及其治疗对策作一综述。方法对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机理及其防治方法加以分析。结果展现青霉素若干种过敏反应的发生机理及治疗预防对策的最近成果。结论根据青霉素若干种过敏反应的发生机理,采取有效的防... 目的对青霉素多种过敏反应的机理及其治疗对策作一综述。方法对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机理及其防治方法加以分析。结果展现青霉素若干种过敏反应的发生机理及治疗预防对策的最近成果。结论根据青霉素若干种过敏反应的发生机理,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对避免过敏反应的严重后果,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 过敏反应 机理 防治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不良反应临床前相关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易艳 李春英 +7 位作者 赵雍 潘辰 刘素彦 王连嵋 张宇实 韩佳寅 田婧卓 梁爱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789-2795,共7页
该研究首先通过选择不同批号的醒脑静注射液产品进行小鼠类过敏试验,结果在给予临床6.6倍剂量注射液后,临床具有不良反应报告的相应批号注射液可诱发小鼠发生轻微类过敏反应,其余批号则无,初步认为该小鼠模型可以很好地提示醒脑静注射... 该研究首先通过选择不同批号的醒脑静注射液产品进行小鼠类过敏试验,结果在给予临床6.6倍剂量注射液后,临床具有不良反应报告的相应批号注射液可诱发小鼠发生轻微类过敏反应,其余批号则无,初步认为该小鼠模型可以很好地提示醒脑静注射液临床上使用的类过敏风险。另外通过改变部分工艺,制作出高浓度的醒脑静注射液并进行小鼠类过敏试验和豚鼠主动全身过敏试验,结果豚鼠未见明显Ⅰ型过敏样反应发生,而小鼠在给予临床6.6倍剂量注射液后发生轻微类过敏反应,故认为对于敏感或特异质人群(代谢异常),可能会造成醒脑静注射液进入体内后其中某些化学组分浓度增加,从而会导致其诱发类过敏反应的风险加大。而由于检测模型的限制,目前暂不能排除醒脑静注射液诱发过敏反应的风险。最后,该研究又通过加大醒脑静注射液中冰片和辅料聚山梨酯(吐温)和(或)氯化钠的含量并再进行类过敏检测,结果表明上述3种成分混合后可能会产生新的微量致敏物质并诱发类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过敏反应 类过敏反应 致敏物质
原文传递
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及其致敏物质筛选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易艳 李春英 +7 位作者 张宇实 赵雍 王连嵋 潘辰 刘素彦 田婧卓 韩佳寅 梁爱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3198-3205,共8页
该研究通过豚鼠主动全身过敏试验和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及小鼠类过敏试验初步判定舒血宁注射液(Shuxuening injection,SXNI)的"过敏反应"可能不一定是Ig E介导的真正的过敏反应,而是以类过敏反应为主,并进一步证明SXNI的类... 该研究通过豚鼠主动全身过敏试验和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及小鼠类过敏试验初步判定舒血宁注射液(Shuxuening injection,SXNI)的"过敏反应"可能不一定是Ig E介导的真正的过敏反应,而是以类过敏反应为主,并进一步证明SXNI的类过敏反应有一定的批间差异和剂量依赖性,建议建立SXNI类过敏反应检测法,对每批生产的产品进行类过敏反应检测,及时发现并控制产品风险,另外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剂量浓度。接着又对舒血宁注射液中的主要单体成分及银杏提取物的不同流分进行了小鼠类过敏反应检测,结果证明舒血宁注射液中致敏物质可能主要存在于主要含黄酮醇苷的YXY-3流分中,最后对YXY-3进行了进一步化学分离得到4个化学组分,小鼠类过敏试验证明其中YXY-3-1和YXY-3-2是舒血宁注射液中的主要致敏成分,但其具体化学成分还有待后续试验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血宁注射液 过敏反应 类过敏反应 致敏物质
原文传递
奈达铂或顺铂过敏反应的特点及护理 被引量:9
17
作者 萧燕华 邓惠珍 吴丽萍 《现代临床护理》 2018年第11期44-49,共6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使用奈达铂或顺铂化疗过敏反应的特点及护理要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护理经验。方法 2013年3月至2017年11月了解本科室560例采用奈达铂或顺铂诱导化疗或同期化疗的鼻咽癌患者发生过敏反应情况及特点,并总结护理经验...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使用奈达铂或顺铂化疗过敏反应的特点及护理要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护理经验。方法 2013年3月至2017年11月了解本科室560例采用奈达铂或顺铂诱导化疗或同期化疗的鼻咽癌患者发生过敏反应情况及特点,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13例患者出现Ⅰ~Ⅳ度过敏反应,发生率为2.32%,其中Ⅰ度过敏反应4例(占30.77%),Ⅱ度过敏反应4例(占30.77%),Ⅲ度过敏反应2例(占15.38%),Ⅳ度过敏反应3例(占23.08%);在注射药物后5~10min内出现过敏反应6例,10~30min内出现过敏反应6例,30min后出现过敏反应1例;4例是第2次使用药物发生过敏反应,7例是第3次使用药物发生过敏反应,2例是第4次使用药物发生过敏反应;2例为顺铂+5-FU诱导化疗时发生过敏反应,4例为顺铂同时期化疗时发生过敏反应,2例为奈达铂+5-FU诱导化疗时发生过敏反应,5例为奈达铂同时期化疗时发生过敏反应。在使用抗过敏药物后,2例患者继续使用奈达铂或顺铂化疗,4例患者更换其他铂类药物继续化疗,7例停止化疗。结论奈达铂或顺铂过敏可出现在非首次用药患者,输注过程中的任何时间段均可发生,同期放化疗患者过敏风险比诱导化疗的患者高,由于药物过敏反应缺乏预见性和未知性,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护理管理上要建立完善的预见性防范措施及护理流程,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达铂 顺铂 化疗 过敏反应 护理
下载PDF
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苏圆 刘贤铭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年第1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医药期刊中有关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文献报道,从患者年龄与性别、化疗方案、过敏反应程度、过敏反应发生时间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医药期刊中有关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文献报道,从患者年龄与性别、化疗方案、过敏反应程度、过敏反应发生时间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相关文献20篇,涉及病例55例。50例(占90.91%)患者在用药30 min内出现过敏症状;发生过敏反应的中位周期为第5周期,中位累积剂量为540 mg/m2;多数为Ⅱ度过敏反应(32例,占58.1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9例次,占总计104例次的27.88%)、呼吸系统损害(28例次,占总计104例次的26.92%)最为常见。结论: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可发生于化疗的任一周期,故临床应用奥沙利铂时应加强监测,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过敏反应 文献分析
下载PDF
41例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詹云丽 杨小瑶 罗东丽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602-604,共3页
目的:分析41例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ADR)病例,探讨ADR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提取惠州市2013年1月~2014年9月药品不良反应网络管理平台中41例热毒宁注射液ADR病例报告,分别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ADR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 目的:分析41例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ADR)病例,探讨ADR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提取惠州市2013年1月~2014年9月药品不良反应网络管理平台中41例热毒宁注射液ADR病例报告,分别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ADR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并作分析。结果:41份ADR报告中,不良反应集中在儿童组,以变态反应居多,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3.8%);78.1%的ADR发生在用药30 min内;82.9%的关联性评价结果为很可能;均为单独用药后发生的ADR。结论:医务人员应该重视热毒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加强临床使用过程的主动监测,分析ADR的发生特点,尽量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宁注射液 药品不良反应 变态反应
下载PDF
抗过敏功能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范金波 陈历水 冯叙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61-365,共5页
简要介绍了过敏反应的成因,抗过敏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重点对近年来功能性多糖、植物活性成分和益生菌等各类功能活性成分的抗过敏作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过敏反应 抗过敏作用 功能性多糖 植物活性成分 益生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