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4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机械化、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孰因孰果? 被引量:190
1
作者 李谷成 李烨阳 周晓时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2-127,共16页
农业机械化和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机制及其因果关系一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200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对三者之间的作用逻辑和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机械化与劳动力转移... 农业机械化和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机制及其因果关系一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200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对三者之间的作用逻辑和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机械化与劳动力转移均可显著地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其中,机械化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农业收入增长,也可以通过劳动力转移"部分地"间接作用于非农收入增长;劳动力转移则直接作用于非农收入增长。本文认为,农业机械化和劳动力转移是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两大抓手,不可偏废;但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和节奏,不可颠倒前后因果次序,否则可能发生对农业比较优势的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劳动力转移 农民收入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 被引量:75
2
作者 李燕凌 汤庆熹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1-645,共5页
本文从阶段论、状态论、过程论的视角,阐释了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农业土地和劳动生产率、农业资源利用率、农产品商品率、农业集约化程度等指标,分析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基本现状,以及走有中国特色农业现... 本文从阶段论、状态论、过程论的视角,阐释了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农业土地和劳动生产率、农业资源利用率、农产品商品率、农业集约化程度等指标,分析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基本现状,以及走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从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条件、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公共财政投入,提出了发展有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基本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农业土地 劳动生产率 农业资源利用率 农产品商品率 农业集约化 现代科学技术
下载PDF
劳动力析出对生态脆弱区耕地撂荒的影响 被引量:71
3
作者 田玉军 李秀彬 +1 位作者 马国霞 郝海广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9,共6页
研究目的: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研究农业劳动力析出对生态脆弱区耕地撂荒的影响。研究方法: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撂荒耕地面积与劳动力外出数量、时间及农户所拥有的耕地总面积呈正相关;耕地中的坡耕地和旱地首先被撂荒。... 研究目的: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研究农业劳动力析出对生态脆弱区耕地撂荒的影响。研究方法: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撂荒耕地面积与劳动力外出数量、时间及农户所拥有的耕地总面积呈正相关;耕地中的坡耕地和旱地首先被撂荒。研究结论:劳动力析出会促使农户撂荒部分质量差的耕地;这种撂荒行为有助于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业劳动力 城乡流动 耕地撂荒 宁夏南部山区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基于耕地地形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5
4
作者 王善高 田旭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26,共12页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识别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然后采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农户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地形下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与要素投入的影响,并用江苏、浙江两省的市级宏观数据进行...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识别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然后采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农户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地形下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与要素投入的影响,并用江苏、浙江两省的市级宏观数据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形上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而言,在平原地区,由于耕地适宜机械耕作,老年农户家庭会增加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而在丘陵山区,由于农业机械难以替代劳动力,老年农户家庭会增加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随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平原地区和丘陵山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机械替代劳动力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老龄化 农业生产 种植结构 农业机械
原文传递
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 被引量:51
5
作者 白人朴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79-182,共4页
对新阶段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 ,提出农民增收的根本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的观点 ,并提出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要用科学发展观加以指导 ,要抓好 5个结合 ,即推进农... 对新阶段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 ,提出农民增收的根本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的观点 ,并提出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要用科学发展观加以指导 ,要抓好 5个结合 ,即推进农业机械化与产业结构调整、与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结合 ,加强政府的支持和调控力度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民收入 中国 产业结构调整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村城镇化
下载PDF
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研究综述 被引量:56
6
作者 石晓平 郎海如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6-84,共9页
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农业经济学领域的关注,在中国关注该问题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本文通过综述和比较国内外关于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关系的研究进展发现,由于学者对农地规模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且在研究... 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农业经济学领域的关注,在中国关注该问题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本文通过综述和比较国内外关于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关系的研究进展发现,由于学者对农地规模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且在研究中选取了不同的指标衡量农业生产率,得到的研究结论不一致。此外,还发现已有研究往往从要素市场不完善、遗漏变量问题等角度对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之间的经典的"反向关系"进行解释,但对于两者之间呈现的其他关系,学者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上述结论的解释意味着目前中国推行规模经营仍然需要考虑地区条件、市场发育特征等条件的差异而适度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分析农村要素市场完善程度与开展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关系等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经营规模 农业生产率 土地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 文献综述农地经营规模 农业生产率 土地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农业机械与农业劳动力投入对粮食产出的影响及其替代弹性 被引量:53
7
作者 黄玛兰 李晓云 游良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45,共9页
利用1978-2015年13个粮食主产区的省域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分析了中国农业劳动力与机械利用变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在测算出机械与劳动力替代弹性的基础上分析弹性变化的原因,论证农业机械对劳动投入与粮食生产的影响。研... 利用1978-2015年13个粮食主产区的省域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分析了中国农业劳动力与机械利用变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在测算出机械与劳动力替代弹性的基础上分析弹性变化的原因,论证农业机械对劳动投入与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与农业机械均对粮食产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两者对粮食产出的边际影响不显著。农业机械与劳动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农机具购置补贴不仅使农业机械对劳动的替代作用变强,而且显著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1978-2015年农业机械与劳动力的替代弹性呈现出四个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并与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性特征相一致。但粮食主产区域内农业机械与劳动力的替代弹性变化存在显著差异性。为适应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主产区应采取差异化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将农业机械化支持政策偏向农机具购置补贴与农业机械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农业机械化率 替代弹性 粮食产量 超越对数生产函数 粮食主产区
下载PDF
城镇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异质性与空间效应 被引量:50
8
作者 武宵旭 葛鹏飞 徐璋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9-156,共8页
农业过剩劳动力的城镇化流动有助于改善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进而推动农业发展质量,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本文基于SBM-DDF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在测算农业过剩劳动力的基础上,从常住城镇化和就业城镇化... 农业过剩劳动力的城镇化流动有助于改善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进而推动农业发展质量,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本文基于SBM-DDF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在测算农业过剩劳动力的基础上,从常住城镇化和就业城镇化视角分别考察了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性影响。研究发现:①地区间的农业劳动力要素过剩表现出较大差异。具体,中部地区的农业过剩劳动力高于东部和西部,粮食主产区的过剩量高于主销区和平衡区。②整体上,常住城镇化和就业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均表现出促进作用。分地区显示,常住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对西部地区最为明显,其次为东部和西部;就不同粮食功能区而言,其对粮食平衡区的促进作用最大,然后是主销区和主产区。③区分不同产业就业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相比于第二产业就业城镇化,第三产业就业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大;进一步地,第二、三产业就业城镇化对东部和主销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不显著,对其余区域均有着显著地正向影响。④空间分析表明,就业城镇化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但常住城镇化则不存在;实现"就业"和"身份"的双重改变,是实现农业过剩劳动力持久"转身"的决定因素。政策启示在于,本地城镇化是解决农业过剩劳动力的首选;关注包容性社会政策设计,积极引导农业过剩劳动力城镇服务业就业,不失为改善现阶段城乡社会鸿沟,强化非农"转身"稳定性,实现乡村振兴计划的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劳动力转移 空间效应 异质性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比较 被引量:46
9
作者 卢秉福 韩卫平 朱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46-49,共4页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是反映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分析、衡量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目前普遍使用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是根据种植业中的"耕、种、收"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程度加权平均得到的;在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基...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是反映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分析、衡量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目前普遍使用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是根据种植业中的"耕、种、收"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程度加权平均得到的;在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基础上,将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例纳入评价范围,对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进行修正,可得到农业机械化水平;而根据农业机械作业费用占农业劳动力、畜力和机械作业总费用的比例可得到农业机械化指数。对比分析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指数可以发现,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由于仅考虑了种植业中的"耕、种、收"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程度,没有反映农业机械对农业劳动力的替代作用,不能准确反映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更适于评价农业机械作业情况。而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指数既包含农业机械作业情况,也包含了农业机械对农业劳动力的替代作用,因此,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真实情况。但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在现行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基础上修正而得到的,可操作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机械化 费用 农业机械化 发展水平 农业劳动力 农业机械化指数
下载PDF
中国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变化的格局及其耦合关系 被引量:44
10
作者 戈大专 龙花楼 +1 位作者 张英男 屠爽爽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3-1077,共15页
本文构建了中国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数量变化的耦合关系模式,初步探讨了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比重变化的耦合过程。利用全国1991年、2000年和2010年3期分县截面数据,分别建立了粮劳弹性系数和农业劳动力转移效应系数用以分析中国... 本文构建了中国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数量变化的耦合关系模式,初步探讨了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比重变化的耦合过程。利用全国1991年、2000年和2010年3期分县截面数据,分别建立了粮劳弹性系数和农业劳动力转移效应系数用以分析中国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变化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1)中国农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数量变化的耦合关系呈现多样化并存的格局,1991-2010年中国县域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而粮食产量增加、农业劳动力数量增加而粮食产量也增加和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的同时粮食产量也减少的县域数量占县域总数的比重分别为48.85%、29.11%和19.74%;3种耦合类型分别集中于传统农区、西部欠发达牧区和农牧交错区、东南沿海农业快速转型区。(2)中国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比重的耦合曲线呈现阶梯式波动变化,且二者耦合关系的离散趋势不断加强。(3)粮劳弹性系数和农业劳动力转移效应系数的变化表明农业劳动力变化在促进粮食增产中的作用在不断下降。(4)"胡焕庸线"是中国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变化耦合特征的重要分界线,塑造了二者耦合格局的主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农业劳动力 粮劳弹性系数 农业劳动力转移效应系数 胡焕庸线 耦合关系
原文传递
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机械化进程 被引量:44
11
作者 周晓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57,共9页
基于诱致性技术进步理论,实证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进程有显著促进作用,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每下降1%可以促使农机总动力增长1.85%;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同... 基于诱致性技术进步理论,实证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进程有显著促进作用,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每下降1%可以促使农机总动力增长1.85%;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样对农业机械化有显著促进作用,农户工资性收入和农户农机投入每增加1%,农机总动力将分别增加0.32%、0.18%;考虑南北方种植结构、地形差异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同样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劳动力转移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的环境效应——来自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证据 被引量:43
12
作者 田晓晖 李薇 李戎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5-109,共15页
本文基于中国县级农业生产数据以及卫星遥感数据,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视角,依托该政策推广的准自然实验特征,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污染性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回答了农业机械化如... 本文基于中国县级农业生产数据以及卫星遥感数据,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视角,依托该政策推广的准自然实验特征,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污染性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回答了农业机械化如何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研究发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显著提高了试点县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政策对不同污染性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且具有一定滞后性。具体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显著减少了当年及下一年的地膜使用量,增加了下一年的秸秆焚烧火点数目,但对化肥施用量和农药使用量的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通过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占比以及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改变了农户使用污染性投入要素和处理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方式,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生产行为 种植结构 劳动力流动 双重差分模型
原文传递
直埋热力管道型式试验规范标准的讨论 被引量:38
13
作者 赵亮 穆月英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72,共14页
介绍了国内直埋热力管道型式试验规范标准发展情况,结合工作实践,通过对TSGD7002—2006《压力管道元件型式试验规则》和CJ/T 200—2004《城镇供热预制直埋蒸汽保温管技术条件》等标准规范进行讨论,对沙箱试验、保温性能试验、产品覆盖... 介绍了国内直埋热力管道型式试验规范标准发展情况,结合工作实践,通过对TSGD7002—2006《压力管道元件型式试验规则》和CJ/T 200—2004《城镇供热预制直埋蒸汽保温管技术条件》等标准规范进行讨论,对沙箱试验、保温性能试验、产品覆盖范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埋热力管道 型式试验 标准 规范 讨论
原文传递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5
14
作者 乔志霞 霍学喜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73,共13页
通过构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要素投入—土地利用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从个体维度、家庭维度实证分析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中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决策者年龄增加,倾向于依靠自我剥削机制增加自用工投入,... 通过构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要素投入—土地利用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从个体维度、家庭维度实证分析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中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决策者年龄增加,倾向于依靠自我剥削机制增加自用工投入,家庭老龄化程度负向影响自用工投入、资金投入,对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消极影响;增加劳动、雇工、资金投入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但土地净生产率更依赖于农户自有生产要素。决策者受教育程度、农业机械固定资产原值、苹果收入占比、土地流入、细碎化程度、有效灌溉面积占比、是否获得政府补贴正向影响土地利用效率,决策者年医疗费用、家庭土地规模、自然灾害、村里是否有技术员负向影响土地利用效率。据此,应通过引导土地合理流转、关注农民健康与收益分配化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消极影响,通过向农民投资、强化补贴与灾害预警增强农户的土地利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老龄化 土地利用效率 要素投入 劳动供给约束 土地流转
下载PDF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33
15
作者 殷海善 石莎 秦作霞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9期1003-1005,共3页
劳动力成本上升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在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村人口迁移的背景下,农业有效劳动力供给已经大幅度减少。在农业、非农业劳动力统一市场的背景下,劳动力价格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成... 劳动力成本上升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在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村人口迁移的背景下,农业有效劳动力供给已经大幅度减少。在农业、非农业劳动力统一市场的背景下,劳动力价格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成本。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产品价格、农业产业结构、土地利用、农业生产方式有重大影响,并针对农业劳动力成本提高提出了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上升 农业劳动力 农业生产
下载PDF
农业补贴对农户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分析——来自湖北农村的实证 被引量:30
16
作者 吴海涛 霍增辉 臧凯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25-31,共7页
从理论上推论了农业补贴对农户耕地利用行为、资本投入行为和劳动力配置行为的影响,然后利用2006-2010年湖北省农村住户调查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农业补贴对农户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对农... 从理论上推论了农业补贴对农户耕地利用行为、资本投入行为和劳动力配置行为的影响,然后利用2006-2010年湖北省农村住户调查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农业补贴对农户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对农户粮食作物生产均产生了显著地正向激励作用,粮食播种面积的扩大增加了农户生产资料和生产性服务的支出;然而,这3种补贴方式对农户生产激励的效果存在区别,生产性补贴的效果要大于收入性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对农户农作物播种和粮食播种面积几乎没有影响;由于大型农机具服务的供给增加,导致了农户生产性服务支出的增加。为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户的生产性补贴力度,并设计出农业生产性服务补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补贴 耕地利用 资本投入 劳动力配置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贡献率理论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程智强 贾栓祥 洪仁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5-67,共3页
机械化对农业产出增长的贡献不仅包含农业机械投入量增减对产出的影响 ,而且应包括农业机械生产率提高的作用 ,贡献率大小可用农业机械产出弹性在规模弹性中的比值衡量 ;机械化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大小决定于它对农业产出增长的... 机械化对农业产出增长的贡献不仅包含农业机械投入量增减对产出的影响 ,而且应包括农业机械生产率提高的作用 ,贡献率大小可用农业机械产出弹性在规模弹性中的比值衡量 ;机械化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大小决定于它对农业产出增长的贡献大小和对农业劳动力的替代作用 ;农业机械化在某一时期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与由它产生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成正比 ,与非农产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成正比 ,与初期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劳动生产率 贡献率 农村经济
下载PDF
我国农业劳动力数量和劳动生产率估算 被引量:26
18
作者 孔祥智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47,共10页
在农户分类的基础上构建了研究农业劳动力就业的理论框架,假设300天为农业劳动力标准工作时间,估算了2016年度农业劳动力就业数量为13 032万人,据此计算了2016年单位农业劳动力贡献的农业增加值为7476.5美元,比世界银行数据多40.4%,说... 在农户分类的基础上构建了研究农业劳动力就业的理论框架,假设300天为农业劳动力标准工作时间,估算了2016年度农业劳动力就业数量为13 032万人,据此计算了2016年单位农业劳动力贡献的农业增加值为7476.5美元,比世界银行数据多40.4%,说明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很大程度上被低估了。运用相同的方法,计算了2003~2016年各年度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提出了若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劳动生产率 农业用工
下载PDF
农业机械应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基于CLDS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陈江华 陈艳 罗明忠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6-336,共11页
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农业机械应用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应用对非农就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应用水平越高,农户家庭劳动力从事非农就业的可能性越大,非农就... 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农业机械应用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应用对非农就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应用水平越高,农户家庭劳动力从事非农就业的可能性越大,非农就业人数比例越高,不考虑内生性问题将低估农业机械应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显示,农业机械应用通过减少单位土地农业劳动力投入与改善农户健康状况来促进农户家庭劳动力非农转移。此外,户主年龄对农户家庭劳动力非农转移有倒“U”型影响;户主文化程度为高中、大专、本科以及户主健康状况和村庄交通状况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劳均耕地面积与是否获得农业补贴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政府部门应多措并举强化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高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以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劳动力转移 劳动分工 农户健康
下载PDF
乡村人口迁出对生态脆弱地区植被覆被的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李仕冀 李秀彬 谈明洪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22-1631,共10页
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改善和治理一直是各级政府部门和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过去10余年,中国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生态脆弱地区乡村劳动力大量迁出。那么劳动力人口迁出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脆弱地区植被覆被状况的变化呢?本研究利用... 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改善和治理一直是各级政府部门和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过去10余年,中国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生态脆弱地区乡村劳动力大量迁出。那么劳动力人口迁出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脆弱地区植被覆被状况的变化呢?本研究利用2000-2010年的NDVI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趋势线分析、显著性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内蒙古地区植被覆被状况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在县级尺度上定量评估了乡村劳动力人口迁移对区域植被覆被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 2000-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植被覆被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超过28%的地区植被覆被状况显著改善,只有约2%的地区存在较强的退化趋势;2植被覆被显著退化的地区呈条带状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农牧交错带北部边缘;植被覆被显著改善的地区主要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南部与西部地区;3 2000-2010年,农业劳动力对植被覆被状况的影响已经超过了气候等自然因素的作用,农业劳动力迁出对植被覆被状况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农业劳动力 植被覆盖 NDVI 内蒙古自治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