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造林模式对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9
1
作者 庞圣江 张培 +3 位作者 贾宏炎 杨保国 陈健波 郭东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4-52,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造林模式下桉树人工林的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与林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为探寻桉树人工林科学合理的栽培模式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大青山林区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的样地调查法,在5种造林模... 【目的】研究不同造林模式下桉树人工林的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与林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为探寻桉树人工林科学合理的栽培模式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大青山林区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的样地调查法,在5种造林模式的桉树林地(桉树纯林、桉树×降香黄檀、桉树×望天树、桉树×格木和桉树×红椎混交林)中各设置6块样地,每块样地大小为20 m×30 m,对各样地3个小样方(5 m×5 m)内植物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重要值、多样性指数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5种造林模式的桉树人工林中共出现植物42科68属76种,其中15种灌木和18种草本植物占据优势地位。不同造林模式的桉树人工林植物种类组成及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桉树×望天树(10种)、桉树×格木(11种)和桉树×红椎(10种)混交林的灌木优势种类明显多于桉树纯林(6种)、桉树×降香黄檀混交林(7种),而草本植物优势种类在不同造林模式桉树人工林间差异不明显,均介于12~14种。5种造林模式的桉树人工林下植物均匀度指数在灌木层和草本层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灌木层表现为桉树×望天树、桉树×格木和桉树×红椎混交林大于桉树纯林、桉树×降香黄檀混交林,在草本层则与之相反。林分环境因子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大,特别是林分郁闭度和土壤含水率对植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不同造林模式对桉树人工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综合比较认为桉树与望天树、格木和红椎混交造林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植物多样性 造林模式 森林经营
下载PDF
南亚热带3种阔叶树种人工幼龄纯林及其混交林碳贮量比较 被引量:24
2
作者 明安刚 刘世荣 +5 位作者 农友 蔡道雄 贾宏炎 黄德卫 王群能 农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0-188,共9页
如何通过优化造林模式来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已受到广泛关注。以南亚热带8年生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纯林(PE)、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纯林(PC)、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纯林(PM)及格木×红锥×米老排混交林... 如何通过优化造林模式来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已受到广泛关注。以南亚热带8年生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纯林(PE)、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纯林(PC)、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纯林(PM)及格木×红锥×米老排混交林(MECM)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格木、红锥和米老排不同器官平均碳含量分别为512.4—561.7 g/kg,474.2—553.4 g/kg和512.8—556.3 g/kg。相同树种不同器官之间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各器官碳含量的平均值大小顺序为格木(539.3 g/kg)>米老排(532.7 g/kg)>红锥(515.3 g/kg)。不同林分间,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碳含量均以米老排纯林最高,混交林(MECM)居次,红锥纯林和格木纯林最低;不同林分之间的土壤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0—10cm,10—30cm,30—50cm和50—100cm土壤碳含量均以米老排纯林最高,红锥纯林居次,格木纯林和混交林(MECM)土壤碳含量最低。生态系统碳贮量大小顺序为米老排(308.0 t/hm2)>混交林(182.8 t/hm2)>红锥纯林(180.2 t/hm2)>格木纯林(135.2 t/hm2),相同组分不同林分间以及相同林分的不同组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混交林与红锥纯林间碳贮量总量无显著差异(P>0.05)。造林模式对人工林碳贮量及其分配有显著影响,营建混交林有利于红锥和格木地上碳的累积,不利于土壤碳的固定,而营建纯林既有利于米老排生物量碳的吸收,也有利于土壤碳的固定。因而,对碳汇林造林模式的选择,应根据树种固碳特性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木 红锥 米老排 人工幼林 造林模式 碳贮量
下载PDF
提高碳汇潜力:量化树种和造林模式对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春梅 王汝南 蔺照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501-2505,共5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造林再造林固定的碳可以抵消温室气体减限排量。通过造林再造林增加森林面积可以增加林业碳汇,在土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提高造林质量——在有限的造林面积上固定更多的碳是十分必要的。树种和造林模式的选择是增加...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造林再造林固定的碳可以抵消温室气体减限排量。通过造林再造林增加森林面积可以增加林业碳汇,在土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提高造林质量——在有限的造林面积上固定更多的碳是十分必要的。树种和造林模式的选择是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的重要管理决策。文章综述了树种和造林模式对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的影响。树种从生物量的积累,凋落物和土壤碳储存,以及木材密度、碳贮存量等几个方面探讨其对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混交林能充分利用立地条件、改善树木营养状况,并且可以减少病虫害和森林火灾。同时分析了我国在森林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善途径,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树种 造林模式 生物量 土壤
下载PDF
不同造林模式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罗佳 田育新 +5 位作者 周小玲 曾掌权 牛艳东 陈艺 何先进 姚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9-85,共7页
采用野外调查与长期定位监测相结合的方法,以平江县3种不同造林模式(针叶树种+一般阔叶树种混交林模式M1、针叶树种+珍贵阔叶树种混交林模式M2与珍贵树种模式M3)为研究对象,对3种不同模式森林涵养水源功能进行整体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野外调查与长期定位监测相结合的方法,以平江县3种不同造林模式(针叶树种+一般阔叶树种混交林模式M1、针叶树种+珍贵阔叶树种混交林模式M2与珍贵树种模式M3)为研究对象,对3种不同模式森林涵养水源功能进行整体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监测期间,各林分之间灌草层持水量差异不明显,灌草层持水量最大的模式是M3,灌草层持水量达3.514 mm,最小的是M1,灌草层持水量3.43 mm,两者相差0.084 mm。(2)造林模式各林分枯落物层持水量差异显著,由大到小排序M3(14 mm)>M2(8.4 mm)>M1(6.65 mm)。枯落物持水量最大的造林模式是M3,枯落物层持水量达14 mm,最小的是M1,枯落物持水量6.65mm。(3)造林模式林地的贮水能力M3与M1、M2之间差异显著,M1与M2之间差异不大。造林模式林地与对照CK1之间,除了M3差异较大之外,其它差异不大,其大小排序为:珍贵阔叶M3(20.740 mm)>针叶+珍贵阔叶M2(17.280 mm)>针叶+一般阔叶M1(16.170 mm)。(4)各林分水源涵养总能力大小为M3(992.042mm)>M2(821.091 mm)>M1(792.621 mm)>CK1(668.990 mm)。M3树种组成丰富、林下灌草盖度相对较高、枯落物储量多,水源涵养能力最高,达到992.042 mm,约占年降雨量的75%。各造林模式采取全垦整地造林方式,地被物显著减少,裸露地明显增加,破坏了灌草层和枯落物层结构和功能,严重降低了灌草层、枯落物层的水源涵养能力,水源涵养总能力均不高,M1水源涵养能力最差,仅为792.621 mm,造林各模式水源涵养能力强于对照。本研究旨在定量分析不同造林模式水源涵养功能大小,为不同造林模式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功能 造林模式 平江县
下载PDF
栽培模式对沙棘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参与氮循环功能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丹 余旋 +3 位作者 刘旭 刘金良 张顺祥 于泽群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634-3640,共7页
以沙棘×油松混交林、沙棘×侧柏混交林、沙棘×刺槐混交林、沙棘纯林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参与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沙棘与油松或侧柏混交能显著增加林地土壤总磷脂脂肪酸(总PLFA)... 以沙棘×油松混交林、沙棘×侧柏混交林、沙棘×刺槐混交林、沙棘纯林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参与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沙棘与油松或侧柏混交能显著增加林地土壤总磷脂脂肪酸(总PLFA)、细菌脂肪酸(BPLFA)和革兰氏阳性菌脂肪酸(G^+PLFA)含量,而真菌脂肪酸(FPLFA)含量无明显变化.两种混交林地土壤的nifH、amoA、nirK和narG基因丰度明显高于沙棘纯林土壤.土壤总PLFA、G^+PLFA、革兰氏阴性菌生物量(G^-PLFA)和4种功能基因的丰度均与土壤pH、土壤有机碳、总氮、NH_4^+-N、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栽培模式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基因丰度的差异主要与土壤理化特性有关.沙棘与油松或侧柏混交为当地2种较好的栽培模式能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模式 沙棘 微生物群落 功能基因 丰度
原文传递
湖南省退耕还林造林模式探讨 被引量:9
6
作者 许忠坤 徐清乾 《湖南林业科技》 2005年第6期26-28,共3页
在大量调查湖南省退耕还林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坡度、地形、习惯、经济、市场、加工企业情况等,研究了现有湖南省退耕还林造林模式布局与配置,并对湖南省退耕还林典型造林模式进行了总结。据此提出,造林模式设计时,应优先考虑由... 在大量调查湖南省退耕还林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坡度、地形、习惯、经济、市场、加工企业情况等,研究了现有湖南省退耕还林造林模式布局与配置,并对湖南省退耕还林典型造林模式进行了总结。据此提出,造林模式设计时,应优先考虑由本地地带性植被构成的稳定性自然顶级群落,再考虑人为优化设计和精密结构布局,充分利用不同时空环境资源(光线、水份、营养互补),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单位空间的植物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树种选择 树种配置 造林模式 湖南省
下载PDF
元谋干热河谷20年生人工恢复植被生物量分配与空间结构特征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彬 唐国勇 +3 位作者 李昆 高成杰 刘方炎 王小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79-1486,共8页
采用分层收获法,对元谋干热河谷20年生赤桉、新银合欢纯林及其混交林的生物量分配与空间结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林分生物量(82.99t·hm-2)介于赤桉纯林(60.64t·hm-2)与新银合欢纯林(127.79t·hm-2)之间;混交林... 采用分层收获法,对元谋干热河谷20年生赤桉、新银合欢纯林及其混交林的生物量分配与空间结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林分生物量(82.99t·hm-2)介于赤桉纯林(60.64t·hm-2)与新银合欢纯林(127.79t·hm-2)之间;混交林内赤桉单株平均生物量(44.32kg)较其纯林(29.58kg)提高了49.8%.新银合欢纯林的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25.4%)显著高于赤桉纯林(8.9%),且地上部生物量分配比例(78.0%)显著高于赤桉纯林(73.4%).新银合欢纯林及混交林中新银合欢的根系主要分布于0~40cm土层,赤桉纯林及混交林中赤桉的根系则主要分布于0~80cm和0~60cm土层.混交林中新银合欢的侧根(中根、小根和细根)分配比例均高于其纯林,而赤桉则相反.新银合欢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赤桉生长,尤其是增加其地上部生物量及表层土壤(0~20cm)中的侧根生物量,对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赤桉 新银合欢 生物量分配 空间分布 造林模式
原文传递
滇池流域人工造林典型模式研究
8
作者 路飞 赫尚丽 +4 位作者 宋升治 付磊 冯坚民 刘兴波 刘燕婕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5期42-47,共6页
人工造林是造林绿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滇池流域生态修复的重要举措。基于昆明市规划造林绿化空间调查评估成果,总结造林绿化现状及经验,并分析潜在造林绿化空间特征,结果显示,潜在造林绿化空间主要为灌木林地、其他林地、裸土地和裸岩... 人工造林是造林绿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滇池流域生态修复的重要举措。基于昆明市规划造林绿化空间调查评估成果,总结造林绿化现状及经验,并分析潜在造林绿化空间特征,结果显示,潜在造林绿化空间主要为灌木林地、其他林地、裸土地和裸岩石砾地等,具有分散、土壤瘠薄、分布于1900~2300 m海拔区间、石漠化严重等特点,提出滇池流域造林绿化树种及5个人工造林典型模式,旨在为造林绿化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造林 典型模式 滇池流域 造林绿化树种 立地类型
下载PDF
光皮桦不同混交造林模式对幼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吴和星 杜凌 +3 位作者 刘世农 潘红梅 曾益红 龙帮品 《贵州林业科技》 2011年第3期27-29,共3页
通过对不同混交造林模式对光皮桦幼林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模式造林中,光皮桦×楠竹、光皮桦×杉木和光皮桦纯林的树高和地径年均增幅为65.1cm和0.76cm、88.7cm和0.92cm、77cm和0.77cm,光皮桦×杉木混交模式... 通过对不同混交造林模式对光皮桦幼林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模式造林中,光皮桦×楠竹、光皮桦×杉木和光皮桦纯林的树高和地径年均增幅为65.1cm和0.76cm、88.7cm和0.92cm、77cm和0.77cm,光皮桦×杉木混交模式树高和地径生长分别比光皮桦×楠竹和光皮桦纯林提高26.61%和17.4%、13.19%和16.3%。杉木×光皮桦混交优于其他两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皮桦 造林模式 混交树种 生长效果
下载PDF
山西省造林模式研究——山西省立地类型划分与造林模式研究(Ⅱ)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世忠 《山西林业科技》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科学地选择和确定造林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林地生产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强森林群落的稳定性和防灾、抗病能力。该文论述了山西省造林模式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提出了编制造林模式的原则、研究思路与编制方法,并以华北落叶松为例编制了8... 科学地选择和确定造林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林地生产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强森林群落的稳定性和防灾、抗病能力。该文论述了山西省造林模式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提出了编制造林模式的原则、研究思路与编制方法,并以华北落叶松为例编制了8种纯林、混交林造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模式 立地类型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规划设计
下载PDF
元江干热河谷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保荣 杨春凤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6期48-52,共5页
在元江干热河谷海拔1000 m以下的困难立地上残存的植被较少,且立地条件衰退严重,林相单调、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较差,加之受干热河谷特有焚风、酷热、干燥的天气影响,形成了荒凉的植被景观,已成为区域重大生态问题。通过对元江干热河谷... 在元江干热河谷海拔1000 m以下的困难立地上残存的植被较少,且立地条件衰退严重,林相单调、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较差,加之受干热河谷特有焚风、酷热、干燥的天气影响,形成了荒凉的植被景观,已成为区域重大生态问题。通过对元江干热河谷困难立地类型上的植被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前期众多试验结果和经营措施,提出了适宜于不同困难立地类型的生态修复造林技术措施,以期在生产中得到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困难立地 生态修复 人工造林 造林模式 整地方式 元江
下载PDF
桂南不同造林模式对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的影响
12
作者 隆卫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06-109,119,共5页
[目的]摸清不同造林模式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变化规律,为探寻科学、合理的人工林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藤县3种常见造林模式林(纯林、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取样法,对林下灌木层、草本层从植物种... [目的]摸清不同造林模式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变化规律,为探寻科学、合理的人工林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藤县3种常见造林模式林(纯林、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取样法,对林下灌木层、草本层从植物种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纯林、混交林和人工-天然混交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数分别为33、36、29种和32、29、9种。3种造林模式灌木层优势植物种为玉叶金花和地稔,混交林和人工-天然混交林草本层优势种为铁芒萁,求米草为纯林优势种。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以人工-天然混交林最高,纯林最低,除均匀度指数外,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人工-天然混交林和纯林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在不同造林模式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灌木层、草本层物种相似性系数均普遍较低。[结论]混交林和人工-天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高,是未来林地经营培育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模式 混交林 灌草层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造林模式对文冠果生长及土壤微环境的影响
13
作者 甘海霞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41-43,共3页
该文通过实验种植的方式,使用了3种不同的文冠果造林模式,分别是沙棘+文冠果混交林、刺槐+文冠果混交林、纯植文冠果林。综合对文冠果的树高、地径、冠幅和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速效氮含量,土壤的毛管孔隙度和非... 该文通过实验种植的方式,使用了3种不同的文冠果造林模式,分别是沙棘+文冠果混交林、刺槐+文冠果混交林、纯植文冠果林。综合对文冠果的树高、地径、冠幅和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速效氮含量,土壤的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等进行了详细数据统计和比较分析。综合对比结果显示:相对而言,混交林文冠果株林的生物量指标要明显高于纯植文冠果树。数据对比发现,两种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明显要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明显要高。由此可见,混交种植模式下的文冠果树长势更好,土壤的改良效果也更好,是相对而言更适宜的造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模式 文冠果 生长 土壤微环境 影响
下载PDF
晋北典型针叶人工林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洁茹 石文凯 +3 位作者 吴会峰 胡保安 程小琴 韩海荣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5-845,共11页
为了解释植物叶片的资源分配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间的适应策略,该研究以黄土高原东北缘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油松、樟子松人工纯林及其柠条混交林为对象,采用样方法采集样木树冠中部生长良好的轮生枝中东西南北4个方向的枝条,并在每个枝条... 为了解释植物叶片的资源分配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间的适应策略,该研究以黄土高原东北缘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油松、樟子松人工纯林及其柠条混交林为对象,采用样方法采集样木树冠中部生长良好的轮生枝中东西南北4个方向的枝条,并在每个枝条上选择里、中、外3处有代表性的当年生叶和多年生叶;采用“S”形采样法在每个样方内选取9个取样点,用土钻采集各样点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分析不同造林模式下油松、樟子松异龄叶功能性状特征、土壤理化性质以及二者的关系,为人工林培育及经营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不同造林模式下油松及樟子松叶功能性状的差异集中在化学计量之间;随着叶龄增长,油松、樟子松均表现出干物质含量上升,氮磷含量下降的特征。(2)土壤全磷、全氮含量分别是油松当年及多年生叶的主要解释因子,土壤全磷与当年生叶碳氮比、有机碳、碳磷比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全氮、叶面积及叶干物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全氮与多年生叶全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叶有机碳、碳磷比、碳氮比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樟子松当年生叶功能性状的关键土壤因子是土壤容重、全磷含量,其与叶碳氮磷的比值、干物质含量、碳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氮磷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多年生叶功能性状的关键土壤因子是土壤容重、含水量、pH,其与叶氮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碳含量、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等呈负相关关系。(4)油松及樟子松纯林的叶功能性状更易向关键土壤因子含量更高的方向偏移,说明与柠条混交可有效分异叶片生长对主要土壤因子的集中需求,但混交造林模式下林木长势有所衰弱;结合研究区资源匮乏现状,林木种植密度较大,竞争加剧了生存压力导致林木生长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模式 叶功能性状 异龄叶 土壤因子
下载PDF
林业血防工程提质增效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费世民 孙启祥 +1 位作者 周金星 蒋俊明 《四川林业科技》 2016年第2期18-26,共9页
本文分析了全国林业血防新形势,针对林业血防工程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从林分层面上增强抑螺防病林的多效功能、综合效益,从区域林业血防安全体系层面上提高林业血防工程建设质量,探讨了林业血防工程提质增效的主要途径与技术措施,提出了... 本文分析了全国林业血防新形势,针对林业血防工程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从林分层面上增强抑螺防病林的多效功能、综合效益,从区域林业血防安全体系层面上提高林业血防工程建设质量,探讨了林业血防工程提质增效的主要途径与技术措施,提出了在区域布局上,建设水网区林业血防生态防护体系、湖沼区林业血防生态屏障体系、山丘区林业血防生态安全网络体系,构建完备的林业血防生态安全体系;在林分结构与功能上,通过补充新建、提升改造,完善高效的抑螺防病林体系,提高林业血防工程建设成效;并提出了可借鉴的建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血防工程 抑螺防病林 提质增效 林业血防生态安全体系 新建 改造 模式
下载PDF
造林绿化工程创新管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晓磊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第12期108-109,共2页
为更好的应对气候问题,造林绿化十分必要。本文从造林绿化的现状出发,分析了造林绿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组织实施模式单一、多元化投入不足、长效机制建立不健全、考评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针对此问题... 为更好的应对气候问题,造林绿化十分必要。本文从造林绿化的现状出发,分析了造林绿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组织实施模式单一、多元化投入不足、长效机制建立不健全、考评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针对此问题,本文从造林绿化工程创新管理模式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对于加强生态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绿化工程 创新管理 管理模式
下载PDF
防沙治沙造林方式及技术措施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娟 《林业科技情报》 2022年第3期102-105,共4页
随着近些年我国实行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各种生态环保措施在不断得到实际应用。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对于各种生态资源的需求量较大。在一段历史时期内,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对经济效益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甚至不惜以环境为代价,因此使得... 随着近些年我国实行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各种生态环保措施在不断得到实际应用。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对于各种生态资源的需求量较大。在一段历史时期内,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对经济效益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甚至不惜以环境为代价,因此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土地荒漠化作为环境受到破坏以后出现的恶果,在我国西部一些地区情况较为严重。随着近些年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防沙治沙工作也成为现阶段恢复自然环境,改善生态条件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实现生态恢复,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采取了各种方式开展此项工作。尤其是近些年技术的不断提升,防沙治沙工作也有了极大的发展,该文将就这一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沙治沙 造林方式 相关技术 措施研究
下载PDF
长江沿岸生态景观防护林构建--以六合段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春 黄利斌 +1 位作者 吕运舟 贺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5期145-149,共5页
为了加快推进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工作,为其提供具体的选择树种和造林模式,对长江沿岸六合段生态景观防护林构建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现场调查、场地分析、文献查阅等方法,优选25个适宜树种,总结了5种适宜长江沿岸不同立地条件的造林模式,... 为了加快推进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工作,为其提供具体的选择树种和造林模式,对长江沿岸六合段生态景观防护林构建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现场调查、场地分析、文献查阅等方法,优选25个适宜树种,总结了5种适宜长江沿岸不同立地条件的造林模式,为长江中下游沿岸造林建设提供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沿岸 防护林 树种选择 造林模式
下载PDF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地表径流与土壤贮水能力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曾掌权 田育新 +5 位作者 邓鹰鸿 罗佳 牛艳东 吴子剑 杨蕊 罗萍 《湖南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81-85,共5页
于湖南省平江县选取针叶树种+一般阔叶树种混交林(M1)、针叶树种+珍贵阔叶树种混交林(M2)、珍贵阔叶树种(M3)等3种重建造林模式;于湖南省资兴市选取针叶树种+珍贵阔叶树种混交林(M6)、竹、乔混合经营(M7)、人工促进天然... 于湖南省平江县选取针叶树种+一般阔叶树种混交林(M1)、针叶树种+珍贵阔叶树种混交林(M2)、珍贵阔叶树种(M3)等3种重建造林模式;于湖南省资兴市选取针叶树种+珍贵阔叶树种混交林(M6)、竹、乔混合经营(M7)、人工促进天然更新(M8)等3种恢复培育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定位观测研究不同模式径流产生特征与土壤持水能力。结果表明:造林模式M1、M2与M3的年地表径流量相差不大,其排序为CK1(73.07 mm)>M3(66.47 mm)>M2(62.51 mm)>M1(61.74 mm)。培育模式M7、M6、M8的年径流量相差不大,排序为为M7(22.76 mm)>M6(21.88 mm)>M8(20.16 mm)。造林模式在30~40 mm和≥50 mm降雨区间产流量较多,占全年径流的25.89%~30.42%。造林模式20~30 mm和≥50 mm降雨区间产流量较多,占全年径流的27.83%~35.09%。森林植被重建和恢复模式下产生径流量较对照小,说明森林植被重建和恢复有利于降低林地地表径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模式 培育模式 地表径流 森林经营
下载PDF
大连市碧流河水库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浅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广森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6年第6期78-80,共3页
由于辽宁省碧流河水库近几年蓄水位降低,水库周边地区开荒种地致使水土流失问题逐年突出,水库淤积量逐年加大。同时,由于农作物耕种施用的农药和化肥随地面径流汇入库区,对水库水质造成严重污染。针对这一严峻情况,通过水库水源涵养林... 由于辽宁省碧流河水库近几年蓄水位降低,水库周边地区开荒种地致使水土流失问题逐年突出,水库淤积量逐年加大。同时,由于农作物耕种施用的农药和化肥随地面径流汇入库区,对水库水质造成严重污染。针对这一严峻情况,通过水库水源涵养林工程的建设,可以达到涵养水源、改善水库生态环境和保护水质的目的。本文论述了涵养林的树种选择、造林密度和配置模式等,为相类似的工程设计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涵养林 树种 造林密度 造林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