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不同造林模式对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
庞圣江
张培
贾宏炎
杨保国
陈健波
郭东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49
|
|
2
|
南亚热带3种阔叶树种人工幼龄纯林及其混交林碳贮量比较 |
明安刚
刘世荣
农友
蔡道雄
贾宏炎
黄德卫
王群能
农志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4
|
|
3
|
提高碳汇潜力:量化树种和造林模式对碳储量的影响 |
王春梅
王汝南
蔺照兰
|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2
|
|
4
|
不同造林模式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
罗佳
田育新
周小玲
曾掌权
牛艳东
陈艺
何先进
姚敏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6
|
|
5
|
栽培模式对沙棘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参与氮循环功能基因的影响 |
杨丹
余旋
刘旭
刘金良
张顺祥
于泽群
|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3
|
|
6
|
湖南省退耕还林造林模式探讨 |
许忠坤
徐清乾
|
《湖南林业科技》
|
2005 |
9
|
|
7
|
元谋干热河谷20年生人工恢复植被生物量分配与空间结构特征 |
李彬
唐国勇
李昆
高成杰
刘方炎
王小菲
|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8
|
滇池流域人工造林典型模式研究 |
路飞
赫尚丽
宋升治
付磊
冯坚民
刘兴波
刘燕婕
|
《林业调查规划》
|
2024 |
0 |
|
9
|
光皮桦不同混交造林模式对幼林生长的影响 |
吴和星
杜凌
刘世农
潘红梅
曾益红
龙帮品
|
《贵州林业科技》
|
2011 |
7
|
|
10
|
山西省造林模式研究——山西省立地类型划分与造林模式研究(Ⅱ) |
朱世忠
|
《山西林业科技》
|
2009 |
7
|
|
11
|
元江干热河谷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 |
赵保荣
杨春凤
|
《林业调查规划》
|
2023 |
1
|
|
12
|
桂南不同造林模式对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的影响 |
隆卫革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24 |
0 |
|
13
|
造林模式对文冠果生长及土壤微环境的影响 |
甘海霞
|
《林业科技情报》
|
2024 |
0 |
|
14
|
晋北典型针叶人工林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
王洁茹
石文凯
吴会峰
胡保安
程小琴
韩海荣
|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5
|
林业血防工程提质增效问题研究 |
费世民
孙启祥
周金星
蒋俊明
|
《四川林业科技》
|
2016 |
3
|
|
16
|
造林绿化工程创新管理模式研究 |
张晓磊
|
《现代农业研究》
|
2021 |
4
|
|
17
|
防沙治沙造林方式及技术措施 |
张娟
|
《林业科技情报》
|
2022 |
3
|
|
18
|
长江沿岸生态景观防护林构建--以六合段为例 |
蒋春
黄利斌
吕运舟
贺军
|
《现代农业科技》
|
2021 |
3
|
|
19
|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地表径流与土壤贮水能力研究 |
曾掌权
田育新
邓鹰鸿
罗佳
牛艳东
吴子剑
杨蕊
罗萍
|
《湖南林业科技》
|
2016 |
2
|
|
20
|
大连市碧流河水库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浅析 |
王广森
|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
201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