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庄子寓言与道 被引量:4
1
作者 袁法周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21-33,共13页
先秦诸子喜欢用寓言故事来说理论事。但《庄子》中的寓言与《孟子》、《韩非子》等其它诸子著作及《战国策》、《国语》等历史著作中的寓言不同。寓言在庄子及其后学手里不仅是一种文体,更是一种智慧的诗性形式,是体"道"的艺... 先秦诸子喜欢用寓言故事来说理论事。但《庄子》中的寓言与《孟子》、《韩非子》等其它诸子著作及《战国策》、《国语》等历史著作中的寓言不同。寓言在庄子及其后学手里不仅是一种文体,更是一种智慧的诗性形式,是体"道"的艺术手段;寓言的艺术功能是"体"、"悟"而不是"比"和"喻"。在《庄子》中,"道"和寓言的关系是"非物"与"物无际"的关系,它体现的是"道"的精神和物心交融的审美情趣。《庄子》中提出一整套关于寓言理论即所谓的"卮言"、"重言"、"寓言"。"三言"的共同属性就是"顺物自然",是"道法自然"在艺术中的反映,自然的原则使道与寓言联结起来融为一体,《庄子》是诗化哲学,《庄子》寓言是"诗性智慧"的"物化"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重言 卮言 自然 诗性智慧 审美幻觉 《庄子》 寓言理论
下载PDF
审美内视与空间弥合——从文艺心理学角度解剖意境的本质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海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82-85,共4页
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独创的一个范畴。它是中国抒情艺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它体现了华夏民族独特的生存状态与审美追求。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剖析,必将揭示中国艺术独特的感知方式与审美追求。同时,也将加深我们对中国艺术内在精髓... 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独创的一个范畴。它是中国抒情艺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它体现了华夏民族独特的生存状态与审美追求。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剖析,必将揭示中国艺术独特的感知方式与审美追求。同时,也将加深我们对中国艺术内在精髓的体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关内视 空间弥合 审美幻象
下载PDF
审美幻象与审美意识形态——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问题与理论范式 被引量:1
3
作者 段吉方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133-144,共12页
审美幻象与审美意识形态构成了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整体把握当代文化经验与审美表达机制问题的独特的理论范式与问题领域,展现了在理论探索与文化反思中整体把握现实文化问题的理论意义。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审美幻象与... 审美幻象与审美意识形态构成了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整体把握当代文化经验与审美表达机制问题的独特的理论范式与问题领域,展现了在理论探索与文化反思中整体把握现实文化问题的理论意义。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审美幻象与审美意识形态不仅是一种理论观念,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理论范式,这种理论范式重视当代文化生产的现实语境与审美体验的现实特征,积极面对现实生活情境中的各种挑战,深刻地揭示了历史与现实交汇中审美幻象的表征机制,因此不但对当代美学格局的拓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与当代文化发展的对话能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当代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幻象 审美意识形态 审美变形 马克思主义美学
原文传递
论世界文学中乌托邦的审美意义和现实价值
4
作者 覃庆辉 李疆彤 《柳州师专学报》 2004年第4期40-42,共3页
世界文学视野中的乌托邦具有丰富的意义和解读的多层次性。本文从乌托邦的审美意义和乌托邦与现实的关系的角度考察了乌托邦的屏蔽现实的手段及意义、关照整体及可能性的特征、解构与重构的双重属性。
关键词 乌托邦 屏蔽 审美幻象
下载PDF
壮族情歌:乡土社会的审美幻象 被引量:3
5
作者 范秀娟 《柳州师专学报》 2010年第6期12-15,38,共5页
壮族是一个有着歌圩传统的民族,情歌是壮族民歌中最丰富的一类。浩瀚的情歌和古老的歌圩似乎都在表明一个事实,即壮族民众享有充分的恋爱自由和非常诗意的恋爱方式。但是,深入壮族民间,却会发现一个相反的事实:壮族民众很少有夫妇是通... 壮族是一个有着歌圩传统的民族,情歌是壮族民歌中最丰富的一类。浩瀚的情歌和古老的歌圩似乎都在表明一个事实,即壮族民众享有充分的恋爱自由和非常诗意的恋爱方式。但是,深入壮族民间,却会发现一个相反的事实:壮族民众很少有夫妇是通过对歌结识并成婚的。壮族情歌所标示出来的壮族青年男女"以歌交情、倚歌择配"实质上至少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就已经是一种文化的幻象。明确壮族情歌是乡土社会的一种审美幻象,可以引导我们对壮族社会及其文化有更深刻、更细致的洞察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情歌 乡土社会 审美幻象
下载PDF
从“审美幻象”到“审美实相”——马克思的晚年思考与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之回应 被引量:1
6
作者 何艳珊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12-123,277-278,共14页
'审美幻象'是王杰教授从马克思晚年思想中提炼的一个美学命题,指的是表现为审美形式的、无法如实反映社会现实关系的意识形态。'审美幻象'的出现乃是由于人类的意识无法全面、准确地认识现实世界所导致的,因此克服'... '审美幻象'是王杰教授从马克思晚年思想中提炼的一个美学命题,指的是表现为审美形式的、无法如实反映社会现实关系的意识形态。'审美幻象'的出现乃是由于人类的意识无法全面、准确地认识现实世界所导致的,因此克服'幻象'的出路有两个:其一是透过'审美幻象',分析其背后所隐藏的社会现实关系以纠正人们的既有认识偏差;其二是从认识论的角度完善人类的认知结构,从源头上杜绝'幻象'的出现。其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主要侧重于前者,而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则侧重于后者。原则上的一致性和内容上的互补性使得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存在许多可以广泛交流的空间。以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中的唯识学派为例,其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双层结构、'审美幻象'产生的原因、'审美实相'的物质基础、基于'实相'的审美理论和认知结构的优化方法等一系列学说,都和马克思晚年对'审美幻象'的思考遥相呼应且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因此,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幻象 审美实相 古代音乐美学 阿赖耶识
原文传递
真正的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区别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士林 《泰山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97-100,共4页
从艺术生产角度看,真正的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区别在于: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着审美变形活动发生。通俗艺术只与人的生理感觉发生联系,它是作为人的各种本能欲望的表现媒介而存在的。审美变形超越了直接的感官冲动,从中可体验到一种对于生命... 从艺术生产角度看,真正的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区别在于: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着审美变形活动发生。通俗艺术只与人的生理感觉发生联系,它是作为人的各种本能欲望的表现媒介而存在的。审美变形超越了直接的感官冲动,从中可体验到一种对于生命本身的爱与欣赏。从艺术消费的角度看,真正的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区别在于,后者本质上更近似于一种生活消费品。真正的艺术的消费对象是审美幻象本身,对于审美幻象消费得越多,人的审美本质力量也就获得更高程度的满足,是丰富与提高人性的重要精神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审美变形 审美幻象
下载PDF
食肉动物或变色龙:电影研究的命运
8
作者 王苑媛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 2023年第3期84-91,共8页
本文从哲学人类学角度辨析了新媒体论争中人与技术关系的问题,主张在制造审美幻觉和构建可能世界方面,传统电影与数字媒介仍然拥有共同的基础。正如摄影影像的感性特质造就了经典电影美学,形塑了与电影装置相关的话语,数字影像独有的感... 本文从哲学人类学角度辨析了新媒体论争中人与技术关系的问题,主张在制造审美幻觉和构建可能世界方面,传统电影与数字媒介仍然拥有共同的基础。正如摄影影像的感性特质造就了经典电影美学,形塑了与电影装置相关的话语,数字影像独有的感性特质也将赋予未来电影新的潜能。面对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数字时代的电影研究或将自身定位为,对不同类型、不同技术来源的运动影像进行分析的理论工作。就此而言,电影研究既可以与媒介研究结合,也可以保持其相对的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电影 技术中介 审美幻觉 感性特质 电影美学
原文传递
批判与高扬——析席勒在宗教观上的矛盾及其原因
9
作者 杨家友 李燕群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26-29,共4页
席勒的思想中,存在着对宗教的批判和赞扬的矛盾。席勒相信人的自由和美德及神的存在,世俗的宗教压抑人的自由,所以受到席勒的批判,而作为审美假象的游戏的宗教,对人性的和谐起着导向作用,因而受到席勒的赞美。在席勒看来,人性的和谐并... 席勒的思想中,存在着对宗教的批判和赞扬的矛盾。席勒相信人的自由和美德及神的存在,世俗的宗教压抑人的自由,所以受到席勒的批判,而作为审美假象的游戏的宗教,对人性的和谐起着导向作用,因而受到席勒的赞美。在席勒看来,人性的和谐并不是审美教育的完成,真正自由的人必须具有道德修养,这需要借助于崇高。而代表人类神性的宗教,作为一种典型的崇高,实现了人类的自由、美德及神性的统一,对人类的精神起着提升作用,因而得到席勒的充分肯定。以人性的完善为准绳,席勒批判否定人性完善的世俗宗教,赞扬肯定人性完善的神性宗教,这就是他在宗教观上产生矛盾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勒 宗教 审美假象 游戏
下载PDF
中国古代写真观念的佛理禅意 被引量:1
10
作者 汤凌云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5-34,共10页
中国古代写真观念是中国艺术思想史的重要内容,但学界对此缺乏应有的关注。从艺术形式来看,写真创造的是一种审美幻相;从审美体验而言,写真传达的是生命的须臾体验;就思想渊源而论,写真是佛理禅意在文人艺术领域的审美呈现。中国古代写... 中国古代写真观念是中国艺术思想史的重要内容,但学界对此缺乏应有的关注。从艺术形式来看,写真创造的是一种审美幻相;从审美体验而言,写真传达的是生命的须臾体验;就思想渊源而论,写真是佛理禅意在文人艺术领域的审美呈现。中国古代写真观念与即幻即真、真俗圆融的思想有关,也与真幻双泯的妙悟相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写真观念 审美幻相 须臾体验 佛理禅意
原文传递
中西方语境中当代文学的转叙艺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方方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6-63,共8页
转叙是违反常规的越界叙述艺术。转叙肆意践踏叙述层的界限,打破传统叙事的和谐性和连贯性,并以此来检验、质疑和反思文学自身的边界。从其哲学立足点来看,转叙是语言哲学在文学园地留下的投影,也是后现代思想孕育出的叙述形式。它与生... 转叙是违反常规的越界叙述艺术。转叙肆意践踏叙述层的界限,打破传统叙事的和谐性和连贯性,并以此来检验、质疑和反思文学自身的边界。从其哲学立足点来看,转叙是语言哲学在文学园地留下的投影,也是后现代思想孕育出的叙述形式。它与生俱来地拥有一种反思姿态——对语言、符号和媒介生成机制的反思。这种反思和颠覆精神在当代中国语境中转化为一股强劲的革故鼎新之力,引领了审美趋势的转变。转叙亦成为当代作家寻求陌生化效果且富有创造力的叙述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叙 后现代主义 新潮小说 语言哲学 非自然叙事 审美错觉
下载PDF
大理“风花雪月”意象的形成及嬗变
12
作者 熊娟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2-78,共7页
大理“风花雪月”是组合苍山洱海间的四大景观形成的一个特有意象。该意象最早出现在明初大理隐士杨黼的诗作中,象征着负山面海,龙关扼塞的大理国及其政权,蕴含了元末明初白族社会剧变时遗民们悲伤忧郁的情感和心理。该意象组合在明清... 大理“风花雪月”是组合苍山洱海间的四大景观形成的一个特有意象。该意象最早出现在明初大理隐士杨黼的诗作中,象征着负山面海,龙关扼塞的大理国及其政权,蕴含了元末明初白族社会剧变时遗民们悲伤忧郁的情感和心理。该意象组合在明清朝两个方向演变,一是在白族民间产生了普通民众家喻户晓的风、花、雪、月传说,蕴藏了民众苦难而悲壮的生存;一是地方文人精英在汉诗比兴传统下对“风花雪月”初始意蕴进行了审美解构,成为作者托物言志或索物托情之“物”。进入现代社会,现代人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分裂产生了“审美需要”,艺术家、传播者和现代商业运用艺术和技术制造一个个“审美幻象”将这种分裂予以暂时“缝合”。大理也由此逐渐在现代旅游业和消费意识形态的诗意建构下,被塑造为现代人逃离喧嚣都市的心灵栖居之所。“风花雪月”在大理的诗意建构中作为一个符号和噱头,成为受众精神疗愈的“审美幻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 风花雪月 意象 审美幻象
下载PDF
论苏轼作品中的审美错觉
13
作者 王平平 《天津教育》 2020年第30期173-174,共2页
苏轼文学作品中运用了大量审美错觉手法,他巧妙地通过视觉错觉、听觉错觉和空间错觉进行艺术构思,描绘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心灵感受。这种审美错觉,调动了诗歌接受者的主观能动性,超越了理性束缚,给读者以超越错觉的真实感受。
关键词 苏轼作品 审美错觉 审美真实
下载PDF
生命意识的审美幻象——论劳伦斯《狐》的历史文本诗学
14
作者 李正学 《文学与文化》 2013年第4期125-133,共9页
劳伦斯中篇小说《狐》,是域外狐小说的杰作。小说巧妙地把狐狸作为生命意识的审美幻象,艺术化地反映了劳伦斯自小对欧洲红狐的熟悉与喜爱,英国古老的猎狐文化传统,猎狐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猎爱,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劳伦斯个人生活的深切影... 劳伦斯中篇小说《狐》,是域外狐小说的杰作。小说巧妙地把狐狸作为生命意识的审美幻象,艺术化地反映了劳伦斯自小对欧洲红狐的熟悉与喜爱,英国古老的猎狐文化传统,猎狐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猎爱,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劳伦斯个人生活的深切影响,即他的反战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狐》 生命意识 审美幻象
下载PDF
文学消费主义视域下的精英文学祛魅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胜清 李乾龙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23-128,共6页
文学消费主义对于精英文学的祛魅和解构是中国社会世俗化转型与建构市场经济的文化表征。从市场经济与世俗生活语境的角度来看,文学消费主义及其世俗价值观比精英文学及其所持论的审美浪漫主义与道德理想主义价值观更具有历史必然性与... 文学消费主义对于精英文学的祛魅和解构是中国社会世俗化转型与建构市场经济的文化表征。从市场经济与世俗生活语境的角度来看,文学消费主义及其世俗价值观比精英文学及其所持论的审美浪漫主义与道德理想主义价值观更具有历史必然性与优先性。文学消费主义对于精英文学的祛魅和解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纯粹至上人性意识的虚妄、抽象道德理性的非历史性、前现代性的审美幻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消费主义 精英文学 纯粹至上人性 抽象道德理性 前现代性
下载PDF
身体审美幻象理论建构初探——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新思考
16
作者 覃守达 《中国美学研究》 2020年第2期112-142,331,共32页
从身体的维度来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是当代中国美学建构的重要视角,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一个全新的学术架构和发展之路是身体审美幻象理论建构。建构马克思主义的身体审美幻象理论,必须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论述... 从身体的维度来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是当代中国美学建构的重要视角,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一个全新的学术架构和发展之路是身体审美幻象理论建构。建构马克思主义的身体审美幻象理论,必须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论述,针对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结合古今中外的相关理论以解决现代美学危机以及如何重建现代美学的学术难题。最终,能够有效地贯通和整合古今中外的美学资源,为更好地为建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身体审美幻象 理论建构
原文传递
音乐要素在音乐审美错觉中的重要作用
17
作者 郑晓光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138-140,共3页
音乐要素是指构成音乐作品整体的各种基本元素,包括了音的高低、音的强弱、音的长短、音色、和声、节奏、曲式结构等方面。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都有着充分的体现,它为塑造音乐形象、宣泄音乐情感等起到了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作曲家... 音乐要素是指构成音乐作品整体的各种基本元素,包括了音的高低、音的强弱、音的长短、音色、和声、节奏、曲式结构等方面。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都有着充分的体现,它为塑造音乐形象、宣泄音乐情感等起到了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作曲家们就将其中某些音乐要素予以突出,打破传统的作曲技法,从而形成了审美错觉,丰富音乐的层次及表现力。因此,研究审美错觉对我们学习、教学和欣赏都是十分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要素 审美错觉 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