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审美幻象与审美意识形态——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问题与理论范式
1
作者 段吉方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133-144,共12页
审美幻象与审美意识形态构成了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整体把握当代文化经验与审美表达机制问题的独特的理论范式与问题领域,展现了在理论探索与文化反思中整体把握现实文化问题的理论意义。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审美幻象与... 审美幻象与审美意识形态构成了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整体把握当代文化经验与审美表达机制问题的独特的理论范式与问题领域,展现了在理论探索与文化反思中整体把握现实文化问题的理论意义。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审美幻象与审美意识形态不仅是一种理论观念,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理论范式,这种理论范式重视当代文化生产的现实语境与审美体验的现实特征,积极面对现实生活情境中的各种挑战,深刻地揭示了历史与现实交汇中审美幻象的表征机制,因此不但对当代美学格局的拓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与当代文化发展的对话能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当代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幻象 审美意识形态 审美变形 马克思主义美学
原文传递
审美视阈下的钦州坭兴陶 被引量:1
2
作者 倪文豪 容家宁 《钦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5-18,共4页
钦州坭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它的审美价值在于体现了时代的追求、表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及创造者的审美情趣。其构成的完整形态所唤起的审美主体的美感,超越了艺术认识价值和艺术伦理价值之上的艺术价值形态。从审美变... 钦州坭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它的审美价值在于体现了时代的追求、表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及创造者的审美情趣。其构成的完整形态所唤起的审美主体的美感,超越了艺术认识价值和艺术伦理价值之上的艺术价值形态。从审美变形机制下阐述坭兴陶的创作及其在审美还原下的意义,可使坭兴陶器的创作者和欣赏者能够把握到审美理想,体验到诗意的生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州 坭兴陶 审美变形 审美还原
下载PDF
真正的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区别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士林 《泰山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97-100,共4页
从艺术生产角度看,真正的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区别在于: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着审美变形活动发生。通俗艺术只与人的生理感觉发生联系,它是作为人的各种本能欲望的表现媒介而存在的。审美变形超越了直接的感官冲动,从中可体验到一种对于生命... 从艺术生产角度看,真正的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区别在于: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着审美变形活动发生。通俗艺术只与人的生理感觉发生联系,它是作为人的各种本能欲望的表现媒介而存在的。审美变形超越了直接的感官冲动,从中可体验到一种对于生命本身的爱与欣赏。从艺术消费的角度看,真正的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区别在于,后者本质上更近似于一种生活消费品。真正的艺术的消费对象是审美幻象本身,对于审美幻象消费得越多,人的审美本质力量也就获得更高程度的满足,是丰富与提高人性的重要精神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审美变形 审美幻象
下载PDF
审美超越:艺术的旨归
4
作者 卢晓侠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23-28,共6页
艺术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审美超越 ,它带给人的既是现象和现实 ,更是本质和理想 ,人类艺术实践和理论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艺术审美超越性的实现依靠审美变形 ,依靠艺术家与现实生活的双向建构。当自然外物成为融合了艺术主体意识的“第二... 艺术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审美超越 ,它带给人的既是现象和现实 ,更是本质和理想 ,人类艺术实践和理论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艺术审美超越性的实现依靠审美变形 ,依靠艺术家与现实生活的双向建构。当自然外物成为融合了艺术主体意识的“第二自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审美超越 审美变形 艺术变形 情感 想象
全文增补中
浅谈青花瓷艺术创作的审美变形
5
作者 刘江辉 丁传国 《现代技术陶瓷》 CAS 2011年第2期23-25,共3页
审美变形是艺术美实现最根本的基础,其本质是对日常感觉模式与日常形式结构的审美突破的结果。本文对青花瓷艺术创作的审美变形活动进行分析,主要表现为:以现实的"不美"形象来揭示人生苦难或推崇内真高于外美的艺术格调,以&qu... 审美变形是艺术美实现最根本的基础,其本质是对日常感觉模式与日常形式结构的审美突破的结果。本文对青花瓷艺术创作的审美变形活动进行分析,主要表现为:以现实的"不美"形象来揭示人生苦难或推崇内真高于外美的艺术格调,以"反叛"的艺术形式来抵制人类文明的制度化、商业化、机械化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审美变形 解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