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冯翠娜 李艳玲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第B12期354-355,共2页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为急性左心衰的急救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诊治的130例确诊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为急性左心衰的急救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诊治的130例确诊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化后的急救护理措施,统计急救总时间、急救45min好转率、SDS评分、6min内步行距离、血压、心率、LEVF和FS几项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急救总时间、SDS评分、血压、心率明显低于低于对照组;急救45 min后好转率、6min内步行距离、LEVF和FS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后,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效果明显变好,心衰抢救成功率升高,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急救护理 措施优化 疗效
下载PDF
吗啡、硝普钠联合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绪言 陈明山 +2 位作者 周海平 刘彩容 何春玲 《海南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吗啡、硝普钠联合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30例治疗组和28例对照组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的急性左心衰竭病人,二组患者均采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高流量吸氧6—8L/min,湿化瓶中含20%—25%酒精,合理使用速尿,... 目的探讨吗啡、硝普钠联合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30例治疗组和28例对照组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的急性左心衰竭病人,二组患者均采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高流量吸氧6—8L/min,湿化瓶中含20%—25%酒精,合理使用速尿,西地兰静脉推注等治疗;治疗组采用吗啡、硝普钠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治疗。结果吗啡、硝普钠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1.4%,两组比较P<0.01,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吗啡、硝普钠联合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硝普钠 急性左心衰竭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4
3
作者 母雪飞 赵昕 +4 位作者 任丽丽 王丽 顾崇怀 王效增 韩雅玲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 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入院后24 h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并发急性左心...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 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入院后24 h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并发急性左心衰竭(acute left heart failure,AHF)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治疗的AMI行PCI术后并发AHF患者229例,根据患者的经济条件及知情同意后分为常规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组122例(对照组)及常规药物治疗心力衰竭基础上应用rh BNP组107例(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力衰竭症状的改善情况,住院和随访30 d及12个月的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72 h后的心率、收缩压、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观察组心率、NT-pro BNP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Killip心功能Ⅱ~Ⅲ级改善情况(所占比率的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78例(72.9%)比67例(54.9%),P=0.005]。观察组住院期间[5例(4.7%)比8例(6.6%),P=0.539]、随访30 d[7例(6.5%)比14例(11.5%),P=0.197]、12个月[7例(6.5%)比17例(13.9%),P=0.068]的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 BNP水平(OR 0.999,95%CI 0.999~1.000,P=0.000)及应用rh BNP治疗(OR 0.084,95%CI 0.015~0.483,P=0.006)是AMI患者PCI术后并发AHF远期(12个月)死亡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rh BNP治疗AMI患者PCI术后并发AHF与常规治疗比较,可降低12个月的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左心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下载PDF
无创呼吸机在抢救急性左心衰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0
4
作者 程小兵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5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抢救急性左心衰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科8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在常规利尿、强心等药物基础上联用无创呼吸机正压加压通气治疗对照组仅常规治疗。同时测定两组pH、PaO2、SaO2、PaC...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抢救急性左心衰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科8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在常规利尿、强心等药物基础上联用无创呼吸机正压加压通气治疗对照组仅常规治疗。同时测定两组pH、PaO2、SaO2、PaCO2,血气分析结果观察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及临床转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00%;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PaO2,SaO2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增高(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呼吸机正压通气对于急性左心衰的抢救治疗及愈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 无创正压通气 无创呼吸机
原文传递
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急性左心衰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初探 被引量:24
5
作者 孙斐予 黄志俭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39-242,共4页
急性左心衰竭是急诊科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是一种以左心室结构和功能严重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其往往会引起呼吸功能不全,导致低氧血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无创通气方式——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 flow nasal cannulae... 急性左心衰竭是急诊科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是一种以左心室结构和功能严重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其往往会引起呼吸功能不全,导致低氧血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无创通气方式——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 flow nasal cannulae therapy,HFNC),由于其可产生气道正压,对心肺有一定的支持功能,而且耐受性好、对气道有加温和湿化的优点,故而被认为是可替代或与NIPPV序贯的有益的呼吸治疗措施[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高流量氧疗 急性左心衰竭 呼吸衰竭
原文传递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2
6
作者 魏亚 孙晨岑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2期198-199,共2页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选2015年3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对照组(56例)采取的是传统的护理措施,观察组(5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选2015年3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对照组(56例)采取的是传统的护理措施,观察组(5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健康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及其差错发生率。结果: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要明显比对照组高,且其治疗依从性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差错发生率皆要比对照组少,数据间的差异对比经检验皆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到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中,不仅可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而且还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急性左心衰竭 护理效果
下载PDF
早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并呼吸衰竭 被引量:21
7
作者 方保民 孙铁英 +2 位作者 柯会星 沈谨 钱贻简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36-639,共4页
目的加强对早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NIV)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并呼吸衰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8月至2007年2月应用NIV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并呼吸衰竭患者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81.5±8.6)岁。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观... 目的加强对早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NIV)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并呼吸衰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8月至2007年2月应用NIV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并呼吸衰竭患者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81.5±8.6)岁。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观察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喘鸣、呼吸、心率、血气分析、心功能分级变化及有效率;第二部分:根据开始使用NIV时间,分为早期应用NIV组(A组,n=17)及非早期应用NIV组(B组,n=15),比较两组病情好转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有效率、插管率和死亡率。结果治疗后30例存活患者的心功能均有改善,由原来的心功能Ⅳ上升为Ⅰ~Ⅱ级,呼吸及心率显著性减慢,SaO_2和PaO_2显著性增加,原有PaCO_2增高者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率87.5%,插管率12.5%,死亡率6.3%。与B组比较,A组的病情好转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减少(P<0.01),全部治愈,无插管及死亡;B组11例治愈,插管4例,死亡2例。结论NIV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所致呼吸衰竭疗效确切,早期应用NIV可提高治愈,减少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无创 左心衰 急性 呼吸衰竭 老年
原文传递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吴素丽 王萌 +3 位作者 王宏鑫 杨丽荣 禹雷 刘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91-1494,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4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合并发生肺部感染的58例患者作为感染组,88例单纯急性左...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4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合并发生肺部感染的58例患者作为感染组,88例单纯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3天、第5天以及第7天的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并分析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寻求最佳指标的诊断界值。分析肺部感染患者感染病原学特点。结果入院后第1天、第3天、第5天以及第7天,感染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关联密切(P<0.05)。血清降钙素原诊断单纯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特异性及敏感度均较高。58例肺部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7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4株占33.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糖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43株占59.7%,以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真菌5株占6.9%。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能够有效预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急性左心衰竭 肺部感染
原文传递
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探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邓嘉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8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0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采用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0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及动脉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喘息气急症状缓解率[95.0%(38/40)]高于对照组[70.0%(28/40)],观察组半年复发率[0(0)]低于对照组[10.0%(4/40)],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5.3±1.0)d]较对照组[(8.7±2.1)d]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清楚病情特点和变应原比例[95.0%(38/40)]、遵医嘱按时服药比例[92.5%(37/40)]、掌握雾化吸入技术比例[72.5%(29/40)]均高于对照组[45.0%(18/40)、50.0%(20/40)、42.5%(1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PaO2[(41.7±10.1)、(40.4±9.2)mm Hg]及SaO2[(75.9±13.1)%、(76.1±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2 h PaO2[(90.4±11.3)mm Hg]高于治疗前[(41.7±10.1)mm Hg],对照组治疗后72 h PaO2[(83.3±10.5)mm Hg]高于治疗前[(40.4±9.2)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2 h SaO2[(98.7±5.1)%]高于治疗前[(75.9±13.1)%],对照组治疗后72 hSaO2[(90.1±3.4)%]高于治疗前[(76.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观察组PaO2[(90.4±11.3)mm Hg]及SaO2[(98.7±5.1)%]均高于对照组[(83.3±10.5)mm Hg、(90.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取得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压通气 急性左心衰竭 呼吸衰竭 疗效
下载PDF
硝普钠与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0
作者 林秋波 李仲明 林宇标 《临床医学工程》 2010年第7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硝普钠与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给予硝普钠他汀。结果治疗后两组... 目的探讨硝普钠与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给予硝普钠他汀。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方面均优于治疗前,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77.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在抢救急性左心衰中硝普钠较硝酸甘油更有优势,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普钠 硝酸甘油 急性左心衰竭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雨 张建勋 +1 位作者 张钰 陈姣 《全科护理》 2014年第17期1561-1563,共3页
[目的]评价急性左心衰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工作中的实用性及经济效益。[方法]将70例住院的急性左心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病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并严格质量控制,而对照组病人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 [目的]评价急性左心衰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工作中的实用性及经济效益。[方法]将70例住院的急性左心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病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并严格质量控制,而对照组病人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病人的住院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错发生情况及病人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住院费用、护理差错发生例数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少;病人满意度较对照组高,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治疗护理中的应用可以减少并发症、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提高病人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竭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血浆高敏肌钙蛋白T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东 李定武 张智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908-1910,共3页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血浆高敏肌钙蛋白T(hs-Tn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左心衰竭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0例,正压通气组26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高流量面罩吸氧+药物治疗及经面罩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血浆高敏肌钙蛋白T(hs-Tn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左心衰竭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0例,正压通气组26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高流量面罩吸氧+药物治疗及经面罩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24 h的临床疗效以及血浆hs-TnT水平变化。结果正压通气组的临床疗效好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Tn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两组治疗后PaO2、SpO2、HR、呼吸频率、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能够提高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效果,并能进一步降低血浆hs-TnT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急性左心衰竭 高敏肌钙蛋白T
下载PDF
院前急救模式对急性左心衰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观察 被引量:15
13
作者 吴倩 《当代医学》 2012年第21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院前急救模式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0年10月急诊救治的3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例患者未进行院前急救,入院后采用常规急救措施实施救治;观察组15例患者实施院前... 目的探讨分析院前急救模式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0年10月急诊救治的3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例患者未进行院前急救,入院后采用常规急救措施实施救治;观察组15例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死亡率及平均急救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3.3%,平均急救时间(33.2±5.3)min,死亡率13.3%;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急救时间(18.2±4.6)min,死亡率6.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急救时间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左心衰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模式可以明显提高疗效,显著缩短急救时间并大大降低死亡率,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急性左心衰 疗效
下载PDF
稳心颗粒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郑慧玲 林明英 吴玉琼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516-2518,共3页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1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卡托普利片初始剂量12.5 mg,口服,每日2~3次...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1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卡托普利片初始剂量12.5 mg,口服,每日2~3次,按需要1~2周内增加至50 mg,每日2~3次(如患者近期服用大量利尿药,处于低钠和/或低血容量,血压正常或偏低患者,初始剂量为6.25 mg,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9 g,口服,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正常R-R间期平均标准差(SDANN)、全程每5 min 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两个R-R间期>50 ms的个数占一定时间内R-R期间总个数的百分比(PNN50)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PP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0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稳心颗粒可显著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的血压,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卡托普利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急性左心衰竭
下载PDF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5
作者 胡碧江 王薇 +1 位作者 何平 丁毅鹏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1416-1418,共3页
目的探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先给予标准的抗心衰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首次负荷剂量... 目的探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先给予标准的抗心衰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首次负荷剂量为1.5μg/kg,静脉注射,然后按0.01μg/(kg·min)剂量持续静脉泵入,连续用药72h,现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的临床症状、心率、血压,测定血浆中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未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的浓度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3.72%)高于对照组(60.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心率、血压、LVEF、NT-proBNP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心率、LVEF、NT-proBNP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NT-proBNP值、LVEF、心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01),但治疗组的NT-proBNP值、LVEF和心率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改善更加显著(P<0.001)。两组血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浆中NT-proBNP的浓度,使患者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紊乱得到明显改善,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左心衰竭 NT-PROBNP
下载PDF
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孔万权 徐强 +3 位作者 魏大臻 胡公义 孙来芳 龚裕强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9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无创性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气分析、血清B型尿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方法 AMI合并急性左心衰Killips... 目的观察无创性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气分析、血清B型尿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方法 AMI合并急性左心衰Killips分级Ⅲ-Ⅳ级患者46例,随机分BiPAP治疗组(23例)和常规治疗组(23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吸氧、卧床、抗血小板、硝酸酯类、利尿剂、抗凝、溶栓、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治疗。BiPAP组在前者基础上加用BiPAP通气治疗。记录人院即刻和24h生命体征,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人院即刻、24h、48h和72h血清BNP和cTnI水平;采用床旁超声心动图测定入院即刻和72h LVEF的变化。结果 BiPAP通气治疗可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24h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BiPAP治疗组患者收缩压下降,心率减慢,呼吸频率下降,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明显提高。BiPAP治疗组血清BNP和cTnI水平显著降低(P<0.05),72h后降低更明显(P<0.01);BiPAP治疗组LVEF于72h后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早期使用BiPAP通气治疗安全有效,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左心衰 无创性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型尿钠肽 肌钙蛋白Ⅰ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无创呼吸机早期及延迟治疗在急性左心衰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17
作者 谷永江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24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早期及延迟治疗在急性左心衰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9月—2012年5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急性左心衰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早期及延迟治疗在急性左心衰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9月—2012年5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急性左心衰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延迟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3h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的改变、病情好转情况、住院时间、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通气例数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3h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情好转率、住院时间及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够较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病程,提高病情好转率,减少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通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 急性左心衰 Ⅱ型呼吸衰竭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不同院前急救方式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延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23期84-84,86,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先救治后转运的急救方式,对照组采用先转运后救治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先救治后转运的急救方式,对照组采用先转运后救治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救治效果及生存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用先救治后转运的急救方式,可以提高患者救治有效率及生存率,减少院前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左心衰竭
下载PDF
早期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在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抢救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9
作者 肖军 王洪叶 +3 位作者 王德水 张伟 陶耀兵 杨爽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评价早期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在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抢救中的价值。方法根据是否早期应用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将112例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分为早期机械通气组(36例)和常规机械通气组(76例),比较2组患者血脑钠尿肽值、症状缓解时间、机... 目的评价早期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在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抢救中的价值。方法根据是否早期应用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将112例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分为早期机械通气组(36例)和常规机械通气组(76例),比较2组患者血脑钠尿肽值、症状缓解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与常规机械通气组比较,早期机械通气组症状缓解时间快[(4.3±1.1)h vs(7.3±2.1)h,P<0.01)],机械通气时间短[(66.4±12.4)h vs(78.3±15.6)h,P<0.01)],入院7d血脑钠尿肽浓度低[(452±112)ng/L vs(634±232)ng/L,P<0.01)],住院时间短[(15.3±5.1)d vs(21.1±7.1)d,P<0.01)],住院期间病死率低(8.3%vs 27.6%,P<0.05)。结论早期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能较快缓解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期间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竭 机械通气 气管插管
下载PDF
机械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干预观察与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哲明 胡颖 +2 位作者 郑卫星 罗助荣 盖晓波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两种无创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比较机械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66例左心衰竭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按常规处理,PSV、PAV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PSV、...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两种无创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比较机械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66例左心衰竭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按常规处理,PSV、PAV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PSV、PAV行无创通气,对比三种治疗方法在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三组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60 min后,三组MAP、H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后三组间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RR、Pa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60 min后,三组RR、PaO2和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治疗后PSV组与PAV组的氧合指数、PaO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RR明显减低(P<0.05),但治疗后PSV组与PAV组PaO2、RR和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SV组与PAV组治疗后呼吸困难缓解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PAV组患者的气道峰压较PSV组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PAV、PSV对改善急性左心衰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两种方法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机械通气 急性左心衰竭 PSV PAV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