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君子汤对脾虚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水平和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5
1
作者 章梅 张仲海 +4 位作者 夏天 王宗仁 孙凯 徐重明 于文彬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70-272,共3页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对脾虚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和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改良噻唑蓝法对66例脾虚患者血清sICAM1和白细胞介素15(IL15)及单核细胞抗体依赖...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对脾虚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和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改良噻唑蓝法对66例脾虚患者血清sICAM1和白细胞介素15(IL15)及单核细胞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ADCC)进行检测。结果:脾虚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升高,IL15分泌减少,ADCC功能下降,表现为免疫功能低下,经过四君子汤治疗后,上述指标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 四君子汤 SICAM-1 IL-15 adcc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NK细胞活性及ADCC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平 高玉祥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5年第6期363-365,共3页
体内实验表明,青蒿琥酯50mg/kg及100mg/kg(i.p,qd×6d)能显著抑制正常小鼠NK细胞活性和ADCC活性。体外试验表明,1.30×10-5~2.60×10-4mol/L青蒿琥酯能剂量依赖性... 体内实验表明,青蒿琥酯50mg/kg及100mg/kg(i.p,qd×6d)能显著抑制正常小鼠NK细胞活性和ADCC活性。体外试验表明,1.30×10-5~2.60×10-4mol/L青蒿琥酯能剂量依赖性抑制小鼠脾细胞NK活性,2.60×10-9~2.60×1O-6mol/L青蒿琥酯对小鼠脾细胞NK活性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蒿琥酯 adcc 自然杀伤细胞
下载PDF
CD80人-鼠嵌合抗体对B淋巴瘤细胞株Raji与Daudi的生长抑制及杀伤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王艳茹 马泓冰 +6 位作者 陈永井 朱华亭 刘玉华 杜阳阳 孙杰 陈明心 邱玉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15-618,共4页
目的:研究CD80人-鼠嵌合抗体(命名为ch-4E5)对天然高表达CD80分子的人恶性B淋巴瘤细胞株Raji与Daudi的生长抑制及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FCM)分析ch-4E5对Raji及Daudi细胞膜型CD80分子的识别;将ch-4E5分别加入到Raji... 目的:研究CD80人-鼠嵌合抗体(命名为ch-4E5)对天然高表达CD80分子的人恶性B淋巴瘤细胞株Raji与Daudi的生长抑制及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FCM)分析ch-4E5对Raji及Daudi细胞膜型CD80分子的识别;将ch-4E5分别加入到Raji及Daudi中共培养,终浓度为10mg/L。在培养的第0、4、10、16、24及48h,采用FCM检测细胞表面Fas及FasL的表达;培养至72h,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以人外周血PBMC为效应细胞,Raji与Daudi为靶细胞,效靶比为20∶1,加入ch-4E5,终浓度为10mg/L。培养至24h,MTT法分析ADCC效应。结果:ch-4E5与Raji及Daudi的阳性结合率分别为98.6%和96.4%。ch-4E5分别与Raji及Daudi共培养至4h,Raji细胞表面FasL的表达开始上调,16h的阳性表达率为16.8%,与人IgG1对照组1.5%比较明显升高(P<0.01);Fas的表达从10h起逐渐增高,24h达高峰,阳性表达率为15.6%,与人IgG1对照组4.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audi的FasL及Fas的变化趋势与Raji一致。ch-4E5分别与Raji及Daudi共培养至72h,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34.60%和32.64%(P<0.01);ch-4E5介导PBMC对Raji及Daudi的杀伤率分别为55.61%及54.42%(P<0.01)。结论:CD80人-鼠嵌合抗体能够通过其Fab段及Fc段发挥双重的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0 嵌合抗体 抑制作用 Fas FASL adcc
下载PDF
基于报告基因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ADCC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春雨 王兰 +5 位作者 郭玮 于传飞 张峰 王文波 李萌 高凯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4-98,共5页
利用Jurkat/NFAT-luc+FcγRIIIa转基因细胞系作为效应细胞,WIL2-S细胞系作为靶细胞,通过荧光素酶检测系统(Bio GloTM Luciferase Assay System)进行抗CD20单抗的ADCC生物学活性检测,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及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抗CD20... 利用Jurkat/NFAT-luc+FcγRIIIa转基因细胞系作为效应细胞,WIL2-S细胞系作为靶细胞,通过荧光素酶检测系统(Bio GloTM Luciferase Assay System)进行抗CD20单抗的ADCC生物学活性检测,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及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抗CD20单抗在该方法中存在量效关系,且符合四参数方程式:y=(A-D)/[1+(X/C)B]+D。方法经优化确定靶细胞为WIL2-S细胞,抗体稀释浓度为18 000 ng·m L-1,1∶5倍的稀释倍数,效靶比为6∶1,诱导时间为6 h。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8次独立实验的回归分析、线性及平行性均通过统计学检验;4个不同稀释组回收率样本经3次测定,相对效价分别为(44.39±3.93)%、(72.74±2.78)%、(128.28±7.01)%和(168.19±2.70)%,变异系数均小于10%,对应回收率分别为(88.78±7.85)%、(96.99±3.70)%、(102.63±5.61)%和(112.12±1.80)%。本研究利用转基因细胞法成功建立抗CD20单抗ADCC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该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准确性高,可作为抗CD20单抗ADCC生物学活性的常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D20单克隆抗体 adcc 生物学活性
原文传递
沙参麦冬汤对大鼠巨噬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马健 龚婕宁 +2 位作者 樊巧玲 陆平成 王勇飞 《中成药》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3-34,共2页
沙参麦冬汤(1.3—12g/kg·d)能够明显提高正常大鼠腹腔M表面Ia抗原表达的阳性率及ADCC的细胞毒指数(P<0.05),提高强度分别与阳性对照的人参皂甙组和TNF组相似。同时,该方还能够使CORT肌肉注射所致“阴虚”模型大鼠MIa抗... 沙参麦冬汤(1.3—12g/kg·d)能够明显提高正常大鼠腹腔M表面Ia抗原表达的阳性率及ADCC的细胞毒指数(P<0.05),提高强度分别与阳性对照的人参皂甙组和TNF组相似。同时,该方还能够使CORT肌肉注射所致“阴虚”模型大鼠MIa抗原表达率的抑制及ADCC细胞毒活性的降低得以明显改善(P<0.05或<0.01)。提示促进机体M表面Ia抗原表达,激活机体免疫应答反应,以及增强MADCC活性,可能是该方提高免疫功能,治疗阴虚证的作用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参麦冬汤 巨噬细胞 IA抗原 adcc
下载PDF
细胞增殖法检测单核/巨噬细胞ADCC效应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6
作者 黄瑾 马忠森 +1 位作者 林树青 王荣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77-179,共3页
目的:为了建立一种供临床实验室广泛应用的检测单核/巨噬细胞ADCC效应的实验方法。方法:选择CTLL2细胞作为靶细胞,制备出兔抗CTLL2细胞特异性抗血清,用单核细胞作为效应细胞,通过CTLL2细胞增殖结果检测单核细... 目的:为了建立一种供临床实验室广泛应用的检测单核/巨噬细胞ADCC效应的实验方法。方法:选择CTLL2细胞作为靶细胞,制备出兔抗CTLL2细胞特异性抗血清,用单核细胞作为效应细胞,通过CTLL2细胞增殖结果检测单核细胞ADCC效应,并与传统检测方法125IUdR释放试验进行比较。结果:该方法较同位素试验方法更敏感。结论:细胞增殖法检测单核细胞ADCC效应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adcc 细胞增殖 检测 单核细胞
下载PDF
IgE在小鼠旋毛虫感染急性期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邢杰 董铮 +1 位作者 马萍 阎玉文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1372-1375,1379,共5页
目的观察感染旋毛虫小鼠IgE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antibody-dependent cell cytotoxicity,ADCC),并通过IL-4、IL-5的表达测定,探讨IgE在旋毛虫感染小鼠急性期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 目的观察感染旋毛虫小鼠IgE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antibody-dependent cell cytotoxicity,ADCC),并通过IL-4、IL-5的表达测定,探讨IgE在旋毛虫感染小鼠急性期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感染旋毛虫后7、14、21、28、35、60d小鼠外周血中总IgE水平,同时用间接ELISA法测定特异性IgE水平,采用体外培养法做IgE介导嗜酸性粒细胞对旋毛虫肌幼虫的体外杀伤实验,按分组设计在96孔细胞培养板的板孔中加入感染旋毛虫小鼠外周血提取的嗜酸性粒细胞(Eos)、感染鼠血清及感染鼠的旋毛虫肌幼虫与含有10%灭活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共培养2d。显微镜下,分别在12、24、48h观察小鼠Eos对旋毛虫肌幼虫的影响,另外,用RT-PCR方法观察感染旋毛虫小鼠脾脏中IL-4、IL-5的mRNA含量,观察这两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总IgE水平增高,在14、21d达到高峰(P<0.01),第3周后逐渐下降,特异性IgE在14和21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率达88.9%。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单纯Eos对旋毛虫肌幼虫无杀伤作用,在免疫血清参与下,Eos对幼虫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灭活IgE后,Eos的杀伤作用明显减弱,与单纯Eos的情况无差别。感染组小鼠脾脏中IL-4和IL-5mRNA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中IgE抗体参与了旋毛虫急性期的免疫,主要作用为快速排出肠道内的旋毛虫脱囊幼虫,Eos对旋毛虫肌幼虫杀伤的过程需要IgE的参与,且IgE是Eos发挥ADCC效应所依赖的重要免疫球蛋白,感染旋毛虫小鼠的IL-4和IL-5表达量明显升高,故说明IgE是小鼠旋毛虫感染急性期重要的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IGE adcc IL-4 IL-5
原文传递
指数投资组合的VaR模型及检验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蕾 郑振龙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07年第5期86-89,共4页
文章采用ADCC模型和Riskmetrics方法,在估计中国四个主要股票指数市场相关性的基础上,利用不同权重投资组合收益构造正态分布下的VaR,并利用动态系数方法和失败率检验法进行VaR模型的准确性检验。结果表明,在等权重和最小方差投资组合... 文章采用ADCC模型和Riskmetrics方法,在估计中国四个主要股票指数市场相关性的基础上,利用不同权重投资组合收益构造正态分布下的VaR,并利用动态系数方法和失败率检验法进行VaR模型的准确性检验。结果表明,在等权重和最小方差投资组合权重下,用ADCC模型比用Riskmetrics方法进行投资组合和风险管理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R 动态系数检验 adcc
下载PDF
肝癌患者外周血和癌组织中T细胞亚群NK、ADCC效应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郭亚军 吴孟超 +1 位作者 刘广洛 刘新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0年第2期64-66,共3页
目前,在肿瘤学研究中已注意到宿主对肿瘤能够产生不同形式的免疫反应,其中淋巴细胞、NK细胞发挥着重要作用,晚近资料亦表明肿瘤局部免疫反应直接反映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状态。但迄今有关肝癌的研究不多。尤其对宿主外周血和癌组织中细... 目前,在肿瘤学研究中已注意到宿主对肿瘤能够产生不同形式的免疫反应,其中淋巴细胞、NK细胞发挥着重要作用,晚近资料亦表明肿瘤局部免疫反应直接反映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状态。但迄今有关肝癌的研究不多。尤其对宿主外周血和癌组织中细胞免疫反应变化规律和相关性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宿主免疫功能变化对肝癌发展扩散的影响和寻找能够反映宿主免疫状态的敏感指标,我们对64例肝细胞癌(HCC)病人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T细胞亚群 NK adcc
下载PDF
六味地黄汤对大鼠巨噬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健 樊巧玲 +1 位作者 龚婕宁 朱翔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9年第4期5-7,共3页
目的:以腹腔巨噬细胞( MΦ) Ia 抗原表达阳性 率和抗体依赖细胞 介导的细 胞毒作用( A D C C) 为指标,观察六味地黄 汤及其拆 方对大鼠 腹腔 MΦ 功能 的调节作 用。方法: Ia 抗原 表达的检测 用 A P A A P ... 目的:以腹腔巨噬细胞( MΦ) Ia 抗原表达阳性 率和抗体依赖细胞 介导的细 胞毒作用( A D C C) 为指标,观察六味地黄 汤及其拆 方对大鼠 腹腔 MΦ 功能 的调节作 用。方法: Ia 抗原 表达的检测 用 A P A A P 桥 联酶标免疫测试方法; A D C C 测定用孔雀绿比色法。结果:六味地黄 汤能明显 提高正常 大鼠腹腔 MΦ表 面 Ia 抗原 表达的阳性率及 A D C C 的细 胞毒指数,还能够使皮质酮( C O R T) 肌注所致“阴虚”模型 大鼠 MΦ Ia 抗 原表达率 的抑制及 A D C C 细胞 毒活性的降低得以明显改善。三补方能提高正常大鼠腹腔 MΦ 表面 Ia 抗原表 达的阳性 率及 A D C C 的细胞毒指数,并改善“阴虚”大鼠 MΦ Ia 抗原表达率的抑制及 A D C C 细胞毒活性的降低,而三泻方对其影响不明显。结论:六味地黄汤对 MΦ功能具有明显的调节 作用,三味补药是 该方影响 MΦ Ia 抗原表 达及 A D C C 活性的主要成分,三味泻药对正常 及模 型大 鼠的 MΦ 功能虽 无明 显影 响, 但与 三补 配伍 后 则能 够明 显加 强 其对 MΦ Ia 抗原表达阳性率及 A D C C 活性的作用,体现了三补与三泻配伍的协同和增效 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汤 配伍 巨噬细胞 IA抗原表达 adcc 细胞毒作用 腹腔 细胞功能
下载PDF
细胞增殖法检测单核/巨噬细胞ADCC效应的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秀丽 黄瑾 +1 位作者 方辉 李淑芳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0-53,共4页
为便于临床广泛开展单核/巨噬细胞ADCC效应的研究,本实验室建立了细胞增殖法检测单核/巨噬细胞ADCC效应,与传统检测方法同位素技术进行了比较。观察了免疫血清工作效价、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数目比例、细胞培养时间、LPS应... 为便于临床广泛开展单核/巨噬细胞ADCC效应的研究,本实验室建立了细胞增殖法检测单核/巨噬细胞ADCC效应,与传统检测方法同位素技术进行了比较。观察了免疫血清工作效价、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数目比例、细胞培养时间、LPS应用浓度及单核细胞活化时间等,并用此方法检测了健康人单核细胞活化前后ADCC效应与非特异吞噬作用。结果表明:细胞增殖法准确、稳定、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adcc 巨噬细胞 细胞增殖法
下载PDF
针刺治疗Graves'眼病患者突眼的免疫学机制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修贵 孙克兴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81-383,共3页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Graves'眼病(Graves' ophthalmopathy,GO)患者突眼症状疗效,以及患者血清对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54例GO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针药Ⅰ组18例,针药Ⅱ组18例,对照组18例,观察不...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Graves'眼病(Graves' ophthalmopathy,GO)患者突眼症状疗效,以及患者血清对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54例GO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针药Ⅰ组18例,针药Ⅱ组18例,对照组18例,观察不同穴位组方结合他巴唑对突眼度的影响,并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对培养的人眼外肌细胞的ADCC作用。结果 针药Ⅱ组治疗突眼有效率高于针药I组(P<0.05),对照组与针药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GO患者血清对眼外肌的ADCC作用较针刺前明显降低,且针药Ⅱ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对GO眼病患者突眼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减轻血清对眼外肌的ADCC损伤过程有关;针刺远近配穴对抗眼肌损伤的免疫调节作用优于单纯局部取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治疗 Graves’眼病 突眼 免疫学 GO
下载PDF
IL-2增强Herceptin介导肿瘤杀伤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春健 王佃云 +1 位作者 凌欣 宋宝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5-509,共5页
为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介导LAK样杀伤作用和ADCC(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下降的机制,观察IL-2增强乳腺癌患者PBMC介导杀伤作用的效果。应用MTT法检测LAK样杀伤作用;应用非核素细胞毒试剂盒(LDH释放法)检测ADC... 为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介导LAK样杀伤作用和ADCC(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下降的机制,观察IL-2增强乳腺癌患者PBMC介导杀伤作用的效果。应用MTT法检测LAK样杀伤作用;应用非核素细胞毒试剂盒(LDH释放法)检测ADCC杀伤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8+T细胞、CD3-CD56+NK细胞水平和CD16ζ的表达。结果显示:进展期乳腺癌患者PBMC中CD3+CD8+T细胞、CD3-CD56+NK细胞及其CD16ζ的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展期乳腺癌患者PBMC经IL-2(1 000 U/ml)处理5 d后,CD3+CD8+T细胞和CD3-CD56+NK细胞比例明显增加,CD16ζ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在各效靶比时,IL-2处理后进展期乳腺癌患者PBMC对SKBR3细胞的LAK样和ADCC杀伤率明显高于未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进展期乳腺癌患者PBMC介导的LAK样杀伤活性和ADCC作用明显削弱,CD3+CD8+T细胞、CD3-CD56+NK细胞比例和CD16ζ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IL-2可以刺激CD3+CD8+T细胞和CD3-CD56+NK细胞增殖活化,促进CD16ζ的表达,增强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单克隆 adcc IL-2 NK细胞
原文传递
贞芪酪蛋白复合肽对大鼠巨噬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汪永锋 张延英 +2 位作者 李广远 蔺兴遥 舒畅 《中医研究》 2006年第3期22-24,共3页
目的:观察贞芪酪蛋白复合肽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贞芪酪蛋白复合肽灌胃给药后,对正常大鼠和“阴虚”模型大鼠M。表面Ia抗原表达阳性率的影响,对正常大鼠和“阴虚”模型大鼠Mφ ADCC活性的影响。结果:贞芪酪蛋白复合肽[1.2... 目的:观察贞芪酪蛋白复合肽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贞芪酪蛋白复合肽灌胃给药后,对正常大鼠和“阴虚”模型大鼠M。表面Ia抗原表达阳性率的影响,对正常大鼠和“阴虚”模型大鼠Mφ ADCC活性的影响。结果:贞芪酪蛋白复合肽[1.2~2g/(kg·d)]能够明显提高正常大鼠腹腔Mψ表面Ia抗原表达的阳性率及ADCC的细胞毒指数(P〈0.05),提高强度与阳性对照TNF组相似。但优于贞芪扶正胶囊组。同时,该方还能修使CORT肌肉注射所致“阴虚”模型大鼠Mφ Ia抗原表达率的抑制及ADCC细胞毒活性的降低得以明显改善(P〈0.05或〈0.01)。结论:提示贞芪酪蛋白复合肽能够促进大鼠Mφ表面Ia抗原表达,激活机体免疫应答反应,增强Mφ ADCC活性,该方能提高大鼠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贞芪酪蛋白复合肽 巨噬细胞 IA抗原表达 adcc 大鼠
下载PDF
抗巨片形吸虫同型抗体在动物巨片形吸虫感染所致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ADCC)免疫应答作用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思礼 陈强 +6 位作者 周雨丝 李玲 陈思义 吴风娇 陈思祗 丁书茂 SPITHILL Terry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88-394,共7页
以印尼短尾羊(ITT)和美利奴细毛羊(Merino)两种品系的绵羊为实验动物,研究动物感染巨片形吸虫后所产生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的免疫应答.结果显示:对巨片形吸虫感染具有抗性的印尼短尾羊不产生特异性的IgG2,而易感品系的美... 以印尼短尾羊(ITT)和美利奴细毛羊(Merino)两种品系的绵羊为实验动物,研究动物感染巨片形吸虫后所产生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的免疫应答.结果显示:对巨片形吸虫感染具有抗性的印尼短尾羊不产生特异性的IgG2,而易感品系的美利奴细毛羊感染巨片形吸虫后体内产生高滴度特异性IgG2抗体.特异性IgG2抗体在免疫应答中起着封闭抗体的作用,抑制巨噬细胞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由于印尼短尾羊不产生特异性IgG2抗体,对巨噬细胞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不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印尼短尾羊对巨片形吸虫的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使用纯化的IgG1和和IgG2进行体外杀虫试验,结果IgG1有很强的促进体外杀虫效果,而自感染巨片形吸虫的美利奴细毛羊血清标本纯化的IgG2没有体外杀虫作用.体外实验还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在免疫血清、补体和IL-5的共同参与下具有较强的杀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片形吸虫 感染 同型抗体 adcc 体外杀虫实验
下载PDF
ADCC相关免疫细胞预测单克隆抗体抗肿瘤疗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健 徐君南 +1 位作者 井明晰 孙涛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0-76,共7页
目的随着单克隆抗体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和新型抗体的不断问世,引发了人们对其疗效和作用机制的进一步探讨。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可以通过介导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 目的随着单克隆抗体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和新型抗体的不断问世,引发了人们对其疗效和作用机制的进一步探讨。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可以通过介导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在单克隆抗体杀伤肿瘤细胞的诸多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总结国内外报道的ADCC相关的不同免疫细胞水平与单克隆抗体疗效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方法以"免疫细胞、单克隆抗体、ADCC和肿瘤"等为关键词,检索PubMed、CNKI数据库和百链数据库2011-05-2017-05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ADCC效应,具有ADCC作用的单克隆抗体,可以预测单克隆抗体疗效的ADCC相关免疫细胞。排除标准:2011-05之前的文献,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具有ADCC作用的单克隆抗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36篇文献。结果研究表明,多种单克隆抗体可以凭借ADCC效应在靶向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肿瘤细胞进行免疫杀伤。ADCC在机体的免疫微环境中发生。与ADCC相关的免疫细胞包括自然杀伤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髓样抑制性细胞等。其中自然杀伤细胞、M1型巨噬细胞、CD8^+T细胞、Vγ9Vδ2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为具有正向免疫调节作用的生物标志物,所以相应水平升高可以预测单克隆抗体有好的疗效。M2型巨噬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调节性T细胞及髓样抑制性细胞为具有负向免疫调控作用的细胞,这些细胞可以相互协作抑制肿瘤微环境中正常免疫反应的进行,导致肿瘤的进展和免疫逃逸。所以抑制相应负调控免疫细胞的水平或功能可能会预测单克隆抗体有好的疗效。结论对于具有ADCC作用的单克隆抗体,推荐通过调节机体相关免疫细胞的水平或将单克隆抗体与ADCC增强免疫细胞调节剂相结合来增强单克隆抗体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 单克隆抗体 adcc 肿瘤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EGFR靶向抗体融合蛋白激活免疫细胞杀伤肝癌细胞Huh7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杜志娜 曲韬 尉迟敏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探究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抗体西妥昔单抗(Cetuximab)与MHC-I(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I)相关抗原分子MICB(MHC class I-related chain molecules B)的融合蛋白对肝癌细胞Huh7的杀伤效果。方法通过重叠PCR(polyme... 目的探究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抗体西妥昔单抗(Cetuximab)与MHC-I(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I)相关抗原分子MICB(MHC class I-related chain molecules B)的融合蛋白对肝癌细胞Huh7的杀伤效果。方法通过重叠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方法通过柔性肽G4S将西妥昔单抗重链C末端及人MICB胞外区基因连接,构建成工程载体,并通过毕赤酵母进行表达;流式检测融合蛋白对Huh7细胞的结合能力;噻唑蓝(MTT)法检测Huh7细胞的增殖抑制;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实验验证融合蛋白是否能激活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结果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和毕赤酵母表达,成功获得融合抗体蛋白,经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说明融合蛋白Cetuximab-MICB表达及装配正确。流式细胞术检测Cetuximab-MICB与肝癌细胞Huh7的结合率为72.8%,与母体西妥昔单抗结合率(75.5%)相当。细胞增殖抑制实验,与PBS组对照相比,西妥昔单抗、融合蛋白组对肝癌细胞Huh7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在蛋白浓度为400 nmol/L时,Cetuximab-MICB融合蛋白组抑制率(66.09%)强于西妥昔单抗组(56.54%)。将免疫细胞PBMC(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NK92和肿瘤细胞Huh7共孵育,通过检测LDH(lactate dehydrogenase)的释放,发现融合蛋白比西妥昔单抗更有效地介导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以PBMC为效应细胞,效靶比为100:1时Huh7细胞裂解率可以达到43.58%,优于西妥昔单抗组(37.77%)。以NK92细胞为效应细胞,效靶比为10:1时Huh7细胞裂解率可以达到61.29%,明显优于西妥昔单抗组(40.54%)。结论采用毕赤酵母表达体系成功构建并表达了Cetuximab-MICB融合蛋白。Cetuximab-MICB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Huh7的增值,并能进一步通过NKG2D途径激活NK细胞加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免疫监视,为抗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MHC-I相关抗原分子B 融合抗体 肝癌 增殖 adcc
下载PDF
慢性乙肝患者NK、ADCC活性及其对IFN-α、IFN-γ的反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白岚 孔宪涛 瞿瑶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06-108,共3页
本文用Hela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了42例慢性乙肝病人外周血NK、ADCC活性及其对IFN-α100U/ml、500U/ml及IFN-γ500U/ml预处理4小时后的反应。结果显示,病人PBL NK,ADCC活性与正常对照有显著差别,经IFNs处理后,其NK或/和ADCC活性均... 本文用Hela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了42例慢性乙肝病人外周血NK、ADCC活性及其对IFN-α100U/ml、500U/ml及IFN-γ500U/ml预处理4小时后的反应。结果显示,病人PBL NK,ADCC活性与正常对照有显著差别,经IFNs处理后,其NK或/和ADCC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反应,从而提示了IFNs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杀伤细胞 adcc 干扰素
下载PDF
The development of HIV vaccines targeting gp41 membrane-proximal external region (MPER):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被引量:2
19
作者 Huan Liu Xiaojie Su +2 位作者 Lulu Si Lu Lu Shibo Jiang 《Protein & Cell》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7期596-615,共20页
A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1 (HIV-1) vaccine which is able to effectively prevent infection would be the most powerful method of extinguishing pandemic of the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Ye... A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1 (HIV-1) vaccine which is able to effectively prevent infection would be the most powerful method of extinguishing pandemic of the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Yet, achieving such vaccine remains great challenges. The membrane-proximal external region (MPER) is a highly conserved region of the envelope glycoprotein (Env) gp41 subunit near the viral envelope surface, and it plays a key role in membrane fusion. It is also the target of some reported 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bNAbs). Thus, MPER is deem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attractive vaccine targets. However, no one can induce these bNAbs by immunization with immunogens con- taining the MPER sequence(s). The few attempts at developing a vaccine have only resulted in the induction of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with quite low potency and limited breadth. Thus far, vaccine failure can be attrib- uted to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of MPER, such as those involving structure and immunology; therefore, we will focus on these and review the recent progress in the field from the following perspectives: (1) MPER structure and its role in membrane fusion, (2) the epitopes and neutralization mechanisms of MPER-specific bNAbs, as well as the limitations in eliciting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nd (3) different strategies for MPER vaccine design and current harv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GP41 MPER VACCINE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dcc
原文传递
基于报告基因的抗HER2单克隆抗体ADCC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春雨 王馨 +2 位作者 于传飞 徐刚领 王兰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61,共11页
目的:利用转基因细胞法建立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单抗的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方法:利用Jurkat-hF... 目的:利用转基因细胞法建立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单抗的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方法:利用Jurkat-hFcγRⅢa-NFAT转基因细胞系作为效应细胞,SKBR3细胞系作为靶细胞,通过荧光素酶检测系统(BioGloTM Luciferase Assay system)进行抗HER2单抗的ADCC生物学活性检测,同时对试验条件进行优化及方法学验证,并将该检测方法用于不同类型的抗HER2单抗ADCC效应的评价。结果:抗HER2单抗在该方法中存在量效关系,且符合四参数方程式:y=(A-D)/[1+(x/C)~B]+D,方法经优化后确定靶细胞为SKBR3细胞,抗体稀释起始工作质量浓度为4 000 ng·mL^(-1),1∶4倍的稀释倍数,效靶比为15∶1,诱导时间为20 h。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3次独立检测的板间、日间最大诱导倍数(fold of induction,FI)及半数有效浓度(concentration for 50%of maximal effect,EC50)的RSD均小于10%; 4个不同稀释组回收率样本经3次测定,相对效价分别为(46.27±2.01)%、(71.18±1.55)%、(133.17±9.91)%以及(166.55±15.73)%;对应的回收率分别为(92.53±4.01)%、(94.91±2.07)%、(106.54±7.93)%、(111.04±10.48),RSD均小于10%,且该方法也适用于不同变性程度及各类抗HER2单抗的ADCC效应评价。结论:本研究利用转基因细胞法成功建立抗HER2单抗ADCC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该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准确性高,可作为抗HER2单抗ADCC生物学活性的常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单克隆抗体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生物学活性 荧光素酶检测系统 报告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