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眼球震颤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戴淑真 张黎 +2 位作者 王海山 张荻 王丽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49-752,共4页
背景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严重影响患者视觉功能的眼科疾病,但目前对其临床特征完整描述的相关报道尚少见。目的分析先天性眼球震颤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的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就诊的先天性眼球... 背景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严重影响患者视觉功能的眼科疾病,但目前对其临床特征完整描述的相关报道尚少见。目的分析先天性眼球震颤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的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就诊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37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包括患者家系的系谱分析、眼球震颤类型观察、斜视度测定、视力检查、检影验光、立体视觉测定和对患者有无震动幻觉的调查。结果本组患者就诊的年龄分布以〉5~10岁及〉15~20岁者最多,分别占24.73%和24.20%。本组患者中知觉缺陷型眼球震颤172例,运动缺陷型眼球震颤204例。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中最常见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水平眼球震颤为最常见的眼球震颤类型,占73.94%,其次为垂直眼球震颤,占10.11%。本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中斜视的患病率为66.36%,知觉缺陷型患者与运动缺陷型患者间斜视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Ⅳ。=3.048,P=0.081)。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的双眼最佳矫正远视力均较差,知觉缺陷型患者双眼最佳矫正远视力明显低于先天性特发性患者(0.27±0.11VS0.5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95,P=0.000)。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屈光不正的患病率为77.62%,知觉缺陷型患者与运动缺陷型患者间屈光不正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37,P=0.248);散光患病率为75.17%,显著高于近视和远视的患病率。65.18%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无立体视觉或立体视觉值在3000"以上,运动缺陷型患者有立体视觉者明显多于知觉缺陷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58,P:0.008)。313例5岁以上的患者中36例有震动幻觉。结论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最常见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水平眼球震颤为其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震颤/先天性 遗传方式 斜视 视力 立体视 震动幻觉
下载PDF
斜肌肌腱劈裂延长术在A型斜视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邵新香 司明宇 范可顺 《临床眼科杂志》 2016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上斜肌肌腱劈裂延长术矫正伴有上斜肌功能亢进的A型斜视的效果。观察术后水平斜度的矫治以及对眼球旋转状态的影响和术后代偿头位的改善。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就诊,施行此手术,随访资料完善的21例A型斜视,其中,A... 目的探讨上斜肌肌腱劈裂延长术矫正伴有上斜肌功能亢进的A型斜视的效果。观察术后水平斜度的矫治以及对眼球旋转状态的影响和术后代偿头位的改善。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就诊,施行此手术,随访资料完善的21例A型斜视,其中,A型外斜12例,A型内斜9例(排除单侧上斜肌亢进的A征内外斜,Broun综合征和Helveston综合征)。双侧上斜肌定量延长,观察术后,对A型外斜,A型内斜水平斜度改善的影响,以及患者客观旋转角度和代偿头位的改善。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例A型斜视行双侧上斜肌肌腱劈裂延长术的患者,平均随访11个月。术前外斜A征斜视度平均为(25.62±10.06)-△,手术减少了(26.60±11.22)△。术前内斜A征的斜视度,平均为(34.21±15.04)-△,手术减少了(33.40±14.38)-△两组在A征的矫正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21,P=0.24)。术前眼底照FDA测算客观旋转度,平均右眼in14.21O,左眼in15.37°,术后3个月右眼in5.10°,左眼in4.92°。术后13例代偿头位消失,2例好转,1例无改善。结论伴有上斜肌亢进的A型斜视,上斜肌肌腱劈裂延长术,是矫正A型斜视的有效手术方法,对A型内、外斜视水平斜度无明显影响,在设计水平斜视度矫治方案时,可不额加斜肌对水平斜度的影响。对客观眼球旋转度和代偿头位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斜肌 肌腱劈裂延长 A型斜视
下载PDF
上斜肌减弱术矫正A型斜视效果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卜立敏 杨积文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年第9期998-1000,共3页
目的探讨上斜肌延长、后徙、断腱三种不同方法矫正上斜肌亢进的A型斜视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于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诊治的上斜肌亢进的A型斜视患者共62例,其中行上斜肌延长20例,上斜肌后徙32例,上斜肌断腱1... 目的探讨上斜肌延长、后徙、断腱三种不同方法矫正上斜肌亢进的A型斜视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于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诊治的上斜肌亢进的A型斜视患者共62例,其中行上斜肌延长20例,上斜肌后徙32例,上斜肌断腱10例。观察术前、术后第一眼位斜视度,上下转25。斜视度,上斜肌亢进程度,以及比较三组术前、术后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差值及A征差值。结果各组内术前、术后垂直斜视度及A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前、术后垂直斜视度差值在三组间的比较(F=1.142,P=0.326),术前、术后A征差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F=0.653,P=0.524)。结论上斜肌延长、后徙、断腱都能矫正上斜肌亢进的A型斜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斜视 上斜肌减弱术 亢进
原文传递
上斜肌减弱术治疗痉挛性脑瘫伴斜视A征患儿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项鹂 万灵 《西部医学》 2018年第6期876-879,共4页
目的探讨上斜肌减弱术对上斜肌亢进导致的痉挛性脑瘫伴斜视A征患儿的手术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上斜肌亢进的痉挛性脑瘫伴斜视A征患儿16例,其中单眼2例,双眼14例,共30眼。16例痉挛性脑瘫患儿中2例患... 目的探讨上斜肌减弱术对上斜肌亢进导致的痉挛性脑瘫伴斜视A征患儿的手术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上斜肌亢进的痉挛性脑瘫伴斜视A征患儿16例,其中单眼2例,双眼14例,共30眼。16例痉挛性脑瘫患儿中2例患儿行单眼上斜肌减弱术(上斜肌肌腱延长),其余行双眼上斜肌功能减弱术。比较术前与术后半年随访的斜视相关资料,分析上、下转25°眼位的水平斜视度,评价手术对A征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半年随访大部分患儿A征较术前明显好转或消失,其中3例患儿发生不同程度回退,但与术前比较上斜肌亢进程度仍有好转,矫正成功率81.25%(13/16)。术前与术后半年上、下转25°眼位的水平斜度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5,P<0.05);7例患儿(43.75%)在术中发现有上斜肌肌肉肥厚增粗,肌肉力量过强等现象。术后无一例发生继发性上斜肌麻痹或继发V型斜视等现象。结论上斜肌减弱术可有效改善痉挛性脑瘫伴斜视A征患儿上斜肌功能亢进的现象;但由于此类患儿肌肉力量过强,手术设计量应作相应调整,避免矫正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斜肌减弱术 痉挛性脑瘫 斜视A征 手术疗效
下载PDF
上斜肌减弱术对A型斜视和上斜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韩惠芳 孙卫锋 +1 位作者 刘素江 韩爱军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09-1312,共4页
目的 探讨上斜肌减弱手术对A型斜视和上斜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3例双眼上斜肌功能亢进伴A型斜视患者分别施行双眼上斜肌断腱术和肌腱延长术;对术前术后A征的矫正情况、上斜肌的功能状况和双眼视功能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23例,术... 目的 探讨上斜肌减弱手术对A型斜视和上斜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3例双眼上斜肌功能亢进伴A型斜视患者分别施行双眼上斜肌断腱术和肌腱延长术;对术前术后A征的矫正情况、上斜肌的功能状况和双眼视功能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23例,术前A征平均(22.14±12.94)n,术后上方与下方水平斜视度之差平均(5.11±7.10);A征矫正量:肌腱延长术(22.64±7.46),断腱术(31.69±12.6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斜肌功能眼位垂直斜视矫正量:延长术(11.04±3.61),断腱术(14.95±3.7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斜肌断腱术对A征和上斜肌功能的减弱作用均较肌腱延长术明显,术后上斜肌功能不足和v型斜视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肌腱延长术;肌腱延长术后双眼视觉的恢复好于上斜肌断腱术。结论两种上斜肌减弱手术对伴上斜肌亢进的A型斜视均有效;上斜肌延长术对于轻中度上斜肌亢进和A型斜视治疗效果好于断腱术;有双眼单视功能的患者施行延长术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斜视 上斜肌减弱手术 上斜肌功能
原文传递
双眼上斜肌延长术对A型斜视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韩惠芳 韩爱军 +2 位作者 孙卫锋 刘素江 卫俊英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56-1358,共3页
目的 探讨双眼上斜肌肌腱延长手术对A型斜视的影响.方法 对11例双眼上斜肌功能亢进伴A型斜视患者施行上斜肌肌腱延长术,对术前术后的眼位、A征的矫正情况、双眼视功能等进行分析.结果 11例中,术前A征10~34,平均(19.27±7.50)△,... 目的 探讨双眼上斜肌肌腱延长手术对A型斜视的影响.方法 对11例双眼上斜肌功能亢进伴A型斜视患者施行上斜肌肌腱延长术,对术前术后的眼位、A征的矫正情况、双眼视功能等进行分析.结果 11例中,术前A征10~34,平均(19.27±7.50)△,术后上方与下方水平斜视度差-12~3△,平均差别(3.67±3.28)△,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对A征的矫正量15~38△平均(20.64±4.97)△;术后A-V征均消失;6例患者恢复双眼视觉,2例存在立体视觉.结论 上斜肌延长手术治疗伴上斜肌亢进的A型斜视安全有效;特别对于轻中度上斜肌亢进、A型斜视和具有双眼视功能患者,针对性较好,不易出现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斜视 上斜肌延长手术 双眼视觉
原文传递
上斜肌劈开延长术治疗A型斜视临床疗效 被引量:3
7
作者 司明宇 杨士强 +2 位作者 郭新 岳以英 邵新香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625-628,共4页
目的探讨上斜肌劈开延长术治疗A型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例病例研究。收集A型斜视患者7例,均行双眼上斜肌劈开延长术联合水平斜视矫正术。随访4-10个月。手术前后分别测量患者第一眼位水平斜视度、A征程度、眼底旋转程度。上斜... 目的探讨上斜肌劈开延长术治疗A型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例病例研究。收集A型斜视患者7例,均行双眼上斜肌劈开延长术联合水平斜视矫正术。随访4-10个月。手术前后分别测量患者第一眼位水平斜视度、A征程度、眼底旋转程度。上斜肌亢进分级为+1~+4。采用Wilcoxoll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均一次手术矫正至正位,水平斜视度在±100之内。A征均治愈。上斜肌亢进程度由术前平均+2改善至术后平均0;眼底照相结果显示,由术前平均内旋2.5°,改善至术后平均外旋2.0°,没有患者表现为主观外旋。2例术前有代偿头位的患者,术后代偿头位消失。患者术前均无垂直斜视,术后亦未出现垂直斜视。结论上斜肌劈开延长术可有效改善A型斜视和上斜肌亢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上斜肌减弱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斜肌劈开延长术 A型斜视 上斜肌亢进
原文传递
双眼上斜肌腱缝线延长术治疗A型斜视的远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小琴 冯雪亮 +4 位作者 吴艳 张丽军 李俊红 常敏 孔淼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53-858,共6页
目的探讨双眼上斜肌腱缝线延长术治疗伴上斜肌亢进(SOOA)的A型斜视的远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8月因A型斜视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行双眼上斜肌腱缝线延长术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21例(排除单眼S... 目的探讨双眼上斜肌腱缝线延长术治疗伴上斜肌亢进(SOOA)的A型斜视的远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8月因A型斜视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行双眼上斜肌腱缝线延长术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21例(排除单眼SOOA的A型斜视、Brown综合征和Helveston综合征),其中A型外斜视19例,A型内斜视2例;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14±9)岁。对手术前后A征的大小、眼球客观旋转程度、SOOA程度以及双眼视觉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及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26±17)个月(12~109个月),20例患者水平斜视经1次手术矫正至正位,水平斜视度数在±10三棱镜度(PD)之内;1例内斜视患者术后水平斜视度数>+15 PD。21例患者A征均消失,由术前(23.81±9.47)PD矫正为(0.90±3.59)PD(t=11.29,P<0.01),矫正量为(23.52±9.68)PD。眼球客观旋转度数术前为3.18°±3.26°,术后为-4.81°±4.13°,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7,P<0.01),旋转矫正量为7.95°±3.88°,无一例患者出现旋转复视。42只眼术前、术后SOOA程度[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3.0(2.0)、0.0(1.0)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8,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上斜肌腱缝线实际延长量与术前SOOA程度有相关性(r=0.47,P<0.01),但与术前眼球客观旋转程度无相关性(P=0.88)。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为缝线延长量=2.71×术前SOOA程度(t=27.93,P<0.01)。结论双眼上斜肌腱缝线延长对A征、眼球内旋及SOOA有明显改善,远期无旋转复视及V征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上斜肌减弱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眼外科手术 A型斜视 上斜肌 肌腱缝线延长
原文传递
上斜肌断腱术与部分切除术治疗上斜肌亢进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钟琴 魏红 刘陇黔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30-1233,共4页
目的 探讨上斜肌亢进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上斜肌断腱术与部分切除术治疗上斜肌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3年1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167例(306只眼)上斜肌功能亢进患者行上斜肌断腱术与部分切除术,并比较手术前后上... 目的 探讨上斜肌亢进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上斜肌断腱术与部分切除术治疗上斜肌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3年1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167例(306只眼)上斜肌功能亢进患者行上斜肌断腱术与部分切除术,并比较手术前后上斜肌功能、垂直方向斜视度及A征矫正情况等,以此综合评价上斜肌断腱术与部分切除术治疗上斜肌亢进的疗效.结果 167例(306只眼)上斜肌亢进患者平均年龄为(14.92±7.13)岁,108只眼行上斜肌断腱术,198只眼行上斜肌肌腱部分切除术.其中,21只眼术后出现上斜肌功能不足,占6.9% (21/306);26只眼术后上斜肌功能仍然呈不同程度亢进,占8.5% (26/306);38只眼继发下斜肌功能亢进,占12.4% (38/306).131例伴发A型外斜视的患者中,有21例患者术后仍为A征,但A征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垂直方向斜视度矫正在不同注视眼位分别为:正前方视近均值为6.96△、正前方视远为7.36△、眼球上转为7.78△、眼球下转为9.27△.此外,17例伴有A外斜的患者术后转变为V型外斜视,11例患者出现10△以内垂直方向的斜视.结论 上斜肌功能亢进患者常伴有A型外斜视;上斜肌断腱术与部分切除术能有效矫正上斜肌功能亢进、A征,单眼手术可有效矫正垂直方向的斜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斜肌功能亢进 垂直斜视 A型斜视 断腱术 肌腱部分切除术
原文传递
37例A型斜视的临床分析
10
作者 葛志红 王书霞 《中国医疗美容》 2014年第3期53-54,93,共2页
目的探讨A型斜视的病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7例A型斜视患者的病历资料和临床治疗效,所有患者依据是否伴有上斜肌功能过强,原位水平斜视及双眼视觉功能情况行选择不同的手术,观察手术前后眼位,上斜肌功能及双眼单视功能的变... 目的探讨A型斜视的病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7例A型斜视患者的病历资料和临床治疗效,所有患者依据是否伴有上斜肌功能过强,原位水平斜视及双眼视觉功能情况行选择不同的手术,观察手术前后眼位,上斜肌功能及双眼单视功能的变化。结果 A型斜视占同期斜视患者4.0%,在同期所有的A-V征中A外斜占21.2%,A内斜占3.8%,术后眼位恢复正位31例(84.9%),A征消失33例(90.4%)术后28例获得立体视功能,包括术前3例存在立体视功能患者。结论上斜肌亢进为A型斜视主要发病原因,常合并水平斜视,应依据是否伴有斜肌功能异常及双眼视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的术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斜视 临床特征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下斜肌后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11
作者 冉敏 杨士强 +1 位作者 张伟 郭新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746-750,共5页
目的:探讨下斜肌后固定术在下斜肌亢进合并小角度上斜视以及V型斜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下斜肌后固定手术的患者资料16例(22眼),8例为单眼上斜肌麻痹合并下斜肌亢进,... 目的:探讨下斜肌后固定术在下斜肌亢进合并小角度上斜视以及V型斜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下斜肌后固定手术的患者资料16例(22眼),8例为单眼上斜肌麻痹合并下斜肌亢进,2例为水平斜视合并原发单眼下斜肌亢进+,6例为V型斜视(3例外斜V征,3例内斜V征)合并原发双眼下斜肌亢进(+^++)。10例患者原在位轻度上斜视(≤5PD)。合并水平斜视者均同期予以矫正。术后随访3~6个月。对比分析手术前后原在位垂直斜视度,V征程度以及眼底客观旋转状态的改变。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例上斜视患者术前原在位垂直斜视度为4.9△±1.0△,术后原在位垂直斜视度为0.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4,P<0.001)。V征合并双眼下斜肌亢进组术前上转25°和下转25°斜视度差值为18.3△±3.2△,术后上转25°和下转25°斜视度差值为1.7△±2.3△,减小了16.6△±2.1△;6例V征患者术前黄斑中心凹-视盘中心夹角度数(FDA)为13.1°±4.3°,术后FDA为5.4°±3.4°,减小了7.7°±0.9°。上斜肌麻痹组术前FDA为10.6°±4.2°,术后FDA为4.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P<0.001)。术前下斜肌亢进程度为1.5(+)±0.5(+),术后下斜肌亢进程度为0.1(+)±0.4(+)。结论:单眼下斜肌后固定术可以减弱下斜肌亢进并矫正小度数上斜视,双眼下斜肌后固定术可以矫正轻中度下斜肌亢进并改善V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后固定术 下斜肌亢进 小角度上斜视 V型斜视
原文传递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在猫双眼视觉研究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林林 温晏 宫华青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865-868,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猫不同种类的视觉破坏动物模型,探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在双眼视觉研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家猫18只,于4周龄时随机建立正常、形觉剥夺性弱视及光学性斜视模型3组,每组动物各6只,分别在6周龄、10周龄和16周龄时记录各组动物... 目的:通过建立猫不同种类的视觉破坏动物模型,探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在双眼视觉研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家猫18只,于4周龄时随机建立正常、形觉剥夺性弱视及光学性斜视模型3组,每组动物各6只,分别在6周龄、10周龄和16周龄时记录各组动物的P波振幅和潜时。结果:随年龄增长,正常组P波潜时缩短,振幅增大,双眼振幅大于单眼反应之和;弱视组在10周龄时右眼振幅低于左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潜时无统计学差异;16周龄时右眼(即弱视眼)振幅和潜时均低于左眼,双眼振幅表现为部分总和;光学性斜视组单眼间的P波潜时和振幅相比较以及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双眼总和在10周龄和16周龄时小于单眼反应之和。结论: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是评价动物双眼视觉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双眼视觉 弱视 光学性斜视
下载PDF
下斜肌功能亢进及其合并V征眼球客观旋转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岩 刘玉秋 +1 位作者 张慧 杨琳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745-749,共5页
目的 分析下斜肌功能亢进(IOOA)及其合并V征外斜视患者术前及术后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眼球客观旋转状态,并分别与正常人进行比较.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30例无斜视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51例伴有外斜视的IOOA患者根据有或无V征分成IOOA组... 目的 分析下斜肌功能亢进(IOOA)及其合并V征外斜视患者术前及术后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眼球客观旋转状态,并分别与正常人进行比较.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30例无斜视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51例伴有外斜视的IOOA患者根据有或无V征分成IOOA组(21例)和IOOA合并V征组(30例),予下斜肌减弱术及水平斜视矫正手术治疗后随访1个月,观察术前术后患者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黄斑中心凹-视盘中心夹角度数(FDA),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数据采用方差分析、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下斜肌功能均无明显亢进,IOOA合并V征组患者术后V征均消失.IOOA合并V征组术前主导眼FD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OOA组术前主导眼FD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主导眼FD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10,P>0.05);2组术前及术后非主导眼FD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07、1.383,P>0.05).IOOA组和IOOA合并V征组内旋例数增多,近方立体视锐度提高,分别为57%和60%,2组之间立体视提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下斜肌功能亢进合并V征患者主导眼较正常入主导眼外旋转倾向更明显.单纯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主导眼及非主导眼FDA较正常人无明显的外旋转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斜视 V征 下斜肌功能亢进 眼球旋转状态 斜视手术
原文传递
V型斜视伴斜肌功能异常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树锋 吴夕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7年第11期1085-1088,共4页
目的探讨v型斜视伴斜肌功能异常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伴斜肌功能异常V型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查手术前后原在位斜视角、上转25°与下转25。注视斜视角差别、眼球运动、斜肌功能及双眼视功能。手术原则减弱亢进的下斜肌... 目的探讨v型斜视伴斜肌功能异常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伴斜肌功能异常V型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查手术前后原在位斜视角、上转25°与下转25。注视斜视角差别、眼球运动、斜肌功能及双眼视功能。手术原则减弱亢进的下斜肌或联合加强上斜肌、减弱协同肌或配偶肌,水平斜视按原在位矫正。随访时间2个月至2年,平均(6.7±3.23)月。结果45例伴斜肌异常V型斜视,术后眼位总正位率91.11%,V征均消失,术后下斜肌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下斜肌非对称减弱组16例垂直斜视角术后得到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5.58%新获得了近立体视,总体达74.42%。术前近立体视损害,V型内斜组明显高于V型外斜组;术后近立体视恢复,V型外斜组明显早于v型内斜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型斜视伴斜肌功能异常者,双侧下斜肌亢进程度相近行双下斜肌对称减弱术效果好;双侧下斜肌亢进程度不相等,宜选择下斜肌非对称减弱上下斜肌手术,术后可能仍存在残留垂直斜视;V型内斜较V型外斜更易损害视功能,术后视功能恢复V型外斜视组明显早于V型内斜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型斜视 斜肌异常 手术
原文传递
下斜肌转位术与下斜肌切断术治疗斜视V征的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侠 赵堪兴 +2 位作者 马惠芝 郭新 陈霞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98-1400,共3页
目的比较下斜肌转位术(AT)与下斜肌切断术在治疗下斜肌功能亢进引起的斜视v征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下斜肌转位术治疗的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同时合并分离垂直性斜视(DVD)的28例斜视V征患者,术前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为+1~+3,... 目的比较下斜肌转位术(AT)与下斜肌切断术在治疗下斜肌功能亢进引起的斜视v征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下斜肌转位术治疗的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同时合并分离垂直性斜视(DVD)的28例斜视V征患者,术前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为+1~+3,V征差值不超过30PD,根据双眼下斜肌功能亢进对称性以及双眼或单眼行下斜肌转位术,分为双眼AT组(15例)和单眼AT组(13例),与历史同期行下斜肌切断术治疗的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不合并DVD的28例斜视v征患者进行非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根据下斜肌功能亢进对称性及双眼行对称或非对称下斜肌切断术,相应地分为对照1组(15例)和对照2组(13例),分别测量手术前后V征差值,比较手术矫正v征差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眼AT组平均矫正V征差值(15.67±4.03)三棱镜度(PD),对照1组平均矫正(15.20±3.51)P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8,P〉0.05);单眼AT组平均矫正V征差值(14.69±3.71)PD,对照2组平均矫正(14.00±3.94)P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2,P〉0.05)。结论下斜肌转位术与下斜肌切断术治疗下斜肌功能亢进引起的v征斜视疗效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V征 下斜肌功能亢进 下斜肌转位术 下斜肌切断术
原文传递
手术治疗A-V型斜视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2期48-50,共3页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A-V型斜视患者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A-V型斜视患者128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征组(n=68)和V征组(n=60),A征组采用上斜肌断腱术治疗,V征组采用下斜肌切断...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A-V型斜视患者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A-V型斜视患者128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征组(n=68)和V征组(n=60),A征组采用上斜肌断腱术治疗,V征组采用下斜肌切断术。结果 A征单上斜肌断腱术与双上斜肌断腱术视角差改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V征单下斜肌切断术和双下斜肌切断术视角差改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征68例患者治愈62例,V征60例患者治愈54例。结论 根据不同征型斜视患者采用相应的手术治疗方式效果明显,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A-V型斜视 效果
下载PDF
不同术式在儿童V型斜视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炯 罗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9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儿童V型斜视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V型内斜视在内直肌后徙+外直肌缩短的同时行一侧或双侧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另外3例内直肌后徙同时向下移位5mm,外直肌缩短并向上移位5mm。对20例V型外斜视外直肌后徙且向上移位5mm...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儿童V型斜视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V型内斜视在内直肌后徙+外直肌缩短的同时行一侧或双侧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另外3例内直肌后徙同时向下移位5mm,外直肌缩短并向上移位5mm。对20例V型外斜视外直肌后徙且向上移位5mm,内直肌缩短同时向下移位5mm;另外8例在外直肌后徙+内直肌缩短的同时行一侧或双侧下斜肌部分切除术。结果:四种方法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术前、术后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儿童V型外斜视应根据病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以矫正眼位,最大程度地建立双眼单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型斜视 术式 儿童
下载PDF
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治疗V征斜视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冬英 郭年波 栾丽娟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29期92-94,共3页
目的:对比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在斜视V征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斜视V征患者162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81例。 A组患者采用下斜肌切断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 目的:对比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在斜视V征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斜视V征患者162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81例。 A组患者采用下斜肌切断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下斜肌转位术治疗,水平斜视均采用手术内外直肌后退和(或)缩短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下斜肌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9%,B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34,P〉0.05)。A组患者下斜肌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6.4%,B组患者下斜肌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31,P〉0.05)。 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2%)明显低于A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都能够很好的治疗斜视V征的效果,恢复患者下斜肌功能,但相比而言,下斜肌转位术术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切断术 下斜肌转位术 斜视V征 效果比较
下载PDF
相等的下斜肌减弱术治疗由不等的下斜肌亢进引起的V型斜视 被引量:2
19
作者 陶永贤 《临床眼科杂志》 2002年第4期327-328,共2页
目的 探讨由不相等的下斜肌亢进引起的 V型斜视的治疗。方法 术前下斜肌亢进不明显的一眼在斜肌注视野作三棱镜遮盖检查 ,治疗时采用相等量的下斜肌减弱术合并水平直肌的手术。结果 术后 12例 V征消失 ,1例第一眼位正位 ,但从第一眼... 目的 探讨由不相等的下斜肌亢进引起的 V型斜视的治疗。方法 术前下斜肌亢进不明显的一眼在斜肌注视野作三棱镜遮盖检查 ,治疗时采用相等量的下斜肌减弱术合并水平直肌的手术。结果 术后 12例 V征消失 ,1例第一眼位正位 ,但从第一眼位向上注视时仍有 2 0 △ 的差值。 1例留有内斜 15 △ ,看远正位需戴双光镜。 1例双侧眼下斜肌活动对称。结论 在斜肌注视野作三棱镜遮盖检查可以明确注视眼的下斜肌是否亢进 ;相等量的下斜肌减弱术治疗双侧下斜肌亢进不对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减弱术 V型斜视 下斜肌亢进 疗效 手术方法
下载PDF
67例V型斜视的手术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长梅 王为农 +1 位作者 王雨生 胡丹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07-709,共3页
目的探讨V型斜视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7例V型斜视的手术治疗。其中外斜V征46例,内斜V征2l例,依据是否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及亢进程度,行下斜肌减弱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所有患者按原在位水平偏斜度... 目的探讨V型斜视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7例V型斜视的手术治疗。其中外斜V征46例,内斜V征2l例,依据是否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及亢进程度,行下斜肌减弱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所有患者按原在位水平偏斜度常规矫正水平斜视。观察手术前后的眼位、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结果67例手术中,49例行下斜肌后徙术或后徙转位术,术后43例上、中、下均正位,V征消失;术前无下斜肌功能亢进或下斜肌功能亢进“+”者13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后ll例正位,V征消失。67例患者术后19例恢复双眼视。结论下斜肌后徙/后徙转位术适用于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征,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适用于无下斜肌功能亢进或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征,应根据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型斜视 下斜肌减弱术 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