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山夫登堡沙门菌流行特征和分子分型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许学斌 袁政安 +8 位作者 金汇明 肖文佳 顾宝柯 陈敏 冉陆 刁保卫 崔志刚 扈庆华 阚飙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33-937,共5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2006—2007年山夫登堡沙门菌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追溯2002--2007年山夫登堡沙门菌食品分离株的来源;对2005--2007年从腹泻病例分离的山夫登堡沙门菌进行生化和hilA、invA基因表型鉴定、药敏试验、Riboprinter... 目的分析上海市2006—2007年山夫登堡沙门菌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追溯2002--2007年山夫登堡沙门菌食品分离株的来源;对2005--2007年从腹泻病例分离的山夫登堡沙门菌进行生化和hilA、invA基因表型鉴定、药敏试验、Riboprinter (RP)核糖体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2006年山夫登堡沙门菌列上海市非伤寒沙门菌监测确认病例第3位,2002--2005年的食品分离株主要源自猪和牛肉制品。所有腹泻病例分离株除四环素(75.6%)外对其他抗生素均有较高敏感性。经RP和PFGE分子分型将硫化氢和hilA、invA基因全部有和无的两组菌株分别归属两类在遗传学上相对独立的克隆族。34株腹泻病例分离株分为16种PFGE带型,以同源程度较高的4型(4株)、5型(1株)、6型(6株)、7型(1株)共12株菌和11型(3株)、17型(5株)、23型(5株)共13株菌等优势带型聚类成2个克隆族。结论2006年上海市山夫登堡沙门菌感染病例是经过一定时间积累演变,由2个不同表型PFGE克隆族菌株构成较为少见的多点暴发。2007年病例大幅减少和未监测到同一时期食品污染源的结果表明,菌株存在遗传克隆的不稳定性和传播途径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夫登堡沙门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Riboprinter (RP) 分子分型 多点暴发
原文传递
江苏省苏州市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接触者筛查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晓龙 蒋骏 +3 位作者 傅颖 李云 王斐娴 张宁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39-141,151,共4页
目的分析苏州市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接触者筛查结果,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苏州市2016—2018年间发生的11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接触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和分析肺结核可疑症状调查,结核菌素试验,X线胸片及结核分... 目的分析苏州市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接触者筛查结果,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苏州市2016—2018年间发生的11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接触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和分析肺结核可疑症状调查,结核菌素试验,X线胸片及结核分枝杆菌检查等筛查资料。结果11起聚集性疫情共判定接触者5443例,PPD强阳性率为14.73%,续发患者检出率为0.97%。其中,密切接触者577例,PPD强阳性率为39.51%,续发患者检出率为6.24%;一般接触者4866例,PPD强阳性率为11.80%,续发患者检出率为0.35%。密切接触者强阳性率和续发患者检出率均显著高于一般接触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基础上共有81例单纯PPD强阳性接触者接受了预防性服药治疗,筛查检出的53例活动性肺结核均在定点医院进行了规范治疗。结论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接触者的结核菌潜伏感染及患病风险较高,应及时准确判定接触者,分级逐步扩大筛查范围,对筛查后的感染者应有效落实预防性治疗,有效控制学校结核病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学校 聚集性疫情 暴发
原文传递
基于真实人际接触数据的新冠肺炎校园传播与防控 被引量:19
3
作者 孙皓宸 徐铭达 许小可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9-407,共9页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的稳定,复学成为目前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学生和老师在学校长时间聚集和面对面接触增加了相互传染疾病的风险,虽然学校停课一般被认为是缓解流行病的最可行策略,然而大面积的隔离往往伴随着高昂的社...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的稳定,复学成为目前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学生和老师在学校长时间聚集和面对面接触增加了相互传染疾病的风险,虽然学校停课一般被认为是缓解流行病的最可行策略,然而大面积的隔离往往伴随着高昂的社会经济成本甚至会造成社会恐慌。所以在学校出现疫情时,需要尝试使用更加细致科学的防控措施。该文基于真实人际接触数据模拟新冠病毒在校园内的传播,通过计算学生之间的有效距离制定防控措施。研究发现学生在校园内与同班级、同年级学生接触较多,所以当在校园中发现病例时,及时封闭患者班级、年级就可控制住疫情的发展,能取得与封闭学校近似、甚至更好的效果。此外,在无封闭和施加防控措施情况下,分别对无症状患者比例和潜伏期传染性对校园疫情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施加防控措施后,每种情况下的疫情都会得到控制,并且会很快迎来疫情好转的时间点。该研究有助于学校选取合适的防控措施,准确评估无症状患者和潜伏期传染性对疫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性疫情 新冠肺炎 疾病传播 有效距离 SEIR模型
下载PDF
基于连续感染模型的新冠肺炎校园传播与防控策略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孙皓宸 刘肖凡 +1 位作者 许小可 吴晔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68-77,共10页
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平稳后多省已开始复学,在学校这种封闭式环境中师生长时间接触会增加疫情爆发的可能.虽然学校停课可以有效地缓解疫情,但大面积的学生隔离会造成人群恐慌和社会负担,所以针对校园这一特殊环境需要制定更加科学的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平稳后多省已开始复学,在学校这种封闭式环境中师生长时间接触会增加疫情爆发的可能.虽然学校停课可以有效地缓解疫情,但大面积的学生隔离会造成人群恐慌和社会负担,所以针对校园这一特殊环境需要制定更加科学的防控措施.本文中根据患病期间新冠肺炎感染个体病毒排出情况重新定义患者的传染能力,将其引入到传统易感-潜伏-传染-恢复(SEIR)模型后提出了更符合新冠肺炎患者实际传播的连续感染模型.其次,通过真实接触数据计算学生间有效距离,提出针对校园的数字接触追踪防控措施.通过真实在校期间学生接触数据与连续感染模型模拟新冠肺炎在校园中的传播,从而比较各种防控措施对校园疫情的防控效果,并且通过施加防控措施时累计隔离人次评估各防控措施带来的社会影响.结果发现,相比于传统SEIR模型,新冠肺炎在连续感染模型中会造成更大的病例规模,在连续感染模型中验证的防控措施更具有说服力.在校园内采取数字接触追踪防控会在控制隔离人次最少的情况下达到与封闭学校近似的效果.本文研究有助于学校选取合适的防控措施,提出的连续感染模型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准确地仿真新冠肺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聚集性疫情 疾病传播 易感-潜伏-传染-恢复模型
下载PDF
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苗子事件监测系统的构建与思考 被引量:14
5
作者 何懿 陆殷昊 +1 位作者 何永超 黄晓燕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4-98,共5页
回顾突发公共卫生苗子事件监测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总结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苗子事件监测系统的建设原则、报告范围、阈值设定、流程设计,阐述2016年6月以来的3年监测初步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突发公共卫生苗子事件监测系统的... 回顾突发公共卫生苗子事件监测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总结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苗子事件监测系统的建设原则、报告范围、阈值设定、流程设计,阐述2016年6月以来的3年监测初步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突发公共卫生苗子事件监测系统的发展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 突发事件 苗子事件监测 聚集性疫情 暴发疫情 阈值标准 应急响应 预先警报
下载PDF
中国消除疟疾后输入性疟疾突发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和应对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丽 尹建海 夏志贵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585-589,共5页
目的通过对近期发生的输入性疟疾突发聚集性疫情进行解析,探讨疟疾消除后此类事件存在的风险、挑战和应对策略,为有效应对疫情风险和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传染病监测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系统”中2022年的疟疾个... 目的通过对近期发生的输入性疟疾突发聚集性疫情进行解析,探讨疟疾消除后此类事件存在的风险、挑战和应对策略,为有效应对疫情风险和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传染病监测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系统”中2022年的疟疾个案信息,并对病例诊断分类、感染来源及时间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2022年1月1日—8月11日,全国累计报告疟疾病例429例,较去年同期(529例)下降了18.9%,均为输入性病例;每周疫情趋势变化整体较平稳,但自31周(7月25日—7月31日)开始,疟疾病例数有较大幅度的上升,高峰出现在8月5日;其中2022年7月25日—8月11日,全国累计报告疟疾病例162例,较去年同期(39例)上升了315.4%,占2022年度截至8月11日24时报告病例总数的37.8%,其境外感染地主要为几内亚(95例,占58.6%),由几内亚输入的疟疾病例主要由广东深圳龙岗区(30例)、云南昆明石林县(21例)、北京朝阳区(11例)和浙江杭州萧山区(7例)报告。结论由于人员集中归国,我国多个入境口岸城市同时出现了输入性疟疾突发聚集性疫情,对疾控和医疗机构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各级需保持高度的监测敏感性,做好充分应对准备,以免发生死亡病例和输入继发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疟疾 突发聚集性疫情 风险 监测响应 消除后 中国
原文传递
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庄雅丽 张应涛 +10 位作者 李梦 罗敏 朱志华 谭小华 易瑶 陈旭光 邓爱萍 郑慧贞 康敏 宋铁 孙立梅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20-725,共6页
目的分析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特点。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取2020年1月1日至2月29日的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提取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资... 目的分析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特点。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取2020年1月1日至2月29日的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提取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明确聚集性疫情规模、引入病例、家庭与非家庭续发病例特点。根据引入病例与续发病例发病时间间隔计算代间距,根据密接追踪结果计算续发率,比较聚集性疫情中不同病例的特点。结果本研究共收集283起聚集性疫情,涉及引入病例633例,续发病例239例。以家庭聚集为主,聚集性疫情涉及病例数最大值为27例,最小值为2例,M(P25,P75)为2.0(2.0,4.0)。广东省总体续发率为2.86%(239/8363),家庭续发率为4.84%(276/3697),非家庭续发率为1.32%(61/4632)。根据广东省疫情特点分为疫情上升期、高平台期、下降期、低水平波动期4个阶段,4个阶段的续发率分别为3.5%(140/3987)、2.3%(55/2399)、2.6%(37/1435)、1.3%(7/5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广东省聚集性疫情主要以家庭聚集为主,聚集疫情规模较小,病例潜伏期代间距较短,总体续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 聚集性疫情 代间距 续发率
原文传递
河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赵峪靖 张文义 +2 位作者 温亮 孙海龙 徐元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1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河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河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9月22日河北省报告的所有COVID-19病例开展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9... 目的分析河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河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9月22日河北省报告的所有COVID-19病例开展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9月22日河北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65例,本地确诊339例,境外输入26例,其中危重型18例,重型34例,死亡6例;确诊病例中男性共198例,女性共167例,男女比例1.19∶1;河北省疫情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月22日至4月6日)以湖北输入性病例为主,报告病例318例,占病例总数的87.12%,病死率1.89%;第二阶段(6月14日至7月25日)是由北京新发地市场病例导致的传播,报告病例21例,占病例总数的5.75%,病死率0%;第三阶段(7月26日至9月22日)以境外输入病例为主,报告病例26例,占病例总数的7.12%,病死率0%。结论河北省COVID-19疫情已经得到控制,鉴于境外国家疫情继续蔓延,应高度关注疫情从国外输入情况,严密防范境外疫情输入,防止疫情反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特征 聚集性疫情
原文传递
一起小学诺如病毒胃肠炎聚集疫情的调查 被引量:9
9
作者 钟剑明 邓凯杰 +2 位作者 庞芬 张静冰 曹丽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755-757,共3页
目的调查某小学一起以呕吐、腹泻、发热为主要症状的聚集疫情,分析传播途径和传染来源。方法制订病例定义,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1名患者为病例组,同班51名未发病同学为对照组,调查饮水饮食史,采集患者标本、水样、... 目的调查某小学一起以呕吐、腹泻、发热为主要症状的聚集疫情,分析传播途径和传染来源。方法制订病例定义,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1名患者为病例组,同班51名未发病同学为对照组,调查饮水饮食史,采集患者标本、水样、食品等进行诺如病毒和致病菌检测。结果2例患者诺如病毒检测阳性,食物和水样中未发现致病菌和诺如病毒,病例对照研究发现,洗手次数大于3次为保护因素。结论首例患者未能及时发现,加上天气寒冷,教室门窗关闭,患者通过近距离飞沫将疾病传染给周围同学,造成本次疫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胃肠炎 聚集性疫情
原文传递
一起学校人鼻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邓敏 夏晓影 +4 位作者 杨玉霞 时志鹏 刘荷蕾 夏红 杨强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8-422,共5页
目的分析重庆市某校人鼻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以期为今后此类疫情暴发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搜集2020年5—6月在学校暴发疫情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资料,包括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处置措施等。结果首例患... 目的分析重庆市某校人鼻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以期为今后此类疫情暴发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搜集2020年5—6月在学校暴发疫情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资料,包括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处置措施等。结果首例患者5月25日发病,末例5月31日发病,经过7 d最长潜伏期无新发患者。本次疫情为同一班68名同学中的31例发病,罹患率为45.59%(31/68),25例为住宿生,且24例居住在宿舍楼第一层;患者症状较轻,多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中咽痛26例(83.87%,26/31);发热17例(54.84%,17/31),体温最高38.1℃;咳嗽15例(48.39%,15/31),流涕14例(45.16%,14/31);31例患者实验室检测人鼻病毒核酸阳性24例,阳性率77.42%(24/31),其余实验室检查及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所有患者经过隔离对症治疗后均病情好转。结论该起疫情为重庆市首起由实验室确诊的人鼻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暴发疫情;本次疫情患者病情较轻,未造成更大范围的播散;加强学校学生住宿环境的消毒、患者居家隔离、注意个人卫生是防控人鼻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疫情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鼻病毒 聚集性疫情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学校
下载PDF
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陶焱炀 王哲 +4 位作者 孙昼 考庆君 冯爽 贺兆锴 孔庆鑫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314-319,共6页
目的分析杭州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聚集性疫情的特点及传播过程,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杭州市2022年1月26日至2月3日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患者资料,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临床表现等信息,并采用描述性流... 目的分析杭州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聚集性疫情的特点及传播过程,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杭州市2022年1月26日至2月3日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患者资料,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临床表现等信息,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绘制疫情传播链。结果本次COVID-19聚集性疫情由奥密克戎变异株BA.1.1引起,感染来源为H公司进口生产物料,早期以"物传人"的形式传播,随后因工作接触等造成公司内传播,进而通过生活接触、公共场所暴露等方式在家庭、公司/单位、婚宴、母婴馆等地导致共计30起聚集性疫情。此次疫情共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114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62例;中位年龄33岁,年龄范围5月龄~85岁;主要分布在滨江区(49例,42.98%)、富阳区(45例,39.47%)和萧山区(15例,13.16%);发病时间集中在1月28—31日,临床表现以咽部不适(45例,39.47%)、咳嗽(43例,37.72%)和发热(27例,23.68%)为主。基本再生数R0为2.18,实时再生数Rt于2月1日降至0.77;中位潜伏期4.0 d,中位代间距2.5 d。结论此次聚集性疫情是由奥密克戎变异株BA.1.1引起,并通过"物传人"的方式引发聚集性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聚集性疫情 奥密克戎变异株 流行病学 物传人
原文传递
内江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婉薇 周思韩 +3 位作者 应俊强 谢丹 张琴 孙毅 《华南预防医学》 2020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对内江市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聚集性疫情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流行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中的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通过查阅病历并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结果... 目的对内江市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聚集性疫情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流行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中的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通过查阅病历并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2月14日,内江市共发生聚集性疫情6起,报告确诊病例18例,暴露人数261人,平均罹患率6.90%。疫情集中发生在1月24日至2月11日,家庭聚集5起,公共场所(茶楼)聚集1起。3起聚集性疫情存在代际,病例潜伏期中位数7.5 d。首发症状发热占44.45%,干咳占44.45%;胸部CT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表现占88.89%。结论内江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以家庭聚集为主,应做好自我防护和隔离,避免家庭聚集等社交活动,以降低发生暴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聚集性疫情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辽宁省丹东市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溯源调查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伶 孙静 +4 位作者 毛玲玲 孙英伟 李鑫 孙佰红 姚文清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0-122,共3页
分析辽宁省丹东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追踪疫情的传染源。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辽宁省丹东市一起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中的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对调查资料及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对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样... 分析辽宁省丹东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追踪疫情的传染源。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辽宁省丹东市一起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中的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对调查资料及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对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同时结合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报告疫情中涉及确诊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家庭内密切接触者累计34人,其中8人为外省探亲人员,1人与确诊病例同航班,抗体IgG为阳性。本次家庭聚集性疫情是由外省途经武汉来到本地探访亲友的既往感染者引起的家庭聚集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家庭 聚集性疫情 无症状感染者
原文传递
武汉市首起猴痘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处置
14
作者 杨雪雨 余今菁 +1 位作者 沈惠 陈邦华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4年第3期14-17,共4页
目的描述武汉市首起猴痘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调查处置过程,为今后猴痘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的咽拭子、肛拭子、疱疹液、血样标本,采样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进行猴痘... 目的描述武汉市首起猴痘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调查处置过程,为今后猴痘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的咽拭子、肛拭子、疱疹液、血样标本,采样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进行猴痘病毒核酸检测及基因测序。结果2例病例于2023年6月2日在武汉市某酒店发生一次高风险暴露行为。首发病例于6月5日出现米白色丘疹,6月11日于武汉市某三甲医院就诊,其疱疹液样本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为猴痘病毒核酸阳性。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病例感染的猴痘病毒属西非系B.1分支。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结果,该起猴痘聚集性疫情可能由隐匿性男男性行为传播引起。猴痘在中国同时存在境外输入和本地传播的风险,对猴痘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和早处置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 聚集性疫情 男男性行为人群 流行病学调查
原文传递
2016—2022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旺林 任丽君 +3 位作者 孙立昆 吴劲 白晓潇 白云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421-1426,共6页
目的掌握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临床和流行特征,为指导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处置提供依据。方法汇总2016—2022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病例个案调查数据,采集病例肛拭子或粪便标本使用荧光定量PCR检... 目的掌握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临床和流行特征,为指导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处置提供依据。方法汇总2016—2022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病例个案调查数据,采集病例肛拭子或粪便标本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5种常见的胃肠炎病毒,分析临床和流行特征,探索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调查处置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161起,涉及病例1474例,胃肠炎病毒检出率为19.72%。79起可定性的疫情中,主要由GⅡ组诺如病毒感染所致(70.89%),疫情发生场所以学校和托幼机构为主,病例年龄以14岁以下的儿童为主,职业以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每年高峰时间不一致。疫情持续时间3 d及以上(OR=1.976,95%CI:1.048~3.731),人传人传播方式(OR=7.417,95%CI:4.382~12.553),教室通风情况差(OR=2.336,95%CI:1.227~4.464),教室与厕所距离10 m以内(OR=3.484,95%CI:1.811~6.711),首例病例带病上课(OR=7.353,95%CI:3.436~15.625),未规范处理呕吐物(OR=4.878,95%CI:1.721~13.889),未规范消毒(OR=3.03,95%CI:1.028~8.929),发病班级未及时停课(OR=13.889,95%CI:6.329~31.250)是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市石景山区急性胃肠炎疫情病原主要是GⅡ组诺如病毒,应将肠道致病菌培养纳入样品检测体系,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教职员工急性胃肠疫情防控工作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肠炎 聚集性疫情 诺如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原文传递
2022年河南省两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调查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懿 王笑阳 +8 位作者 李亚飞 李东晓 胡晓 朱琳 尤爱国 王海峰 叶莹 郭万申 黄学勇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19-1724,共6页
调查河南省信阳市2022年连续两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聚集性疫情,分析其发生原因、传播方式、影响因素及病毒遗传变异特征。根据病例定义展开病例搜索,采集病例、家属、邻居血液样本和生物媒介样本,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发热... 调查河南省信阳市2022年连续两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聚集性疫情,分析其发生原因、传播方式、影响因素及病毒遗传变异特征。根据病例定义展开病例搜索,采集病例、家属、邻居血液样本和生物媒介样本,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核酸。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核苷酸同源性和氨基酸变异位点。两起聚集性疫情涉及首发病例2例,续发病例10例,均涉及家庭聚集性病例,其中9例续发病例曾直接接触首发病例血液,判定直接接触血液是两起聚集性疫情的主要危险因素。经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本次聚集性疫情SFTSV基因型为A型,与该地区既往流行株亲缘关系近,病例的SFTSV核苷酸序列高度同源,共9个编码区氨基酸突变位点,不排除其变异位点对疫情暴发可能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聚集性 基因组 突变位点
原文传递
广东省惠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丽 丘文清 +4 位作者 熊颖聪 唐文钊 陈敏敏 刘素芬 黄琳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349-353,共5页
目的分析惠州市2020年1—2月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提供经验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惠州市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20年1—2月惠州市共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 目的分析惠州市2020年1—2月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提供经验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惠州市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20年1—2月惠州市共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19起,发生聚集性疫情起数较多的为惠东县(8起),博罗县(3起)、惠阳区(3起)。19起事件涉及病例59例,其中确诊病例46例,无症状感染者13例,男女性别比0.84∶1,年龄1~85岁。19起事件均为输入性病例引起,其中武汉输入13起(占68.4%),湖北省除武汉外输入3起(占15.8%),其它省市输入3起(占15.8%)。一代病例的事件为13起(占68.4%),发生二代病例的事件6起(占31.6%)。事件暴露场所多样,3起(占15.8%)单纯的家庭暴露;13起(占68.4%)共同暴露、家庭暴露;1起(占5.26%)共同暴露、家庭暴露、聚餐暴露;1起(占5.26%)共同暴露、家庭暴露、公共场所(酒店)暴露;1起(占5.26%)集体单位(工作场所)暴露。结论惠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均以输入性病例引起,绝大多数发生在家庭内部,由家庭共同生活共同就餐引起。随着复工、复产、复学等人员增加,应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反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聚集性疫情 输入性 一代病例 二代病例 暴发
原文传递
达州市某中学一起在校学生肺结核聚集性疫情调查 被引量:4
18
作者 殷春雷 张华 程毅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177-1180,共4页
目的分析达州市某中学肺结核聚集性疫情调查处置情况,为学校类似疫情处置预案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指南》、《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规范(试行)》研究制定处置方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使用分布图确定密切接触者并进行... 目的分析达州市某中学肺结核聚集性疫情调查处置情况,为学校类似疫情处置预案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指南》、《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规范(试行)》研究制定处置方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使用分布图确定密切接触者并进行筛查。结果高三·三班确诊肺结核病例6例,罹患率为7.93%。首例患者2016-10-22发病,10-24诊断,12-05报告疫情。密切接触者筛查PPD阳性率比较,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72),不同住址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7,P<0.01);胸片检查异常率比较,性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63),住址有统计学意义(χ2=3.95,P=0.047);不同程度暴露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核病传播与性别无关,与不同程度暴露级别密切相关,及时发现、治疗和隔离首例患者能有效预防肺结核聚集性疫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结核病 聚集性疫情 处置
原文传递
深圳市大鹏新区2起儿童疱疹性咽颊炎聚集性疫情的病原鉴定与基因分型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妙芬 王文祥 +1 位作者 连宪强 杨粤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660-664,共5页
【目的】分析2021年5月深圳市大鹏新区2起儿童疱疹性咽颊炎疫情的病原特征及其基因型。【方法】采集2起疱疹性咽峡炎暴发疫情患儿的5份咽拭子,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其进行常见肠道病毒的基因检测,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式反... 【目的】分析2021年5月深圳市大鹏新区2起儿童疱疹性咽颊炎疫情的病原特征及其基因型。【方法】采集2起疱疹性咽峡炎暴发疫情患儿的5份咽拭子,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其进行常见肠道病毒的基因检测,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法扩增肠道病毒VP1区,通过测序和比对进行序列分析,运用MEGA7软件中的CLUSTAL W程序进行位点对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引起这2起疱疹性咽峡炎疫情的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4(CVA4)。VP1区基因序列分析发现2起疫情样本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2%;A幼儿园的3株毒株与深圳2018株(MN840533)进化关系最近,核苷酸同源性为98.11%;B幼儿园的2株毒株与四川2018株(MW178763)进化关系最近,核苷酸同源性为97.88%。系统进化树显示,本研究的5株CVA4病毒均属C2基因亚型。【结论】2起儿童疱疹性咽颊炎疫情都是由CVA4病毒引起,均属C2基因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4 疱疹性咽颊炎 聚集性疫情 基因型 基因序列 系统进化树
原文传递
一起铁路候车场所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启示
20
作者 杨劼 李春生 +4 位作者 黄羽 杨单单 叶青 张列武 吴桂宇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23年第4期37-40,共4页
分析一起铁路候车场所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应急处置,为进一步优化防控对策措施提供依据。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控视频回看、回溯核实调查等方法,对该次疫情应对过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候车场所发生的疫情,是由Omic... 分析一起铁路候车场所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应急处置,为进一步优化防控对策措施提供依据。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控视频回看、回溯核实调查等方法,对该次疫情应对过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候车场所发生的疫情,是由Omicron变异株BA.5.2引起的输入性聚集疫情,历时5 d,共报告22例,总感染率为19.13%,其中安检员27.78%、售货员20.93%、检票员9.09%、保洁员7.14%;潜伏期1~4 d,平均潜伏期2 d。调查显示,BA.5.2可通过密切接触、气溶胶传播,传染力强、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易在相对封闭场所引起聚集性疫情。进而提出铁路应坚持常态化防控与局部疫情应急处置相结合、不断优化调整防控对策,并结合新形势新要求着眼于后疫情时代铁路疾控能力的建设,力求精准防范和科学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候车场所 聚集性疫情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