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多通道阻抗联合24 h pH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尤其在pH(-)GER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GERD患者应用多通道阻抗联合24 h pH监测,根据Demeester评分分为pH(-)与pH(+),其中pH(-)GERD 30...目的探讨多通道阻抗联合24 h pH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尤其在pH(-)GER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GERD患者应用多通道阻抗联合24 h pH监测,根据Demeester评分分为pH(-)与pH(+),其中pH(-)GERD 30例,pH(+)GERD 18例;另相同监测健康大学生志愿者20例做正常对照组。结果 GERD组酸反流次数、卧位食团暴露时间及总食团暴露时间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2,P=0.03);GERD组非酸反流次数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2)。pH(-)GERD组卧位食团暴露时间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5),pH(-)GERD酸反流次数及卧位食团暴露时间均低于pH(+)GER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P=0.04)。结论多通道阻抗联合24 h pH监测能发现更多的反流事件,在GERD尤其对pH(-)GERD患者的诊断有实用意义,需进一步研究。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综合抗反流术式在贲门外科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将33例贲门癌患者食管胃吻合术中采用综合抗反流术者作为A组,另选取临床资料相仿,但未行综合抗反流术的8例贲门癌手术患者作为B组对照,通过手术前后食管胃腔内测压以及24 h pH值...目的评价综合抗反流术式在贲门外科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将33例贲门癌患者食管胃吻合术中采用综合抗反流术者作为A组,另选取临床资料相仿,但未行综合抗反流术的8例贲门癌手术患者作为B组对照,通过手术前后食管胃腔内测压以及24 h pH值测定评价抗反流效果。结果A组术后食管体部出现新的高压区,其pH<4的总时间(%)、pH<4的反流次数、>5 min的反流次数各项指标均较B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综合抗反流术式方法简便,临床抗反流效果好,值得在贲门外科中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反流特点.方法:随机选取2011-01/2013-12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28例,入组年龄为60-85岁,试验入组标准为症状符合蒙特利尔Ⅲ会议共识,反流组12例(男8例,女4例),非反流组为正常人16例(男10例,女6例).所有...目的:分析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反流特点.方法:随机选取2011-01/2013-12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28例,入组年龄为60-85岁,试验入组标准为症状符合蒙特利尔Ⅲ会议共识,反流组12例(男8例,女4例),非反流组为正常人16例(男10例,女6例).所有入组者均行胃镜或消化道造影、食管测压及24 h pH-Z监测.数据为正态分布者,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者,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反流组和非反流组年龄分别为67.92岁±9.88岁和64.94岁±7.38岁(P>0.05).下食管括约肌长度分别为反流组:3.14 cm±1.46cm,非反流组:3.13 cm±0.84 cm(P=0.983).反流组直立位胃食管反流次数多于非反流组(10.85±12.89 vs 0.75±0.889,P=0.01),仰卧位的胃食管反流次数两者间无明显差别(10.28±22.35 vs 0.36±0.58,P=0.024).食管近端酸反流次数、弱酸反流次数在反流组和非反流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2,P=0.036),而非酸反流在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18).食管远端酸反流次数、弱酸反流次数及非酸反流次数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72,P=0.197,P=0.067).食团胃酸暴露于立卧位及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人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均较正常人偏低,但在反流组和非反流组间无统计学差别,LES长度也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别.反流组直立位酸反流次数比非反流组频繁,仰卧位无显著性差异.反流组患者食管近端酸反流、弱酸反流较非反流组次数频繁,非酸反流两组间无差别.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食管测压联合食管24 h pH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相关性胸痛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通辽市医院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接收的疑似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相关性胸痛患者145例,男92例,女53例,采用食管测压联合食管24 h pH进行监测,以是否胃食管...目的探讨食管测压联合食管24 h pH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相关性胸痛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通辽市医院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接收的疑似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相关性胸痛患者145例,男92例,女53例,采用食管测压联合食管24 h pH进行监测,以是否胃食管反流分为胃食管反流组与无反流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蠕动收缩百分数、pH<4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等资料,采用t、χ2检验进行统计比较,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上述指标与胃食管反流相关性胸痛的相关性。结果145例疑似胃食管反流相关性胸痛患者,经诊断为胃食管返流36例,无返流109例。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蠕动收缩百分数、pH<4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均是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相关性胸痛的影响因素[比值比(OR)=3.155、2.998、3.459,P=0.003、0.012、0.001]。经ROC分析,食管测压、pH<4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联合预测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相关性胸痛的灵敏度与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时(P=0.001、0.001、0.004),联合预测的特异度与各指标单独预测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2)。结论食管测压联合食管24 h pH监测对于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相关性胸痛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多通道阻抗联合24 h pH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尤其在pH(-)GER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GERD患者应用多通道阻抗联合24 h pH监测,根据Demeester评分分为pH(-)与pH(+),其中pH(-)GERD 30例,pH(+)GERD 18例;另相同监测健康大学生志愿者20例做正常对照组。结果 GERD组酸反流次数、卧位食团暴露时间及总食团暴露时间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2,P=0.03);GERD组非酸反流次数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2)。pH(-)GERD组卧位食团暴露时间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5),pH(-)GERD酸反流次数及卧位食团暴露时间均低于pH(+)GER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P=0.04)。结论多通道阻抗联合24 h pH监测能发现更多的反流事件,在GERD尤其对pH(-)GERD患者的诊断有实用意义,需进一步研究。
文摘目的评价综合抗反流术式在贲门外科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将33例贲门癌患者食管胃吻合术中采用综合抗反流术者作为A组,另选取临床资料相仿,但未行综合抗反流术的8例贲门癌手术患者作为B组对照,通过手术前后食管胃腔内测压以及24 h pH值测定评价抗反流效果。结果A组术后食管体部出现新的高压区,其pH<4的总时间(%)、pH<4的反流次数、>5 min的反流次数各项指标均较B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综合抗反流术式方法简便,临床抗反流效果好,值得在贲门外科中推广应用。
文摘目的:分析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反流特点.方法:随机选取2011-01/2013-12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28例,入组年龄为60-85岁,试验入组标准为症状符合蒙特利尔Ⅲ会议共识,反流组12例(男8例,女4例),非反流组为正常人16例(男10例,女6例).所有入组者均行胃镜或消化道造影、食管测压及24 h pH-Z监测.数据为正态分布者,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者,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反流组和非反流组年龄分别为67.92岁±9.88岁和64.94岁±7.38岁(P>0.05).下食管括约肌长度分别为反流组:3.14 cm±1.46cm,非反流组:3.13 cm±0.84 cm(P=0.983).反流组直立位胃食管反流次数多于非反流组(10.85±12.89 vs 0.75±0.889,P=0.01),仰卧位的胃食管反流次数两者间无明显差别(10.28±22.35 vs 0.36±0.58,P=0.024).食管近端酸反流次数、弱酸反流次数在反流组和非反流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2,P=0.036),而非酸反流在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18).食管远端酸反流次数、弱酸反流次数及非酸反流次数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72,P=0.197,P=0.067).食团胃酸暴露于立卧位及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人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均较正常人偏低,但在反流组和非反流组间无统计学差别,LES长度也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别.反流组直立位酸反流次数比非反流组频繁,仰卧位无显著性差异.反流组患者食管近端酸反流、弱酸反流较非反流组次数频繁,非酸反流两组间无差别.
文摘目的探讨食管测压联合食管24 h pH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相关性胸痛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通辽市医院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接收的疑似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相关性胸痛患者145例,男92例,女53例,采用食管测压联合食管24 h pH进行监测,以是否胃食管反流分为胃食管反流组与无反流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蠕动收缩百分数、pH<4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等资料,采用t、χ2检验进行统计比较,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上述指标与胃食管反流相关性胸痛的相关性。结果145例疑似胃食管反流相关性胸痛患者,经诊断为胃食管返流36例,无返流109例。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蠕动收缩百分数、pH<4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均是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相关性胸痛的影响因素[比值比(OR)=3.155、2.998、3.459,P=0.003、0.012、0.001]。经ROC分析,食管测压、pH<4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联合预测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相关性胸痛的灵敏度与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时(P=0.001、0.001、0.004),联合预测的特异度与各指标单独预测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2)。结论食管测压联合食管24 h pH监测对于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相关性胸痛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