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壁开采切顶短壁梁理论及其110工法——第三次矿业科学技术变革 被引量:277
1
作者 何满潮 宋振骐 +3 位作者 王安 杨汉宏 祁和刚 郭志飚 《煤炭科技》 2017年第1期1-9,13,共10页
伴随着世界范围内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我国在矿业科学领域的长壁开采科学技术发生了第三次技术变革。前两次科学技术变革分别以钱鸣高院士"砌体梁理论"和宋振骐院士"传递岩梁理论"为代表,提出的长壁开采121工法为... 伴随着世界范围内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我国在矿业科学领域的长壁开采科学技术发生了第三次技术变革。前两次科学技术变革分别以钱鸣高院士"砌体梁理论"和宋振骐院士"传递岩梁理论"为代表,提出的长壁开采121工法为我国煤炭开采作出巨大贡献。本世纪初,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通过留设煤柱形成的沿空顺槽巷道事故多发,传统长壁开采方法作为目前我国长壁开采应用最广泛的开采体系受到挑战。2008年,作者进行现场调查和室内实验研究,提出"切顶短壁梁"理论,并基于此形成切顶卸压自动成巷无煤柱开采技术,通过顶板定向预裂切缝,切断部分顶板的矿山压力传递,同时加固支护回采巷道顶板,在采空区侧顶板岩层矿山压力作用下,顶板部分岩体切落,实现自动成巷和无煤柱开采,称之为长壁开采110工法,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进入第三次矿业科学技术变革期,同时也为我国由矿业大国向矿业强国发展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科学技术变革 121工法 110工法 切顶短壁梁 切顶卸压 无煤柱开采
下载PDF
110kV窄基钢管塔的研究设计 被引量:22
2
作者 罗玉鹤 《电力建设》 2010年第8期25-28,共4页
窄基塔作为一种占地面积小、通道相对紧凑的塔型,越来越受到供电部门的青睐。本课题规划设计了1个9种塔型系列的110 kV窄基钢管塔,并应用了V型串直线塔、悬垂转角塔等特殊塔型对窄基塔塔型进行了优化,提高经济效益。介绍了窄基钢管塔设... 窄基塔作为一种占地面积小、通道相对紧凑的塔型,越来越受到供电部门的青睐。本课题规划设计了1个9种塔型系列的110 kV窄基钢管塔,并应用了V型串直线塔、悬垂转角塔等特殊塔型对窄基塔塔型进行了优化,提高经济效益。介绍了窄基钢管塔设计中的技术特点,采用有限元软件对窄基塔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得到准确的结构自振周期,进而计算了窄基钢管塔的塔身风振系数。同时,对窄基钢管塔线路进行经济性分析,其可节约线路走廊宽度约20%,造价约为钢管杆线路的75%,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kV 窄基塔 钢管塔 动力特性分析 经济性分析 设计方法
原文传递
柠条塔煤矿110工法采空区漏风规律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军 周开放 +3 位作者 陈向军 王亚军 朱珍 周鹏 《煤炭技术》 CAS 2018年第2期145-148,共4页
长壁开采110工法是基于"切顶短臂梁理论"提出的无煤柱自成巷开采技术。以柠条塔煤矿S12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对110工法工作面漏风情况的现场监测,研究了110工法采空区的漏风特性及其规律,并分析了采空区产生漏风的原因。... 长壁开采110工法是基于"切顶短臂梁理论"提出的无煤柱自成巷开采技术。以柠条塔煤矿S12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对110工法工作面漏风情况的现场监测,研究了110工法采空区的漏风特性及其规律,并分析了采空区产生漏风的原因。结果表明:工作面后方的采空区存在漏风通道、采空区与工作面存在风压差是产生漏风的2个基本条件,而留巷区碎石帮矸石间的空隙、留巷内与工作面回风口间的压力差分别为采空区漏风提供了漏风通道和动力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风压、堵通道"的防漏风措施,以控制110工法采空区的漏风现象,为110工法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工法 采空区 漏风规律 防治对策
下载PDF
Principles of the roof cut short-arm beam mining method (110 method) and its mining-induced stress distribution 被引量:12
4
作者 Tao Zhigang Song Zhigang +2 位作者 He Manchao Meng Zhigang Pang Shihu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SCD 2018年第3期391-396,共6页
Since the 1960 s,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has experienced two technical innovations, i.e.the ‘‘Masonry Beam Theory(MBT)" and ‘‘Transfer Rock Beam Theory(TRBT)". Based on those theories, th... Since the 1960 s,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has experienced two technical innovations, i.e.the ‘‘Masonry Beam Theory(MBT)" and ‘‘Transfer Rock Beam Theory(TRBT)". Based on those theories, the conventional mining method(being called the 121 mining method) was established, consisting of excavating two tunnels with a pillar left for mining a working panel. However, with increasing mining depth,engineering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the underground caverns have been frequently encountered. In addition, the use of the coal-pillar mining results in a large amount of coal resources unexploited.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problems above, the ‘‘Roof Cut Short-Arm Beam Theory(RCSBT), being called the 110 mining method)" was proposed by He Manchao in 2008. The 110 mining method features the mining of one coal seam panel, excavating necessarily only one roadway tunnel and leaving no pillars. Realization of the 110 mining method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1) directional pre-splitting roof cutting,(2) supporting the roof by using high Constant Resistance Large Deformation bolt/cable(CRLD), and(3) blocking gangue by hydraulic prop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principles,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110 mining method. Special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geostress distribution found in the mining panel using the 110 method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121 method. In addition,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n the ‘‘short beam" left by the roof cutting when performing the 110 method was also investigated using both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oretical for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ng innovation 121 mining method Cutting cantilever beam theory Non-pillar mining 110 mining method
下载PD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models for the whole process of 110 mining method roof structural movement 被引量:10
5
作者 BIAN Wen-hui YANG Jun +2 位作者 HE Man-chao ZHU Chun XU Dong-m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3106-3124,共19页
For the 110 mining method,it is challenging to accurately calculate the support resistance of the roadway due to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 movement of the overlying strata in this method.The consequenti... For the 110 mining method,it is challenging to accurately calculate the support resistance of the roadway due to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 movement of the overlying strata in this method.The consequential excessive support results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cost of roadway support.The authors explored the overlying strata movement and roadway deformation of the gob-entry retaining in the 110 mining method to solve this problem.First,the typical stages of the roof-cutting gob-side entry were defined.Second,the mechanical model and calculation formula of the support resistance on the roof were explored.Then,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the starting ranges of the specific supports at different stages were verified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upport scheme was examined.Finally,combined with the field measurement data,the stress and the deformation of the gob roadway at different stag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wo mining processes in the 110 mining method were obtained.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obtained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field test results,provid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cision support at different stages by the 110 mining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 mining method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roof structure movement mechanical model
下载PDF
高压退役电缆空间电荷特性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刚 谢月 +1 位作者 杨婉琪 李立浧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607-3615,共9页
由电缆老化引起的绝缘层空间电荷的积累与消散对于电缆绝缘性能有很大影响。选择2根退役及1根备用110 kV交联聚乙烯电缆,利用电声脉冲法测量了不同位置的空间电荷分布,初步分析了空间电荷特性与电缆老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老化后的... 由电缆老化引起的绝缘层空间电荷的积累与消散对于电缆绝缘性能有很大影响。选择2根退役及1根备用110 kV交联聚乙烯电缆,利用电声脉冲法测量了不同位置的空间电荷分布,初步分析了空间电荷特性与电缆老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老化后的试样不同位置的正极性电荷和异极性电荷(不包含正极性电荷)均增加;极化阶段平均体电荷密度差异很小,无法判断电缆老化状况;去极化起始阶段,电荷脱陷使得平均体电荷密度跃变,不同电缆样品不同层的初始值差异较大;随着时间增加,电荷消散速度逐渐减小,很好的反应了绝缘层陷阱能级的变化。总的来说,电荷消散过程中平均体电荷密度的变化及陷阱能级差异更能反应电缆老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 KV XLPE电缆 电声脉冲法 空间电荷 电荷积累 电荷消散 老化评估
下载PDF
不同通风方式下“110工法”采空区自燃“三带”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文虎 孟尧 +4 位作者 樊世星 徐奕铭 叶春辉 童校长 宋金锁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7,共10页
为探究不同通风方式下“110工法”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特征,以顾北矿1532(1)工作面“两进一回”通风方式为工程背景,基于风流控制方程、浓度组分方程和能量方程等,利用Fluent数值模拟方法建立煤自然发火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工作... 为探究不同通风方式下“110工法”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特征,以顾北矿1532(1)工作面“两进一回”通风方式为工程背景,基于风流控制方程、浓度组分方程和能量方程等,利用Fluent数值模拟方法建立煤自然发火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工作面实时动态推进模型,模拟了3种通风方式下“110工法”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在通风方式1(机巷侧和沿空留巷进风,回风巷回风)和通风方式2(机巷侧和回风巷进风,沿空留巷回风)条件下,采空区氧化自燃带均匀分布在运输巷侧、工作面中部和留巷侧,其氧气体积分数分布形状相差不大,采空区温度首先升高,开采约50 d后,最高温度出现在运输巷侧深部,且该位置温度不随工作面继续推进而升高;在通风方式3(沿空留巷和回风巷进风,机巷侧回风)条件下,采空区留巷侧氧化自燃带变宽2~4倍,工作面中部和运输巷侧明显变窄,采空区运输巷侧氧气体积分数较低,留巷侧氧气体积分数较高,漏风量明显增大。采空区高温位置主要出现在1532(1)工作面始采线留巷侧,且当工作面开采50 d后,此处采空区温度最高。综上所述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氧化自燃带宽度及位置进行分析,最终确定通风方式3更有利于防止煤自燃的发生,对矿井煤自燃的预防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工法 矿井通风方式 自燃“三带” 移动网格 氧气体积分数
下载PDF
ZDY750L型钻机在110工法爆破孔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陈盼 阚志涛 张幼振 《煤炭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6-198,共3页
110工法爆破孔施工对钻孔间距、角度、深度、直径、垂直度、平整度等参数都有很高的要求,常规钻机很难满足。介绍了ZDY750L型钻机在禾草沟煤矿110工法爆破孔施工中的应用及其试验效果,可为同类煤矿110工法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110工法 切顶卸压 爆破孔施工 沿空成巷
下载PDF
寺河矿二号井高瓦斯薄煤层110工法瓦斯综合治理技术 被引量:5
9
作者 梁谦 董锦洋 《现代矿业》 CAS 2022年第2期188-191,198,共5页
防止煤矿瓦斯超限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省寺河矿二号井为高瓦斯矿井,针对97307、97308工作面沿空留巷段存在瓦斯泄露和瓦斯积聚问题,采用Y型通风方式,并通过采空区漏风防治、钻孔及埋管抽采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结果... 防止煤矿瓦斯超限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省寺河矿二号井为高瓦斯矿井,针对97307、97308工作面沿空留巷段存在瓦斯泄露和瓦斯积聚问题,采用Y型通风方式,并通过采空区漏风防治、钻孔及埋管抽采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结果表明:Y型通风方式使工作面上隅角瓦斯减少0.2%~0.3%,使抽采量提高25%,采空区漏风防治使漏风量从95 m^(3)/min降为55 m^(3)/min,留巷段最高瓦斯浓度从1%降为0.6%。钻孔及埋管综合抽采使最终抽采率高达55%,有效提高了瓦斯抽采量,保证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治理 高位钻孔 110 工法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110 kV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邢佳源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5期163-166,共4页
为提升110 kV电力设备的运行稳定性,需要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监测,该文根据数字孪生技术,以浙江金华110 kV亚体变为例,通过无线网络、机器人等方式,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进行数字信号模拟,将物理实体转化... 为提升110 kV电力设备的运行稳定性,需要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监测,该文根据数字孪生技术,以浙江金华110 kV亚体变为例,通过无线网络、机器人等方式,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进行数字信号模拟,将物理实体转化成数字虚拟体,构建电力设备运行状态孪生模型,实现110 kV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测。传统的电力设备监测其监测效率、监测精度较低,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的支撑,构建新的监测模型,有效提升变电站电力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技术 电力设备 运行状态监测 监测方法 110 kV亚体变
下载PDF
黄陵一号煤矿中厚煤层110工法瓦斯治理技术研究
11
作者 石新禹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107-111,共5页
切顶留巷无煤柱开采下煤与瓦斯共采是我国无煤柱开采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为解决陕西黄陵一号煤矿中厚煤层110工法开采工艺条件下卸压瓦斯治理难题,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切顶留巷开采导致覆岩结构变化及裂隙分... 切顶留巷无煤柱开采下煤与瓦斯共采是我国无煤柱开采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为解决陕西黄陵一号煤矿中厚煤层110工法开采工艺条件下卸压瓦斯治理难题,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切顶留巷开采导致覆岩结构变化及裂隙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根据110工法开采过程顶板结构状态变化特征,将切顶留巷围岩结构运动划分为4个阶段。工作面充分采动后,垮落带的高度基本不再变化,稳定在7 m左右,裂隙带发育高度为55 m左右,应力集中系数约为2.73,采空区中部垮落带内裂隙基本处于压实闭合状态,裂隙区宽度约为40 m,切眼处岩层破断角为67°,工作面停采处岩层破断角约为62°。根据1009工作面切顶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下裂隙分布特征,施工定向高位试验钻孔,现场抽采效果良好,有效治理了1009回风巷瓦斯浓度超限问题,实现了1009工作面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工法 卸压瓦斯抽采 覆岩结构演变 卸压瓦斯储运区
下载PDF
三交河矿“110工法”无煤柱开采技术试验研究
12
作者 荀建梁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 2024年第3期53-58,共6页
针对煤矿井下因留设煤柱造成的回采率低、巷道掘进量大、安全性差等问题,设计采用“110工法”增加了煤炭资源回采率。以三交河矿10-207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践相结合方法,模拟分析出最佳的切顶孔角度和切顶高度... 针对煤矿井下因留设煤柱造成的回采率低、巷道掘进量大、安全性差等问题,设计采用“110工法”增加了煤炭资源回采率。以三交河矿10-207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践相结合方法,模拟分析出最佳的切顶孔角度和切顶高度。通过对切顶后巷道顶板的动态监测,当切顶角度为5°,切顶高度为20.5 m时,能确保切顶顺槽巷道顶板的位移下沉量最小,从而有利于巷道的管理和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顶卸压 110工法 采空区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群“110工法”开采工作面煤自燃危险区域判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振江 陈子纬 +2 位作者 李张彤 王鸿 赵海章 《煤矿现代化》 2023年第2期6-9,13,共5页
煤层自燃危险区域的精准判定能够指导防灭火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减少煤自燃灾害的发生,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针对沙曲二号煤矿近距离煤层群5302工作面“110工法”开采特点及布置方式,分析了该工作面开采过程采空区煤自燃危险性。结合现... 煤层自燃危险区域的精准判定能够指导防灭火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减少煤自燃灾害的发生,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针对沙曲二号煤矿近距离煤层群5302工作面“110工法”开采特点及布置方式,分析了该工作面开采过程采空区煤自燃危险性。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设计了采空区“三带”的观测方案,对采空区遗煤厚度、氧气浓度及漏风强度进行了测算,判定了采空区煤自燃“三带”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可为该类煤矿的自燃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出矿井 采空区 煤自燃 危险区域判定 110工法”
下载PDF
井工煤矿开采的110&N00工法探讨与开拓构想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玉栋 《煤炭科技》 2020年第6期1-5,共5页
何满潮院士团队提出基于"切顶短壁梁"理论的110&N00开采工法(1个工作面需要掘进1条巷道,留设0个煤柱,以及N个工作面0巷道掘进0煤柱留设的开采工法)用于指导我国煤矿的新型无煤柱开拓开采。基于此,根据我国煤炭开采技术的... 何满潮院士团队提出基于"切顶短壁梁"理论的110&N00开采工法(1个工作面需要掘进1条巷道,留设0个煤柱,以及N个工作面0巷道掘进0煤柱留设的开采工法)用于指导我国煤矿的新型无煤柱开拓开采。基于此,根据我国煤炭开采技术的发展历程,探讨110&N00开采工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将其划分为5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开拓进行构想,同时指出各个阶段工法应用的条件。虽然各阶段工法的应用范畴有限,但并不影响110&N00开采工法在具体应用中体现出的顶板易控制、劳动定员少、资源回收率高的优点。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切顶短壁梁理论"的110&N00开采工法能够最大程度支撑煤矿的智能化发展,是我国煤矿智能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工法 N00工法 切顶短壁梁 无煤柱开采 切顶卸压
下载PDF
110KV变电站配电设备设计及配置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定九 《科技创业月刊》 2015年第6期108-109,共2页
变电站是配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110KV变电站配电设备设计、配置对促进安全配电、高效配电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国内110KV变电站配电设备的配置、自身的工作实践对110KV配电设备的设计和配置进行了分析。主要从主变压... 变电站是配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110KV变电站配电设备设计、配置对促进安全配电、高效配电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国内110KV变电站配电设备的配置、自身的工作实践对110KV配电设备的设计和配置进行了分析。主要从主变压器台数的确定及选择、主变压器容量的确定、主变压器的形式选择、断路器的设计与选择、隔离开关及电压主线的选择等方面对110KV变电站的配电设备设计及配置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Kv 变电站 配电设备 方法
下载PDF
110工法在中厚煤层开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彪 《煤》 2022年第12期13-16,共4页
文章结合太原麦地掌煤矿中厚煤层的地质分布特点和开采目标,围绕110工法所成巷道质量坚固、能够有效阻隔采空区不平衡压力传递并降低巷道充填及维护成本等优势,研究了110工法关键技术在中厚煤层中的应用方法,同时通过质量跟进检查对工... 文章结合太原麦地掌煤矿中厚煤层的地质分布特点和开采目标,围绕110工法所成巷道质量坚固、能够有效阻隔采空区不平衡压力传递并降低巷道充填及维护成本等优势,研究了110工法关键技术在中厚煤层中的应用方法,同时通过质量跟进检查对工法实施过程进行了修正,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工法 中厚煤层 定向预裂成缝 锚索加固
下载PDF
浅埋含煤复合顶板切顶卸压岩石碎胀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巴蕾 魏丁一 +2 位作者 周玉竹 秦玄烨 高谦 《煤炭技术》 CAS 2019年第8期11-14,共4页
通过对某工作面测点现场垮落情况进行实时观察并测量,最终采用110工法顶板泥岩碎胀系数确定法求得顶板泥岩碎胀系数。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推进,顶板泥岩不断垮落,得到顶板泥岩初始碎胀系数,顶板垮落后逐渐被压实,碎胀系数也随之逐渐减小... 通过对某工作面测点现场垮落情况进行实时观察并测量,最终采用110工法顶板泥岩碎胀系数确定法求得顶板泥岩碎胀系数。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推进,顶板泥岩不断垮落,得到顶板泥岩初始碎胀系数,顶板垮落后逐渐被压实,碎胀系数也随之逐渐减小,且其减小变化逐渐趋于平稳,最终碎胀系数基本稳定在1.36左右,且根据巷道顶板碎胀系数变化规律选择合适的爆破布点,对于顶板岩石预裂成型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工法 工作面 直接顶 碎胀系数
下载PDF
“110”工法切顶留巷瓦斯治理技术研究
18
作者 庞利忠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第15期129-131,共3页
采用“110”工法施工的高瓦斯矿井,在切顶留巷综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存在瓦斯浓度较高的问题,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瓦斯浓度高主要是邻近层瓦斯上涌、高位裂隙带钻孔抽采能力不足和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增加等原因导致。在本煤层、邻近... 采用“110”工法施工的高瓦斯矿井,在切顶留巷综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存在瓦斯浓度较高的问题,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瓦斯浓度高主要是邻近层瓦斯上涌、高位裂隙带钻孔抽采能力不足和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增加等原因导致。在本煤层、邻近层和采空区裂隙带钻孔瓦斯治理后,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可能引起留巷墙体处的瓦斯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工法 瓦斯治理 高位钻孔 技术研究
下载PDF
体硅湿法腐蚀中(110)衬底上的凸角补偿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涵 李伟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50-754,共5页
从硅晶胞的空间原子结构出发,对(110)衬底进行研究,提出了针对(110)衬底上规则目标凸角结构的通用补偿方法.以(100)衬底上已提出的图形分析和共性补偿方法为依据,确定了(110)衬底表面特征晶向的平面关系,将所选70℃30%(质量分数)的KOH... 从硅晶胞的空间原子结构出发,对(110)衬底进行研究,提出了针对(110)衬底上规则目标凸角结构的通用补偿方法.以(100)衬底上已提出的图形分析和共性补偿方法为依据,确定了(110)衬底表面特征晶向的平面关系,将所选70℃30%(质量分数)的KOH腐蚀液条件下的特征晶面(111)、(311)以及与衬底同簇的(110)晶面与衬底相交,得到平面特征晶向,从而构建补偿图形的拓扑框架,最终选择拓扑框架中的部分晶向构成具体的补偿图形.利用各向异性三维仿真软件对由该方法设计得到的补偿结果进行验证,模拟结果与设计预期相一致,充分证实了该设计方法的正确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衬底 凸角补偿 拓扑结构 通用方法
下载PDF
沙曲一矿厚煤层110工法工作面地表裂缝观测及分布规律探讨
20
作者 梁椿豪 王炯 刘义鹏 《煤炭科技》 2022年第4期111-115,共5页
基于长壁开采切顶短壁梁理论及其110工法,取消区段煤柱,通过切顶促进覆岩冒落,增大岩石的碎胀系数,填充采空区,减小地表下沉,通过现场观测、归纳分析,对沙曲一矿厚煤层4502工作面110工法和4306工作面传统121工法的地表裂缝分布进行观测... 基于长壁开采切顶短壁梁理论及其110工法,取消区段煤柱,通过切顶促进覆岩冒落,增大岩石的碎胀系数,填充采空区,减小地表下沉,通过现场观测、归纳分析,对沙曲一矿厚煤层4502工作面110工法和4306工作面传统121工法的地表裂缝分布进行观测比对,验证了110工法可减少台阶下沉,减轻地表变形和对地面构筑物的影响,可供相似条件下开采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工法 地表裂缝 厚煤层 工作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