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传事以尽,尚质而无斫凿;委本从圣,求真勿令有失——道安“五失本、三不易”说源流考及现代诠释 |
祝朝伟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11
|
|
2
|
文质之别与陶渊明的疏野之美 |
张鑫
|
《美育学刊》
|
2024 |
0 |
|
3
|
论道安之“五失本,三不易”翻译观 |
黄静
|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11 |
1
|
|
4
|
元好问诗述沁州出土隋薛收撰《文中子墓志》 |
邓小军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5
|
汉魏之际的清谈浮华新诠 |
黄前程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6
|
《文心雕龙·情采》中的“情”“采”关系新解 |
胡言会
郭梅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4
|
|
7
|
文质三论 |
夏静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03 |
1
|
|
8
|
中古佛经翻译“文质之争”的哲学源起 |
邓志辉
汪东萍
|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
|
2016 |
3
|
|
9
|
复质与广大:《论语》和《诗经》的诗教思想 |
柯小刚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0
|
早期佛典译论文质“厥中论”范式的哲学疏解 |
张宏雨
刘华文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11
|
《文心雕龙》“符采”说释义 |
文爽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2
|
探求知识的三种方式——现、比二量,亲、闻、说三知与笛卡尔的双重途径 |
张忠义
|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3
|
文质与直译和意译关系的探究 |
王娜
|
《林区教学》
|
2020 |
1
|
|
14
|
道家视域下的绘画色彩观研究 |
赖俊威
|
《中国美学》
|
2023 |
0 |
|
15
|
公羊家的文质概念与晚清变法思想 |
曾亦
张绍良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6
|
反思《文心雕龙》文学地理学的“北质南文”视域 |
李智星
|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
2023 |
0 |
|
17
|
中国古代美学的四大艺术范畴 |
邹华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8
|
简析先秦修辞学说中几组概念之关系及其成因 |
郝瑾洁
|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
2009 |
0 |
|
19
|
扬雄“文质”美学思想及其对汉赋的评价 |
陈碧仙
|
《凯里学院学报》
|
2009 |
0 |
|
20
|
刘勰《文心雕龙》与文艺学元问题 |
张乾坤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