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民国以降的词选史与词学的“现代化”进程 被引量:1
1
作者 许菊芳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63-67,共5页
在词学的“现代化”进程中,民国以降的词选是构建现代词学的重要载体。通过梳理民国以来的词选史,可透视出现代词学词体观的“现代化”、词史观的科学化与客观化、词体功能观的多方开掘、词学批评视域的多元开拓。
关键词 民国以降 词选史 词学的“现代化”
下载PDF
《人间词话》与中国现代词学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水云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55,共8页
王国维《人间词话》提出的"境界"说,在现代词坛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围绕着对"境界"说的理解和阐发,现代新词学得到进一步的确立和完善,词学中的"现代派"与"传统派"在思想上也形成了激烈的... 王国维《人间词话》提出的"境界"说,在现代词坛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围绕着对"境界"说的理解和阐发,现代新词学得到进一步的确立和完善,词学中的"现代派"与"传统派"在思想上也形成了激烈的交锋和碰撞。这种交锋不但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意境"说之内涵作了进一步深化,而且也对"现代派"与"传统派"自身的理论建设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人间词话》 “境界”说 现代词学
下载PDF
陈洵释梦窗词之结构论及其词史意义
3
作者 黑白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4-183,共10页
“词体结构论”的提出始自20世纪90年代,吴世昌被塑造成这一理论范式的主要来源。实际上,“词体结构论”并非一二人所独创,而是以潜流形态存在于漫长的词史之中。其中,陈洵的《海绡说词》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其以精深的文本细读之功... “词体结构论”的提出始自20世纪90年代,吴世昌被塑造成这一理论范式的主要来源。实际上,“词体结构论”并非一二人所独创,而是以潜流形态存在于漫长的词史之中。其中,陈洵的《海绡说词》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其以精深的文本细读之功,将“留”“逆”“钩勒”等术语纳入阐释体系,对梦窗词进行了颇具规模的结构化分析,显露出一个“词体结构论”的范式雏形。就其对梦窗词的阐释而言,主要内涵有二:一是词体空间结构中意脉的隐显与层进;二是时间结构之穿插、伸缩、承转及情感质素在其中的“绵延”。沿此路径,《海绡说词》更是推诸周邦彦、辛弃疾词评,初步形成一个颇具普遍意义的理论架构,推动了从印象式点评到结构化分析的范式转移,以及词学批评学的现代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洵 梦窗词 词体结构论 范式转移 现代词学批评学
下载PDF
陈亮词论的内涵及其在龙川词中的反映
4
作者 叶文举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32-39,共8页
与传统"诗重于词"的文学观不同,陈亮更加注重词的创作。他推崇"花间妙语欲无诗"的理念,执著于词"立意精稳,造语平熟,始不刺人眼目"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近拍词的具体填词方式,要求词能够"... 与传统"诗重于词"的文学观不同,陈亮更加注重词的创作。他推崇"花间妙语欲无诗"的理念,执著于词"立意精稳,造语平熟,始不刺人眼目"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近拍词的具体填词方式,要求词能够"本之以方言俚语,杂之以街谭巷歌,抟搦义理,劫剥经传,而卒归之曲子之律",在语言形式和义理贯注方面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途径,深刻体现了其词论"立意精稳,造语平熟"的特点。陈亮词论的内在精神与其"道,非出于形气之表,而常行于事物之间者也"的理学思想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亮 平熟 词论 近拍词 龙川词
下载PDF
毛泽东诗论管窥
5
作者 徐志刚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6期95-97,100,共4页
毛泽东对中国诗歌运动尤其是对当代中华诗词的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其诗词创作的思想与艺术水平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以此向世人展示了中华诗词难以替代的艺术魅力和至今不衰的强大生命力;二是开创和确立了一代思想性... 毛泽东对中国诗歌运动尤其是对当代中华诗词的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其诗词创作的思想与艺术水平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以此向世人展示了中华诗词难以替代的艺术魅力和至今不衰的强大生命力;二是开创和确立了一代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典雅与通俗相结合,以豪放为主而又不废婉约的新的当代中华诗词之风;三是他在长期的学习、研究古今中外诗歌与长期从事诗词创作的过程中,在以领袖和诗人的身份指导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过程中,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华诗歌创作的一系列基本规律,指出了中国诗歌运动尤其是当代中华诗词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诗论 当代诗词
下载PDF
傳統與現代的激蕩——論劉毓盤的詞學與教育
6
作者 吳志廉 《人文中国学报》 2017年第2期203-230,共28页
從晚清過渡到民國的傳統詞人劉毓盤,其《詞史》作爲中國第一本通代詞史,乃嘗試對千年詞壇作出系統梳理與規律把握;此外,他尚撰有《中國文學史》,1有《唐五代宋遼金元名家詞1》,蓽路藍縷之功,值得關注。然劉毓盤逝世八十多年後,才陸續出... 從晚清過渡到民國的傳統詞人劉毓盤,其《詞史》作爲中國第一本通代詞史,乃嘗試對千年詞壇作出系統梳理與規律把握;此外,他尚撰有《中國文學史》,1有《唐五代宋遼金元名家詞1》,蓽路藍縷之功,值得關注。然劉毓盤逝世八十多年後,才陸續出現幾篇論文開始關注他,其'身後名'長期備受冷落,與其生前作爲構成强烈反差。本文嘗試進入20世紀30年代的詞學氛圍,並以學術史與教育史的眼光探討爲何劉毓盤長期被學界輕視;繼而重新挖掘劉毓盤被學界輕視的詞學貢獻,分别是:《詞1》與《詞史》的文獻積累爲後世詞籍整理提供便利,《詞史》多面向而客觀的理論框架爲後世詞史撰寫提供借鑑,《詞史》有效推動傳統詞學向現代詞學轉型。本文同時關注劉毓盤當年盡責而靈動的課堂傳授,旨在反思側重學術研究而輕視課堂傳授的大學趨勢,是否有調整的需要;並藉著《詞史》反思愈趨'理論化'的學界,如何在理論闡發與詞史描述的張力之間取得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劉毓盤 《詞史》 《唐五代宋遼金元名家詞輯》 《中國文學史》 中國詞學現代化進程
下载PDF
新旧融汇并行不悖:徐兴业《清代词学批评家述评》之述评
7
作者 何建 邱美琼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4-51,共8页
徐兴业《清代词学批评家述评》对晚清陈廷焯、谭献、王国维的词学批评展开评述。在批评立场上,以西方“纯文艺”和中国传统词学之“雅正”作为批评核心,但意蕴有所偏移,且主张以“雅正”补正“纯文艺”之弊端。在具体批评实践中,徐兴业... 徐兴业《清代词学批评家述评》对晚清陈廷焯、谭献、王国维的词学批评展开评述。在批评立场上,以西方“纯文艺”和中国传统词学之“雅正”作为批评核心,但意蕴有所偏移,且主张以“雅正”补正“纯文艺”之弊端。在具体批评实践中,徐兴业围绕着“六失说”集中评述了陈廷焯“雅正”“沉郁”的观点;赞成谭献的“清词三大家”的论断;服膺王国维纯文艺立场及其“境界说”。徐兴业对三家思想均有不同程度接受,评述往往一语中的。总之,站在新文学蓬勃发展和传统古典文学日渐式微的交点上,徐兴业的批评观、批评方法、批评立场融汇中西,《清代词学批评家述评》着力于词学理论研究,既是民国词学批评的重要成果,更体现出由旧词学向现代词学嬗变的历程,在近现代教育史和学术史上同样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兴业 词学批评 民国词学 融汇中西 现代词学
下载PDF
从江顺诒到王国维:近代“以境论词”审美批评趋向
8
作者 戴倩 《伊犁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4-61,共8页
“境界”说是近代词学研究的焦点,但从江顺诒到王国维“以境论词”的审美批评变化及价值,在词学史中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寻绎“以境论词”这一近代词学审美批评的趋向,一方面是审美思维发生转变。江氏首次明确提出“词境”,把“以境论词... “境界”说是近代词学研究的焦点,但从江顺诒到王国维“以境论词”的审美批评变化及价值,在词学史中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寻绎“以境论词”这一近代词学审美批评的趋向,一方面是审美思维发生转变。江氏首次明确提出“词境”,把“以境论词”从传统词学风格审美,上升至统摄词学的审美批评;而王氏受西方哲学影响,又超越传统词学的审美义界。另一方面,“以境论词”的确立,促使词学审美形态的变化。从江氏词学体例的首次明确,到王氏的批评之学,超越了传统词学的审美形态。究其根源,在近代复杂的历史文化语境下,“以境论词”审美价值的多元,隐含了对外来文化冲击的不同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境论词 近代词学审美 江顺诒 王国维 文化价值
下载PDF
现代词学的师承与谱系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水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5,共8页
从学术谱系的角度看,现代词学的确存在着南北两派,北派以王国维、胡适为思想旗帜,南派以朱祖谋、况周颐为实际领袖,他们在学术理念、治学路径、师承关系等方面各具特色。然而,无论有怎么样的差别,他们都能在继承的前提下有所创新,确保... 从学术谱系的角度看,现代词学的确存在着南北两派,北派以王国维、胡适为思想旗帜,南派以朱祖谋、况周颐为实际领袖,他们在学术理念、治学路径、师承关系等方面各具特色。然而,无论有怎么样的差别,他们都能在继承的前提下有所创新,确保学术统系得以传承,学术思想得以发扬,并成为现代词学发展进程中两支重要的学术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词学 师承 谱系 学术流派 理论创新
下载PDF
唐圭璋先生对传统词学批评方法的继承与发扬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水云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9-27,共9页
唐圭璋不但在词学文献学建设上贡献巨大,而且在词学批评上也颇具特色,即从传记批评、词林纪事、选本笺注等方面,从知人论世、回归现场、阐释意义等角度,建构了以“人”“事”“文”为结构体系的词学批评模式,这些都是对自宋代以来词学... 唐圭璋不但在词学文献学建设上贡献巨大,而且在词学批评上也颇具特色,即从传记批评、词林纪事、选本笺注等方面,从知人论世、回归现场、阐释意义等角度,建构了以“人”“事”“文”为结构体系的词学批评模式,这些都是对自宋代以来词学批评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圭璋 词学传统 现代词学 传记批评 词林纪事
下载PDF
危机时刻的词学批评——现代词学发展史中的民族国家话语
11
作者 孙启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9-167,共9页
20世纪前半叶,身处民族危机时刻的中国学人,努力建构起想象性的文学传统,以唤醒民众的民族国家认同感,在此一历史语境中,词学的社会政治功能也被不断地激发和征用。在国难之际,现代词学家赋予词体政治表达的现代意涵,从“依经论词”到... 20世纪前半叶,身处民族危机时刻的中国学人,努力建构起想象性的文学传统,以唤醒民众的民族国家认同感,在此一历史语境中,词学的社会政治功能也被不断地激发和征用。在国难之际,现代词学家赋予词体政治表达的现代意涵,从“依经论词”到振兴国族,实现了词体功能论的现代转向。他们通过鼓吹稼轩词风、宣扬爱国词人、撰述民族词史和编录民族词选等多种方式,强化中国古典词史中所蕴蓄的“民族国家”精神。由此而言,承载着民族国家话语的现代词学成为抗战文学的重要一极,也促使着其自身理论话语的现代转型,理应被视为中国现代文论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词学 民族国家话语 爱国词人 民族词史 民族词选
下载PDF
沈曾植《菌阁琐谈》与近现代词体声律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昝圣骞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77,共6页
词体声律研究是沈曾植词学的核心内容。在词话《菌阁琐谈》中,沈曾植揭示了词乐对唐宋词体体制的制约作用,并由此关照了词体发展、词曲嬗变和部分词家创作等问题,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见解。沈氏还利用《事林广记·音谱类》等文献,解读... 词体声律研究是沈曾植词学的核心内容。在词话《菌阁琐谈》中,沈曾植揭示了词乐对唐宋词体体制的制约作用,并由此关照了词体发展、词曲嬗变和部分词家创作等问题,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见解。沈氏还利用《事林广记·音谱类》等文献,解读了"字少声多"、"声中无字,字中有声"等重要词唱法术语,颇具开创性。沈曾植词体声律研究的思想与方法,在近现代词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曾植 《菌阁琐谈》 词体声律 词乐 词唱法 现代词学
下载PDF
新旧之间:吴梅在现代词学演化中的地位与意义
13
作者 曲晟畅 朱惠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4期95-101,共7页
吴梅是现代词曲大家,最早进入大学开设词曲类课程。传统填词与现代研究的交汇,使得吴梅的词学呈现出“新旧之间”的状态,这体现在授课内容、教材体例和批评观点上。吴梅在课上教授学生填词的基本知识,同时提供“词曲合并研究”“通代词... 吴梅是现代词曲大家,最早进入大学开设词曲类课程。传统填词与现代研究的交汇,使得吴梅的词学呈现出“新旧之间”的状态,这体现在授课内容、教材体例和批评观点上。吴梅在课上教授学生填词的基本知识,同时提供“词曲合并研究”“通代词史观”等基于填词法形成的研究思路。《词学通论》在形式上与传统词话、词选相似,但在“历代词概论”部分又接近于现代词史的论述,可见吴梅将传统词学资源转化为现代词学研究。吴梅在词学批评上承袭常州词派的比兴寄托,却与当时的“四声词”“梦窗热”保持一定的疏离。这种“新旧之间”的状态,是词学由传统批评向现代研究过渡的初始阶段,也是现代词学的起步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梅 《词学通论》 词曲合并 现代词学
下载PDF
许之衡词学活动考论
14
作者 谢永芳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9-12,共4页
许之衡是近世广东中后期词坛上的名家,其词学活动主要包括创作《守白词》、与当世词坛名家的词学交游以及编著词学启蒙专书《词选及作法》。考察许之衡的词学活动,可从侧面体认近世中后期广东词坛的去边缘化进程。
关键词 许之衡 守白词 词选及作法 近世广东词坛
下载PDF
“意格”论: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的词史建构与词学批评史意义
15
作者 傅宇斌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3年第1期508-539,共32页
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提出清词“以意格为主”,此“意格”不仅是龙榆生的选词宗旨,也是龙榆生衡论宋以后词史的重要标准,同样是龙榆生的论词宗旨。梳理龙榆生“意格”论的语意与语境运用的进程,推溯“意格”论与晚清词学的渊源关... 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提出清词“以意格为主”,此“意格”不仅是龙榆生的选词宗旨,也是龙榆生衡论宋以后词史的重要标准,同样是龙榆生的论词宗旨。梳理龙榆生“意格”论的语意与语境运用的进程,推溯“意格”论与晚清词学的渊源关系,可以确定所谓“意格”,即指意境和体格,具体则指词人在创作中用含蓄、委婉或比兴、寄寓的艺术手法表现他沉郁、深厚、幽微的士大夫情怀与情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是龙榆生“意格”论的选本实践,词选通过选词的题材与内容、词人小传、词作集评等方式多方面、多层次地彰显了“意格”的内涵。“意格”同样是龙榆生通过词选建构清词史的理论根基,《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对清词发展的脉络、清词发展的特征、清代词学演变的规律、清代词人的词史价值与地位都有比较客观公正的展现,是现代词学视野下的优秀并具有个性的选本。“意格”论也是现代词学批评学史上以传统形态呈现的典型范畴,它与龙榆生等所开创的现代词学的理念与方法是融为一体的,同时比较胡适、胡云翼、俞平伯等人的词选后,可以发现现代词学吸纳了传统词学的优良因素后,反而更具包容性与合理性,也有更广阔的生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榆生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意格”论 清词史 现代词学批评学
原文传递
常州词派与北派的交融:姜亮夫先生词学观念初探
16
作者 崔婕 《昭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8-73,共6页
姜亮夫先生以语言学、音韵学、楚辞学、敦煌学的学问著称,而对于他的词学观念和实践,今人研究较少。通过对姜亮夫先生词学相关作品的查考,从重要性和资料可及性的角度,以《文学概论讲述》第六章和《词选笺注》为研究姜亮夫先生词学观念... 姜亮夫先生以语言学、音韵学、楚辞学、敦煌学的学问著称,而对于他的词学观念和实践,今人研究较少。通过对姜亮夫先生词学相关作品的查考,从重要性和资料可及性的角度,以《文学概论讲述》第六章和《词选笺注》为研究姜亮夫先生词学观念的主要材料,可知姜亮夫先生的词学鉴赏中有着常州派的学术底色,同时对词律的研究也有作为音韵学家的研究视角,而思想和观念上则继承了王国维、胡适一脉的北派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亮夫 《词选笺注》 现代词学
下载PDF
略论柳永词在现代经典词选中的形塑 被引量:1
17
作者 陶然 周密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3-121,共9页
通过考察20世纪唐宋词选本中的代表性选本对柳永词的收录状况和阐释理路,可以大体窥见柳永词在现代词学史上经典形塑的模式。这种形塑首先体现出编选者对柳词的主题的窄化塑造与词史定位的塑造。其次体现出去俗存雅的审美倾向,并进一步... 通过考察20世纪唐宋词选本中的代表性选本对柳永词的收录状况和阐释理路,可以大体窥见柳永词在现代词学史上经典形塑的模式。这种形塑首先体现出编选者对柳词的主题的窄化塑造与词史定位的塑造。其次体现出去俗存雅的审美倾向,并进一步完善和构建了"屯田蹊径"的词法理路;并且通过意旨阐释来对柳词的内蕴进行新的阐释。这种形塑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柳永及其词作在现代词学研究视野中的形象。因此考察其模式有助于在承继形塑作用所创认识框架的同时清醒地意识到其所可能带来的遮蔽,更为深入地理解柳词及其在现代词学史上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词 现代经典词选 形塑
下载PDF
民国时期以来传统词学中的词境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建次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6-79,共4页
民国时期以来传统词学中的词境论,主要体现在四个维面:一是对"境"作为词作审美之本的不断标树,二是对词境表现要求的论说,三是对词境类型划分的辨析,四是对王国维"境界"说的消解。上述四个维面所包含的不同线索,从... 民国时期以来传统词学中的词境论,主要体现在四个维面:一是对"境"作为词作审美之本的不断标树,二是对词境表现要求的论说,三是对词境类型划分的辨析,四是对王国维"境界"说的消解。上述四个维面所包含的不同线索,从主体上承衍了古典词境论的内涵,勾画出我国现代词学中词境论的展开面貌及阐说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词学 词境论 维面展开 承衍阐说
下载PDF
《歷代詞話》引書考
19
作者 夏志穎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10年第1期238-252,347,共16页
《歷代詞話》是詞學研究中較多使用的一部著作,但這部編定于清初的詞話却存在着大量的文獻問題,學界對此一直未給予應有的重視。論文分析了《歷代詞話》一書的主要文獻來源,列舉其對《古今詞話》、《詞苑叢談》等書的抄襲及誤改,並對該... 《歷代詞話》是詞學研究中較多使用的一部著作,但這部編定于清初的詞話却存在着大量的文獻問題,學界對此一直未給予應有的重視。論文分析了《歷代詞話》一書的主要文獻來源,列舉其對《古今詞話》、《詞苑叢談》等書的抄襲及誤改,並對該書徵引的諸多詞學文獻作了細緻考察,說明了此類文獻的不足之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歷代詞話》 《歷代詩餘》 《古今詞話》
原文传递
近代词集校勘辩证举隅
20
作者 王湘华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5-89,共5页
近代词集编刊蔚然成风,出现《四印斋所刻词》《彊村丛书》《校辑宋金元人词》等精良之书,然校编繁复,讹舛与遗漏之处难免,尚存形声似误、词意象讹用、叠韵词误倒、词误用、节气之讹、节庆之日异等现象。兹以“绿忽忽”“画鼓”“萏菡”... 近代词集编刊蔚然成风,出现《四印斋所刻词》《彊村丛书》《校辑宋金元人词》等精良之书,然校编繁复,讹舛与遗漏之处难免,尚存形声似误、词意象讹用、叠韵词误倒、词误用、节气之讹、节庆之日异等现象。兹以“绿忽忽”“画鼓”“萏菡”“都”“连”“五月日短至”“见惯”“二十三日”为例,试对近代词集几处漏校或需辨析的地方予以补正与辨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词集 拾遗补正 辨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