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市场交易秩序的社会基础--兼评中国社会是陌生社会还是熟悉社会 被引量:42
1
作者 刘少杰 《社会学评论》 2014年第2期28-34,共7页
市场交易秩序实质上是交易者的行为秩序,而交易者的行为方式一定受特定的社会关系制约。因此,只有在同社会关系或社会基础的密切联系中,才能清楚地揭示市场交易秩序生成的根据和问题的症结。中国市场经济存在于注重伦理关系的熟悉社会... 市场交易秩序实质上是交易者的行为秩序,而交易者的行为方式一定受特定的社会关系制约。因此,只有在同社会关系或社会基础的密切联系中,才能清楚地揭示市场交易秩序生成的根据和问题的症结。中国市场经济存在于注重伦理关系的熟悉社会基础之上,尽管熟悉社会已受到了陌生关系的强烈冲击,但熟悉社会的本质没发生改变。关于陌生社会已经到来,以及中国社会是一个"半熟人社会"和"无主体熟人社会"的判断,都值得进一步商榷,应当以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变化为根据,对中国社会变迁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秩序 熟悉社会 陌生社会
原文传递
在“生人社会”中建立“熟人关系”对大学“同乡会”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杨宜音 张曙光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8-181,共24页
本文以半结构化的访谈方法,通过分析在读大学生的同乡交往,试图探讨异地求学的大学生在进入"生人社会"后,如何通过同乡会这一特殊的、具有社团组织和关系网络双重特点的平台,适应学校生活,完成身份转换。研究发现,在这一过程... 本文以半结构化的访谈方法,通过分析在读大学生的同乡交往,试图探讨异地求学的大学生在进入"生人社会"后,如何通过同乡会这一特殊的、具有社团组织和关系网络双重特点的平台,适应学校生活,完成身份转换。研究发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概念的两种形成机制———"关系化"与"类别化"之间实际发生了相互缠绕、竞争与协商,导致了"关系化"的"我们"概念以新的形式———"关系的类别化"与"类别的关系化"———出现,而看似作为一个组织的同乡会,在性质上却仍然没有脱离差序格局所包含的"关系网"的含义。借此研究,可以窥见社会转型期由"熟人社会"向"生人社会"过渡的身份协商过程的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乡会 生人社会 熟人关系 关系的类别化 类别的关系化 差序格局
下载PDF
熟人社会、生人社会及其市场交易秩序--与刘少杰教授商榷 被引量:19
3
作者 焦玉良 《社会学评论》 2015年第3期25-32,共8页
刘少杰教授在近来的文章中指出:市场化改革以来,陌生关系的增长并未改变中国熟悉社会的性质;熟悉关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仍旧支配着市场交易行为;在目前条件下,"陌生关系的熟悉化"可以作为"一条优化市场交易秩序的本... 刘少杰教授在近来的文章中指出:市场化改革以来,陌生关系的增长并未改变中国熟悉社会的性质;熟悉关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仍旧支配着市场交易行为;在目前条件下,"陌生关系的熟悉化"可以作为"一条优化市场交易秩序的本土化道路"。而笔者认为,这些观点颇有值得商榷之处:第一,就概念本身而言,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应作为界定生人社会和熟人社会的标准;第二,从经济形态和交往形式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已经或者至少正在快速进入生人社会;第三,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生人社会,由于"陌生关系的熟悉化"存在约束力困境,因而就要求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制度规则来维持其经济生活中的交易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人社会 生人社会 市场交易秩序
原文传递
熟人社会及其根治的社会政治学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铁锴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5-79,共5页
"熟人社会"既是传统乡土中国"差序格局"社会结构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极度扩张型亲情义务观"践行的直接结果。中国转型期熟人社会的过分发育,是对法制社会的腐蚀、市场经济的摧残、和谐社... "熟人社会"既是传统乡土中国"差序格局"社会结构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极度扩张型亲情义务观"践行的直接结果。中国转型期熟人社会的过分发育,是对法制社会的腐蚀、市场经济的摧残、和谐社会的破坏、公民精神的瓦解。根治熟人社会的遗患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唯有通过现代国家建构、成熟市场发育、公民意识培养和公民社会成长的良性互动,才能够尽快地消解熟人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人社会 差序格局 极度扩张型亲情义务观 市场 陌生人社会 公民社会
下载PDF
道德教育:如何面对陌生人 被引量:12
5
作者 冯建军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2-53,共12页
中国社会正处于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之中,市场经济、城市化、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推动着陌生人社会的到来。转型时期,新旧两种道德体系混合并存,引发了现代社会道德的双重困境,表现为公共生活的私人化、道德冷漠、信任危... 中国社会正处于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之中,市场经济、城市化、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推动着陌生人社会的到来。转型时期,新旧两种道德体系混合并存,引发了现代社会道德的双重困境,表现为公共生活的私人化、道德冷漠、信任危机和公共性的丧失。现代社会是一个由陌生人构成的社会,我们必须学会与陌生人一起生活,消除现代社会的道德危机,建立一种陌生人间的新型道德关系,建设一个具有人情味的文明社会。道德教育要引导人以道德的态度对待陌生人,改变对陌生人的无视和排斥,把陌生人作为他者尊重,建立与陌生人的契约信任关系,以开放的自我,增进与陌生人的信任型交往,实现与陌生人的共生共益,从而与陌生人团结而合作地生活在一起。为此,须加强法治教育、诚信教育和共生体主义教育,树立一种新的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人社会 陌生人社会 道德 道德教育
原文传递
道德失范与陌生人伦理缺失 被引量:11
6
作者 韩建磊 赵庆杰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64,共5页
中国当前的道德失范多发生于陌生人之间,而这种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并非是人们道德素质的下滑,而是特定伦理基础的缺失。这种伦理缺失有其历史根源,即中国传统的"五伦"伦理结构并没有"陌生人"这一伦属;同时,其负面... 中国当前的道德失范多发生于陌生人之间,而这种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并非是人们道德素质的下滑,而是特定伦理基础的缺失。这种伦理缺失有其历史根源,即中国传统的"五伦"伦理结构并没有"陌生人"这一伦属;同时,其负面效应的显发有现实基础,即中国已建成市场经济,并形成"陌生人社会",陌生人群体迅速扩大,而关于他们的伦理体系并未成型。要解决中国当前日益严重的道德失范问题,构建适合市场经济的陌生人伦理体系是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人伦理 陌生人社会 道德失范
下载PDF
土地流转、阶层重塑与村庄治理创新——基于三个典型村落的调研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翼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21,共9页
与其他农村地区相比,流转了土地的村庄正在发生产值农企化、产品商品化、劳动力工人化、农民居民化的转型。与此同时,村庄的常住人口也异质化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原来建立于熟人社会基础之上的村庄治理结构,并使其治理效应逐步消... 与其他农村地区相比,流转了土地的村庄正在发生产值农企化、产品商品化、劳动力工人化、农民居民化的转型。与此同时,村庄的常住人口也异质化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原来建立于熟人社会基础之上的村庄治理结构,并使其治理效应逐步消解。伴随村庄陌生人社会或半陌生人社会的到来,在村庄契约关系的交织与新型阶层关系的重塑中,应该再一次完善基层治理的顶层设计,以使其进一步适应土地集中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村庄农企化 陌生人社会 阶层重塑 村庄治理
原文传递
微时代的移动互联:轻熟人社交、交往快感与新陌生人社会的伦理焦虑——以微信为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农郁 《文学与文化》 2014年第3期91-99,共9页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人们埋首于手机社交软件之中,获取微信息、进行微表达、享受微交往。微时代的移动互联正在形塑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与社交生活。这种社交方式可以被称为"轻熟人社交"。轻熟人社交基于微时代的移动...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人们埋首于手机社交软件之中,获取微信息、进行微表达、享受微交往。微时代的移动互联正在形塑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与社交生活。这种社交方式可以被称为"轻熟人社交"。轻熟人社交基于微时代的移动互联技术而产生,陌生人与熟人的界限逐渐模糊,共同进入轻熟人社交的范畴之中。移动社交空间的整合性、虚拟性、便捷性等不同于以往的特点激发出空前的交往快感,表征着带有虚拟性质的新陌生人社会普遍存在的伦理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互联 微信 轻熟人社交 交往快感 陌生人社会
下载PDF
陌生人社会中人的境遇与道德教育的重建 被引量:7
9
作者 吉永桃 冯建军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9-77,共9页
传统的道德建立在熟人社会基础上,但当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化和信息化加速了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陌生人社会正在成为社会的主流形态,出现了“混居”于日常生活中的陌生人、“陌生的熟人”和“熟悉的陌生人”等。在转型... 传统的道德建立在熟人社会基础上,但当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化和信息化加速了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陌生人社会正在成为社会的主流形态,出现了“混居”于日常生活中的陌生人、“陌生的熟人”和“熟悉的陌生人”等。在转型期,熟人社会的道德逐渐式微,陌生人社会的法治不断加强。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刚性”之维,容易陷入刚性有余柔性不足、有理性无人性等困境之中,所以,需要坚持法律和道德结合,德治与法治的统一,重建陌生人社会的道德。陌生人社会道德教育就是要以道德的态度增进陌生人之间的爱与责任关系,实现陌生人之间的团结共在,建立一个文明的、温暖的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人社会 陌生人 道德教育 道德责任
原文传递
“陌生人社会”背景下社会信任的困境及重构 被引量:7
10
作者 蒋典阳 《甘肃理论学刊》 2018年第3期111-116,共6页
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是传统熟人社会与现代陌生人社会下两种不同的信任模式。人际信任主要是通过熟悉度、道德舆论、良知、信念等非正式制度维系,制度信任主要通过法律法规、规章规范等正式制度维系。伴随社会结构的变迁,现代陌生人社会... 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是传统熟人社会与现代陌生人社会下两种不同的信任模式。人际信任主要是通过熟悉度、道德舆论、良知、信念等非正式制度维系,制度信任主要通过法律法规、规章规范等正式制度维系。伴随社会结构的变迁,现代陌生人社会的信任基础需要从人际信任向制度信任转变,即从文化约束转向法理制度、人格品质转向制度契约。当前社会信任体系的构建,需要在中国传统的人际信任基础上,顺应现代社会中制度信任建设的缺失,加强社会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实现制度信任与人际信任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人社会 陌生人社会 社会信任
下载PDF
探析调解在“陌生人社会”名实结合的必然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莫智源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2-96,共5页
在熟人社会,调解是名实分离的。它体现在当事人在是否选择调解,是否推进调解程序和是否接受以及履行调解协议上,是不能自愿决定的;而在陌生人社会,一方面,熟人圈子的失去与否对于一般人来说,基本没有多大影响,这使其可以无多少顾忌地去... 在熟人社会,调解是名实分离的。它体现在当事人在是否选择调解,是否推进调解程序和是否接受以及履行调解协议上,是不能自愿决定的;而在陌生人社会,一方面,熟人圈子的失去与否对于一般人来说,基本没有多大影响,这使其可以无多少顾忌地去选择解纷方式;另一方面,人员流动的高频率又导致了彼此之间的互不信任。这些将促使调解朝其本质化的方向转变,从而使得调解名实结合在中国的最终实现具有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事人 调解程序 社会关系 调解协议
下载PDF
与陌生人打交道的心意与学问——在乡愁与大都市梦想之“前”的实践民俗学 被引量:6
12
作者 吕微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9,156,共15页
发源于熟人共同体和陌生人社会的熟人原则,不同于陌生人原则,前者是理论民俗学的认识对象,后者是实践民俗学的思想对象。熟人原则是主体归纳熟人共同体、陌生人社会的经验现象而客观地抽象的实用性、经验性知识(包括肯定性命题和否定性... 发源于熟人共同体和陌生人社会的熟人原则,不同于陌生人原则,前者是理论民俗学的认识对象,后者是实践民俗学的思想对象。熟人原则是主体归纳熟人共同体、陌生人社会的经验现象而客观地抽象的实用性、经验性知识(包括肯定性命题和否定性命题);陌生人原则是自由主体先于熟人共同体、陌生人社会的经验现象而主观地所与的实践目的、实践态度的道德理由即道德原则的先验知识(肯定性命题)。熟人原则也可以被用作实践的准先验原则,即经验性理论知识作为准先验知识的非道德性、实用性实践使用,由此可以区分出两种不同的"心意"(柳田国男)民俗,即基于经验性知识-准先验原则的实用性心意民俗,以及出于先验知识-先验原则的道德性心意民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民俗学 熟人共同体 陌生人社会
原文传递
市场交易秩序何以可能?——兼与焦玉良商榷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良灿 《社会学评论》 2015年第5期88-96,共9页
与人们日常生活甚为密切的市场交易秩序建基在情理社会基础上。情理社会中的伦理情谊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主导着交易主体的行为方式与行动逻辑。焦玉良仅从社会交往形式抑或社会呈现的表层现象就认定中国社会已步入"生人社会"... 与人们日常生活甚为密切的市场交易秩序建基在情理社会基础上。情理社会中的伦理情谊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主导着交易主体的行为方式与行动逻辑。焦玉良仅从社会交往形式抑或社会呈现的表层现象就认定中国社会已步入"生人社会"、认为交易主体之间展开的交易行为需要建立在普遍信任基础上的制度承诺的观点过于草率偏激,并陷入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陷阱中。认知市场交易秩序,应当关注交易主体行为及其社会交往的社会文化环境,应当在普遍性与特殊性、理性与情理、熟悉与陌生之间理解其本质,并探寻优化之道。从社会整体的脉络看,"伦理情谊之手"和"法治理性之手"均是维系市场交易秩序不可或缺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交易秩序 生人社会 情理社会 伦理情谊
原文传递
旅游情境中的乡土“陌生人社会”——基于桂林灵渠旅游的田野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大鸣 石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62,共7页
灵渠作为国家遗产地和旅游热点区域,当地人必然受到旅游迅速发展的影响,改变其长期以来形成的"熟人社会"。以关于灵渠的旅游案例为切入点,通过田野材料论述了旅游开发下的灵渠乡土社会是一个新型的"陌生人社会"。... 灵渠作为国家遗产地和旅游热点区域,当地人必然受到旅游迅速发展的影响,改变其长期以来形成的"熟人社会"。以关于灵渠的旅游案例为切入点,通过田野材料论述了旅游开发下的灵渠乡土社会是一个新型的"陌生人社会"。灵渠乡土陌生人社会的关系网络主要表现为内部和外部的关系,外部的关系主要是灵渠东道主与游客发生的互动关系,这是一种显性的陌生人关系。内部的关系则是乡土社会内部在旅游开发下自发形成的"契约"关系,这是一种隐性的陌生人关系。认为灵渠旅游情境中的"陌生人社会"关系网络,与当地的乡土社会发展是相适应的,正确处理好东道主与各方的关系,是灵渠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开发 乡土社会 陌生人社会 灵渠
原文传递
陌生人社会中日常生活的确定性及其运行框架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剑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0-36,共7页
确定性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属性,也是人们获得本体性安全的重要基础之一。中国社会的转型特点之一便是陌生人社会取代传统的熟人社会,因此日常生活中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克服。在现代化进程中,陌生人社会形成了一种总体性的日常生... 确定性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属性,也是人们获得本体性安全的重要基础之一。中国社会的转型特点之一便是陌生人社会取代传统的熟人社会,因此日常生活中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克服。在现代化进程中,陌生人社会形成了一种总体性的日常生活运行框架,建立了基本的生活秩序。其中,抽象时空坐标的建立、人际关系的契约化、专业知识对于日常生活问题的介入等是这个运行框架的基本要件。这种运行框架在给日常生活带来确定性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意料之外的非确定性后果,例如身份意识模糊、人为风险增加、日常体验空洞化等。为了弥补运行框架的这种缺陷,建立运行框架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离合机制不失为一种值得探讨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人社会 日常生活 确定性 运行框架 离合机制
原文传递
中介与兜底:非警务警情中派出所的治理功能——以W市M派出所为例
16
作者 王波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0-101,共12页
近些年来,大量非警务警情涌入基层派出所,造成权责失衡、警力挤兑等执法困境。以往研究基于行政执法化的视角,将治理困境视为“执法失败”并思考公安机关的权责边界。运用“结构—治理—功能”的分析框架,将反应型警务置于城市社会结构... 近些年来,大量非警务警情涌入基层派出所,造成权责失衡、警力挤兑等执法困境。以往研究基于行政执法化的视角,将治理困境视为“执法失败”并思考公安机关的权责边界。运用“结构—治理—功能”的分析框架,将反应型警务置于城市社会结构及其治理需求的角度下进行思考,具有积极意义。非警务警情的大量出现与城市社会中存在的资源分散、权威缺失与矛盾极化等治理困境密不可分。虽然现行法律条文在非警务警情的处理上效果有限,但是反应型警务建立起的资源链接、权威重塑和矛盾控制等治理机制在城市社会中发挥了中介和兜底的治理功能。这两种治理功能在快速的城市化转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意味着基层派出所能够妥善处理各类复杂矛盾维持社会的基本秩序。当然,要实现矛盾的有效处理还必须进一步明晰权责关系,推动多元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型警务 非警务警情 城市治理 陌生人社会
下载PDF
重大疫情中“陌生人社会”的焦虑、理性与秩序研究--兼论弱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陌生人社会”非理性秩序的对策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晋龙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8-16,共9页
疫情式的"陌生人社会"往往与重大疫情一起发生,并呈现出人际间的信任危机、社交恐惧、个体性孤独等心理状态,其不仅强化了疫情防控中的社会焦虑,同时深刻影响着疫情中人的理性化与社会的秩序化。然而透过理性窥探可知,疫情式&... 疫情式的"陌生人社会"往往与重大疫情一起发生,并呈现出人际间的信任危机、社交恐惧、个体性孤独等心理状态,其不仅强化了疫情防控中的社会焦虑,同时深刻影响着疫情中人的理性化与社会的秩序化。然而透过理性窥探可知,疫情式"陌生人社会"的真实样态是短期性而非长期性、操作性而非道德性、群体理性而非群体非理性的。这就要求将重大疫情中"陌生人社会"的内在理性秩序强化与外在非理性秩序弱化相结合,通过加强宣传工作、舆论引导与组织管理等对策,弱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陌生人社会"的非理性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疫情 陌生人社会 社会秩序 新型冠状病毒舆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非理性秩序弱化 理性秩序强化
下载PDF
“陌生人社会”背景下重大疫情中负性情绪应对:基于公众心态的角度 被引量:3
18
作者 向利君 杨秋玲 甘俊伟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78-86,共9页
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变迁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重大疫情突发在对中国和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造成重大损失的同时,也对陌生人社会中的公众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文章从公众心态的角... 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变迁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重大疫情突发在对中国和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造成重大损失的同时,也对陌生人社会中的公众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文章从公众心态的角度出发,认为陌生人社会中日常体验的空洞、信息过载、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以及个体和群体间情绪感染等是引发公众疫情期间出现焦虑、恐惧、疑病等诸多负性情绪的重要缘由,且陌生人社会中冷漠、排斥、猜疑、缺乏信任等会进一步加剧疫情期间负性情绪的产生,甚至引发非理性的行为,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基于此,文章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提出了陌生人社会重大疫情中负性情绪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疫情 陌生人社会 负性情绪 公众心态
下载PDF
重大疫情下“陌生人社会”的焦虑与秩序重建——以我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传雷 荆蕙兰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30-35,共6页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市场化的推进,我国已经由熟人社会进入“陌生人社会”。重大疫情的突然暴发及因疾病的传染性、致死性等诸多不可控因素的出现加剧“陌生人社会”人们的恐慌、焦虑,出现谣言四起、社会焦虑现象。重大疫情下...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市场化的推进,我国已经由熟人社会进入“陌生人社会”。重大疫情的突然暴发及因疾病的传染性、致死性等诸多不可控因素的出现加剧“陌生人社会”人们的恐慌、焦虑,出现谣言四起、社会焦虑现象。重大疫情下需要通过制度化规范、道德性约束、科学化防范和文明化提升促使“陌生人社会”的理性逐步回归,进而重建社会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陌生人社会 焦虑 社会秩序
下载PDF
法律现代化与法律本土资源 被引量:1
20
作者 焦盛荣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5年第6期59-62,共4页
国家制定法受“陌生人社会”的青睐,而礼俗规约是“熟人社会”的主要调整机制。本文即在说明中国未来很长时期内仍会大量存在“熟人社会”。
关键词 法律现代化 本土资源 “陌生人社会” “熟人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